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31, 2008

Hurrah! It's New Year's Eve


Happy New Year's Eve!
One more day for Ox Year 2009!!

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How Quickly the Years Pass!!

One Year Gone, Another Just Begun...
below photos prove how time is flying...

成住壞空...
Mind opens, while eyes closed...
莫待眼閉了,智慧才成長...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聖誕快樂!

一個有價值的祝福



那年,我在美國街頭流浪,聖誕節那天,我在快餐店對面的樹下站了一個下午,抽掉了整整兩包香煙。

街上人不多,快餐店裡也沒有往常熱鬧。我抽完了最後一支煙,看看滿地的煙蒂嘆了口氣。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路燈微微睜開了眼睛,暗淡的燈光讓我心煩,就像自己黯淡的前程,令人憂傷。

我的手插在褲子的口袋裡,口袋裡的東西讓我亢奮。我用嘴角擠出一絲微笑,用左手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架,然後目不轉睛地盯著快要收工的快餐店。

就在我向對街快餐店跨出第一步的時候,從旁邊的街區裡走出一個小女孩,捲捲的頭髮,紅紅的臉頰,天真快樂的笑容在臉上蕩漾。

她手裡抱著一個芭比娃娃,蹦蹦跳跳朝我走來,我有些意外,收住了腳步,小女孩仰著頭朝我深深一笑,甜甜地說:「叔叔,聖誕節快樂!」我猛地一愣,這些年來大家都把我給忘記了,從沒有人記得送給我一個聖誕節的祝福。

「你好,聖誕節快樂!」我笑著說。

「你能給我的孩子一份禮物嗎?」小女孩指了指手中的娃娃。

「好的,可是.....可是我甚麼也沒有。」我感到難為情,我的身上除了褲子口袋裡那不能給別人的東西外,真的一無所有。

「你可以給她一個吻啊!」我吻了她的娃娃,也在小女孩的臉上留下深深的一吻。

小女孩顯得很快樂,對我說:「謝謝你,叔叔,明天會更好,明天再見!」

我看著美麗的小女孩唱著歌遠去,對著她的背影說:「是的,明天一定會好起來,明天一定會更好!」我離開了那個地方。

五年後的今天,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妻子溫柔善良,孩子活潑健康。我在中國的一所大學裡教英語,學校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尊重我,因為我能幹且自信。

又到了聖誕節,聖誕樹上掛滿了「星星」,孩子在搭積木,妻子端來了火雞,用餐前,我閉上了眼睛,默默祈禱。祈禱完了,妻子問我在向上帝感謝甚麼呢。我靜靜地對她說,我在感謝上帝給我送來的一個天使──一個改變我一生的小女孩。

我對妻子說:「你知道我是進過監獄的。」

「可那是過去了。」妻子看著我,眼神裡滿是愛意。

「是的,那是過去,但是當我從監獄裡出來以後,我的生活就全完了,我找不到工作,誰都不願意和一個犯過罪的人共事。」我充滿憂傷地回憶著。

「連我以前的朋友也不再信任我,他們躲著我,沒有人給我任何安慰和幫助。我開始對生活絕望,我發瘋地想要報復這冷漠的社會;那天是聖誕節,我準備好了一把槍藏在褲子口袋裡,我在一家快餐店對面尋找下手的時機,我想衝進去搶走店裡所有的錢。」

妻子睜大眼睛:「傑,你瘋了。」

「小女孩的祝福讓我感到溫暖,我走出監獄以來,從沒有人給過我像她那樣溫暖地祝福。」我激動了:「親愛的,你知道是甚麼改變了我的命運嗎?」妻子盯著我的眼睛。

「小女孩對我說『明天會更好』,感謝她告訴我生活還在繼續,明天還會更好。以後在困難和無助的時候,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明天會更好』。我不再自卑,我充滿自信。

後來,我認識了你的父親,他建議我去做一名教師,接下來的事情你都知道了。就是那個小女孩的一個祝福改變了我的一生。」妻子深情地看著我,把手放在胸前,動情地說:「讓我們感謝她,祝福她幸福吧。」我再一次把手按在了胸前。

一個祝福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和很多人的命運。所以,我們不要吝嗇祝福,哪怕只是對一個陌生人,或許你我無意間送出的祝福將會帶給他一生的溫暖和幸福。

或許您不相信,這個故事的內容是來自於一位我所尊敬的法師,是否很不可思議?這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故事?怎麼可能由佛教的法師發出這樣的文章?但是;它是真的。當心中只有愛沒有分別,只有對眾生的關懷與祝福時,它就存在。

祝福;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宗教……

當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好時,明天就真的會更好。

人的相處就如一面鏡子,當您對人微笑時,對方也會對您微笑。

當您誠心給別人祝福時,祝福一定會發生力量,再回到您身邊。

請讓我們一起;說好話、做好事、轉好運。

祝 福 您 ~

Merry Christmas & happy New Year!

聖誕快樂! 新年快樂!!

請把祝福轉出去~

Wednesday, December 24, 2008

虛心若愚


本文是Steve在2005年向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發表的演講辭。是Steve罕有地談及自己生平的演講。Steve的成功故事,最好作為青年人學習的榜樣。亦可以作為美國這個自由開放的社會,能夠造就個人神話的明證。

http://stanley5.blogspot.com/2007/01/steve-jobs-stanford-commencement.html

全文如下: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里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聽眾笑)

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舍,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Hare 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 Krishna神廟的好料。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經歷(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舉個例來說。當時里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我學了serif與san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

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因此,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Jobs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 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我們拼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就這樣在我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我見了創辦H P的David Packard跟創辦Intel的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Pixar的公司,也跟後來的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

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聽眾笑)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描,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盡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聽眾笑)

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這是註定的,因為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開出道路。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教條所侷限--盲從教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追隨自己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聽眾鼓掌)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 Earth Catalog》,當年這可是我們的經典讀物。那是一位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 Park的Stewart 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19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面Google,在Google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的見解。

Stewart跟他的團隊出版了好幾期的《Whole Earth Catalog》,然後很自然的,最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19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清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四處搭便車冒險旅行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祝福你們。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聽眾起立鼓掌二2分鐘)

Tuesday, December 23, 2008

安住的力量

文/高惠琳

「現在,我會把先生的過世當成是他送給我的祝福,祝福我學得更多,可以更好、更棒!」——翁湘淳

「有 一年冬至,我帶著一鍋自己燉的補品去公司慰勞員工,我不斷地催大家趁熱吃了,但是每個人都說手頭還在忙,等會兒再吃,於是我就先離開了。走沒幾步,發現忘 了拿車鑰匙,於是我又折回頭。這時,遠遠看到員工們全都圍在桌前,吃著那鍋燉補。當時我愣在原地,不過才幾分鐘,為什麼員工的行為會有那麼大的改變?當 下,我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應該是出了問題。」

在山上,找到了安住的力量

翁 湘淳像講故事般地娓娓說著二十年前的故事。那時的她,內衣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單單台北市區就有好幾家門市。可是巔峰的事業沒有帶給她太大的喜樂,反而她 總覺得累,不是肉體上的疲倦,而是一種心無著落的不安。就在那一次,親眼目睹員工對她的疏離感後,更讓她深刻體認到,是自己的心出了狀況,應該是有功課等 著她去修煉。

為了找尋答案,翁湘淳拜會了心道法師,也從此開啟了心性的轉化之門。在山上,她禪修、聽課,也學習服務、勞動,「以前,我是老闆,都是別人替我做事,但是在那裡,我必須先學會放下,學習什麼事都自己動手做,包括擦桌子、泡茶,以及去服務別人。」

在事必躬親的勞動與服務中,一次又一次地放下,卻也一點一滴地沉澱出踏實感,更讓她開始品嘗到生命真正的甜美,不在外面的所有榮耀,而是在自己心裡面;慢慢地,原來無著落的心跟著安住了。

「在那四、五年的修行中,我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變得不一樣,於是,我從兼職義工轉成專職義工,甚至還起了很大的念頭:出家好了。」她堅定地點了點頭,可見當時的決心。

在此同時,她和先生在長期的工作壓力下,身體上也都有很多的病痛與不適,機緣下,正巧接觸到雷久南博士的生機飲食,嘗試一段時間後,夫妻倆都明顯感覺到身體有了好的轉變,也萌生想要改行做有機的栽培和推廣。

出世或入世,一時間,成了翁湘淳必須面對的抉擇。她跑去問心道法師,自己到底該待在山上,還是回到山下?

心道回答她:「山上山下都好,妳喜歡就好,只要是做正向的事情就好。」

帶 著師父的啟蒙和祝福,抱持一顆「用有機和世人結緣的心」,她收掉了所有的內衣門市,只留下士林一家店,利用後面三、四坪的倉庫當做教室,在門口上貼著「免 費結緣生機飲食課程」的紙張。沒多久,開課了,第一堂課,來了三名學員;第二堂課,八位,後來是六十四位、一百多位……最後,轉眼間已經有了五、六百名學 員。

不知不覺中,最後的一家內衣店三個月內也拓展成了生機飲食店,每天總有許多人不遠千里地前來聽課。有機的魅力如此地大,這是翁湘淳原 本只是想分享有機的好處,那單純念頭裡所不曾預料到的。但在空間仍不足的情形下,很自然地,一間間店面與教室開張了,「棉花田生機園地」的招牌也開始在台 灣有機界迎風招展;而一堂接一堂課中,「翁湘淳老師」逐漸地成了響叮噹、許多人敬服的有機專家。

我以為自己會跟先生走

原以為接觸宗教,讓神教會自己懂得如何把心安住,並且可以專心而愉快地從事有機這項「助人」行業;只不過,佛菩薩又教給她第二堂課——「無常」。

94年6月,翁湘淳的先生出了一場車禍,檢查下,才知他的肝藏已有惡性腫瘤,雖然積極配合醫生的建議和治療,但兩個月後,先生因併發敗血症而宣告不治。

「我陷入極大的驚嚇,甚至到了低能的程度。」翁湘淳形容著。「我和先生感情一直非常非常的好。」從成功地經營內衣事業、一起嘗試有機飲食,到決心改行,攜手從事有機的栽培與推廣……。一路上,永遠是兩個並肩的影子。

當原以為會相守以老的夥伴,卻在兩個月內猝然離世,傷心、哀痛、失落、不解……,龐大複雜的情緒,像一波波大浪襲來,打得她無力招架、節節踉蹌,「我以為自己會跟他一起走。」翁湘淳吸了口氣,說著。

但還沒修完人生功課的她,緊接著又面臨另一個驚嚇——發現自己得了乳癌。

緊湊、密集的六次化療,肉體上頓時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劇痛,那種錐心刺骨的難受,讓她無暇也無力沉淪在喪夫之痛。

像 尾離水的魚,她掙扎著、努力呼吸著……。呀~她驚覺,原來,自己對生命的渴望仍在。慢慢地,當求死的意念轉淡,心裡頭也開始容得下別的聲音,翁湘淳反問自 己,「如果我走了,那些學員怎麼辦?我的員工怎麼辦?他們曾經那麼相信我,相信有機的好;如果我真的死了,他們還會相信有機是有益健康的嗎?」

心 念一轉,「我決定要正向面對所有的問題,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相信我的宗教一定會把我照顧好的。」於是,化療後的她戴起假髮,挺著腫脹的身軀回到工作上, 現身每個月一次的公司內訓。她試著淡漠外界驚訝的眼神,只想用自己的努力和表現來鼓舞員工、學員。「我在想,我的生病,或許對早已罹癌的人會是一種公平的 安慰,而如果我可以走過來,多少也可以帶給癌友們一些信心。那,好吧,就用我的身體來布施吧。」

「用身體來布施」,多美的心念!翁湘淳把自己遭遇的事情、身體的感受、心情的起伏轉折、生命的教導,一切的一切,全都如實地寫在公司對外發行的季刊上,也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和許許多多不同的學員們分享。

或者布施也是一種回收,又或許生命的書寫成了情緒出海的河流,當她坦然、開放地將自己解剖、奉獻出來,原本焦躁、恐懼、怨懟的心漸漸地收縮,幽微的光漸次地從她內裡亮了起來。

再也沒有自我形象

重拾信念的翁湘淳原以為,再難走的路,應該就是眼前這樣了。但,沒多久,和她感情篤厚的慈母驟然過世,那一剎那,好不容易才點燃的微弱燈火又熄了。眼前,是無盡的黑。

「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發生了三件大事,人生最大的苦難,我在一年內全都遇到了。」翁湘淳搖搖頭。這份難受與不解,已經不是任何言語可以形容的。

在安排母親的告別儀式時,她突然忍受不住,霍地放下手中的一切,跑去參加為期十天,國際心靈大師Rahasya的靈修課程;等告別式一結束後,又立刻飛往印度的「合一大學」,參與二十一天的靈性課程。她想,或許宗教是她此刻生命的唯一救索。

「在 那裡,我想哭就哭,累了倒頭就睡,在陌生的地方,我什麼都不管了,完全地釋放自己。」翁湘淳說著。就這樣昏昏沉沉地過著,第八天,她突然感受到 Deeksha(啟蒙)的力量。「我感覺到一股很強的力量在我體內,心就這麼開了,那種無來由的平靜和喜悅,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對她來說,一趟印度之行,宛如進了人生洗衣廠,黑漬油垢地去,再回到台灣時,則是全身的淨白。

「我很感恩,相信這是老天的恩典。」兩年後,翁湘淳坐在她為先生所設立的「邱創志生命關懷基金會」裡訴說著一切。回頭去看,她覺得,接二連三發生的事件,應該是老天爺為了讓她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走到現在這個階段。

「我 在這裡面受到很大的痛,可是卻也得到了最大的自由。」在一次次的事件中,透過靈修、透過觀照,她體悟到,人總是在維護自我的形象,努力擦拭著這付皮相;也 因為一直在擔心、恐懼形象的不夠美好,而帶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和痛苦。「當你承認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接受光明和黑暗是並存的,甚至同意、臣服於黑暗,你的心 就會得到自由。」

是的,無論時間過了多久,當人們願意把好和壞、亮與暗一樣看待,願意去尊重、瞭解生命的原貌,就會發現,所有的發生,都僅只是「自然」。

「浪有高有低,海水依舊是海水;心情有上有下,心依舊是心。」這是當年心道法師跟翁湘淳說過的話。許多年後,她終於徹底參悟。

學佛人的心境

◎口述/奚淞 整理/翁瑜敏

我知道,我與所有人一樣,承擔了貪瞋癡的無明,
雖然它很頑強,但因為對佛教的一種體驗,
我不會有那樣的無力感。
所謂「千年暗室,一燈能明」,
於我,佛陀就是點亮燈火的人!

我對佛教的嚮往很久了,是種不知不覺的喜歡。但畫觀音是起緣於母親突然病重、病逝所帶給我的震撼及傷害。現代文明往往將事情的表面美化,而忽略了背後的痛苦,因此現代人在面對死亡時,常會有種過度的驚嚇。

母親.觀音

父親去世時我人在法國,等回到台灣,事情既已如此,悲傷很快就結束了,根本沒有想到面臨親人的病重與死亡會是那麼慘的一件事。

十五年前母親病重,全身插滿管子,差不多上了人工肺等機器,每天我進醫院前的感覺,就像要在冬天跳進冰冷的游泳池,得鼓起很大的勇氣才能衝進去。

一天,打開加護病房的黃色窗簾,看到底下台北東區如流水馬龍的車潮,以及年輕人歡樂活躍的景象,突然覺得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不只在母親的加護病房,也在自己的加護病房。我從病房裡看到很大的世界,
底下的人卻不知道,那時,我真想對著他們大叫:「你們知不知道這邊有這種事!人世間有這種事情!」

母親去世多年,我真正學佛後,才慢慢了解一位親人的去世是種慈悲示現,是種很好的教育。

其實佛陀本身就是面對痛苦,而後產生的一種追求與覺悟。如果把痛苦掩避起來,學佛亦無意義了。我覺得「佛」基本上是教導一個人面對生命的困苦和煩惱,並得到解脫,如果一個人連苦老病死都不認識,是很難進入
學佛的狀態。

母親的去世促使我把這種感覺化諸為一種表現。她是一個進入新時代的傳統女性,向來為了別人縮小自己,我很難把她的慈愛化成灰飛,於是從她生病起,即嘗試畫觀音像。她去世一段時間後,我把漸趨成熟的作品於雄獅畫廊展出,每月一幅,前後持續了三年,賣畫所得則捐給需要的兒童。我想,這就像一位母親對小孩的一種愛吧!

出於對佛教的嚮往,我畫了觀音,事後檢討,那時,自己的心靜嗎?剛好相反。面對母親去世及因此引發的人世間痛苦的事實,我是藉由畫觀音才得到安定。

畫觀音,用的是一種很敏感的工具--毛筆。毛筆,就像中國人的心,極度敏感;宣紙也是,一觸,它就產生效果,一動,就變成一團墨,一歪,就壞了。

畫觀音,不是潑墨山水,而是均勻勾線,呼吸要很均勻、手的動作要很鎮定。訓練久了,我感覺有一條神經通過手指,抵達毛筆,及至筆尖。在這種輕微的感覺中,我知道做了多少、做了幾分,還可以延續幾分,我發現這種感覺是可以延續到日常生活中的。

佛法.體驗

畫觀音像後,我開始對佛學漫天涉獵、漫天撒網,最初是讀一籮筐一籮筐的書,後來慢慢有了簡則,也慢慢了解佛法。

在畫觀音像告一段落後,我跟朋友去了尼泊爾的藍毗尼園,在聖地黃昏的落日裡,讀阿育王注的古文及註解;看到水池旁巨大的菩提樹,真實感覺到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誕生了一件這樣美麗的事情,也感覺佛陀確實在兩千五百年前走過這塊大地。

相隔一、二年後,我去了印度一趟,佛陀行腳的每一處遺跡,以及每一項挖掘出來的古代紀念物,都使我心目中的佛陀概念更加落實了。

我現在還是常常覺得佛教很神奇。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後說:「我知道了。」他看到了世間的因緣法,這種奧祕跟人天性中的無明有點相悖,他猶疑是否該說,最後還是決定公諸世人,並到鹿野苑與五比丘初轉法輪。

佛陀在初轉法輪的課程裡講四聖諦、八正道,這個課程初看不起眼,但再研究下去,會發現它非常周延而深遂,若掌握到這個精神,也就掌握到了核心。

這古老的一點法乳,在人類史上卻有新的見地,是從未有過的一種開啟。世人不斷深究這點法乳,從初期原始佛教發展成大乘、密乘等,這種分支的情況隨著時代與時間的嬗遞,累積出來的積澱物相當龐大,而眾多宗教人才的投入,也使佛教哲學變得浩翰而美不勝收。

我認為台灣現在是一個很好的狀態與機會。由於資訊的便捷與許多人的興趣,使佛教從原始佛教、大乘到密乘各個層面蓬勃發展,好像所有的時空都壓縮在這個地方,讓你眼界大開。

雖然有時在美不勝收的底下容易迷失,但我們還是可以重新去檢查那個核心──佛陀最初上的那一課,如果它還在的話,可見這個教派還是在一個良好的發展狀態之下,若往前追溯已經不是第一課,它可能就不是佛教了。

以前我很愛文學,以為文學是最重要的,後來發現文學本身有點像照鏡子,只要如實反映,就是一種藝術品。

好的藝術是一面好的鏡子,看到它的同時,也看到了生命的限制,生命的無明,以及生命的痛苦。這些問題,哲學家、心理學家都會設法去解決,但我發現,佛教──這個偉大的東方心理學派,甚深、甚高明,它不只是思辨,更是種體驗,所以我覺得它是我生命中最核心的部分,超過了藝術。藝術因它而存在,否則將變得毫無意義。

我想,我的人生有幾個階段吧!首先是感覺力在藝術與文學上的探索。今天若將文學與佛法來比較,我會以佛法為先,文學其次。可是現在我又覺得佛書不是最重要的,我已經慢慢從思辨性、玄學的佛法進入一種心性的體驗。

從佛法思辨到生活驗證,是漫天撒網後慢慢收網的一個歷程。這中間還有很多現下我無法釐清的部分,但可以肯定的是,收網收到最後,我會知道,如果已真正深入到佛教的第一課,即可掌握到佛學的核心,不致產生太大的錯誤。

目前,我不會想再去漫天讀書,而寧願靜坐、經行,或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段時間,把自己的關注放在止觀的訓練上。這是一個很古老、深遂的法門,但真正能轉變我心性的關鍵可能在此,而不在於讀經的多寡。

當然以前大量閱讀佛書,在思辨的了解上是有背景的幫助,可是到了一定的程度,若不能開始以身心去實踐的話,那這些便叫做「口頭禪」、「戲談」了。

捨心.護心

我對慈悲喜捨四個字很有興趣,以前以為這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精神,後來讀《阿含經》才發現這是佛陀親自教給他兒子羅候羅(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佛陀講慈心、悲心、喜心後,他沒有講捨心,而是講護心。我愈想愈有意思,便去查佛學字典,裡面寫到:四無量心叫慈悲喜捨,又叫慈悲喜護。

人有時候對自己的心很壞,沒有將它保護好,弄得自己很難過。那麼該如何讓自己的心不難過?其實因緣每一刻都在轉變,佔有它的時候,也是捨掉它的時候。例如我今天跟你講了一個鐘頭的話,就老了一個鐘頭,但無論得或失,我都要讓它過去,這並非捨或不捨的問題,而應該就是所謂的護心吧!

很多人因為不捨、執著,放了一個大疙瘩在心裡,這就是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心。能捨才是護,捨與護是佛法甚深之處。

達賴喇嘛曾開宗明義,佛法是一種心法。原始佛法裡講,要修慈悲的時候,首先要學會對自己慈悲,就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耐心地對待自己的心,把它保護好的時候,才能夠懂得對別人施以真正的慈悲。我想,這種徹底地保護,即是去執著,亦即捨。這個部分,我也正在學習啊!

佛陀曾有個譬喻:

天上有隻老鷹是青天之王,抓到一隻麻雀,麻雀哀嚎慘叫:「我怎麼那麼倒楣,如果待在家裡就不會被你抓到了。」

「我能力這麼大,你在家裡,我還是有辦法把你抓到。」老鷹心想,便放了麻雀。麻雀咻一聲飛進田野,鑽進一塊小石頭底下的洞口。老鷹覺得很可笑,立刻俯衝而下,竟撞石身亡。

佛陀說:「人要以自己的身心為堡壘,懂得善用自己的堡壘,才能抵抗許多貪瞋癡的無明。」

這關係到保護心的問題。所謂「心猿意馬」,心念紛雜、亂跑是很可怕的事。有時一個鐘頭以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做了一大堆夢,當進入幻想中時,會把很多事情膨脹成老鷹那麼大,在天空四處亂飛,無法控制,那時又如何保護自己的心呢?脫離無盡膨脹的困境,佛陀說要從身心安頓開始。

身心安頓的法門很豐富也很精彩。比如說,守呼吸時把心念專心在呼吸上,心念會不會停止呢?不一定。若經過訓練,它就會停止,但通常它是跑的。它一跑你會知道,然後慢慢知覺到自身的起心動念,慢慢訓練自己在起了一個壞念頭時,趁它還未膨脹前,就先將它解決掉。這不是神話,是種心理鍛練。

例如,意識到自己要發脾氣,下一句話就要罵人了,便先呼吸三次,這是一個最簡單的基礎法門。我可以很客觀地看到我的生氣,而我卻非生氣的本體,我稱它作「護心學佛」。這種訓練若成功了,你將會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慢慢擁有客觀的能力,看到自己心念的變化,並逐漸解脫這種無明。

自度.度人

有時自己的遭遇,是自己的因緣所造成,集體的遭遇則是集體共業的呈現,我們能夠做的,便是對這件事付出一分力量。有些地方做不到,即是因緣促使事情無法扭轉。一般人的無力感,便是來自於此吧!

共業,其實有很多關乎到心性的問題。今天,我無法做任何人,但至少是我自己,先從保護、愛護自己這顆心開始,若還有一點點察覺力的話,就用這點察覺力去幫助別人,雖然微小,卻很真誠。一旦能保護自己的心性
,就不是一個造惡業的人,因保護自己的心而產生的一分喜悅,會流露出來並感染別人。

對我而言,這也是佛教造像藝術最高明的地方。佛菩薩像都是慈悲、向內的,是種內觀、內在的明察。有了內在的明察,就產生一種經由身心訓練而得到的智慧,因此自然對生命產生一種寬慰及微笑。這種寧靜的歡喜會感染別人,也就是一種慈悲跟救贖。

廣欽老和尚說:「要度人吶,難哦!」因為無論你跟旁人說什麼,旁人都不信,所以重要的是,你是否度了你自己?若你度了自己,就會覺得歡喜,若歡喜,臉上就會流露慈悲。別人看你高興,就會想知道原由,那時他就比較好度了。若苦著張臉要去度人,人家也不給度了。

自己內在得到保護跟寬慰時,若有一分就會流露一分,這一分,看起來微小,卻是本質上的一種改變。當然某些時候訴諸法律、強權也可以,但它並不徹底,不像佛法──人的心理學,一直到今天,我還是覺得那是最有效的一帖藥。對我而言,佛陀就是一個大醫王。

我知道,我與所有人一樣,承擔了貪瞋癡的無明,雖然它很頑強,但因為對佛教的一種體驗,我不會有那樣的無力感。所謂「千年暗室,一燈能明」,於我,佛陀就是點亮燈火的人!

奚淞小檔案

.一九四七年生
.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
.法國巴黎美術學院、巴黎十七版畫室研究
.喜愛繪畫及寫作
.出版《夸父追日》、《姆媽,看這片繁花》、《給川川的札記》、《三
十三堂札記》、《自在容顏》等書

聖誕節的由來


「聖誕節」是基督徒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重要節日。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誕生於猶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恆」。該書記載聖母「瑪利亞」也就是「耶穌」的母親是經由聖靈懷孕而生下他的。「瑪利亞」在夢中天使「加百列」向她顯現,告訴她,她將要生下神的兒子,他要被稱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

「瑪利亞」與丈夫「若瑟」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暗,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瑪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據說當「耶穌」安祥的睡在馬槽裡,在遙遠的東方有三博士追隨天上的一顆明亮星星找到「耶穌」,並膜拜他揭開寶盒,拿出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而牧羊人也在曠野中聽到天使在天上發出的聲音,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佳音。

「耶穌」誕生的年份已無從考察,但大多數考古學家都認為應該是在劃分世紀的那一年(即是西元前一年)為其誕生之年。但正確的日期卻無法確定,因此在早期的基督教派便把羅馬帝國密司拉教在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太陽神誕辰改為「聖誕節」。

依照基督教的說法,上帝愛世人,所以派遣他的獨生子—「耶穌」降世為人來救世人,最後「耶穌」被他自己的十二個門徒之一猶大所出賣,而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來替世人贖罪,三天後,「耶穌」復活,並向門徒顯像後升天。

聖誕老公公的由來

聖誕節當然少不了聖誕老人,根據聖經記載相傳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荷蘭巴里地方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曾經當過基督教會長,因他仁慈,又愛小孩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所以去世後就成為愛護兒童的神了,每到聖誕夜(平安夜)也就是十二月二十四日夜裡,聖誕老公公會從北極乘雪撬來,他會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趁著孩子們熟睡時,進到屋裡,將禮物分送給小孩們,讓孩子們無限驚喜與快樂。

報佳音的由來

話說「耶穌」誕生的那一晚,在曠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見天上有聲音發出,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來是要作世人心中的王。因此天使便通過這些牧羊人把消息傳給更多的人知道。

後來人們為了把「耶穌」降生的消息傳給大家知道,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處去向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報佳音已經變成聖誕不可缺少的一個節目。

通常佳音隊是由大約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個裝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聖誕老人組成。然後在平安夜晚大約是九點過後開始一家一家的去報佳音。每當佳音隊去到一個家庭時,先會唱幾首大家都熟悉的聖誕歌曲,然後再由小女孩念出聖經的話語讓該家庭知道今夜是「耶穌」降生的日子,過後大家一起禱告再唱一兩首詩歌,再由慷慨大方的聖誕老人派送聖誕禮物給該家庭的小孩,整個報佳音的過程就完成了!報佳音的過程大約要到第二天淩晨四點左右才結束。當然這也要看各國的慶祝方式。

聖誕歌曲平安夜的由來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這一首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聖誕名曲,出自奧國「阿爾卑斯山」的一個小村莊提羅。

1818 年聖誕節的前夕,村裡的牧師「約瑟•梅爾」望著教堂裡破舊的風琴而煩,因為幾個鍵盤都已經彈不出聲音來了,他不知該如何迎接即將來臨的聖誕節聚會,在訪村人的歸途中,梅爾牧師經過村郊的小山坡,當他從一上俯視幽靜的小村,幾盞燈光點綴著幽暗的黑夜,在皚皚雪地裡更顯得寂靜。眼前的世界使他彷彿重回到「耶穌」在「伯利恆」誕生的夜晚,那般地祥和與寧靜,充滿神聖與平安,此時突然靈光一閃,他急忙飛奔回家,把蘊藏在腦海中的詩景寫成了「平安夜」的歌詞。翌日早晨,梅爾牧師去找好友「佛蘭茲•古魯伯」,把詩交給他。

古魯伯是一位琴師,當朗頌這首詩時,也產生彷彿置身於耶穌降生的夜晚一般,因此他立即做了一支曲子來配詞。他們兩人開始快樂地練唱,準備晚上聖誕聚會時可以表演。在平安夜的晚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小教堂裡,聚會中梅爾牧師高唱了這首新曲子,當晚雖然沒有風琴的伴奏,但是簡單美妙的詞句及柔和的旋律卻感動了所有在場的聽眾,而流傳至今。

聖誕樹的由來

關於聖誕樹的源始有許多不同的說法,近年來,聖誕樹在國內已逐漸成為聖誕節的普遍裝飾,在聖堂中或在家庭中,甚至在百貨商店中均可看到大大小小。燈光閃爍的聖誕樹,相信很少人知道其來源與宗教性的意義。可能只知道這是來自歐美的一種外國習俗而已。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農人,在聖誕節那天遇到一位窮苦的小孩,他熱情地接待了孩子,這個小孩臨走時折下根松枝插在地上,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掛滿了禮物,來答謝農人的好意。

然而聖誕樹真正出現在聖誕節,首先見於德國,之後又傳入歐洲和美國,成為聖誕節不可或缺的裝飾物。他們通常用五光十色的彩燈、禮物或天使來裝聖誕樹,尤其住在美國西北部的人們,因為當地的森林資源豐富,他們會全家人一起去挑選一棵真正的樹做為聖誕樹。

聖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聖誕樹、也有人造聖誕樹及白色聖誕樹。每棵聖誕樹上都掛滿琳瑯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一棵特大的星星,象徵著那顆是引導東方三博士找到耶穌的星星。而且在傳統習俗上,只有家庭裡的一家之主才可以把這顆希望之星掛上。

聖誕卡的由來

關於聖誕卡的由來是這樣的:早在一八四二年的聖誕節,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並且寫了兩句:「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平安。」然後把這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後,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就請畫家「毛厄裡」設計製作了一張卡片,贈給一位元親近的友人。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在畫的一角,還寫著:「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和愉悅的新年。」

一八六四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卡,開始發售。到一八六五年,印刷的聖誕卡,大量銷售了。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售。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於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起來。當初聖誕卡的寄送,只有在基督徒之間,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很風行,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都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新年。

聖誕卡在台灣也是廣為流行,其原因除宗教習俗之外,在聖誕節後,就是新年了,所以寄贈聖誕卡也可當作賀年卡,是很有人情味的風俗。

至於我國賀年卡的來歷,也是有跡索可尋的。早年,在官場中人或社會仕紳,在新年前,職位或輩份低的,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紅色名片(或印紅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賀新禧的字樣,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基督徒寄贈聖誕卡,不可疏忽聖誕節的意義,它是紀念救主耶穌誕生的節日。耶穌的降生凡間,是為了拯救世界,他給人們帶來新生的希望,給社會帶來和平的訊息,給困苦弱小者帶來安慰和信心。

耶穌誕生在清寒的環境(馬槽)裡,立了謙虛、刻苦、慈愛和犧牲的榜樣。他謙卑自下,受苦受難的精神,使人們明白痛苦的意義,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友愛的態度。

Monday, December 22, 2008

跪羊圖歌


古聖先賢孝為宗 萬善之門孝為基
In old times there were wise people, they believed in filial piety; good deeds are based on filial piety

禮敬尊親如活佛 成就生命大意義
in daily life respect and be polite to your parents as you would the Buddha;
this gives life great meaning

父母恩德重如山 知恩報恩不忘本
a parent’s love for us is as great as a mountain
understand this love, return it and don’t forget where you come from

做人飲水要思源 才不愧對父母恩 (註)
one should know where we come from; then we will do right by our parents – then we will not wrong our parents

小羊跪哺 閉目吮母液
lambs are kneeling; closing eyes as they suckle on their mother’s breast

感念母恩 受乳恭身體
grateful for their mothers love; accepting mothers milk to nurture our bodies

膝落地 姿態如敬禮
knee touching floor; this pose is very respectful

小羊兒 天性有道理
little lamb – they have a natural order to them
little lamb – they naturally understand (gut instinct)

人間孝道 及時莫遲疑
The philosophy of filial piety, follow it quickly; don’t delay understanding this

一朝羽豐 反哺莫遺棄
when one day a bird’s feathers grow in; they must turn around and to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don’t forget them

父身病 是為子勞成疾
when your father is sick; its because he is busy for their sons

母心憂 是憂兒未成器
when a mother worries; it is over her son’s successes

多少浮雲遊子夢 奔波前程遠鄉里
there are a lot of sons and daughters who have moved away like the sky’s cloud for their own future
many sons and daughters seek their own futures and move away

父母倚窗扉 苦盼子女的消息
parents stand by the window, waiting for news from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多少風霜的堆積 雙親容顏已漸老
it doesn’t matter how much frost accumulates, both parents become older
no matter how much frost accumulates year by year; both parents become older

莫到懺悔時 未能報答父母恩
don’t wait until you regret it (until your parents die); express your appreciation for them

為人子女 飲水要思源
to be a good son and daughter; remember where you came from

圓滿生命 盡孝無愧意
to fulfill life, do your best being filial; don’t have regrets

兒女心 無論在何地
the hearts of sons and daughters, no matter where they are

給雙親 一聲感恩您
they should tell their parents they are grateful for them
express gratitude to your parents

Friday, December 19, 2008

智慧箴言應對危機跌宕


也許你該聽說了某些曾經擁有巨額財富的人,突然間就在最近賠光了錢,甚至走投無路。集體危機意識的突然甦醒,意味著民眾對不可預知未來的深深擔憂。也許我們會失去財富,失去習慣多時的滋潤生活,甚至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一切都變得無奈……

丘吉爾說:“生活的同時,你也在創造你自己的宇宙。”災難刺激大家停下反思、琢磨潛伏在宇宙中的哲理,關注心靈帶給人生的奧妙。其實在每個人內心深處,有個一直在等我們去發現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
我們本來就該得到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們天生就知道這點,所以才會在欠缺美好事物的時候,感覺糟糕透頂。生活不是一味的向前衝,面對任何逆境都要永不言敗。

我們就是自己的創造者,吸引力法則是創造生命中想要事物的最佳工具。佛陀曾說過,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思想的成果。去運用這個來的正是時候的秘密來改變自己的未來吧,而且,你知道,它不僅僅是個秘密。

冬天來了,春天就不遠了。

1. 你當下的思想正在創造你的未來,你最常想的、或最常把焦點放在上頭的,將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成為你的人生。

2. 你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因為選擇思想和感受感覺的,就是你自己。

3. 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看到整個樓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4. 你可以從一無所有開始。然後,從這一無所有、從這不可能之中,道路就被創造出來了。

5. 如果你只想做一件事,那麼就去“感恩”吧,知道它成為你的生活方式為止。

6. 控制不好的情緒。比如憤怒,沮喪和負罪感,這些都會削弱你的力量。自我感覺越良好,在吸引積極的東西的時候,你的力量越強大。

7. 相信直覺,直覺讓你從零開始,不要在自己制定的規則面前怯步。
 
8. 生活的創造者就是你自己,願望主宰一切,關鍵在於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否則不知所措只能給你帶來混亂的結果。

9. 將你的心願寫下來,並詳加描述希望它帶給你的感覺,專注並冥想。

10.不要一味想著否定,吸引好的,不要壞的。

如果你喜歡上面的話,請每天都來激勵自己,給自己打氣!

Tips from Bill Gates

The Moment you are in Tension
You will lose your Attention
Then you are in total Confusion
And you will feel Irritation
Then you will spoil personal Relation
Ultimately, you won't get Co - Operation
This will result in Complication
Then your blood pressure may raise Caution
And you may have to take Medication .

Instead,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try to think about the Solution
Many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by Discussion
This will work out better in your Profession
Don't think it's my free Suggestion
It's only for your Prevention
If you understand my Intention
You will never come again to Tension

- Bill Gates

Thursday, December 18, 2008

愛比喜歡要有力量



喜歡是一種心情 愛情是一種感情

愛裡面一定有迷戀、有喜歡。可是迷戀、喜歡都不是愛。
  
當自己終於明白什麼是愛的時候,往往生命去了大半。人生路上能遇上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是機緣。

有時候,愛是一瞬間的感覺,愛並不能長久保留,如果兩人經營得好才會長久保留下去。愛同時是脆弱的,愛會破碎。
  
有時候,愛是一種心願,一種可以讓自己與對方更快樂的心情。一份美好的愛必定離不開包容。

有時候,愛是一種自然。花開花落,雲卷雲舒的一點沒有強求。

當能夠以一種平淡的心情看待感情時,愛便變得雋永。

愛情有時候讓人變得很苛刻,但後來又會很包容。當愛對方超過愛自己,那愛就會很包容。

喜歡一個人不會對他很苛刻,因為喜歡不會有更多的要求。相反愛卻是苛刻的。

喜歡一個人不會為她很心痛,愛卻往往是很心痛。愛是一種歸屬,喜歡沒有歸屬。

在喜歡與愛的邊緣徘徊的人,如果嘗試著離開很遠,還能在某個深夜靜靜地想起他,想到心痛與流淚,那一定是愛了。

在愛上之前可能有很長的喜歡,有時喜歡就能轉化成愛,有時喜歡也會淡掉。原來人與人都是平行線上的一些點,擦肩而過很平常,向左轉,向右轉,下一個路口,還會有新的風景。

有時候喜歡會帶來遺憾,但愛情會帶來傷害。這種傷害最後會變成對對方一生的祝福。但喜歡就會越來越淡,最後在心裡留下一個淡漠的影子。

愛比喜歡要有力量。

Wednesday, December 17, 2008

最初的心


最初的心...還在嗎...?

( 一個平凡的小故事,給人的震撼卻無法形容)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間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但他還是那麼快樂,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

那農夫敲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一下,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小魔鬼看到計策失敗,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去。第二個小魔鬼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

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麵包跟水偷走,他想,農夫做得那麼辛苦,又累又餓,卻連麵包跟水都不見了,這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

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想不到麵包跟水都不見了!「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麵包跟水?如果這些東西就能讓他得溫飽的話,那就好了。」又失敗了,小魔鬼又棄甲而逃。

老魔鬼覺得奇怪,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農夫變壞?就在這時第三個小魔鬼出來了。他對老魔鬼講:「我有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

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很高興地和他作了朋友。因為魔鬼有預知的能力,他就告訴農夫,明年會有乾旱,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農夫便照做。結果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只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谷,他就因此而富裕起來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麼,三年下來,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

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金錢。

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您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只見農夫辦了個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的僕人侍候。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衣裳零亂,醉得不省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

「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僕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

農夫就開始罵他:「你做事這麼不小心!」

「唉!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無力。」

「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唉!你太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

小魔鬼說 :「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的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當時只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但在看完後帶給心裡的震撼,卻絕不是筆墨可以表達、言語可以形容的,這篇文章分享給每一個在為夢想努力奮鬥的朋友,提醒我們在努力追求夢想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最初的本心。

Tuesday, December 16, 2008

心中住著小孩的大人


http://hrt.myweb.hinet.net/3Catcookie.swf

夏天的風

吹在藍色的海上

白色的雲

隨著風自在的飄逸



躺在綿綿的白雲上

聽著鯨魚的呼吸

看著海鷗飛過

這一幕

讓我想起童年的笑聲

其實

每個大人心裏

都住著一個小孩

只要靜靜的聽

就會找到

那最自在、純真、平靜的自己

Soul is free

自由的心

才有真實的愛

愛是一種探險

等待對方付出,不如自己先去實踐

愛是一種自由

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出心門,沒有阻礙

愛是一種滿足

在一起的時候,不說話也很自在

愛是一種歡迎

當非同類出現時,大方地邀請他加入

愛是一種魔法

在真實的空間裡,還有夢存在的地方

Monday, December 15, 2008

微笑的天空


「有了妳,整個世界失去了顏色。」小雲看著手中的百鈔,笑道:「這對情侶八成是對怨偶,才在紙鈔上發洩情緒,你看。」我接過鈔票,看著這句直列在浮水印旁的蠅頭小楷,還有句末那一組像 是電話號碼的數字,我心底湧起一股奇異的感覺。

這是我一個月來所接的第三張,上頭有同樣字句的鈔票了。真好玩,以後有人欺負我,我也在鈔票上寫他的壞話,然後流通出去,讓他抬不起頭來。」面對小雲的頑皮,我直搖頭:「毀損國幣,犯法的。」

小雲一付無所謂地樣子,自顧自地忙著洗杯子去,我輕搓著手中泛黃的紙鈔,然後將它輕放進櫃臺的左邊抽屜,和另外兩張紙鈔放在一處。

之後的幾個月,我陸陸續續又在店裡收到七張類似的鈔票,問起會鈔的客人,他們也都不清楚這句話的來歷,只不過在山下的城市,最近滿常收到寫著同樣字句的鈔票,有客人甚至皮夾裡就有兩張類似的百鈔,於是我用兩百元加一杯酒換了過來在店裡空檔,就拿起這些鈔票仔細端詳。

鈔票上的字跡十分細緻,看來像是女孩子的筆觸,只是為何上頭的「妳」卻是女字旁呢? 有時會想試試那組電話號碼,但或許這只是一對情侶的惡作劇罷了,自己的事還嫌不夠多嗎? 就這樣把好奇心強抑下來,漸漸地,我和小雲也見怪不怪了,抽屜裡的紙鈔,大概也將近累積有近五萬元之譜了。

而後故事就發生年底,一個寒流四竄的日子。冬季店裡生意冷清得多,小雲的功課好像也有些退步,我索性讓她專心回校用功一段時間,自己也好偷些空閒,暫時拋下生意,在下班之後,自由地到城市的中找一份憩靜。那天開會加班,晚餐忙得來不及吃,等出了公司門口,已是晚上九點多了,開著車子在水泥森林中覓食的我,不經意地發現,在一處小巷子的巷口,有個小小的關東煮攤子。

「慌不挑路,飢不擇食」,我在路旁停好車後,就在關東煮攤位上坐了下來,在路邊攤上我一向不愛坐旁邊的方桌,總是喜歡挑老闆面前的位置,看著食物蒸騰的熱氣和老闆的招呼聲,才能讓我覺得,我在這冷漠的城市裡,並不孤單。

「先生,要吃些什麼嗎?」老闆是一位約莫三十出頭的少婦,親切的笑容讓她原本素淨的臉更顯秀麗,我點了菜後,她便在相當潔淨的料理臺上為我整治餐點。

「老闆的生意不錯喔!」我望著其它方桌的客人,和她寒暄幾句,她只是相當禮貌地 點點頭,並沒有太多回應。轆轆飢腸也不容許我的嘴巴講太多話,也不知是否自己太餓的關係,她的料理十分美味可口,我點了許多東西,可惜經理老邱堅持加班,如果這時有他陪我暢飲一番,不知該有多好。

我一邊享用美食,也一邊注意著老闆的動作,她若不是忙碌地料理著食物,就是坐在桌旁,不停地從腰包裡拿出東西,然後低頭寫著。這動作並沒有引起我太多注意,直到我酒足飯飽,掏出皮夾買單,才發現她找給我的鈔票上,全都寫上了那句「有了妳,整個世界失去了顏色。」

「老闆娘,這是妳寫的嗎?」我好奇地摸摸這墨水未乾的字跡,她只是輕點了點頭,我也不好意思再問下去,只是說道:「我的店裡還收集了許多這樣的鈔票,原來都是老闆娘寫的,您生意這麼好,難怪這鈔票流通的快了。」

「收集了?」老闆娘有些驚訝地問道,我笑了笑,順口介紹了自己酒店的生意,而收集那些鈔票的原因,都只是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請....可不可以請你把這些鈔票都找給客人....謝謝....」她突然向我鞠了個躬,這倒讓我嚇了一跳,我趕忙順口答應了老闆娘,老闆娘也只是道聲謝謝,不再說些什麼。往後每頓晚飯,若非必要應酬,我都會拉著老邱或是幾位同事,來這個小攤吃飯,當然,每次會鈔,鈔票上一定少不了這些字句,我也心機深沉地忍住好奇,不再問起這些話代表什麼意思。和老闆娘逐漸熟稔後,直到某天,我問起鈔票的故事,她嘆了口氣,才娓娓道出這段緣由。

「我是緬甸華僑,在四年多前因為家裡出了意外,父母去世,我就回臺灣投靠一位母親那邊的遠房親戚。」回憶起家中變故,她的眼中泛著盈盈淚光,我只是靜靜地喝著酒,和老邱一同聽著。

「在緬甸工作時,我認識了老闆的一位商界朋友,我們兩個.....很好....他對我很好他說他是台灣來的商人,我們交往了兩年,就在仰光訂婚,後來他說要回台灣向父母說明,之後會再回來接我到臺灣。可是......」

「他沒有再回來了?」老邱問道,我則喝盡杯中的啤酒,聽著老闆娘繼續說下去。

之後,那個男子卻就再也沒有回到緬甸,老闆娘苦等了三年多,才因家變而選擇來台投親,之後在各地擺設流動攤子糊口,當然,也是為了尋找未婚夫的下落。

「四年...三年...嗯....那妳和他有將近快八年沒見面了,是嗎?」老邱不停用指頭敲著桌面,老闆娘只是悄然拭著淚水。

「那這句話.....是你和她之間的對話囉?」我買了單後,拿著老闆娘找回的鈔票說道。

「一個微薄的希望吧!」她說:「在報紙上登了幾天小格的廣告,我想過,他是商人一定會碰很多錢的,希望有天他會看見鈔票上的話,打電話來找我。」

「不過這句話好像有些奇怪....」老邱歪著脖子,眼睛則盯著鈔票說:「好像是說因為妳的出現,他的世界都灰黑一片了....這.....」老闆娘聽了,只是淡淡一笑,和我們虛應幾句後,我們也離開了攤子。

「妳覺得他還會等妳嗎?」在我離開之前,我隨口問了一句,她猶豫片刻,隨即用力地點著頭,眼神中滿是堅決的光采。我沒多說什麼,只聽見老邱在耳邊喃喃念道:「老馬,我看這男人不怎麼靠得住,既然她也沒孩子,何必把大好年紀就這麼浪費了,真可惜啊......」

我不置可否地「嗯」的一聲,不過,愛情就是這樣的磨人吧!思念如抽絲般,把歲月一絲一絲地抽去了,卻仍然毫無痛楚,只為了一個,寄託在渺茫的希望上。

在徵詢過她的同意後,我和老邱合資,在一間全國的大報紙上買了一週的主題廣告版面,將這句話與那男人的名字,和她的電話號碼刊在上頭,老闆娘得知後,感激得差點痛哭出來,我也因此免費吃了好幾頓晚餐宵夜。

不過一切都如石沉大海,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渺無音訊,面對這樣的結果,她仍然只是淡然一笑,但是手上的鈔票,卻仍執著地攀附著原子筆的墨痕,像是所有的相思,都將一生牽絆在她的心上。

不久我有機會出國洽公一趟,在某處餐廳裡,準備從皮包內拿出美鈔買單時,我突然想起.....他還在臺灣嗎? 如果不在,那我們所做的不都全落了空? 我一時興起,在我身上所僅有的九張美鈔與外國鈔票上都寫上了那句話,與驛站酒店裡的電話號碼,更在幾個大國主要報紙,花了不少錢,買了兩三天的廣告,如果他長居國外,希望他能看見這些尋人啟示。

回國後我並未將這事告訴老闆娘,從酒店裡轉接到公司的電話也從未響起,一直等 過了冬季,酒店重新開張,都已是過了三個多月,原本我以為,故事就將這麼無疾 而終了。

不過,在某個即將打烊的週五晚上,小雲接到了一通電話,話筒那頭傳來幾句流利 的英文,小雲咿啊半天,才慌張地把電話交給我,我笑著接過電話,還糗了她兩句。

「您好,我這兒是舊金山,我看了報紙上的尋人廣告,請問......」是個中年男子 渾厚的聲音,原先我尚未意會過來,猛然想起我在三個月前刊登的廣告,便趕忙詢問他關於老闆娘的問題,他回說是那個男人的朋友,由於不得已的苦衷,明晚會再打電話來店裡,請我務必讓她接到電話,我還來不及給他老闆娘的家中電話,他就匆忙掛斷了。

我興奮地掛上話筒,當晚隨即驅車到那個攤子,將口信轉達給老闆娘,並且說明了整個經過,她雙手顫抖地握著手上準備找零給客人的紙鈔,眼淚如斷線珍珠般散落雙頰。

望見這般情景,我心底暗自下了個決定。隔晚,我接她來到酒店裡,小雲十分熱切地招呼她。「喝杯酒等一會兒,算我請客。」我笑著說道,她百般推托不成,只得接過MENU,信手點了一杯「藍色月光」。

小雲回到吧臺調酒,我則坐在桌旁,勸她不要心急。「謝謝你,老闆....」我比了個手勢,要她不用再謝,並且說道:「這兒沒有"老闆",只有老馬。」

「謝謝。」她微笑說道,小雲這時也送來了「藍色月光」,她輕啜一口,電話立刻匆忙響起。她顫著雙手,望了我一眼,我點了點頭,她才緩緩接起電話,不一會兒,眼淚就流了下來。這時店裡客人不多,我喚著小雲到窗邊坐著,讓她盡情哭訴心中的思念。

「老馬,她是誰啊?」小雲好奇的問道,我捧起桌上那杯「藍色月光」,說道:「平凡的女人。」

「什麼意思?平凡的女人?」小雲不解地問道,我沒有答話,只是不時看著她的反應,她雙手緊握著話筒,滾滾淚水哽咽在喉間,使得她的聲音斷續悲戚,不一會兒她拿起櫃臺旁的字條,寫下一個地址與電話後,才不捨地放下電話。

我走向前去,她擦了擦眼淚,向我連聲道謝,我問道:「怎樣了? 他還好嗎?」

「他...他現在在美國做生意,還沒辦法回來....」

她有些為難地說著,我向她要了字條,上頭的地址讓我有些心驚,因為再隔兩條街,就是舊金山一處貧民區了,我將字條交給她,接著從櫃臺抽屜裡,拿出那疊寫上字句的五萬元鈔票與機票,交到她的手上。「這些錢上頭都是妳對他的思念,我想我能做到的,就只有這一點了,拿去吧!」

她不斷地搖頭拒收,在我好說歹說之後,她也了解自己的困難,黯然收下時,倏地朝我跪了下來,我連忙扶起她,送她搭上計程車離去。

「對了,能告訴我,那句話就只有一句嗎?」在她上車後,我隔著窗子問道,她笑了一聲,說道:「那是他向我求婚時說的話,他說: 有了妳,整個世界失去了顏色,因為,妳是我生命所有的光彩。」我微笑地目送她離去,深紫色夜空,這時一輪新月正高高懸著。愛是女人的靈魂,或許,真是如此吧! 而此去一別,我也再無她的消息,每當我開車經過那處冷清空盪的巷口時,總會想要問一聲,她和她的情人,現在怎麼樣了呢? 

幾年之後,就在我已經快忘掉這事情時,在某次公司舉辦的出國旅遊,我在美國的免稅商店裡,收到了一張一塊錢的美鈔,在鈔票旁的空白處,竟然有我模糊的筆跡印著「有了妳,整個世界失去了顏色」,而讓我驚訝的,是旁邊竟然有到細緻的筆跡,寫上「因為,妳是我生命所有的色彩。謝謝你,老馬。」,紙鈔角落還特意畫了一道新月。

我大笑一聲,嚇得老邱以為我撿到了一塊錢在窮開心,回國後步出機場,已經是凌晨時分了,抬起頭看,正巧又逢新月時分。凝望著月色,我笑了笑。我想,她此時大概也和這新月一般,在深藍孤寂的夜空,幸福地微笑著吧!

Friday, December 12, 2008

心就像是一座寺廟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廟

有一個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裡的一座寺廟,他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希望能夠將寺廟整修成美麗而又莊嚴。後來有兩組人員被找來了,其中一組是京城裡很有名的工匠與畫師,另 外一組是幾個和尚。

由於皇帝沒有辦法決定到底哪一組人員的的手藝比較好,於是他就決定要給他們機會作一個比較。皇帝要求這兩組人員,各自去整修一個小寺廟,而這兩個寺廟互相面對面;三天之後,皇帝要來驗收成果。

工匠們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種顏色的顏料(漆),又要求了很多的工具;而讓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們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與水桶等等簡單的清潔用具。

三天之後,皇帝來驗收兩組人員裝修寺廟的結果,他首先看看工匠們所裝飾的寺廟,工匠們敲鑼打鼓地慶祝著工程的完成,他們用了非常多的顏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藝把寺廟裝飾得五顏六色。皇帝很滿意地點點頭,

接著回過頭來看看和尚們負責整修的寺廟,他一看之下就愣住了,和尚們所整修的寺廟沒有塗上任何的顏料,他們只是把所有的牆壁、桌椅、窗戶等等都擦拭的非常乾淨,寺廟中所有的物品都顯出了它們原來的顏色,而它們光澤的表面就像鏡子一般,無瑕地反射出從外面來的色彩,那天邊多變的雲彩、隨風搖曳的樹影,甚至是對面五顏六色的寺廟,都變成了這個寺廟美麗色彩的一部份,而這座寺廟只是寧靜地接受這一切。

皇帝被這莊嚴的寺廟深深地感動了,當然我們也知道最後的勝負了。

註:

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廟,我們不需要用各種精巧的裝飾來美化我們的心靈,
我們需要的只是讓內在原有的美,無瑕地顯現出來。

有些事,現在的你如果想不通,就別想了吧。
有些人,現在的你如果無法面對,就別面對了吧。
有些困擾,現在的你如果不能處理,就別處理了吧。
有些情緒,現在的你如果不知如何分析,就別分析了吧。

不想,不理,不是逃避,而是暫時讓自己從煩惱裡抽離,若再繼續糾纏下,去恐怕只是讓自己更深陷於一團亂局。

再說,現在的你沒有辦法處理,不代表以後的你也如此無能為力。所以,你乾脆把那些事,那些人,那些困擾和情緒暫時打包裝箱,等到你有能力去解決的時候再從容優雅地處理。

畢竟,時間的手不但會把你撫慰得更柔軟更有智慧,也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把你曾經打包的東西悄悄鬆綁。

試試讓自己遠離這喧鬧的城市,
偶爾,享受一下孤獨與心靈做個溝通,
畢竟,孤獨的愈久,幸福愈值得期待。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Merry 2008's X'Mas

勇氣、決定及希望

一個六歲的小朋友,上了幼稚園大班,每個週末,都會依學校規定帶一樣玩具和同學交換,一星期之後再換回來。

這政策可說是學校的德政,因為如此一來,可省去每個家庭要買一大堆玩具給小孩子玩的支出,家長當然樂,對小朋友來說,這項德政的前期,會讓每個人在每星期都快樂地擁有新鮮的玩具,但愈到後來,那些「該被交換的」玩具都換過了,剩下的都是「不該被交換的」,或許該說是「不捨得被交換的」。

又是一個週末的到來,一大早,這個小朋友蹲坐在家中的玩具箱前哭了起來。

「怎麼了?」媽媽立刻跑了過來。

小朋友依然哭紅了眼,十分不知所措。

當媽媽的似乎也能體會孩子的心情,鐵金鋼、超人、戰艦、電動挖土機一一地拿起來說服自己的孩子。

媽媽說:「這個好不好?」孩子搖頭。

「這個呢?」

孩子還是含著淚搖頭。

「你看,無敵鐵金鋼也玩那麼久了,可以借同學也玩一下嘛!同學也會借給你不一樣的玩具呀?!」孩子怔怔地看著媽媽,之後又搜尋了一下玩具箱裡的玩具,看看媽媽,再看看玩具。

終於,他抱起了一個機器人,媽媽笑了,他也笑了起來;關於「決定」,是多麼難的一件事!

一切的一切,當你擁有的那末理所當然的時候,決定「改變擁有」,是需要極大的勇氣。

人生,像是在走迷宮,你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碰上什麼事。迷宮很大,突然你會滯留在其間的一角,就這般安身立命起來,而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竟然也懶得變動」,更大的一個原因是:沒有「勇氣」變動!!

李文瑗及大衛王是我在廣播界的兩位好友,文瑗和我都在中廣流行網主持節目多年,後來她跳槽到了另一個電台,而David則是在ICRT多年被挖角到流行網主持節目,曾經和他們都聊到過這個話題。「不變」與「變」之間,存在的的確是「勇氣」,甚至還要有些「激情」。

「當我們只專注於眼前這片天空,你會覺得天空好大,倘使有一天,驀地回頭,你會發現身後有一片從沒見識過的天大地大」,這是李文瑗說的。我是個不太有勇氣的人,在同一的地方「安身立命」近十年,但總是很佩服那些面臨人生決擇時還那麼有勇氣的人。

作家張曼娟也曾毅然決然地放棄東吳大學的教職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和她聊過當時的心情,她也認為那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而且還得對未來充滿希望。對「未知的未來」充滿希望,這肯定是件苦差事!「有時候,我們往往覺自己在一個環境中很重要,甚至休個兩三天假,都怕別人無法達成任務,公司彷彿會垮!這是很辛苦的。」張曼娟說出的這段話,雖然是你我都很容易了解的現象,但不諱言的是,我們身邊多少都充斥著這般「天生勞碌命的人」。

人的一生中,必定面臨許多「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這和每個人對生命的視角有極大的關連。我很鍾愛這本書,它不僅把渾沌的生活變得澄明一些,更用了一個很可愛的故事來舖陳,當中許多的隱喻和明示都頗耐人尋味。很可能你可以花很短的時間把此書讀完,也會覺得許多觀念你都明白,但在反覆咀嚼之後,更會發現新的體認。

人,真的是極其矛盾的一種動物,想安定,又想變動;怕失去,又想擁有。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08

清貧致富


「清」是清淨、自在;
「貧」是生活清淡、節儉,不需求物資豐富。
能將欲念縮小、保持清淨,在不匱乏的環境下,
不畏辛苦地投入利他與社會的事,
就是清貧的生活。

證嚴法師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08年10月31日出版

生活簡樸,人生就幸福!

真正的快樂,是因為知足。真正的福,是因為心安。在金融海嘯席捲後的台灣,在這個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遠離奢華是最佳的選擇。簡單生活是最佳的時尚。

清貧 – 一種 lifestyle

為一種 lifestyle、一種社群意識、一種清貧致福的時尚生活,以清流歸樸為生活中心,時時刻刻保持頭腦清醒,從「心」開始的「簡約樸實」生活態度 ;找到一種新的平衡 – 自然環境、團體倫理、生活品味等 – 多方面的觀照。

致福 – 安頓心靈

一般生活不虞匱乏的人,難以感受與想像驚世災難下的人們如何度日,乃至與個己生活的關連性。 上人常常提醒大家,必須心存戒慎虔誠、居安思危;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簡約與珍惜資源。

少使用空調,多適應自然

人要順應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生活,大自然有春夏秋冬,若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是違反自然現象。

無論自然的境界如何,隨著自然的境界生活,在戶外樹蔭下做環保,可以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稍微活動筋骨自然排汗,也可促進新陳代謝,對身體、心理都有益,同時養成生活中忍的功夫。

人生,自然就是美;既然來人間一遭,就應該守好本分,如此才不會在生活中追逐物質的享受,讓心生煩惱,而無法與大自然融合。

多用手洗衣,少用洗衣機

很多人可能已不習慣用手洗衣服,然而地球危機當前,我們對於基本的水電能源要能省則省,盡量少用洗衣機、烘衣機,因為雙手就是最好的洗衣機,太陽就是最佳烘衣機,衣服晾曬一下就乾了。

我覺得最美的手,是摸起來很粗糙的─這樣的一雙手是飽經風霜,不斷地做事,才磨得皮變厚、變硬,是真正發揮功能,也是最有價值、最亮麗的人生。

多煮飯,少外食

有許多人家裡不煮食,三餐都上館子或買便當;可知外食一餐需消耗多少資源,製造多少垃圾?

其實在家用餐,也是維繫家庭親情。

我們應該調整生活,不一定要奢華,上市場買菜不需多少花費,一家人就能溫飽;各種口味也可以自己烹煮調製,做出可口的菜餚,既有成就感又能照顧全家人的健康。

不追求名牌、流行

我認為人只要經常微笑,從內心真誠地表達真、善、美,不需要花錢妝扮就很美了;真正的美,是從智慧而來;當然需要有自信、智慧。

只要認真付出,一定能受到別人的肯定,這分肯定比價錢昂貴的名牌,來得難能可貴。

少沉迷電腦,多與人相處

其實應該讓孩子們多多走向戶外見證人生,才知道自己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人與人多多相處,自然就會有濃厚的感情。

洗碗筷,少製造垃圾

大量使用免洗餐具,除了製造垃圾之外,也不衛生。

病從口入,我們提倡隨身三寶──環保碗、筷、杯,餐具每天清洗才乾淨,出門時,至少帶著筷子和杯子,就不必擔心在外飲食,使用到不衛生的餐具;而且免洗筷或紙杯很浪費資源,杯子、筷子體積不大,隨身攜帶,總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還能珍惜地球資源,就從自己做起。

少汰舊換新,多選耐用物品

倘若能用的東西好好地愛惜、利用,不輕易丟棄,這種惜福愛物的價值觀,應該大力推動。

有些人喜於汰舊換新,東西丟了再買;可知再買的新品也需要製作和原料的供應,製作的原料從何而來?就是從破壞山林的資源而來。破壞山林,水土便無法保持;水土無法保持,一遇到大風大雨,我們居住的土地就遭到破壞,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若真的需要購物,也要慎選材質,像塑膠類、保麗龍類等,很難腐爛;多選擇自然材質的物品,循環使用,才符合自然。

省水、省紙

如何引導眾生走入正道,要從淨化人心開始,教人如何克己復禮,縮小自己欲念;人心若沒有約束,放縱欲念,使用物資就會很浪費。

垃圾愈多,表示人沒有惜福心;不懂惜福的人,表示缺乏愛心。懂得疼惜東西,才懂得疼惜人;這分疼惜,就是要培養那分愛與感恩。

Too Many Experts in Real World!

A MODERN PARABLE . .

A Japanese company ( Toyota ) and an American company (Ford) decided to have a canoe race on the Missouri River. Both teams practiced long and hard to reach their peak performance before the race.

On the big day, the Japanese won by a mile.

The Americans, very discouraged and depressed,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for the crushing defeat. A management team made up of senior management was formed to investigate and recommend appropriate action.

Their conclusion was the Japanese had 8 people rowing and 1 person steering, while the American team had 8 people steering and 1 person rowing.

Feeling a deeper study was in order, American management hired a consulting company and paid them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for a second opinion.

They advised, of course, that too many people were steering the boat, while not enough people were rowing.

Not sure of how to utilize that information, but wanting to prevent another loss to the Japanese, the rowing team's management structure was totally reorganized to 4 steering supervisors, 3 area steering superintendents, and 1 assistant superintendent steering manager.

They also implemented a new performance system that would give the 1 person rowing the boat greater incentive to work harder. It was called the 'Rowing Team Quality First Program,' with meetings, dinners, and free pens for the rower. There was discussion of getting new paddles, canoes, and other equipment, extra vacation days for practices and bonuses.

The next year the Japanese won by two miles.

Humiliated, the American management laid off the rower for poor performance, halted development of a new canoe, sold the paddles, and canceled all capital investments for new equipment. The money saved was distributed to the Senior Executives as bonuses and the next year's racing team was out-sourced to India.

The End.

Here's something else to think about:

Ford has spent the last thirty years moving all its factories out of the US, claiming they can't make money paying American wages.

TOYOTA has spent the last thirty years building more than a dozen plants inside the US. The last quarter's results:

TOYOTA makes 4 billion in profits while Ford racked up 9 billion in losses.

Ford folks are still scratching their heads.

------------

IF THIS WEREN'T TRUE, IT MIGHT BE FUnny !!!

Monday, December 08, 2008

何須放棄那條魚?

他們何須放棄那條魚?

有一位美國人利用週末帶著九歲的孩子去釣魚,河邊有塊告示牌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止。」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垂釣,直到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左右,突然間孩子發現釣竿的末端已彎曲到快要碰觸水面,而且水面下魚餌那端的拉力很強,他大聲喊叫父親過去幫忙,這種情形顯示應該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父親一邊協助孩子收線,一邊利用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跟大魚搏鬥,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放之後,終於將一條長約65公分、寬約22公分、重約七、八斤的大魚釣了起來。父親雙手緊緊捧著大魚,跟孩子一起欣賞著,孩子顯得非常高興又很得意。不料突然之間,父親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對孩子正色地說:「親愛的,你看看手錶,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正,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

孩子一聽,趕緊看著自己腕上的手錶,證實確是四點十二分,但卻很不以為然地對父親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沒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

孩子一面說,同時露出一臉渴望的表情,加上懇求的語氣看著父親,可是父親隨即回答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要放回去。」

孩子聽了之後,再次對父親要求:「爸爸,就這麼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裡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

父親斬釘截鐵回答說:「不可以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說要帶回去。不要忘記,上帝在看啊!祂知道我們做了什麼。」說著,隨即與孩子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河裡去。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望著大魚離去,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

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一位口碑很好的律師。在他的事務所會客廳裡掛著一幅匾額,寫著:「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每個來找他辦案的人,他都要求當事人必須先讀一次這句話,然後對他們說:「若是被我發現你有隱藏案情,或是不誠實,我會立即拒絕為你辯護。因為我無法替不誠實的人伸冤,那會違背我的信仰良知。」

這位律師名叫喬治.漢彌爾頓(GeorgeHamilton),在紐約市執業,他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我從不強辯,只照實說出事實真象,因為上帝知道我所說的每句話。」

有一回去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島旅遊,當我駐足海邊欣賞美景時,不遠處有幾位青少年正在垂釣,但見一人釣起一隻螃蟹,並未立即收入盛裝魚穫的器皿,而是拿出尺來丈量一番以後,出乎我意料地將螃蟹投回海中。我好奇地走近一探究竟,但見海邊豎立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限釣十五公分長度以上的螃蟹!」不問即知,原來剛才釣到螃蟹的那位少年,拿尺為螃蟹量身,發現它的長度不滿十五公分,即自動將螃蟹放生回大海去了。

由上述兩個案例,讓我們見識到西方先進國家人民在生態保育和守法精神上所樹立的典範,展現出他們的教育與公共道德水平,這是我們台灣人遠遠比不上的地方。

如果您是那位釣到大魚的孩子的父親,會要求孩子把魚放回河裡嗎?還是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聽到老師的教導,要守法守規,而打算將魚放生之際,您卻反過來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是在四點以前釣到的,而且又沒有人看見,這條魚應該是我們的。」以我對台灣人的信心,相信多數父母是會這樣做的。

如果您是喬治.漢彌爾頓律師,會放著找上門的顧客、送上門來的鈔票不賺,而要求他們說誠實話,您自己也自我要求憑良知為他們辯護嗎?這樣做豈不是要放棄大多數業務機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Friday, December 05, 2008

抗癌名醫吳永志10大觀念‏

-很多舊觀念都要砍掉重練....

1.不要只想尋求快速方法痊癒!

現代人追求快速的生活,用泡麵解決一頓飯,用止痛藥即時消除頭痛,一有感冒症狀就吃強效的感冒藥來制伏感冒,想打瞌睡就立刻喝杯咖啡來提振精神。但慢性病並非說來就來,處於生活忙碌的我們長期忽略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只想用最快速的方法去強制、壓抑這些警訊,最終讓身體健康惡化,走向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我們不願意找出疲勞的原因,抱著逃避的心態,用一天數杯咖啡不斷讓腦袋清醒,將會導致失眠、腎臟病變、骨質疏鬆和膀胱癌等後果。

所以當身體再次發出警告的訊號如頭痛、頭暈、耳鳴、眼皮跳、關節疼痛、胸痛、背痛、胃酸倒流等,請不要忽略它,要找出原因,嘗試吃對的食物,並認真執行,約三到四個月後,這些症狀都將消失並被根治。

2.不要太依賴藥物,體內自有一套防衛武器!

應立身體有自癒力的信念我們很多人一生病,就趕緊找醫生開藥治病,要知道:藥物治標不治本,只有體內的自癒系統才能真正根治我們身體的疾病。

我們身體內有一副完整的防衛武器──免疫系統,會將外侵的細菌、病毒、黴菌等,將以阻擋、消滅;而精密的自癒系統則能修補和治癒一切病痛。例如感冒時,吃下的感冒藥雖然會將入侵的感冒細菌消滅,讓免疫系統不用全體動員就打贏勝仗,如此一來,免疫系統的軍隊就無法得到完整的作戰經驗,這將使得敵軍有機可乘,輕易的越過防線,入侵我們的身體。

3.午餐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很多人以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這觀念其實並不正確,以身體的生理時鐘來說,午餐時間是身體吸收營養的時間,所以午餐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4.睡眠休息時,最好關掉房間內的燈光

在美國實驗中,當一個人在晚上十點到凌晨二點的時間內,完全睡著了,房間的燈卻開的亮晃晃,經過醫療儀器的檢測,自癒系統修補的工作幾乎等於零,而免疫系統的工作也下降至最低點。

所以說我們想要消除疲勞,得到身體的健康,千萬不可支用身體的修補時間;只要過了十點到凌晨二點還沒熟睡,就算睡眠的時間再長,得到的修補和修復也只有一點點,被破壞的細胞還是無法被修補回來,而入侵的敵人也有機會在身體內紮根。

5.你的血型決定吃什麼最健康

血型與人體的免疫和自癒系統可說息息相關。根據醫學統計證實,血型和疾病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A型血型應避免食用奶製品和肉類;O型血型不建議長期吃素;B型血型不適合吃雞肉;AB型血型盡量避免吃雞肉、牛肉。

6.不要害怕曬太陽,多去接觸陽光

陽光的好處多,為什麼現代人這麼怕曬太陽,外出前一定要塗上一層防曬乳液才敢出門?那是因為太多的宣傳告訴我們防曬的重要C但大家卻忽略了,在皮膚上塗抹防曬乳液,雖然能使紫外線不能到達皮膚底層,卻反而帶來更大的風險,那就是罹患皮膚癌的機率升高。

7.遠離加工食品,才能避免現代人的甲狀腺問題

突然地心跳加快、感覺焦慮、容易緊張、手抖、體重下降等,這些都是甲狀腺亢進的典型症狀。不過,甲狀腺的問題,並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因此現代人常不自覺。

8.不要輕易丟掉蔬果的表皮、果核和種子,那才是真正具有抗癌的成分

例如花椰菜,我們都以為花椰菜的營養在花椰上,因此做菜的時候,就把最粗的菜莖切除掉,但真正具有抗癌成分,能提升免疫力和自癒力的植物生化素,卻多在最粗的菜莖表皮裡面。

還有像蘋果的植物生化素就存在於果皮下、蘋果心和種子內。

9.不要總是大口大口的喝水

喝水的方式,很重要,一定要小口小口慢慢地喝,讓身體細胞有充足的時間吸收水分子。否則大口喝水只會使細胞來不及吸收,就全部跟隨尿液流失了。

10.要留住骨骼,豆漿、蔬果比牛奶好

有些牧場為了不使牛群生病,以及為了刺激更高的牛乳產量,大量對牛隻使用抗生素、生長激素等荷爾蒙。新的研究也發現,殘留在牛奶中的抗生素與荷爾蒙含量驚人,已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2001年哈佛大學發表11年的追蹤報告卻指出,每天食用超過2.5B

D乳製品(一份=240c.c.牛奶),比每天食用少於或等於0.5份乳製品的人,多上34%罹患攝護腺癌的機會。

美麗的心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從前從前,有一對夫妻,容貌都長得非常的美,氣質與風度也都遠遠超過一般人,他們有很好的性情,因此非常相愛相敬。

由於他們的外表這麼不凡,他們常常整天對坐,互望著對方,經過了很多年,都不感到厭倦。

有一天,不幸降臨在他們身上,夫妻兩人相繼的得了眼病,很快就失明。

丈夫再也看不到妻子,妻子再也看不到丈夫,這使兩人都深感痛苦和恐慌,丈天就想:「我的妻子容貌如此嬌美,我又看不見,很可能被別的男人奪去,我要好好得守著他才行。」

妻子的想法也和丈夫一樣,她心想:「我的丈夫如此俊秀,雖然眼睛瞎了,一定會有很多女人迷戀他,我又看不見,要好好守著他才好。」

兩個人都害怕失去對方,於是互相緊緊跟隨,一刻也不敢離開,但是因為看不見,心中生起越來越多的懷疑。
這樣,整整過了二十年。

有一位遠方的名醫路過這個城鎮,碰巧遇到這對夫妻,名醫為他們施藥診治,使他們的眼睛都復明了。

夫妻倆見到對方時,同時驚叫起來,丈夫說:「你是誰,你並不是我美麗的妻子。」

妻子說:「你不是我的丈夫,我丈夫多麼俊秀,並不是像你這種糟老頭。」

由於他們的心中都保留著美好的記憶,反而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任旁邊的人如何勸說,他們都不肯再做夫妻了。

每天早晨在陽台上深呼吸的時候,我都會感恩自己有一對健康的眼睛,能看到藍色的天空、潔白的雲朵、鮮明的綠樹,即使是如此簡單的事,都是非常非常的恩賜。

但是,我會想到,眼睛不只是用來看美麗的人和美麗的景物,因為美麗的人會變老,美麗的景物會變化。

眼睛,要用來看更真實、更深入的內在。

眼睛,應該看見互相的愛與了解,這樣就不怕看見醜和老。

眼睛,應該看見信任和體貼,這樣就不怕看見表面的改變。

心靈有好眼睛的人,才能看見人間的本質。

如果,眼盲的人有心靈的眼睛,在看世間的時候,會看得比明眼人更深刻。

Thursday, December 04, 2008

重新認識自己


在逆境中重新認識自己,珍惜生命

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如果我們已經碰到逆境,與其在那邊罵政府、罵老公還是罵兒子,只會使傷口愈扯愈大,一點意思都沒有,重要的是要趕快找出自己的復原力,讓這些逆境至少還有一點正面的意義,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在培養自己的復原力方面,有幾個重要的觀念,在此提醒大家:

一、走出自責:自責是所有憂鬱的來源,當人遇到逆境時總會有所反省,如果一直停留在自責之中,認為自己總是做得不好或是該為什麼事負責時,就無法走出困境,從這件事獲得真正的反省。

二、走出報復:有人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很多人受了傷,心中耿耿於懷,就會想要報復,可是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別人,更傷害到自己,因此,我們可以承認自己很憤怒,但是不妨選擇寬恕,也就是「我可以報復,而且也真的有理由報復他,但是我選擇放棄報復的權利」,如此才能走出報復的陰影,也活出一種泱泱大度,是令人佩服的。

三、相信自己:研究發現,具有復原力的人,必須要相信自己,雖然是在逆境當中或失敗當中,還是要看重自己,相信自己是好人,是有能力的人,是有希望的人,用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期許自己。

有一本書《我賺了三十年》,是作者李豐醫師反省她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及抗癌的心路歷程。她在1968年得了淋巴癌,被醫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之後在努力調養的過程中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麼不愛護身體,但她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棄,癌症賦予她的意義是,讓她開始懂得珍惜生命,決心調整自己的生活,還去練瑜珈,一直到現在,她依然努力於推廣她的抗癌之道。一般人聞之色變的癌症,卻讓她賺到更多有意思的新生命。可見多用正面眼光去看逆境,再倒楣的事都有辦法跨過去。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希望我們的人生都不要碰到逆境,也不要碰到問題,可是一旦碰上了,也不需要害怕,現在不是躲避球的時代,而是揮棒的時代。就像人老了總是會生病,經濟不景氣,總是會有人失業,當孩子要進入青春期,要狂飆就來飆吧!與其一直惶惴不安,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碰到倒楣事,不如做好迎戰的心理準備,敞開大門對它大聲說:「Come on!進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你會發現逆境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你可以選擇樂觀以待或是悲觀度日,是喜或悲全在一轉念之間,以什麼樣的心情與人生態度去面對逆境,結果是完全不同的,以此與各位共勉之。

原來「受苦」的人是因為停留在「無知的恐懼」裡,以致於讓自己一直走不出生命的黑洞。明明只要一個觀念的改變、一個行為的調整、一個關係的讓步、一趟旅遊的海闊天空、一次講座的互動、一本好書的閱讀……就可以從受苦的陷阱一躍而出,可是受苦的人就是緊緊抓住自己的傷痛,只看到自己的「沒有」,卻沒看到別人的「需要」。

重建失落後的關係,找回生命的泉源

如果暫時無法夢到、等不到期待的夢,悲傷的人還可以透過寫信給逝者並想像對方可能給的回信,或者透過和往生者的「對話」,以及「透過心像的聯繫」等等內心的、潛意識的途徑與失去的所愛的人聯繫、溝通,化解未解決的議題、表達思念、滋生寬恕,進而能夠放下舊傷痛(letting go)、繼續新生活(moving on)!
  
作者慈悲地提醒我們這些忙碌的現代人:「我們一生終將經歷許多失落,但我們也因失落、分離與放手而活著;這些反而是這個變動的世界中最基本的部分,我們試圖去認為如果我們保持忙碌的話,將可以避免失落之痛,以為我們可以封閉心靈來保護自己;然而,也正是這些未經哀悼的失落在傷害我們的內心、破壞與鈍化著我們」(p.234)。
  
我很喜歡作者引用詩人約翰‧歐唐納修的說法:「失落清除了舊的,也造就了新事物的空間,失落提供一個有活力的心靈大掃除」(p.235),以及大衛‧懷特的詩句:「掉進悲傷之井的靜止表面之下,才會發現我們所飲用的泉源」(p.236)。
  
因此,我們也應該感謝失落與悲傷,讓我們發現生命的活力與泉源。書中引用歐唐納修的話:「願您了然缺席意涵充滿溫柔的出現,而且沒有任何事情曾經失去或遺忘;願悲傷的哀愁之井,化為沒有遺憾的存在之泉」(p.243)。
  
作者把生死如何能夠一線牽、如何重建失落之後的關係,歸類為三個階段,讓讀者有清晰的步驟可循。然而,本書的體貼與美妙尚未結束,作者特地在附錄中把全書各章的要點與練習擷取出來,讓讀者和書中當事人一起與悲傷共舞、活過悲傷之後,得到歇息、反省與咀嚼的機會,對於失落與悲傷帶來的解構與重建關係,得致清明的、深刻的印象。

●學習愛與寬恕,發現嶄新的生命與希望

拜讀本書,每次都有低迴不已的感動與省思。尤其對於透過想像、夢與對話,竟然能和過世多年、甚至幾十年的親人栩栩如生地對話、表白與互動,剛開始頗為震撼、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一次次地以敬重心靈神秘性的態度,來接納與欣賞書中舉出的實例與練習,先不論究竟是已逝者真的從另外一個世界來與在世者相會、溝通,抑或是在世者自己的心念與想像所變現的?我想,重點在於內在溝通的技巧真的讓我們觀照內心,釋放悔恨,滋養出無盡的愛與寬恕!而這樣的愛與寬恕的確帶來真正的治療與重建的作用。人世間許多生命的奧妙與神秘,我們需要虛心接納、懷著感激與敬重來看待。
  
衷心期盼您能先放下原先對死亡、失落與悲傷的根深蒂固的看法與態度,以全新的觀點與心境來接納作者的舉證與分享,或許您也會欣賞、感動、敬重那種「理性批判」所不能達到的神秘性與靈性,讓我們的心柔軟起來,虛心學習生死的大功課「愛與寬恕」,不僅可得到心靈的大掃除,並且發現嶄新的生命泉源與希望。

衷心祝福您!

Wednesday, December 03, 2008

愉快過生活



『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它是用來愉快過生活』

『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智慧』

『少說諷刺的話,多說尊重的話;諷刺帶來記恨,尊重增加了解』

『少說拒絕的話,多說關懷的話;拒絕形成對立,關懷獲得友誼』

『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商量的話;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領導』

『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批評只會破壞,鼓勵一定助人』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你怎麼捨得讓自己傷心難過呢?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你怎麼捨得因人事物傷了自己呢?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你怎麼捨得讓自己陷入無底深淵呢?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就別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可憐的。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就自己學會感恩任何事。

如果你懂得愛自己,就讓自己快樂點開心點。

如果懂得愛自己,設法讓自己學會寬恕吧...

真正懂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怎麼能怪別人傷了自己。

自己都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怎能輕言愛人或被愛. . . . . . .

Tuesday, December 02, 2008

生活在希望中



◎ 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
2008/10/9 講於中華航空教育訓練中心

魏董事長、李前董事長、高鐵林副總經理、諸位華航的高階主管:

誠如剛才魏董事長所介紹的,我與諸位並不陌生,過去曾有幾次見面的機會,但是今天我要講的話仍是「老僧常談」,希望能對諸位有些參考價值。

一, 安全的保障

在今天這個經濟蕭條,整個社會價值觀混淆的時局之下,大家都在追求什麼?

許多的人都在追求安全的保障,有生活的保障,也有生命的保障。

可是,現在的社會能提供我們這些保障嗎?大概不能。

我這幾年害了病,常常必須上醫院,我問我的醫療群醫師:「用現在的治療方式,可以把我的病治好嗎?」

醫師告訴我:「我是替你治病,但是病能否治好,我不敢保證。」

在一個多月前,我也問了我的主治醫生,我說:「我的病能治得好呢?」

他說:「師父!你這個病假使是在二十年前發生,恐怕早已一命嗚呼!所幸是現在這個時代,有新的醫療技術,所以你已多活了三年!」

這意思是什麼?

醫生醫病,卻不保證把病醫好,而把問題交給我自己。

而我會因此覺得失望嗎?我不失望,因為我一向抱持一個想法:「生病的時候,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

我的命還能不能活?還能不能救?

這是我的命;除非有這個命,否則縱使有再多的醫生、有再好的醫療設備,也不一定有用。這是我在醫院得到的回應。

其實,這些醫生都很有慈悲心,也很有愛心,他們願意對病人吐露真言,非常難得,其他的醫生不一定肯講。

在今天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也常常有人問我:「法師!我們這個世界還有救嗎?」

我說:「這個世界有沒有救、有沒有未來,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問自己對這個世界有沒有信心?」

同樣的,我們的安全有沒有保障,也由我們自己決定。

如何才能有安全的保障?首先必須保護自己,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該做不能做的事絕對不做!

能夠如此,就能獲得基本的安全保障。反之,如果不該做、不能做的事而你去做了,卻還要求獲得保障,這就不可能了。

當然,不該拿的錢,也不能拿。剛才魏董事長要送我一個大紅包,我說我不能收。我說華航是服務業,而我是出家法師,同樣也做的服務業,我做的服務業是只造善業,不造惡業。因此,華航要送我紅包,我能收嗎?我不能收。

收了以後,雖然我們的信徒不至於去告我的狀,但是會有人說;「這個聖嚴法師到華航演講一趟,收了一個大紅包耶!」

如此一來,我很可能落得聲名狼籍,讓人以為我到處演講,到處收紅包了。

我從不收紅包的,我到哪個地方演講,或者參加座談會,一定不收紅包;假如主辦單位一定要給我,我會捐出來。我不能收紅包,因為我是做的服務業,尤其以一個出家人來講,出家人不能有錢,不能收錢,不能賺錢,這是我自己的「天條」,絕對不能犯。

我要請問諸位,在你們的人生之中,是否也為自己立下「天條」?

所謂「天條」,就是我這一生之中奉行的準則,是我絕不能犯的錯,如果犯了「天條」,那麼我的人格、道德和行為就有問題了。

假如諸位現在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天條」,還來得及!現在就給自己一個規範。這個規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自己的生活準則,是我們對自己、對家庭、對健康的一種承諾,永遠不會改變,永遠不打折扣。

比如說,過去我曾在高雄美濃鎮的朝元寺閉關,在那個地方多是女眾,沒有男眾。因此,我在閉關之前就為自己立下三條「鐵律」:

一,不碰女眾;
二,不碰廟裡的信徒;
三,不碰廟裡金錢的事。

這三條鐵律,實際上是我的保護傘,如果犯了其中一條,也就無法安住。我把這三條鐵律貼在我的房門上,一直到我離開時才撕下。這是我自己給的規範,有了這些規範的保護,我在那邊住了六年都很平安,平平安安地進去,平平安安地出來。

現在我要呼籲諸位華航的主管菩薩們,你們每個人都給自己一個規範的條文,這個條文與政府的法律無關,卻也有關係;與你的工作無關,卻也相關。只要我們把自己約束好,就是對自己的保護,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家庭,也是保障,自己的價值觀也就建立起來了。

二, 謀生之道

其次,我想跟諸位談談: 「人是為了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

有的人說是為了餬口,為了找一口飯吃,叫做謀生,這很正常。

但是,謀生要取之有道,取之有方。

大家同樣在找一口飯吃,有的人為了這一口飯,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辛勞,而我們自己付出多少?

我是這樣的想法,我每到一個團體或者任何地方,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對這個環境做些什麼?我能奉獻什麼?」如果不能對這個團體、對這個生活環境的人有所幫助,那麼我不應該留下。

如果我留下,就是佔人便宜,佔別人的光,乃是一個多餘的人;如果我只是來謀生,找一口飯吃,那麼這口飯不應該我吃,應該讓給其他的人。

諸位是否聽過「廣度眾生」、「慈航普渡」這兩句話?

做為一個出家人,如果我在這個團體不能夠有益於人、有利於人,至少我要做到讓人在這裡吃飯吃得比較快樂一些,而工作的時候也快樂一些,這就是我在這個團體裡的價值。

為了謀生、為了餬口,現代人必須要有工作。

工作的定義很難講。我小的時候,未滿十三歲,那時候南通的鄉下流行彈棉花,彈棉花有其順序的,首先棉花要先去籽,抽出棉花絮,作成棉花條,最後才能用來紡紗織布。

當時我的哥哥正在去棉花籽,他看到我在一旁玩耍,便說:「弟弟!你知道嗎?牛綁在樁上也會老,牛老了只能任人屠宰。可是如果一條牛幫忙犁田,幫忙拉木,農夫就會感恩這條牛,不吃牛肉、不殺牛,而要好好善待牠。」

我聽了以後,就問哥哥:「我是一條牛嗎?」

他說;「你不是牛,是一條懶牛!懶牛是沒有用的牛!」

我說,那麼我可以做些什麼呢?

他說你來幫我踩車子,車子多一人踩,我會輕鬆些,晚上吃飯你也會多吃一碗。我聽了很高興,就幫著哥哥一起踩車子。

從小我就習慣幫忙,自己有多少能力,就給人多少幫忙;進入團體之中,也不會人浮於事,而是盡全力為團體奉獻。

三,自己就是典範

前幾天,有個法師對我說,山上的法師好像不是人人都很精進修行,這些人將來是修不成的!

我說若是你這麼想,就由你來幫助他們修行吧!

他說:「個人吃飯個人飽!我怎麼幫他們修行呢?」

我說,如果你的修行很精進,處處為團體奉獻, 天天都在修行、念佛、拜佛,就能夠影響人,幫助人。

相反的,如果你成天在埋怨,怨這個人不修行,嘆那個人修不成,如此一來,你還能修行嗎?

他說如果是這樣,我大概也修不成了,因為身旁的人都不精進。這就是說,個人與團體是相互影響的。如果希望團體裡的成員都能努力工作、兢兢業業,埋怨沒有用,批評、挑剔、比較、計較也是沒有意思的。

最好的辦法是 - 以身作則,自己努力,自己來當眾人的典範。

自己努力的時候,其他人就會漸漸受影響,也可能一起跟進了。

諸位知道,在一個團體裡面,如果希望上上下下都把你當成一個典範,必須自己就是典範;在一個團體之中,如果希望能有典範出現, 與其指望別人,不如自己就來當典範。否則,什麼事也不做,光是等待別人來影響我們、帶領我們,那是不切實際的。

四,生活在希望中

昨天有個醫生替我看病,他問我對現在的台灣社會有沒有信心,還有沒有希望?

我說,只要台灣社會之中,有一個人覺得台灣有希望,台灣就是有希望的!如果台灣社會之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覺得台灣沒有希望,那麼台灣就是沒有希望的。

其實,「台灣有沒有希望?」這個問題,不需要問別人,只要問自己;同樣的,自己的人生、工作有沒有希望,也不要問人,要問自己。

把希望寄託於人,問別人有沒有希望,這是對自己沒信心。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就能產生希望,全家人也會跟著有希望。

我小的時候家窮,可是我的母親從不說一句失望的話,她總是告訴我們有信心,有希望!

我問我的母親:「希望從哪裡來?」

她說:「希望是自己給的。 我有信心,有希望,然後我照著這個方向去做,希望就在哪裡;如果我放棄希望,不去努力,當然沒有希望。」

《天下》雜誌最近報導世界上一個最高、最窮,而人民最感幸福快樂的國家,諸位知道是哪個國家嗎?不丹。

不丹這個國家很小、很窮,海拔很高,但是人民的快樂指數將近百分百。

他們的物質享受不如台灣,與我們相差百分之五十以上,可是不丹的人民,不論老老少少都很快樂。

問他們苦嗎?他們說不知苦為何物,因為他們每天都生活得很快樂、很幸福。

這是什麼原因?因為他們生活在希望中,而非生活在欲望中。

諸位聽懂嗎?生活在希望中,人生成為一個個夢想實現的過程,一件件事情達成的經過,或者是一個個心願圓滿的喜悅,所以常感幸福、快樂。

但是如果生活在欲望中,因為欲無止境,人生會變得貪婪、不知足,反而多愁苦。

欲望- 物質的欲望、精神的欲望、身心的欲望、男女的欲望、名位的欲望等等各種各樣,當這個欲望滿足了, 尚有其他的欲望沒有滿足;當這個欲望追求到了,又害怕失去,所以經常是在痛苦之中。

生活在希望中,諸位自己要快樂,也要讓同仁和家人感到快樂。

不要回家就對家人抱怨:「再這樣下去,公司還能維持多久不知道!」

請問這是希望嗎?不是。

一定要說:「華航自從新的董事長上任之後,自從新的政策開始之後,自從新的航線起飛之後,公司正在急起直追! 儘管今天的台灣百業蕭條,華航卻是一枝獨秀,前程必定越來越好!」 這就是希望了。

有了希望,有了信心,就會照著目標去做,自然就有未來。

如果內心一點也不抱希望,認為講希望只是大話,根本不可能 ── 有這種想法才真是糟糕!本來有希望的事, 你不抱希望,也把自己的一分努力,給否定了,這是很可惜的事。

因此,要有希望,要有未來,首先我們自己要有信心、要努力,在努力中抱持希望,自然就能有未來。

五,只要奉獻,就不怕失業

最近我聽到好多企業都在裁員,有人問我再這樣下去,未來台灣所有的人豈不都失業了?

我說不會的,就算失去這個工作,只要願意接受另一個工作,就不是失業。

比如「董事長」是一個職務,這個職務不做了,還可以做其他的事。

就像我們的老董事長卸下「董事長」的職務以後,還可以當董事,做其他的事。只要接受另一份工作,也就不是失業。

如果老是盯著現在這個職位不放,認為這個鐵飯碗不能丟、不能破、不能換,換了以後自己什麼都沒有了! 如果有這種念頭,那是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比如說我這個和尚不做了,還有什麼事可以做嗎?

和尚不是一個職業,它只是個身分,只要不偷不盜不搶、不傷害人,什麼工作我都可以做,就是掃街、洗廁所,我也可以做。

而華航的諸位高階主管,乃是一個職位,是一種身分,具有一定名位的價值,所以諸位覺得除了這份工作,其他的工作不能接受,是這樣嗎? 如果有這種心態,諸位一定不快樂!

我說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諸位的高階位子馬上就要動搖,而是希望大家在心理上,能夠隨時隨地準備著接受任何的工作。如果是這樣,也就不會有失業的危機了。

以上我的這些老僧常談,希望對諸位有點幫助,也請諸位指教。祝福。

Monday, December 01, 2008

生存壓力最大的世代

七年級生-學歷最高,生存壓力最大的世代

渴望出人頭地,卻稚拙而懷疑;有莫名的自信,卻也滿腦子恐懼;他們是學歷最高,也是生存壓力最大的一代,這幾乎是二十一世紀全球年輕人的共同寫照。

年輕的一代該如何「自力救濟」?

學校、老師與父母該如何協助他們,成為「有準備的人才」?

文/瓈麚歇

書教了二十多年,髮絲由黑轉白,坐在台大副校長室裡的湯明哲,近來愈來愈煩惱學生的未來。他不是擔心學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怎麼學生對生命都沒有熱情?」

他感嘆,好久沒聽到學生說要把人類送到火星、要改變世界的氣候、要當好醫生或是偉大的動物學家;多數學生只在乎考試、成績、考公務員、上研究所。

翻開教育部的統計資料,七年級生(十八∼二十七歲)將是台灣學歷最高的一輩:平均三個人有兩個人有大學學歷(每年有二十一萬畢業生),每七個人就有一位碩士學歷(每年四萬八千名畢業生)。

他們也是生存壓力最大的世代。

這一代的徬徨

目前台灣二十歲到二十九歲的失業人口達二十萬九千人,佔全國失業人口的四五%。失業率達八.六%,遠高過全國平均四.二七%。

但,台灣的年輕一輩,真的只有學歷、焦慮,沒有對生命的熱情嗎?

有機會逛逛達兩百多萬會員的「無名小站」網站,就可一窺這代年輕人的縮影。

這個虛擬社群是台灣年輕人的祕密基地,他們在這裡貼相簿、寫生活日記,把這裡當分享園地;有人夢想壯遊、有人渴望創業出人頭地、有人滿懷正義集體營救流浪狗、有種種狂歡與脫序,當然也有人無病呻吟或記錄生活流水帳。但這是活生生、有苦有悲有笑,年輕一輩的生活劇場。

不論是無名或是台灣最大的校園BBS站PTT裡,看得到眾生百態,它們有個共同現象:年輕人滿腔熱情、強烈好奇心,還有用不完的精力。

台灣二十歲年輕人的狀況有點像無人指引的練功者,內力亂竄;他們希望出人頭地,卻不清楚學什麼、該怎麼學。他們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有系統地實踐夢想。

莫名的稚拙與自信,卻同時擁有滿腦子的懷疑與恐懼,其實是全球年輕人的集體現象。

但全球名校,包括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哈佛、卡內基美隆(CMU),澳洲、德國與日本等國家的名校,不論研究型或技藝型,都正著手把學生的熱情導引到更有意義的學習。

在距離台灣一萬多公里以外,目前是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博士一年級生的龔南葳,也經歷過台灣教育下的混沌。

清大材料系、材料所畢業的龔南葳求學路很順利,畢業前甚至拿到高科技廠六年的獎學金,只要等畢業就能晉升百萬年薪。

但二十五歲的龔南葳很不滿足,她說師長總告訴她們,「就業很有保障,未來沒問題,很安全。」她不理解:「為什麼年輕人被期待走一樣的路,安於現況?」

跳脫Spoon-feed 自力救濟

去年,為了尋找更具挑戰的人生,龔南葳主動寫信給MIT教授,並順利被錄取;在這個新的學習環境才一年,她已經是個敢跟老師辯論、據理力爭、跟比爾蓋茲基金會提案要解決瘧蚊問題的女孩。

有過困惑的不只是龔南葳,即便帶著一技之長的專科生,青春之路走來也是惴惴不安。

二十五歲的羅大森是連續兩年,抱回日本國際藝術美甲大賽冠軍的達人;他就讀佳冬高農園藝科,卻對美甲情有獨鍾;他自費到日本NSJ美甲學校拜師學藝,看到日本美甲職人對一平方公分面積的指甲下足苦功,他光是練習擦指甲油就學了一個月。拿了冠軍的日本老師親自教導他如何在六十秒內,擦出名片般薄的法式水晶指甲。

專科出身的羅大森之所以能與眾不同,是當同學打工買名牌,他選擇存錢到日本進修;當親友告訴他男生幫人修指甲沒前途,他力抗傳統價值。

一臉清秀的羅大森談到台灣的教育環境,擔心說道,業界腳步走得很快,但學校老師只有教皮毛,「沒有想到這樣做會害到未來的年輕人,」羅大森直言。

龔南葳和羅大森這兩位七年級生自力救濟,才看到人生其他選項、找到系統的學習方式,殺出重圍。

但他們的故事卻突顯台灣史上學歷最高的七、八年級生,存在的困境──嚴重的學習危機,以及理性基礎不夠、感性能力欠缺的「不均衡的一代」。

有人會問,學生從小學讀到大學或研究所,還有大小的補習班和證照考試,學生不是一直在學嗎?

但學歷的提升,不代表年輕人愈來愈懂學習、懂得在智育外追求平衡的能力。

中研院院士,也是MIT電機資訊系教授舒維都,在建國中學國中部畢業後,出國留學;在MIT待了三十八年,看過無數的東方學生,他深深感受台灣僵固的學習。「所有知識都是spoon-feed(餵食),學生學不會獨立思考與決策,這是創新最大的敵人。」

今年秋天,MIT電機系,中國學生取代加拿大成為國外學生大宗,他以「unbelievable」(不可置信)形容。台灣學生卻很少人申請,他感嘆:「不是不夠聰明,是沒有動機。」

當全球化剷平疆界,競爭的舞台上就像同時有數千盞探照燈把舞台打亮,人才優缺點無處遁逃。

哈佛大學伯克教學中心主任威京森(James Wilkinson)在專訪時談到,亞洲學生往往能在托福取得高分,卻無法流暢說英語。許多人學習為了通過考試、不重視理解,「考試反過來成為學習的障礙。」

他溫和而鏗鏘說著,「如果我是台灣的教育部長,我會改革考試體系,引導學生從記憶學習轉向概念學習。」

台灣這種「訓練而非教育」的方式,製造出會考試、接收指令的學生,但這些能力被證明已不適用。

加高的競爭之牆

政大校長吳思華已十年沒教大學部學生,今年重拾教鞭,教導新生,是想讓學生及早認識未來的挑戰。他上課開宗明義提醒著學生:「從二十二歲工作到六十五歲退休,你們至少要換三到四次工作,不可能只學一個專業。」

這是一面加高的競爭之牆。

年輕人面對的挑戰比以往複雜:經濟環境、健康議題、能源安全、環保、碳足跡……,每個議題天涯若比鄰;像這次美歐金融風暴就將會影響台灣的大學科系排名,和金融業就業機會。

排名全美前二十五名的卡內基美隆大學,娛樂科技中心(ETC)執行長麥洛奈里(Donald Marinelli),一頭長捲髮,有著印地安那瓊斯那股俠氣詼諧的性格;二十八年教學經驗,他觀察到這輩年輕人前所未有的辛苦。

他說,以前學生只要想該走哪一行,然後結婚生子。現在則每個階段都有難題,包括要怎麼過人生、想在哪裡安頓、工作、選擇單身或結婚、能否接受候鳥夫妻,「有很多議題要面對,更得仰賴自己。」

當知識與人生無法預測,懂得學習、擁抱改變,是唯一的方法。

相較台灣對「學習」的陌生,加高的競爭之牆已讓美國、歐洲大學以及高中,展開學習革命。

它們告訴學生學什麼、怎樣才能學得好,而且強調平衡的學習。

做全方位的均衡人才

就在今年,MIT正進行三十年來首次的教學翻修。

迎接大一新生的是震撼教育。

電機系第一門課是拆手機、拆電腦;機械系第一門課教的是飛行概念,從鳥的飛行原理說起,談到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後,期末考試是做出一個,沿著體育館某個八十乘一百(公尺)的長方形區域飛行的飛行器。

為了落實小班教學,像電機系把師生比從二十比一,降為五比一。

舒維都也參與課程的翻修,他說,新鮮人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吸收、記憶、理解。

包括美國、澳洲、芬蘭與日本,都將學習從閱讀與聽講學習(Learning by reading),轉向實作學習(Learning by doing)以及社會參與,把社會真實情境的教育帶入課程,激發學生對學習與生命的熱情,加重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他們不約而同發現,十八世紀歐洲或中國書院文化所建立的「學徒制」與「工匠精神」裡的專家指導,是建立學生全面能力的方式。

透過小班、密切的師生同儕互動、以專案為主、動手做的課程設計,同時教給學生全方位的能力:解決真實問題、跨領域學習、主動參與、獨立自主、團隊合作。

而心理學研究發現,情感投入、主動參與學習,有助大腦記憶,也能產生「我能感」,相信有超越自我的能力。

如果用三度空間來分析這立體的能力,年輕人未來須扎根於三個面向,才能成為全方位均衡的人才:

一、扎根專業與技術:持續學習新知,並加以運用,長期目標是建立專業的自主。

二、扎根態度與倫理:積極自我管理的能力、對工作的承諾,對生命的熱情。

三、扎根創新與感性:跨界學習,加強溝通、美感等感性能力,平衡理性基礎,左右腦並用。

美國《新聞週刊》今年九月的特別企劃「下個哈佛的競賽」,就呼籲學校將這種全方位均衡的能力,提前教給十五到十八歲的孩子,因為青少年愈來愈早熟,不能再教給他們百年前的學科分類、記憶與背誦,教學得更強調基礎創新、回歸社會現有議題。

台灣的學生具備這些全方位的均衡能力嗎?

上任半年的教育部長鄭瑞城就感嘆,台灣教育好像讓學生攀在浮木上,在洪流裡隨波逐流,為了考試與分數,你死我活,還在爭議學測要考幾次、量尺如何安排才公平,「對知識不是真的產生尊敬與興趣。」

這一代學生的學歷提高,但對學習仍缺乏動機,使他們對生命迷惘。

像教育部近來統計,四二%畢業生在一到三年內轉職;畢業生「打工過活」的心態,很可能是青春時缺乏探索,才會在進入職場時,持續碰撞找尋。

這一代不是沒企圖心、沒熱情,而是不清楚方向。

「受教育應該是,你清楚知道人生目標,為了到達目標,你會搭車、換車,但現在上車是唯一目的,好像上了車就結束探索,」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安郁茜觀察,多數學生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沒有學習方法,「現在競爭白熱,學生在錯誤中滾兩翻,一輩子就沒了,」她直言。

大環境愈形困難,全方位能力更顯重要。

《魔戒》中文版譯者朱學恆就認為,「環境愈嚴苛,熱情和樂觀就更重要,需要更強悍的韌性」。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指出,現在的企業強調永續經營,需要均衡的人才,「均衡才能吸收得很好,若是只偏重一種能力的人才,企業用完即丟。」

給年輕人重新起跑的機會

那何時得練就這全方位的能力呢?

學習和能力的建立無止盡,但二十五歲是人生重要分水嶺。

從人的腦部結構來看,大腦一開始只有「感覺認知」;大腦的額葉、顳葉、眼眶皮質會漸漸發展出思考、判斷的「理智認知」,理智認知決定人格的成熟和思考深度,這個演化在二十五歲前完成。

杜書伍以務實的口吻告訴年輕人,「企業是去挑人的,沒有責任去教育;二十五歲進到社會再學就太晚了。」

僵固的教育方法、混亂的社會價值,年輕人如何避免跌撞,跟著洪流往前漂盪?

競爭之牆築得天高,又怎麼超越這架高的藩籬?

今年秋天,卡內基美隆大學發給一千四百名新生一份禮物;新生宿舍裡,學生書桌案頭上都擺著這本禮物書──《最後的演講》(The Last Lecture)。

這本書是CMU教授蘭迪.鮑許(Randy Pausch)得知罹患胰臟癌後,決定以微笑面對癌症,為全校師生進行「最後的演講」的全文集結,這場演講感動了全世界。四十八歲的他在今年七月逝世。

鮑許從小就是個夢想家,經常在自家的牆上畫畫、塗鴨,最大的夢是進迪士尼工作;他自CMU畢業後,寄了封求職信給迪士尼,結果被退件;他卻在當了教授後,為迪士尼設計新的遊戲軟體,他培育的無數學生,更成為娛樂科技業界的搶手人才。

在最後的演講中,消瘦的鮑許透著湛藍的眼眸,指著簡報上的紅磚牆做比喻,「眼前的高牆不是為了阻擋我們前進,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確認自己有多想完成夢想。」

是的,面對高牆,他們有數不盡的徬徨。

但家庭、教育、社會必須交付有利的工具、全面的能力、實踐夢想的自信,讓孩子跨越那面高牆。

天下雜誌2008/11/21

Sunday, November 30, 2008

回憶老歌


整理得真好幾乎都是原唱,
好多回憶都伴隨歌聲浮現 ........
別忘了跟那些一路陪你走過來的老朋友一起分享!!

http://www.iwant-folk.com/folkvocalist.html

洋蔥浸葡萄酒

*洋蔥浸葡萄酒的驚人效果*
  
洋蔥是一般家庭普通的食物,用以炸、炒、煲湯都很可口,也可配以生果和蔬菜做沙律,原來用作浸葡萄酒(紅酒),更可治療很多見的病。

筆者回港時一酒商朋友介紹,當時半信半疑,因他是做法國紅酒進口酒的生意,可能是為了推銷他代理的紅酒,但他卻保證真的有這樣的療效,很多人都飲用,所以回到黃金海岸,便開始浸了瓶來試試,也把這個信息帶給大佬JOE,因其太座LILY和他有齊所有的病症,聽後大家不禁哈哈大笑。心想不用花多少錢,不妨一試,果然不試尤可,一試其功效十分顯著,連老伴也大加讚揚。因不用晚間上廁所,而且發覺浸了洋蔥的紅酒入口更醇,更易入口,像筆者不懂飲酒的也可以飲?

通常筆者未試過就不敢寫出來,今次飲過之後覺得效果甚佳,就將其公開給大家,希望人人健康。

材料:洋蔥2個,紅葡萄酒500毫升,1瓶普通紅葡萄酒配三個洋蔥。

製法:

一、將洋蔥洗淨,去掉表面茶色外皮,切成八等份約半月形。

二、將洋蔥裝入玻璃瓶內,加入紅葡萄酒,(將剝下來的外皮也一起加入效果更好)。

三、將玻璃瓶蓋好密封,在陰涼地方放置約2至8日。(筆者覺得一星期最好)

四、將玻璃瓶的洋蔥片,用濾網過濾後,洋蔥、酒分開裝入瓶中,放置在冰箱中冷藏。

飲用方法:
一、每日約一杯(50毫升),年紀大的人每次20毫升左右;

二. 每日飲一至兩次;

三. 浸過酒的洋蔥片一起食用更好;

四、不喝酒的人,可用兩倍左右的開水稀釋後飲用或每次倒入電鍋內煮約4至5分鐘,蒸發酒精後飲用。

五、若然喜歡甜的,可加入一點蜂蜜。

看到這裏大家是否覺得很容易呢?究竟又可以治那些病呢?讓筆者告訴大家,其功效對膝蓋疼痛、白內障、老人痴呆的效果相當驚人,日本非常流行。

一、高血壓的患者,飲了之後血壓正常且安定,也會降低糖尿值,把血糖下降。

二、最妙的是對老花眼也有很大的改善,飲用之後不用戴眼鏡也可以閱讀一般的周刊、雜誌。

三、每晚都要去幾次廁所的夜晚頻尿症,喝了兩天之後,不可思議的完全恢復正常。

四、每天夜裏醒來,一直到天亮都不能再入睡的,不食安眠藥不能入睡的不眠症,飲用之後也會全消除。

五、眼睛疲勞和模糊不清,喝了之後第二天就沒有問題了。

六、對幾乎無法治療的白尿症,尿會混濁的喝了之後的也變得接近透明。

七、經常肚子會脹,非常痛苦的便秘症,喝了之後第二天便恢復正常排便。

以上這麼多的功效,如果你的年齡在中年以上者一定適合,花錢不多,有益且功效顯著,不妨一試。

依照份量飲,三五天見效 夜裏甜蜜睡,惡夢冇跟隨 精神身體好,健步快如飛,攻打四方城,手指靈活摔 延年又益壽,命長精神爽。

討厭吃洋蔥嗎?看看下面的文章,即使它再不可口,為了身體好,也請多多食用。關心自己也關心家裡的人喔!

【洋蔥比骨質酥鬆症的藥有效】

家庭主婦不愛用洋蔥做菜,處理時會讓人流眼淚,很多人也怕洋蔥味。除非是手藝高超的洋蔥料理,否則真的很難找到洋蔥的熱愛者。

但是想要讓自己骨骼結實、身體長得高、預防骨質酥鬆症的人,最好還是乖乖地捏著鼻子吃洋蔥吧。因為權威期刊「自然」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酥鬆症治療藥品「calcitonin」還要好。

研究人員讓雄性大白鼠每天吃一公克乾洋蔥,連續四週後,公白鼠的骨質平均增加了13.5-18%。另一組實驗則發現,讓大白鼠食用含有洋蔥的混合蔬菜,也能夠減少骨質流失問題。第三組實驗則是讓摘除卵巢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1.5公克的洋蔥,結果骨質流失的速率減少了25%。更值得注意的是,洋蔥的保健功效在短短12小時內就看得到了。

研究人員認為,? 洋蔥的效果可能來自於「預防骨質流失」,因此想要利用洋蔥保健的人,每天可能要吃上2 00-300公克(10盎司)的洋蔥,才能夠預防骨質酥鬆症。

醫食同源,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的療效。像西餐裡少不了的配菜洋蔥,它對身體的好處簡直超乎想像。

洋蔥炒蛋,或洋蔥炒牛肉,都是美味無比的健康菜;而洋蔥還可以用來生吃或榨汁喝,根據醫學實驗,它更能發揮多種神奇療效。

【洋蔥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
據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平均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HDL含量(HDL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一種被認為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也是一種的好的膽固醇。)

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以保護心臟,這原是個民間偏方。

【洋蔥可以分解脂肪】
克多博士在自己的診所裡對病人進行實驗,證明洋蔥確有提升好膽固醇的療效,不過洋蔥煮得越熟,越不具效果。克多博士讓診所裡的心臟病人每天吃洋蔥,結果發現洋蔥裡所含的化合物也能阻止血小板凝結,並加速血液凝塊溶解。所以,當你享用高脂肪食物時,最好能搭配些許洋蔥,將有助於抵銷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血液凝塊;所以說牛排通常搭配洋蔥一起吃,是很有道理的。

【洋蔥可以預防胃癌】
洋蔥和大蒜、大蔥、韭菜這些蔥屬蔬菜,因含有抗癌的化學物質,研究人員在中國山東省一個胃癌罹患率很高的地方所做的調查發現,當洋蔥吃得越多,得胃癌的機 率就越低。

【洋蔥可以對抗哮喘】
洋蔥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治療哮喘。由於洋蔥可以抑制組織胺的活動,而組織胺正是一種會引起哮喘過敏症狀的化學物質;據德國的研究,洋蔥可以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洋蔥可以治療糖尿病】
很久以前,洋蔥就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到了現代,醫學也證明洋蔥確實能夠降血糖;而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同樣有效果。原來洋蔥裡有一種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類似常用的口服降血糖劑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

【洋蔥還有其他多種療效】
洋蔥的妙用還不止上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洋蔥還可用來防治失眠:將切碎的洋蔥放置於枕邊,洋蔥特有的刺激成分,會發揮鎮靜神經、誘人入眠的神奇功效。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如果咳嗽,以紗布包裹切碎的洋蔥,覆蓋於喉嚨到胸口,也可以很快抑制咳嗽。
攝取高鈣就能防止骨質的流失嗎?骨折雖不像得了癌症或愛滋病那麼令人感到震驚與絕望,但有不少老年人本來身體還蠻硬朗,然而一旦發生了骨折,活動量銳減,身體狀況急速下降,甚至有些人沒在下床或下輪椅而走了。

骨質流失是一種不會痛,甚至也沒有感覺的生理現象,常一直到發生骨折或去測骨質密度才突然發現骨骼已經變得那麼的疏鬆了。骨骼與其他之組織不大一樣,它由『造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來分別擔任其『新陳』和『代謝』。當造骨細胞之活性大過破骨細胞時,骨骼會增長、增大或增加其密度;反之,則變得更疏鬆。
骨骼的建造乃是先以膠原蛋白構成立體網狀之基質,然後再由鈣、鎂、鋅、磷、氟等化合物與膠原蛋白結合,添充在其空洞中,但破骨細胞也一直不斷地分解這些基質與礦物質。

飲食中所攝取的鈣質是否有機會存到骨骼中而使骨骼加長(身高加長或骨質變得更緻密?其必須通過兩關的考驗:

第一是其吸收率,如所攝取的鈣質不易被吸收,所攝取的鈣大多還是由糞便中排掉。因此衛生署公告的「健康食品之改善骨質疏鬆功能評估方法」的第一項測定即以其吸收率來作為評估指標,如某一食品之鈣吸收率能明顯高過一般最普遍用來做為食品添加物的碳酸鈣(CaCO3)時,可視為一健康食品。

第二是所吸收進入血液的鈣質是否能存入骨骼中?許多人誤會以為多吃鈣就一定可防止骨質流失,可惜答案並非是肯定的。即使部分鈣被吸收了,還是要加上負重或抗阻力運動(游泳沒有幫助)來刺激甲狀腺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它可加強造骨細胞之活性,而才能將血鈣有效的存到骨骼中。因此,長期臥床的病人,即使攝取易吸收之高鈣,骨質還是會流失很厲害,因此在幫他翻身時,常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骨折。

其實每天睡到天亮,快起床時,常破骨細胞的活性或大過造骨細胞? 因此,如您怕會有骨質疏鬆症,除了多攝取優質的鈣之外,別忘了也要常做負重(在不傷到關節之範圍內)的運動。

智慧與煩惱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智慧與煩惱

智慧與煩惱就如天平的兩端──煩惱多一點,智慧就少一點;煩惱若輕一點,就能增加智慧。倘若能敞開心胸,多去關懷社會人群,內心就沒有空間裝載煩惱。

修行就是要學習去除煩惱,讓自己擁有平靜的心。心靜,境界自然明朗;心若不靜,外境也會隨之紊亂。

有一則小故事──有個人遺失了昂貴的名表,十分心急,趕緊請大家幫忙尋找。

於是,很多人都熱心地幫他找,但是翻箱倒櫃都找不到,最後大家也找得精疲力竭,只好稍作休息。手表主人又難過又著急,此時有位年輕人自告奮勇,要獨自再去找。

他請其他人在房外等候,自己走進房間裡,卻坐著如如不動。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他要找東西,怎麼一直沒有行動?所以大家也靜靜地看著這位年輕人,究竟要做什麼。

坐了一會兒,年輕人突然站起來,鑽進床下,出來時表就找到了。大家興奮地問他:「你怎麼知道手表在床底下呢?」他說:「心靜下來時,自然可以聽到手表的嘀答聲,就知道表在那裡。」

當我們靜下來時,就能聽到外界很多聲音,有往來汽車聲、高空飛機聲、窗外蟲鳴鳥叫聲……,因為心靜會比較敏銳,外面的境界即歷歷可辨。倘若在靜中能多用心,智慧便從中而生,這也就是正念、正定。

正定是指內心無邪思、無邪念、無煩惱。近年來有許多人喜歡修學禪坐,其實日常生活中,擔柴挑水無不是禪。譬如:很久以前有位小沙彌從小就在寺院中修行,他在寺院裡每天勤奮地和大眾輪替職務,不是種菜就是做廚房的工作。

有一天,他在廚房擺放碗筷,老和尚看一看,就問他:「小沙彌,你現在在做什麼?」小沙彌回答:「我在擺碗筷。」老和尚又問:「你的心在想什麼?」小沙彌說:「什麼都沒有想。」

老和尚就說:「可惜啊!你現在如果想著『和大家結好緣』,歡喜地擺碗筷,等會兒有很多人來吃飯,你就已經和大家結了好緣,這樣就是正精進。」

這則故事正是告訴我們,只要有心,時時都是修行的好機會。所以,待人處世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若能如此,內心自然會平靜、祥和,智慧與禪定即能不求而得。

Friday, November 28, 2008

父母只有一個

媳婦說:「煮淡一點妳就嫌沒有味道,現在煮鹹一點妳卻說咽不下,妳究竟怎麼樣?」

母親一見兒子回來,二話不說便把飯菜往咀裡送。她怒瞪他一眼。他試了一口,馬上吐出來,兒子說:「我不是說過了嗎,媽有病不能吃太鹹!」

「那好!媽是你的,以後由你來煮!」媳婦怒氣沖沖地回房。

兒子無奈地輕嘆一聲,然後對母親說:「媽,別吃了,我去煮個麵給妳。」

「仔,你是不是有話想跟媽說,是就說好了,別憋在心裡!」

「媽,公司下個月升我職,我會很忙,至於老婆,她說很想出來工作,所以....」

母親馬上意識到兒子的意思:「仔,不要送媽去老人院。」聲音似乎在哀求。兒子沉默片刻,他是在尋找更好的理由。

「媽,其實老人院並沒有甚麼不好,妳知道老婆一但工作,一定沒有時間好好服侍妳。老人院有吃有住有人服侍照顧,不是比在家裡好得多嗎?」「可是,阿財叔他....」

洗了澡,草草吃了一碗速食麵,兒子便到書房去。他茫然地佇立於窗前,有些猶豫不決。母親年輕便守寡,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供他出國讀書。但她從不用年輕時的犧牲當作要脅他孝順的籌碼,反而是妻子以婚姻要脅他!真的要讓母親住老人院嗎?仔問自己,他有些不忍。

「可以陪你下半世的人是你老婆,難道是你媽嗎?」阿財叔的兒子總是這樣提醒他。

「你媽都這麼老了,好命的話可以活多幾年,為何不趁這幾年好好孝順她呢?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啊!」親戚總是這樣勸他。兒子不敢再想下去,深怕自己真的會改變初衷。夕晚,太陽收斂起灼熱的金光,躲在山後憩息。一間建在郊外山崗的一座貴族老人院。

是的,錢用得越多,兒子才心安理得。當兒子領著母親步入大廳時,嶄新的電視機,42吋的螢幕正播放著一部喜劇,但觀眾一點笑聲也沒有。

幾個衣著一樣,髮型一樣的老嫗歪歪斜斜地坐在發沙上,神情呆滯而有一個老人在自言自語,有個正緩緩彎下腰,想去撿掉在地上的一塊餅乾吃。

兒子知道母親喜歡光亮,所以為她選了一間陽光充足的房間。從窗口望出去,樹蔭下,一片芳草如茵。幾名護士推著坐在輪椅的老者在夕陽下散步,四周悄然寂靜得令人心酸。縱是夕陽無限好,畢竟已到了黃昏,他心中低低嘆息。

「媽,我........我要走了!」母親只能點頭。他走時,母親頻頻揮手,她張著沒有牙的嘴,蒼白乾燥的咀唇在囁嚅著,一副欲語還休的樣子。兒子這才注意到母親銀灰色的頭髮,深陷的眼窩以及打著細紋臉。母親,真的老了!

他霍然記起一則兒時舊事。那年他才6歲,母親有事回鄉,不便攜他同行,於是把他寄住在阿財叔家幾天。母親臨走時,他驚恐地抱著母親的腿傷心大聲號哭道:「媽媽不要丟下我!媽媽不要走!」

最後母親沒有丟下他。他連忙離開房間,順手把門關上,不敢回頭,深恐那記憶像鬼魅似地追纏而來。他回到家,妻子與岳母正瘋狂的把母親房裡的一切扔個不亦樂乎。身高3呎的獎杯──那是他小學作文比賽「我的母親」第1名的勝利品!華英字典──那是母親整個月省吃省用所買給他的第一份生日禮物!還有母親臨睡前要擦的風濕油,沒有為她擦,帶去老人院又有甚麼意義呢?

「夠了,別再扔了!」兒子怒吼道。﹝這麼多垃圾,不把它扔掉,怎麼放得下我的東西﹞。岳母沒好氣地說。

「就是嘛!你趕快把你媽那張爛床給抬出去,我明天要為我媽添張新的!」

一堆童年的照片展現在兒子眼前,那是母親帶他到動物園和遊樂園拍的照片。

「它們是我媽的財產,一樣也不能丟!」

「你這算甚態度?對我媽這麼大聲,我要你向我媽道歉!」

「我娶妳就要愛妳的母親,為甚麼妳嫁給我就不能愛我的母親?」雨後的黑夜分外冷寂,街道蕭瑟,行人車輛格外稀少。

一輛寶馬在路上飛馳,頻頻闖紅燈,陷黃格,呼一聲又飛馳而過。那輛轎車一路奔往山崗上的那間老人院,停車直奔上樓,推開母親臥房的門。他幽靈似地站著,母親正撫摸著風濕痛的雙腿低泣。

她見到兒子手中正拿著那瓶風濕油,顯然感到安慰的說:「媽忘了帶,幸好你拿來!」他走到母親身邊,跪了下來。

「很晚了,媽自己擦可以了,你明天還要上班,回去吧!」

他囁嚅片刻,終於忍不住啜泣道:「媽,對不起,請原諒我!我們回家去吧!」

∼∼後語∼∼

隨著自己愈長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

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

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

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恩之心孝順父母!

∼共勉之∼

生命不要求我們成為最好的,只要求我們作最大的努力!

Tuesday, November 25, 2008

秘密

有一本書,我特別推薦。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寫的《秘密》(The Secret),是少數值得一讀再讀、深度改變財富意識的經典。

這波美國華爾街次貸風暴,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破產走入歷史,第三大投行美林溢價70%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保險集團AIG則接受聯儲局850億美金的貸款金援疏困。華爾街裁員4萬人,倫敦則有超過6000人遭到解職。

這些過去被稱為“華爾街金童”,工作5年,年薪就平均超越100萬元人民幣的僱員,現在面臨無米之炊。

其實,如果從財富塑造的角度來看,華爾街金童的隕落,這代表過度承擔風險,帶來的恐懼與不開心,最終要自己買單。華爾街長年貪婪,引起的壓力與緊張,埋下金融帝國隕落的前因。這本書,強調正面思考、創造性思維、心情穩定愉悅,對於財富人生的無窮助益。

《秘密》的作者,把“吸引力法則”加上“心靈快樂”的處世哲學,融入到個人創富的歷程。她指出,如果能夠設想、假裝自己已經十分富足,事情都朝向好的方向拓展,心靈就會得到快樂的感受。去要求、去相信,然後感謝自己已經得到的,會讓你莫名地得到助力,宇宙會迅速回復你的要求,給你“心想事成”的果實。

作者指出,包括牛頓、愛因斯坦、柏拉圖等人,都深知這樣的致富哲學。甚至早期的基督教大腕,耶穌基督、門徒保羅等,事實上都是“秘密”的實行者,而且本身都是富豪。我們知道的這些歷史名人,其實都過著富裕的生活。

拜恩個人生意失敗、家人遽逝、身材肥胖,卻靠著發掘老祖宗的智慧,重新找到人生事業的目標和方向,現在拍攝了《秘密》的紀錄片,造成全球數千萬人的覺醒風潮,去年還被《時代》雜誌選為影響世界最巨大的100人之一。她不僅克服了家人過世內心的傷痛,還恢復了苗條的身材,甚至近視眼居然不藥而癒。

這些神奇的力量,可能包括一位讀者,因為看喜劇,每天哈哈大笑,保持開心的心態,癌症不藥而癒。包括一名同性戀者,靠正面思考,消弭了外界的歧視舉動。

聽來不可思議,我們生活周邊,卻也充滿了這樣的“奇跡”。愈來愈多人相信,人的心理能量,可以改變環境,重新致富,具備很大的能量,就能順利的度過這次金融危機。

Monday, November 24, 2008

Mindset


The mindset of mundane people is to usually
blame and envy others and to feel unfair for
oneself. Vexation fills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feel that they work hard but gain less than others.

--Dharma Master Cheng Yen

Sunday, November 23, 2008

讓身體停在巔峰期

我們身體變化的速度,遠比想像中快。

大約18歲時,人就定型了,之後就只會長粗、長油;25歲以後開始老化;30歲以後,老化的速度加快。如果我們能趕在變化啟動之前,及早瞭解、及早調整自己的習慣,就能讓外表的最佳狀態,保持得更久。

你是不是也曾經如此:
不管熬夜熬得多晚,只要洗個臉,又可以精神奕奕的出門工作;不論大小聚餐,放肆的大吃一頓,就算再加上續攤,身材上也不曾留下任何痕跡。但是,現在還是如此嗎?曾幾何時,只要不能一夜安眠,第二天就掛上了「熊貓眼」,引得大家詢問是不是工作壓力不堪負荷;雖然從不敢輕易把健身房的時段從行程中擠掉,但是小腹經常還是難以控制的速度浮現。

到底是怎麼了?

隨著職務爬升慢慢增加的薪水,才剛剛足以負擔心裡想望的精緻裝扮,但是體型、外貌卻似乎已經配不上裝扮的要求。戴上精心挑選的戒指,但手一伸出去,就讓人識破了你的資深。為什麼?

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我們的身體開始老化了。「人到了大約25歲以後,就開始老化,30歲以後,老化的速度更快」。台安醫院家醫科醫指出。

原來,我們身體變化的速度,遠比想像中快。

才走到30歲界線的兩邊,我們的心理還停留在恣意揮霍的20歲青春期、事業才開始加速往上衝,但是我們的身體,已經開始走下坡。逐漸的,我們的皮膚不一樣了、體型也在不知不覺中變了樣。這個困擾,不能算是健康問題,而是個外表問題。

我們的身體可能還蠻健康,但是我們希望能夠看起來更好。沒有誰真的倒轉生理時鐘,但是我們可以趕在變化啟動之前,及早瞭解、及早調整自己的習慣,讓外表的最佳狀態,保持得久一點、好一點。

為什麼我變胖了?

從生理發展上來看,人的巔峰來得很早。「人到了大約18歲時,就是成人了,就停止生長、定型了」。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張出,「之後就只會長粗、長油。」過了成長的巔峰,人的體能就開始走下坡,體重就開始往上升,「其實就是老化了。」

劉建輝醫師指出,就是新陳代謝能力減緩,如果再加上活動減少,體重很快就會往上竄。每個人或許因為體質、遺傳的不同,體重增加的速度不同,但是大致上體重往上走的方向不變。

所謂新陳代謝減緩,是指人的基礎代謝率降低, 就是「人在靜止不動的時候,新陳代謝的速度降低、消耗熱量的速度降低。」醫師舉例,如果25歲之前,不動的時候可以消耗5卡,25歲以後可能就只消耗2卡。所以,「在25歲之後吃的份量與之前一樣多,就會發胖。」因為身體基本消耗的熱量減少,攝取耗的熱量很容易就超過所消耗的熱量。

消耗不掉的熱量,逐步累積成體重、改變體型。

很多人過了25、30歲,雖然飲食習慣不變,但是就是多了小腹、胖臀、啤酒肚。雖然發胖基本上是全身都會胖,但是「腹部是全身最容易堆積脂肪的地方,不過消下去的速度也最快。」「但是囤積在臀部、大腿等下半身部位的脂肪,就較不容易消掉。」

造成25歲以後體重、體型改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們的活動量減少。25歲以後,大部分的人都成為上班族,除了一些特定的工作,大部分人的活動都僅限於在交通工具、桌椅之間移動,活動量與年輕學生時候相去甚遠,更少了各式各樣的運動。活動量少,消耗的熱量就少,又增加了發胖的機會。

如何維持好身材?

要扭轉體重逐漸增加、體型逐年改變的趨勢,一件事情就是 「飲食的量就要逐年減少,」建議,更重要的是,還要加上運動,「而且不要等中年發福之後才運動,那要花的力氣就更大了。」

運動對於維持體重、體型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它可以消耗熱量、讓人精神更好,另一方面是它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就是讓我們即使靜下來不動的時候,還是可以消耗比較多的熱量。醫師建議一般上班族運動要養成習慣,一個星期中要做3天運動,每次要持續半小時以上,「不要動一動就坐下來,」才能達到燃燒堆積脂肪的效果。而且最好不要做激烈的、競賽性的運動,「那就像是預支體力,很多奧運選手都英年早逝。」最好是做自己能夠調整、控制的運動。

振興醫院醫師也指出,許多上班族會選擇運動量大的有氧運動健身、減重,但是也不能過度,因為「有氧運動可能為身體帶進過多的氧氣,產生自由基,反而老化得更快。」

總而言之,如果不想讓體型反應實際的年齡,就不能再放縱自己,必須謹慎減少食量、增加運動量。

為什麼我的皮膚變差了?

比體型、體重更容易顯現年齡的,就是包裹我們全身的皮膚。美麗的皮膚,白淨中透著紅潤的血色、沒有雜色的斑點、毛孔細小、有彈性、沒有皺紋。這大概是許多人心理的想望,但是除了在初生的嬰兒身上,我們再也看不到這樣質感的的皮膚。

「我們從出生之後,皮膚就一直在老化,」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鍾啟榮指出,除了源自內在生理上的老化,最主要的因素是陽光中紫外線的傷害。「皮膚的老化,90%是來自陽光的傷害,」國泰醫院皮膚科指出。

而且陽光的傷害是累積的,小時候的海邊戲水、年少時的打球郊遊所接受的曝曬,都累積在身上,催人老。而且30歲左右以後新陳代謝力降低,陽光的傷害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修復。

逐漸老化的皮膚,皮下脂肪變薄、真皮層的彈性纖維變性與膠原蛋白減少,皮膚的鬆弛度上升,細紋、毛孔粗大這些年齡的正字標記也就一一浮現。

而眼睛周圍的皮膚,因為是臉部皮膚最薄弱的地方,所以特別顯老。因老化產生的細紋、皮膚鬆弛而跑出的眼袋、皮膚鬆弛縐褶變多而出現的黑眼圈,都是年齡的印記。

「我們是被晒老的,」醫師說。信的話,偷偷地翻開上手臂的內側,或是洗澡的時候看看臀部,那裡的皮膚,大概是我們全身最漂亮的皮膚。雖然我們20、30年來可能從都沒有多花心力照顧、保養它們,但是它們只因為長期鮮少接觸陽光,就可以自然保持光滑、白淨。

如何讓皮膚恢復青春?

想要保有年輕的皮膚,「應該把最大的心力,投在最容易控制的變項上,就是防曬。」

醫師建議,「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都要防曬。」盡量避免直接的曝曬,出門前30分鐘搽上適當的防曬用品,讓皮膚有時間吸收,一段時間後再補充一下防曬品,都是簡單就可以做到的防曬保養。

一些部位的皮膚,經常接受日晒風吹,但是又很容易被忽略,而透露出年齡,包括頸部、雙手、胸口與小腿,都很容易因疏於防曬而產生斑點。而且頸部的皮膚皮下脂肪很薄,更容易因鬆弛產生皺紋。除了日光,吸煙是另一個皮膚殺手。

「皮膚老化有三大因素,其中隨著時間、因為紫外線的老化,都還可以用女性荷爾蒙來治療恢復。」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柯主任指出,「但是抽煙對皮膚的傷害,是無法挽救的。」吸菸造成皮膚老化的研究,已經成為美國反煙團體向青少年宣導的利器。其實皮膚就像是反應青春的一面鏡子,如果任意揮霍,你很快就會發現它被揮霍殆盡,而且難以恢復。

為什麼我無法神采奕奕?

好看不好看,是整體的印象。如果精神很差,不論如何打扮,都很難讓別人覺得儀表出眾。而影響精神的最大因素,就是睡眠。如果睡眠不足,「不僅會使人倦怠、無力、沒耐心,而且皮膚也會變差。」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指出,要美都很難。

過去睡眠問題,僅限於老年人才會討論,但是現在發現,「50歲以前的人,睡眠障礙比想像中多,尤其是在都會區。」李宇宙指出。25歲以後,大家開始進入職場工作,逐漸從依賴人口,變成被依賴人口,工作上要奮鬥、要創業,家庭上要照顧、要支持,承受很大的壓力,就可能會影響睡眠的品質與時間。

根據日本的研究,成年人每天至少要睡足6個半小時,過多或過少都不好。這個數字,對現代都會區的上班族來說,尤其困難。

如何保持好精神?

醫師指出,現代許多工作都是輪班制、責任制,讓工作人很難有規律的生活、固定的睡眠時間;都會區的應酬多,下班完之後,還要再加上幾個小時的交際聚會;而且都會區的生活空間比較小、夜生活又豐富,所以很多人因為家裡空間小而喜歡往外跑,待到筋疲力盡才回家。這些都把睡眠的時間一扣再扣,讓上班族經常處於睡眠不足的狀態。

睡眠不足,直接影響身體的抗壓能力,「包括對抗體內與外在的壓力。」指出,「一方面體內的免疫力降低,另一方面對外界的注意力、記憶力、耐心都會降低。」而且,還會傷害皮膚。

睡眠時間是身體大量分泌生長激素的時候,可以促進細胞更新,其中也就包括了皮膚細胞。如果睡眠不足,細胞無法更新,「第二天就像在用昨天已經老化的皮膚繼續生活,」指出,當然沒有光彩。要改善睡眠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生活要規律」,建議:「就算晚睡晚起,只要睡眠時間充足,影響就不大。」

午夜2點到凌晨4點,是最不適合清醒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也是一般人是可以睡得最沈的時候。而睡眠需求是有性別差異的。一般而言,女性的睡眠問題比男性大,而且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比男性多。

如果晚上沒有睡好,「睡眠的債最好當天還」,建議,不妨在下午補睡半個小時。如果累積到週末來補,已經太晚了。而且一次睡太久,又會破壞生理時鐘。瞭解我們身體的變化,是我們管理外表、做最佳呈現的第一步。不管是什麼年紀、什麼年代,保持體態、容光煥發,永遠不退流行,而且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努力。就像達成特定市場目標一樣,要保持每個階段身體的最佳狀態,也需要瞭解環境變化、掌握提升表現的工具與方法。有了好體態、好精神,才有搭配所有裝扮的好裡子。

抗老專家王衛民教授給費翔的12把金鑰匙
WATER - 第 1 把KEY  晨起一杯水,身體水平衡 第
SLEEP - 第 2 把KEY  右側臥、睡如弓,睡眠品質好
APPETITE - 第 3 把KEY  只吃七分飽,身體自然好
EXERCISE - 第 4 把KEY  生命在運動中蓬勃  
MUSIC/LITERATURE - 第 5 把KEY 音樂舒暢身心,讀書增加智慧
BEANS - 第 6 把KEY  常吃豆,可長壽 
VICES - 第 7 把KEY  跟菸、酒說再見  
LOVE/SEX - 第 8 把KEY  愛與性完美和諧  
ONELINESS - 第 9 把KEY  擺脫孤獨寂寞就健康 
MIND - 第10 把KEY  勤用腦,防衰老  
TEA - 第11 把KEY 多喝茶,可減肥、防癌、保青春 
SMILE - 第12 把KEY  用笑容面對人生伸懶腰養生

人在疲倦時,伸個懶腰是挺舒服的。尤其是對伏案工作的人來說,伸懶腰更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體育活動。人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血液循環正常與否。因為,為人體各部分提供營養物質,並把廢物帶走的工作,都是由循環流動的血液完成的。伸個懶腰,會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較強收縮,在持續幾秒鐘的伸懶腰動作中,很多瘀積的血液被趕回了心臟,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環,與此同時,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作用,亦能增進肌肉本身的血液流動,使肌肉內的廢物得以帶走,從而消除疲勞,振奮精神。此外,伸懶腰時人們總喜歡兩臂外展,出現擴胸運動,從而使人心曠神怡,開懷氣暢。

不能喝的五種開水

下列五種開水不宜飲用:
●在爐灶上沸騰了很長時間,飲用水已經是溫吞水。
●裝在熱水瓶裡已好幾天,成了不新鮮的溫開水。
●經過多次反覆煮沸的殘留開水。
●開水鍋爐中隔夜重煮和未重煮的開水。
●蒸飯、蒸肉後的「下腳水」。

這幾種開水不適宜飲用的原因,簡單地說,反覆沸過的開水中,所含的鈣、鎂、氯、重金屬等微量成分增高了,會對人的腎臟產生不良影響。而溫吞水中亞硝酸鹽容易增多。

不要過量地食用水果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滕田一郎教授指出,過量地食用水果,會使體內積蓄大量維生素C,進而產生草酸。

草酸與人體汗液混合排出,會損傷皮膚,使皮膚變得粗糙,嚴重者還會產生藥物過敏性皮炎。對此,美國科學家也得出同樣的結論。他們還認為,吃水果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病症加以選擇。如秋、冬季,天氣乾燥,應選擇有利尿解熱作用的雪梨或有潤腸作用的香蕉、蘋果吃;長期咳嗽的人,應多吃些性寒味甘、有潤肺、消炎止咳功能的梨。腸胃消化不良、老年性心臟衰弱、冠心病和高血脂病患者,常吃山楂,大有裨益。

不要過量地吃雞蛋
雞蛋富含營養物質,是一種男女老少咸宜的滋補品。雞蛋的吃法很多,但以下面兩種食用方法為佳:一是將蛋拌在湯內,或用滾開水沖服,這樣有利於消化吸收;二是煎荷包蛋並加適量白糖,這樣營養效果最顯著。有人覺得雞蛋營養豐富,因此主張多吃,以為攝取的雞蛋越多,增加的營養物質就越豐富。其實,這完全是個誤解。據測定,按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每天吃1~2個雞蛋就足夠了。

不要忘記吃飯前先喝一碗湯
人們已發現,在吃飯前,先喝點熱湯,對控制體重的增加是有好處的。美國學者以一千個肥胖者作?

Friday, November 21, 2008

平凡的婆婆

大律師寫平凡婆婆的偉大,250字短文得了國際女性領導者年會首獎。

這篇essay的主角是作者的「婆婆」,也就是她的老公的親媽媽,一個平常在外衝鋒陷陣的女律師,來寫她的每天在家煮飯洗衣的婆婆,250字竟然蔓開了一個奇妙的婆媳的話題。

不,不只是婆媳,還包括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話題,以及該把老人小孩丟在養護院還是自己照顧的問題,竟然用一篇250字的平鋪直敘的essay,讓大家啞口無言,並且感動?

現在來看看這篇essay的粗略翻譯:

我是一個職業導向的新時代女性,所以,第一次與我這個家庭主婦婆婆見面時,完全無法理解她的感受──她在40歲就放棄工作,來照顧她重病的母親還有她唯一的小孩(也是我的老公)。當時我仗著青春的自大,認為她所謂的無私的態度,還有她每天幹著煮飯洗衣、照顧家庭成員、開車送他們上下班(這是美國主婦一定要做的),已經都是老時代的事了,她的作為,完全不在我對於「成功」的定義中。

直到我自己第一個小孩出生了,才開始感受我婆婆堅軔的生命力。小孩一出生就不幸有心臟方面的問題,顯然我必須放棄我的律師工作,不然就得將可憐的小孩丟到令人不放心的托兒所去,這時候,我的婆婆適時伸出援手,主動要求幫忙,幫我在家煮餐,更重要的是她教我禱告和心理上的支持,常與我在嬰兒臭尿布上共飲一杯葡萄酒談心解愁。我婆婆的幫忙,讓我不但可以繼續上班,反而還再開了一間小公司,現在已有六個員工了。

愁雲散去,現在我的小孩已經健康了,我也又添了一個女兒。她長大後,顯然也要面臨同樣的選擇,要家庭,要工作,還是兩者?

我的婆婆顯然選擇了前者,她是24小時的關懷者,她照顧著我生病的公公,為我們家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河床,也教了我,成功不只是來自銀行的存款數字,而是來自你幫助了多少人做到她們想要的夢想。

而我婆婆現在已經80歲,她的成就卻是無聲的;原來,英雄不只是那些突然路見不平而大聲仗義執言的,有時候,她們每日默默的付出,輕輕的托著我們每個人的高度。(完)

整篇文章,只有250個字,真正是「短文」標準定義。而這篇文章顯然不只得到評審團的喜愛,連留言者也都說「寫得好美」,表示希望以後常常在報紙頭條看到這樣的作品!

這位女律師所得到的獎品也很有趣,她將得到三張入場票,主辦單位要求這三張票應該給她自己,給影響她的女人,還有給她想繼續影響的女人,剛好就是照片上面這三位。看著這三位,我覺得,重心是在那個最小的小女孩身上──

當她到了30歲,時代變遷,她會怎麼看這篇essay?

那時候,她或許會心思細膩的,又寫了另一篇essay跨時空的呼應她媽媽,那她會寫什麼?

短文是如此平凡,平凡中卻有這麼大的力量人類因奉獻而偉大。

Thursday, November 20, 2008

蛤蜊的哲學

證嚴法師曾說:"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黃迺毓

敲敲蛤蜊, 學會做個友善的人

小時候我很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幫忙媽媽檢查買回來的蛤蜊裡有沒有壞的。蛤蜊的外殼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讓一個臭掉的蛤蜊混在新鮮蛤蜊中,那整碗湯就都糟蹋了,所以雖是小事一椿,我可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並將此神聖的使命視為莊嚴的儀式,用虔誠又恭敬的心情在做這件事。

檢查的方法是用左手先拿住一個蛤蜊,再用右手撿起其他蛤蜊,一個一個的敲敲看,如果蛤蜊敲出的聲音是結實的,就是新鮮的蛤蜊,如果敲的聲音是虛的,有點沙啞,不管它的口閉得多繄,還是臭的蛤蜊。

小孩子耳朵好,很容易就可以辨別出好壞,自從母親教過我之後,我幾乎不曾「誤判」過,也使家人每次在享受鮮美的蛤蜊湯時,都會誇獎這個「蛤蜊鑑定專家」。

所有的蛤蜊都是臭的!

有一天,母親又買回一包蛤蜊,我熟練的拿出一個大碗,開始我的鑑定工作,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居然「所有的」蛤蜊都是壞掉的?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一個一個再敲過一次,竟然仍然「沒有一個」蛤蜊是好的!那種感! 覺! 就很像一位警察到一部公車上去抓扒手,結果發現一車的人都是扒手!

我捧著那一大碗被判刑的蛤蜊去稟告母親,母親很是驚訝:「怎麼會這樣呢?這個賣蛤蜊的從來不會騙我的呀?」

於是母親大人親自動手檢驗,這才發現原來我抓在左手中的那個蛤蜊是壞的!難怪敲起來聲音全部不對勁!

這種「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的經驗,往往在孩子心中烙下深刻的溝痕,然後進入記憶的深處,等候生命的唱盤再度轉到那個相似的部位。

都遇到不好的人!

大學畢業後我開始工作,我非常的努力,對自己有些期許,有些要求,但是有一段時間我對周圍的人都看不順眼,在我眼中,「每一個人」都有令我難以忍受的缺點,我很想改造他們,而改造不了時,我又想躲避他們。我覺得自己很倒楣,很不幸,怎麼「都」遇到不好的人!

正當我沉醉於自怨自哀時,心中忽然響起「蛤蜊之歌」,難不成我就是那個壞掉的蛤蜊?我聽到那麼多「別人的」沙啞之聲竟可能是我本身造成的?按照常理,一個人不會只遇到壞人,周圍有些人對你友善,有些人對你不友善,這樣的機率最大。

那我?那我可能就是那個不友善的人,! 我! 用自己的高標準去檢驗我周圍的人,看起來我對大家都不滿意,其實我最不滿意的人是我自己!我沒那麼好,別人也沒那麼差!

我忘了我震驚於這個內心的自我發現有多久,我其實很難過,原來我沒我裝出來的那麼好,別人也沒我看的那麼差。我用自己的高標準去檢驗我周圍的人,看起來我對大家都不滿意,其實我最不滿意的人是我自己! 我沒那麼好,別人也沒那麼差!

我忘了我震驚於這個內心的自我發現有多久,我其實很難過,原來我沒我裝出來的那麼好,別人也沒我看的那麼差。我有兩個抉擇的方向:一個是--把自己裝得更好,使得別人看起來更差!另一個選擇則是──開始學著去欣賞別人。

因為只有在看到別人的好時,我才會發現自己的好,也才能真正欣賞自己。

這是一段漫長的歷程,一開始甚至要「強迫」自己,很像「視力矯正」。要把不順眼的看、看、看,看到順眼。每當我想放棄時,就想起那個差點害我將整碗新鮮的蛤蜊倒掉的臭蛤蜊。幾年下來,我也體驗到原來這項能力不僅改善了我的人際關係,對於教師這個職份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我如何去聽出噪音中的樂音,更進一步去判斷他的旋律和節奏?沒想到吧?這麼一件小小的家事訓練可以影響我如此巨大!

你,如果沒有成為偉人的抱負,至少也可以像我敲敲蛤蜊,學會做個友善的人吧。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08

不發火一切都美妙

文/劉墉

內妹帶長子回台, 一百九十公分的十六歲大男生,跑前跑後地幫媽媽提東西、用電腦整理資料,羨煞一群親戚朋友,問她是怎麼教的。「沒怎麼教,他們自己長成這樣。」內妹笑答。

她說得一點沒錯,而且因為工作忙,十幾年來,她連晚飯也沒燒過幾頓。有一陣子,三個兒子放學,得先自己走很長一段路,去「男童中心」用餐、作功課。每個孩子都很乖,功課也很好。雖然媽媽極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卻常接到孩子帶回家的獎狀。

有一天,內妹一家來玩,我看孩子隔不久就這個過去抱抱媽媽、那個跑去親親媽媽。我好奇地問四個孩子,為什麼跟媽媽這麼親?「媽媽愛我們。」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

孩子成績不及格 她笑開懷也誇獎

太太常說,她的好朋友麗蓮跟我小姨子很像。我小姨子是「牧師娘」,麗蓮則是慈濟的資深義工。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會,每個星期天下午,無論刮風下雪,都和丈夫站在紐約街頭傳教。

麗蓮則是四處為慈濟辦活動、到老人中心帶老人唱歌遊戲,還每天幫美國政府,開車為獨居的老人送晚餐。麗蓮的孩子也長得帥、功課又好。只是幾年前,我太太常聽麗蓮說她兒子的成績,從九十分、八十分、七十分到六十分,還有不及格的。妙的是,麗蓮一邊說一邊笑得很開心:「多棒!ABCD 都有。」

所幸孩子愈大,成績愈進步,現在居然成為全A的資優生。據說,有一天麗蓮問孩子為什麼自己知道用功了。孩子說:「媽咪從來不給我壓力,還誇我。小時候我沒感覺,但是漸漸長大,開始覺得慚愧,怎麼考那麼爛媽媽還誇?只好拚命用功。」

女兒晚歸她沒罵 換來真誠的道歉

電視新聞報導法院的少年觀護人盧蘇偉,小時候有一次五科才考十分,媽媽認為他智商低,沒責罵,還給他雞腿吃。

盧蘇偉坐在門口啃雞腿,看見同班同學也拿成績單給家長。那鄰居爸爸一張一張翻:「一百、一百、一百、一百,咦?怎麼這個才考九十,另外十分呢?」鄰居小孩指指盧蘇偉:「十分掉到阿偉家了。」

可是盧蘇偉後來拚命,考進警察 學校,以第三名畢業。他更用小時候力爭上游的經驗,帶領「更生少年」,找回許多迷失的孩子。

我有個朋友的太太,以對子女嚴格聞名。有一天,她上大學的女兒出去玩,說好十一點以前回家。當晚她也有應酬,進門,覺得累,和衣躺在床上,沒想到就睡著了。夜裡一點突然驚醒,想到第二天要來我家聚餐,由她負責的「羅宋湯」還沒燒,趕緊跑去把牛肉丟進鍋裡煮。她睡意未消,坐在廚房椅子上發楞。

這時候女兒悄悄進門了,一眼看見媽媽,嚇得臉都白了,隔了一下,主動向媽媽道歉,自己沒能抓準時間,回家晚了,害媽媽操心。「我從來沒看過女兒那麼真誠地認錯。過去她只會叛逆,跟我頂、跟我吵。」

朋友的太太,第二天開會時對我說:「可是昨天,我根本沒想到她回家晚了,她卻以為我是坐在那兒等她。」我笑問,她的女兒為什麼那天特別真誠。小丫頭笑笑:「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劈頭就罵我。她如果罵我,我一定叛逆,她不罵我,我反而不好意思了。」

只怪我媽不罵我 害我沒有叛逆期

一個朋友中年失業,脾氣特壞,常跟上高中的兒子衝突。有天一大早,他睡不安,醒了,去做早餐,也順便為兒子打了杯果汁。校車要來的時候,兒子才衝出臥室。朋友把果汁遞過去。兒子一揮手:「我不喝。」就轉身去穿鞋。

朋友那天整夜失眠,身體很弱,沒力氣罵孩子,坐下來,沒說話。卻見那大男孩已衝出門,又突然轉身回來,從桌上拿起果汁一飲而盡。朋友當天晚上問他兒子,為什麼早上那麼有良心。

他兒子說:「因為你沒像平常一樣破口大罵。我知道,那是你早起特別為我準備的,不喝對不起你。出了門,心不安,所以回來喝掉。」還補一句:「奇怪,我猜我衝出門的時候,背後一定會傳來你的吼聲,你早上為什麼沒吼?你會不會身體不舒服,該去檢查檢查?」

我高中時很不用功,年年兩科不及格,必須補考才能過關,還在校刊上寫文章說:「我要寫詩、我要作畫、我要的是什麼都不在乎。凡我將來不需要的,滾他的蛋!」同學看了都罵我。文章拿回家,我娘卻猛點頭,說:「寫得真棒。」

直到大學聯考前兩個月,我才知道拚命,熬夜讀書,我娘居然說:「身體重要,別念了。既然喜歡畫畫,不上大學,開個畫室也很好。」我沒聽她的,一番臨時抱佛腳,居然進了師大。後來常有人問我的叛逆期是怎麼過的,我都笑說:「我沒叛逆期,只怪我媽不罵我,我沒得叛哪。」

講了這麼多真實故事,我不想再多說什麼。

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必多說。

只要去愛、去奉獻、去關懷、去付出,有良心的孩子,多半自己會覺悟。

Tuesday, November 18, 2008

尊重別人

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就算他的年齡只有一歲也一樣;就算他是個唐氏症兒童也一樣.....

尊重別人,別人才會以相同的態度對你...

一個孩子隨著訪問學者的父母,回到臺灣讀了半年的臺灣學校。

回去時,大家為他們餞行,我問這個孩子:「你覺得臺灣學校和美國學校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呢?」

他想了一下說:「尊重。」

我很驚訝,我以為他要說「功課」。  

我問他為什麼呢? 他說臺灣的小朋友不尊重隱私,要借東西,沒有問過他就直接從他桌上拿走,或甚至去他抽屜裡翻。

老師也不尊重學生,常常檢查學生的書包,他在校園中常會被老師喝住,因為他犯錯,但是他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老師罵得太快了,他聽不懂。

他最不喜歡的是老師在課堂中罵人,令他覺得很丟臉,即使不是罵他,他也覺得不舒服,一整天心情不好。

他的話使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書,那是一位美國老師的教學日誌,他發現尊重孩子常會得到比高壓更好的效果。

孩子在班上都喜歡講話,所以他與孩子約法三章,當他在黑板上寫Quiet (安靜)時,學生要立刻安靜下來, 他會故意慢慢寫這五個字母,讓孩子把未說完的話趕快說完。

結果他發現因為給了孩子一點緩衝期的尊重,學生會在他寫完最後一個字母 「t」時,全班安靜無聲,反而比很生氣大聲說「安靜」效果好。

很多時候給別人一點尊重,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條件,必須從小教導。

因為有尊重才有自重,有自重才有自愛,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很多父母不耐煩跟孩子溝通,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高壓的方式管教,一旦孩子長大,壓不住時,問題就來了。

權威高壓的方式只會得到表面的服從,內心的不滿會像火山一樣,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

所以小時候被權威高壓管教的孩子長大容易叛逆,這個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 的火山出口。

很多青少年常因一點小事打人殺人,這些有暴戾行為的人,基本上,從小不曾被人重視過,所以長大也不會去尊重別人。

這個不尊重別人的惡風在社會上已經很久了,我們看到銀行或公家機關的人員,將客戶或人民的個人基本資料賤賣給詐騙集團,在電影院、音樂廳大聲打手機,在公共場所縱容孩子亂跑,大聲喧譁;車子隨意停放阻礙交通等等。

尊重要從小教起,當孩子從小被尊重時,他長大自然不會叛逆,當人民被政府尊重時,他自然不會出草去抗爭。

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精緻,但是我們的行為卻越來越不像文明人,聽到這個孩子的話,我很慚愧,從政府到老百姓,我們都沒有給孩子立個好榜樣,或許我們就從尊重別人做起吧!

Monday, November 17, 2008

掌聲與健康

朋友住院了,看他插著鼻胃管,吊著「點滴」,病奄奄的躺在床上,和他平日生龍活虎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所謂:「好漢就怕病來磨」,這回他得療養好一陣子了。

他是資深主管,熟悉公司運作的原則,做事小心謹慎,作部屬的只要聽命行事就行了。持反面看法的以為;他事必躬親,沒有給適度的空間讓下面的人得以發揮。而且對老闆唯命是從,從不反應實際的困難情況,不擇任何手段以達到老闆的目標為原則,加班到深夜,視休假為無物。弄得其他的人也不好意思遞假單。這種以公司為家,夜以繼日的付出心力,鐵打的身子也會撐不住。

一天就在辦公室內跟同事開會的時候,突然覺得一陣暈眩, 眼前一片漆黑,醒來發現自己在急診室裡。

剛開始住院的時候,老闆和同事還來探望,一個週末過後,探望的人逐漸變少,甚至交情深的同事,有意無意的暗示;公司的人事可能會有所調整。

朋友聽了不以為意,認為自己夙夜匪懈的為公司打拼了一、二十年,沒有功勞有苦勞,何況平日很得老闆的肯定,多少次在公開場合誇讚自己的業績,並且表示總經理出缺,他是被考慮的人選之一。 而這次是因公積勞成疾,上層主管應當表揚和獎勵都來不及,哪會有什麼忘恩負義的決定?即使有什麼風吹草動,也應該是更上層樓才對,所以朋友放心的繼續在醫院養病。

又過了一個週末,老闆請特助帶了一大籃水果, 和人事經理笑容可掬的一同來到病房。 噓寒問暖一陣之後,特助清了清嗓門兒,誠懇的說:「 郭董很關心副總的身體,交代您不必急著出院,一切費用由公司負責……」

人事經理接著說:「副總的職務非常重要,董事長囑咐要王特助接手。您調到資管部當顧問,至於薪資…」

朋友識趣的說:「請回去代我謝謝董事長的好意,我的病牽累大家了,出院以後我會回去辦辭職手續。」

人事經理乾笑了一下:「董事長說,如果這樣的話,退休金會從優處理。」

「喔!他真是周到。」朋友回答。

朋友告訴我他經過這事以後,很感慨。 也將感想寫在一張張的便簽上,分送前來探望的朋友。 我也不例外。他的字不像以前那麼有力,卻仍然好看。

*******便簽上寫著*********

掌聲是別人給自己的一種肯定
健康是自己給自己的一種肯定
當掌聲與健康不可兼得的時候
寧可選健康而捨掌聲
因為掌聲會消失

而擁有了健康也同時擁有了獲得其他掌聲的機會
如果一旦失去了健康
其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幸福之首要,寓於健康,
病有千萬種,健康只有一種,
希望家人及所有好友身體健康快樂!

Sunday, November 16, 2008

老伴,很重要!

文/吳娟瑜

原來,老伴的定義沒那麼狹窄。

過去,「老伴」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是孩子的爹娘,如今,社會價值觀在演變,加上老年喪偶的情形也不在少數,「老伴」應該擴大為泛指可以「老來作伴」的親朋好友,不再單指家中的老夫老妻。廣結老伴熟齡生活更精彩。

有一晚,我應邀至一家企管顧問公司做「壓力管理」的演說,一位董事長級的銀髮長輩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在場都是三、四十歲,被工作任務、家庭責任壓得快喘不過氣的青壯年上班族,怎麼冒出了一位悠哉悠哉,卻又認真參與的老人家。

「我是怕得老人癡呆症,所以出來上課啦!」開口的是一位親切風趣的長輩,年約70餘歲,可是講起話來鏗鏘有力,走起路來也精神奕奕,原來他是同榮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吳重憲先生。

「哈!我很愛吃你們家的鯖魚罐頭哩!」

我馬上想到他們家的知名產品,又覺得機不可失,現場學員豈可失去一個向智慧長者學習的機會?於是邀他上台,果然,在短暫分享的幾分鐘內,全場學員的眼睛都亮起來了,因為一位集家庭、事業成功的企業家,他的人生故事真是值得挖寶哩!

像吳董事長這樣的銀髮長者在我們生活周遭比比皆是,他們不見得家財萬貫,不見得位高權重,但他們努力面對人生,認真過好每一天的態度,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我認識一位銀髮阿嬤,每回到森林公園運動,幾乎都會見到她的身影,已70餘歲的她,體型瘦削矮小,走起路來有點不穩,但她總是快步向前、笑臉迎面和路過的人打招呼,看到她如此開朗樂觀,又見到她風雨無阻地運動,真佩服她為「活得久,還要活得好」做了最好的見證。

問題是,我們的周遭似乎還有不少鎮日唉聲嘆氣、走不出家門的銀髮長輩,自從兒女成家、自己也進入退休生涯後,突然之間,日子捲入了日復一日、單調又無趣的空虛與單調。

銀髮族 ~ 也需要生涯規畫

其實,銀髮族也該對未來二、三十年的黃金歲月做生涯規畫。年輕的時候,生涯規畫著重在工作規畫、財富規畫、親情規畫、成長規畫,比較無法兼顧健康規畫、休閒規畫、社會服務規畫。退休後,健康規畫成了首要目標,然而,多數人仍疏忽休閒規畫、社會服務規畫。

有位銀髮長輩一直是我生命中的最佳典範,在她退休後,生活仍然豐富,攝影、繪畫、旅行、聽課、和好友見面佔滿了她的生活,我曾經好奇地問她:「您不用幫忙帶孫子、孫女嗎?」她瀟灑地告訴我:「那是兒女的事,我光是自己的事就忙不完了。」

簡而言之,「生涯規畫」是需要終生進行的,只是在不同階段需要做優先順序的調整,而「老伴」這個概念,對進行生涯規畫的銀髮族而言,也需要做更開闊的思考。

請問:您有幾個老伴?

「老伴」在銀髮族的世界裡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兒女們忙碌的忙碌,離家的離家,身旁是否有幾位談得來的陪伴者成了不可忽略的事。

過去,「老伴」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是孩子的爹娘,如今,社會價值觀在演變,加上老年喪偶的情形也不在少數,「老伴」應該擴大為泛指可以「老來作伴」的親朋好友,不再單指家中的老夫老妻。

銀髮族一定要走出家門、走進社區、參與社會的脈動,更重要的是去結交「老伴」,哪些人可能成為你的老伴呢?

1.原生家庭的兄弟姊妹;
2.家中的兒女和孫姪輩的年輕人;
3.過去的同事、同學;
4.社區的鄰居;
5.成長課室的學員;
6. 宗教團體的教友;
7.來探望的社工員或志工。

建議您花個5分鐘,列下您目前相處中「老伴」的數目,如果至少有20位,表示您的銀髮生涯「非常充實」。如果至少有10位,表示您的銀髮生涯「相當充實」。如果只有5位左右,那麼一定要有危機意識,因為支持網絡越薄弱,銀髮生涯「不夠充實」,日益退縮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每天早上醒來,想到大伙兒要去『玩』,就是很開心!」

一位過去非常「黏」老妻的銀髮伯伯,終於聽從老妻的建議,參加「吃喝玩樂派」社團,他笑呵呵地說:「我的生活一下子多了20多個好朋友,幾乎都是夫妻檔,今天去爬山,明天去看畫展,後天去吃民間小吃,大家輪流安排,錢又不用花費很多,生活變得充實多了。」

原來,「老伴」是多多益善,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歷練和生活智慧,當彼此擦出生命的火花時,那種笑聲、招呼聲和分享的話語,在在刺激著身心的活力哩!

記住哦!「老伴」不能只有一個!看看四周吧!

Friday, November 14, 2008

活出贏家的生命


人生三部曲─活出贏家的生命

文/林啟鵬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不免令人對生命產生一個疑惑,為什麼同樣是人,有人過得幸福、快樂、成功,有人卻過得坎坷、痛苦和失敗?冥冥之中似乎有個看不見的主導;有些人上天給他再好的環境、資源,他終究還是失敗,而有些人就算先天的環境再不好,上天給的牌再爛,但他就是有辦法翻身,而成就一番事業,讓我們來回顧自己的人生,想一想自己的一生,是喜劇還是悲劇?是勝利者還是失敗者?是受人歡迎,還是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決定自己一生成敗、苦樂、禍福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你是否曾經好好的去思考,你滿意自己的生活嗎?對工作、婚姻、人際關係,你是滿意,還是時常感到無奈,想要有所改變?失敗其實是有原因的,而成功是有條件的。

人生如戲,在舞台上你我都是一個演員,演員太入戲了,會把所有的劇情當真,而忘掉了這一切都只是一場戲,過度認同在劇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父母、配偶、子女、同事、朋友…之餘,也忽略掉除了當演員之外,自己還可以跳下舞台扮演觀眾、編劇或導演。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要如何觀看自己的人生,才能了了分明,不被錯綜複雜、撲朔迷離的劇情所迷惑呢?
如何編就一本圓滿的人生劇本?首先,要跳脫演員的範疇,有時從觀眾的角度思考,演員要怎麼樣演才出色,才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使這齣戲既叫座又叫好;更要從編劇的角度去思考,看清自己的戲碼,才知道要如何編劇及導演自己的生命之劇;經常問問自己:「我這一場戲像什麼,是喜劇還是悲劇?結局會如何?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的劇本呢?這是我想要的嗎?」先要有覺察,進而從根本修改自己的人生腳本,成為真正的成功者。

圓滿人生之道,有幾個原則如下:

一、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接受目前的角色是最適合你的,也是你最需要的,做好演員的要件是先學會當自己的觀眾。

二、學會當觀眾:大部份人從自己的觀點來看,所看到的是眼前外在的劇情,是非、對錯、好壞、善惡,在劇情中打轉,整個心就被束縛在這裡面,這樣的人很宿命,人生的結局就如同算命先生所言,很難有突破性的改變。

具有智慧的人看到的是「生命的程式」,從想法、情緒、行為、身體去釐清當下的自我;能有超越點線面的思考,因有深刻的因果觀,故觀點廣泛周延。也因此他的視野、胸襟非常開闊,所成就的事業當然也就與眾不同。

三、編寫一套勝利者的腳本(劇本):想過自己最想要的人生結局嗎?從結局往前推演,才能編出一個贏家的腳本。

四、邊演邊導自己的人生:要有演出一部精采好戲的企圖心。演不好還可以再NG,犯錯沒關係,改過就好。

未來是現在的延續,只有現在幸福快樂,未來才可能感到幸福快樂,把握當下每一個片刻,編寫勝利者的人生-活出贏家的生命。

Thursday, November 13, 2008

布萊德雷效應‏


歐巴馬用鏗鏘有力的言語,開始了他的勝選感言。

如民調所預測,歐巴馬當選了美國總統。他會不會是個稱職的總統,還有待觀察。可他的當選,的確在歷史上寫下創新的一頁,把「人生而平等」的概念更具體展現在世人眼前。讓我們知道,最重要的還是「under the skin」,是那個身體裡面的靈魂、信仰、和能力。

選前幾週,儘管民調領先對手,很多人還擔心歐巴馬會產生「布萊德雷效應」,支持者提心吊膽,評論者則用各種角度分析美國歷史前後的差異。

到底什麼是「布萊德雷效應」?

當年的洛杉磯市長湯姆布萊德雷‏(Tom Bradley),準備競選1982年的加州州長,他的政績很棒,選前的民調也很高,應該有機會選贏,就連選完之後的出口民調,也顯示他會贏得加州州長的寶座。

沒想到開票結果出爐,他慘遭滑鐵盧。眾人議論紛紛,百思不得其解,怎會這樣?

原來,很多白人心理還是有種族情結,可卻不想坦承這樣的事情,面對民調人員或者記者,總是會說場面話,一切以政績為主要考量。

可到了投票的當下,還是會有著「該把票投給黑人嗎?」的念頭,進而轉投給白人。

這種有著種族情結,卻不敢在公開的場所表現出來,表面上支持黑人候選人,實際上卻臨陣脫逃,轉投給白人候選人的現象,我們就稱為Bradley Effect(布萊德雷效應)。

我相信,布萊德雷當年雖然因為種族的關係,沒能贏得選戰,他的名字卻永遠留了下來,提醒我們,黑與白的分別,終有一天會回到人的是非對錯上,而非停留在膚色上。

十個讓你開心的理由



剛從學校回來,拖著疲憊的身軀、沉重的心情,你嘟著嘴,想著那些讓你心煩的事...
令人嘆氣的考試成績、
與朋友間的不愉快、
父母老師嚴厲不悅的目光、
哈巴狗嘲弄的吠吼、
你皺著眉頭望著鏡子裡的自己、
瞇瞇的小眼、
塌塌的鼻子、
一臉的痘痘...

嘆氣?!No no no... 我有十個讓你開心的理由喔!

1. 感謝我的鼻子,即使塌,也讓我我呼吸新鮮空氣。

2. 感謝我的雙眼,再小再瞇,我也能可見日出,日落,花開,花謝。

3. 感謝我的痘痘,它們告訴我...我還年輕!

4. 感謝太陽升起,使我全身充滿希望的光芒。

5. 感謝老天爺所降下的雨水,為傷心淤穢的心靈,刷洗潔淨。

7. 感謝寄給我這個message的人,我知道你們愛我。

8.感謝黑夜的來臨,我知道不論今天的我有多麼失敗,全新的明天仍然等待著我來證明自己。

9. 感謝那些令我傷心難過的日子,我知道快樂已離我不遠了。

10. 感謝我的勇氣,不論今天有多麼不順利,我將勇敢的活下去!

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同理心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

『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

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

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

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

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

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 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

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

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

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

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

有一頓沒一頓。

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

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

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 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

「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