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振煌(佛學學者;《西藏生死書》譯者)
情緒障礙來自於想法錯誤,我們在人際關係上經常會發現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是自我中心主義者,因為他們有強烈的自我觀念,堅持事情應該要有一定的作法。這種完美主義者是很痛苦的,因為他們只有一度空間的思考。越是痛苦的人,我們越能理解他們的心態是一度空間。何謂一度空間?一度空間就是強烈的自我批判,只站在一個觀點上,不能轉圜;只能接受自己,不能夠接受別人,不能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任何現象。
二度空間的人,是能夠離開這間教室,當他碰壁時,他會轉彎,找出口出去,但走不出這棟大樓,比如我們現在在二樓,因此即使有二度空間,仍然在二樓打轉。因他不知道為了走出這棟大樓,應該要下樓。下樓就有了立體觀念,這就是三度空間。我們如果有三度空間的觀念,就知道碰壁要轉彎,遇到樓梯要下樓,如此就可以走得出去。三度空間的人,能活得比二度空間的人寬,比一度空間的人更自在。可是,如果只是活在三度空間,仍然是不夠的。
◎四度空間思維,接納一切可能
要有四度空間,即是在三度空間加上時間的觀念。時間會改變情境,因為我們的起心動念都在不斷改變中,一彈指,就有五萬四千個念頭生起。由於時間的流轉,所以我們的念頭、觀念、覺受一直在改變。即使是物質也一直在改變,肉體一直在改變,細胞兩三個月就全部換過一次,血液、骨頭、房子一直在變,這個世界一直不斷的生、住、異、滅。
我們如果只是活在三度空間還是不夠的,還是和畜生一般,因為畜生也有三度空間的觀念,有的會爬樹,有的會鑽洞,牠們也是在三度空間生活。一般低等動物沒有時間的觀念,牠們不像人,如果是人,這一餐吃飽了,還會考慮下一餐,所以會儲蓄,會考慮長大、老病的時候,該怎麼辦?人會思考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事,現在是現在的情況,過去是過去的情況,未來是未來的情況。人要有四度空間的思維,如果我們沒有時間觀念,沒有四度空間的思維,那麼過去表現不好的孩子,就會認為他一定是壞的;過去表現好的學生,會認為他現在不可能做壞事。如果有了四度空間的思考,就會接納一切都在改變。
◎心胸自由廣大,充滿無限可能
佛教的阿羅漢,可以比喻為十度空間的思維方式。如果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很自在的,能夠接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過去小孩子和現在小孩子,在時間上是不一樣的,環境上也不一樣,因此我們要擴大心胸。如果能夠增加思維的自由度、容忍度,換言之,就是從四度增加到十度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就是佛教徒所說的阿羅漢。阿羅漢就是已經證得空性,沒有自我的執著,曉得一切眾生皆是空性,皆是因緣所生,因此他的心放下,不再受情境的影響,不再受別人的影響,就解脫了。
那什麼是佛教所謂的菩薩?乃至於佛教裡的如來?如來就是佛。佛是無限度的空間思維方式。什麼意思呢?就是他完完全全沒有任何的立場,他曉得一切都是現象的變化,一切可能性都會存在。因此,他的心胸就會無限寬大。有了如此的心胸,才可以真正聽到他人的想法。如果在一度空間的話,根本連小孩子的聲音都無法接受,二度空間、三度空間、四度空間…。四度空間已經不足了,我們應該要往上,往五度、六度一直增加。換言之,我們要用比較寬廣的心胸來接受他人的一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