Wednesday, March 14, 2007

創意是教出來的

文/徐仁全、陳建豪

從小在民主家庭長大的三兄弟,在父母以自由和關心做為養分,加上良好身教和言教,就是造就姚家三兄弟在美學創意時代發光發熱的祕密武器。

2006年12月7日,在台北的大元建築及設計事務所裡,聚集了建築、設計界中,被公認為最有創意能量的兄弟檔,姚仁祿、姚仁喜、姚仁恭。

幾十年來,姚家三兄弟,在台灣的建築、文化相關領域,可說是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長兄姚仁祿外表看起來像是謙謙學者,雖然已經57歲,但內心卻如孩童般,充滿好奇心。不僅在2006年成立大小創意齋、迷上部落格,還曾擔任台北市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大愛電視台總監,人生際遇十分精彩。

與姚仁祿一樣,56歲的二弟姚仁喜也有著不凡的顯赫資歷。

藝術家氣息濃厚、留有長髮的姚仁喜於1985年成立大元建築事務所,並有許多知名作品,包含內湖科學園區的仁寶大樓、光寶、神通企業大樓,而在三個月前,更以新竹高鐵車站的設計,拿下台灣建築獎首獎。

另外,約比兩位哥哥小八歲、體型結實的三弟姚仁恭在燈光設計界的地位,也是執台灣牛耳的先驅。他曾為亞都麗緻、誠品敦南店、微風廣場等地做過燈光設計,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國際燈光協會(IADL)頒贈最高評鑑獎的華人。

傑出的姚家三兄弟,難得共同接受採訪。三兄弟在二弟姚仁喜21樓高的辦公室裡分享經驗,從落地窗可俯瞰台北城,而三人也從自己目前的高度,回首如何走上創意工作這條路。

父母給自由,允許不念台大念東海

一門三傑同樣都走上創意工作,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或許是許多正值教育小孩的父母們,一個參考的典範。

而事實上,他們的父母並不是藝術工作者,而都是在講求制度的銀行業工作。

「父母並沒有刻意栽培我們走創作這條路,」三兄弟異口同聲地回答,讓人大感意外。

「但是,父母親卻給我們最剛好的『陽光』和『水』,」有著最多原創性想法的姚仁祿很感謝父母親「適當」的栽培。

而什麼是陽光和水?

姚仁祿以他念建中時,打橄欖球校隊為例。「通常練完球,回到家都已經很晚了,但是不論多晚回到家,母親一定坐在客廳等我。我知道她很擔心我,但是她從來沒有禁止我。」

「沒有禁止,給我自由與空間,同時又讓我知道她在關心我,那是一種無聲的溫暖,」姚仁祿認為,「自由」與「關心」對小孩的發展,就如陽光和水對植物的重要性。

「水太少,植物會枯死;陽光太多,卻又會被曬死,」姚仁祿接著補充,「同時取得兩者的平衡,才是重點。」

而姚家父母所給的自由,廣到能同意可以高分錄取台大的姚仁喜,去念私立大學。

「還好父母同意讓我去東海念建築,不然我現在不曉得在哪裡。」姚仁喜回憶,父親雖然滿希望有一個念台大的兒子,但到最後還是尊重他的抉擇,算是台灣早年少見的民主家庭。

「我的許多同學,都被他們的父母『規定』要當醫師或工程師,」姚仁喜認為父母提供自由的環境,是他能走上創意工作者的先決條件。

父母有身教,從雜誌培養小孩審美觀

除了給予自由與關心外,姚家父母一週總是要看七、八本日文雜誌,這個習慣也無形中給了三兄弟最好的美學刺激與養成。

1961年左右,當時的雜誌是由「行動書店」配送到府。一台腳踏車、載一個木箱,裡頭裝著滿滿的最新雜誌,就是姚仁祿打趣形容的「行動書店」。

而每週,姚家三兄弟就會翻閱由「行動書店」送來的新雜誌。雖然看不懂日文,但三兄弟看的其實是:雜誌的編排、有設計感的照片以及日本的生活風格。

「我想或多或少,在小時候經常翻閱這些雜誌,也影響我們日後的審美觀,」時隔約50年,姚仁祿卻還依稀記得這些雜誌的風格與編排。

而在父母的言教與身教方面,對三位天馬行空的創意人而言,他們最記得的,卻居然是父母親的腳踏實地。

「認真、老實,這種古老的美德,在父母身上都有,」姚仁恭認為自己在看似夢幻的燈光設計工作中,其實運用的是苦功、苦心,與父母親帶給他的身教,不謀而合。

「因為做燈光設計,你要考慮的東西變更多了,周圍的建築與環境、時節的變化等,」姚仁恭指出,燈光是從1到10的加值,一定要先花功夫把「1」都摸熟、瞭解,才不會變成從1到0。

「所以,某方面你可說我是比較膽小、保守,不熟悉的環境,我不會靠幻想,一定會把找資料調查清楚,」姚仁恭認為設計不僅靠創意,更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

父親退休寫徘句,仁祿當紅部落客

而姚家,這個創意家族,最近剛好每個人都在著迷一項新嗜好,而新嗜好,也不斷在有形、無形中,刺激他們的成長。

把整夜的擾人耳鳴,形容成「聽了一晚的交響曲」,三兄弟的82歲父親,在最近完成了1000首日本徘句。

「本來以為父親是最沒創意的,不過看來父親或許是因生活所壓迫,年輕沒時間投入,」三兄弟都驚訝於父親退休後的美學發展。

「父親80歲的時候,我們出版了他的徘句集,做為生日賀禮,那時還只有幾百首,兩年後,則增到1000首,」姚仁祿認為父親的創作能量十足。

而姚仁祿,則是在2006年3月成為了最當紅的「部落客」。「部落格是一個很迷人的平台,免費又影響力無遠弗屆,」雖然曾經是電視台總監,但是姚仁祿認為部落格的出現,將會讓媒體有一翻全新的變化,對新事物永遠好奇十足的姚仁祿,便就為部落格深深著迷。

仁喜情感源電影,仁恭養分靠足球

至於姚仁喜,則是在去年,前往美國紐約學習拍電影。

「學電影、寫劇本,讓我在工作時,能多投入情感在建築物中,」姚仁喜認為自己過往都是保持著距離在看世界,但是因為寫劇本,便被迫必須要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以感同身受,以推動劇本的發展,也讓姚仁喜漸漸地把更多的場景、故事帶入建築物中。

日前獲獎的高鐵新竹車站,就是一個例子。「在車站的設計裡,月台的設計元素最單純,兩條配合鐵軌延長的直線、再搭配上屋頂就完工,但是在最簡單的設計中,卻包含了人們最複雜的悲歡離合,」姚仁祿試圖用理性的設計表達感性的情緒,在建築領域上開出一條新的路。

三弟姚仁恭則是始終保持自小學以來就有的踢球的習慣,不過踢球的原因已經從「好玩」變成「心理治療」。

「說實話,現在在工作場合中,有很多人會把我捧得太高,讓我可能會忘了自己是誰,這對設計工作而言很危險,」姚仁恭接著補充「但是在踢球時,我不過是個無名小卒,踢不好,就是被罵,再難聽的話都被罵過。」

「踢球除了在精神、心理上有幫助外,打球時經常有的身體衝撞,對身體來說,也是一種重整,」姚仁恭指出坐在辦公室裡,身體都逐漸縮在一起,利用踢球把身體拉開,也是一種恢復。

然而這樣的身體衝撞安全嗎?

特別是姚仁恭的球友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我危險?我看是那些年輕人比較危險吧!」姚仁恭幽默地表示。

以自由與關心做為養分、良好的身教與言教做為示範、美學的書籍做為刺激,再不斷藉由嗜好的培養,增加生活體驗,或許就是姚家在美學創意時代的祕密武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