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04, 2008

重新認識自己


在逆境中重新認識自己,珍惜生命

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如果我們已經碰到逆境,與其在那邊罵政府、罵老公還是罵兒子,只會使傷口愈扯愈大,一點意思都沒有,重要的是要趕快找出自己的復原力,讓這些逆境至少還有一點正面的意義,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在培養自己的復原力方面,有幾個重要的觀念,在此提醒大家:

一、走出自責:自責是所有憂鬱的來源,當人遇到逆境時總會有所反省,如果一直停留在自責之中,認為自己總是做得不好或是該為什麼事負責時,就無法走出困境,從這件事獲得真正的反省。

二、走出報復:有人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很多人受了傷,心中耿耿於懷,就會想要報復,可是這樣做不僅會傷害別人,更傷害到自己,因此,我們可以承認自己很憤怒,但是不妨選擇寬恕,也就是「我可以報復,而且也真的有理由報復他,但是我選擇放棄報復的權利」,如此才能走出報復的陰影,也活出一種泱泱大度,是令人佩服的。

三、相信自己:研究發現,具有復原力的人,必須要相信自己,雖然是在逆境當中或失敗當中,還是要看重自己,相信自己是好人,是有能力的人,是有希望的人,用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期許自己。

有一本書《我賺了三十年》,是作者李豐醫師反省她發現自己得了癌症及抗癌的心路歷程。她在1968年得了淋巴癌,被醫師預估只能再活半年,之後在努力調養的過程中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多麼不愛護身體,但她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棄,癌症賦予她的意義是,讓她開始懂得珍惜生命,決心調整自己的生活,還去練瑜珈,一直到現在,她依然努力於推廣她的抗癌之道。一般人聞之色變的癌症,卻讓她賺到更多有意思的新生命。可見多用正面眼光去看逆境,再倒楣的事都有辦法跨過去。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希望我們的人生都不要碰到逆境,也不要碰到問題,可是一旦碰上了,也不需要害怕,現在不是躲避球的時代,而是揮棒的時代。就像人老了總是會生病,經濟不景氣,總是會有人失業,當孩子要進入青春期,要狂飆就來飆吧!與其一直惶惴不安,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碰到倒楣事,不如做好迎戰的心理準備,敞開大門對它大聲說:「Come on!進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你會發現逆境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你可以選擇樂觀以待或是悲觀度日,是喜或悲全在一轉念之間,以什麼樣的心情與人生態度去面對逆境,結果是完全不同的,以此與各位共勉之。

原來「受苦」的人是因為停留在「無知的恐懼」裡,以致於讓自己一直走不出生命的黑洞。明明只要一個觀念的改變、一個行為的調整、一個關係的讓步、一趟旅遊的海闊天空、一次講座的互動、一本好書的閱讀……就可以從受苦的陷阱一躍而出,可是受苦的人就是緊緊抓住自己的傷痛,只看到自己的「沒有」,卻沒看到別人的「需要」。

重建失落後的關係,找回生命的泉源

如果暫時無法夢到、等不到期待的夢,悲傷的人還可以透過寫信給逝者並想像對方可能給的回信,或者透過和往生者的「對話」,以及「透過心像的聯繫」等等內心的、潛意識的途徑與失去的所愛的人聯繫、溝通,化解未解決的議題、表達思念、滋生寬恕,進而能夠放下舊傷痛(letting go)、繼續新生活(moving on)!
  
作者慈悲地提醒我們這些忙碌的現代人:「我們一生終將經歷許多失落,但我們也因失落、分離與放手而活著;這些反而是這個變動的世界中最基本的部分,我們試圖去認為如果我們保持忙碌的話,將可以避免失落之痛,以為我們可以封閉心靈來保護自己;然而,也正是這些未經哀悼的失落在傷害我們的內心、破壞與鈍化著我們」(p.234)。
  
我很喜歡作者引用詩人約翰‧歐唐納修的說法:「失落清除了舊的,也造就了新事物的空間,失落提供一個有活力的心靈大掃除」(p.235),以及大衛‧懷特的詩句:「掉進悲傷之井的靜止表面之下,才會發現我們所飲用的泉源」(p.236)。
  
因此,我們也應該感謝失落與悲傷,讓我們發現生命的活力與泉源。書中引用歐唐納修的話:「願您了然缺席意涵充滿溫柔的出現,而且沒有任何事情曾經失去或遺忘;願悲傷的哀愁之井,化為沒有遺憾的存在之泉」(p.243)。
  
作者把生死如何能夠一線牽、如何重建失落之後的關係,歸類為三個階段,讓讀者有清晰的步驟可循。然而,本書的體貼與美妙尚未結束,作者特地在附錄中把全書各章的要點與練習擷取出來,讓讀者和書中當事人一起與悲傷共舞、活過悲傷之後,得到歇息、反省與咀嚼的機會,對於失落與悲傷帶來的解構與重建關係,得致清明的、深刻的印象。

●學習愛與寬恕,發現嶄新的生命與希望

拜讀本書,每次都有低迴不已的感動與省思。尤其對於透過想像、夢與對話,竟然能和過世多年、甚至幾十年的親人栩栩如生地對話、表白與互動,剛開始頗為震撼、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一次次地以敬重心靈神秘性的態度,來接納與欣賞書中舉出的實例與練習,先不論究竟是已逝者真的從另外一個世界來與在世者相會、溝通,抑或是在世者自己的心念與想像所變現的?我想,重點在於內在溝通的技巧真的讓我們觀照內心,釋放悔恨,滋養出無盡的愛與寬恕!而這樣的愛與寬恕的確帶來真正的治療與重建的作用。人世間許多生命的奧妙與神秘,我們需要虛心接納、懷著感激與敬重來看待。
  
衷心期盼您能先放下原先對死亡、失落與悲傷的根深蒂固的看法與態度,以全新的觀點與心境來接納作者的舉證與分享,或許您也會欣賞、感動、敬重那種「理性批判」所不能達到的神秘性與靈性,讓我們的心柔軟起來,虛心學習生死的大功課「愛與寬恕」,不僅可得到心靈的大掃除,並且發現嶄新的生命泉源與希望。

衷心祝福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