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9, 2009

傷痕實驗

研究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

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

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關鍵的是最後一步,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實際上,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什麼也沒有不同;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 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同時,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不是嗎?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可以說,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

靜思語:「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好。」

Thursday, May 28, 2009

端午之節物風俗



(一)禳解祛除之俗

五月正值“惡月”,蚊蟲孳生,病邪流行,故禳解災邪是端午節第一大主題,由此衍生了各種趨避惡晦的節俗,如灑掃庭院、懸戴藥草、
蘭湯祓禊、佩戴香囊、飲雄黃酒、吃五毒餅、遊百病等。華夏民族向來講究清潔,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


1.采藥草、懸艾蒲、鬥百草

端午插戴花草來源已久。艾草、菖蒲和石榴花是最常用的應景藥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舊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採些艾草、菖蒲懸於門上。認為它們可以驅蟲邪。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載:“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針灸法,也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灼燒。

與采藥、采艾蒲等相聯繫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遊戲,是古人往野外遊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藝術。

2.沐蘭湯、佩香囊、纏彩縷

以夏至/端午為歲首之俗,今日早已不見於中原。但禮失而求諸野。在少數民族 中,則至今仍可見此俗遺風。

端午洗浴蘭湯是華夏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 雲中 君》有“浴蘭湯兮沐芳華”之句。《荊楚歲時記》:“ 五月五日 ,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沐浴。

● 世界各國粽子習俗不同的文化不同吃法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繫。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作餡,這樣做成的粽子酥軟、甜滋滋的,吃時香味撲鼻,令人回味無窮。

越南人在端午節吃方形鹹粽。這種粽子是用蝦、瘦肉、鴨蛋黃、紅豆做餡,頗具閩粵風味。還有一種甜粽,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團,將椰絲、紅豆或綠豆餡塞入粉團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後沾上蜜汁或砂糖吃。

新加坡人都很愛花,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送上幾束花,且還會端來花汁浸染的粽子請客人來品嘗。這種花汁粽子是用綠葉包成多角形狀,只有雞蛋那麼大小,展開綠葉後,?鴙悸犖磥l是由花汁染成淡綠色的米粉精?a而成的,色澤誘人,吃起來味道清香可口。

馬來西亞人所做的粽子與廣東一帶的粽子有點相似,除了較常見的鮮肉粽子和火腿粽子等品種外,還有豆沙和椰蓉等幾種粽子,香甜可口,美味醇香。

印尼人對粽子餡要求特別講究:有豬肉餡、牛肉餡、雞肉餡,有臘肉餡、火腿餡,還有廣味香腸餡、蝦肉餡、魚肉餡。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葉誘人的香氣,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欲。

菲律賓人粽子是長條形,風味與中國浙江一帶的粽子相同。粽子是菲律賓人過耶誕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泰國人在每年4月潑水節或7—9月雨季時吃粽子。泰國粽子以甜味為主,包粽子前,先將糯米泡在椰汁,使之具有椰味清香。粽子餡用椰子、黑豆、芋頭、地瓜等做成,外形小巧精緻,泰國粽子有蒸、烤兩種吃法。

孩子,請你搬走吧!

主題:【讀書會】孩子,請你搬走吧!
日期: 2009-05-12
來源: 新《大眾文摘》

孩子,今天你又裝作若無其事地,暗示媽媽,說市中區的房價,又在飆升,如果再不行動,或許以後你和女友,連一間棲息的小屋都沒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終於沒有像你希望的那樣,說出「媽媽給你們買」的話來。

而你,也在這樣尷尬的沉默裡,即刻氣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門出去。

我從窗戶裡看著你遠去的背影,瘦削,懶散,有些玩世和任性,你還是賴在父母懷裡,始終不肯獨立。

可是,親愛的孩子,你已經 25歲,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需要呵護的女友,兩個日益老去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你成熟,承擔一個成人該擔負的責任?

從很小的時候,你就習慣有事來找媽媽。

5 歲的時候,你要媽媽幫你整理扔得到處都是的玩具;

10 歲的時候,看見同學腳上氣派的皮鞋,就哭鬧著讓我也去買來;

15 歲的時候,你寫情書給班裡的女孩子,說,我媽媽認識很多的人,誰要是欺負你,儘管告訴我,

20 歲的時候,你讀大學,每次打電話來 都是抱怨,說食堂的飯菜如此糟糕,為什麼不給我多寄些營養品?

今年25歲的你,在一次與同學閒聊裡,很驕傲地說,我爸媽早已給我備好了買房的錢,我即便是不怎麼奮鬥,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寬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習慣了聽你的吩咐,只以為,對你的每一滴好,你自會記得,且在將來我們老去,你已壯年的時候,可以得到你的細心照料。

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飯,又時常將女友帶回家來久住,讓依然工作的我,還要為你們的一日三餐奔波勞累。

這樣的景況,終於讓我連一絲的微笑,都無法擠出。

我發現,這樣「苦掉自己,全力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懶惰,愈是潛滋暗長,無沿無邊。

我終於承認,25年來對你 無節制的寵愛,是一個多麼大的錯誤。

有一次開玩笑,我說媽媽或許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說,那怎麼行,將來誰給我們洗衣做飯,誰給我們照料孩子?

當時的我,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憂傷。

原來當我們老掉,依然還要為你繼續操勞,直到生命的終點。

我們不是養育了一隻日漸豐滿有力的雄鷹,而是一個寄居的蟲子,它要將滋養了它的鮮嫩的骨頭,一直啃到乾枯腐朽,再無營養。

親愛的孩子,我不得不殘忍地告訴你,你的上半生,與我息息相關,而你以後的道路,我將不再過問。

媽媽已經將兼職的工作辭掉,我不能為了你的幸福,而將自己退休後的悠閒時光,交給「繼續為你掙錢買房」的苦痛中。


也請你,從父母的身邊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

孩子,媽媽抱歉,過去不該這樣愛你。

而你,也應對那些將父母啃到疲憊的往昔感到愧疚。

且讓我們,彼此原諒,彼此放手。


**********************

母親節剛過,讀了這篇文章,心裡感受特別深...
孩子,是每個母親心裡的一塊肉,〝寵〞,一定會的,
但怎樣愛他而不寵他,真是一大學問,大家都在學習,
也希望大家都還來得及學習,讓未來不遺憾...
母親們!加油!也別忘了對自己好一點喔!

Wednesday, May 27, 2009

資深委員的智慧語錄

團康-團結更健康

手語-手中的心語

場務-全場服務

隊輔-對內服從對外服務

機動-感恩你給我機會讓我手動腳動

開會-要開會才能學會,學會了就是開智慧

功德會-大家都是會長

前一分鐘所做是,下一分鐘的歷史「把握因緣」

大家都是回收回來,在大團體中相互成長

眾志成城,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佛只看見一件事(當下所種的因)

慈濟人做就對了,對就做了

慈濟人隨師父行,隨大家學

能在這共修表示:大家都有緣,而且大家都很平安、很健康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立足沙灘上讓人做依靠,還要與後浪相激蕩互相砥礪

歷史可以諒解,不可曲解。可以委屈,不能扭曲。慈悲喜捨要是非分明

自己沒有淨化,要淨化別人,其淨化程度是有限的

助念告別式在會員心中是一件大事

自己心田先耕好「守戒」才能,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之福田

慈濟志業是生生世世,前人種樹後人要,繼續種樹

将事業當志業,志業當事業來經營,把家中每一位當各案

要訓練自己多做,而不要多想

身體可以勞動,但心不要浮動

不要將事想太多太複雜,事情認真做就好「不要執著」

現在養成好習慣以後好習慣會保護你

順境要有無常觀,逆境要有因緣觀,是非來時清淨觀

用智慧法語終結煩惱、無明

是非像碰石頭,要感恩還好沒跌倒,有人回頭踢一腳!何苦來哉

要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人

有參與就有機會,有機會就會有所收穫,多聚會就能開智慧

別人接受我們,要感恩,不接受要反省,要結好人緣

講話多說“我們”少說“你”

文殊師利菩薩:遇緣則我師,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孩子身上可看見教育方向跟方法

千變萬化不如 上人一句話:有計畫、有策劃、有規劃、如有變化自我消化、這是慈濟文化,沒參與少說話

Tuesday, May 26, 2009

給我女人一點面子!‏

向天下所有的母親致敬!

母親是拿來疼的,所以千錯萬錯都是自己的錯,不服氣嗎?

有一次已經高中的兒子不耐煩的頂撞了母親,母親氣得半死。

做父親的便約兒子一起出門散步。

兩人走了好久,父親一路上不發一語,兒子納悶。

一直到要進家門口時,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以男人對男人的語氣說:『等一下進去時,給我女人一點面子!』

兒子驚訝於…老爸用哥兒們的語氣對他說話,並因男人跟男人之間的義氣,從此對母親畢恭畢敬的。

所以,有的時候,父親這個角色還是頗重要的!
當我的小孩頂撞我時,我想告訴他,下列的事任選一樣,做到後,才有頂撞的權利:

01、連續3個月每吃完一餐就須催吐。《孕吐》
02、乳頭被別人吸到破皮達一個月。《餵奶》
03、肚子塞一顆籃球達 10 個月。《懷孕》
04、接受皮鞭抽打達 48小時。《生小孩》
05、10個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06、5個月睡覺不能翻身。
07、10個月不能出遊遠行,不能跑跳。
08、10個月不能生病,要不,生病不能吃藥。
09、至育嬰室把屎把尿一個月。
10、晚上睡覺每二個小時起床一次,清醒30分鐘達一個月。

寫完上述10項,我覺得當娘的真不是人幹的。

想起一個高中同學他說:『有一次頂撞母親,父親把他從椅子上踹下來,斥責他:【你媽是我捧在手心的寶,我呵護她,照顧她,對她輕聲細語,你憑什麼對他大小聲!】

我的同學再也不敢頂撞母親了。』

各位爸爸:
當你的孩子很令媽媽生氣時,也許該您出面去和他談一談!

各位媽媽:
當你的孩子很讓你生氣時,請把這封信轉給爸爸,請他出面和孩子談一談吧!

白日夢有助解決問題

研究顯示 作白日夢有助解決問題

更新日期:2009/05/13 19:30

(法新社加拿大溫哥華13日電) 最新研究顯示,相對於普遍看法,白日夢或胡思亂想並不會讓人放鬆,因為在思緒天馬行空的時候,大腦反而更努力思考以解決問題。科學家利用核磁共振(MRI)掃瞄受試者,瞭解他們在(有意識地)按鍵與放鬆時的腦部活動。

MRI掃瞄結果發現,人腦內部深層的「預設網絡」(default network)在胡思亂想時會變得更活躍。

神經學家克利斯托夫(Kalina Christoff)告訴法新社,讓人訝異的發現是,MRI掃瞄也顯示執行網絡出現密集活動;這套網絡位於大腦外圍、負責解決複雜問題。

共同撰寫研究報告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神經科學實驗室負責人克利斯托夫說:「大家都以為,胡思亂想時腦部就不運作了,但結果是,越是胡思亂想,腦子反而轉得更快。」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的報告假設,白日夢說不定比專心思考還能解決問題,「因為胡思亂想雖然跟專心思考的思維方式不同,但卻能使用更多的心理及大腦資源」。

人生有1/3清醒時間都在胡思亂想,因此克利斯托夫說,「這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但卻往往被科學研究忽略」。

(譯者:胡立宗)

本則新聞由法新社提供 2009/05/13

真正的幸運

真正的幸運,其實是來自於無私給予

連續三個多月,丹尼的餐廳營收根本無法與成本打平,在經濟不景氣前,這間小餐館也曾有過門外大排長龍的日子。而今晚,丹尼算了算帳款,他決定;餐廳就開今天了吧!他已無力再承擔虧損了。

應該是用晚餐的尖峰時間,店裡卻只坐著一對父子,兩人共點了一份套餐,孩子吵鬧著,父親先是不予理會,接著不耐煩的要孩子安靜。

此時,有個戴著帽子、臉色陰沉的男子走進店裡,丹尼上前招呼,一邊心想:或許這就是餐廳最後一個客人了,不如多招待他一些吧!能做的雖然不多,但這小小的驚喜,或許能帶給他人一點快樂。

男子點完餐後,丹尼等著對他說:恭喜你!你所坐的位置,正是本日的幸運餐桌!不僅所有餐點免費,還可獲得額外的招待喔!

男子驚訝的看著丹尼:沒想到我竟然這麼幸運!丹尼笑著為男子送上招待的甜點,男子也露出笑容。

隔壁桌的孩子看到了,吵著說:爸爸,我也要吃甜點。

父親卻說:沒錢啦,吵什麼吵!

看到了這一幕,男子對丹尼說:那麼,我也將我的好運分一點給其他人吧!於是,他請丹尼將甜點送到父子桌上,孩子看到甜點,開心的又叫又跳,父親也露出了笑容,走到男子的桌旁向他道謝。

兩人坐下來一聊,才知道男子是間小公司的老闆,名叫庫爾。庫爾問那位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

只見他沮喪的回答:我原是產銷經理,但因公司營運狀況不佳,已通知我做到月底...。

聽見這樣的回答,庫爾想了一想,說:嗯...,我的公司正在找尋業務方面的人才,不知你有興趣試試嗎?

這位父親露出驚訝的表情:這...,當然好啊!

兩人便約定了明日到公司面談的時間。

這天過後,丹尼決定再堅持一陣子,並在每天都選出一張幸運餐桌,招待坐在那張桌子上的客人;消息傳開後,許多人都好奇的要來碰碰運氣,而丹尼爾餐廳的人氣因此越來越旺。

幾年過去後,庫爾已是丹尼餐廳的老顧客和好友。

有天,庫爾突然問起丹尼:你知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餐館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嗎? 丹尼搖搖頭,庫爾淡淡說著:其實,那天晚上,我走進餐館,是打算飽餐一頓後,再想辦法結束自己生命的。

那天,我的妻子給了我一封信,信中她說她再也無法忍受我工作忙碌;時常忽略她,所以決定與另一個男人遠走高飛!在那晚,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我是那麼愛她,她卻感受不到,我對這世界真是灰心到了極點。

庫爾抬起頭來,對丹尼微笑了一下:但也就在那晚,我坐到了幸運餐桌!一開始,我內心深覺諷刺,但當我並沒想太多,就將幸運分給其他人,並看到他人開心的回應時,我突然深深覺得,自己還是有用的,於是,我開始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丹尼看著庫爾,眼眶盈滿了淚水,他深深了解到,真正的幸運,其實是來自於不顧自己缺乏的無私給予,而自己,也正是那眾多幸運者之一。

Saturday, May 23, 2009

中西醫的關係

2009年04月12日.這樣的治療,是在『治病』?還是『製病』?

原來台灣的名醫是這樣形成的

by 林燦城醫師

2009年04月12日

從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我一直從事西醫基層醫療,依健保局統計,民眾就醫以看感冒最多(約70%),而對西醫治療感冒的模式,我一直很懷疑。在歐美所有被診斷為感冒的疾病醫師幾乎是不開藥的,只會叫你回去休息。衛生署在感冒流行時期也只會呼籲:「請多喝水,多休息,少去公共場所」。從來沒說過要民眾吃藥這一回事。但是,民眾到西醫的診所(或醫院)看病,雖然是感冒,醫師幾乎都會開出一堆的「感冒藥」,吃了之後,病情卻也減輕了。

衛生署告訴我們:感冒要多喝水、多休息,從沒叫我們吃藥。奇怪的是,我們吃了醫師開的感冒藥可以讓感冒病情減輕, 兩者間有沒有矛盾?

衛生署的「說法」與臨床醫師的「作法」顯然存在著差異,如果醫師開藥是對的(有效),那麼衛生署就是在愚弄老百姓囉!但是,感冒的對策,衛生署從來沒改口過,顯然醫師習慣開的感冒藥是有問題的,應該說大多數的民眾吃感冒藥,其實是在毒害自己還不自知。

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醫師對感冒的病患通常不會開藥的,民眾與醫師都清楚的知道:感冒沒有特效藥,吃藥只是把症狀掩蓋,實質上會更糟糕。但是西醫傳到台灣卻變了質,開感冒藥成了醫師最容易賺錢的方式,開得越重,賺得越多。醫師很樂於用很強的感冒藥去掩蓋感冒症狀,民眾以為是「藥到病除」,實際上卻是在削弱自己的免疫力。通常大人會忍耐,感冒了 忍個幾天不吃藥(這種作法還算對),而對小孩的感冒就會急著找醫生,(大部份反而在害小孩),因為台灣大部分的醫生為了拉攏病人,對不該開藥的感冒,習慣都會開藥來讓症狀減輕,而且藥開得越重,症狀減輕的越多,病人會越信賴,排隊來診的病人就越多。嚴格來講,這樣醫生所賺到的錢都是「黑心錢」 。

感冒,大多數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西醫對病毒仍然沒有特效藥。幸好人體本身有自我防衛的能力,這些自我防衛就是利用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甚至發燒等機轉來達成。西醫所發明的感冒藥,不但不能對抗感冒病毒,反而都在打擊這些自我防衛:「抗組織氨、假麻黃素」讓鼻塞打開,鼻涕減少、不打噴嚏 ; 「氣管擴張劑、類固醇」讓氣管門戶大開,讓痰的分泌減少,表面上症狀改善了,事實上,卻是「門戶洞開,引狼入室」。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發生率隨著診所的越普及反而越來越高,原因何在?很少人去想到:基本原因是感冒藥吃太多了,將免疫力給破壞,身體的防線由第一道的鼻腔,退到最後一道的肺泡所致。

原來一直吃感冒藥不但不能「治病」 ,反而會「製病」。

小孩第一次罹患感冒,通常約5-7天抗體產生後,就會自然痊癒(而且也沒有任何西藥可治感冒)。但是父母不放心,媒體又推波助瀾,急著帶去給醫師看,大部分的醫師會開出症狀治療藥(其實是消滅免疫力、傷害小孩的藥),父母遵從醫囑,規規矩矩照三餐給小孩灌藥,果然小孩症狀很快消失,但從此也走上不歸路,以後小孩抵抗力越來越差,感冒次數越來越多,感冒症狀越來越嚴重,感冒藥越用越重,惡性循環結果,終致演變成過敏性鼻炎、氣喘。

在美國,這種醫師會被列入黑心醫師,醫學界會介入調查,但在台灣,這種醫師反而因此門庭若市,很容易變成名醫。

很多醫師常感慨:「開業所用到的,和學校所學、醫院訓練的都不一樣」很多人的健康被這樣的醫師開藥給傷害了,卻還很感謝醫生,真是可憐。真不知道台灣的醫學界與衛生單位在監督什麼?

美國FDA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

美國FDA(相當於台灣的衛生署)的一個委員會於10月19日作出決議,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國內各大媒体在10月21日都以相當的篇幅報導,以下這一段是摘自10月21日TVBS電視台的文字旁白:

小朋友生病,一定要吃感冒藥嗎?美國研究發現,小朋友吃感冒藥,根本沒效,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還要求明文禁止「6歲以下幼童」吃感冒藥,原因是已經有1500個小朋友吃類似的感冒藥產生副作用,123個人死亡。國內小兒科醫師把話說得更白,感冒藥本來效果就不大,還要小心幼童心臟不舒服,本來就有致死危機。

小朋友感冒生病,該怎麼辦?家長:「先來看醫師啊,主要是吃藥為主。」如果告訴你,小朋友吃的感冒藥根本沒用,甚至會傷身,這才讓人頭皮發麻。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更呼籲,直接禁止6歲以下小朋友服用咳嗽藥和感冒藥,講白了,就是這些藥根本無效。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兩個人都感冒,一樣的症狀一個人有吃,一個人沒有吃(藥),最後你會發現好的時間就一樣,有的小朋友可能吃了,可能發生一些心臟的問題,心律不整,或有的人引起神經方面的副作用。」

小兒科醫師看法與美國一致,以往開藥,就已經減少非常多的劑量,主要是感冒藥裡,治療鼻塞和過敏的藥物,有抗充血和抗組織胺的成分,有可能衝擊小朋友心臟。美國的調查發現,至少有1千5百個小朋友,吃藥引發併發症,有123個人死亡。卓瑩祥:「死亡案例一定會發生啦,因為他有(可能)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是可能發生,但比例不是很高,但總是有可能發生(死亡)。」

醫師說,感冒即使不吃藥,3到5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但還是建議要看醫師做診斷,因為怕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都有奪命的危機。 (2007/10/21 14:22:35)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我早在8月16日發行的第一期通訊就報告過。醫學院所受的教育裡,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感冒藥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對六歲以下的小孩有傷害,對大人的健康也沒有好處(衛生署只建議:「多休息,多喝水」)。只是大人因為要工作,只好吃藥來減輕不舒服感。所以,感冒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要吃感冒藥,感冒才會快好,這是醫界沒有盡到衛教的責任。

當記者拿這件新聞去問衛生署時,衛生署似乎並沒有要做任何因應,看來民眾的健康還得自求多福。禁止感冒藥的販售,當然會衝擊到許多藥廠的利益與利潤,但到底是藥廠的利潤重要呢?還是民眾的生命重要?

美國與台灣國情不同的是:在美國,醫師不會隨便開感冒藥,在台灣則是:找醫師看感冒,大多數都會開感冒藥(而且,某些醫師開的感冒藥還特別有效)。在台灣的開業醫師如果規規矩矩教病患「多休息、多喝水」的幾乎都不容易生存。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第一個醫師按照教科書教民眾「多休息、多喝水」,病患很快會再找第二個醫師,第二個醫師察顏觀色,立刻開出「特效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這時候病患不但不會去懷疑第二個醫師,還會臭罵第一個醫師「醫術不好」。

就我所知,台東某大醫院的小兒科就有位醫師一直堅持感冒不隨便開藥,發燒也不必急著退,他還常常演講說明感冒隨便退燒的壞處,但是相信他的民眾終究還是少數,多數的家長寧願選擇「開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的醫師。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頻數也越來越多。其中的道理,我在第一、二期的通訊裡都分別論述過了。感冒藥把第一道防線破壞,讓病邪很容易入侵,久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就演變成氣喘。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國63年的1.3%,到民國91成長到19%。30年來增加了15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甚麼道理?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鼻子過敏與感冒一樣,都會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反應,其實這些反應都是人體保命所必要的。感冒時,入侵的病毒毒力較強,所以反應比較激烈,會有酸痛、倦怠、頭痛、發燒等症狀。鼻過敏時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則是對一些並無傷害的刺激起過度反應。感冒與鼻過敏的本質都是身體「虛」,因為「虛」才容易被感冒病毒侵犯;因為「虛」,所以連無傷害的刺激也需要用激烈的動作來回應,這就是過敏。

感冒時,虛弱的肺部怕被病毒入侵,所以祭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的方式來防衛,但是所謂的感冒藥卻都在破壞這些防線,讓病毒得以深入,氣管擴張劑讓病毒更易深入到達肺泡,這時終末細支氣管平滑肌全面收縮就演變成氣喘。長期吃感冒藥,演變成氣喘絕對是指日可待。

真是位好醫師

這位林醫師一定非常之優秀,舉凡以病人為第一優先考慮的醫師,就是良醫,台灣有這種西醫師,真正是百姓之福。

Friday, May 22, 2009

斬斷煩惱絲

一個後生從家裡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裡的老禪師。

來到禪院, 他與禪師一邊品茗, 一邊閒扯, 冷不防他問了一句:「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師隨口答道。

後生聽到禪師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

禪師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

「老師父,我驚訝的是,您怎麼知道?」

後生接著說:「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子,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牠轉來轉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您既沒看到,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隨口便答對了。」

老禪師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後生大悟!一只風箏,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里高空,是因為被繩牽住;一匹壯碩的馬,再怎麼頑烈,只要被馬鞍套上,就任由鞭抽,也因為被繩牽住。

那麼,我們的人生,又常常被什麼牽住了呢?

一塊圖章,常常讓我們坐想行思;

一個職稱,常常讓我們輾轉反側;

一回輸贏,常常讓我們殫精竭慮;

一次得失,常常讓我們痛心疾首;

一段情緣,常常讓我們愁腸百結;

一份殘缺,常常讓我們蹙眉千度。

為了錢,我們東西南北團團轉;

為了權,我們上下左右團團轉;

為了慾,我們百轉千迴奔竄;

為了名,我們日日夜夜竄奔。

快樂哪去了?幸福哪去了?

因為一根繩子,風箏失去了天空;

因為一根繩子,水牛失去了草原;

因為一根繩子,駿馬失去了馳騁。

塵世的誘惑或牽掛都是繩。

人生三千煩惱絲,你斬斷了多少?

禪師說:「眾生就像那頭被繩束縛的牛,被許多煩惱與慾念纏縛著,生生死死不得解脫。」

Thursday, May 21, 2009

智慧使人謙虛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說不清楚的。

在一家醫學院學習的梅子居然和她的另外5位寢友到了同一所醫院實習。

因為她們學習的專業相同,她們都被安排在婦產科實習。

在學校能夠一起學習生活,實習又能夠在一起,這讓6姐妹非常歡喜。

但沒有多久,一個問題殘酷地擺到6姐妹面前,這所醫院最後只能留用其中一人。

能夠留在這所省內最高等級的醫院是6姐妹的共同渴望,但她們不得不面對「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殘酷競爭與淘汰。

臨近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6姐妹的較量也越來越激烈,但她們始終相互激勵著,相互祝福著。

院方為了確定哪一名被留用,舉行了一次考核,結果出來了,面對同樣出色的6姐妹,院方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取捨。

但現實是,院方只能夠留用一人。

6姐妹中,開始有人表示自己家在外省,更喜歡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有的人乾脆說家鄉的小縣城已經有醫院同意接收她……美麗的謊言感動著一個又一個人。

這天,6姐妹都突然接到一個相同的緊急通知,一名待產婦就要生產,醫院需要立刻前往她家中救治。

6姐妹急匆匆地上了急救車。

一名副院長、一名主任醫生、6名實習醫生、2名護士同時去搶救一名待產婦,如此隆重的陣勢讓6姐妹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

有人悄悄地問院長,是什麼樣的人物,需要這樣興師動眾?

院長簡單地解釋道:「這名產婦的身分和情況都有些特殊,讓你們都來,也是想讓你們都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你們可都要認真觀察學習。」

車內一片沉寂。

待產婦家很偏僻,急救車左拐右拐終於到達時,待產婦已經折騰得滿頭汗水。

醫護人員七手八腳把待產婦抬上急救車後,發現了一個問題,車上已經人挨人,待產婦的丈夫上不來了。

人們知道,待產婦到達醫院進行搶救,是不能沒有親屬在身邊辦理一些相關手續的。

人們都下意識地看向副院長,副院長低頭為待產婦檢查著,頭都未抬地說道:「快開車!」

所有人都怔住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這時候,梅子突然跳下了車,示意待產婦的丈夫上車。

急救車風馳電掣地開往醫院,等梅子氣喘吁吁趕回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半小時後了。

在醫院門口,她被參加急救的副院長攔住了,副院長問她:「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你為什麼跳下了車?」

梅子擦著額頭的汗水回答道:「車上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缺少我不會影響搶救的。但沒有病人家屬,可能會給搶救帶來必要的影響。」

3天後,院方的留用結果出來了,梅子成為幸運者。

院長說出了理由:「3天前的那一場急救是一場意外的測試。將來無論你們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記住一句話,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相信嗎!人如果能拋卻自我,拋卻世間所有負擔與束縛,也同樣的會很輕;也同樣的?能夠飛翔;現在做不到是因為不相信!是因為還有強大的自我!

看完真是令人省思,一個無心善念,如得一個真心機會,不求為己,但求助人,天使因看輕自己而會飛,何其深意.....。

智慧,使人謙虛;無知,使人驕傲。

Wednesday, May 20, 2009

要對女人好一點!

尤其是煮飯給你吃ㄉ女人........

三郎阿公是個很難伺候的老人,樣樣挑剔不說,動不動就發脾氣。

除了跟三郎阿公一起受過日本教育的美枝阿媽可以逆來順受之外,沒人想跟他共處一室。

可惜美枝阿媽年老多病,突然撒手人寰。

他們的獨生子只好把阿公接來同住,就近照顧。

這可苦了三郎阿公的媳婦,動輒得咎天天挨罵; 尤其三郎阿公每天早上一定要先讓人把房裡的夜壺拿去倒掉,再喝一碗味增湯。

現在小媳婦再怎麼煮也煮不出公公要的味道,一天的早晨通常是三郎阿公的摔碗聲開頭、小媳婦的啜泣聲結尾 。

這天小媳婦戰戰兢兢的幫公公梳頭,換來的不是一聲謝謝,而是一句八格野鹿。

小媳婦受不了了,他把三郎阿公夜壺裡拉的屎尿放到煮著味增湯的鍋子裡,一邊攪動著一邊說:「怪老頭,老不死,討厭你@#$%^&*...」

等到小媳婦發現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三郎阿公大聲喝斥著叫媳婦端湯上桌。

「來不及了,反正也是被罵,就讓你喝屎尿味增湯吧。」

小媳婦抱著必死的決心把湯端給阿公。

小媳婦手心冒汗, 拿眼角餘光偷看阿公的反應,等著阿公的一陣痛罵...

「ㄟ?沒反應?」

小媳婦發現阿公淚水在眼眶打轉,含笑對他說:「就是這個味道,跟美枝煮的味增湯一模一樣,我好懷念啊...」

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

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而是你幫過多少人!

真正大師不是擁有最多學生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大師的人, 真正領袖不是擁有最多追隨者的人,而是協助最多人成為領袖的人 。

這一生不在於『你超越多少人』,而是你協助多少人不斷超越自己 。

未來成功的新典範:不在你贏過多少人分享是一種成就。

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

第一特獎是四十吋彩色電視機。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書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飛來。

競逐者來至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教授、大學生、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婦等,答案是無所不包,創意是無奇不有。決選的結果出乎意表: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

他的答案很簡單:「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

的確,誠如評審給於一致的評價: 分享的快樂,遠勝過獨自的擁有。

Tuesday, May 19, 2009

簡單與複雜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複雜。

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利益分配太複雜。

桌上有一堆蘋果,人們並不在意這堆蘋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裡的有多少;公司有一堆子事,人們並不在意這堆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做了多少,人類有大智慧,卻因為對得失斤斤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簡單,由於利益分配很複雜,才有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人生之簡單,就像生命巨畫中簡單的幾筆線條,有著疏疏落落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輪薄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

人生之複雜,是潑洒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渲染著城府與世故;是拉響在生命深處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揮不去嘈雜與迷惘。

天地超完美,於簡單處得;人生大疲憊,藏在複雜處。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複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

這反映出的現實總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複雜來卻很簡單。

人,小時候簡單,長大了複雜;窮的時候簡單,變闊了複雜;;落魄的時候簡單,得勢了複雜;君子簡單,小人複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複雜,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顧誠的那首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簡單與複雜之間,也有這麼一層迷矇的關係。

一眼能望穿的事物,似乎很簡單,一口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這口古井,本身卻並不簡單。人也一樣。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眼看穿,並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不夠深度,而是因為他太過純淨 。

一個人有純淨的靈魂,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度。這樣的簡單,讓人敬仰。有的人雲山霧罩,看起來很複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靈魂的深度。 這種複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

人生說穿,簡單的只有生死兩個字,但由於有了命運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簡單的過程才變得跌跌撞撞,紛繁複雜。

簡單,是生命留給這個世界的美麗的形式;而複雜,是生命永遠無法打撈蒼涼的夢境。

Monday, May 18, 2009

不信好命喚不回

文/嚴定暹      

自大二起即計劃唸研究所,準備了三年多,正要報名時意外得知,當年的碩士班考試科目有大幅度變更——距考試日期僅剩下兩個月,要重新準備,時間上恐怕也來不及了。面對這樣打擊,我除了錯愕,也非常沮喪,看來得放棄期盼已久的考試!

勇於嘗試,不成功也能換得經驗

而自我衡量,自己的個性屬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人,如果放棄考試,可能終身與「碩士班」無緣了!在極度心灰意冷的狀況下,想到有人說,當時西門町紅樓戲院門口有一位老先生測字極準,一日,下班後就去找這位老先生。事隔卅年,回首前塵,這位老先生實在是生命中的貴人,值生命的轉折點上,他老人家給了一句「金玉良言」,不但導正我的人生路,並且在我有生之年,這句話都產生了正面效應!

測字當時,拿到一個字卷,早已忘記內容,只記得是一個部首為「水」的字;對於「能不能考上研究所」?老先生先說:「春天的水是耕別人的田」,他認為我那年的運氣欠佳。但是,老先生又建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不去考試一定考不上,如去應考還有考上的可能,我看妳去考考吧,可能是最後一名。」

這番懇切而富人文思考的建議令我定下心,利用剩下的兩個月焚膏繼晷、放棄所有的休閒,準備考試。結果是:以倒數第二名考上碩士班!而「自古無場外的舉人」這句話也終生影響我:每當成敗未卜之際也都能不計成敗、樂於嘗試,結果都是「贏」——不是贏得成功、就是贏得經驗,甚且雙贏:既贏得成功也贏得經驗!

積極豁達,較容易走過生命低潮

多年以來,我非常認同、也極力推薦朋友學「命理」,但是,並不鼓勵朋友輕易算命;因為一位睿智的命理師實在可遇不可求,如果能遇到一位命理師如同那位測字老先生一般,引導問迷津的人以豁達的態度、積極的作為面對自己的際遇,當然比較容易走過生命中的幽谷與低潮!

生命中的幽谷與低潮,本是蓄積能量、再創高峰的處所。然而,詮釋命盤之人倘若不能體察「萬物不齊」、「吹萬不同」、「根器不同」之理,以世俗的價值觀妄論命運現象;尋求解迷津之人如又有執著之價值觀,以強烈的分別心看待際遇、處境,則無論吉凶皆易有咎;命理的解析反而包藏禍心,而詮釋命盤之人亦不免承擔洩漏天機之責矣!

這樣說來,人非得研究「命理」嘍?事實上,「命理」只是幫助我們理解「天理」的方式之一──藉由「命理公式」與人文互動之中,領悟天有好生之德、天道之閎闊、老天藉一陰一陽之理引領人步向陽光康莊,人處天地間若能莊敬自助,必邀得天助!

福禍無定,操之在人的應對方式

不過,不修習「命理」也可直接學習道理、天理!廿一世紀的科技文明已發現,人不能勝天,而開始「向大自然學習」!

大自然中蘊藏無盡的寶藏,也在默默無言中展示無限的智慧──汪洋大海之中有波峰、波谷,海嘯之起是先退而後高高捲起;崇山峻嶺因有谷底才益顯山高,一日之間有黑夜之休養生息才有白晝之精力旺盛。

了然此一大自然之美意,就了然「禍福無定」,一體之兩面乃是相輔相成,吉、凶、禍、福全操之在於當事人對應的方式、智慧,以豁達而自強的態度面對生命中的高低起伏,所到之處皆有佳景!

(本文出自《泰山真愛家庭》雜誌第53期)

Friday, May 15, 2009

積木之屋

《積木之屋》上 -http://www.tagtele.com/videos/voir/33591/
《積木之屋》下 -http://www.tagtele.com/videos/voir/33594/1/

文章引用自純白裡的繽紛 http://www.wretch.cc/blog/No1Kelvin/6541065

積木之屋 ---探尋,那洪水淹沒下的回憶

原本已經準備要關燈就寢了,結果又看到甫獲2009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積木之屋La Maison en Petits Cubes》的連結。

片長只有十二分鐘,想說就點來看看。沒想到看完之後我睡意全消,心裡非常感動,加上音樂又很好聽,因此再度端坐桌前,把心得打下來。

由於影片連結隨時會被砍(這是有版權的),所以想早點分享給還沒看過的朋友們。

劇情其實很簡單,那是一片漫漫汪洋的世界,有的房子已被淹沒了,有的只剩下尖頂露出,有的還立在水面之上。

一個老人正努力地把磚頭,一塊塊堆疊在頂樓陽台的四個邊,繼續將房子往上蓋。

那是他的一生,層層的樓,是段段的過去,重重的回憶。

洪水是時間的潮泛,它無情地一點一點上漲,很多人被歲月給吞逝了,過去那鮮明的,只剩水裡晃動的模糊記憶。

老人的菸斗不小心掉到樓下去,他穿起潛水衣去撿,撿到了之後,他沒有浮上水面,反而繼續潛下去,進入了每一幕的過去。

就像我們的心思,總是被一樣不起眼的、一直視為理所當然的物件給吸引,一不小心就沉到回憶裡去,越沉越底。

在往下的第一個樓層裡,老人看見了泛黃的過去,她在病床旁餵太太吃飯蓋被子,但床已空,人不在,剩下自己一個。

第二個樓層,老人替沙發上的太太、女兒、女婿和孫子們拍全家照,熱鬧美滿的氛圍中,一個踉蹌,讓他又回到現實。

第三個樓層,女兒帶著男朋友回來,不久拍了結婚照,第四個樓層,女兒還是個小女孩,吃完早餐後坐船去上學,妻子在岸邊揮別。

第五個樓層,剛出世的女兒還在學步,坐在地上堆起積木屋來,再往下探去,終於,老人回到了生命的最初,打開門走出去,抬頭看著高聳的高樓,那是他長長的一生阿。

他回到了小時候,與青梅竹馬的妻子在繞著大樹跑,一起遊戲一起遮雨,一起許下諾言,結為連理,兩人頭上那棵大樹的枝葉更茂盛了。

兩個人共同蓋起了愛的小屋,那是一切美好的開始,在夫妻坐在桌前準備乾杯時,他又回到了一個人的現實世界。

那一刻是那麼殘忍而真實,那一路走來的種種酸甜苦辣,都有妻小陪伴著,而如今只剩一人。

回到頂樓,他倒了兩杯紅酒,舉起酒杯,對空乾杯。

十二分鐘的長度,是老人一生回憶的溯往,安靜步調中有深刻的感情,配上簡單動人的鋼琴配樂,令人不禁一看再看。

片中蓋房子總共有三幕,孩提時代的積木屋,是在蓋未來的夢想,長大成人後,蓋安穩的人生,老了以後,則在蓋層層回憶,延續過去。

不管我們現在是蓋到了幾層樓,相信都能有所體會,有所共鳴。

導演加藤久仁生用水的意象來代表過去,是很貼切的。

除了時間如流水之外,水裡的一切總是輕輕地晃動、模糊不清,就像過去的記憶一樣。

穿戴著潛水衣,隔著頭罩看著過往,也有那種回憶起過去,好像隔層什麼東西的感覺。

隱喻很多,看得出導演絕妙的想法與用心,雖然皮克斯的《Presto》讓我在戲院笑到快翻掉,但《積木之屋》更深刻雋永,一再回味之餘,又感到淡淡的哀愁。

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不讓孩子「成年」 只會累死父母

是否提早學習--->提早挫敗--->提早放棄

現在的國一英文已經有此現象了,中國成語揠苗助長不正是古有明訓嗎?

作者:洪蘭  
出處:天下雜誌 421期 2009/05

一位朋友響應政府就業輔助計劃請了兩名年輕人,但是這兩個人遲到早退,遇事則推,而且擺明了反正是短期就業,「我不想學」,令他大搖其頭。

另一位朋友說他兒子國立大學畢業四年了,還沒有正式工作,每次去上班就抱怨工作跟他志趣不合、跟同事合不來,動不動就辭職,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爺家中住」,也令他煩惱不已,完全是張岱在《自道小康》中所說的「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鋤頭耶,太重;忠臣耶,怕痛;之人耶,有用沒用」。

假如國家栽培出來的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企業界不能用,我們要這些學生做什麼?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年輕人沒有上進心?最近有研究指出現在幼稚園教得太早,在孩子大腦還未發育好之前,教以前一年級才學的東西,使學習變成挫折。

是否提早學習--->提早挫敗--->提早放棄

的確,任何事情超越能力就變成壓力,既然是壓力,當然不會主動去做,逼急了,孩子會採取逃避的態度,就像大人碰到壓力會逃避到酒精中,孩子碰到壓力便逃避到電玩中,恐懼學習的孩子就愈來愈多了。

尼采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談主控力(the will to power),其實,人都想控制他的環境,連兩個月大的嬰兒都希望做他自己命運的主人。

實驗者在嬰兒搖籃上裝了一個動作感應器,他只要頭一動,搖籃上的走馬燈就會動,嬰兒發現這個祕密後就會不斷的轉動他的頭,看著會動的燈高興的咯咯笑;控制組嬰兒睡同樣的搖籃,也有著同樣的走馬燈,只是沒有感應器,不能自己控制走馬燈的動,但是走馬燈仍會動,設定好了每一分鐘轉一下。

結果這組嬰兒就安安靜靜的躺著,不會去動他的頭,也不會笑。

因此主控力是個強烈的動機,驅使孩子去探索。

如果什麼都是別人安排好了,自己不需用大腦,只要跟著做就好的話,孩子會很快失去動機,變成叫一下,動一下的木頭人。

我們看到凡是注重學業成績和升學率的國家,如日本、韓國,都有很多啃老族的青年,對人生不抱希望,也沒有自主謀生的動機。

孩子並不會長大就自然變成大人,他需要教導與角色模範,如果每天把孩子關在補習班,他是沒有機會學習這些的。上週我去台東的太麻里,發現香蘭部落的孩子做完功課後會去一間中間可以升火的小木屋,是部落提供男孩們談心的地方。在那裡,孩子透過部落的其他男性角色模範,學習如何做大人。

「成年」在所有動物中都是大事,遲遲不讓孩子「成年」只會累死父母。目前的教育好像愈來愈不符合時代的需求,我們該認真審慎的去思考,為什我們的教育會製造出不知人生目的為何的大學生呢?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Thursday, May 14, 2009

平凡卻自在的人生

這些年許多父母已經感受到全球化競爭的壓力,再加上《世界是平的》這類書籍的暢銷,難免有了相當大的焦慮,同時這幾個月因為全球金融海嘯引起的全球失業潮,家長們更加担心,不知該如何教養孩子,才能讓他們在未來職場上有較好的出路,有能力過著安定與幸福的生活。

我想,很多有能力的父母大概是選擇讓孩子接受最周密的教育,最大量的補習,期盼孩子擁有許多的能力,希望他們從小就在各種考試當中贏過別人,樣樣爭取優勝,以確保將來有好的工作。

可是,若是我們事事以成績至上,以勝過別人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我担心從小在這種生活態度裏長大的孩子會有那種價值觀?真的就比較有機會幸福嗎?

想起嚴長壽總裁在最近出版,寫給年輕朋友的書《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裏,就以龍應台的兒子為例,提到安德烈曾經跟媽媽說:「親愛的媽媽,你必須要清楚面對一個現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可是嚴總裁提醒大家,這個自認為「平庸的兒子」,是一個中德混血兒,擁有德、英、中等多國語言的能力,在高中時到美國做過一年交換學生,每個暑假到不同公司實習,最近一次暑假才到上海的德意志銀行實習,目前在香港大學經濟系就讀。

若是與這位已經擁有許多工具、能力與條件的「平庸大學生」相比,我們的孩子又是如何呢?

● 學習過平凡卻自在的人生

因此,是否讓我們的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且也願意面對自己的平凡,並且學習過著平凡卻安適自在的幸福人生,也許是很重要的事情。讓孩子瞭解「自我實現」並不是「自我表現」,不是考了第一名叫自我實現,那第二名以下就沒有希望了,也讓孩子知道,即便我們再認真再努力,不見得就能夠得到相對應的成果,很多時候我們的命運決定於許多外在不可知的因素,也許公平,也許會不公平,但是我們都能平靜的接受。

也就是能夠讓孩子培養出不管別人是否能肯定自己,自己是不是能夠獲得別人眼中的成功,還是都能不失望不沮喪,瞭解自己的價值,知道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人,因此,幸福對每個人而言也都是不一樣的,能夠決定幸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Wednesday, May 13, 2009

最後一堂課

吉田教授的最後一堂課

寧可認錯,莫要說謊;寧可吃虧,莫要結怨!

1980年代,日本經濟一片繁榮,企業爭相預約畢業生出自名校的學生,有兩三家公司待挑選是常事。我那時也即將自日本的上智大學畢業,教授社會學的吉田教授在最後一堂課,一反平日讓學生隨意就座的方式,將四年級的學生,全部請到最前面幾排的座位。

宛如對即將出征的屬下,作最後的叮嚀。吉田教授開口說道:「恭喜各位已經在日本一流企業,找到很好的工作了。

各位都是頂尖的學校的學生,資質比一般人要優秀很多,初入社會時,難免遇到一些能力不如各位的同事,卻偏偏是各位的頂頭上司。工作難免會犯錯,難免會挨上司的怒罵。但請各位牢牢記住:「挨罵的時候,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

聽到這裡,我不由得產生疑惑:「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這豈非加深誤解?豈非等於公然認錯?必要為區區幾斗米,如此折腰嗎?」吉田教授似乎看出了我們的疑惑,繼續說道:『是的,無論對錯,都不要辯解。

各位儘管立正站好,低頭,越低越好,不斷點頭,大聲說:「是的,謝謝指正」,「是的,對不起,下次不再重犯」「是的,非常抱歉,今後改進。 …」

留學生之中有人打斷教授的說話,發問道:「如果自己沒有錯,還要這麼低聲下氣嗎?」

吉田教授笑著回答:「各位想想看,如果真的不是自己的錯,怒氣中的上司也聽不進任何辯解,到最後,事情也會轉變成「態度不佳」的錯,這樣只會加深事態的嚴重性。

盛怒中的「斥責」,就宛如「齊發的萬箭」。利箭迎面而來,各位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沒有錯,就抬頭挺胸,努力辯解,結果被萬箭穿刺得滿面豆花。

各位要低頭,要彎腰,越低越好,越彎越好,讓萬箭全部掠過頭頂,隨風而去,不要害得自己萬箭穿心等到怒氣過後,各位抬起頭來,絲毫無傷,還是英俊美貌」。

吉田教授的唱作俱佳,引起全堂陣陣笑聲。

『想想看,怒氣中的上司,聽得進去幾句辯解?而如果真的不是各位的錯,辯解的結果,證明是上司的錯,如此,公然讓上司漏氣,對各位也沒有多大好處。』

『話說回來,明明不是各位的錯,卻還能立正站好,彎腰低頭,不斷地道歉,大聲感謝指正等等。了解內情的同事看在眼裡,必然會佩服各位的胸襟。

事後,等上司怒氣消了,或適當時機再找機會跟上司說明:「其實上一次… 」上司了解之後,內心必然會想:「罵錯了,還能如此虛心受教。這是老鳥的業務人員才作得到,又沒有讓我公然漏氣,跟我辯駁。等於欠你一次情,好小子!」

職業生涯很長,上班族的路更長,上司自然會找機會設法補償各位的,各位不用擔心被誤會,努力工作,時間將會證明一切的。萬一真的是由於自己的判斷錯誤,還強詞奪理,日後將很辛苦,將需要作許多的事情,才能補得回來吉田教授早已經退休了,我也由挨罵的上班族,變成責罵部屬、討人厭的上司了。

對於喜歡據理力爭,一切講求合理的個性的我,在上班族生涯過程中,幸運地很少挨罵,但是每當看到日本同事們,不論是遭上司責罵,甚至隔著電話筒挨客戶的抱怨時都是,「立正,低頭,彎腰,地大聲道歉,下次改進,下次改進」。

一、要勸化別人,首須端正自己,此乃「身教勝於言教」;要辯解譏毀,先要健全自己,所謂「事實勝於雄辯」。

二、能夠接受教誨,「勇於認錯」的人,大都進步得快;覺得自己有理,「死不認錯」的人,往往原地踏步。

三、寧可認錯,莫要說謊;寧可吃虧,莫要結怨。

四、改過才會進步,認錯才能增上。

Tuesday, May 12, 2009

十年前... 十年後...

父母

十年前我們是父母的孩子,十年後我們是孩子的父母

十年前我不知道家的溫馨,十年後我才體會家的溫暖

十年前我渴望離家去遠方,十年後我渴望從遠方回家

十年前我對父母大吵大嚷,十年後我希望父母再罵我一次

愛情

十年前我渴望馬上結婚,十年後我渴望再談一次戀愛

十年前我們談及愛情,總是羞澀,十年後我們談及愛情,卻是生澀

十年前我渴望愛情,但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十年後我了解了愛情,卻不再擁有愛情

生活

十年前我渴望坐一次飛機,十年後我最害怕的就是坐飛機

十年前我踢完球,走過咖啡屋的窗前,希望女生對面的男生是我

十年後我望見咖啡屋外走過的剛剛踢過球的孩子,希望我是其中一個

十年前我希望顯露出的是成熟,十年後我去美容,希望青春永駐

十年前我頓頓想著吃肉,十年後我頓頓想著吃青菜

工作

十年前我痛恨腐敗,十年後我腐敗了



十年前我以為自己是一棵大樹,十年後我才明白自己只不過是一棵小草

十年前我唯一可以浪費的就是時間,十年後我除了時間,什麼我都可以浪費

十年前我們可以說青春無悔,十年後我們只能說青春不在

(Note: after 20 years+, the rules still apply..)

Monday, May 11, 2009

不眷戀,也不逃避

聖嚴法師

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但這並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遠離世間,或消極地逃避現實,才能夠離苦得樂。


「苦」這個字,聽起來好像只是一種舌頭所嘗到的味覺。其實佛法所說的「苦」,並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觀念上的苦。


真正的苦是「心苦」,一個人的人生觀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確,老是以自我為中心,就會作繭自縛、自找麻煩。

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就是因為常常庸人自擾,才被稱為凡夫俗子。


佛法所說的「苦」,實際上是人的憂、悲、苦、惱等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是從自我的觀念所產生。


所以,苦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觀念一改變,痛苦也就不存在,


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遭遇了苦難,但只要心中不以為苦,也就不覺得痛苦了。

例如,我們心甘情願為兒女、配偶、親人而犧牲,或是心甘情願為理想、信仰、心願而奉獻,就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心裡覺得非常踏實。

雖然同樣是辛苦地付出努力,但只要心中沒有任何不喜歡、不願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由此可知,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例如,把《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們的生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只是暫時的存在。

如果體認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老是痛苦地自我掙扎,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夠採取面對、接受問題的態度,並努力加以改善,而不會感覺到憂慮。

因此,一個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會明瞭,事實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觀念所造成的。

現實世界其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沒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會消極悲觀、逃避現實。

從經典以及歷史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脫,遠離世間的痛苦,他仍沒有拋棄這個人間,反而更深入世間,為救苦救難而努力。

所以,如果認為現實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極悲觀、逃避現實的觀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說的「入世」,並不一定等於一般人所認為的「入世」。

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戀世」三種名稱,一般人所謂的「入世」通常比較接近「戀世」,無非是貪戀世間的虛名、浮利、男女情愛,以及種種虛幻不實的享受。

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薩,雖身在紅塵之中,但並不被世間種種物質誘惑所困擾、淹沒,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觀念並不是要我們逃避現實、遠離人間,而是身在世間,卻不受世間種種現象所困擾,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義。

我們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戀世,既不眷戀世間,也不逃避現實,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本文摘錄自 人生雜誌 第295 期

Friday, May 08, 2009

謙虛才能認識自己

問:想問一個說來簡單,卻很難做到的問題,那就是要如何認清自己?

答:在我指導修行時,「認清自己」叫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和自我消融三個層次。

自我肯定是先肯定自己的缺點,再肯定自己的長處。

一般人對自己的缺點,大都採取隱瞞、掩蓋或不願檢討和承認。這種人,往往是一臉的灰塵、油垢,但不願自我反省和檢查。

他也許曾照過鏡子,但看到又髒又醜的自己,就沒有勇氣再面對鏡子。這種人不清楚、不了解自我長相,拒絕看清自己的缺點,往往是自我膨脹的。

就像火雞看到外敵時,頸部和身上的毛就豎直膨脹,藉以誇大實力,希望讓對手以為牠體型變大了,但大家都清楚,那是假象。

要真正認識自己,必須常常反省,最好在心理穩定、生活正常時進行。如果情緒不穩定,生活狀態很混亂,反省也沒有用,因為看到的只是我比人家大、比人家好、比人家強,很阿Q的自我膨脹,這樣無法認清自己。

一個常受情緒影響的人,是無法清楚面對自己的。

學習禪法之人,首先要知慚愧、要懺悔。知慚愧就是要檢討自己,知懺悔就是承認自己的錯誤。從檢討自己、承認錯誤中重新出發。知過能改,就能隨時隨地面對自己。

只要對周遭環境細心些,自己的優缺點可從朋友、親戚、群眾的反映中得知。面對別人的指責,要謙虛、廣納眾議。人如果覺得自己很聰明、優秀,表現高人一等,這種傲慢的人,是看不到自己的。謙虛的人才能認識自己,也能聽到許多人給的忠言。

也許有人會說:「別人提出的建議,並不一定全都是對的。」無論對或錯,一樣要用心去聽,感謝提出意見的人。

「認清自己」,第一步要了解自己的缺點,第二是要改正自己的缺點,第三是要不斷謙虛、學習。

當我們一步步改正自己,智慧也隨之增長;此時要更謙虛。有些大人物,決策時會請教很多人,一旦得到共同結論,就照著做。有智慧的領導者,不會說這是自己的智慧,而是心存感恩,感謝大家的努力;執行時不幸發生錯誤,別人也會諒解。

自己的缺點,自己應該最清楚。可從做事、做人、與人互動中去發現,唯有勇於面對自己,才能「認清自己」。

Thursday, May 07, 2009

我想救你...

賽斯書中有提到類似理念,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拯救世界,當我們以為我們可以赤手空拳拯救世界之時,我們其實在擔心自己。

在閱讀心靈團體當中,某位學員很急於改變另外一位學員的想法時,那麼他到底在擔心誰呢?是擔心別人?還是擔心自己?POLO老師說想改變別人的人都是認知失調。我們拚命想改變別人,在支持系統尚未完全建立之時,產生的效果真的有多大的用處?還是,往往看到的是「對方更生氣」、「對方更不願意改變」、「自己也氣得半死」、「總覺得是對方執迷不悟」、「把對方弄哭」、「覺得自己吃力不討好」、「覺得對方不對」,嚇到對方的同時,會不會阻塞了情緒的自然流動?

當對方陳述他很憂鬱時,我們急著跳出來指著他的鼻子說他應該去醫院當志工,就可以察覺自己多幸福了?那麼,在信賴感還未建立之際,就趕快告訴對方怎做,糾正他,甚至自覺「我是為你好」。是不是另「被救者」覺得他的情緒抒發是不對的?假若他在九二一大地震中死了二位家人,那他不該哭泣或是自怨自憐太久,因為還有人更慘?或是悲傷太久對身體不好?或是動起來,走向戶外,做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

試著去變化對造的信念系統,或許是怕沉入他的信念游泳池無法抽身,大聲罵他是讓他愈陷愈深呢?還是真如「拯救者」的期望,達到變好的境界?連同理都還沒進入,就以境界論高舉「你就是想太多了!」「你就是負面想法才會讓自己得到癌症」「沒有人逼你,是你覺得全世界你最可憐」來對題目寫標準答案。

一套拳法走天下,一把尺量遍全世界,一副眼鏡用一生,究竟是誰無法自拔?究竟是誰失去信心?又究竟是誰需要被救?拯治者在害怕什麼?是不是怕自己也落入對方的信念脈絡無法跳脫?我們急急忙忙告知對方不可以、應該要怎樣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在害怕自己萬一也陷入這樣的信念盲點時會如入迷宮?

「我當初在火車上被偷錢,你要好好保管自己的錢財呀!跟你講,你還講不聽!」他是如此害怕戲劇重演,以致以拿著他的經驗法則到處跟人勸說,卻忘記了首先應該重建的是自己的信心。

「你會遇到賊,不代表我會遇到呀?」

「好心告訴你,你還不聽那就算了,到時侯被偷不要怪我沒講。」

「我的信念體系是天下無賊。」

「唉呀,還是小心一點為妙,跟你說,上次我呀…」

「那是你的實相,不是我的。」

「你怎麼這麼愛反駁我呢?」

「是嗎?」

「還說不是!我怎麼講你就愈唱反調。」

「你己預設了不敗的立場。」

「你在說什麼?」

「你心中既有成見,夫復何言?」

「有成見的是你,你都不聽別人的好意。」

「當你說『我愛反駁你時』,你就拿著這個眼鏡在看世界。」

「我看你也是吧?」

「不管我怎麼解釋,我都陷入了兩難之局,逃不出你的成見設下的困境。」

「那有什麼兩難?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呀!」

「當我說『我沒有』愛反駮你時,你大可說:『還說沒有?你看!你現在不就在反駁?』當我說『我真的有』很愛反駁你時,你又得証:『看吧!你果真愛反駁我,你連自己都承認了!所以不管我怎說,你都是可以証明我很愛反駁你。我不回答,我選擇沉默,我答非所問,我轉移話題,才有可能不落入進退兩難。』

「反正你很會說,我辯不贏你就對了。」

一針見血的時機在那?指出對方盲點的時侯,會不會太快抽點對方的立足點,導致個案回家後自殺?或是引發更多的問題?或是從此不再來上課?或是崩潰?

而當他人並未呼求你我的幫助之際,我們該隱藏自己雞婆的衝動呢?還是一副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又或者如主任提到的照顧好來到眼前的人就好?當自己很生氣對方很笨、聽不懂、不上進、自陷地獄、觀念錯誤時,對方感受到的是壓迫感還是安心?是善意還是威脅?

你我這麼生氣對方不聽我的,究竟是在幫他還是加深自己的恐懼?還是反過來建立自己對他人的信念,回歸自身,重寫信念,才可以創造新的實相?「你就是這麼笨!你就是執迷不悟!你就是學不會!你就是……」

我們說出了我們的世界,我們也在預言對方會繼續如此形成個人與群體的共構實相,他不這麼笨、不這麼執迷不悟不就太對不起你了嗎?他又何必讓你失望?既然你都口口聲聲他就是往陷井跳,既然你都聲嘶力竭覺得對方無救了,你又怎會看到他會變好?你自己都不信了,還一邊加重舊有實相的建構,就算新的世界現前,你也看不到!因為不在你的信念體系之內,你看不到「你不相信會看到」之人事物,你創造不出來一個「不是你創造的實相」。

POLO老師指出,如果我們相信某個綁架犯會變好,只要給與時間,那麼在簡單而深厚的信心之下,他不變好也不可能。

我不禁反思,當我們一邊對他人怒吼:「你就是不聽我的!你就是死性不改!」卻一邊期待他「江山易改,本性也移」、「金盆洗手」、「洗心革面」,豈非矛盾?然後又一邊怪他不接受別人的好意,又一邊奇怪他怎老是不改?

到底是誰該改?你我又為什麼這麼想改變對方?在怕什麼?怎會這麼生氣?當著陌生人的面前用針刺破他的氣球、用劍刺穿他的盔甲、用棒打醒他的昏睡,得到的是反效果還是一步登天?

是自己在賣弄知識還是真心為他人好?是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還是徹底了解只有治癒自己才是治癒他人?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別人入戲太深,都是你不聽我的話才會生病。

善良的悲觀者是否有一天會發現「他說的始終沒有效,人家就是不聽之後」會回頭反思到底他的核心信念是什麼?當我熱心想幫別人,別人卻冷冷的回我一句:「你管好你自己就好」我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則笑話~~~

「媽,為什麼我們要服務別人?」小孩子問。

「因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呀。」母親慈悲地回答。

「那我們自己誰來服務?」小孩子好奇問。

「怎可以有這樣自私的想法呢?我們生來就是要服務別人呀。」母親耐心答。

「人人都服務別人,那人人都在等待他人的服務嗎?」小孩問。

「當然不可以,不過我們服務他人,自然有人服務我們。」母答。

「為什麼這麼複雜?如果人人都服務自己,不就不需要他人服務?」小孩問。

為什麼,你我會看到這世界到處是等待被救的人?

「明明就有很多人有很多問題,豈能盲視?忽視?漠視?」

「明明就有很多人沒事,你又怎能跳過這些人不看?」

「是這樣沒錯,可是總不能忽略那些有問題的人事物呀!」

「那換句話說,你也不能忽略那些你沒看到的部分呀!」

「難道要假裝看不見眼前一堆需要被救的人?」

「那道你要假裝看不見另一個世界?」

「可是在我眼前的就是這樣槽透的世界,不改變不行呀!」

「那你就會持續看到這樣的世界,也會繼續創造等待被救者。」

「我聽不懂。」

「持續說服自己你聽不懂,那你就真的聽不懂了。」

「我才不相信,我看不懂難道要假裝懂?」

「你都不相信自己會懂了,又怎可能會懂?」


「難道假裝懂就真的會懂?不是很虛偽嗎?」
「假裝不懂,弄假成真,不也是另一種虛偽嗎?」

「我還是不懂。」

「嗯,如你所願。」

Wednesday, May 06, 2009

放水的老師

老師你也放水放的太兇了!

雖然看了n次,但每次都笑到流淚,這應該是科技大學的題目

老師你也放水放的太兇了= =?


看你對幾題~~~~


自然組之歷史考題 單選題: (每題10分)

1. 為了救愛妾而引清兵入關的明末將領為: (1) 吳一桂 (2) 吳二桂 (3) 吳三桂 (4) 吳四桂

2. 承上題,其愛妾是:(1) 林粉圓 (2) 王湯圓 (3) 張芋圓 (4) 陳圓圓

3. 秦二世時,專擅朝政、指鹿為馬的是: (1) 趙高 (2) 趙低 (3) 陳高 (4) 陳紹

4. 著有道德經,為道家始祖的是: (1) 李耳 (2) 李眼 (3) 李鼻 (4) 李口

5. 原為唐高宗之后,後登基為帝,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的是:(1) 文則天 (2) 武則天 (3) 文則地 (4) 武則地

6. 東漢末年,劉備、關羽與何人互有盟約,約為兄弟: (1) 張飛 (2) 張菲 (3) 鳳飛飛 (4) 王菲

7. 承上題,其史稱三結義為:(1) 宜蘭三結義 (2) 桃園三結義 (3) 新竹三結! 義! (4)苗栗三結義

8. 唐朝詩人,著有長恨歌描寫楊貴妃生平的是:(1) 白居易 (2) 黑居易 (3) 黑嘉麗 (4) 白冰冰

9. 遠古時代,傳說黃帝於何地打敗蚩尤: (1) 涿牛 (2) 涿豬 (3)涿鹿 (4) 涿馬

10. 國共戰爭期間,打敗國民黨,建立中共政權的中共領導人為: (1) 毛澤東 (2) 毛澤西 (3) 毛澤南 (4)毛茸茸


你該不會.... 有答錯ㄅ!!

Tuesday, May 05, 2009

生命是用來愉快過生活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過生活』

『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

『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帶來記恨,尊重增加了解』

『少說拒絕的話,多說關懷的話;拒絕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

『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

『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只會破壞,鼓勵一定助人』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你怎麼捨得讓自己傷心難過呢?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你怎麼捨得因人事物傷了自己呢?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你怎麼捨得讓自己陷入無底深淵呢?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就別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可憐的。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就自己學會感恩任何事。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就讓自己快樂點開心點。

如果懂得愛自己,設法讓自己學會寬恕吧...

真正懂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怎麼能怪別人傷了自己。

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怎能輕言愛人或被愛. . . . . . .

Monday, May 04, 2009

正面思考法

雨過天又晴,真正的春天終於來臨,上次談到人需要不斷的正面思考,有些朋友反映知易行難,總會無意間又回到過往的思考習慣,詢問有無可以幫助自己多做正面思考的方法。因此,柏霖特地精選了唐莊文化所出版的書籍中所列舉的「將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思考的想像訓練」的幾項訣竅,希望能讓大家的心情也同樣的春光明媚。

尋找變得消極的原因:人會因為各自的個性,會在某些事物上變得特別容易疲勞倦怠,試著觀察與整理容易造成自己氣餒、悲觀的原因,然後分為可以控制(如金錢透支)與不能控制(如天候不佳)等項目,並研究如何消除它們。

將自己設定為主角:將自己設定為生活中的主角,並為了努力達成目標去做努力,會讓生活變的有趣,自己也朝氣蓬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擔任「犧牲觸擊」的助攻角色,也是主角的一種。

稀釋負面的想像:人常會因為失敗經驗對某些事物抱有既定的負面想像,這種想像並非能一夜之間完全消除,但若不想永遠被失敗的記憶牽著自己走向失敗,別忘了盡量多做成功的想像,即使只是生活中的小小好運或巧合,也可以用來說服自己,增強自己的自信與期待,就能減輕原有面消極想法。

將現實生活的自己與想像結合:要把想像中的自己與現實生活做連結,換言之就是要真的去實踐,如果一時不知道怎麼付諸實行,也可以參考現有的現實案例。舉例來講,若是一名足球校隊的隊員常觀察電視轉播中與自己位置接近的頂尖高手,就能將自己的想像與現實做連結,進而成為自我成長的明確目標。

想像訓練的目的要明確:所謂的「想像訓練」並非成天胡思亂想,做些不切實際的白日夢。相對的,首先必須先要有較實際的目標,接著進一步的訂出具體可行的步驟,再藉著描繪順利完成場景的想像,持續的努力下去,擁有明確的目的,才有接近與達成目標的可能。

擺脫「照平常那樣」的束縛:正如禪修中真正的無念是不去刻意排除所有意念,面對忙亂的生活,有時越是刻意的想保持平靜,反而只讓自己更緊張,只要維持與平常一樣的輕鬆心態,甚至允許適度的小小雜亂,反而可以較從容的面對問題。

負負得正的正面思考法:如果參照別人的念頭無法說服自己,不妨利用「負負得正」的正面思考法,也就是說,容易悲觀的人在悲觀的念頭出現後,立即用一個正面的語句轉回來,像是「每次都失敗……但是這次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狀況。」「眼看來不及了…...不過,如果試試看這個方法的話說不定還來得及。」等。

試著偶爾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人常會因會害怕寂寞需要整天有人陪伴,不過如果偶爾在放假或是清晨的時光體驗一下一個人的生活,切斷與外界的聯繫,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時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同時也會更能珍惜有家人相伴的時光。

為一成不變的生活增添變化:每週都反覆坐著一成不變的例行性工作,容易產生疲勞與壓力的累積,進而產生倦怠,此時,如果能做些小改變,像是換條路線上班、去沒吃過的早餐店吃早餐、提早二十分鐘出門感覺路上不一樣的氛圍,自然可以找回新鮮的心情,重振精神。

整理房間:不要做現今所謂的「囤男」-什麼東西都要囤積起來,把自己房間搞的像回收場,清楚的分辨真正對自己有用的與無用的,讓自己的房間、心情、腦袋都一起充滿清爽的舒暢感吧!

積極的設定解決煩惱的時間表:與其一味的在那裡憂心忡忡、長吁短歎,不如花個時間列出自己的煩惱、成因、解決對策與執行步驟,然後貼在自己容易看見的地方依序執行即可,感覺就會較心安了。

Friday, May 01, 2009

是非審之於己

一直以來都有個習慣,聽到或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詞句就會把它收錄到我的”「佳」言錄”檔案中。心情不好時就會翻一翻,看看能不能有點心得。

今天看到的是這句:

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頗能切合目前的心境,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是憂鬱很久了,有人對我說:「你把快樂的權利交給別人嚕」

多數人應該是很重視自己的名譽吧?然而這卻不是你想要就能有的,也不會因為你是好人就一定有,是壞人就一定沒有。

事實上很多時候你只能被動的接受。

「是非」、「毀譽」和「得失」這三者中,勉強能算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有「是非」一項,你可以自行判斷是非,決定要怎麼做。但這不表示你的判斷就一定對,因為這個判斷也是來自你所搜集的資料和經驗等不必然正確的資訊。

做了決定之後,伴隨你所做事情而來的是「毀」是「譽」,不是你能決定的,很可能你這麼做在某個團隊中獲得了大家的共鳴,在另一組織中卻造成了眾人的反彈,也可能是一半一半,不過對這種控制不了的事,反倒是多數人最在乎的。真能到達聽之於人的境界是不容易的(當然不包括那些根本就不在乎一切的人)。

至於「得失」,你辛辛苦苦做了一大堆,卻得到一個負的結果,任誰也不會甘心吧?不過結果就是結果,它已經定案了,沒有翻案的可能。

這樣看起來好像滿糟糕的,可能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都很鬱卒。不過我想其實這句話重點應該是在強調「應明辨是非,做當做之事。」因為這是我們在當下所能做出最佳的選擇了,我們沒辦法要求其他人的想法都和我們一樣,所以接下來得到的毀譽、得失,儘管令人難過,也只能踩著它走過去吧?

銀河英雄傳說中楊威利說過這麼一句話:「對於不喜歡我的人,我沒有必要去討好他;對於不了解我的人,我也不必非讓他了解我不可」似乎有點異曲同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