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01, 2009

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現代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還有一項內容極為重要—那就是從小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西方教育學者曾指出:“好的習慣比法律還正確”、“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那麼,現代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該如何培養子女的行為習慣呢?

文明語言習慣—從禮貌用語做起。
  
高爾基說過:“語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為一名現代家長,在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應注意從孩子的呀呀學語階段,就注意教育他學會禮貌用語。比如正確地稱呼大人,說“謝謝、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說話雖然不帶髒字,但說話的態度不好,語氣急躁甚至嚴厲。這也是不好的習慣。試想,一個人語言文明、卻舉止粗野,或者舉止得體,卻出口不遜,這都是不和諧的。因此,家長在教養過程中要讓孩子學會說話和氣、舉止文雅、活潑大方、形成待人誠懇、落落大方的良好習慣。

集體意識—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行為習慣。
  
人是社會性的。孩子在一歲之後,越來越有了對夥伴兒的需求。但是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如何與夥伴相處,還是他們亟需學習的一門學問。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導孩子與夥伴兒交往。在0-3歲期間,要經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接觸外部世界,讓孩子不認生;孩子進入幼稚園後,就引導孩子與周圍夥伴友好相處,要讓孩子有集體榮譽感,鼓勵孩子幫助別人,或為集體做事情—儘管有時,孩子所做的“幫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擊孩子的熱情。
  
一般說來4—6歲的孩子就有了東西的歸屬意識。比如,這個玩具是我的,這盆花是媽媽的,玩具娃娃是幼稚園。家長應因勢利導,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借給小朋友,教育孩子幼稚園的玩具要大家輪著玩,甚至以身作則,積極參與幼稚園的各項活動……這樣,才會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集體意識,學會遇事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僅僅以自己為中心。

勞動習慣—讓孩子從自己穿衣做起。
  
在獨生子女家庭占絕大多數。現代父母在孩子的教養上,常常會過度保護或生活中處處代勞。在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可能會失去自己動手的機會,進而失去辦事靠自己的意識。勞動習慣,同樣是一項在幼兒時期就應該培養的行為習慣。
  
一般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喜歡自己做。我們都知道孩子從1—2歲起就會搶著要自己吃飯,可常常是飯菜灑了滿桌,就是放不進嘴?堙C類似的情況還有,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幫忙疊衣物、收玩具。但由於他們年紀小,勞動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長看來無異于幫倒忙。有些家長就喜歡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乾淨利索。天長日久,就像俗話說的:父母能幹,兒女嬌癡。孩子失去了學習和參與的機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就該由家長做。漸漸產生了依賴性。現在有的小學生甚至中學生都不做一點自我服務性勞動,認為“我的任務是學習”,進而不愛惜勞動成果;還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離開家長就吃不好、穿不好,這都是早期沒有養成良好習慣的結果。

衛生習慣—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環。
  
現代家庭對子女衛生習慣的培養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一是良好的作息習慣。
  
5歲的莉莉是個胖胖的小姑娘,她食欲很好,可喜歡吃的除了零食就是洋速食。爸爸媽媽說,這孩子幾乎天天都要去麥當勞。可前不久幼稚園體驗,莉莉竟然血色素偏低,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現代家庭中孩子養得嬌,往往是孩子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殊不知這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並無好處。
  
應該注意讓孩子從嬰幼兒階段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按時進餐,不暴飲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觀,讓孩子從小形成飲食有節、均衡營養的好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將伴隨孩子一生。
  
作息時間混亂是現代人生活的誤區,這一點,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現在的小孩從嬰幼兒階段就開始接觸電視、電腦,到了幼兒期,沉湎於電視、電腦的機會更多。有些小孩子從3歲開始就接觸電腦;有的孩子精力充沛,週末、節假日甚至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晚睡晚起,這種做法不僅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還使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能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

學習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角北路小學校長沈廣慧告訴我們,小學一二年級是養成階段,要讓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休息、按時起床、按時學習等生活習慣,以適應今後緊張的學習需要。但是實際上這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始自孩子的幼年。
  
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階段,不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發孩子愛學習、愛看書的興趣,這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極為有益。據美國教育專家表明,如果在學前階段,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孩子將來入學後很可能就會學習能力低下,跟不上學校學習的進度。那麼在孩子0至2歲這個階段,家長應注意發展孩子的那麼能力呢?
  
第一階段:零至六周。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身體的接觸,需要愛和溫暖。如果母親能在這個時候餵養母乳,對孩子笑、說話、唱歌,目光要有接觸,更能增加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第二階段:六周至五個月,接觸環境。繼續給嬰兒愛和關心,經常擁抱。若嬰兒表現出不開心,照顧者要有回應。同時可以讓嬰兒趴在地上,借此練習抬頭及加強視覺能力。在嬰兒頭部左方距前大約十二寸處掛一個會轉動的風車,用幾種顏色的球體組成,或用不同顏色的做成各種動物,幫助嬰兒集中注意力,學習用眼追蹤物件,對以後發展閱讀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階段:五個月至兩歲,發展智力。多帶孩子接觸世界,並和孩子交流心得;幫助孩子社交,聯繫其他孩子的父母,讓孩子一起玩,也鼓勵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談。這些訓練,肯定會為您的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的家長認為,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至少要從孩子認字開始。其實不必如此教條—現代父母講究的是在孩子幼兒時期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由媽媽帶著“讀”書—媽媽抱著他一起翻看圖書,同時講述書中的故事,使孩子在聽的同時,領悟讀書的樂趣。據專家介紹,這項活動可早至從孩子一歲前開始。
  
另外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還可以每天固定一個時間(當然,時間由短到長,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特點),由爸爸或媽媽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書,還可以在孩子提出問題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咱們去書?塈鉾狙?”“咱們看看書上怎麼說”讓孩子產生對書的濃烈興趣,使讀書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總之,幼兒時期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讓幼兒能通過點滴培養、訓練,養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這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
  
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由成人有意識地培養成的,而習慣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長應該充分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是幼兒教養的重要一環,讓孩子從細小處做起,成長為一個獨立、有自信、有責任感、樂於學習、善於與人相處的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