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wner of this blog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for any errors, or inaccuracies of its content) (有緣千里來相逢,本網站文章並無意涉及個人,歡迎對號入座)
Sunday, August 24, 2008
渴望太陽的白天使
白頭髮、白眉毛,甚至不能接觸陽光,卻絲毫不減戴耀賽對生命的感謝,與臉上開朗的笑容。攝影/吳念慈。
渴望太陽的白天使—戴耀賽
記者 吳念慈 報導 2008-05-04 17:34:58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2490906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2494060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051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448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742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829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714268
「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生養身心障礙子女;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成為身心障礙者,承受殘缺的煎熬。當父母離去時,他們將何去何從,在父母心中,始終有份難捨的牽掛:『我走了以後,孩子怎麼辦?』」這就是愛恆的緣起、就是戴耀賽所背負的使命。
機緣之下成為志工 體會自我存在價值
在新竹南寮漁港附近,有一個時時刻刻都充滿笑容的地方─愛恆啟能中心。中心的主任戴耀賽,從小就是一名白化症患者,除了白頭髮、白眉毛,狀似「阿兜仔」以外,他還不能接觸陽光,因為缺乏黑色素,所以極易曬傷。第一次見到外面的陽光,是因為一場病,媽媽背著他去看醫生,就在包裹著他的媽媽的衣縫中,他終於見到了陽光,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戴耀賽說:「讀書的時候有點自卑,因為眼睛不好,外表又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常被取笑。」外型與眾不同,視力又不甚良好,所以他功課不好,也常遭同學們的欺負、吐口水、丟石子,那時的他,幾乎活在這個世界之外。
高中畢業後的戴耀賽,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參與了假日志工的活動,輾轉進入這個領域,也指引他未來的人生方向。戴耀賽非常感謝葉由根神父,他說:「不知道這是不是叫作『慧眼識英雄』。」當初朋友服務的單位正好缺一名男工作人員,戴耀賽自告奮勇的寄了履歷過去,三天後單位的主管果真打電話來,並請他去面試詳談。一進去,戴耀賽首先表明自己的狀況,他說:「因為先天白化症的關係,我的視力不是很好」才聽到這裡,主管便說:「那你可能不太適合這個環境」。戴耀賽沒有灰心、沒有沮喪,反而感謝主管願意給他面試的機會。他抱著感謝、帶著一貫的笑容走出門外,就在門外遇上了這位匈牙利籍的神父—葉由根。神父拉著他回頭對主管說:「用他。他可以!他可以!」就這樣,戴耀賽從助理教保員做起,踏入了這個職場,也確認了生命的價值與往後的方向。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戴耀賽並不受到主管的青睞,薪水相當的低,也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但是就因為喜愛這份工作、因為懷抱熱誠,他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其中,戴耀賽說:「我媽因此常抱怨,說我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在這樣為他人付出犧牲的工作環境中,他慢慢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雖然先天性白化症,令他的生命有些缺陷,但他依然可以身體力行,做他想做的事,追尋他的理想、他的目標;他常說:「換個角度來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慢慢地也改變了他的宿命觀。
與妻互相扶持 兩人是生命共同體
戴耀賽曾經有個論及婚嫁的女朋友,但因為身體先天上的缺陷,女方家長怕這樣的遺傳因子會影響到下一代,所以兩人婚事告吹,而他們的戀情也隨之結束。他不怨天,因為他知道自怨自艾也於事無補,反而是更積極的去幫助別人。在愛恆,他遇見了另一個女生,原本他並沒有想要進一步的發展,沒想到女方的主動、女方家長別於世俗的眼光,今天,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爹了。戴耀賽的太太跟他一樣,在愛恆啟能中心工作,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不在乎他先天上的缺陷,看到的盡是他幽默、開朗、樂天、善於助人的一面,因為白化症的關係,戴耀賽的視力不是很好,不能開車、不能騎車,妻子承諾要當他的眼睛,當他的司機,總是開著車帶他到處去玩。
幾年前,妻子潛在的小腦萎縮症病發,導致走路搖搖晃晃,許多生活瑣事都無法獨立完成。剛開始他的妻子無法接受,心境上也很難轉換,但戴耀賽不離不棄的相伴,終於令妻子走出這片陰霾。他笑稱:「我們是生命共同體」妻子當他的眼睛,帶他將這個世界看的更清楚,而他就是妻子的腳,帶她走到世界的每個地方。宿命觀,戴耀賽始終未曾放下,只是做了一些轉變與調整,由小時候的茫然,到遇見妻子的泰然,進而是現在的超然。
萬事起頭難 成立愛恆飽受艱辛
即使再超然,終究還是會有沮喪、想放棄的念頭。「我真的深深體會到『萬事起頭難』。」戴耀賽以過來人的身分,笑著回憶當初只有他跟一個助理、三個學生的日子。民國八十六年,戴耀賽從原服務單位回到新竹,著手規劃愛恆;在沒有資金、沒有人手的情況下,他只帶著理想,就決心回到故鄉;剛好又遇到八十八、八十九年,政府財政赤字縮減補助,無法申請金費,令這條拓荒之路更是艱難。
愛恆一開始的時候,工作夥伴流動性大,有些人是因為受不了那麼操,有些人則是因為當初所堅持的信念動搖了;愛恆一直到四、五年前才慢慢穩定下來,近兩、三年建立起一套固定體制,這才使人員穩定、分工更完全。戴耀賽無奈的說:「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不容易,向外界募款更是難上加難。」他以一套獨特的價值觀,導正中心同仁對募捐者的心態,他說:「我們不是欠那些募捐者什麼,反而是他們應該感謝愛恆,感謝我們提供了一個管道,讓他們與愛接觸」戴耀賽這樣對自己的同仁們說,深怕他們總是抱持著被人賜與的心態,如此對他們不會有幫助,只會備感壓力。
付出義無反顧 笑容是最好回報
曾經想過放棄,戴耀賽說:「我也是人,我也會有軟弱無助的一面」愛恆學員們陽光般的笑容、期待著他們來上班的眼神,是支持戴耀賽堅持初衷的最大動力,來自台灣各地的捐款與幫助,也令他深信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他說:「這份工作就是義無反顧,也許他們這輩子都沒辦法跟你說聲『謝謝』。」
不以薪水的高低定位自己的人生,不因生命的缺陷而否定自己的價值,戴耀賽選擇以奉獻自己、傳遞愛,為冷漠的社會加溫,他常說:「我們幫的不只是愛恆的六十個學員,甚至是六十個家庭、六十個社區」而奉獻後的喜悅,便是戴耀賽最大的滿足。
陽光的溫暖,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幸福,但也是他最渴望的幸福;不能沐浴陽光下,享受那份簡單、直接的溫暖,取而代之的是,愛恆學員們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與社會大眾對愛恆的支持。戴耀賽說:「這些年來,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的愛的力量,在愛恆凝聚。」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