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1, 2013

Tuesday, July 30, 2013

生氣的背後

能夠替別人著想...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福氣

生氣的背後-攻擊-受傷後的反應

最近我聽到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位先生養了一隻吉娃娃狗,溫馴乖巧。

但有天這隻小狗被鄰居的大狗咬傷了,鄰居立刻將牠抱來歸還主人,當主人心疼的伸出雙手要將小狗接過來的時候,沒想到牠竟突然攻擊主人,緊緊的一口咬住主人的手。

主人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對鄰居說:「牠咬我是因為牠受傷了。」

這是小狗在受傷時的本能反應,不是因為牠恨主人,而是為了自我防衛,以免再次受傷,此時主人若誤以為小狗是蓄意攻擊他,必會生氣,而使事情越弄越糟。

遷怒-餘怒未消的跡象有位父親下班回家,一進門就看到十多歲的女兒正在用他的工具修理東西,而工具散落一地,使客廳凌亂不堪,他便不禁開始破口大罵,聰明的女兒在收拾乾淨後跑來擁抱他,然後問:「爸爸,你今天在辦公室裏一定遇到不愉快的事,是嗎?」

這位懂事的女孩瞭解老爸的怒氣不完全是針對她,而是他裏面可能因為別的事受傷了,因此她沒有情緒反應,反而能安慰爸爸,這是極大的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狀況?

例如:孩子放學回來重重的把書包一摔,問他發生了甚麼事,他卻不禮貌的說:「你好煩喔!」

太太問先生晚餐想吃甚麼,先生竟不客氣的說:「跟妳結婚這麼久了,我愛吃甚麼妳還不知道嗎?」

先生下班回來看到太太抱著孩子沮喪的坐在客廳裏,便過去關心的問:「心情不好嗎?」

沒想到太太卻生氣的說:「你怎麼到現在才回來?」

關懷-療傷的最佳良藥

在這些情況中,若當事人都認為對方針對你在發脾氣,一定也會開始生氣,不是罵回一句難聽的話,就是用冷漠與迴避來拒絕對方。

因為我們也受傷了,需要自我防衛。

但如果我們能看到:他對我兇,是因為他受傷了,事情就能比較正確的解決。

我們怎麼去面對一個心靈受傷的人呢?

首先,他需要被瞭解,被接納。

媽媽可以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學校受委屈了,來,告訴我發生了甚麼事。」

太太可以對發脾氣的先生說:「你心情不好,除了我之外,還有誰惹你生氣啊?」

而另外那位先生可以對沮喪的太太說:「一整天在家帶孩子真辛苦,妳希望我現在為妳做甚麼嗎?」

如此對方的情緒一定很快的能穩定下來,在感受到被瞭解與接納後,他甚至可能因剛才失禮的表現覺得內疚。

省思-突破的開始

羅馬書十二章廿節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的行為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何況我們的親人,絕非仇敵,我們豈不更應如此善待他們。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我們自己成為那個敏感、易怒、無理、情緒失控的人的時候,我們也應意識到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曾經受傷,而傷口尚未復原。

就像有次我的腳趾受傷,家人從我身邊經過碰到了它,我痛得本能的大叫:「你為甚麼踩我?很痛唉!」

把對方嚇了一跳,他是故意踩我嗎?絕不是。

其實他只是碰了一下,也不是故意要傷害我。

但若沒有傷口,就算他踩到,我都不會生氣。

我又痛又叫是因為有個未復原的傷口存在,每當別人去碰它一下,或自己不小心踢到,就痛得生氣,也使對方不敢接近我。

心靈的傷口也是一樣,有位姊妹在電話中啜泣著對我說:「我覺得我快把我的孩子毀了,他們一點小小的錯誤,就會讓我氣得對他們怒吼,

我知道我不該說那些難聽的話,但就是沒辦法控制......」

我對她說:「那是因為妳自己曾經受過很深的傷害,沒有完全被醫治,而他們碰到了妳的傷口。」

這位姊妹的傷口是自卑感,不確定自己的價值,以致於當孩子表現不佳,她就覺得被否定了,憤怒只是被否定之後的本能反應。

若我們能瞭解自己裏面尚待醫治或解決的問題,再正確的對症下藥,必能成為情緒穩定、別人喜歡接近的人。

我們也更能看清其實許多不快樂不是別人造成的,乃是自己面子的問題。

感想:

「能夠替別人著想...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福氣」。


這句話笑遊人間相當的喜歡,我想若能將此句話做為自己的座右銘的人心胸必定寬大、人緣必定良好,笑遊人間也期許自己能能變成如此善解人意的人 ,笑遊人間亦會將此句話放在心裡,當與人有所磨擦時用此話來提醒自我,希望自己終有一天能成為一位心胸寬大之人。

Monday, July 29, 2013

您也在人群中嗎?

http://www.gigapixel.com/mobile/?id=79995


2100萬像素的圖像

“這張照片是70,000 x 30,000像素的攝像頭(2100萬像素)。


 這些相機不向公眾出售,並不告知安裝的戰略位置 。在眾多的人群中,它可以識別人臉 。

將光標cursor 放置在人的面部或頭部,雙擊幾次(或手指蔓延的設備上), 您也可以轉到左側的屏幕上看到一個幻灯片和出重點 ,“放大後,非常的清晰,可見到面部的表情,可用此相片尋找人或逃犯“ 。

Covered Bridges in Frederick

Roddy Road Covered Bridge - 1856
Historic Covered Bridges


Northern Frederick County is home to three historic covered bridges. All three bridges are listed on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s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The Utica Mills, Loy’s Station, and Roddy Road covered bridges all cross streams in northern Frederick County, within twelve miles of one another. Besides their beauty, the bridges are also structurally interesting, as all three have different truss systems (which is what keeps a bridge standing).

Loy's Station Covered Bridge - 1860
Driving Tour Directions:

These three bridges have a weight restriction of 30,000 lbs. Roddy Road covered bridge is posted for 8 foot 6 inch height restriction and Utica Mills is posted for 9 foot 6 inches height restriction. Loy's Station is not posted for height. Use caution when viewing these bridges, these are narrow roadways and motorists may have difficultly seeing you.

Utica Covered Bridge - 1889

From Frederick City, the tour is approximately 33 miles long, roundtrip. Start the tour north of Frederick at the junction of US15 (Catoctin Mountain Highway) and Old Frederick Road. Turn right (east side of US15) onto Old Frederick Road. Drive 1.5 miles and make a left onto Utica Road, to Utica Mills Covered bridge.

Return to Old Frederick Road and make a left onto Old Frederick Road. Drive 3.9 miles to a stop sign. (Just before the stop sign you will see a sign indicating that you are now in Creagerstown.) At the stop sign make a left onto MD550. Drive 0.4 miles and make a right onto Old Frederick Road. Travel 2 miles and make a left into the parking lot of Loy’s Station Park.

From the parking lot of Loy’s Station Park, make a left and go through the bridge. Drive 0.3 miles to a stop sign. Make a left onto Rocky Ridge Road (MD77). Drive 2.7 miles on Rocky Ridge Road and make a right on Apples Church Road in Thurmont. Go straight on this road for 1.6 miles to the bridge (the road will become Roddy Road at the Graceham intersection). Drive through the Roddy Road Covered Bridge to a parking lot on the left.

Getting Home: From the parking lot of the Roddy Road Covered Bridge make a right onto Roddy Creek Road. Drive 0.4 miles to a stop sign at the junction of US15. The ride back to the starting point is approximately 15 miles.



Friday, July 26, 2013

理財教育


大富翁是怎樣教育他們的孩子?從小就給他們花不完的錢嗎?其實正好相反!

最近,我密切的觀察國內親子的理財教育,發現都有過於寬鬆的現象,其實,全世界最會賺錢、最會教小孩賺錢的人,是猶太人。

猶太人理財教育冠全球

猶太人對小孩的理財教育有一套獨特的方法,他們會送股票給剛滿周歲的小孩,這是他們民族的慣例,尤其是北美的猶太人。

小孩三歲時,父母就會開始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幣;

五歲時,讓他們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告訴他們錢是怎麼賺來的;

七歲時,得看懂商品標籤的價格,並加深「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

八歲時,教他們可以透過打工來賺錢,並且把錢存在銀行裡;

十一歲到十二歲,要他們看穿電視廣告的假象,並且執行兩周以上的開銷計畫,懂得正確使用銀行的術語。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就是猶太人,他要求他的孩子在每天睡覺前記下當天的每一筆開銷,至告訴他哪裡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商品,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孩子學會過節儉的生活。

其實洛克菲勒是美國首富,也是是世界第一位擁有十億美元財產的大富翁,但他給子女的零用錢卻少得可憐,而且比一般的家庭要求更嚴格。

美國首富教導孩子從小不可亂花費

他規定:七至八歲,每周給三十分美元的零用錢;十一歲至十二歲,每周一美元;十二歲以上,每周給三美元;他每周發一次零用錢,並要求子女們事先做出預算並記清每一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由他來檢查,若帳目清楚、用途正當,下周增發五美分,反之則減。

連大富翁洛克菲勒都用這種辦法,讓孩子從小養成不亂花費的習慣,你還要怎樣寵壞孩子?

其實,大富翁都盡量避免孩子養成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優越感,希望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接受基礎的理財教育,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賺錢不容易,才容易守成。

過去,我在工作上採訪不少大老闆,包括嚴凱泰、王令僑等被認為銜著金湯匙出生的小富翁,從小的生活並不輕鬆,像嚴凱泰就跟其他孩子一樣要趕校車上下學,沒有大轎車接送。

財富可能歸零,智慧卻長相左右

「只要你活著,智慧就會伴隨你一生。」

在猶太家庭的母親啟蒙小孩時都會問:「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你的財產被人搶光,那麼你將帶著什麼東西逃命?」

一般,小孩會直覺地想到錢或是鑽石、珠寶的答案,但是母親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

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

感想:

每位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有天能功成名就,拼命努力賺錢供養孩子,只要是對孩子有益的便努力滿足他的需求,但這一切的一切的付出,孩子是否能感應到父母的期許與照顧,還是只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除了給予小孩物質上的需求外,其中更重要的還是心靈上與觀念上的校正,讓孩子明白金錢難賺與父母的心血關懷,而這些都需透過家庭的教育,親子間的互動,讓小孩從中去感受學習,並無法從言語或學校教育、書本中讓孩子明白。

信手拈來

1、【送茶葉的小故事】

張三一直喜歡喝20塊錢的茶葉。新開茶店裡每次張三去買茶葉,老闆都送他半兩好茶。張三將好茶攢著待客。

一天閒來無事泡壺好茶,竟喝上癮。

喝完免費的好茶,張三便不願喝20塊的了。不管他買多貴的茶葉,老闆總送他半兩更好的。

半年下來,張三花在茶葉上的錢是原來的十倍!

2、【坐飛機的一個現象】

觀察30到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旅客往往是在看書,公務艙的旅客大多看雜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則看報紙電影玩遊戲和聊天的較多。在機場,貴賓廳裡面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都在玩手機。那麼,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呢,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呢?

3、【奪取先機】

商人帶兩袋大蒜到某地,當地人沒見過大蒜,極為喜愛,於是贈商人兩袋金子。

另一商人聽說,便帶兩袋大蔥去,當地人覺得大蔥更美味,金子不足表達感情,於是把兩袋大蒜給了他。

雖是故事,但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機者得金子,步後塵者就可能得大蒜!

善於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4、【不許偷酒】

某人買了一壇好酒,放在小院,第二天,酒少了1/5,便在酒桶上貼了不許偷酒四個字。

第三天酒又少了2/5,又貼了偷酒者重罰。第四天,酒還是被偷,於是貼尿桶二字,看誰還喝。

第五天他哭了。桶滿了。 ……故事還沒完,第六天,他再次在酒桶上貼了不許偷酒四字。那一天很多人都哭了。

5、【換位思維】

一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5000元貸款,借期兩週,銀行貸款須有抵押,富豪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藉給富豪5000元,兩週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僅15元,銀行職員發現富豪帳上有幾百萬,問為啥還要藉錢,富豪說:“15元兩週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6、【成功只有兩點】

一是做事成功,二是做人成功。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暫時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暫時的。

要做事,先做人。丘吉爾說,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就只有兩個:一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二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請回過頭來再照著第一個秘訣去做。萬事只怕有心人。

7、【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投擲對像是10個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個瓶子,最終得分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個瓶子,最終得分240分。社會記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別人稍微優秀一點,能再多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機會。這種機會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級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的落差。

8、【冰淇淋哲學】

賣冰淇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同樣只有吃過苦才知道享受生活美好。想在順境中事業能蒸蒸日上,就必須在逆境中經過一番錘煉,這就是台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提出的“冰淇淋哲學”。

9、【名牌效應】

成本大概400——600元的愛馬仕,賣價6萬!富豪們依然趨之若鶩。啥叫名牌?成本價後面加一個0的,就叫名牌。成本價後面加兩個0的,就叫奢侈品。成本價後面隨便想加幾個0就加幾個0的,就叫文物!

Thursday, July 25, 2013

弦和弓的感人故事!


馬友友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

被西方媒體評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 馬友友,居然没有任何音樂學院的畢業文憑。雖然他已獲15个格萊美大獎,却一直拒絕登上領獎台。《時代》人物周刊的一篇文章認為:馬友友是古典樂壇的寵兒,也是最受爭議的叛逆者。幾十年來,這位華裔音樂家走過了一條艱難的人生孤旅。而他的愛情也如他的大提琴曲一樣,如天籟之音,充满夢幻般的色彩……

“一吻之賭”失掉初戀

馬友友出生於音樂世家:父親是音樂教育家,母親是歌唱家。4歲時,父親把他領到了大提琴面前,把巴赫的樂譜交给他。馬友友對音樂的痴迷讓人吃驚:兩年時間,他練琴的地板上居然被壓出了一片坑凹。

6歲時,馬友友來到美國,跟著名指揮家斯坦恩同台演出。演奏完畢,觀眾把瘋狂的掌聲送给了這位音樂神童。

幾年後,在斯坦恩的勸導下,9歲的馬友友决定進入正規的音樂學院學習。那時馬友友已經跟許多名家合作演出過,出了個人專輯,上了暢銷排行榜,已頗負盛名。但是,正處在青春萌動期的他開始放縱自己:他蓄起了披肩長髮,開始曠課、抽烟、酗酒……

一個周末,馬友友在百無聊賴時参加了一個同學的生日派對。朋友同他打賭,誰能在晚上12點時得到一個叫吉兒的女孩的吻,那麼第二天他就可以獲得兩張NBA的入場券和一整塊外賣海鲜比薩餅。

馬友友對吉兒一無所知,只聽說她是才女,從小在歐洲長大。還有她因為外型酷似“芭比娃娃”有了“芭比小姐”的綽號。可是,當馬友友走到她面前的時候,手心却開始冒汗,這是“派對王子” 從來没有過的。然而,漂亮的女孩却主動向他伸出了手:“我叫吉兒,很高興認識你,YOYOMA(馬友友的英文名)。”

入夜,晚風有些清凉,吉兒给馬友友講起一個故事:“14歲生日的時候,我在維也納得到了一張音樂會的門票,那是一個大提琴獨奏會。大幕拉開後,是一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少年。在鋼琴的伴奏下,他老練地開始了演奏,所有的人都被他吸引。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横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

“我搬到了美國,到了紐約,試圖再尋找那個少年,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再也没有查到他音樂會的消息了。直到有一天我聽說了他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的消息,你可以想像我的興奮……”

聽了吉兒的一席話,馬友友良久無言―――那個少年之所以消聲匿跡,是因為他正沉湎於各色派對和酒會中的緣故。12點到了,幾個朋友在遠處叫馬友友的名字,他一下子回到了現實。他想都不想就吻了吉兒,轉身離去。

第二天,馬友友得到了NBA門票和比薩餅,可是他一點兒都不快樂。而吉兒知道那個晚上的内幕後覺得很受傷。她给馬友友送來一封信,信中夾着那張她14歲生日時馬友友的音樂會門票。她只寫了一句話:“我後悔回到美國,你摔碎了我的夢。”

吉兒的信讓馬友友深受震動,一番痛苦思考後,他决心重新調整自己的人生。1972年春,17歲的馬友友决定從茱麗亞音樂學院輟學。院長握着他的手不解地問:“為什麼要讓自己的音樂理想湮滅?” 馬友友回答很簡單:“我覺得現在的自己没有資格繼續做一個音樂人,我迷失了太久了。”

不久,吉兒要回歐洲了。馬友友聽說後趕到機場送行,却没有勇氣向她當面道别。飛機離去後,這個少年久久徘徊於機場外的草坪,眼中噙滿淚水。說起這段經歷,馬友友的母親說:“那是他的初戀。吉兒走後,他痛苦了一大段時間,甚至有一次他問我:有没有辦法讓時間倒流?我告訴他没有,但是我們可以重新書寫未來。於是,他考上了哈佛。”

哈佛邂逅重拾琴弓

轉眼間,馬友友在哈佛已經進入了第4個年頭。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裡,習惯慣低頭思索走路的馬友友不小心撞到了一個人,他抬起頭的一瞬間呆住了。

“你胖了高了,而且換了眼镜。”她平靜地看着他說。他張着嘴,什麼都說不出,他的手心又在出汗……

她就是吉兒,他們分手4年後竟又重逢。吉兒還是那麼熱情和大方:“聽說你在修人類學,這似乎跟大提琴無關呢!我修數學,剛剛入學。”與吉兒相遇後的那個晚上,馬友友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他打電話到了吉兒的宿舍,吉兒的同室說她已回長島家中了。

吉兒到家後意外地收到了馬友友的信,裡面是那張被保存多年的音樂會門票。在吉兒當年的留言旁邊,貼了馬友友這樣的字條:“你離開我後,愛情和音樂似乎都從我的生命裡消失了。我放棄了大提琴已經快4年了,現在的我不知道還能否會拉琴。昨晚,我躊躇了一夜,我想要為你做一件事情,彌補我從前的荒唐和輕薄。我想了很久,覺得只有一個辦法:我要為你舉行一個獨奏會。請别拒絕我。”

馬友友為吉兒所舉行的獨奏會是在學院小禮堂舉行的。馬友友這輩子從没有這樣怯場過,他調音許久,就是不敢拉出第一個音符。吉兒在台下耐心等着,她發现馬友友的手抖得厲害,就走到了他的面前,把手搭在了他的肩上,温柔地問道:“親爱的,你擔心什麼呢?” 馬友友憋红了臉說道:“我擔心我演出失敗,你又跑回歐洲。”吉兒在馬友友的臉頰上輕輕地吻了一下,說道:“我哪也不去,你在哪裡,哪裡就是我的家。”

馬友友受到了鼓勵,第一個深沉的音符终於從他的手中滑出。同樣是巴赫的《熱情》,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熱情》裡飽含着男人深沉的渴望。當音樂终於停下的時候,吉兒走上了台,俯身在馬友友的身邊說:“4年前的那個晚上,我曾經對父母說過你是我見過的最性感的少年。但是我隱瞞了一句話,現在我補充上,我要嫁给他!” 馬友友的臉红了,激動地抱住他的夢中情人,拼命旋轉。

1974年,在哈佛大學生的反越戰集會上,馬友友在吉兒的鼓勵下,正式拾起了大提琴。在那個上萬人的集會上,他那首優美動人的越南民歌《湄公河春望》和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依的《悲惨世界》震撼了在場所有人。演出結束後,會場裡一片寂靜,許久,大家才從他美妙的意境中甦醒過來,長久地歡呼着“YO- YOMA”的名字,如痴如醉。那次集會使馬友友深刻感受到了音樂給人們帶來的震撼力,他决定重出江湖。

愛妻助他走出陰霾

1978年,馬友友與吉兒正式結婚。兩年内,他們的一雙寶貝兒女相繼出世。吉兒放棄了在哈佛繼續攻讀數學博士的機會,做了一个賢妻良母。吉兒不僅是丈夫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事業上的好幫手。她以自己旅行非洲時所見的叢林音樂卡爾哈利的節奏為靈感,建議丈夫大膽嘗試非洲音樂元素。一年後,承載着馬友友全新創作理念的《Meyer》獲得了該年度的格萊美大獎。

同年,馬友友的4張新專輯全部打入了世界古典音樂排行榜。尤其是他的《巴赫靈感》專輯,由於對巴赫的全新詮釋風靡世界,被譽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界一個偉大改革,為古老的經典曲目賦予了新的生命。許多現代音樂評論家指出,馬友友的大提琴穿越了國界、戰争、宗教,琴聲裡飽含了生命的激情和愛情的震撼……

20世纪90年代初,正當馬友友處於事業頂峰之際,却遭受了一場重大的危機。而在最艱難的時候,讓他重新站立起來的恰恰又是他的妻子吉兒。

由於馬友友從20世纪80年代起,不斷地把世界各地的民樂、通俗樂甚至邊缘樂器都融入了他的創作,觸怒了嚴肅音樂界的保守派。1992年春,維也納國家劇院宣布取消與他簽訂的演出合約。同時,馬友友的恩師,也是他最依賴和崇敬的指揮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絕與他同台演出。電話中,他對馬友友說:“孩子,你在自以為是的軌道上滑行得太遠了,難道你想把古典音樂變成兒歌秀?”

馬友友無聲地放下了電話,被迷茫和孤獨澈底地打倒。那天晚上,他給遠在美國的妻子打了一個電話。吉兒第一次聽到丈夫哭泣,心都碎了。她推掉手頭的工作,飛到了丈夫身邊。

吉兒像母親一樣地摸着馬友友的頭說:“貝多芬說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你認為所有的古典音樂都是當時的民歌和流行音樂的最佳組合,你不願意我們的孩子和孩子們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們這個時代還有音樂存在過!你没有錯,這不是一個妻子的看法,而是你最信賴的朋友的由衷感慨!”

1999年,馬友友蘊釀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專輯終於問世。經過曠日持久的論戰,格萊美第12次給他“加冕”。2000年,他為電影《卧虎藏龍》演奏主題曲,這首新古典提琴曲獲得了當年奥斯卡最佳音樂獎。2004年春,馬友友再次獲得43屆格萊美大獎。迫於公眾和媒體强大的輿論壓力,維也納國家劇院再次向馬友友發出邀請。

2005年春,馬友友在回答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說到他和吉兒的婚姻:“我慶幸擁有了這樣一位集美麗、智慧和愛於一身的女性為伴侣。我們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誰離開誰都不是琴,都不成音樂……”

(取自《婚姻與家庭》詹蒙/文)

Wednesday, July 24, 2013

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有些道理!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捨,尊貴來自謙恭一樣,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情。人到中年以後,就顯現出現世性格影響所致的面相了。

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性情柔和的人面相柔和美麗。性格格外粗暴的人,總是一臉的凶相;許多品行不太好的中老年婦女,往往一臉的刻薄相,這就是所謂的薄命相、剋夫相。實際上不是生就的相貌,而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投影,這些相貌也在預示著其未來的命運。相術也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未來。

那麼幼年與少年、青年時期相貌的成因是什麼?相貌特徵與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臉型身材與稟受的先天之氣有關,漂亮程度是前一生帶來的習氣所致。人的前半生是活在前世的影響之下,下半生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響之下。所以說,人到中年以後,要對自己的臉負責任。

慈悲心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比較有愛心的人,往往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過人的光華,讓人越看越順眼,越來越喜歡與其接觸。而過於自私、狡猾、計較的人是很不耐看的,甚至醜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的容貌,也會在臉上逐漸顯現出一些不招人喜歡的地方,比如面無和氣,僅是「第一眼順眼」,稍多接觸就毫無吸引力了。

請相信相貌是能逐步改變,尤其是美好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吸引力,讓見者不知不覺心生傾慕。很多時候,美麗與否是從看到的人心裏生出來的,「情人眼裏出西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若要相貌美,先要心靈美!

一、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 能吃虧的人,人緣必然好,人緣好的人,機會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兩次機會,足矣!

二、愛佔便宜的人,終究占不了便宜,撿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買單就上廁所或錢包半天掏不出來的聰明人,基本上都沒啥成就。

三、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朋友聚會時,三句話不離自己和自家的人,是蝸牛轉世,內心空虛、自私。心裏只有自家的事,其他的事慢慢也就與他無關。

四、只有惜緣才能續緣。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其實有緣才能相聚,親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親人,給你帶來煩惱的,多半是你前世傷害過的。因此切記!!善待身邊的親人,關心身邊的朋友,寬恕那些傷害你的人。這就是因果。

五、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六、解決煩惱的最佳辦法,就是忘掉煩惱。

七、笑看風雲淡,坐對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八、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九、今生註定我們什麼也帶不走,那就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吧!






Tuesday, July 23, 2013

泰坦魔芋花(Titanarum)

美國會山莊旁一巨大屍花盛開

2013年07月21日 18:50 中廣新聞網

美國華府「國會山莊」旁的植物園內,一株巨大的屍花(當地時間)周日下午在衆人期待中,盛開綻放,並散髮出如同腐敗屍體的臭味,讓人掩鼻受不了。

這株巨大的雨林植物俗稱「屍花」,在「國會山莊」旁的「美國植物花園」盛開,專家已經引頸期待了一個多星期,現在總算開花,植物園還特別延長開放時間,好讓民衆一睹屍花容顏。

園方表示,屍花臭味最濃的時刻會是在(當地時間)周一早上,盛開的花朵會維持一、兩天。屍花正式的名稱是「泰坦魔芋」,原産自印尼「蘇門答臘」熱帶雨林,最早是在1878年被發現。

泰坦魔芋花簡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340897.htm#1

(圖片取材自網路)



「 游牧享老」- Long Stay

正 在興起「 游牧享老」文化


在英國,六十四歲的蕭比去年底接受《金融 時報》訪問也說,「別管什麼孩子的遺產問題,我們要的是替自己買一段好時光。」只要財務能夠負擔,再加上開放的心態,你就能活出精彩富足的第二人生。

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你,若退休後只守著兒孫,在故鄉等著養老,豈不可惜!

海外長住 (long stay)正在興起「游牧享老」文化

退休不必焦慮。世界之大,生於斯,老於 斯,豈不枉費此生?一股新風潮——海外長住正在興起。你的人生,也可以這樣過,它不貴,也不 難。

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 出生)的人們,從2006年 起,陸續邁向人生的六十歲。 這個族群在全世界有一億人,全球也將因此掀起一波史無前例的人口快速老化潮!台灣也不例外,2006年, 台灣有十五 萬人年屆六十歲;十六年後也就是2022年, 台灣將有五百五十七萬人達到六十歲以 上, 較現在多出二百五十四萬人,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六十歲以上人口。

游牧享老新趨勢 嬰兒潮世代開創新退休文化

這是二十 一世紀最熱門的議題之一:嬰兒潮世代開始邁向老年。 過去這群人創造了驚世駭俗的新文化,牛仔褲、披頭四、搖滾樂、嬉皮文化、性解 放、兩性平權和反戰,伴隨全球經濟高速成長,他們也累積了知識、財富、國際 觀,不斷「搞怪」。如今,他們雖然「老 了」,也創造出一股新的「游牧享老」文化:老了也要追求新體驗。

八月底的一個清晨,澳洲東北部的凱恩斯市,六十七歲的後藤志垣起床,暖 暖的陽光灑進玻璃窗內。七年前,他從日本NHK退 休,與太太研究後決定到澳洲長期居住旅 遊,體驗不同的人生。他住家旁邊是高爾夫球場, 著名的熱帶雨林和大堡礁則在附近。「今天潛水應該不錯!」後藤與妻子進城吃完中飯之後展開精彩的一天。妻子到騎馬場報到, 後藤則直奔幾公里外的大堡礁,繼續他為期半年的深海潛水課。

「二十年前了吧,有一次我們NHK製 播了一個深海潛水的節目,我當時就想, 我這一輩子,恐怕都沒有機會變身那影片 中的潛水人。」後藤心底的渴望,終於在退休後的黃金歲月圓了夢。妻子也在雨林裡的騎馬場裡有了新體驗。她說,一進雨林,現代城市就被 盤根錯節的叢林擋在外面,漫步林中,不 時有鳥類 突然振翅飛過。這片雨林孕育著上萬種動植物,昆蟲、鳥類和野生動物,無時無刻不在鼓舌 鬥唱,拉奏熱鬧的森林交響曲。

工作近四十年,後藤退休時,日本政府正大力推動老人移居鄉下,但日本社 會同質性太高,「去( 國內)哪裡其實都差不多」他把目標鎖定在海外,「 我想我可以再活個三十年,希望在離開人 世之前,盡量多深入了解其他的文化,體 驗不同的人生。」當時,妻子因為「 語言不通,環境陌生,怕應付不來」,沒有跟進,而由後藤一個人先到澳洲住了四個多月, 妻子跟著「來看看」後,最後也想長住於此。最近, 後藤夫婦又到泰國北部的小山城美斯樂旅遊考察。他說澳洲住了七年有些膩了,等簽證到期後,他想搬回日本住一段時間,再到不同的國家居住體驗。

活出第二人生半輩子辛苦賺錢,現在要快樂花錢

後 藤的想法,正是近幾年逐漸加溫的新退休 趨勢——海外長住旅遊,我們稱 它作「游牧享老」。這群嬰兒潮世代,雖然在年紀上將被歸類為「老年人」,但他們不服老,希望能把握人生僅餘的黃金歲月,尋 找新刺激。他們的退休形態,顛覆過去 「人老了, 就不願意移動,更戀家、更重安全感」的模式。

這源自於嬰兒潮世代的成長背景,其前半生,無論 入學、考試或就業,競爭都比任何一世代激烈,他們如工蜂般戰戰兢兢過日子,也累積比任何一個世代還高的收入。

專門針對五十歲以上的人發行的雜誌《Saga》主編格林觀察:「現在他們孩子都大了, 可支配的錢不少,這會兒他們當然要去實現年輕時無暇實現的夢想。」「他們這一代,一輩子都在創造新文化,現在老 了,連退休也要與上一代不同。」 美國智庫進一步觀察,「他們寧願花錢買體驗, 也不願把錢存下來留給子女。」

海外長住旅遊概念的提出,源自1993年, 聯合國在巴西召開地球高峰會中的〈里約宣言〉。那是一百零八位國家元首、六萬 多名各國 代表,經過十二天的討論,呼籲全球平衡環境與發展的宣言,海外長住的概念,也首度被提 出。

在 日本, 此概念的定義是:

一、 一個月以上較長期的停留(非移 民,未來還是以回母國為前提)。

二、 以休閒、學習與體驗為目的。

三、 目標為在地生活,而不在旅行。

四、 生活資金來源在母國,在當地沒有 收入。

這 種海外長住結合退休的新風潮,最早從歐美開 始。歐美先行日本跟進,日本參與人數二十年增加160%

在美國,即將退休的伊利諾州高中教師蘿絲後年將 滿六十五歲, 她去年參加了四場喪禮,其中包括她父親。三個月前,妹妹又被發現罹患乳癌,激發她重新思考自己該怎樣過後半生。七月暑假,她跟兩位學校同事,到泰國北部考 察退休後到當地長住的可能性。

她被清邁那種古樸、慵懶和精緻給征服,尋 訪完彷 彿中古世紀的山地部落,在群嶺擁抱的山谷中泡完溫泉,做露天藥草SPA, 再回到清邁市區吃美食、泡酒 吧,「 這才叫人生。」蘿絲說。

和美國相比,清邁的物價只有五到十分之 一, 她一個月將近十二萬泰銖(約合新台幣十萬零四千元)的退休金,「我想我可以過過富人的癮。」「這一趟旅行我感覺身體裡有一股火在燒,我要重新再 活過。」

在英國,六十四歲的蕭比(Len Selby)去年底接受《金融 時報》訪問也說,「別管什麼孩子的遺產問題,我們要的是替自己買一段好時光。」

而在亞洲,這股風潮則從日本開始吹起。相 對於多數民族仍有「生於斯老於斯」的傳統養老概 念,日本則是第一個顛覆此觀念,以政府的力量大力對外推廣輸出老人的國家。截至2004年 十月為止,日本人到海外長住的累計人數已經到達六十五萬五千人,比二十年前增加一六○%,而同一時間,日本整體海 外居留人數只增加一四%,永久移居海外 的人數只增加二五%。

根據該國long stay財團 法人調查,1992年, 日本人 最喜歡長住的海外國家,分別是夏威夷、加拿大和澳洲,其餘均為歐美國家,亞洲國家無一入選。但最新的日本外務省統計則指出, 日本退休族至亞洲長居者,以泰國人數最 多,其次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其中, 泰國也是第一個將吸引退休人士長住列為國家政策推動的國家,接著,馬來西亞和澳洲也相繼推出。除了深度體驗之外,到海外長住,生活成本是考量的關鍵。

北歐人原本很喜歡到西班牙和加勒比海長住,但西班牙加入歐元區之後,物價大幅上漲,很多人開始移到澳洲、亞洲或巴西南部,繼續享受富 足的人生。在台灣,根據花旗銀行調查, 在台灣退休,平均每月生活費至少需要三 萬七千 元,但如果住在都市,三萬多塊必須省吃儉用、自己開伙,出入只能坐公車。但若將這筆錢 拿到國外長住,卻可擁有更高品質與多元 生活。

2004四 年,日本long stay財 團法人委託旅行作家千葉千枝子,以一對夫妻、一週外出用餐兩次,出入坐計程車或大眾交通工具為計算標準,針對澳洲、夏威夷、 泰國、馬來西亞做調查。結果算出來的每月生活成 本,以夏威夷最高,要新台幣十萬元;泰國和馬來西亞最低,四至五萬元便足夠,其中每月 一萬元的娛樂費,足夠週週打高爾夫、做SPA。

五 十七歲的賀承基,從四年前就成為台灣、 泰國兩 邊住的退休游牧族,他計畫,再等四年太太從資策會退休後,夫妻倆將一起到泰國游牧享老。「因為同樣的錢,你在台灣享受五 分,在泰國可以享受十分。」為了這一 天,他當時下 了一番工夫學泰文,他以一小時兩百元泰銖的代價,請家教到府教泰語,一星期四小時,連 續學了一年半。

相同開銷,更優生活,同一筆錢住泰、馬, 週週都 打高爾夫如今,住在台北民生社區的他,兩個女兒都已成年,他在台北幾乎足不出戶,因為 「很無聊」。他精彩的生活,只有每三個 月去泰國的三個星期,才會展開。

賀承基喜歡打球,在台灣,一場球打下來要 五千 塊,氣候也不穩定;但在泰國,一場球一千塊,大眾運輸工具方便又便宜。「在台北,我的 車停在家門口動都不敢動,否則回家就沒位子,車子擺在那兒跟廢物一樣。」在台灣,他出 門只能坐公共汽車,但在泰國,出入都坐計程車,非常便宜。

再以前述的日本後藤夫婦為例,他們在澳 洲,夫妻 倆今年平均每月的開銷,約合新台幣十二萬元,這在當地日本人的圈子算是相當奢侈的花 費。但「我的生活就算(日本)國內非常 有錢的人也抵不上啊。」他笑說,如果留在東京, 同樣的一筆錢,絕對不可能這麼豐富多彩。

海外長住,既刺激豐富,又便宜,兩大特色 深深吸引著即將退休的嬰兒潮世代。而海外長住並非退休人士專利,其實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暫離工作一個月到半年,到嚮往的地點深度旅遊生活,再回來工作。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而越來越多的國家正瞄準海外長住族群,推出一站到底的精緻長住服務,因此,只要財務能夠負擔,再加上開放的心態,你就 能活出精彩富足的第二人生。

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你,若退休後只守著兒 孫,在故鄉等著養老,豈不可惜!

Monday, July 22, 2013

不讓親情成為最遠的水

父母送子出國留學, 年老變陌生

解開親情的密碼, 親情成為最遠的水

接到母親病重的電話時,我人在紐約,正在和3歲的兒子玩遊戲。電話是家裡的阿姨打來的,她說母親本不讓她給我打電話,但她知道,母親是想讓我回去看她的。最後阿姨說:「賀賀,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麼遺憾。」

高中畢業後,我就出國留學了。同為大學老師的父母毫不猶豫地為我選擇了這條路,他們認為對我來說這是最好的出路。現在,我成了一名牙醫,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付出的代價是,我幾乎沒有了再跟父母團聚的日子。


坐在回國的飛機上,我突然很傷感。我看到機窗裡反射的,是自己早生的華髮。18歲離開家,一晃20年過去,我不再年輕,母親也已經衰老。15個小時的空中航行,我一刻都沒有閉眼,20年的歲月在腦海裡翻騰,我從來沒有如此想念與害怕:想念去世時我沒有在身邊的父親,害怕母親這一次也不給我機會。

突然間覺得,算得上功成名就的我,對父母而言不就是一個符號嗎?我畢業、工作、結婚乃至生子,他們都沒能親眼看見。一切都在電話裡,以過去式的形態向他們告知。好消息,放大了說給他們聽;壞消息,等到自己不痛了才肯讓他們知道。關山重重,親情成為最遠的水。難道這就是父母送我出國的意義?

情雖親,心卻很難接近

下了飛機,我直接搭計程車去醫院。已是深夜,當看到病床上蒼老的母親時,我幾乎認為自己走錯了病房。可是,床頭卡上的名字,還有那依稀可辨的面容明確地告訴我─這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也會老嗎?在我的記憶裡,她好像永遠都言語幽默,永遠都喜歡漂亮的衣衫,永遠都願意摟著我的肩膀比個兒。那麼多年不在她身邊,我不能看著她慢慢變老,只能在這樣的時刻,讓一夕忽老的她出現在我面前,眼睜睜地目睹歲月的殘酷!

母親是因腦溢血入院的。她一直很害怕手術,直到我回來的第二天,她才同意手術。我在手術同意書上簽了字,回頭看她,她的臉上充滿了坦然與信任,彷彿她的兒子回來了,一切就安全了一樣。等在手術室外的時間並不好過,同意書上那些可能發生的危險反覆在我腦海裡出現,揮之不去。

謝天謝地,手術很成功,醫生表揚母親:「她的意志力很強。」阿姨說:「還不是因為她兒子回來了?咱們千軍萬馬也抵不過她兒子一句話。」 術後3個小時,母親醒了。看到我,她笑了。但很快,她用目光求助阿姨,並露出難為情的神色。阿姨說:「賀賀,你出去一下,你媽媽要小便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覺得儘管我與母親是骨肉至親,卻總有一種陌生與疏離感。我們的話題在簡單的吃喝、要不要翻身以及國內外的生活習慣等非常表面的內容之外,再沒有更私密和親近的了。不是不想說,是我們都找不到要說的情緒和話題。

20年不在一起,情雖親,心卻已經很難接近。

我想照顧她大小便,她說難為情;我餵她吃飯,她覺得不太習慣;我扶她下地走走,但明顯不如阿姨做得讓她感到舒適…看著她與阿姨有說有笑,我的心底有一種悲涼。我和她,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是最親近的─ 我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呀。看著病房裡別人的兒女與母親親密無間的樣子,我感到很孤單。

母親的日記

一天晚上,我回到家,雖然很累,卻睡意全無。隨便翻看母親的書,卻發現了她的日記。母親的日記,在我父親去世之前,裡面寫的都是我;而父親去世之後,字裡行間全是他。母親曾在獨自一人料理父親後事的諸多繁瑣裡追問:直到此時我才問自己,我生了一個兒子,然後為了他的前途將他送到了國外。不管我多麼需要他,都只能對他說「我很好,不用掛念」,這樣做,對嗎?

母親的日記每一篇都能輕易讓我落淚。我不瞭解她,就像她也不瞭解我一樣,20年幾乎沒有交集的生活讓我們對彼此都很陌生。

我們怎樣才能重新認識彼此?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跟阿姨學做母親喜歡吃的飯菜。果然,吃我做的飯,她很有滿足感。我給她買漂亮的衣服,她看到後很開心,馬上穿在病患服裡面。我拿著從小到大與她的合影,讓她講那些過去的事情,她立刻變得滔滔不絕,記憶力驚人─我手上的每一個疤是怎麼弄的,連我高中同學的名字,她都還記得一些。我們終於可以不必相對枯坐、親而無言了。

那天,我下樓買東西,快到門口時,她說:「賀賀,小心車。早點兒回來。」我頭也不回地說:「好。」可是,走下樓時,我發現自己的眼睛已經濕了 ─停留在母親記憶裡的,還是那個走路常常忘記看車的莽撞少年。相隔20年,我們母子是否還能親如從前?

是醫生的話提醒了我。醫生說:「你母親有輕度的腦萎縮,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有可能會得帕金森氏症。」我知道,這意味著她的記憶力可能會下降得很快。很多東西,如果我不跟她說,她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了。

母親出院後,我決定繼續留下來。那些天,我陪她去買菜、散步,接待來探望她的客人。然後,在屬於我們倆的時間裡,我給她講離開她之後的20年我是怎麼過的。
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中是否還有比這更幸福的時光 ─你把你所經歷的一切毫無保留、不加任何修飾地講給另外一個人聽,更重要的是,她對你說的一切深信不疑。開心處她大笑,難過處眼淚也來得猝不及防,就好像和你一直在那條路上,陪著你經歷。

漸漸地,母親變了。我做飯時,她不再說「小心燙到你」,而是說:「真喜歡你做的 飯,跟你做的事一樣漂亮。」我外出時,她不再擔心外面的車水馬龍,而是說:「要 是可能的話,就盡量早點兒回來。」

這些變化來自瞭解之後的信任。母親由此確信:她的兒子長大了。有一天,母親對我說:「雖然我曾經無數次後悔送你出國,但現在我覺得這個決定並沒有錯。你很獨立、很優秀,更重要的是,你現在過得很好。這就足夠了。」

那些日子裡,母親從開心過度到對我很依賴 ─ 前所未有的依賴。我知道,這是信任的衍生品,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老了,這種老去讓我無能為力。

回紐約的前夕,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看著母親在鏡子前整理妝容,我對她說:「媽,你這麼漂亮,年輕時一定是既讓人愛,又讓一些人嫉妒吧?那些事,你還記得嗎?」她轉過身來,看了看我,說:「那些愛和恨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兒子現在還誇我漂亮。」我想起了母親那些日記,說:「媽,過去的事我很好奇,你可以把它寫出來給我看看啊。」母親的眼睛亮了,她說:「你真感興趣?」我點點頭。

在答應了我之後,母親就開始動筆了。可是,對於70歲高齡的她來說,動筆已經算是體力活兒了。僅寫了一個小時,她的頸椎就發出了強烈的抗議。於是,我給母親買了一台小答錄機,我說:「媽,您口述吧,這樣就不會太累。」

很快,我回美國的日子到了。走的那天,母親堅持要送我到樓下。我擔心母親會哭,可她卻對我說:「我之所以要送,是要告訴你,我不會哭。兒子,我從來沒有覺得離你這麼近。」的確,母親沒有哭。可是,進了安檢口後,我卻再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淚水。從18歲那年離家開始,我從來沒有哪一次像此刻這樣失態。對母親,我第一次發現,不管做什麼都覺得還是不夠,還是來不及。

親情密碼

沒想到,母親居然學會了在網上傳送檔案。每天,她都會把她的錄音發給我,有時是在晚上,有時是在白天。我必須承認,不論多少名著,都比不上母親的錄音那樣令我覺得美好。因為母親所說的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一種喚醒,我還原著她的生活場景,還原著她遭遇每一件事時的表情與心情。

每個星期,我都會定時跟母親視訊聊天,只是不再假報平安,我會告訴她醫院裡發生了什麼,紐約的菜價,以及我兒子那令人髮指的小脾氣。

我偷偷打過電話給家裡的阿姨,讓她帶母親去醫院做一次複查。阿姨後來打電話告訴我:「醫生說你母親的腦萎縮沒有再惡化,目前看來沒什麼危險。賀賀,你真有辦法。」

我讓阿姨幫我把母親的腦部CT寄了過來,我多少看得懂那些圖像。顯影燈下,我覺得自己看見了最美的圖畫。我要珍存它,珍存我與母親之間獨一無二的親情密碼。

一切都會離我們而去,我們要努力找到一種方式,把愛留住。就像現在,我與母親雖然相隔萬里,但我們從來沒有如此親近…

人最好不要錯過兩樣東西:

最後一班回家的車和一個深愛你的人。

北京「同仁堂」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

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

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

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

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裡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

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決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

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

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

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

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

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

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淩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

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裡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了 。

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

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

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Friday, July 19, 2013

歡樂父子

兒子對父說:現在社會都是以(衣)貌取人。父不信,遂打賭。


父穿破舊衣服進一酒樓,無人理睬,呆在一角落。兒子衣履光鮮,昂首而入,店家非常熱情,端茶倒水。

兒子對服務生說:“給那角落裡的老頭上好酒好莱,我買單”。

服務生不解問:“為什麼呢”?

兒子說:“那老頭的兒媳婦是我的相好”。

服務生領命上酒上菜,看見老頭吃得歡喜,不屑地對老頭說:“他和你兒媳相好,你不揍他”?

父笑着說:“他與我兒媳才相好幾年?老子跟他媽已經好了幾十年了”!

服務生當場暈倒。



請尊重別人的專業

有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男性,一直為一件事所苦…就是他常年來都有 " 偏頭痛 " 的問題…

於是他去看醫生醫生診斷後告訴他:「你的頭痛是因為蛋蛋(睪丸)的神經出了問題,如果要根治,必須割除它。」
這位中年男子考慮了許久,想到他的事業與財富,以及後半輩子的美好生活,最後決定忍痛動手術(去勢)!

當他出院後,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舒暢,因為他的頭不再疼痛了。
於是邊逛街邊回家走著走著經過一家男飾店,他想想應該要有個全新的生活,於是走進了這家店櫃台小姐說:「帥哥,買頂帽子吧,您應該戴M號的!」

於是拿了一頂漂亮的帽子給他試戴…
男子對著鏡子看看,非常滿意,稱道:「很準確,我平常都是買M號的」

小姐謙虛說:「這是我的專業」。
櫃台小姐又推薦:「那麼,配一件櫬衫吧!您應該穿領口15號的!」

男子穿上後果然非常合宜,稱讚小姐:「妳好厲害,我都買15號的襯衫!」

小姐謙虛的說:「這是我的專業」。

櫃台小姐又趁機推銷了一件長褲:「那麼,再配一件長褲吧!您應該穿42英吋的!」
男子再度讚歎她的眼力:「小姐,妳實在太厲害了,連我穿的褲長都一眼看出!」

小姐謙虛的說:「沒辦法,這是我的專業」
最後沒什麼好推銷了,小姐說:「不如再買件內褲吧,看來您應該穿L號的!」

男子說:「哈哈…小姐,妳終於看錯了,我從高中以來都是穿S號的!」
沒想到小姐告訴他:「如果你長期穿S號,就會壓迫到你的蛋蛋,如果長期壓迫到蛋蛋,你就會偏頭痛,所以換內褲就好了!」

男子聽後當場放聲大哭…………

Thursday, July 18, 2013

美的覺醒


美學大師蔣勳談美的覺醒
把遺忘的感覺找回來

蔣勳說:「美,是無所不在的。」

我們每天匆匆上下班,都忘了感覺的力量有多大。

當我們在捷運車廂裡低頭滑手機時,蔣勳卻看到了捷運站旁小葉橄欖仁的葉子已張開,彷彿一幅莫內的抽象畫,如果你對身邊的事物都視而不見,你匆匆趕去看畫展與聽音樂的意義何在?

每天,蔣勳都從生活裡找到美的覺醒,他的快樂,比一般人千里迢迢跑到巴黎看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作幾分鐘來得更充實。

你可能不知道,色度最豐富的是白色,有400 種白色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即使是上班族每天穿的白襯衫也有月白與米白的冷暖分別;玉蘭花、百合花與含笑看起來都是白色的花,但是蔣勳說,玉蘭偏白,百合白裡帶著淡青綠,而含笑是暖白色,甚至是在嗅覺上,它們都展現不同的香味。
每天,蔣勳都從生活裡找到美的覺醒,任何時刻都讓自己去測試視網膜擁有的2000 種豐富變化,他的快樂,比一般人千里迢迢跑到巴黎看蒙娜麗莎的微笑畫作幾分鐘來得更充實;當大部分人忘掉品嘗生活時,當大家習慣用視覺來建立標籤時,蔣勳卻說:真正的美,是不需要證明的。你只要打開你的五感去擁抱它,讓它成為你身體的記憶,讓你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因為經常被儲存而豐富,就像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鹹,每個階段,你都經歷過,你的生命會因為豐富而快樂。

美的覺醒,不只是一種重新看待自己對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重新認識自我的方式,這正是以廚藝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名廚江振誠,對美的徹底實踐。為了不讓自己的料理只仰賴味覺與視覺,他拋掉米其林三星的光環,跑到非洲附近的一個小島上去沉潛,讓自己歸零,重新開發自己的五感,讓自己成為可以賦予食材價值的廚師,而不是靠昂貴食材決定自己價值的名廚。他用情感調味,讓品者體會花高價享受美食的意義,不在於追求高檔的食材,而是料理的內容與故事。
他是一個不看食譜也不寫食譜的廚師,他所仰賴的是料理的直覺,而這個直覺就是他刻意不斷讓自己的五感回到初心,讓自己永遠保持敏銳的感覺,因為,當感覺先行時,你才會像蔣勳所言,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忘不掉,捨不得,才是幸福的開始。

Wednesday, July 17, 2013

真正的高手


左宗棠很喜歡下圍棋,更是個中高手。

有一次左宗棠出巡,見一茅舍高掛著「天下第一棋手」的匾額,左宗棠不服,入內與茅舍主人連弈三盤。

主人三盤皆輸,左宗棠得意的笑道:「你可以將此匾額卸下了吧!」話一說完便興高采烈的走了。

不久之後,左宗棠班師回朝,路過此地,又好奇的來到這間茅舍,赫見「天下第一棋手」之匾額仍未卸下,於是再次入內與主人對奕三盤。

但其結果卻是左宗棠連輸三盤。左宗棠甚感訝異,問茅舍主人何故?

主人答:「上回,您有任務在身,要率兵打仗,我豈能挫您的銳氣, 而今,您已凱旋歸來,我當然全力以赴,當仁不讓了!」

世間真正的高手......
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讓人的胸襟,能贏卻不一定要贏,有柔善的慈心,
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留一點餘地給人

一位高僧受邀參加素宴,席間,發現在滿桌精緻的素食中,有一盤菜裡竟然有一塊豬肉。高僧的弟子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來,打算讓主人看到,沒想到高僧卻立刻用自已的筷子把肉掩蓋起來。

一會兒,弟子又把豬肉翻出來,高僧再度把肉遮蓋起來,並在徒弟的耳畔輕聲說:「如果你再把肉翻出來,我就把它吃掉!」徒弟聽到後再也不敢把肉翻出來。
宴後,高僧辭別了主人。

歸途中,徒弟不解地問:「師父,剛才那廚子明明知道我們不吃葷的,為什麼豬肉放到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讓主人知道,處罰他。」

高僧說:「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做人要替人家想,廚師知道我們吃素,一定是不小心。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如果讓主人看到了菜中的豬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當眾處罰廚師,甚至會把廚師辭退,這都不是我願意看見的,我們做人要隱惡揚善。」
待人處事然要「得理」,但絕對不可以「不饒人」

留一點餘地給得罪你的人,不但不會吃虧,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厚德載物。

Tuesday, July 16, 2013

三八就是二十三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原來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

事後孔子開導顏回說:「你想想 :24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真理,何必爭呢?

如果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冠;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 那可是一條人命!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顏回恍然大悟,「噗通」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學生慚愧萬分!」

Thursday, July 11, 2013

維生素B2

嚴重缺乏維生素B2是任何疾病的罪魁禍首


1. 身體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B2是導致癌症、腫瘤的根本原因。

2. 各種消化道潰瘍、出血、腫塊、息肉、肌瘤、肝硬化也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引起的。

3. 痔瘡也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引起的。

4. 女性的宮頸糜爛也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引起的。

5. 通常所說的「上火」就是維生素B2短期、急劇缺乏症。

6. 及時、足量補充維生素B2,這些症狀都會減輕直到痊癒。

維生素B2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它是形成人體組織、器官表面的必需的一種物質,維生素B2在人體內無法儲存,但人體每天又需要,所以必須每天從食物中補充,食物中以動物肝、腎、心等維生素B2的含量較高(這也說明了B2的重要性),其次是奶及其製品,禽蛋類、豆類及其製品、谷類,一般蔬菜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B2。

植物當中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穀物的皮、殼當中,在糧食加工過程中大部分都流失了。因此現代人的飲食結構導致了人體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B2,所以大多數人都處於缺乏維生素B2的狀態。

輕微缺乏維生素B2人體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首先在人體最薄弱的地方,通常是消化道的首尾兩端,即口腔或肛門的局部,出現充血、腫脹,隨後皮膚或粘膜出現潰瘍,然後開始出血,這即是口腔潰瘍和痔瘡。

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B2,那麼人體其它部位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

為什麼缺乏維生素B2會出現充血、腫脹呢?

主要原因在於血管,構成血管壁的細胞離不開維生素B2,當缺乏維生素B2時,血管壁(主要是毛細血管,管壁本身就很薄)開始變薄,在血壓的作用下,血管開始向外凸起,當局部的血管都開始鼓起時,就形成了腫塊,最後血管開始裂開出血,如果發生在腦部,你猜到了嗎?對,這就是腦溢血。

為什麼缺乏維生素B2會出現潰瘍呢?

同樣的道理,構成人體皮膚和粘膜的細胞也需要維生素B2,當B2缺乏時,人體無法產生出足夠的皮膚和粘膜細胞,去頂替已經代謝掉 的細胞,缺口就產生了,患處的皮膚或粘膜就像雪被融化了一樣,由一個小點發展成一個創面,這就是潰瘍,發生在食道,就是食道潰瘍,發生在胃裡,就是胃潰瘍,發生在腸道,就是腸道潰瘍,發生在女性的子宮頸,就是宮頸糜爛。

潰瘍面如果長時間不能癒合,就會被細菌感染,產生炎症,單純使用消炎藥,只能暫時控制細菌的繁殖,並不能使潰瘍癒合。

充血、腫脹長期、持續發展下去就會凸出組織、器官的表面,形成腫瘤,腫瘤發展到最後階段,表面糜爛,反復感染、化膿,內部細胞瘋狂增生,這就是癌症。

所以說,癌症是人體長期、嚴重缺乏維生素B2,各種組織、器官功能即將衰竭,總崩潰即將發生的徵兆。

這也就合理解釋了為什麼把癌變部位完全切除了,仍然避免不了癌症的擴散和復發,不是癌細胞擴散了,而是組織和器官相繼陷入崩潰了。

知道了病因,治療就簡單多了,及時、足量補充維生素B2,紅腫就會消退,潰瘍面就會癒合,腫瘤會縮小甚至消失,癌症會停止惡化,逐漸好轉。

維生素B2對人體沒有任何副作用,過量的維生素B2 會從尿液中直接排出體外,所以,不用擔心服用過量的問題。

還有個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維生素B2見光極易分解,從而導致失效,一瓶維生素B2如果開蓋後一個月還沒吃完,那麼剩下的藥片估計就都失效了,通常所說的「上火」與維生素B2有什麼關係呢?

辣椒、羊肉、白酒等熱性食物進入人體後,會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的流動,而這會加速維生素B2的消耗,就像人跑步時肯定要比走路消耗更多的氧氣一樣。

維生素B2被快速消耗而又得不到補充,於是就會產生牙齦腫痛、肛門肌肉充血腫脹等上火症狀,只要馬上服用足量的維生素B2,這樣症狀會很快消失。

當然,吃一些涼性的食物如西瓜等,能中和身體中的熱性,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維生素B2。

『十人九痔』是一個民間俗語,是指痔瘡患者的發病率很高,其實也證明了缺乏維生素B2在人群中的普遍性。

流行病學認為父母得了癌症,子女也易得癌症,所以癌症具有遺傳性,這其實是個錯誤的結論。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與子女在飲食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父母愛吃辣的,經常上火,處於缺乏維生素B2的狀態,那麼子女也必定愛吃辣的,也會缺乏維生素B2,即使子女以後與父母分開了,他(她)的飲食習慣也會保留下來,所以,與父母得相同的病就不足為奇了。

為什麼常吃五穀雜糧的人不易得癌症呢?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吧,其實是五穀雜糧中(主要在皮、殼上)所含的維生素B2起了作用,如果把皮和殼都去除了,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有些人常吃複合維生素,認為自己不會缺乏維生素B2,實際上,複合維生素中所含的B2遠遠不能滿足人的日常需求,必須單獨補充維生素B2。

缺乏維生素警訊

六種不適症狀 缺乏維生素警訊

情緒暴躁、易怒要注意,有時候可能是因為身體缺乏了鐵質,另外也
....身體缺乏某種必須維生素時,就可能明顯反映在生活的行為上,例如當嘴破、發炎時,就是因為身體攝取不足維生素B2;如果是常易發脾氣、個性變易怒,就有可能是缺乏鋅元素。瞭解清楚身體的症狀與維生素之間的關係,就能預防身體許多不適症狀的產生。

英國《每日郵報》分析了6大身體常見的小症狀,事實上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並提出每天男女性的建議攝取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才能預防許多相關疾病的發生。

1.嘴破、口角炎:缺乏維生素B2

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

來源: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

2.食之無味、味覺減弱:缺乏鋅元素

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5.5~9.5毫克、女性約4~7毫克,人體缺乏鋅元素免疫力會降低、食慾不振、生長減緩、掉髮、味覺功能退化等,因此如果發現常常吃東西覺得沒味道,又有傷口好得慢等症狀時,就要小心可能是體內缺乏鋅的徵兆。

來源:牛肉、羊肉等紅肉中有豐富的鋅,例如每周吃一次8盎司的牛排,就能攝取足夠的鋅。

3.胃部不適:缺乏維生素A

每日建議攝取維生素A男性0.7毫克、女性0.6毫克,維生素A不但是保護靈魂之窗的重要元素,也能幫助在呼吸道和腸胃自然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細菌或有害物質直接侵害身體。因此維生素A不足,除了對眼睛不好,也會侵害呼吸道與胃腸。

來源:每天吃點紅蘿蔔、或是每周吃1~2次動物肝臟也是補充維生素A的方法。

4.易怒、暴躁:缺乏鐵質

缺鐵不但會貧血,還有可能讓你變情緒化、容易發脾氣,每日男性須攝取8.7毫克、女性14.8毫克的鐵才足夠。鐵是幫助體內製造紅血球細胞的重要元素,對於每月要經歷失血的女性來說,鐵質更為重要,否則容易有精神不佳、心情易低落沮喪等症狀。

來源:紅肉、雞蛋、堅果、深綠色蔬菜都是富含鐵質的食物,並記得多補充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利用。

5.腳踝浮腫:缺乏鉀

鉀是調節體內血液和體液的酸鹼平衡、維持體內水分平衡與滲透壓穩定的重要元素,長期缺鉀會導致心律不整、神經傳導不正常的症狀,像大量運動後由於水分流失過多,鉀離子流失就容易抽筋,長時間則會發現身體變得浮腫,特別在腳踝處較明顯。

來源:運動完吃香蕉補充高量鉀,可防止抽筋,每天吃定量的蔬菜水果也能補充足夠的鉀。

6.全身疼痛:缺乏維生素D

曬太陽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的人,就容易引起慢性疼痛,加上維生素D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補充更為重要。維生素D也是促進骨骼生長、牙齒健全的重要物質。

來源:每周吃2份油性魚類如鮭魚、沙丁魚等,再加上適時曬點日光才能保證體內有充足維生素D

Wednesday, July 10, 2013

台灣好歌快閃

101美食廣場的驚喜演唱會,真好聽!

台灣人,太可愛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bqY1P6KJmI

去年某段時間,常常看到you tube上有不同國家錄製的快閃(Flash)合唱表演,總是會感動莫名。
看看奌擊人數,都是七、八位數,還會不斷增加,就聯想到,這比一個演唱會,一場不過千人聽眾,影響要大多了。

我想,台灣有好多好歌,要是也能快閃一下,流傳全世界,該多好!

這個想法,我告訴了一位好友James李鎮樟先生,他不但認同,還馬上找了李建復,也聯絡合唱團負責人,找歌曲(需要版權同意),找地奌,找導演,錄製人,還要籌款,James的建構思考和執行能力超強,克服了很多困難,終於在今天寄來了you tube,看了以後,非常感動,做得太棒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做的是,請大家努力傳,用力傳,讓世界都聽到台灣人的歌聲。

記住,我們要讓這個you tube的奌擊數直線上昇,不要讓韓國人專美於前啊!。   


Tuesday, July 09, 2013

撒下好命的種子


撒下好命的種子:寫給年輕人的祝福 證嚴法師

一出生就是七十歲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692&cid=68

每次看到年輕人來慈濟醫院擔任志工,就覺得社會的未來充滿希望。其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從小就被父母、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物質上不虞匱乏。因此,當青少年朋友來醫院做志工,看到許多人有著欠缺的人生,看到許多人受著風霜雪凍,真實的看到世間苦相後,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福分有多大,就會更加的惜福。懂得惜福,才知道要造福;知道造福,才能確切發揮人生的使用權。
  

這一生有這個人身,盡管它有許多功能,但假使不去使用它,功能也無從發揮,生命還是一樣不斷消耗。日子一天天的逝去,壽命總有完盡的一天,因此佛教徒做晚課時,都會念到一段經文:“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就是在警惕我們“當勤精進,慎勿放逸”。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人生就像一條魚,人的壽命則像大缸裏的水。但這大缸卻有漏洞,水一滴一滴的流失,如同我們的壽命隨著時間逝去而減少。每過一天,就像魚缸內的水漏掉一部分,直到漏盡。然而,魚在水中遊呀遊,絲毫不覺水在漏失;就像許多人活在世間,也未察覺一天過去後,壽命便減少了一日一般。
  

我常聽年輕朋友說:“我今年十九歲,明年二十歲。”其實這種“多加一歲”的算法是錯的,人生應該要倒算,若有倒算的觀念,就會變得很積極。所以,假如一個人的生命有七十年的話,當他出生時,就是七十歲;過了一年後,只剩六十九歲,如此逐年遞減,就是倒算的人生。
  

壽命若是采用逐年增加的算法,往往會產生“今天沒做,明天再來做”的想法。其實,明天做是發揮明天的功能,而不是今天的功能。今天不用,等於今天的時間白白浪費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發揮人生的使用權。

性格如何決定領導力

2008年, 托馬斯國際中國曾與中歐商學院中歐商業在綫共同組織了一場關於領導力的研討會,我與中歐商業在綫總經理方光先生分別在會上做了一個多小時的演講。我的題目是“行為領導力”,而方先生主要介紹了中歐商學院花兩年時間對領導力做的一個調查。

這個調查涉及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的11家企業、100位高管,訪談的題目圍繞“造就領導力的關鍵事件”。訪談共收集了292個故事,從中總結出733條經驗。饒有趣味的是,調查得出的結論之一是“領導者失敗的八大原因”。

我們下面來看看這些“原因”與性格的關係。

第一條:領導力與人際關係。我不知道中歐這個調查報告對領導力的定義如何,既然把它與人際關係放在一起,就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影響力”。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影響力就是領導力;影響力來源於情商,而情商就是對性格的管理。我們正是在探討基於性格的領導力。有的人魄力制勝,有的人魅力無窮,有的人以親和力凝聚人心,有的人以原則與權威性深孚衆望。有的人毫不費勁左右逢源,有的人再努力也事倍功半。為什麼呢?性格使然。

第二條:戰略眼光。戰略眼光與性格有無關係?如果我們把戰略眼光看做一種基於智力與經驗的能力,應該說它與性格並非直接相關。與性格相關的能力都是歸屬情商的,而戰略眼光卻更多是歸屬智商與經驗。然而,從性格類型來說,我們的確可以發現某些特定類型的人似乎總是站得高、看得遠,與一些錙銖必較的類型形成鮮明對比。從這個意義來說,戰略眼光和性格不無關係。

第三條:商業管理技能。如果商業管理技能是指行政管理、項目管理、銷售管理、物業管理這些大的類別,追根溯源,都可以在某個管理者的能力上面找到性格的烙印。

第四條:個性與個人風格。這本身就是性格,毋庸置疑。

第五條“專業技術”和第六條“經驗”,與性格無關。

第七條:動機。假如把動機簡單歸為權力動機、親和動機、成就動機等,不同性格類型的人其傾向性是不同的;但若要與其具體的價值觀結合起來,我們很難得出一一對應的關係。

第八條:其他。

可以看到,性格在“領導者失敗的八大原因”裡佔據了何等重要的位置。說“××決定××”總有些絶對,但唯有這樣的表達可以彰顯其重要性。比如“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顯然不是決定成敗的唯一要素,但它卻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當我們說“性格決定領導力”的時候,一方面強調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性格與另外一些影響因素比起來,是最難改變的。

價值觀可以改變嗎?盡管價值觀是在漫長的成長環境中決定的,它對領導力的影響有着最大的作用,因為它代表是與非等根本的原則問題。然而,價值觀的確可以在一夜之間改變,比如許許多多的人突然間皈依了某種宗教。價值觀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到態度的改變。

情商可以改變嗎?隨着年齡的增長,情商一直是提升的趨勢:年齡越大,我們越知道如何認知及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識別及影響他人的情緒。

經驗,每一天都在積累。

專業知識及技能,每一天都在積累。

智商,流體智力是先天的、難以改變;晶體智力卻是習得的,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現在你可以看出來,最難改變的是性格,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D、I、S、C四種典型類型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局限性,沒有哪種性格能稱為完美。即使是組合性格的人,也並不意味着通過互補就趨於完善。

Monday, July 08, 2013

成為「天才」的三個關鍵


文/蔡志忠

一條魚永遠學不會飛行,一隻黑猩猩學不會微積分。若擺錯自己的位置,拿著球棒站在打擊區的喬丹,只會令人婉惜;站在拳擊擂台上的老虎伍茲,肯定是個弱雞。

人最重要的是:「擺自己在對的位置上!」選對自己的人生刷子,站在對的位置,做對的事,把事情做對。擺錯自己的位置,就算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多大出息。

思考自己的優勢,才會如魚得水,所以找到人生的三把屠龍刀,是決定你是否成為「天才」的三個關鍵。  

第一、思考為一切之先

思考要越早越好,從小就要養成思考的習慣。每天也是要越早思考越好,清晨時大腦最好。

思想成就自己,我們成為什麼? 正因為當初我們怎麼想!

‧讓思想決定行動

沒有方法之前安忍不動,不會使人後悔。運籌帷幄決戰於千里之外,思考必須先於行動。就像手腳身體聽命於大腦的指揮而行一樣。

‧思想成就自己

我們成為什麼?正因為當初我們怎麼想!人如果沒有夢想,就像蝴蝶沒有翅膀。人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用行動實踐美夢,但讓美夢成真的唯一方法是從夢中醒來!用實際行動去實踐它!

第二、創造自己的葵花寶典

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是說「每個人的資質原本都相差不多,但由於不同的學習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大多數人都深感學習緩慢困難,事實上學習是有訣竅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獨門學習招數。我無論學習什麼,都是用畫面取代文字,用畫面思考,也用畫面記憶,這是我的訣竅。

第三、及早找到人生的刷子

美國脫口秀主持人Tavis Smiley說:「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你熱愛做的,願意無償做一輩子的,那這就是你必須做的職業。我從小愛說話,比誰都能侃侃而談。最後,我成為了脫口秀主持人。」

自我期許

人的境界,如同挑戰山峰一樣,你自認為爬得上去,你便能登上聖母峰。你自認為智商有多高,你的智商就會有多高。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超越別人,不算是真正的優越;超越自我,才是真正優秀的人。

然而別想一下子就能走出大海,一切都要先由小河川開始。思考了解自己的定位後,按步就班。一步步達成目標,再超越自己,突破自己。

Beach Day in July

Friday, July 05, 2013

教師的大愛

摘要/鄭石岩(心理學家)

「我之所以為我是因為生來如此,

你之所以為你是因為生來如此,

那麼我是我,你是你。

假如因為你而我是我,

因為我而你是你,

那麼我不是我,你也不是你。」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需要肯定,敎師要能看到孩子的亮點,才能夠糾正孩子的缺點;當孩子被肯定接納,就會閞始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形成生活的優點。

「教育是為培養孩子紀律、創意及挫折容忍力,並不是讀書升學的工具;敎育是要啓發天賦和潛能,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己,都能自我實現;敎育是敎導人走自己該走的路,而不是走別人羨慕的路。

愛,必須建立在主動的給予和創造上,

不是等萬事具備了才去行動;

愛,不是等孩子學乖了才來愛他,

而是無論表現優劣,都要給予鼓勵和砥礪,要設法拹助他解決問題;

愛,不能是野心和慾望,只求回饋;有能力的愛是沒有條件的,是一種閞悟的力量,引領人不斷的成長。

敎育愛就是點燃孩子生命火焰的心燈,它能照亮前景,看出希望。身為一個敎師,應該去發現孩子的亮點和優點,並培養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豪氣,使他能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建立健康的自我。這樣的愛才是有能力的愛,也是敎師應有的大愛。」

每個人要忠於自己的本質

愛就是要幫助孩子活出他的如來,因為他們各自帶著不同的潛能、不同的興趣和經驗。例如,實用型、硏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事務型。

知識和資訊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敎師必然要扮演思考的啓發者的角色。

教師的角色:主動的學習者、情緒的陶冶者、思考的啓發者、生活的敎導者、生命的珍愛者。

敎師生涯要自己肯投入才行,把它當成人生的一部份,當作自己生命實現的過程,才能體會個中的興趣,才能從辛苦的教學工作中看出喜悅,現出春風化雨的活力和智慧。這一關必須透過深度體驗和參與才辦得到。

唐山藥山憚師:「欲得保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坐,向深深海底行。」

什麼是「道」?「竹子不攀纏結,一株株直參天空,這就是道。」

無能的愛來自封閉的自我:我愛你是為了我,因為你好即是我好。我只想到我,壓根兒忘了你。開放式的愛正好相反:我愛你是為了你。因為我知道你的處境和需要,我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我愛你成為你自己。

親子溝通失去同理心的原因:

1. 不講理,凡事一意孤行。

2. 疏於培養責任感

3. 缺乏共同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

4. 缺乏家庭親密和相屬感

5. 嚴格和笴責的管教態度

6. 虐待和暴力者

愛因斯坦:「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並非從野心或只有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人及事物的愛與熱忱所産生的。」

情緒敎育:

1. 培養信心和自尊

2. 分享生活中歡喜的經驗

3. 家庭倫常之樂,溫暖的泉源

4. 公平不偏頗

Tuesday, July 02, 2013

Money can buy happiness

In this new book, Happy Money: The Science of Smarter Spending (Simon & Schuster), Elizabeth Dunn and Michael Norton (professors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nd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respectively), offer five key principles to help us get more happiness out of the money we spend — principles which also help companies create happier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Most people know they can benefit from expert help to make more money. But oddly enough, they're quite sure they already know how to spend their money to reap the most happiness. As a result, they follow their intuitions, using their money to buy things they think will make them happy, from televisions to cars to houses.

What's the problem with this approach? A decade of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people's intuitions about how to turn money into happiness are misguided at best and dead-wrong at worst. Those televisions, cars, and houses? They have almost no impact on our happiness.

The good news is that we now know what kind of spending does enhance our happiness--insight that's valuable to consumers and companies alike. Here are the top five ways to turn money into happiness according to Dunn and Norton:

1. Buy Experiences

Material things provide less happiness than experiential purchases (like trips and special meals). Whether you're spending $2 or $200,000, buying experiences rather than material goods can inoculate you against buyer's remorse. Even painful experiences can produce pleasure; b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experiences, a company called Tough Mudder convinces people to pay for the privilege of crawling through mud.

2. Make It a Treat

When wonderful things are constantly available, we become less able to appreciate them. Limiting access to the things we like best helps renew our capacity for pleasure. Turning our favorite things back into treats (like making that afternoon latte a special indulgence) increases happiness for purchases major and mundane. Companies have transformed products ranging from rental cars (Zipcar) to toilet paper (Charmin) into treats — enhancing their customers' experiences.

3. Buy Time

Money should permit us to outsource our most dreaded tasks (Think: toilet cleaning). Ironically, though, research shows that wealthier people do not spend their time in happier ways. Ask a quick question before buying: How will this purchase change the way I use my time? Companies like Intel and Patagonia compensate employees not only with money but with time, giving even their busiest employees a new sense of time affluence.

4. Pay Now, Consume Later

Digital technology and credit cards have encouraged us to adopt a "consume now and pay later" shopping mind-set. By reversing this trend--paying now and consuming later--you can buy more happiness, even as you spend less money. Delaying consumption allows us to reap the pleasures of anticipation (why vacations provide the most happiness before they occur); waiting even for a mere Hershey's Kiss makes things sweeter when we get them. And people are less prone to overspend when they pay up front; decreasing debt is a sure path to increased happiness.

5. Invest in Others

Research shows that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provides more happiness than spending money on yourself. The principle holds in countries rich and poor, from Canada to Uganda, India to South Africa. Investing in others can make individuals healthier and wealthier and can even help people win at dodge ball. Companies like PepsiCo and Google and nonprofits like DonorsChoose.org are harnessing these benefits by encouraging donors,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to invest in others.

*****

Each of Dunn and Norton's five principles offers a scientifically validated means of increasing happiness. Like asking a surgical expert to perform your heart transplant, following their principles might be better than just winging it.

And luckily, spending money is a lot easier and much less messy than major surgery. Click here to order their book.

Guy Kawasaki is the author of twelve books including APE: Author, Publisher, Entrepreneur — How to Publish a Book, What the Plus!, and Enchantment: The Art of Changing Hearts, Minds and Action. He’s the former chief evangelist of Apple and currently an advisor to Motorola. Guy shares enchanting stuff on the topics of marketing, enchantment, social media, writing, self-publishing, innovation, and venture 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