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4, 2010

婚姻的經營

文章摘自《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李玲瑤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成熟女人如何像經營事業一樣經營婚姻
結婚對像不是要選擇最好的,而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父親是地主的兒子,因出身“不好”,在20世紀50年代土改的時候就娶了一個出身比較“好”的貧農。父親有文化,母親沒文化,兩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好在其母雖然沒有受過教育,卻賢惠、安分、吃苦耐勞。父母結婚以後,生下他和另外三個兄弟姐妹。

改革開放之初,我這位朋友的父親50多歲了,事業十分順利,升到了局長。由於工作關係,接觸到一個事業型的女性,兩人產生了感情。有一天,父親向原配攤牌:“我們離婚好了,我們倆太不合適了!”深知差距巨大的母親毫無辦法,雖然深愛這個家和這個男人,但她能選擇的只有尊重他的意願,跟隨他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手續。當走在大樓樓梯上時,父親回頭看了一眼身後步履緩慢、兩鬢斑白的母親,突然心有所感:“這個背已微駝的女人,跟我生活了將近20年,給我生養了四個孩子,我現在把她拋棄掉,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和幸福,這樣做是不是太過分了?”一瞬間,他覺得於心不忍,不由得落下淚來,哭了一場之後,又牽著母親的手返回家去了。

現在,我這位朋友的父親已經70多歲了。有一天,他們老兩口兒手牽手在公園散步時,與他當年喜歡的那位女士不期而遇。但兩人擦肩而過,誰也沒說一句話,就這樣默默地走開了……這個案例讓我們體會到愛情與婚姻的差別,還有選擇伴侶的重要性。愛情是瞬間的激情,是可遇不可求的邂逅,捕捉到了就算擁有過;婚姻是緣分的認可,是一輩子的廝守與永遠的扶持。它不一定需要玫瑰花或“我愛你”的表白,它不奢侈,但讓你覺得安全可靠。

尋找人生伴侶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選對了可以很幸福,選錯了卻痛苦無比。案例中這段婚姻有其無可奈何的時代背景!在那個年代裡,這樣的婚姻悲劇太多了。今天的時代不同了,人們可以自主選擇結婚對象。但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戀愛時轟轟烈烈,到了“非卿不娶,非君莫嫁”的程度,以為只要相愛就可以結婚了。沒想到一旦結了婚,柴米油鹽等生活瑣碎問題都出來了。兩個人生活中的真實面目打碎了談戀愛時努力粉飾的美好:

“你原來不是文質彬彬的嗎,怎麼現在這樣粗魯?”

“你以前不是挺愛打扮的嗎,怎麼現在這麼邋遢?

……

雖然這些全是小事情,但日積月累,就可以成為導致離婚的直接導火索。

所以,結婚前不僅要用心感受對方,睜大眼睛看清對方,更要理性地評判自己與對方是否合適。那麼,具體說來,選擇對象的原則是什麼呢?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選擇

我有不少學生,年過四十還沒結婚。她們告訴我說:“李老師,我年輕的時候用功讀書,工作以後,因為想做出成績,結果錯過了戀愛和結婚的黃金時間。現在自己事業成功了,但一些不如我的男人我真的看不上!”雖然沒有結婚,但因為常看到身邊婚姻失敗的例子,她們對男人的瞭解也並不少。正因為瞭解,她們越發不想結婚,也不敢結婚。常有學生對我說:“看來這輩子要獨身到老了!”語調聽起來雖然輕鬆,但其背後卻有著深深的無奈和傷感。

還有一位女友,40歲時才找到理想的伴侶結婚,兩年後她懷孕了。這本來是件非常值得開心的事,但由於她是高齡產婦,無法自然生育,醫生決定用剖腹產手術。但因為那天正好是她父親的忌日,她希望能順延一兩天,沒想到一拖就拖出了事情,她大出血,因為搶救不及時,母子雙雙死亡。實在令人悲歎欷歔!

雖然國家提倡晚婚和晚育,但適齡時的戀愛不應太晚。所以,一旦孩子上了大學,家長就不應該再限制孩子談戀愛了。戀愛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不戀愛和不吃早餐一樣,會導致人營養不良。春夏秋冬、花開花落都有其自然規律,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要順其自然。在大學裡,同學之間沒有什麼功利的色彩,正是尋找終身伴侶的最好時期!因為大家都在唸書,思想還很單純,交朋友不會特別在意對方物質上的條件,這時的情侶日後結了婚,相伴一生的幾率更高一些。我的一些大學同窗就是在學校找到同學做朋友,幾十年之後同學聚會,發現這種夫妻的離婚率非常低,也算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晚戀的女人對異性缺乏適應性和理解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擇偶與戀愛中,更容易受到傷害。晚婚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生育,對女人的健康、孩子的健康都不利。因此,戀愛、結婚、生育最好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拒絕婚姻,強求婚姻固然不好,摒棄或逃避也不是辦法。

用開朗和機智的態度去接近男人,不要急於愛上人,或被人所愛。也不要一味地拒絕或挑剔別人,應該知己知彼,日後才會白頭偕老。

所以在對的時間做對的選擇是很重要的。

最好的未必適合你

我一位朋友的兩個女兒都很優秀。她的大女兒嫁得雖然不錯,但生活並不如意,與丈夫時有摩擦。於是,我這位朋友對小女兒的婚姻特別在意,生怕她走了姐姐的老路。

小女兒到了適婚年齡,與工作中認識的一個男孩相戀。男孩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只有兩點她不滿意:一是他出身農村,家裡經濟條件欠佳;一是他個頭不高,還不到1 60米。她覺得他們並不匹配,因此做出姿態反對此事。但女兒十分堅決,母女倆為此爭執多次。小女兒最後丟下一句話:“是你要和他結婚,還是我要和他結婚?”她只好依了小女兒。

結婚兩年後,她由衷感到小女兒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小女兒比大女兒嫁人之後明顯快樂多了,那個男孩十分疼愛她,她比婚前還有神采。後來我這位朋友才明白,小女兒雖然不是嫁得最好的,但卻嫁給了最適合的,因此才過得幸福美滿。大女兒雖然嫁得好,卻因為並不合適,所以她未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我一位大學朋友的幸福婚姻十分令人羨慕。而她當年選擇朋友的態度,更讓我們欽佩。因為當時同時有兩位男孩追求他,其中一位條件非常好,比另外一位好很多,但她還是選擇了後者。當時我們都很不解,她解釋道:“就是因為他條件太好了,我自身條件並不出眾,所以他不適合我。”事實證明她的選擇是正確的,她和老公一直過得十分幸福。那個條件好的男孩據說最終和妻子離了婚。

結婚不是要選最好的,而是要選最適合的。伴侶要和自己相處一輩子,因此不能像裝飾品一樣,是為了擺在家裡好看,帶出去給人稱讚的。心理學上“匹配”(match)是個中性詞,它沒有所謂的好與壞。結婚不是要找一個比你更優秀、更成功的人,而是要找一個跟你相投,使你心情愉快、能與你和諧生活的人。如果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你、欣賞你、包容你,理解你的個性,欣賞你的優點,接納你的缺點,並且讓你盡情發揮自身潛能,那麼,他就是最適合你的人。

精神層面更要“門當戶對”

我一位女友最近離婚了,這令我非常吃驚。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婚姻蠻好的,家裡經濟條件不錯,丈夫在創業,夫妻相互扶持。怎麼會突然離婚呢?這位朋友告訴我說:“我們彼此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不一致,他出生在農村,家庭非常貧困,工作以後就覺得一定要賺錢,一定要成功。他將賺錢和成功看成是人生唯一的樂趣和目的。除了賺錢之外,他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像苦行僧一樣,他內心深處存在一種恐懼,不願跟人交往,生活非常單調。”

她說:“李老師,您知道嗎?我家銀行賬戶上有200萬存款,我跟孩子在外面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他都會埋怨我們亂花錢!以我們現在的經濟情況,這點小開支算什麼呢?但他就是不能忍受任何他認為不必要的花費,他覺得錢就是要存起來,錢比什麼都重要。在賺錢過程中,他得到了尊嚴。除了錢他對什麼事都不重視,對孩子、對我永遠是埋怨與不滿。也許是他自己內心比較自卑,我雖然耐心地和他多次溝通,但他卻沒有任何想改變的意思。”

她繼續說:“李老師,您曾經講過,如果要離婚,不要在孩子13歲到18歲之間,因為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父母離婚對他們的影響會很大。我的女兒今年11歲,慶幸的是她已經非常懂事了,前不久女兒主動勸我離婚,她說:『媽媽,你們離婚吧,我知道你過得很不開心,我也很不開心。』見到孩子這般體諒,我終於下定了決心離婚。因為文化及精神需求上的差異,我在家裡跟他說話,根本說不到一起。現在我明白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性格因素,不是幾年或者十幾年的相處就能夠改變得了的!實際上我們是錯誤的結合,一開始就錯了。現在離了,反而是一種解脫!”一般來講,人的精神需求與學歷和文化水平成正比。學歷越高,夫妻生活在精神層面的追求也越高。

著名詩人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他遵照父母的意思,娶了張幼儀為妻,但是心中並不喜歡她。徐志摩是留學歐洲的才子,而張幼儀只接受了三年的基礎教育。他們在文化層次上落差太大,因此他一結婚就對張幼儀說:“你可以進徐家門,但你不要做徐太太。”徐志摩不曾愛過她,但她也為他生了兩個孩子。更有甚者,在第二個孩子就快要出生之前,徐志摩還為了另外一個女人急急地要和張幼儀離婚,還以“西服和小腳”來比喻雙方的距離。實際上,張幼儀並未裹小腳,徐志摩這樣比喻,足可見在他心中是看輕張幼儀的。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使這兩個人的心靈無法交流。

上面的兩個例子,說明夫妻之間如果心靈距離很遠,是無法匹配的。人們更容易被那些與自己思想和品位相似的人吸引,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在尋找人生伴侶時,希望找到與自己相似的人,這樣容易消除彼此間的隔閡,維持長久的親密關係。

生活在溫飽線上的家庭,因為要面對生存壓力,養育孩子,所以他們暫時顧不上別的,像個利益共同體一樣,其命運緊緊拴在了一起。比如金融危機之後,據新聞報道,在美國,原本打算離婚的家庭最後都決定不離婚了。因為離婚後,雙方均要獨自生活,更加大了經濟與生活上的壓力。一般基本生活沒有了問題,夫妻雙方在文化、精神需求上的差異就凸顯出來了,價值觀的矛盾也越發突出。因此,婚前瞭解對方的價值取向十分必要,為日後和諧相處打下基礎。

嫁丈夫就像買股票,要買低不買高

有句話說:做名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名男人後面的名女人更是難上加難!很多女人希望嫁給成功的、社會地位高的男人,但是,在分享男人的榮譽、光彩的同時,你也同時擔負著他的高風險。成功者一般都有著更高的失敗概率,嫁給了這種男人,風險是比較高的。

嫁給“凡夫”則不一樣。他沒成名以前和他一起成長,一起上升,就像股票的價格,在它低位時買進,到最後它升值了,證明了你的眼光,體現了你的價值。有些女人僅看到男人成功的那一面,願意和男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卻不願意承擔男人的痛苦和風險。女人嫁丈夫就像買股票一樣,買低不買高。低,可能有上漲的時候;高,卻不能保證不會有下滑的一天。

當年我大學畢業前,幾個女同學圍在一起聊天,討論將來要選擇什麼樣的對象?我們一致認為要選有三個“P”的!第一個“P”是PHD,就是博士學位;第二個“P”是PR,即在美國有居留權的“綠卡”;第三個“P”代表Property,就是要有財產,要有房子。

但當我嫁給我丈夫的時候,他連一個“P”都沒有。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和他結婚並出國。在美國我們一起讀書,他的碩士、博士論文都是我幫他打字、整理、出稿的。那個年代打字不像現在這樣方便,打錯了可以隨時修改。那時候用老式打字機,打錯一個字,整張紙就全部不能要了,需要重新再打,又不能塗改。幾百頁的論文,都是我一張一張地幫他打出來的。在他成功的歷程中,我付出了汗水與青春,所以他的成功裡也有我的一份驕傲。儘管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起伏、爭執,但他曾告訴過我,每當想到我的付出,心裡就覺得他跟我是分不開的。我們一起走過許多風雨、走過許多歲月,分享了彼此的喜悅,也分擔了彼此的痛苦。我們都是“逢低買進”,所以今天我們共同享有“逢高”的成果。

嫁個好男人不是嫁個好出身

有一次去講課,接待我的是一個29歲的女孩,長得蠻可愛的,也很懂事。我問她結婚沒有,她說她離婚了,我當時很吃驚:“你才29歲怎麼就離婚了?”她說,父母以前告訴她,大學的時候不能交男朋友,她很聽話就照做了。等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後,因為社交範圍很窄,工作單位又沒有合適的,一直等到了27歲,父母認為她該結婚了,才托人給她介紹了一位局長。她父母認為,這個局長有房有車,經濟基礎好,將來生活一定不錯。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們很快就結婚了。等結婚後她才發現,這個人固然有房有車,但是彼此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精神需求都非常不協調。她生活得很痛苦,每天除了忙家事、上班之外,夫妻間沒有共同語言及精神層面的交流,後來她幾乎痛苦得沒法和他睡在一張床上。婚後一年,父母看她如此痛苦,也只好同意她離婚了。這樁婚姻的功利色彩濃重,夫妻關係建立在物質慾望的基礎上,最終以遺憾收場。真正幸福的婚姻,一定要建立在純淨的愛情基礎上,優質的愛情土壤,才能夠使婚姻的種子開花結果、枝繁葉茂。

經營好你的幸福

只有當我們自己把家庭打造成避風港,你的另一半才會成為愛家的男人。

愛他就要好好對他

好男人是誇出來的

人類生來就是群居動物,人性最深切的渴望之一,即得到群體的欣賞。異性的讚美有助於保持種族DNA的延續,使人類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得以生存。時代更迭,這種人類本能並未離我們遠去。

就像小孩子總喜歡誇張事實,為的就是得到成人的讚揚一樣。男人也希望得到讚美、肯定,希望被異性鼓勵與欣賞。事實上,讚美也確實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推動力量。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的先生總是不喜歡理髮。我當然希望自己的另一半帥氣瀟灑,於是我常按捺不住,頻繁地催促他:“頭髮都這麼長了,太難看了,快去理髮吧!”遺憾的是,他有時並不為所動,或是被催急了不情願地出去理了。現在我常用另外一種方式說服他:“你知道嗎?每次你理髮後,人顯得特別年輕,特別精神,趕快去理髮吧!”我的目的和原來一樣,只是方式變了,結果是我的先生每次都高高興興地打理自己。我們兩個人都很開心。分析一下,在第二種方式中,除了語氣的改變,最重要的是我用了鼓勵、讚美的方法。而第一種則是以責備、埋怨、不認可的態度交流,自然收效迥異。

我們的文化傳統告訴我們隨時要自省,但生活中,我們卻習慣挑剔他人。也許在友情維繫中我們常用讚美的話語,但卻吝嗇將讚美給予我們最親近的人。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這樣稱讚:“我這輩子就佩服兩個人,一個是李嘉誠,另一個就是你!”估計這樣的讚美沒有人不會為之動容,因為你強調了對方的價值。當然,讚美的核心是要真誠。

現實中,我們的丈夫似乎總有地方讓我們不滿意,比如不浪漫、不愛運動、不喜歡和我們聊天、對我們不夠體貼等。然而,我們是否因此就有理由變成怨婦,每天嘮叨、抱怨?假如有一天,丈夫回家時順手買了生活用品,請不妨就此誇獎他一下,告訴他,他的行為讓你很開心,讓你感到了體貼和愛。“和以前比起來,你真是越來越體貼了。”這樣的稱讚對男人是一種激勵,他會記住你的感受。“原來這麼簡單太太就會滿意,看來以後要多買幾回,讓她更開心。”讚揚、鼓勵的方式會表達出你的真實想法,鞭策男人向你希望的方向前進。好男人是誇出來的。

對於男人來說,他們只在戀愛階段才願意花精力去猜測女人的“內心戲”。隨著兩人關係的增進和工作壓力的增大,他們會逐漸放棄這種做法。在這個時候,如果女人通過稱讚的方式,直接告訴他自己的需要,他會因此感到開心:男人需要女人的感激,他們會由此萌生出更多愛意。

還有另外一種稱讚方式也很有意思,在特殊的時刻,女性也可以考慮嘗試,那就是錯位稱讚。比如你的男友很帥氣,你一味稱讚他玉樹臨風,對他來說實在缺乏新鮮感,因為從小到大他也許早習慣了這樣的評價。此時如果你肯定他的聰明才智,也許他會更喜歡。而對於聰明並不帥氣的男友,你不妨稱讚他高大威武。這種激勵也許有點討好的成分,但男人會覺得“你是不一樣的女人,你才真正懂我”。

為男人減壓

我們是否真的理解男人,懂得男人?女人總是自信滿滿,但事實未必如此。一位事業風生水起的男士,在別人眼中非常優秀,但他曾經對我傾訴:“在外面拚搏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是一個水手,在海上和風浪搏鬥,而當我回到家裡,真希望那就是個溫柔鄉,有一隻溫柔的手過來撫摸我的頭。”

男人的壓力通常情況下會大過女人,所以,男人通常會自嘲為“難人”。社會賦予了他們家庭經濟支柱的角色,他們要時刻關注家庭的經濟狀況,關注自己妻子、孩子的生活質量。為了讓家庭生活有所起色,男人會在外面努力打拼。賢惠的女人把家收拾得清爽、乾淨,讓丈夫一回到家就有溫馨舒適的感覺,這也是女人為男人提供的最好的減壓方式。

家是一個人最為私密的空間,是讓人最放鬆的地方。所以,男人們希望能夠在家裡釋放自己,甚至表現出脆弱的一面。

然而,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女人把家變成了丈夫的第二個戰場。她們不是嫌丈夫不夠精明,不會討好上司、陞遷太慢,就是抱怨其賺錢不夠多、不夠快等。男人在這種環境中,又怎麼能休息好、攢足力氣再外出打拼呢?

我在年輕時也有這樣的問題。我自己喜歡整潔,每當丈夫回家將衣服、報紙、文件到處亂放,我就馬上整理,一邊整理一邊嘮叨:你以後不要再亂放了,你要怎樣怎樣,不能怎樣怎樣。總是用這種管教孩子式的方法,現在想起來很後悔,在學了經營婚姻和家庭的知識後,我想,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肯定不會生出那麼多抱怨,家庭也一定會更加和諧。

對待男人要像放風箏一樣,給他們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在天空中飛翔,但要小心地控制著風箏線,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這是欲擒故縱的方法,只有當我們自己把家庭打造成避風港,你的另一半才會成為愛家的男人。

少批評抱怨、少爭執妒忌

有一個朋友在信基督教前,總覺得自己很優秀。他的妻子是個農村的女孩,雖然也跟他一樣都是大學畢業,但他總覺得妻子非常幸運,嫁了他這樣的丈夫。但等他受洗成了教徒之後,想法也隨之改變了。他對我說:“以前我把自己看得比妻子高,現在才懂得謙卑。《聖經》裡說:『人要謙卑,不僅在上帝的面前謙卑,在你的伴侶面前也要謙卑。』現在我反而常感覺自己很幸運,娶到了這樣賢惠的妻子,她給我生了這麼好的兒子,讓我擁有這樣和諧的家庭!”

結婚10年,他發表了結婚感言:“當你看見配偶缺點很多時,實際上是自己缺點很多;當你看到配偶優點很多時,實際上是自己的性格更加完美的結果!”

他常常從自己身上找缺點,從妻子身上找優點,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這樣的觀念提升,成就了他美滿的婚姻。婚姻不融洽,往往是因為抱怨和批評太多。世界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就是受不了妻子每天對他的抱怨批評,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離家出走,最後死在小鎮火車站的站台上。抱怨就像是風雨中的沙石,打得人全身不舒服;又像噪音,刺耳尖銳,想躲也躲不了。這是沒有修養的行為。經常批評抱怨,讓週遭的人只有一個想法:躲得越遠越好,圖個耳根清淨。如果你的伴侶躲著你,你們的婚姻還可能幸福嗎?

批評是誰都不喜歡的。丈夫在外面工作,聽領導的批評已經聽夠了,回到家中再聽妻子的批評,實在難以令人感到愉快。尤其是習慣性的批評,更是把丈夫往外推的做法。但很多女性意識不到自己有這個缺點,她們還總習慣拿丈夫與他人比較,認為丈夫這一點兒不如誰,那一點兒又不如誰。比較是很傷人的,說了毫無益處,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傷害伴侶的自尊與感情。美國有一本女性修養書建議女人每天祈禱:“上帝啊!請你用好吃的東西把我的嘴塞滿,在我說話或抱怨太多時推我一把吧!”

再說爭執。牙齒都會有咬到舌頭的時候,夫妻怎麼可能不爭執?但是吵架有吵架的哲學:不吵隔夜架(不要持續到第二天)、不翻舊賬、不“株連九族”(祖宗八代都罵進去了)、不沒完沒了(一想到就吵)、不情緒轉移(遷怒到孩子)、不離家(回娘家)。以上幾項是紅線,不能碰,除此之外,小吵小鬧無傷大雅,良性的爭吵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

講到妒忌,最常見的表達方式是吃醋。夫妻之間吃一點醋沒有什麼關係,有句話說:“男的不吃醋,感情不豐富;女的不吃醋,婚姻不牢固!男女都吃醋,社會才有進步!”適度的吃醋,可以表現出夫妻間的情愛,如果過之,則會變為妒忌,最後就會是杯弓蛇影了。

社會上許多家庭悲劇的導火線都是出自妻子的妒忌心。妒忌讓怒火中燒、讓思緒不明、讓心情扭曲、讓理性不再。不控制,後果不堪設想……妒忌別人,就像上面那條攻擊鋸子的蛇一樣,目的是傷害別人,最後傷害的卻是自己。愛默生曾經說過一句話:“痛恨別人、嫉妒別人就好像為了趕走一隻老鼠而把房子燒掉!”妒忌別人,自己的情況並不會得到改善,反而因心中常存怨恨、不滿,有百害而無一益,得不償失。因此,不論何時,每個人都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會寬宏豁達,才能控制內心那條妒忌之蛇。

前面提到了徐志摩的元配妻子張幼儀,她在短促的婚姻生活中一直忍受著丈夫的冷漠和輕視。但她從不和他爭吵,更不抱怨,也沒有因為丈夫戀上別人、堅持與她離婚而心生怨恨。她無怨無尤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但認真努力地改變後來的人生。離婚5年之後,她從海外脫胎換骨地回國了。先在當時的東吳大學教授德文,後又擔任上海第一家婦女儲蓄銀行副總裁,經營“雲裳”服裝公司。她為自己活出了嶄新的風貌,使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

之,抱怨和批評,是婚姻中的絆腳石;爭執和妒忌,是婚姻中的無形殺手。這是每位妻子都要奉為圭臬的。日常生活中,爭執摩擦在所難免,但忌諱相互埋怨和指責。我們要以理性戰勝感性,在互信、互敬、互諒的基石上,自我檢討、真誠溝通;在良性互動中學習包容、感恩,最終獲得高品質的婚姻生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