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06, 2013

恍若隔世

文/林盈潔

媽媽在的時候,就像是隔了一輩子的距離。

工作、戀愛、朋友的世界,都是上輩子的事了。

一直想著,怎麼,我現在活在一個沒有媽媽的世界。

望著妳的靈堂,望著我幫妳收藏起來的 妳笑得如此燦爛的照片。

如此真實,卻又如此不真實。

才知道,什麼是恍若隔世。

往生被蓋上妳的臉,這一別,便是天人永隔。

告別式的三拜九叩,太沉重。

恨不得把所有懊惱、遺憾,在叩首時一股腦傾瀉出來,但叩首再大力,都無法宣洩我心中的悔恨。

說好不能哭,不能讓妳捨不得,但那是最後的最後了,我只能放聲大哭。

媽媽,妳能懂得我的吧?

我就是愛哭阿,哭一哭就沒事了,妳都知道的吧。

不要因為我的眼淚而不捨離開,哭完就又會堅強起來。

最近已經吃得下、笑得出來,也睡得著了。

最難以忍受的時刻是上下班開車的路途中,沒有工作要忙、沒有家事要做、沒有朋友同事可以聊天,腦子一空下來,媽媽的所有回憶,任何一點一滴都湧上了。

妳在廚房的身影、笑著吃大餐的臉、皺著眉頭念我的模樣…,如此真實的存在,怎麼一瞬間就消滅了。

往後的日子,沒有了媽媽。

沒有人會在我加班後,買好一碗麵等我回去吃。

沒有人再三耳提面命要好好和同事、朋友相處。

沒有人在我哭的時候,擔心著急地給我秀秀。

沒有人會捨不得我以後嫁太遠了。

沒有人很開心地說,以後妳就留在我身邊幫我煮三餐好了。

沒有人會念說我脾氣要再好一點,卻又如此愛我。

心裡有委屈,再也沒有媽媽的懷裡可以依偎了。

媽媽,妳的聲音還在我的耳邊迴盪。

媽媽,握著妳的手的溫度,擁抱妳的感覺,都還溫熱。

媽媽,怎麼我還以為妳在身邊?

怎麼了?我怎麼就這樣失去了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了?

沒有了媽媽,往後要更孝順、更堅強獨立,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

但是媽,妳可不可以回來?

妳回來之後,我一樣會更孝順、更堅強、更珍惜。

為什麼我向神、向佛祖、向所有我認識的神明求,都得不到任何回應?

老天爺啊、佛祖啊、上帝啊是不是我做錯什麼了,祢要如此懲罰我?我會改,我什麼都願意做。可不可以請祢把媽媽還給我?

上班的時候,想到妳不在了,就當作妳在家等我回家。

下班的時候,想到妳不在了,就當作妳今天偷懶不煮飯,如往常挽起袖子幫妳煮晚餐。

晚上看電視的時候,想到妳不在了。就當作妳今天又早睡了,在房間睡得安穩。

做家事的時候,想到妳不在了,就當作我長大了,幫妳做所有家事,不再讓妳操勞。

一個回首、一個眨眼,想到妳不在了。

就當作妳去深山裡,隨佛祖修行去了,很安穩地沒有病痛煩惱了。

家裡的生活我會打理好,可能沒有妳做得好,但我會盡全力。

姊姊這一年就要回家住了,妳最驕傲的博士大女兒,我會好好支持她完成學業的。

弟弟的未來妳不用擔心,他很懂事,會好好努力的。

我會一直陪在他身邊,因為他是妳的寶貝兒子,也是我的寶貝弟弟。

未來人生的風風雨雨,開心難過,我們三個小孩都會更加團結、互相愛護與幫忙。

因為手足就是妳帶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是妳在這個人世間,給我們最好最好最好的禮物。

請妳繼續活在我心中,陪伴我度過人生的每個時刻,每個喜怒哀樂,我都需要妳。

有什麼妳想告訴我的,到我夢裡來吧,或是請佛祖告訴我。

我有想要對妳說的思念,我會到佛祖面前,請佛祖慈悲替我轉達。

媽媽妳放心,放心去佛祖身邊,誦經念佛,微笑地看著我們吧。

以後想到媽媽的時候,我要加倍對爸爸好,這是我跟姊姊、弟弟的約定。

以後想到媽媽的時候,我會想到佛祖,想到媽媽在佛祖身邊修行,就安心了。

媽,我愛妳。

謝謝上天讓我還記得擁抱妳的感覺。

謝謝上天在妳人生的最後一刻,是在我的懷裡離開。

那晚的記憶鮮明,血淋淋的鮮明、血淋淋的痛。

但再痛我都不想忘記,不想忘記妳在我懷裡的溫度,不想忘記摸妳的臉、妳的髮的感覺,不想忘記妳的一顰一笑。

送妳入火化的最後三叩首。

一叩首,感謝媽媽的生育之恩,辛苦妳生育的痛。

再叩首,感謝媽媽的養育之恩,謝謝妳養育的辛勞。

三叩首,感謝媽媽的教育之恩,謝謝妳教育我的付出。

人家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謝謝妳讓我提早知道了,很痛很深地知道了。

雖然沒有辦法再像小時候一樣,一哭一喊,媽媽,妳就會馬上來到我身邊。

但母子連心,相信我的一哭一笑,媽媽妳都能清楚。

我會把妳放在心中,永遠。

人家說,以後會和媽媽見到面的,我想那必是再也沒有淚水的世界。

不管是幾十年後才能和妳相聚,媽媽,我會好好活著,好好照顧自己與家人。

請妳繼續在天上保祐我們,請妳繼續以無形的方式陪伴在我們左右。

媽媽,我愛妳。

讓我帶著與妳相似的面孔,讓我帶著妳的溫柔,讓我帶著妳的愛,繼續在這沒有妳的世界,
好好地生活著,好好地把妳的愛、妳的善良傳遞出去。

媽媽,我好想妳。


下次見面時,一切痛苦憂愁都沒有了。

Tuesday, November 05, 2013

Harpers Ferry in Autumn



平凡中的不平凡

日前看到一則報導,有位男士在1998年花十萬美元買下一架報廢727客機,並花了更多積蓄於後續作業,才把飛機搬到他購置的林間空地。從此他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便是如何讓這架飛機成為一個舒適的家。至今十餘年為「飛機之家」投注無數心力,他要證明,那不是夢,而是可達成的人生理想。

這故事主角,是已逾耳順之年的布魯斯˙坎貝爾(Bruce Campbell)。別人買飛機不惜砸金大幅翻修,布魯斯不一樣,他凡事親力親為,就地取材物盡其用。身為環境工程師的他,從解決最基本水電問題開始,修復洗手間,裝置淋浴設施,並將機艙地板換成透明板,讓駕駛艙到機翼機尾所有的管控電纜一覽無遺。艙尾是廚房和工作台,一張摺疊床是他安枕之處,機翼是天然陽台。家裡沒電視但有電腦,他設立網站以集思廣益,並說自己不愛奢華:「奢侈是乏味的……對我來說,探索和冒險更刺激,讓我更快樂。」他生活簡單,麵包配柳橙汁就是一餐。與古代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對照,現代布魯斯是「一土司,一橙汁,在狹艙,人不堪其簡,布也不改其志」。

布魯斯沒有一天停止過對飛機之家的改造。雖然生命時鐘滴答作響,現實的困難也常讓人力不從心,罹癌病癒的布魯斯說他跟隨自己的內心,追尋幸福和夢想的勇氣,從未改變。

這般「一股腦的傻勁」,或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然而這樣執著認真「一心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世上卻不乏其人,台灣最經典人物是一生賣菜捐獻行善的陳樹菊阿嬤。

我還想到那些在阿拉斯加的朋友們:在寒冬零下低溫、餵鷹三十年的珍;風雨無阻、每天都認真數海象的史黛芬妮和海蒂;冒著粉身碎骨的危險捨命救人的傳奇人物唐.歇爾頓;為費爾班克斯的乾淨空氣,上街頭蒐集「反空污連署」出錢出力的蓋瑞和錫薇亞;在市郊養雞種菜的蘇珊;此外還有星野道夫,在冰天雪地中「徒步」尋找麋鹿(這種傻事我們和蓋瑞也做過),因揹扛沉重攝影器材和露營裝備而無法多帶糧食,說他主食是「米、醬油和柴魚片,再來一杯熱咖啡就很滿足了。」

這些,不都靠著「一股腦的傻勁」?

其實單就生活在阿拉斯加,這「居住選擇」本身已不尋常。那般高緯度區,絕非想像中的四季明媚之地,尤其靠近北極圈的費爾班克斯,只能用「極端」來形容當地副極地氣候:夏季最熱可飆到攝氏34度,冬季可降至攝氏零下51度;夏天日照超過21小時,但冬天日照不過4小時。「太陽在地平線上畫個弧形,很快便落下去……。最痛苦的不是寒冷,而是沒有陽光。」星野道夫描述道。

住苦寒之地,還要度過那麼黑暗的冬季,或有人認為那不只是傻,簡直在跟自己過不去!

但你可曾想到,在漆黑的冬夜,當他們不經意抬起頭來,就可能看到奇幻絢爛的極光?

牙醫作家李偉文曾在〈都市荒野與心靈〉一文提到:「我們選擇居住的空間不只代表我們的審美觀,其實還隱含了我們對於某種生活方式的偏好,也傳遞我們心目中對於美好人生的想像……」。不僅布魯斯,本書主角們的居住選擇,未嘗不是他們呈現「理想中的獨特自我」的一種方式?因為唯有住在那樣的環境,有那樣的人生舞台,才能讓他們發揮所長並得以展現獨特。

說真心話,這般特立獨行,「單純而有夢想」的人,是很值得尊敬的。

梭羅便曾說過:「如果人懷著信心向著他夢想方向前進,努力過他所想像的生活,他便能在一般的日子裡獲得始料所不及的成功。他會放棄某些東西,會超越一種肉眼所不及的界限;…而他也就能在更高層次的境界中生活。他的生活愈形簡單,則宇宙的法則也相對的愈形簡單,因而寂寞不再是寂寞……」

日本作家鹽見直紀在其著作《半農半X的生活》也鼓勵人們順從自然,實踐天賦,過自己「喜歡的事+擅長的事+認為重要的事」的生活。以布魯斯為例,繞了一大圈,真正想說的是,本書的主角們其實都是「築夢人」,他們的共通點,除了無懼於阿拉斯加極端的氣候環境,生活樸實不重物質,並隨著內心的鼓聲,追尋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認真執著地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我們都會有不同的夢想。夢想可大可小,也從不嫌晚。如能因而活出自我,過得歡喜充實,那麼,又何必在意別人不解的眼光呢?

也唯有以一種自覺的努力,提升生命無可置疑的能力,激發無可限量的潛力,才得以凸顯平凡中的不平凡。

這本阿拉斯加第三部曲,雖有很多動植物的寫真,內容卻偏重於人的故事。而「朋友」則是廣義的,不僅包括在那海角天涯相遇的人,也意涵與極區大自然生態的親密接觸,以及間接的、超越時空的心靈連結。

這些朋友們都自認平凡。但對我而言,他們創造了獨特,活出了精采,也為這世界增添了不平凡的美麗色彩。

(作者序)

書名:在海角天涯,相遇
Special Friends In Alaska
作者:林心雅、李文堯/文.攝影

出版社:大塊文化

Monday, November 04, 2013

轉念的意義

轉念不是將不好,負面的情緒壓下,而是面對,然後處理。

想像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荊棘與障礙,我們難免會有憤怒,厭煩,無助,抱怨的時候;許多人會將這種情緒壓下,硬告訴自己轉念,催眠自己用樂觀快樂的態度面對。

這時那些被壓下的情緒還在自己身上,總會在找別的出口爆發。

這就是為什麼常常聽到許多被人認為慈悲,善良的人,總會身體不好或得癌症,總會感到自己付出這麼多,他人卻無所感;總會一臉苦相,覺得自己很可憐,許多人都欺負他;言談中還是常常抱怨,身體還是充滿狀況,人生茫然找不到方向。

也為什麼日本這個禮儀大國,街道乾淨嚴謹,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卻是A片大國。

因為只是將情緒壓下,只是想讓大家覺得他很好,是個善人。

但其實根本不是。

只要是在壓抑的狀態,一個人表現得有多善良,就表示他內心有多惡,在這二元對立的世界。

只要這個人不願意去面對自己惡的這一面,那就只能永遠在原地打轉,無法進展。

初期會讓人長年用暴食暴瘦,腸胃疾病與壓力,焦躁或精神疾病稍作宣洩。

隨著時間流逝,人生會以越來越嚴苛的課題逼迫這個人去面對,去正視為止。

通常都是人的臨終之時。

回憶一生,也都是苦多於樂,我們真的要讓人生這樣過嗎?

最簡單,最快的方法,就是面對就好。

我就是一個喜歡嫉妒,愛抱怨,貪小便宜,說話不算話,脾氣暴躁很愛揍人,醜得要死又有公主病,就喜歡大奶漂亮無腦妹,高富帥的大帥哥,特愛與他人比較又斤斤計較,小氣巴拉巴不得出去都別人付錢,希望大家的目光永遠在我一個人身上,永無止盡的向他人索求愛,浮誇又八卦,愛說別人壞話笑裡藏刀,迷戀金錢愛買名牌,看別人出糗就很開心又喜歡陷害別人,見不得別人好總喜歡酸言酸語的臭王八。

仔細想想自己都沒有上述的任何一項嗎?

我們若看見上述的文字,又能看懂期間的情緒,就表示自己也有相同的問題,只是願不願意承認而已。

我們一定是經歷過這些情緒,才能了解,才能體會。

而這些情緒真的是不好的嗎?

許多情緒其實只是抒發的藉口,若我們不願意面對根源,情緒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最好的方法是情緒出現的當下就讓它出來,然後觀察,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為甚麼無法停止瘋狂購物,迷戀偶像?為什麼總是見不得別人好?為什麼喜歡道人是非?為什麼這麼衰?為什麼總是遇不到好的對象?為什麼找不到人生方向?

這背後都有隱藏已久,自己不願意去面對,下意識想逃避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願意去面對清理,人生一樣會逼迫我們去面對,最大的逼迫就是想甚麼就求不得。

你想要甚麼,就求不得,直到你願意面對。

就算想偷懶繞道,也會發現繞道更難走,或者更遠。

這就是人生最有趣的地方。

古時候的諺語:逃得了一時,逃不了一世。

所以趁累積未深,好好面對,處理它,我們才能真正的放下;當真正學習(我更喜歡用憶起)與經驗過,再遇到同樣的問題,能夠處之泰然,便表示自己真正懂了。

在這之後便會了解,過去以為的負面情緒,其實都只是成就自己的一個過程。

若沒有這些情緒的幫助,我們也無法變成現在的自己。

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了解宇宙為什麼允許這些負面情緒與行為的存在,因為我們必須透過這些所謂的惡,所謂的負,來了解正,來懂得甚麼是真正的愛。


最終領悟到,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成就愛,沒有例外。

Friday, November 01, 2013

左、右腦的思維


你第一眼看到的是正面還是側面 ???

據說,看到 正面的慣用右腦思維,擅長藝術思維;

看到 側面的慣用左腦思維,擅長邏輯思維。

優雅 非你莫屬


優雅 ~ 非你莫屬

一個人步入退休行列,雖然也仍然有“夕陽晚照”的精彩,但畢竟不如少年時“朝陽初出”的璀璨,壯年時“如日中天”的輝煌。這話說得有點道理。

然而,我們沒有必要失落,我們老有老的驕傲,有這樣一首詩,說為什麼老有老的驕傲?

“它擁有美麗的春天的記憶, 

它擁有熱烈的夏天的閱歷, 

它擁有豐碩的秋天的收藏,

充實的冬天,有它自己的驕傲。”

確實,能走過來享受老年生活的人,是一種福。

而且,它“沒有了春天的幼稚,沒有了夏天的浮躁,沒有了秋天的忙亂,冬天啊!它是如此的安詳、寧靜、逍遙。”你感受到了嗎?

因此,老年有僅屬於老年的優雅。這種優雅在“朝陽初出”的少年時沒有,在“如日中天”的壯年時沒有,因為,我們“沒有了攻讀學位的壓力,沒有了晉升職稱的煩惱,沒有了功名利祿的誘惑”,我們的眼神寧靜而又清澈,我們的眉頭舒展而又慈祥,我們的步伐沉穩而又瀟灑,我們的談吐睿智而又文雅。

所以,優雅~非你莫屬。

優雅是類似於美麗,但絕對不單指外在的美麗,美麗是上天的恩賜,而優雅是藝術的產物。優雅從文化的陶冶中產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發展。

注重儀表的老年人,雖然頭髮雜有銀絲,衣著並不華貴,但合體整潔、利索大方,舉手投足之間都帶有一種成熟端莊的韻味,老年是一部凝練了一生的史詩,更有韻味,更有魅力,更有風度是自然的事。

“老了,馬馬虎虎可以了”,居家可以隨便些,但老了更懂得色彩搭配,懂得心靈與外形的協調,知道在什麼樣的場合穿什麼樣的衣服,不會穿著睡衣滿街亂跑。衣著不整,邊幅不修,這其實是內心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

有了這種自信精神的老年人精神飽滿,面容清朗,眼神明亮,熱情坦率,誠懇待人,助人為樂。精神就是靈魂,是支柱。有了精神,你就變得年輕、瀟灑、熱情、大方,不至於整日裡愁眉苦臉,佝身弓腰,窩囊遲鈍;有了精神,就可以一掃“老態龍鍾”的樣子,渾身上下依然散發出一種人老心不老的活力。

優雅是一種風度,人必須善良才能大度,才能有長者風度。

一個優雅的儀錶只能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一種寬闊的胸襟和長者的風度則能使人肅然起敬。

風度無關乎物質財富或學識,它不是巨宅豪車,也不是學富五車,風度僅僅需要一顆寬容的心和博大的胸懷,一個人有沒有風度取決於他的心量的大小。比如,永遠不要在兒子面前說媳婦不好,他漫長的一生都要由這個女子陪他走完;永遠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女婿不好,這樣親人也會變外人。世間事太多沉沉浮浮,當家庭出現各種變故時,要能獨立面對,沉著以待,不慌不亂。這也是一種必備的長者風度。

優雅還是一種感覺,這感覺更多的來源於豐富的內心。

而“腹有詩書”才能“氣自華”,風度是個人文化的折射。

風度是一個人內在實力的自然流露,是一種魅力。

誰不喜歡幽默的語言,文雅的談吐?

不斷接觸新事物,不斷向年輕人學習,不脫離社會的老年人才會有不俗的談吐,而且因智慧增加而少了愚鈍木訥,與之交往才不會覺得言語乏味。

內心沒有優雅的話,不能說是真正的優雅。

走過了風風雨雨,跨過了溝溝坎坎的退休人,優雅,為什麼不屬於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