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10, 2012

三種誠實

誠實有三種:有話直說、實話實說、坦誠

其實真心話也可以說得聰明有技巧,懂得何時可以說真心話,將可幫助你開啟人際關係的坦誠之窗,還能增強信任感與凝聚力!

新派任的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承認他跟CNBC電視主播討論聯邦準備策略,是犯下一個『判斷失誤』,因為那次評論使得股票和債券市場價格應聲下跌。」

當他在國會銀行委員會被問到他的看法時,柏南克坦承他的錯誤說:「將來,我和公眾的溝通,將完全透過固定和正式的管道進行。」他直截了當的承認,顯然足以平息眾怒。到今天為止,媒體上還沒有出現熱烈的批評,也還沒有人提出告訴,宣稱遭受財務損失。

有話直說並不只是一次性的談話,也不僅只是坦誠且自然發生的討論。相反地,有話直說是在互相支持與彼此關懷的關係中,彼此坦誠相見。

有話直說的夥伴之間,幾乎對彼此的所有事情──從工作績效到個人福祉,都給予對方、期待對方給予自己同樣的關切。他們期望隨時可以獲得他人「我是這樣想的」的誠實反應。

大家期望找到有話直說的同伴,看到對方在面臨問題時能夠主動展開討論。有話直說和其他表達誠實的形式有所不同,如實話實說和坦誠。

有話直說、實話實說、坦誠

我在工作場合看到三種截然不同的誠實型態,包括實話實說的時刻、坦誠的主題討論、視需要出現的有話直說關係。它們各有特色。

實話實說需要單方面的誠實,而且出現在某個特定時刻;坦誠的特色是交換條件式的誠實,特定於某個主題,通常是偶發性的;有話直說的特點則是雙向式的誠實,特定出現於一種關係,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會單獨出現於任何單一事件、情節或主題。

有時候,實話實說和坦誠會產生互利互惠,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會發展成有話直說的關係,而那種信任、忠誠、保密和重視對方的情誼,經常會帶來真正的友誼。

還有一種實話實說,可稱之為情勢所逼的實話實說。

這是外在情況所激發出的誠實,若是發言者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當時的情況,這種誠實是不會被表達出來的。

各種外在事件都能導致這種誠實的爆發,包括宣誓作證、工作上無法改變的要求、為了贏得某人支持而吐露個人心聲、酒後吐真言、打破坦誠的障礙(如一個人換新工作後得以自由評論)、遇到重大創傷事件的情緒性宣洩(如當某個人被解雇、友人去世、經歷離婚、被困在某種看來可疑的情境中、憤怒之際情緒失控等等。

當這種實話實說關係,使得接收訊息方誤認為是捏造出來的,這種實話實說就會變成胡謅。雖然我們不能小看這種「只要你提問,我就告訴你實話」的關係,但也不能假設這種關係的存在,僅是因為對方表面看來坦誠。有時候這種誠實只是受當下環境所逼。

在這三種真正的誠實型態中,實話實說是最容易被注入胡謅。

當你提出重要的問題,而對方也清楚了解你所關切的議題與問題背後的邏輯,這時候實話實說顯然是正面的。接下來他們的立場是就他們所知道的事實,精製出最符合你提問理由的事實版本。

當然,任何版本都有點加油添醋(加油添醋是任何發言者追求自我利益的副產品)。實話實說的溝通,可能讓傳播者或收訊者都很容易受傷。

傳播者如果說出讓自己變得脆弱的訊息,應該被視為是種崇高的姿態,值得被人感激和尊敬。如果這個訊息只是讓收訊者容易受傷,充其量最多不過就是啟人疑竇的訊息,甚至還可能是胡謅。

當傳播者選擇在某個特定時刻說實話,只是出於自利考量,讓你和你的議題(而不是他與他的議題)變得脆弱易受傷,實話實說就成了胡謅。

我認為坦誠是具有偶發性、互利互惠性質的意見交換,通常是基於個人所知事實,針對特定主題的討論。通常有共同利益的人,也許是想要逃避外界加諸的懲罰,或是因為面臨達成某個完成期限或目標達成的壓力,而感到有立即討論問題核心的需要,就會自發性地展開坦誠的對話。

這是一種直接了當進入主題、不計後果的對話,參與其中的各方偏離慣有的迂迴曲折、表相和形象管理,以便能開放且直率地表達各自觀點。

這種溝通,表面上看起來充滿關心體貼和誠實,通常也的確是這麼一回事,但是,除非這樣的對話出自於持續發展的個人關係,要不然你無法相信傳播者會有責任和盤托出所有事實。

坦誠留給大家加油添醋、錯誤描繪的空間,也讓他們有空間保留說出某些事實和意見,因為這可能破壞大家對他們立場的支持。這樣的坦誠就變成胡謅,甚至是更糟糕的狀況。

坦誠的範圍比實話實說更為廣泛。坦誠的對話、討論的主題是在當下對大家都足夠重要的主題。這時需要的是大家誠實自發地交換所有相關資訊和觀點,並把為了政治正確性和政治意圖而做的自我言論檢查,壓到最低限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不認為當你談到天氣、運動、或跟你們共同利益無關的個人時(我們通常稱最後一個情況為八卦),是真正的坦誠討論。

換句話說,除非牽涉到私利、個人議題或脆弱的人際關係時,真正的開誠佈公是不會出現的。我將坦誠這個名詞,保留給以下的情況:當兩個以上的人,以不尋常程度的誠實、自動自發和追根究底的興趣,針對某個對所有人都重要的主題上進行溝通。

真情告白的對話,通常比典型的胡謅對話受到歡迎……

2011-05 天下雜誌出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