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5, 2010

台灣之光

世足九支球隊都穿台製戰袍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180 期

作者:黃玉禎

串起這條「寶特瓶重生之路」的關鍵人物,就是德式馬企業董事長黃華德。

把寶特瓶變成酯粒、環保布料賣,年營收破七千萬,串起這條「寶特瓶重生之路」的關鍵人物,就是黃華德。

世足賽越打越熱,台灣雖無緣參與,但在這目前最受全世界注目的舞台上,有九支球隊所穿著球衣的環保材質,卻來自台灣。

原來,這些光鮮球衣的原始材料,是一支支在台灣回收的寶特瓶。寶特瓶蒐集之後,再由台商解構重組製成纖維,最後變為一件件的光鮮球衣。而串起這條「寶特瓶重生之路」的關鍵人物,就是德式馬企業董事長黃華德。

黃華德表示,寶特瓶回收後,可經處理製成纖維和布料,並不是新技術,也並非台灣獨創,這次能躍上國際舞台,憑藉的不是材料技術的再創造,而是製程改良。

他說,表面上看來,寶特瓶和紡織品常用的原料相同,都是合成聚酯,回收處理後,經加工就可製成酯線、酯紗、酯布料,再做成衣服。但寶特瓶回收過程需大量人力進行分類、清洗等工作,成本過高,其間若沒仔細處理或處理不當,就只能製成短纖次級品,頂多做填充棉等低價品,無法當作成衣材料。雖然台灣早在一九九七年就有廠商投入,但總因成本過高,再加上當時環保議題不受重視,市場尚未成熟,成不了氣候,「當時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做不起來。」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說。

堅持品質:只在慈濟據點回收瓶磚

不過,事情到了黃華德手上,得到了轉機。

常年擔任慈濟功德會志工的他指出,慈濟全省有四千五百個回收站,其回收的寶特瓶,多是家庭或社區提供,而非從垃圾場撿回,此外,比起一般回收廠商照單全收的做法,慈濟回收站挑選過程嚴格許多,不僅會過濾一些裝過清潔劑、化學劑及無法再回收的寶特瓶,還會去掉瓶蓋、瓶環、商標紙套,再清洗乾淨。

憑著三十年從事女裝製造的經驗,黃華德揣想,這樣的嚴格挑選,確保回收寶特瓶的品質,解決之前回收寶特瓶無法有效使用的問題,若能將慈濟回收站串聯起來,也許能讓回收寶特瓶附加價值更為彰顯。

一試之下果然如此,慈濟逾六萬名志工的協助,讓這些寶特瓶品質比一般的更具優勢,「慢工出細活」的慈濟回收站在生產效率上比不上大廠,但後端流程卻因此更為順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