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30, 2010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世博會中囯舘內的數字版清明上河圖,現土豆網上也有原圖視頻演示,較清晰,各位 可以上網觀賞!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QdZErJqF0Y/

復活《清明上河圖》成中國館鎮館之寶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是各大媒體和無數參觀者公認的世博中國館內最搶眼的展品。通過3D方式復活宋代畫家張擇端這一傑作的是中關村海澱園的水晶石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相關專案負責人介紹,“這是科技專利和歷史考證共同作用的結晶”。張擇端版原畫長528.7釐米、寬24.8釐米,本次復活的“百米長卷”按長度來算放大了近30倍,按面積來算放大了約700倍,整幅螢幕高6.5米,長約130米,觀眾走馬觀花也得看10分鐘。由於展品尺幅巨大,為避免參觀者感到枯燥,特意設計成褶皺狀。富於創造性的是,它不僅展現了原畫中的日景,還合理“想像”了夜景,天色晦明變化,4分鐘一個輪回。

《清明上河圖》的影像是由12台投影儀把製作好的《清明上河圖》動畫投放在銀幕上的。褶皺狀設計之下,銀幕起伏最大的凹凸落差大到2.5米。這樣一來,投影極易出現變形,12台投影儀的影像如何對接得天衣無縫也成為難題。為克服這一難題,水晶石自2008年起開始研發“大尺寸螢幕人機互動”世博科技專項並獲得成功。

《清明上河圖》下那條潺潺流動的江水也引起參觀者的無限好奇——波光粼粼的水面甚至會出現水流因鵝卵石阻力而跳躍、改向的情況,萬分逼真——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專案負責人解釋,江水流動、波光粼粼的動態景象是通過虛實相間的手段呈現出來的。用26台投影儀投射在一層紗網上——紗網這種媒介的特性可以在保留一部分影像的同時使一部分影像透過,同時在紗網下面堆積很多黃沙和鵝卵石,這樣就呈現出了令人驚奇的逼真景象。

成立於1995年的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現已成為亞洲數位視覺展示領域規模最大的企業,致力於以數位化三維技術為核心,提供全球領先的數位視覺技術及服務。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貫穿整場的“卷軸”影像就是水晶石的傑作。

2001年,水晶石為上海申博製作“申博宣傳片”,數位影像的魅力震驚四座。2007年,水晶石正式成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指定多媒體設計服務商”。之後,水晶石又成為上海世博局指定的網上世博會創意策劃與數位展示服務提供者,為網上世博提供創意策劃及平臺、園區建設等服務

Tuesday, June 29, 2010

走路曬太陽

『走路曬太陽遠離退化性關節』


很不錯的保健資訊,請三、四、五年級同學都能研讀一遍,或許能改變一些錯誤的觀念。

根據統計,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每2人就有1人罹患不等程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一走路就痛,不少人因而整天待在家裡,一動也不敢動,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最後真的走不了。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高雄醫學大學骨科副教授陳勝凱指出,每個人都會老化,關節也是一樣,使用到某種程度後,就會因磨耗而退化。一旦出現這種又名骨關節炎的退化性關節炎時,患者必須要有正確認知,才不會讓症狀急遽惡化下去。

陳勝凱表示,正常人骨頭與骨頭接觸的地方,就是關節軟骨,正常的軟骨組織光亮平滑,但隨著年紀增長,軟骨過度磨耗,軟骨碎片掉入關節腔內並在關節腔內刺激關節囊,製造過多的關節液,引發紅腫熱痛,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從X光片看來,正常的關節軟骨面平滑光亮,一旦關節磨損,就會出現凹陷。

有些病情嚴重者,軟骨磨損的附近甚至會有骨刺增生情形。不管怎樣,關節炎通常會以四大症狀表現,一、是疼痛;二、是關節變形、腫脹;三、是晨起感覺僵硬,下床運動後,症狀稍稍緩解;四、是關節活動時會有聲音。就疼痛這項而言,如果是O型腿的人,身體重量大都落在關節內側,這個部位較易出現磨損及疼痛。相反的,X型腿的關節疼痛幾乎都出現在外側,且腳愈歪,變形愈厲害,也就愈痛,少有例外。

「運動增強軟骨海棉作用」陳勝凱說,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棉,當我們走路時,腳往下踩那一刻,身體重量往下壓,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腳往上提,來自身體的重量消失,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裡面,形成一個動態平衡。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維持軟骨的健康。問題是,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不敢走動,整天就坐著不動,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時間一久當然出現更大的問題。

為此,陳勝凱提醒民眾若出現上述四種症狀時,就應特別留意「不要有不運動,以防磨損關節」的錯誤觀念。他強調,適度的運動可增強軟骨的海棉作用,藉著不斷流進流出關節滑液,既可帶給軟骨營養,保持濕潤,關節周圍的肌腱也會增強,減少軟骨磨損的機率。

在所有運動中,陳勝凱認為『走路』是中老年人最佳的選擇,如果覺得自己的平衡感還不錯,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有氧運動,也不妨試試看。但他強調,這些運動應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一曝十寒,而應隨時為之,但若正處於關節疼痛之際,就不要勉強去運動,以免症狀更加惡化。此時,不妨以「三隻腳」來替代兩隻腳,拄著枴杖來分擔身體重量,讓軟骨及關節獲得更充分的休息。

每天至少應走路半小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骨科主任蕭國川也認為,屬節律性運動的走路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的最佳選擇,每天至少走個半小時,如果持續走1、2個小時以上,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可以繼續走下去。

如果有更多時間,他建議患者定期到健身中心,請教練協助訓練股四頭肌的強度。蕭國川解釋,股四頭肌是大腿膝蓋周邊的大塊肌肉,愈強壯,愈能吸收膝關節撞擊的力道,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游泳及騎自行車,也是相當好的運動。蕭國川指出,患者在水中游泳時,受到浮力影響,關節受力較小;騎上自行車,大多數體重落在臀部,膝蓋受力較少,也不失為不錯的運動。

多曬陽光防止骨質流失在日常運動之餘,陳勝凱建議這些患者也要多曬曬太陽,因為陽光可將維生素D活化為 D3,增加鈣質吸收,有效防止骨質流失,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出現。

當然,除了維持適當運動,蕭國川建議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試著服用硫酸鹽葡萄糖胺製品來減少軟骨的磨損。從多年來的臨床觀察,他發現三分之一患者吃了這類製品後有效,可少受點苦。

Monday, June 28, 2010

火車鐵軌和小孩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讓我們對做決定有更深刻的認識。

有一群小朋友在兩條鐵軌附近玩耍,一條鐵軌還在使用,一條已經停用;只有一個小朋友選擇在已停用的鐵軌上完,其他的小朋友 都在仍在使用的鐵軌上玩 。

這時火車來了,而你正站在鐵軌的切換器旁。讓火車停下來已經不可能了,但你能讓火車轉往停用的鐵軌,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數的小朋友。

但是,那也意味著那個在已停用鐵軌上玩的孤獨小朋友將被犧牲掉。你該怎麼辦?或者就讓火車開過去嗎(你不採取任何動作)?

讓我們停一下,想想我們會做怎樣的決定。

分析一下形勢…

仔細想想…

給出你的答案!!!

現在…繼續!!!

大多數人會選擇 轉換火車軌道,犧牲那名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無論從道義上還是情感上講,以一個孩子的代價來挽救大多數孩子的生命會是大多數人的理性決定。

但是,你是否想過,那名選擇在停用鐵軌上玩的小孩顯然是做出了正確決定- -在安全的地方玩?

然而他卻必須 為那些選擇在危險的地方玩的無知的朋友們而去犧牲。

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 每天都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在辦公室、團體裡、政治圈裡,尤其在一個民主的社會,少數人常常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犧牲,無論那些多數人是多麼愚蠢和無知,無論少數人多麼有遠見和卓識。

那個選擇不與其他小孩在仍在使用的鐵軌上玩耍的唯一小孩 被逐出局。他如果被犧牲掉,沒有人為他落一滴眼淚。

正確的決定是 – 不要試圖讓火車變道,因為在鐵軌上玩的孩子們當然知道軌道仍在使用,當她們聽到火車鳴笛,自然會跑開的。

如果你將軌道切換後,那個乖小孩必定慘死,因為他從沒想過火車還會開到廢軌道上!而且,該軌道之所以被廢棄,可能是因為它是有問題, 不安全的。

如果火車被切換過去了,整車的乘客可能被置於危險之中!在你試著犧牲一個小孩的生命來挽救幾個小孩的時候,你可能結果是 在用整車的乘客來挽救這幾個小孩子。

我們都知道 生活中充滿著艱難的決定需要我們去做,但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匆忙做出的決定並不總是正確的。“記住,正確的決定 不總是大家都支持的那一個… 而大家都支持的不見得總是正確的。”

每個人都會犯錯;所以他們才會把橡皮擦裝在鉛筆上。

表達的效率

一個失明的男孩坐在一個大廈的階梯上,擺了一頂帽子在他的腳旁,拿著一個告示牌寫著:「我是瞎眼的,請幫幫我」。帽子裡只有幾枚硬幣。
一個男人經過了,他從口袋裡掏出了幾枚硬幣投入帽子裡。然後,他拿起告示牌把它翻轉過來寫了一些字。他放回告示牌,以便走過的每個人都會看到新的詞句。

帽子很快的開始填滿了錢。更多人給失明的男孩更多的硬幣。午後,改寫了告示牌的男人來看看事情發展得怎麼樣了。男孩認出了他的腳步並問:「您是不是今天早上改寫我的告示牌的人?您寫了什麼?」

那人說:「我只是寫真相。我說了你原本的意思,但用的是另一種說法。」

他寫的是:「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但我卻不能看見。」

你認為第一個告示和第二個告示寫的是同一件事嗎?當然兩個告示都是告訴別人男孩是失明的。

但第一個告示單純地告訴人投入一些錢在帽子裡以便幫助這位男孩。第二個告示告訴人們他們能享受美麗的一天,但男孩不可能享受它,因為他是瞎的。

第一個告示只訴說了男孩是瞎的。第二個告示告訴人們(自己)是多麼的幸運不是瞎眼的人。

我們對於第二個告示表達得更有效率,不感到驚訝嗎?

Wednesday, June 23, 2010

教育的差異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遠打到哪?"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 興 ,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

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 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書。

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

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

我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 六甲 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定要從那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時間判斷是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

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

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

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銀兩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

那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是在培養能力,而我們是在灌輸知識。

Monday, June 21, 2010

誰是殘障?

誰是殘障?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暗夜,那晚要回家時正下著雨。

我開到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時,狂風驟雨擊打我的車子,突然手上的方向盤猛然一震,車子失控突然偏向右邊。

同時我聽到可怕的爆炸聲,我奮力把車停在雨滑的路肩,想到整個情況便愕然不知所措,我不可能獨立換下爆胎,完全不可能。

因為我的運動神經受到感染,病情逐漸惡化,起先是感染到右手右腳,然後是另一邊,雖然生病,但是車上裝了特別器具的輔助,我還是一樣開車上下班。

後來我想到,也許路過的車子會停下來,但我隨後就打消了這種想法,為什麼它們要停下來?我知道連我自己都不會停,然後我記起路邊不遠處有棟房子,於是我發動車子,緩緩砰然前進,開進泥土地。

幸運地,房子的燈光正歡迎我,我開進車道,按了喇叭,有個小女孩開了門,站在那裡看著我。

我搖下車窗,大聲說:「車胎爆了!需要有人替我更換,因為我跛腳,無法自己更換。」

她進入屋內,一會兒出來時裹著雨衣,戴雨帽,後面跟著一個男人,愉快地跟我打招呼。

舒適而乾爽地坐在車內,覺得在暴風雨中奮鬥的男人和小女孩很可憐,沒關係,我會付錢給她們。

雨勢稍減,我搖下車窗看換胎過程,他們似乎動作很慢,我開始有點不耐煩。

我聽到車的後邊,傳來金屬的清脆碰撞聲和女孩的聲音:「爺爺,這是千斤頂手把。」老人低聲含糊地回答。

車子慢慢被頂了上來,接下來是一連串的聲響,搖動及車後低聲的對話,最後終於完工了,千斤頂移開時,我感到車子撞到地面,接著行李箱門關閉的聲音。

他們就站在車窗口,老人有點嶇僂,寬大雨衣下的他,看起來很虛弱,小女孩大概八 歲或十歲他往上看我時快樂的臉龐帶著微笑!

他說:「這樣的天氣,車子出毛病很糟糕,不過,都修理好了。」

「謝謝」,我說:「那我該付你多少錢呢?」

他搖搖頭說:「不用,蒂喜雅告訴我,你的腳不方便,我很樂意幫忙,我知道如果是你,你也會幫我忙的,不用收費,朋友。」

我拿出一張五元紙鈔:「不!不,付賬是應該的。」

他沒有意思要拿錢,小女孩靠近車窗,低聲的對我說:「爺爺看不見。」

接下來幾秒鐘,我只感到羞愧和震驚,我從未有過那種強烈的感覺,一個盲人和小孩,在黑暗中用濕冷的手指,去摸索螺栓和工具。

而他的盲眼所帶來的黑暗,恐怕至死才能終止,他們卻仍願幫我在風雨中更換輪胎,而我卻坐在暖活舒適的車中。

他們道晚安離開之後,我不記得自己坐在那裡多久,但時間長到足以讓我好好的探索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出所有恐懼不安的癥結。

誰是殘障?

我了解到以前的自己,心中只充滿了自憐,自私,對別人的需要很冷漠,不體諒別人,我坐在那兒禱告,謙卑的祈求力量。

祈求更能瞭解與透徹洞悉自己的缺點,也祈求信心,以克服這些缺點我祈求上帝,降福給這位眼盲者和他的孫女。

最後我把車子開走,心裡仍然顫抖,精神上卻滿是謙卑。

不管您怎麼想,好朋友就是這樣,能聯絡就是有緣。

能分享及互相勉勵當然更棒。

遇到困難不能自認殘障,因為還有很多人更需要您的幫忙。不是嗎?

=================================================

證嚴法師開示:有好手好腳而不做好事的人,就像殘障一樣.

Thursday, June 17, 2010

Bad "Knee-Jerk" leadership

Why The Knee Is The Most Dangerous Part Of A Leader’s Body


by Starbucker on June 13, 2010

Leaders are constantly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nd in the course of doing that are called upon to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that information.

Or not make them.

That’s where our knees come in.

Sometimes the nature of this information, its source, or the manner in which it was delivered, puts some kind of strange electric charge into the knee, and consequently, it jerks upward, causing a powerful reaction.

And a big leadership mistake.

Mainly, a very premature and ill-informed action or decision.

The classic “knee-jerk response“.

It can badly wound or even ruin many a career, but it doesn’t have to be that way – if this little “tic” can be controlled.

There are three main ways to do it:

Proper Anger Management

Respect for the Facts

Keeping Hearsay in Perspective

Let’s start with anger.   It lurks in many places in the workplace. It can be triggered in many ways – by an e-mail, or a remark at a meeting, or a contentious phone call.    Or by a negative report that points a finger at you.  Or maybe something as innocuous as spilling hot coffee on your brand new shirt.

Anger goes right to the knee, because it’s an emotion that is asking (no, begging) for a release.   I’ll give you a classic example – the flaming e-mail.   You know the one.   The e-mail that makes your blood boil before you even finish reading it.   You want to immediately write a response that fights the fire with more fire.

These kind of knee jerks can practically cause a hernia, they are so strong.   Anger must be managed – that release must go somewhere other than the knee.    Do some deep breathing.  Take a walk.  Go into your coat closet and scream.  Chant “serenity now” (don’t knock it, it has worked for me).   Just don’t let that knee jerk!  Deal with it later, when you’ve gotten that release another way.

Then, there’s respect for facts and keeping hearsay in perspective.  These two go hand in hand. I’ve seen hearsay sink a lot of leadership ships because that pesky knee jumped way, way up and made a hasty decision based on very sketchy information. Facts MUST be respected, in nearly every case.

There’s always the question of how many facts a leader needs to make a good decision (using the gut instead of the knee) -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business many decisions just have to be made with less than 100% of what is needed.   However, it’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to shoot for at least 50%; that’s my minimum threshold.

That eliminates the prospect of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a single shred of information that may look compelling at first glance – those are very well suited to causing the knee-jerk – but upon further investigation turn out to be less than accurate, or just plain wrong.

“Facts are stubborn things”, said the great American patriot John Adams.   What he didn’t say (and I’m sure her surely thought it) was that facts, and good anger management, will also save you a lot of trips to your orthopedist to pull that knee off your head.   Or, more importantly, trips to your bosses to explain your bad decisions.

Tuesday, June 15, 2010

給我考零分

劉墉教子 -  “給我考零分”

有這樣一對父子:父親是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著名作家、畫家;兒子是哈佛大學碩士、波士頓CitSep音樂指導及劍橋WllRBD電臺製作主持人、作家。這是被視為傳奇的一對父子。然而,兒子在中學時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他的考試卷上永遠是“C”。作家父親如何讓差生兒子變成優等生?這個父親叫劉墉。這個兒子叫劉軒。 2009年9月,劉軒抵達上海為新書《叛逆年代》簽售,接受專訪時講述了劉墉拜託他考零分的獨特家教故事......

我在中國臺灣還沒有讀完小學就跟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美國。進入中學後,我開始叛逆。然後就變成了一個讓老師頭痛的孩子:調皮、厭學、愛做白日夢,每天憧憬的就是變成一個像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所以,我的成績很糟糕,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成績變成了雷打不動的“C”,這讓教過我的所有老師都無計可施。

劉墉終於忍不住找我談話了,在我12歲之後,他就跟我說,我可以直呼他的名字,當然我想叫他爸爸他也很歡迎。鑒於他對我一直比較寬鬆,所以我多半時侯稱呼他為爸爸,偶爾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叫他劉墉。現在他要就我的學習成績與我展開討論,我的心情就開始不好了。他先是沖我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這個笑容在我看來很陰險。他對我說:“你的老師告訴我,你現在整天夢想著當舒馬赫那樣的賽車手,變得不愛學習了,對嗎?”

“是的。”我感覺他的話裏有一些鄙視的成分,這是對一個14歲少年尊嚴的莫大侮辱,我有點挑釁地說:“舒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這麼大時成績也很糟糕,他還考過零分,現在不照樣當了世界頂級賽車手?”劉墉突然爽朗地笑了起來,那笑聲讓我覺得有點陰鷙的味道:“他考了零分,當了賽車手。可是,你從來就沒有考過零分啊,每次都是‘C‘!”說完,他的手從背後亮出來,沖我揚了揚手中那張成績單。

他竟然笑話我沒有考過零分?我真的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我咽了一口唾沫,從喉嚨裏發出低沉的聲音:“那麼,你希望我考個零分給你看看嗎?”他往椅子背上一靠,擺出一個坐得很舒服的姿勢,笑了:“好啊,你這個主意很不錯!那就讓我們打個賭吧,你要是考了零分,那麼以後你的學業一切自便,我絕不干涉;可是,你一天沒有考到零分,就必須服從我的管理,按照我的規定去好好學習。如何?” 我們很認真地擊掌為盟,我在心裏已經開始竊笑不已了,我覺得自己遇到了一個天底下最可愛也最愚蠢的父親。

“但是,既然是‘考’,那就得遵守必要的考試規則:試卷必須答完,不能一字不填交白卷,也不能留著題目不答,更不能離場逃脫,如果那樣的話即視為違約,好不好?”這還不簡單?我的心裏發出快樂的鳴叫,不假思索地答道:“沒有問題!”很快便迎來了考試。發下試卷後,我快速地填好自己的名字,開始答卷。反正這些該死的試題我平時就有五分之三不會,考個零分不是什麼難題吧?

第一題是這樣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美國人民反擊納粹的時任總統是誰?下面有三個備選答案:卡特、羅斯福、艾森豪。我知道是羅斯福,卻故意在答題卡上塗下了艾森豪的名字。

接下來的幾道題都是如此。可畢竟試題是按先易後難的原則出的,試題的難度不斷增加,甚至很陌生。在做後面的題時,我並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所以答題時就開始犯難,但按照約定,我又不能空著不答,最後我只能硬著頭皮,像以往那樣亂蒙一通。走出考場,我忽然發現自己手心裏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考零分也很難!我的心情開始沮喪,因為我覺得我極可能在亂蒙的時候蒙到了正確答案,如果那樣的話,我就考不了零分了。

試卷結果出來了,是可惡的“C”,而不是可愛的“O”!灰頭土臉地帶著試卷回家,劉墉笑眯眯地走過來,提醒我,“咱們可是有約在先哦,如果你沒有考到零分,你必須聽從我的指揮和安排。”我低下頭,暗罵自己不爭氣,竟然連個零分都考不到。同時也在心裏作好了最壞的準備,他還能怎麼指揮我?無非是讓我好好努力早日考到A而已嘛!  

劉墉煞有其事地清了嗓子,說出了他對我的命令:“現在,我拜託你早一天考到零分,或者說,你近期的學習目標的向零分衝刺!哪一天考到了零分,哪一天你就獲得自由!”  我差點以為我的耳朵壞掉了,或者差點以為劉墉的腦子壞掉了,這樣的大好機會送到他手上,他竟然將我輕輕放過,並且無限制地給我發補救的機會?考零分比考A。我覺得還是前者更容易一些。於是,我看到了一絲曙光。  

很快又迎來了第二次考試......結局還是一樣,又是“C”!  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衝刺。為了早日考到零分,我不由自主地開始努力學習。然後,我開始發現自己有把握做錯的題越來越多。換句話說,我會做的題越來越多。  

一年後,我成功地考到了第一個零分!也就是說,試卷上所有的題目我都會做,每一題我都能判斷出哪個答案正確,哪個答案是錯誤的。  劉墉那天很高興,親自下廚房做了一桌菜,端起酒杯大聲宣佈:“劉軒,祝賀你,終於考到了零分!”他沖我眨眨眼,加了一句話:“有能力考到A的學生,才有本事考出零分。這個道理你現在應該已經知道,不過我是早就計畫好了,你被我耍了,哈哈哈......” 的確,我承認我被劉墉——我的爸爸耍了。在這個賭局中,其實我的一舉一動,都早已經在他的預料之中。可是,把考滿分的要求換成考零分,我就覺得容易接受得多,並且願意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而努力。真不知怎麼想的。

後來,我考上了哈佛,讀完碩士,正在讀博士,譯了書寫了書,拿了音樂獎,獲得了表演獎,似乎在18歲以後,我就再也不去想做舒馬赫第二了。我覺得我完全可以做到劉軒第一。

現在,我跟爸爸一起開了一個博客,主題是“兩代人對談的父子博客”。我很享受這種可以跟他推心置腹,發表不同見解的交流和溝通。我想,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也會跟他定下同樣的“零分之約”,這絕對是比滿分之約要科學,巧妙,有用得多的約定......

Friday, June 11, 2010

比爾蓋茲的「嫉妒」

看比爾蓋茲評蘋果有感:「嫉妒」不會招來成功,「被鄙視」才會!


by Mr. 6 on June 4th, 2010

華爾街日報的D8 Conference這幾天如火如荼,前一天,蘋果的Steve Jobs才剛在同一場D8 Conference登台,整個美國網路幾乎在討論的Steve Jobs講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那個氣氛,已經幾乎把Steve Jobs當成「神」了!隔天,輪到身為「另一個Steve」的微軟的Steve Ballmer上台,卻,沒有多少人在討論他講了什麼。老科技人都有一點點「敏感」,大部份的科技人仍很難以置信蘋果居然會成為比微軟還大的公司,儘管兩者現在已身處不太一樣的競場,但大家仍很想問──


「微軟,你的感想如何?」
或許是刻意安排,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微軟總裁比爾蓋茲,選在這星期來上Larry King Live的現場節目!

這篇文章提及比爾蓋茲與Larry King的訪談,截取出裡面是「最精彩」的一段──Larry King這主持人,最出名的就是他不跟你客套囉嗦,直接切入心臟中心,要幫觀眾問到大家最想知道的答案!這個氛圍下,這個問題很簡單,而Larry King很忠實的拿它來問比爾蓋茲了──

「你,『嫉妒』Steve Jobs嗎?」(Is there any jealousy involved?)

比爾蓋茲好像知道早會有這個問題似的,還不到半秒,比爾蓋茲就接上去,表示:「不,不,蘋果大概比微軟早開始三年,它們曾經『大起大落』。」

「我當年曾在蘋果寫了BASIC程式,後來微軟公司比世上任何公司還寫了更多蘋果的程式。」比爾蓋茲說:「也就是說我們雖然作業系統上面競爭,但我們也是合作伙伴!」

「看到科技公司成功是好事。事實上還有很多成功的空間。」他繼續說:「我們會繼續競爭,競爭是一件好事。其實,在之前有些時機點,蘋果看起來好像快掛了,科技業的起起落落真的是叫人驚奇。」

然後,Larry King再噴了一句:「那,你喜歡Steve Jobs嗎?」

比爾回答:「Steve絕頂聰明,做過很多很棒的事。我們一起工作過的時間,譬如在Apple II的時代,我們很享受對打的滋味,我們個人有不一樣的強項,但我們都熱愛這個產業,而他比我老一點點但我們基本上年紀差不多。」

對於這些直接的問題,坦白說,比爾蓋茲在鏡頭前,答得相當不錯;比爾在鏡頭前,帥氣、成熟、穩重的形象,笑容非常自然、平易近人,但,這篇文章有點「吹毛求疵」,這篇作者顯然認為,比爾蓋茲看似從容,但論他所回答的「內容」,還真有點怪。

文章指出,當比爾蓋茲回答他是否「嫉妒」?比爾竟絕口不提「最近的蘋果」,他提到的皆是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陳年舊事,而且特別「強調」了兩件事:

第一、比爾蓋茲提到,科技就是這樣起起伏伏,蘋果尤其大起大落!這是暗指,微軟其實一直都是相對維持著「超強」的地位,並沒有大起大落,有時失落到連公司都差點活不下去,也意指蘋果有可能到明年就不紅了。

第二、比爾蓋茲不斷的提到他和Steve Jobs當年無論在個人或公司方面,都是一邊競爭一邊合作,這是想辦法不提到現在的狀況:現在其實蘋果的成長與希望已經是「一面倒」,恐怕短期內沒必要會與微軟合作,微軟想合作都沒辦法,想競爭也都「對不上」了!

我很崇拜比爾蓋茲,再看下去實在「於心不忍」,其實比爾蓋茲可以暢談他對現在iPad的看法,可以暢談他現在看到Steve Jobs上台的感受,但他沒有談,且刻意的談到以前的事情,顯見著Steve Job現在的成就,或多或少的給了他頗大的衝擊。

比爾蓋茲雖然告訴Larry King他並沒有「嫉妒」,但裡頭卻暗藏弦外之音!

顯然,微軟若要再創科技一哥的地位,得到萬眾的崇拜,它一定要去除「嫉妒」。

雙方都是成熟的公司,也都是四、五十歲的人,所謂「嫉妒」已經不是像小baby說你怎麼對他比對我還要好,所謂「嫉妒」,其實泛指著所有「不想認同的成就」,那成就可能是「某間公司」,對我們個人來說,則常常是「某個人」。

你嫉妒他/她!

我們不必不承認。人性就是這樣,嫉妒永遠都存在我們心裡面。事實上,一個人的一生,就只要搏一次不可思議的成功,也就夠了,因此,「嫉妒」真是一件非常棒的東西,不是麼!看,每次在唸書,或是準備什麼考試,還是挑戰寫一份什麼提案的,還是要練身體……這麼冗長、痛苦的準備工作,是怎麼熬過來的呢?有一個方法,就是心中不斷想著一個「成功標靶」,如果那是一個「人」的形貌,嫉妒他,可惡,嫉妒他!他有什麼!我要和他 /她一樣!那麼,我們人類容易自然的就「動力十足」,六塊肌輕鬆成形,小蠻腰不再是夢,所以,嫉妒是好事!

不過,我發現,還有另一個同樣的動力,甚至比「嫉妒」更好的東西,那東西叫做「被鄙視」。

差別在哪裡?

「嫉妒」之後,就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標靶」在那兒,你想幹掉他!

「被鄙視」之後?也會自然形成一個「成功標靶」在那邊,你想幹掉它!

差不多吧!

如果你是一個運動選手,然後有哪個運動員真的讓你好生「嫉妒」,這時候,你願意天天練習20小時,就是要打敗他!成為世界第一!

同樣一個運動選手,被教練罵到不成人形,說他只是隊中的拖油瓶,這種「被鄙視」,也會讓他願意天天練習20小時,就是要成為世界第一!

差不多吧?

的確,在一些產業裡,「嫉妒」與「被鄙視」都有一樣的效果,就是會動力十足的去超越、創造新高。不過,在現代千變萬化的世界,它們卻不一樣了。我認為,微軟可能就是只得到前者,沒有得到後者;事實上許多想成功的人,明明就有一個模仿的對象、努力的目標,也是因為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只有「嫉妒」,沒有「被鄙視」,所以……無法成功!

「嫉妒」與「被鄙視」相異之處,如以下三點:

一、「嫉妒」會讓我們挶限於某人的舊方向,而「被鄙視」則不設方向、海闊天空:當你嫉妒某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慢慢的變得和他一樣!但在現今,由於每一條路都可能成功,蘋果也不是因為打敗微軟某個產品才取得今天地位!每一條成功,都需要「發明」;微軟如果將蘋果視為嫉妒的對象,那它肯定發明不出適合它的東西;事實上微軟早就已露敗象,在網路上頻頻想「參考」目前已經成功的Google、facebook等,許多網路服務做得有點「四不像」,網路人都可以看出微軟正在努力「跟」潮流的狀況,但以它的能力根本就不需要跟潮流了,而需要「創造」屬於它的潮流。他們的企畫人員可能選擇了「嫉妒」這條路,還沒有被鄙視,於是,不知不覺的一直在「學人家」。

二、「嫉妒」會讓我們頭上有一個天花板,而「被鄙視」則沒有高度限制:嫉妒一個人,開始追趕,當你覺得快要追到,一定就會感到滿足、放慢腳步,最後儘管終於「超越」了,才發現,你嫉妒的人早已不在原位,而身為第二人根本沒辦法取得什麼地位。但是當被鄙視的時候,絕沒有什麼天花板、沒有一個具體的超越目標,只希望達到「偉大」,他有一個目標人,但是不只要「超過他」,而是要「遠遠的超過他」。

三、「嫉妒」讓我們沒辦法輕易掉進泥巴,但「被鄙視」卻可以成天和泥巴打滾:這點應該是最重要的差異,畢竟,嫉妒是一種「處處比較」,但,要成功一定會經歷很多的失敗,當我們是嫉妒某人,而我們在奮鬥的過程中,可能慘遭失敗時,這種「比較」會變得更難以接受。我想和蘋果一樣,為什麼我的產品不能吸引記者來這邊萬眾簇擁,必須到校園去求求別人的推廣?基本上,「嫉妒」會讓我們無法接受「對方在天堂,我在泥巴」的事實,原本的嫉妒,原本的動力,在努力的過程中就會化成太大的痛苦,讓我們無法繼續!但,如果是「被鄙視」呢?一開始的自我印象,就是一個早已被打在泥巴裡的人,所以在超越的過程中,再怎麼掉回泥巴也沒關係,會繼續的奮鬥來達到目標。換句話說,嫉妒的人打的是衣裳整齊的貴族戰,而被鄙視的人打的是泥巴戰,這個差異,決定了成功機率!

嫉妒難免,但,「嫉妒」可不可以變成「被鄙視」?

之所以「嫉妒」還沒有變成「被鄙視」,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的失敗過,甚至沒有被明言的「鄙視」過,所以還沒辦法跳到那個境界。我們說,微軟還是大家所尊重的公司,所以它與它的市場策略人員都還沒有感受到「被鄙視」,因為沒到那個程度,所以走不出「嫉妒」的神秘影響力。這時候,嫉妒還要再更深的再走出一步。「嫉妒」還不夠,要有人真的對你說出「鄙視」,你才真正有機會!

想想,想從「嫉妒」變成「被鄙視」,只要你所嫉妒的那個人,今天突然跑過來罵你一頓,說你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而其他的人也都跑來罵你一頓,說你真的是一個沒用的人!這時候,你就不會再想要超過他了,你只想要從泥巴裡站起來變成「天鵝」。或許,想要消滅心中嫉妒的方法,就是逼著對方要真的鄙視你,還有很多人都要鄙視你,於是,就會豁然開朗。

Thursday, June 10, 2010

很深的學問!

假如你不會替人捲繃帶,就不可以去觸人家的傷處。--赫德

有個女士對我說,當她丈夫過世之後, 以前總在一起玩的一對夫妻,喪禮完,就再也沒去看她。

有時候,她甚至覺得那對老朋友在避著她,即使到她鄰居家,也不順路過去探望一下。她很氣,認為「人在人情在」,丈夫死了,朋友就不認她了。

過了幾年,那家的丈夫也死了。

居然沒隔幾天,那女人就去看她:「妳知道妳丈夫死了之後,我們為什麼沒來嗎?」

那女人拉著她的手:「我們其實好想來。但是我丈夫說,妳丈夫生前向他借過錢,恐怕妳知道。」

她點了點頭:「我知道。」

那女人笑笑:「我們很怕我們來,會讓妳想到那筆錢,以為妳丈夫死了,我們急著來討債。」

那女人丈夫的遺言是 :「錢沒多少,不必還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想,換作你, 當那對老朋友不再去看你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一樣地怨他們, 甚至罵他們?

同樣的道理---

某人正念大學的兒子出車禍死了。兒子生前總到家裡玩的同學,便再也不上門。兒子的女朋友,也不見了。

當你罵他們「不夠朋友」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如果他們上門,又如何?

你原來淡忘了兒子的死,看到那些年輕人還生龍活虎,你是不是又勾起感傷,拉著他們,又落了淚?

他們見你哭,看到你牆上的照片,是不是也要傷心。

人性在這時候,就可能躲避。

不是他們無情,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自處」,也不願勾起彼此的傷痛。

當你的事業失敗,那些以前的老朋友就避不見面,不也有同樣的可能嗎?

往壞處想,他們怕你伸手借錢。

往好處想,他們怕傷了你的自尊。

往壞處想,他們不再找你出去玩。

往好處想,你倒了,窮了,還能維持過去的排場嗎?

他們拉著你,要不要你出錢,會不會傷了你的自尊?

再往另一個角度想---

他們找你,你「打腫臉充胖子」,有必要嗎?

大樹被吹倒了,扶起來之前,先得把枝子鋸掉一些。

當有一天,你不如意了,千萬不要去硬撐場面。

那樣做,你累,別人也累;錢累,心也累。碰到老朋友,你也不要躲避。

你可以坦白說出自己的處境:「我窮了,玩不起了。」

人家要請你,你可以說「我現在必須把握每一分鐘,想辦法東山再起。」

於是,你窮,窮得有志氣,窮得不畏怯。

跟那些老朋友相處,你能很泰然,他們也能很坦然。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每個人都有得意時,也有失意時。

老朋友發了,不見了,要想:「他忙。」

老朋友垮了,避不見面,要想:「他難。」

如果你很得意,遇到以前的朋友,千萬少談眼前,多談過去,別人才會覺得你仍然念舊。

朋友是你的資產!

一個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間談笑風生,略無慚色,才是有骨氣;

一個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間,讓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會做人。

Wednesday, June 09, 2010

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近日,中國首席健康專家,74歲的 萬承奎 教授做客央視《人物週刊》,向全國電視觀眾講述了他的健康、長壽、幸福"秘方"。

1.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萬承奎教授說,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個人的健康和壽命15%決定於遺傳,10%決定於社會因素,8%決定於醫療條件,7%決定於氣候影響,60%決定於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你知道嗎?吃飯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現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

早上這頓飯,等於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營養早餐必須具備四樣東西:牛奶、豆漿、雞蛋或者肉,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兩種以下的營養早餐,就屬於低品質早餐。現在我們中國人20%不吃早餐,50%—60%不會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種習慣裏面,第一號不好的習慣就是抽煙。一生吸煙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煙,少活11分鐘。我為什麼比較年輕,比較健康,我一輩子沒抽過煙。誰在我面前抽煙,對不起,請你到外頭抽,你可以自殺,你不能殺人。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煙,尤其危害大。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3.營養過剩一樣中毒

營養過剩了一樣中毒。你記住,一天吃東西有規定的:一、二、三、四、五、六。每天一盤蔬菜,必須要 八兩 到一斤;每天兩個水果;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過 25克 ;每天 四兩 米飯或四個饅頭;每天五種優質高蛋白,肉、蛋、奶、魚、豆,但有量規定, 一兩 肉,一個雞蛋,牛奶半斤到一斤,豆腐一塊或者一碗豆漿、豆腐腦,肉、蛋、奶、魚 30克 不要超過 一兩 ,六杯水或者 六克 鹽,現在講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因為水就是人的生命。現在很多人不會喝水,渴了才喝。錯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八杯茶行嗎?茶不行,八杯咖啡呢?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濃茶。千萬記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人哪能不生氣?人是感情動物,喜怒憂思悲恐驚。高興就要笑,不高興就要哭,生起氣來還要罵兩句呢,這是人感情豐富的表現。假如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個人就不健康。一個人感情很豐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你千萬記住:第一個不要過度,第二個過度了但是不要長時間,很快就調整過來,這才是健康的。《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很多人說老實話,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當不了官,氣死了;提不了教授,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年人為很小的事,氣死了,我這裏有很多例子。所以我說人“不能不生氣,但一定要會生氣;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記住情緒是人們生氣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5.走路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什麼東西都是個度,吃飯是個度,睡覺是個度,鍛煉也是個度。不鍛煉不好,過度鍛煉也會降低免疫功能。每天鍛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鍛煉內容可以採取最簡單的辦法,走半個小時,光走路就行了,這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但是走也是有講究的,年輕人要快走,逐步快走,快到什麼程度,一分鐘要達到130步,心跳要達到一分鐘120次,才能達到鍛煉心臟的目的。達到130步、120次心跳,當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要有個逐步適應過程,你這樣堅持半年,你的心肺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提高30%到50%。

一個人一定要從年輕開始,保持你的標準體重。像我30年就這種體形,軍人體形。一旦胖了以後,你想把它降下來談何容易,實際上不是不容易,關鍵在哪兒?控制嘴、多動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6.喝醉一次白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提出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過量飲酒。少量喝還有好處,比如每天喝白酒 一兩 ,喝葡萄酒尤其紅葡萄酒 二兩 ,啤酒半斤到一斤。過多了以後傷害身體,傷肝,傷腦,傷心,傷各個臟器。喝醉一次白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大家記住,喝酒不僅傷肝,為什麼喝酒多的人,記憶力不行,認知能力下降?因為大腦細胞大量死亡。一天 一兩 白酒,這叫安全量。

7.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有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們的癌症50%來自家庭,你說家庭重要不重要?這說明家庭的重要。在家裏千萬不要“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成為一個死水家庭,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那不得憋死啊。我還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導,說是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個有科學依據。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的長壽,夫妻健在的長壽,孤獨的就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是普遍規律。但怎麼樣把家庭搞和睦了,這是一門學問。

必須解決四個問題:第一,要尊敬老人;第二要教育好子女;第三要處理好婆媳關係;第四,這條尤其重要,夫妻要恩愛,這是核心。夫妻怎麼恩愛?要做到八互原則。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人都有個性,都有毛病,要經常提醒自己:算了,讓著她(他)吧,她(他)只要高興就行了。所以我再說一下,對自己的愛人千萬記住,不僅年輕時愛她(他),老了更要愛她(他);不僅健康時愛她(他),有病更要愛她(他);不僅愛他(她)的優點,也要愛他(她)的缺點。

8.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每天健康生活,要做到七個方面;第一,一定要吃好3頓飯;第二,一定要睡好8個小時覺;第三,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第四,每天要笑30分鐘,身心健康;第五,很特殊的,每天一定要會大便。人們只管這一頭,不管那一頭,它都是自然的,拉不出來你硬拉也不行;第六,一定要跟愛人搞好關係,每天給愛人說3句他(她)喜歡聽的話。老婆關係搞不好,你啥事也弄不成。當然了,女人也要跟老公搞好關係;第七,不吸煙,不酗酒,每天齊步走。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一定要記住我那幾句話:“能吃能喝不健康,會吃會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用肚子吃飯求溫飽,用嘴巴吃飯講享受,用腦子吃飯保健康。”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9.紅薯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

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吃植物性的東西,一定要占70%—80%,動物性的東西只能占20%—30%。我們現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來了,肥胖也來了,糖尿病也來了,痛風也來了。不能不吃蔬菜,不吃水果,現在尤其是孩子不吃蔬菜,很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大家記住,一天兩到四種水果,三到五種蔬菜,綜合抗癌,保護心臟,這是21世紀營養新戰略。紅薯(地瓜)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日本曾經是得癌症最多的國家,為了把癌症減少,日本人想了很多辦法,沒有效果,最後慢慢找到了,他們把所有蔬菜做了篩選,選出20種抗癌蔬菜,熟紅薯、生紅薯是第一號、第二號抗癌蔬菜、抗癌的、保護心臟的、軟化血管的、通便的,都離不開這兩樣。

珍惜生命!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Tuesday, June 08, 2010

一個抄寫佛經的媽媽

文/王竹語

他是剛退伍的年輕人,正要開始人生另一段新旅程,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這天他跟朋友喝完酒,騎摩托車,昏昏沈沈,撞到卡車,反彈回來,爆炸起火,全身燒成一個大火球。還好路邊剛好有人洗車,趕快拿水沖他,叫救護車送醫院。如果不是這樣,他當場就燒死了。

人的際遇是很奇妙的,那個洗車的人早不洗晚不洗,偏偏就在那時候洗,剛剛好及時滅火。我們每天發生的每一件事,跟別人每天發生的每一件事,似乎毫無牽扯,渺不相涉,但冥冥之中似乎又有著令人難以言喻的微妙關聯。

腦出血,大腿骨折,全身百分之三十七的三度燒傷。他先在別家醫院插管,太嚴重了,然後轉送來慈濟醫院。在燒燙傷中心外面,我跟媽媽說:「救活的機率不大。」媽媽聽了之後面無表情,從一種悲傷中沉默下去。

有肺水腫的併發症,骨科也開刀,還好傷口沒有感染。雖然傷口沒有感染,全身百分之三十七的三度燒傷還是太嚴重了。一般說來,一度是像太陽曬傷那種,會脫皮,不會有水泡;會刺痛,皮膚變粉紅色。二度又有分淺二度和深二度:有水泡,上皮層以及部分真皮層被燙之後,有滲液,皮跟下面已經分家了,這是淺二度;深二度是更深的真皮層受傷。三度是上皮層、真皮層都壞死。

媽媽告訴我:「 鄭 醫師,你知道嗎?我兒子很喜歡當義工,他都在幫助別人。他在伊甸基金會當義工,幫老人送飯,後來還跟我說,以後就算在上班,也要繼續當義工。」

「他是個好人。」

「我知道,但好人不一定會有好運。」

該我沉默了,好像被一道閃電擊中後的沉默。

媽媽又說:「他很喜歡服務別人,他是個好兒子。」

我輕聲回應:「妳是個好媽媽。」

從此這位媽媽每天到燒燙傷中心門口守候,原來她立刻把工作辭了,每天就坐在燒燙傷中心門口等我。我不知道她去哪搬來一張小桌子和椅子,燒燙傷中心一天只開放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她就坐在門口,每天在門口等我出來。

「他今天怎樣?」媽媽問。

「危險。」

我從開刀房出來,一定會經過那條路,沒別的路。每天碰到、每天碰到這位媽媽。每天每天看著媽媽期待的眼神,我告訴她:「我不能說妳兒子一定會好,因為我真的不知道。」

「機率多大?」

「百分之十會活。」

「百分之十會活?你怎麼不說百分之九十會死?」

「之前,有跟他類似的病人都好了,所以,我想,他還是有機會的。」

「別再安慰我了,除非你也經歷過不知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活到明天的那種煎熬。」

我不再說話。媽媽從此依然每天坐在燒燙傷中心門口等我,她有時好像在寫什麼,有時口中唸唸有詞。只是每次遇到我,一定會問:「我兒子今天怎樣?」

「還是很危險」、「還在昏迷」、「差不多」、「再觀察」、「植皮」、「還好」,所有我可以回答的話,我一直重複回答,每天看到這位媽媽,看到我都有點不知道要怎麼面對,媽媽每天一直到晚上九點多,醫院門禁時間開始才回家。一大早就坐在那裡,一直等我,我幾乎每天進開刀房,所以每天會碰到她,因為從開刀房出來只有一條路,她就在那裡等我,一定要跟我說到話,才安心。那怕這些話是讓她失望的話,她還是安心,因為她一直抱著希望。

兒子昏迷十二天後,忽然醒過來。他之前昏迷的時候,換藥還不會覺得痛,之後他才知道痛,換藥是非常非常痛的,他全身像被通電一樣,在床上掙扎、扭曲、翻轉、頓足,哀嚎。他腦部嚴重受創,百分之九十以上救不活,但他就是從昏迷之中醒過來了;當然,後續還是要多次植皮、換藥。燒燙傷疤痕對外觀影響很大,要用心處理。我的工作不只是救人,還要讓人有品質的生活。

我告訴媽媽,兒子醒了。媽媽沒有特別高興,但是她的表情卻更令我深深震撼。

媽媽問:「現在呢?」

「妳回家,好好休息,明天再來。」

「就這樣?」

「對,就這樣。」我頓了頓,「但並不容易。」

「是不容易。」

媽媽沒有回家,還是坐在燒燙傷中心門口等,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出現、每天都在同一地點出現,每天都問同樣的話。我還是每次回答「這星期三植皮」、「還好」、「這星期四植皮,取大腿的皮,補胸部的」、「這星期五要植皮,補小腿的。」補皮是一次補一些,因為不能一下子取一大塊皮,手術時間太久,麻醉太久,對病人會有一些影響。

這天早上我要上第一台刀,經過長走廊,一轉角,忽然發現眼前有個瘦小身影,正是那位媽媽。我故意放輕腳步,她不知道我就走在她後面,她左手扛著一張小桌子,右手提著一張小椅子,肩上還背了一個袋子,顯得很吃力,我在她身後就可以聽到她的喘氣聲。我故意放慢腳步,她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只見她走到燒燙傷中心門口,先放下椅子,再放下桌子。那桌子是折疊的,她左手扶著桌子下緣,右手抓著桌子上邊,雙手展開成一個大大的一字型,那桌子的鐵榫似乎卡住了,她用力往下扳,顯出努力的樣子,試了好幾下,才把桌子攤平,她似乎鬆了一口氣,把椅子放好,從袋子裡拿出好大一本很厚的電話簿,然後拿起筆,好像在寫什麼,有時口中唸唸有詞。

我被這個畫面釘在原地。

這個媽媽寫字的畫面我已經看過無數次,但沒有一次這麼感動,感動到忘了移動。她就這樣端坐著,坐得很挺、很直,手裡的筆一直動一直動,不曾停息;口中還是唸唸有詞,沒有間斷。那樣凝神、那樣專注,我眼裡的天地彷彿僅剩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媽媽。

我還是離開了,進了開刀房。一直到中午我開完刀,走出來,這是唯一的走廊,我當然又遇到她,但這時她身邊多了一個小女孩,看起來大概六歲,頗為乾淨乖巧。媽媽立刻問我:「今天怎樣?」

「我剛開完刀,還沒去看。」

媽媽點點頭,不說一句話,雖然神情略顯疲憊,但梳理整齊;目光溫潤,清朗有神,有股令我非常難以形容的氣勢。我回想起這個媽媽自從兒子住進燒燙傷病房,每天每天搬桌子在這裡等我,早上跟我講一次話、晚上講一次,媽媽一定要聽到我講話,才能安心的離開。我忍不住說:「真是難為妳了,受這樣的煎熬。」

「這就是當媽媽的過程,一輩子都得對無法預料的事充滿信心。」

真了不起!我打從心底敬佩,又問:「妳的信心從哪裡來?」

她不說話。我看著桌上的紙筆,問她:「我可不可以看看妳在寫什麼?」

她微一點頭,我拿起桌上一張張的紙,原來那不是電話簿,是一張張薄薄的那種紅色格線的十二行紙,累積厚度已經達到像厚厚的電話簿一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字跡娟秀,工整有力,上面寫的是: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鈕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蝎 氣毒煙火然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我在震撼中不能言語,媽媽說:「我小時候,我阿嬤每晚都會點一枝香,然後唸一遍經。她說,每一枝香都代表沒有被回應的祈禱。」

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千千萬萬枝香被燃起。其實,人們的祈求大多都會落空的,根本得不到回應,但夢想的美妙就在於,它是有可能實現的。於是人們還是不斷祈求,一生之中一直在燃起希望、希望破滅、重燃希望的過程裡跌跌撞撞的前進。燻香有時盡,希望永無窮。

我微感悵然,問媽媽:「妳祈求什麼?」

「力量。」

我以為她的意思是說,祈求重傷的兒子充滿力量,活著走出醫院。但是媽媽摸著小女孩的頭,卻說:「這是我女兒,當初我兒子出車禍,你跟我說可能救不活的時候,我就想,如果……如果我兒子死了,我希望我有足夠的力量把我女兒撫養長大。」

「妳放心,妳兒子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媽媽聽到我這麼說,這些日子以來的擔心、害怕、守候、祈求,全部的情緒在瞬間釋放,兩行眼淚緩緩流了下來。

小女孩睜大眼睛,抬頭看著媽媽,右手拉著媽媽的衣角,輕輕搖擺,問說:「媽媽,妳怎麼哭了?」

媽媽伸手抹了抹臉,回答:「媽媽沒有哭,只是有點難過。」

「妳為什麼難過?」

「因為當媽媽的有時候就是會這樣。」

不久後他出院了,偶爾在醫院碰到他,他又恢復以前壯碩結實的身材,我問:「你怎麼在這裡?」

「好久沒來給你看,讓你看看我啊,我現在好很多。」

這肯定是醫生最想聽到的一句話。把一個昏迷的垂死病人醫到會站著跟你說謝謝,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我入行學到的第一件事:任何人都可能在任何時候得到任何病、發生任何意外。我們醫生被人視為金字塔頂端的人,被問「上面空氣好嗎?應該崇高偉大吧?」但是,我每天都被提醒自己有多渺小,不管是病人,還是病人家屬,他們使我了解到:世上的確有力量可以突破醫學的極限。我們每天都經歷許多足以改變人生的瑣碎事物,沒人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也不應該知道,因為那並不在我們的控制下。或許我們不知道這些事發生的用意何在,但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如果到了那一天我們還是不知道,那就表示我們根本不需要知道,根本不需要知道的事,為何自尋煩惱,一定要去知道?

這個媽媽後來到醫院跟我說,兒子要結婚了,特地來邀請我參加婚禮。我欣然前往。那天晚上,我坐在遠遠的角落,靜靜看著全村歡欣慶祝,慶祝一個勇敢的年輕人從鬼門關前回來。

「活在當下」,對他有了全新的意義。他跟我說過,時間太寶貴了,所以要花在你愛的人事物上面。他是海軍陸戰隊退伍,身上有些特種訓練留下的疤痕,他自豪地說,疤痕是軍人的勳章。因為在海軍陸戰隊被磨練過,他的意志力也很驚人;此外,他是原住民,這也讓我再一次領教:原住民的生命力真的太強了!

我眼中看著杯觥交錯的熱鬧情景,耳邊傳來陣陣敬酒祝賀之詞,但我的心卻越來越安靜下去。過去一直有人問我,相不相信奇蹟,相不相信運氣,這實在很難回答。我們用的是最精密的儀器,得到最精準的數據,再加上個人二十年的經驗,傷勢會怎麼走,心裡大概都有個底;可是決定病人能不能痊癒的,有時不止儀器和醫術。以這個年輕人來說,他運氣好,竟然可以在發生重大意外之後,被一個剛好在路邊洗車的滅火,然後立刻送到醫院,再用最好的儀器、一流的醫療團隊、最有愛心的志工團隊、還有他個人最堅強的求生意志力,再加上最偉大的母愛,才能發生奇蹟。我每天都在醫院,看到那麼多病人,一個人只要生一場病、一次意外,就可以造成絕望的人生、破碎的家庭。

「 鄭醫師,謝謝你!」

媽媽親切的招呼把我從深刻的思慮中喚回來,她知道我不喝酒,特地為我準備了果汁,兒子和媳婦就站在旁邊,兒子神采飛揚,精神奕奕;媳婦嬌豔亮眼,光采照人。兩人齊向我道謝。我滿臉笑意,大聲說「乾杯吧!」端起果汁,一飲而盡,終於知道:活著,原來是一件這麼美好的事。

無量義 菩薩法

佛陀在世時,一位外道修行者,聽到佛陀他是大覺者可以解開人人的迷,可以指引人,這條正確修行的路,所以他想求佛能够給他一個正確方向。

他就很虔誠,帶著花來到佛前,佛陀就問他:這位修行者,你來我面前有什麼事情",他就說:"我用最虔誠的心來祈求,佛陀,您能指引我一條明硌,正確修行的方向能立即解脫的法",佛陀就微笑,向這位修行者說,先放下,這位修行者就把花放下來,虔誠合掌。

佛陀就跟他說:"來,再放下",他就趕快把兩隻合掌的手再放下,"你再放下。"修行者就向佛陀說"佛啊!我全都放下了"佛說:"你還要再放下,放下你心所求,那念也要放下。"就這樣,這位修行者忽然間,好像面前這樣一亮起來,知道了。

道路應該如何走,就是一念心,放下這念心,看這麼的簡單,我們若能够不著相無所求,看看,我們慈濟人現在有多少人在國外,在做救災工作呢,人人不管是看到年老年幼,我們就是用心禮貌,沒有施與受的相。

《法華經》《序品》,開頭就這麼說,佛陀要講經之前,《法華經》就是大乘經,它的名叫做無量義,所以就是要教菩薩法,無量義教菩薩法,是佛所護念,不只有釋迦牟尼佛護念,也是佛佛道同。

諸佛,他的一個法則,就是這部《法華經》是佛佛道同,所以佛陀過去的方便施教,到最後他必定要說真實法,這就是佛陀的本懷,叫做佛所護念,無量義經教菩薩法,就是佛的心願。

《無量義經》開始要轉方便入真實法,從方便法要轉入真實法以前就是這無量義,是一種的轉折。

過去全都是方便,什麼樣的眾生來請法,佛陀用什麼方法和他說話,或是大庭癀眾時,他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當然現在到要進入法華,要如何會合起來,這就要有一個轉折,所以我們就能證明《無量義經》就是要從過去談有說空的道理,如何把它容納進來這個真實法。

真實法就是教菩薩法,要如何自修,如何去了解過去的因緣果報,你要如何修行才能够解脫,過去談有說空,來到這裡就要說,過去的都是一個因緣,現在最好的因緣,就是要走入與佛同等的境界,你要與佛同等的境界,要有這個過程,走入人群中,去為人群服務救度眾生,你自然就《能體會》與佛平等的境界。

所以說來,菩薩道就是要成佛的過程,談有說空的開示,現在有苦難的眾生,人間苦難,娑婆世界堪忍,世間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苦集滅道等等,我們都要去了解之後,我們若要能够到佛的境界,我們就要帶動所有的人,走入菩薩道,這個人間很多的苦難才得以消除,到佛的境界就是永恆,靜寂清澄的境界,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

談有,你了解的是因緣果報,說空,跟你分析到究竟,到最後什麼都沒了,所以談有說空,大家都知道一半,你知道有的道理,你知道空的道理,大家都是這樣,所以差別,眾生得道差別,你知道的道理全部都不同,所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

所以沒有辦法,大家都很了解共同這條的道路,佛陀開始他要說真實法,這我們就能够知道,《無量義經》就是在《法華經》之前說的,也就是要如何轉過去至現在一直到未來的真實法,這《無量義經》實在是在經中很重要,在我們修行者也是很重要。

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用心體會《無量義經》的道理,人人要多用心哪!

Saturday, June 05, 2010

慧根!會跟!

在加州有一種紅杉,它長得高聳入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有九十公尺,相當於三十層樓的高度。而它為何能長得這麼高?一般人都會想,它們的根一定很深吧?但其實不是!加州紅杉是淺根型植物。

那又有另一個疑問:「狂風暴雨一來,不是很容易就被連根拔起嗎?」答案是不會,因為加州紅杉都是成群結隊、長成一片森林,在地底下,它們的根彼此緊密相連,形成一片根網,有的可達上千頃。除非狂風暴雨大到足以掀起整塊地皮,否則沒有一棵紅杉會倒下。而因為不必紮太深的根,紅杉就將紮根的能量,用來向上生長;而且,淺根也方便它們快速、大量吸收養分,這是它們長得特別高大的另一個原因。

大自然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事物,就像加州紅杉的根,它們是「慧根」,因為它們懂得以彼此相連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根基,如果我們能學習紅杉的「慧根」,廣結善緣,多結交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大家緊密相連,互通有無,如此而能快速且大量的吸收各種「養分」(經驗與智慧),那不僅在遇到狂風暴雨時有支撐的力量,也能花更少的心血,長得更高、更壯,那麼人生的路途上將會有更多的助力,邁向成功也就更容易些了。

人除了能運用”慧根”,也能夠堅持自己的選擇,時時刻刻付出關懷與鼓勵,更是成功的關鍵,因為有了”慧根”還要”會跟”!

人生總會遇到許多分岔路,走錯了路,再回頭時就要付出雙倍的代價,了因此”會跟”是很重要的.做了對的選擇,更要能夠堅持,我常說”堅持是一條長遠的路”,堅信自己的選擇並堅持走下去,終究有走上成功的一天,如果您一直左顧右盼,那麼不管任何事,到頭來就只是一場空,您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這樣的過嗎?如果不是,請開啟您的慧眼認定自己的選擇(會跟),並善用您的(慧根),跟會讓您成長受益的人,跟對會指引您正確思維的事,真心付出並堅持的走下去吧!機會稍縱及逝。

想一想您的慧根有否日益茁壯?有選擇跟對了哪些事嗎?

心中點亮一盞燈

陌生人的鼓勵  心中點亮一盞燈

【Sophie W(台北淡水)】 2010/06/05

過去在美國念書時,認識一位年過七十的老教授,他熱心指導學生,從不厭倦。有陣子,我學業上遇到低潮,甚至想放棄,某天和他午餐時,他說了自己年輕時的故事來鼓勵我。

他在鄉下長大,只有高中學歷,沒有顯赫的家世,更沒有人脈,因此剛到大都市謀生時,求職路非常不順利,除了偶爾打打零工,一直沒能得到穩定工作。眼看積蓄就要用完了,他只好硬著頭皮再去到過三次的職業介紹所碰運氣。

這天,他遇上一位不同的經辦小姐,她沒有拿表格給他填,反而劈頭就問:「會會計嗎?能不能做簡單的記帳工作?」

「不會。」

「那麼你會用電腦嗎?任何一種程式都可以。」

「也不會。」

經辦小姐嘆一口氣,再問:「總會開車吧?」

「對不起,我也不會。」他甚至不敢看著她,對於自己什麼都不會感到很羞恥。

她不死心的再問:「你總是會些什麼啊?」

他的頭垂得更低,虛弱地搖搖頭,他當時絕望地想,自己真是沒用。

小姐又嘆了口氣,這才拿出一張表格要他填寫。他默不作聲地寫著,心想一寫完就要離開,絕對不要再來了。沒想到他才寫到一半,經辦小姐就驚喜叫道:「你的字寫得很漂亮,你不是一無用處的嘛!」

他嚇了一跳,一抬頭,卻看見她誠摯的笑容和鼓勵的眼神。就這樣,他得到在政府機關謄寫的工作,藉著這份工作,他半工半讀拿到大學學位,還一直念到博士,並做研究工作。因他很喜歡當老師,所以進大學教書後,他從沒放棄過任何學生,他堅信每個人都有長處,都不該被放棄。

他說:「感謝當年那個職業介紹所的小姐,她在我的心裡點了一盞燈,我才能用同一把火點燃其他年輕人心中的火苗。也希望這把火能給妳一些力量,什麼人都可以放棄妳,但妳自己絕對不能放棄自己。」

感謝他在我心上點亮的燈,也期待這故事能點亮更多人心中的燈。

【2010/06/05 聯合報】@ http://udn.com/

Friday, June 04, 2010

葯名輸入即知葯性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medicine/

只要輸入醫生給的藥品名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有了這個網站真的不錯吶∼至少知道自己服的藥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或用何種方式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民眾只要輸入藥品名稱,就可以立刻獲知藥品訊息。

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後,通常會帶回大包小包的藥來服用,但台灣的醫生通常不會詳細告訴病人藥品名稱、療效等用藥常識,一些中大型醫院雖然設有藥物諮詢處,但由於病患太多,民眾也未必能獲得詳細的諮詢,更別提一些資源不足的小型診所了;這些情況往往造成病患只知道吃了滿肚子的藥,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碗糕」。

國家網路醫院所推出的「國家網路藥典」,就是一套藥物檢索系統,網友只要輸入想查詢的藥品名稱,幾秒鐘後,就可獲得藥物學名、生產廠商、劑型、藥物作用、治療項目、副作用、用法用量及禁忌等藥資訊。

以台灣醫生常開的藥品「 SCANOL」為例,當網友輸入「 SCANOL 」後,除了可查詢到這是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用藥的解熱陣痛劑之外, 還有詳細的治療項目「解熱、鎮痛,可治療頭痛、肌肉痛、關節痛、風濕痛、神經痛、經痛、牙,痛」,以及藥物作用,如以流汗方式達到散熱、 降體溫的效果,能迅速被腸胃吸收,但也容易排泄出體外,因此治療輕至中度的疼痛效果較佳,適合對阿斯匹靈過敏的患者 ...等重要藥用資訊。

另外,藥物副作用及用藥禁忌常是國人所忽略的一環,「國家網路藥典」還會列出諸如「偶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過敏症應停止用藥;肝腎障礙等疾病要慎重給藥;如正使用其他解熱、鎮痛或感冒藥劑時要避免重覆使用」等有關患「 SCANOL」的知識。
「國家網路藥典」除了常用藥品查詢外,還設有懷孕及哺乳婦女用藥等專區,不想當白老鼠,希望提升藥品知識及用藥安全的民眾,不妨多加利用。

有時候醫師也會開出不適合自己的藥方,而產生強烈的副作用,感冒藥就只有那幾套公式,有興趣可以查藥袋子上的 list...
祝大家 ..永遠不需要吃到藥 ! 就算要吃藥,也不會吃錯藥! 就算要吃錯藥,也會查得到!

Thursday, June 03, 2010

懂得感恩的人比較幸福

在美國紐約中央車站,有位快樂的搬運伕,他是一名黑人,大家都不知道他的真名,於是叫他「紅帽 42號」。

他每天早上離家上班途中,都向上帝禱告,求上帝賜他智慧與能力,幫助他在今天,能幫助到那些需要得到安慰的人。

某天早晨,當他進入車站月台,突然發現有輛輪椅,上面坐著一位高貴的老婦人,低垂著頭,很難過地在拭著眼淚。

他立刻走過去,用愉悅的聲音柔聲對她說:「夫人,早安,請問有什麼需要我為您服務嗎?」

老婦人愣了一下,抬起頭稍作微笑,「是的,請你幫忙。」

紅帽42號扶著輪椅,揚聲讚道:「 夫人,您所穿這套洋裝,我敢說是今晨所見到最漂亮的衣服……」

「謝謝你的誇獎!」

「還有,您所戴的這頂帽子,實在太配合這套衣服了。」

「你都是如此稱讚人嗎?」

「其實,衣服美麗是上帝提醒我的,不過,帽子方面倒是我自己察覺的。」

老婦人帶著歉意的口吻說:「對不起,剛才讓你看見我在流淚。」

「沒有關係,如果心裡有難過的事,就儘管哭啊,這樣會比較舒服一點的。」

「你知道嗎?我的腰背受傷很嚴重……你知道什麼叫做痛嗎?」

黑人彎下腰,讓她看看他的兩眼,「您看,我的左眼是義眼,年輕時受傷,挖掉… 那種刺痛簡直令人無法忍受呢!」

「那時你怎麼辦?」

「我只有禱告上帝呀!」

「禱告?是否祈求上帝將疼痛挪去?」

「不!我只是求主賜我力量,讓我能忍受得住。」

剛好火車進站,他就送老婦人上車。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大約半年後,當「紅帽42號」照常在月台上幫旅客提行李時,突然聽見廣播:「紅帽42號,紅帽42號,請到站長室,有人找你。」

當他走進站長室,看見一位很清秀的妙齡少婦。

這位少婦見到紅帽 42號,立刻起身恭敬的向他行禮,「不知你還記不記得半年前,有位坐輪椅的老太太在這月台上得到你的幫助,在她極傷心、痛苦的時候,因你溫柔的安慰與鼓勵,使她得到很大的幫助。

自從那天回家之後,她整個人都改變了,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流淚悲傷;每天都歡喜快樂,也使周圍的家人受到感染,使家裡充滿光亮。

上週她在安祥中離開了世界,離世前一再吩咐我,要我親自到中央車站,向那位恩人-【紅帽42號】先生表示感謝與敬意。」

雖是短短的會面,卻讓「紅帽42號」獲得無比欣慰。

「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

(聖經:雅各書三章17節 )


一雙新鞋子和一雙腳

「我一直渴望擁有一雙新鞋子,直至我看到別人沒有一雙腳。」

你有沒有聽過以上這個故事?

我很多年前就聽過了,最近,又有人再對我說一遍。

我們常常埋怨自己沒有一些東西,卻不去看看自己已經擁有一些甚麼。

即使沒有美貌,擁有健康已經很幸福。

醫院,很多病人連喝水都有困難!

即使沒有才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已經比許多人幸福。

有些人沒有家人,也沒有人關心。

人最難克服的,是妒忌心 。

你會妒忌,我也會妒忌。

當你妒忌別人的運氣和際遇的時候,有否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

為甚麼不看看自己既有的幸福,反而眼紅別人?

你真心愛一個人,為甚麼還要妒忌他和其他人的關係?

愛並不短暫,但是,生命卻很短暫!

愛一個人的時候,最好不要埋怨他沒有給你甚麼,你該珍惜他給你甚麼。

眼光要放遠一點,也要放近一點。

你有沒有留意自己身邊的一切?有沒有發覺自己其實很幸福? 你有一雙腳,你欠缺的只是一雙新鞋。

Wednesday, June 02, 2010

茶話

聖嚴法師

有些人喜歡濃茶,有些人喜歡淡茶,還有些人喜歡喝白開水。濃茶有刺激和興奮的作用,淡茶則是止渴,白開水則是補充人體的流質。

濃茶像是炎炎夏日和雷聲;淡茶像秋月;水則不是太陽,不是月亮,也不是雨,但非常地清澈和明亮。有些人喝濃茶是為了克服睡意和疲累,多數的人喜飲淡茶,只喝白開水的人是少之又少。

在禪堂喝茶可以是一種宗教的儀式,但更重要的是聆聽禪師的開示。事實上,像這樣的開示,稱為「茶話」。這些話就像是不同濃度的茶,依學生們不同程度的體驗,教授不同的方法。有些方法似毒藥般的強烈,有些較輕,還有一些是沒有特別用意的。

不同的茶,不同的方法

濃茶又稱為「苦茶」。那些正開始修行的人不適合喝這種茶。當行者從修行中獲得些許利益,但還不知道如何安心,則需要喝苦茶。就像是在烈日下酷曬或被雷聲驚嚇,苦茶讓他們沒有機會懈怠。他們不敢陷入昏沉或是沉溺於散亂狀態。苦茶將會激起他們的「大憤心」,用功修行。這是為什麼臨濟禪師們慣用棒喝。這些方法就是苦茶,只給那些已經努力修行的人。如果,禪師對不精進的學生棒喝,他們會覺得很奇怪,甚至會被嚇跑。

有一類的學生要給淡茶,他們是渴望修行的初學者,但還不能消受濃茶。我會對他們說些安慰和鼓勵的話,讓他們覺得修行是愉快的。另一類學生,是已喝了苦茶,瀕臨失去修行決心。對於他們,我會權宜地給予淡茶,就像是告訴正要出發上路的人,「在越過地平線的地方,有一片美麗的田園,有樹、鳥、和宜人的鄉村景色,如果你一直往前走,一定會到那裡的。」

有一部經典談到有一個人對他的牛大聲吼叫:「你又笨又沒用!這麼輕的負載,還不能走快一點?你難道沒有看到所有其他的牛群都加速超過我們嗎?」然而,這頭牛就停在路上,拒絕前行,心想:「既然我沒有用,為何要動呢?」所以,這個人非常苦惱,去問走在前面的人:「你是怎麼讓你的牛走得這麼快?」他們回答說是用甜言蜜語哄騙著他們的牲畜:「你好棒,好有力氣。沒有你,真到不了任何地方;不久之前,你爬山丘好像沒事一樣,現在路是平坦的,更應該可以加速了。」所以,牛群很高興地快走。就像人類一樣,動物也需要安慰和鼓勵。

清清如水,放下執著

水嚐起來無味,是給那些修行非常好,但尚未進入禪門的人,也就是還沒有任何證悟經驗的人。他們已經喝過濃茶,喝過淡茶,並且對味道也有了特別偏好,也就是說他們傾向於太多的思惟,心念不能停止。他們既放不下方法,也或許還執著有個開悟的目標。他們受累於他們的經驗和聰明。對於他們,我會給無味的方法,比如:唐朝的趙州禪師用一些似乎沒有意義的句子:「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我在青州,做了一件七斤的袍子。」「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或「庭前柏樹子」,這些都是「水」的句子,引導修行者放下所有的執著,拋開一切,達到開悟的最高目標。但也有人喝了苦茶,就可以頓時放下所有的執著,就像受到了電擊一般。喝淡茶也可以達到同樣的境界,不同的是,淡茶是漸漸悟入的方式。

你們這些人嚐過「水」嗎?那是沒有太陽、月亮、雨露,也沒有夜晚或白天的狀態。有人有噢!是否清楚明澈?當心是清澈時,必然也是明亮的,所有事物都存在,但分別心不在,所以無味。在這個狀態中,具體來說,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即使在烈日照曬下,他不會覺得是在豔陽下,一切仍是非常清楚。濃茶或淡茶,仍然是有個心,但清水就像是無心,濃茶和淡茶雖能幫助你們趨向於無心,但終究還是需要飲清水的。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10期》

Tuesday, June 01, 2010

ASD

http://www.autismdigest.com/

Autism - The Way I See It
by Temple Grandin

Different Types of Thinking in Autism

Recent studies on the brain, and especially the brains of people diagnos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are shedding light on the physiological underpinnings of our thoughts and emotions. We are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neuropathways are formed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biology influences behavior.

When I was much younger, I assumed that everybody perceived the world the same way I did, that everybody thought in pictures. Early in my professional career I got into a heated verbal argument with an engineer at a meat-packing plant when I told him he was stupid. He had designed a piece of equipment that had obvious flaws to me. My visual thinking gives me the ability to 'test-run' in my head a piece of equipment I've designed, just like a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system. Mistakes can be found prior to construction when I do this. Now I realize his problem was not stupidity; it was a lack of visual thinking. It took me years to learn that the majority of people cannot do this, and that visualization skills in some people are almost nonexistent.

All minds of the autism spectrum are detail-oriented, but how they specialize varies. By questioning many people both on and off the spectrum, I have learned that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pecialized thinking:

1. Visual thinking - Thinking in Pictures, like mine

2. Music and Math thinking

3. Verbal logic thinking

Since autism is so variable, there may be mixtures of the different typ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se three ways of thinking comes into play when trying to teach children with ASDs. Strategies that build on the child's area of strength and appeal to their thinking patterns will be most effective. This is most likely to become evident between the ages of five and eight.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 five,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ir strengths yet, unless savant skills are unfolding.

VISUAL THINKERS

These children often love art and building blocks, such as Legos. They get easily immersed in projects. Math concepts such as adding and subtracting need to be taught starting with concrete objects the child can touch. Drawing and other art skills should be encouraged. If a child only draws one thing, such as airplanes, encourage him to draw other related objects, such as the airport runways, or the hangers, or cars going to the airport. Broadening emerging skills helps the child to be more flexible in his thinking patterns. Keep in mind that verbal responses can take longer to form, as each request has to be translated from words to pictures before it can be processed, and then the response needs to be translated from pictures into words before it is spoken.

MUSIC AND MATH THINKERS

Patterns instead of pictures dominate the thinking processes of these children. Both music and math is a world of patterns, and children who think this way can have strong associative abilities. They like fi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mbers or musical notes; some children may have savant-type calculation skills or be able to play a piece of music after hearing it just once. Musical talent often emerges without formal instruction. Many of these children can teach themselves if keyboards and other instruments are available.

VERBAL LOGIC THINKERS

These children love lists and numbers. Often they will memorize bus timetables and events in history. Interest areas often include history, geography, weather and sports statistics. Parents and teachers can use these interests and talents as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less-interesting parts of academics. Some verbal logic thinkers are whizzes at learning many different foreign languages.

The thinking patterns of individuals with ASD are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e way in which 'normal' people think. Because of this, too much emphasis is placed on what they 'can't do.' While impairments and challenges do exist, greater progress can be made teaching these individuals when parents and teachers work on building the child's strengths and teach in a manner that is aligned with their basic pattern of thinking.

About Dr. Temple Grandin:

Temple Grandin, Ph.D., is the most accomplished and well-known adult with autism in the world. Now her fascinating life, with all its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has been brought to the screen. HBO has produced the full-length film Temple Grandin, which premiered on Saturday, February 6th on HBO. She has been featured on NPR (National Public Radio), major television programs, such as the BBC special "The Woman Who Thinks Like a Cow", ABC's Primetime Live, The Today Show, Larry King Live, 48 Hours and 20/20, and has been written about in many national publications, such as Time magazine, People magazine, Forbe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and New York Times.. Among numerous other recognitions by media, Bravo Cable did a half-hour show on her life, and she was featured in the best-selling book, Anthropologist from Mars.

Dr. Grandin didn't talk until she was three and a half years old, communicating her frustration instead by screaming, peeping, and humming. In 1950, she was diagnosed with autism and her parents were told she should be institutionalized. She tells her story of "groping her way from the far side of darkness" in her book Emergence: Labeled Autistic, a book which stunned the world because, until its publication, most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assumed that an autism diagnosis was virtually a death sentence to achievement or productivity in life.

Dr. Grandin has become a prominent author and speaker on the subject of autism because "I have read enough to know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arents, and yes, professionals too, who believe that 'once autistic, always autistic.' This dictum has meant sad and sorry lives for many children diagnosed, as I was in early life, as autistic. To these people, it is incomprehensibl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can be modified and controlled. However, I feel strongly that I am living proof that they can" (from Emergence: Labeled Autistic).

Even though she was considered "weird" in her young school years, she eventually found a mentor, who recognized her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Dr. Grandin later developed her talents into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livestock-handling equipment designer, one of very few in the world. She has now designed the facilities in which half the cattle are hand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sulting for firms such as Burger King, McDonald's, Swift, and others.

Dr. Grandin presently works as a Professor of Animal Science at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She also speaks around the world on both autism and cattle handling. At every Future Horizons conference on autism, the audience rates her presentation as 10+.

Dr. Grandin's current bestselling book on autism is The Way I See It: A Personal Look at Autism and Asperger's. She also authored Unwritten Rule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imals Make us Human, Animals in Translation, Thinking in Pictures, Emergence: Labeled Autistic and produced several DVDs. All books and DVD's available through Future Horizons.

Temple Grandin's work continues to inspire millions, drawing superlative reviews such as these:

"Temple is my hero. She has my vote for the person who has provided the greatest advance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autism this century."

-Dr. Tony Attwood, world renowned expert o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關於阿虫

阿虫讀書不多,阿虫胸無大志。
阿虫說: 生命似水,在小溪隨大夥流,遇石拐灣,卻不回頭。在湖裡是平靜如鏡,在河海裡可能是洶湧波濤。灌入瓶裡是方,倒入桶裡變圓,沒有個性,但好像又很有個性。

阿虫自小生活坎坷,所以造成了流水般的性格,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隨緣。阿虫自詡不能成龍,只好做虫。

阿虫說他喜歡美,最美的東西是愛。

阿虫說沒有對或錯,好與壞,但有真和假。

阿虫最怕忍,也反對忍,所以選擇恕。

莫因肥瘦定醜美,貴賤非由職業分

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而兩個世界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彼此衝突矛盾,兩不相容,人的煩惱就是因為生活在這衝突的夾縫,無所適從。

醜美貴賤,現實世界裡好像是標準明確,可是一回到感性世界,就變得模糊不清,各有各的標準,難以界定。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貴?什麼是賤?你心中的標準是怎樣?

在為利是圖的現實世界,我的標準是物以罕為貴,心照!

命運有時似枝蔗,是淡是甜分兩邊;如何選擇如何吃,那邊在後那邊前。

先苦後甜?先甜後苦?

這是兩種不同的命運安排,有些人安享晚年,有些人卻難以過世,流行一句詛咒話:「小心最後那幾年!」是給一些做人不擇手段,先甜後苦的一句警告。

對蔗有認識的人,都知道沒有苦味的蔗,也都知道愈接近根部也愈甜,相反是愈來愈淡,蔗雖不苦,但甜淡之別十分明顯。

做人處事,許多時覺得淡而無味,有如吃蔗,只要耐心的吃下去,甜味也就慢慢出現。

明理沒得失,肯做無易難。

做人做事,少不免都會遇到一些障礙,這些障礙都會使我們活得不開心,所謂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想起來十分可怕。

所謂障礙,許多時都是因為我們的定位而產生,活得其法,障礙可以減輕。

成敗的患得患失,見困難而卻步不前,都會令我們不快樂,樂於耕耘,不在乎收穫的生活態度,既做得開心,也活得開心。

享受孤獨

安全感的潛意識,天生下來,人怕寂寞孤獨的心理是自然不過。

安全感使我們習慣群居,但人際關係所產生的煩惱,許多時也使人吃不消,於是有人退隱山林,有人走入空門,無非求個清靜。

自問是個怕寂寞的人,但人間是非也抵受不了,如何自處,只好不敢強求,適應環境是最好方法,身邊無伴,做隻閒雲野鶴。

安樂來自平衡

我很喜歡體會中國文字,字的形態所表達的意義,的確令人叫絕。

向人祝福,最常用是平安二字,平安一詞,以平行先,先平而後有安,平是什麼?平是平衡,能有安樂,先求平衡,而平字的字形,看字會意,先人選字太有智慧。

社會不平衡則亂,身體不平衡則病,生態不平衡則天災降臨,在生活上我們最嚴重的威脅,精神不平衡的人愈來愈多,小心!

一飯始於種籽,杯水自有源頭。

中國人喜談因果,因果之說長久以來對我們的生活行為,發揮了很大的約束作用。

因果報應不是我想說的話題,我想說的只是現今物質豐裕的生活環境裡,因為物質得來太易,大家都缺乏了那份珍惜。

「粒粒皆辛苦」這句話,小時候常記於心,「飲水思源」也是長輩們常常訓誡的說話。

樂天

樂天的人,某程度上是個快樂的人,這是生活上我們的共識。

為什麼不叫樂地?也不叫樂水?要叫樂天?

天是無邊無際,天是無拘無束,天是沒有框框,原來人活得不快樂的原因,都因為空間太窄,太多拘束,太多框框。

人若活得無拘無束,沒有框框,自由自在,怎能不快樂。

縐眉常因放不下,開顏在於看得開。

不知是愛管閒事,或者生性頑皮,或者是喜歡自尋煩惱,平時總愛觀察事物環境,也因此而常常看到一些世人所不覺的問題。

有日乘坐巴士,留意到車上乘客,十之八九都是眉心起縐,能有歡顏的是絕無僅有。

由眉心面孔而想到現代人的生活,如果說文明給人們幸福,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面孔?

心字有三點,代表你我他;衷心祝福你,開出陽光花。

偶然看到心字,從心字想到人,又由人想到人際關係,心字的三點,你我他好像活現在這三點上面。

雖然俗語有「人同此心」這句話,但你我他的各自發展,人與人之間始終難以融和,你我他雖同一心,好像難以一體。

希望有一天心字的三點,能真正「同心」,彼此結聯,你我他互相關懷,彼此祝福。

包容見愛,無信生疑;心迷易亂,意靜理明。

凡事總有兩面,顧此失彼,是我們生活上常遇到的困擾。

好同壞,善與惡永遠對立,喜與哀,愛與恨也難並存,要生活愉快,人間和樂,不能不悟出這道理。

包容見愛,無信生疑,心迷則亂,靜則理明,雖是僅僅數字,若能做到,愉快生活可以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