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作繪者
威廉.喬伊斯 William Joyce
喬伊斯從1999年便開始製作《神奇飛天書》,這個故事一開始是為了向圖書館推廣先驅、已故的比爾.莫里斯致敬,且受到經典電影《紅氣球》與《綠野仙蹤》,以及美國默片時代的演員和導演巴斯特.基頓的影響。2005年,卡崔娜颶風打斷了這本書的進度,風災重創喬伊斯的家鄉,當他去避難所探視流離失所的孩童時,他親眼見證了故事的療癒力量,因為透過閱讀,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撫慰,也因此故事中的主角莫里斯先生愈來愈真實、立體。喬伊斯先完成了《神奇飛天書》的動畫與電子書,最後才是這本紙本書的誕生,他極致的運用了每一種媒材,讓紙本書、電子書或動畫都展現獨一無二的特質與生命。
對於紙本書,他不希望只是動畫的複製,而是希望做出具有書的質感與價值,因此不直接由動畫短片截取圖像,而是將每一頁都重新的精心繪製。
喔,拜託,拜託!
我們懇求,我們祈禱,把你們的電視機丟掉,在擺放電視機的地方安裝美麗的書櫃吧!
——羅德.達爾
我實在忍不住猜想,英國最受兒童喜愛的作家羅德.達爾若仍在世,看見現在就連兩、三歲的小小孩,都成了頻頻滑動手指的「低頭族」時,他恐怕會激動得大聲疾呼:「丟掉你們手上的iPhone和iPad,打開一本書,好好閱讀吧!」
這本書的創作者威廉.喬伊斯也有同樣的感觸。他一方面希望幫助小朋友意識到自己的人和心已經和書本漸行漸遠,另一方面卻又知道,他必須透過當今孩童最熟悉的媒體,才能將這樣的訊息和提醒傳遞給更多的小孩。於是,他選擇了以動畫來呈現這個談人與書的故事,藉由充滿戲劇張力的連續畫面與音樂,讓小孩體驗閱讀的奇幻冒險與美好經歷,然後喚醒他們被電子產品蒙蔽的閱讀熱情,鼓勵他們離開電腦桌,放下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起身到書架上拿一本書,翻開閱讀。
因此,這個獲得2012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短篇動畫獎的故事,終究還是得回到書的形式出版,才能真正達到創作者的意圖。
一場風暴吹散了所有的東西,也吹散了主角莫里斯所書寫的每一字,卻因此為他開啟了另一段與書為伍的嶄新人生和冒險之旅。他在飛天書的引領下,一腳踏進那幢汗牛充棟的大房子時,也宛如走進一本浩瀚無垠、精彩絕倫、豐碩淵博的大書裡。他悉心照料修補那些書,生命也一點一滴獲得滋養,他一字字記下自己的心情、想法與內心的希望,成就了另一本值得珍藏的書,供後人閱讀。
這不就是閱讀最迷人之處嗎?閱讀一本書,都像經歷一段神奇的旅程,隨著書頁上的字句和圖像,我們或是汲取當中吉光片羽的知識、學問與作者思維的精華;或是走進他們的人生,陪他們一起度過高低起伏、喜怒哀樂的各種階段,從中思索自己所經驗過的生命點滴,獲得繼續向前的力量;抑或是進入充滿想像的虛構情境和奇幻國度,得到情緒的紓解與情感的滿足。
透過閱讀,書不再是陳列在書店平臺上的商品,或是家中櫥櫃的裝飾品,書開始與我們互動,領我們飛翔,帶我們冒險。於是,我們與作者展開對話,而書中的內容和我們的生命也有了交流。閱讀使書有機會展現它的本質,發揮其應有的意義與價值,書也將自己那些字句與圖像所組織成的故事、比喻、小說、詩篇或各種知識和資訊,潛移默化成為我們生命的養分,成就了我們的人生。這當中有彼此的付出與收穫,也有淺淡短暫或深刻持久的關係,宛如夥伴、摯友或親人。
「一本書就能讓孩童心中某個神祕角落產生變化,」瑞典的國寶級作家林格倫在談論書對孩童的意義時,曾經這麼說:「書使他們擁有可以超越疆界的視野,這些視野對人類非常重要,如果有一天,孩童失去創造視野的能力,便是人道式微的一天……這個世界明天如何消失,都取決於孩童閱讀的想像程度,這也正是孩童需要書的原因。」
所以,請牢記比爾.蓋茲的諄諄叮囑:「在小孩還沒有建立閱讀習慣以前,千萬不要讓他碰電腦。」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吧,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讓他們的人生「從翻開一本書開始」。我想,若真能這樣,羅德.達爾在天堂看了也一定會微笑。
所以,請牢記比爾.蓋茲的諄諄叮囑:「在小孩還沒有建立閱讀習慣以前,千萬不要讓他碰電腦。」放下手中的電子產品吧,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讓他們的人生「從翻開一本書開始」。我想,若真能這樣,羅德.達爾在天堂看了也一定會微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