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08

陪著你走...

很棒的短文,有生之年,請珍惜您的愛人以及愛你之人......To my friends
--------------------------------------------------------------------------------

深宵駕車回來,收音機播放盧冠廷的陪著你走,腦海不禁泛起這段故事。

老婆婆的個子不高,但很胖,走路時需要手杖支持。
每兩個月老公公便伴著老婆婆回來複診。她患有高血壓。
某夜,老婆婆左邊身麻痺入院,電腦掃描顯示右腦出血。
我如實告訴老公公,他沒有作聲茫然地看著我,淚光閃動。
出乎意料,老婆婆的情況不壞,頭腦清醒。

入院後第五天,她問我: 這兩日我丈夫怎麼沒有來探我?
一名紅衣學護悄悄告訴我,那天老公公心肌梗塞,入了對面的男病房。
兩老沒有孩子,最親的是姪兒。
姪兒帶了兩瓶果汁來醫院先探望老公公,再去女病房。
又過了幾天,老公公的病情剛穩定下來,便嚷著出院照顧老伴。
一輪討價還價後,主治醫生想出折衷辦法。

老公公換上自己的衣服,坐進輪椅,由工友推到女病房門口,醫生跟在一旁以防不測。他蹣跚地站起來,攜著姪兒送的果汁,走到老伴床邊說:買給你的。

這幾天不見你,病了麼?
不是,老公公擠出笑容道: 姪孫結婚,我幫他打點。
那是我聽過最動人的一個謊話。
人生就像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人意表。

老公公的心臟一天一天的復元,正準備出院那天,竟突然惡化,撒手塵寰。
辦理完死亡證,姪兒走到女病房找我,要求暫時別告訴老婆婆,免她受剌激。
巡房時老婆婆又問: 丈夫帶來的果汁也喝完,怎麼不見人?
小紅衣學護哄道: 你忘了嗎?
姪孫還有兩天便結婚啦!老公公挺熱心。

次天早晨,我發覺床頭多了一瓶果汁,小紅衣正向老婆婆說: 老公公剛來過,但你睡得很沉,他放下果汁就走了。小紅衣轉身時發覺我在旁,窘得雙頰比制服更紅。

我微微一笑,只盼她那顆愛心,不為歲月冷卻。
當天下午,護士長忽然察覺坐在沙發的老婆婆沒有呼吸,我迅速跑去一手抱起她,放上病床急救;二十分鐘後,我宣布失敗。

我一邊寫記錄, 一邊想起 的歌詞:
如果走到這世界邊端,我倆已是無力前行,跟我一起飛去......
護士長走過來說:猜不到你那麼大力,一手可抱起她。
老婆婆的確很胖, 但很輕, 因為她的靈魂已飛走了。

--------------------------------------------------------------------------------

「永遠」只有兩個字
卻沒有人也沒有文字可以說的完全
真正的永遠是藏在心裡面
儘管天會變 人會老
回憶會隨著時間的河流愈走愈淡
也許不是承諾也許從未說出口
卻不會隨著短暫的生命而消失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把智慧放進口袋

文◎中谷彰宏 譯◎心笛

反省只在一念之間,智慧心到擒來!

一隻海豚的煩惱

即使是一隻反應較遲鈍的海豚,也會為學習新事物而煩惱……

前一陣子,在夏威夷的東洋酒店觀賞海豚的水上表演,由三隻海豚聯合演出。

令人想不到,在訓練海豚表演特技時,其中兩隻很快學會了,便開始欺負另一隻還學不會的海豚。

當海豚前來領魚吃時,還耍不太好的那一隻便稍稍落後等在後頭。

耍得棒的海豚,被安排在前面表演,不太好的那隻被安排在後面。

我們可能會認為,反正只不過是一隻海豚,就算學不會特技,也不至於鑽牛角尖。然而,學不好的海豚,卻倍感壓力。煩惱著:『自己為什麼就是學不會呢?』牠甚至因壓力大得有一眼張不開來。

海豚從水中冒出水面時,是看不見的,只能靠著叫聲和空氣的振動,得知訊息。學不好的海豚,便傾斜著身體,張著一隻眼睛朝向指示牠的教練。

被身手佼好的海豚愚弄,弱勢的海豚無所適從時,指導表演的教練卻注意到了,他盡量的丟魚給那一隻成績不好的海豚,給予鼓勵。不如此做的話,牠準會失去信心,而永遠學不會。

小孩也一樣有學得快和學得慢的。

不會讀書的小孩,並不是一開始就不想讀。那個小孩一定也獨自想過:『為什麼就是學不會呢?』

但周圍的人只會去注目、疼愛會讀書的小孩,毫不留情地對那些讀不好的小孩說:『你真沒用!』本來就學不好的小孩,便自暴自棄地認為:『反正我是沒用的!』就失去了學習的意願。

其實不會讀書的小孩,都是因為在一開始就被說成:『你不會讀書,真沒出息!』因而失去了鬥志。

我們別忘記:即使是一隻反應較遲鈍的海豚,也會為學習新事物而煩惱。

*一秒鐘學智慧:鼓勵學不會的小孩

你可以幫他治心病

飢餓的人並非是在找食物,只是在找和他一起用餐的人。

由於醫學進步,生病或受傷很容易痊癒。

現代人如何治療心病,才是一個大問題。

要當醫生首先必須考上醫學院,進入醫院實習,結業及格之後才能成為正式醫師。

但是治療一個人的心病,你也做得到。

如果有人在煩惱,只要耐心傾聽他說話。

『原來如此!那可真難為你了。誰都很辛苦啊!』

人的心病,只要有人對他說:『原來如此!』便能得到些許安慰。

然而會講『原來如此』,又能用心傾聽的人並不多。

誰都想傾吐心事,以療創傷。

就算結論十分明瞭的話題,嚕嚕嗦嗦的講個沒完時,初聽之下,還真令人受不了。但過了不久,也並非如此,不僅正在說話的人,連傾聽的一方,同時都治好了心理的創傷。

對於已經無精打采的人,是不需要用長篇大論、難以理解的道理去說服他們,只要靜靜的聽完對方的話,然後說:『原來如此!真難為你了。雖然人生有時坎坷,但卻不至於絕望。』

誰都有和朋友見個面,吃個飯的經驗。

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就是沒有比一起吃飯還更令人開懷的事。只要一聽到『走吧!去吃些好吃的東西吧!』就令人提起精神。『一起』,是多麼的重要呀!

飢餓的人並非是在找食物,只是在找和他一起用餐的人。

*一秒鐘學智慧:陪有煩惱的人去吃頓飯吧!

你是自己的靈藥

那些老是治不好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老是依賴醫生或藥物的人。其實人體內自能製造抗體,別長期依賴藥物,你就是自己的靈藥!

受傷或生病時,首先需要醫生,其次需要藥物,但最後仍得靠自己。

一個運動選手的人生,通常一直都處在受傷的狀態中。

無論是跳高選手、馬拉松跑者、高中棒球員、芭蕾舞者,都會因為練習過度而受傷害。

一旦受傷的話,不完全治療好,便無法再練習。

然而,對一個運動選手來說,沒有比不能練習,還令他們痛苦的事了。

即使不是一個運動員選手,一旦受傷或生病時,誰都難免意志消沈。

誰都想快快復元,養好身子。

去醫院時,如果醫生只對您說:『您沒事的。』而不給藥,您便認為他是個混帳醫生,就再也不去了。之後就會去那種將病情診斷得比較嚴重,且大量給藥的醫院。

比如割傷手指頭時,就很自然的貼個OK絆。

為了使傷口不會感染細菌,一開始便貼上OK絆是正確的,但連續貼了兩三天後,傷口泛白而且冒泡泡。因為貼太久,皮膚被泡爛,導致傷口癒合遲緩。

受傷或生病,也是同個道理。

雖然想快點復元,但就是因為完全依賴著醫生或藥物,結果反而更加遲緩。

受傷或生病的情況,最初當然需要醫生的治療,有時需要止血,有時需要動手術治療情況不佳的部位。

治療的過程中,醫生會對您說:『吃這個藥,可以增強體力』、『您缺乏某某東西,吃這種藥來恢復體力吧!』但怎麼說,最後仍得靠自己。

那些老是治不好病的人,通常就是那些老是依賴醫生或藥物的人。

其實人體也能夠製造出自己所需要的抗體。生病時吃藥,的確是有效。但是長期依賴藥物的結果,導致體內製造抗體的氣力也消失了。

長久服用藥物,反而造成反效果。

受傷後感到疼痛的時間,只有一分鐘而已。

而這一分鐘的疼痛是腦和傷口互相在討論該如何處方,才能治療這樣程度的傷口所須的
時間。

從海中開始進化的人,因為棲息在陸地後,體中也有海。

人體幾乎是由水造成。

人體內佈滿了血管,血液便在其中暢流。

血液能運輸新鮮的氧氣,及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並且在體中製造藥物,將老死的廢物排出體外。

因為血液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當然血液是越舒暢越好。

受傷時最忌諱的想法,就是:『天啊!這下完蛋了,該怎麼辦才好!』

一有不安或恐懼的心,只會造成血液的交通阻塞,也就不能搬運體內已特地製好的抗體。

人體有自我治療的本能,一分鐘後就開始修復工作。

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受傷時也不用太擔心。

不會感到不安或惶恐,當血液輸送網暢通後,就能快速在受傷的地方傳送抗體了。

*一秒鐘學到的智慧:受傷或生病時,最後仍得靠自己。

(本文摘自平安文化有限公司《把智慧放進口袋》一書部分內容。)

COMPUTER VIRUS!!

COMPUTER VIRUS WARNING

The newest virus circulating is the UPS Delivery Failure. You will receive an email from UPS Packet Service along with a packet number. NOTE: The word packet is mis-spelled on this line. It will say that they were un-able to deliver a package sent to you on such and such a date. It then asks you to print out the invoice copy attached. DON'T TRY TO PRINT THIS. IT LAUNCHES THE VIRUS!

Pass this warning on to all your PC operators at work and home. This virus has caused Millions of dollars in damage in the past few days.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一切付笑談中

文/劉墉

大概感染了腸胃病毒,上吐下瀉,折騰了一個禮拜才好。正巧有個朋友打電話來,就跟她訴苦。「多幸福啊。」

她居然非但不同情,還笑問:「你一定瘦了,對不對?」

她兒子車禍手術 她說可藉此拉皮

「對!掉了三磅。」我說。「太羨慕你了。我上健身房、吃減肥餐,一個月才瘦一磅半,你這下子輕輕鬆鬆就瘦了三磅,多幸福啊。」

掛上電話,我原本不太高興,但是想想不久前,她騎腳踏車摔跤,撞斷一排門牙,不是也幸災樂禍嗎?說她早嫌門牙不整齊,這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正好換副漂亮的假牙。那陣子,她還四處齜著牙,得意地獻寶呢:「不看開,又怎樣?斷了已經斷了,接得回去嗎?」

我的剪髮師傅功力更高。她的兒子車禍,腦震盪進了醫院,斷層掃描,發現早有個血管瘤,立刻動手術切除。

「多走運啊,不撞車不會發現,而且手術費都免了,全由保險公司埋單。」她一邊給我剪頭髮,一邊得意地說。

據說她去醫院探視,看見兒子沿著前額髮線一圈刀疤,說手術時把半個頭皮都由那裡往後掀的時候,她還叫好:「哇,縫得這麼整齊,好像畫了個大大的M,可以作麥當勞的廣告了。」又說:「可惜可惜!要是換成我車禍該多好!正好藉機會拉皮。」

他兒女都是兔唇 笑說爸媽沒偏心

我的一個高中老同學也如此,當他女兒出生,是兔唇,他痛苦了一陣,心想再生一個吧。但是兒子出生,又是兔唇。

我老同學一邊傷心,一邊為難,不知怎麼告訴太太,猶豫再三,還是把孩子抱到床邊,說「可惜,又是兔唇」。

他太太居然非但沒哭,還笑了說:「多好啊,這樣女兒就不會說我們偏心,只把她生成兔唇了。」

我的老同學則回答說:「是啊,我們有了照顧女兒、為女兒整形的經驗,這兔唇的兒子能生在我家多好哇。」

讀胡志強寫的「淚光奇蹟」

經歷慘痛車禍,失去一隻手臂、傷了半邊臉,又遭受嚴重腦震盪的邵曉鈴,在恢復意識之後說:「能夠重生是上天的恩寵,我心中只有感恩。」

有一天,當護士長問她會不會恨肇事者,邵曉鈴回答:「我為什麼恨他?他讓我重生啊。」一向幽默的胡志強則在出書後,笑對太太說:「新書大賣,有了錢,就可以給妳裝電子手了,多好。」

女兒患小兒麻痹 醫師慶幸懂照顧

想起我小時候,有一次去看病,見到醫師患小兒麻痹的女兒,正被推出去曬太陽。我很不懂事地脫口說:「奇怪,怎麼連醫師的小孩也會得小兒麻痹?」當下就挨了母親一巴掌。

那醫師卻沒生氣,一邊為我看診,一邊說:「小弟弟,你要知道疾病就像太陽,是很公平的。甚至應該說,醫師整天接觸病患,難免把病毒帶回家,醫師的家人更容易感染。但是,病在醫師家,也好哇!像我女兒那麼嚴重,如果我不是醫師,懂得照顧,恐怕她早死了。」

年輕時不懂什麼叫「幽默」,以為幽默就是說笑話,要生冷不忌、大腥大辣,逗得大家狂笑。

直到年歲漸長,經歷了許多災禍,留下了許多傷疤,才漸漸了解幽默是「知天命」,曉得自己這一輩子,能擁有的和不可能擁有的;幽默也是「耳順」,好話壞話、愛聽不愛聽的,都能逆來順受。

少年時,愛辛棄疾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現在還愛那首詞,只是更欣賞後面四句:「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據說這是辛棄疾遭遇彈劾和喪子之痛寫下的,淡淡的,非但沒有悲,好像還帶幾分喜。

眼前浮起一個詞人的畫面,有人問他經歷了這麼多打擊,而今是不是總算體會了人生的愁苦。詞人沒答,只是把頭轉向窗外,淡淡地說:「天涼了,這秋天多美啊!」幽幽地,不明說;默默地,不多說。

人生多少悲愁,都從正面看,認了、接了,不強求、不怨懟,甚至當作身外事,都付笑談中。

早知無計留春駐,笑拈殘紅葬落花。

人生如此無奈,何不幽他一默!

Tuesday, August 26, 2008

用心祝福...


暢銷心靈作家 林幸惠 著 圓神出版

每天多用一點心祝福自己,也給他人多一點祝福。

世間,有「大乾坤」與「小乾坤」。

宇宙是大乾坤,人身是小乾坤。

小乾坤,可以影響大乾坤。

心理的小氣候能對周圍產生影響,而漸匯成宇宙的大氣候。

所以調和氣候,要從---人的心開始,人心不淨化,空氣也會不乾淨。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地球又是圓的,所以我們的距離一定不會太遠。

時時發揮愛心,天天祝福別人,一念善心轉,乾坤就轉,必可降低天災人禍,天地平安。

感恩上天,賜予父母給我們,讓我們領悟愛,你回報父母的愛了嗎?

你曾擁抱悲苦的陌生人,感恩並表達祝福嗎?

手機裡的電話號碼,是不是有一個是鄰居的?

每天都要祝福孩子,幫助孩子找出他的秉賦,叛逆期是孩子的人格特質即將成形,需要祝福!

留錢給孩子,不如留德;留下好習慣,多行善事,孩子一定能用得到。

教孩子克己復禮的美德,是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 。

雖說心中像水庫般儲存許多許多的愛,但恐懼、害怕、擔憂會敞開後門,讓愛流失,感受不到愛,只有恐慌的效應。

時時喚醒沉睡的心靈,增進心智的力量,不要讓心放逸。

過度保護自已、便不容易承擔錯誤。要有能力改正錯誤,要認錯也要改過。

當獨行俠常會遇到創意的瓶頸。走入人群,從別人那兒借火,可以更快點亮創意的蠟燭;多接觸人群,交有正知、正見的朋友,就會有正點子。

每天是否祝福自己,創新自己的觀點,擴展自己視野?當別人固步自封,不肯接納新的想法時,是否能真誠祝福他,讓他的創意,有更多的成長?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沒理由看不順眼。如果看到的盡是缺點,我們就變得醜陋。

我們要為令人討厭的人、失望的人、結惡仇的人,虔誠說出祝福的話。祝福他得到更多的愛與信任。

放空心境,清澈明澄的心境,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不會被環境所蒙蔽,不會為自己的感情所衝動,才能面對一切本來的面目,去作正確的反應。

忍字是心上一把刀,得忍且忍,會內傷,不如忍而無忍,才能無怨。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用言語刺傷自己,但能克制自己,用善解來平緩心緒。

這一生不在於您超越多少人,而是您超越了多少自己的習氣,超越了我執,並且也協助多少人,不斷超越自己。做一個時時能影響更多人,成為更好的人。

人生中全勝並不是好事,有挫敗才能增加抗壓性,才能學會自在。壓力來自於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能凝聚他人的力量,才是懂得信任與感恩的智慧。

行惡就是向老天貸款,享受就是向老天提款,人行善就是向老天存款。

每天給自己一個祝福,也給他人一個祝福。

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證嚴法師曾說過一段話:「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要做一個不輕易被傷害的人。」

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要把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副牌,不論好壞,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裡。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腳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緣種福。

光明使我們看見許多東西;也使我們看不見許多東西,假如沒有黑夜,我們便看不到天上閃亮的星辰。

因此,即便是曾經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磨難,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價值.它可以使我們的意志更堅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當困難與挫折之來,應平靜面對、樂觀的處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

Monday, August 25, 2008

一句話讓你豁然開朗..

命運負責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們自己!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我的財富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 :「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裡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醜陋可恨。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過錯是暫時的遺憾,而錯過則是永遠的遺憾!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Sunday, August 24, 2008

渴望太陽的白天使


白頭髮、白眉毛,甚至不能接觸陽光,卻絲毫不減戴耀賽對生命的感謝,與臉上開朗的笑容。攝影/吳念慈。

渴望太陽的白天使—戴耀賽

記者 吳念慈 報導 2008-05-04 17:34:58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2490906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2494060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051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448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742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022829
http://www.im.tv/vlog/Personal/539737/1714268


「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生養身心障礙子女;如果可以選擇…誰願意成為身心障礙者,承受殘缺的煎熬。當父母離去時,他們將何去何從,在父母心中,始終有份難捨的牽掛:『我走了以後,孩子怎麼辦?』」這就是愛恆的緣起、就是戴耀賽所背負的使命。

機緣之下成為志工 體會自我存在價值

在新竹南寮漁港附近,有一個時時刻刻都充滿笑容的地方─愛恆啟能中心。中心的主任戴耀賽,從小就是一名白化症患者,除了白頭髮、白眉毛,狀似「阿兜仔」以外,他還不能接觸陽光,因為缺乏黑色素,所以極易曬傷。第一次見到外面的陽光,是因為一場病,媽媽背著他去看醫生,就在包裹著他的媽媽的衣縫中,他終於見到了陽光,感受到陽光的溫暖。戴耀賽說:「讀書的時候有點自卑,因為眼睛不好,外表又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常被取笑。」外型與眾不同,視力又不甚良好,所以他功課不好,也常遭同學們的欺負、吐口水、丟石子,那時的他,幾乎活在這個世界之外。

高中畢業後的戴耀賽,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參與了假日志工的活動,輾轉進入這個領域,也指引他未來的人生方向。戴耀賽非常感謝葉由根神父,他說:「不知道這是不是叫作『慧眼識英雄』。」當初朋友服務的單位正好缺一名男工作人員,戴耀賽自告奮勇的寄了履歷過去,三天後單位的主管果真打電話來,並請他去面試詳談。一進去,戴耀賽首先表明自己的狀況,他說:「因為先天白化症的關係,我的視力不是很好」才聽到這裡,主管便說:「那你可能不太適合這個環境」。戴耀賽沒有灰心、沒有沮喪,反而感謝主管願意給他面試的機會。他抱著感謝、帶著一貫的笑容走出門外,就在門外遇上了這位匈牙利籍的神父—葉由根。神父拉著他回頭對主管說:「用他。他可以!他可以!」就這樣,戴耀賽從助理教保員做起,踏入了這個職場,也確認了生命的價值與往後的方向。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戴耀賽並不受到主管的青睞,薪水相當的低,也沒有什麼發展的空間;但是就因為喜愛這份工作、因為懷抱熱誠,他將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其中,戴耀賽說:「我媽因此常抱怨,說我出去像丟掉,回來像撿到。」在這樣為他人付出犧牲的工作環境中,他慢慢體會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雖然先天性白化症,令他的生命有些缺陷,但他依然可以身體力行,做他想做的事,追尋他的理想、他的目標;他常說:「換個角度來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慢慢地也改變了他的宿命觀。

與妻互相扶持 兩人是生命共同體

戴耀賽曾經有個論及婚嫁的女朋友,但因為身體先天上的缺陷,女方家長怕這樣的遺傳因子會影響到下一代,所以兩人婚事告吹,而他們的戀情也隨之結束。他不怨天,因為他知道自怨自艾也於事無補,反而是更積極的去幫助別人。在愛恆,他遇見了另一個女生,原本他並沒有想要進一步的發展,沒想到女方的主動、女方家長別於世俗的眼光,今天,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爹了。戴耀賽的太太跟他一樣,在愛恆啟能中心工作,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不在乎他先天上的缺陷,看到的盡是他幽默、開朗、樂天、善於助人的一面,因為白化症的關係,戴耀賽的視力不是很好,不能開車、不能騎車,妻子承諾要當他的眼睛,當他的司機,總是開著車帶他到處去玩。

幾年前,妻子潛在的小腦萎縮症病發,導致走路搖搖晃晃,許多生活瑣事都無法獨立完成。剛開始他的妻子無法接受,心境上也很難轉換,但戴耀賽不離不棄的相伴,終於令妻子走出這片陰霾。他笑稱:「我們是生命共同體」妻子當他的眼睛,帶他將這個世界看的更清楚,而他就是妻子的腳,帶她走到世界的每個地方。宿命觀,戴耀賽始終未曾放下,只是做了一些轉變與調整,由小時候的茫然,到遇見妻子的泰然,進而是現在的超然。

萬事起頭難 成立愛恆飽受艱辛

即使再超然,終究還是會有沮喪、想放棄的念頭。「我真的深深體會到『萬事起頭難』。」戴耀賽以過來人的身分,笑著回憶當初只有他跟一個助理、三個學生的日子。民國八十六年,戴耀賽從原服務單位回到新竹,著手規劃愛恆;在沒有資金、沒有人手的情況下,他只帶著理想,就決心回到故鄉;剛好又遇到八十八、八十九年,政府財政赤字縮減補助,無法申請金費,令這條拓荒之路更是艱難。

愛恆一開始的時候,工作夥伴流動性大,有些人是因為受不了那麼操,有些人則是因為當初所堅持的信念動搖了;愛恆一直到四、五年前才慢慢穩定下來,近兩、三年建立起一套固定體制,這才使人員穩定、分工更完全。戴耀賽無奈的說:「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不容易,向外界募款更是難上加難。」他以一套獨特的價值觀,導正中心同仁對募捐者的心態,他說:「我們不是欠那些募捐者什麼,反而是他們應該感謝愛恆,感謝我們提供了一個管道,讓他們與愛接觸」戴耀賽這樣對自己的同仁們說,深怕他們總是抱持著被人賜與的心態,如此對他們不會有幫助,只會備感壓力。

付出義無反顧 笑容是最好回報

曾經想過放棄,戴耀賽說:「我也是人,我也會有軟弱無助的一面」愛恆學員們陽光般的笑容、期待著他們來上班的眼神,是支持戴耀賽堅持初衷的最大動力,來自台灣各地的捐款與幫助,也令他深信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他說:「這份工作就是義無反顧,也許他們這輩子都沒辦法跟你說聲『謝謝』。」

不以薪水的高低定位自己的人生,不因生命的缺陷而否定自己的價值,戴耀賽選擇以奉獻自己、傳遞愛,為冷漠的社會加溫,他常說:「我們幫的不只是愛恆的六十個學員,甚至是六十個家庭、六十個社區」而奉獻後的喜悅,便是戴耀賽最大的滿足。

陽光的溫暖,是世界上最簡單的幸福,但也是他最渴望的幸福;不能沐浴陽光下,享受那份簡單、直接的溫暖,取而代之的是,愛恆學員們發自內心的燦爛笑容,與社會大眾對愛恆的支持。戴耀賽說:「這些年來,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的愛的力量,在愛恆凝聚。」

Friday, August 22, 2008

花些時間

花些時間
TAKE TIME
 
花些時間閱讀
它是智慧的泉源。
 
Take time to read –
It is the fountain of wisdom.
 
花些時間思考–
那是行動的燃料。
 
Take time to think –
It is the fuel of action.

花些時間遊戲
它是青春永駐的秘訣。
 
Take time to play –
It is the secret of perpetual youth.
 
花些時間安靜
那是尋自我的時刻。
 
Take time to be quiet –
It is the opportunity to seek yourself.
 
花些時間去注意
那是幫助別人的契機。
 
Take time to be aware –
It is the opportunity to help others.

花些時間給予
因為我們沒有時間自私。
 
Take time to give –
It is too short a day to be selfish.

花些時間去愛和被愛
那是生命最大的禮物。

Take time to love and to be loved –
It is greatest gift of life. 
 
花些時間對人友善
這是通往快樂之路。
 
Take time to be friendly –
It is the road to happiness.
  
花些時間歡笑
它是心靈的音樂。
 
Take time to laugh –
It is the music of the soul.
  
花些時間夢想
那是塑造未來的材料。
 
Take time to dream –
It is what the future is made of.

Thursday, August 21, 2008

空中樓閣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一步登天的空中樓閣

波斯國有一個大富翁,很有錢,但卻很吝嗇,而且很少出門,見識也不廣。他每天所想的就是怎樣自己更有錢,讓別人羨慕他,同時藉機炫耀他的財富。可是,他從來不想多充實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錢也有學問的人,真是可惜。

有一天,他聽人家說,另外一個富翁蓋了一座很豪華的三層樓房,他很好奇,於是想去看一看。當他來到富翁的新樓房,果然看得目瞪口呆,這座樓閣不但華麗,而且所有的建築材料都是很名貴的,連雕刻都非常的精緻細膩,樓閣高高的聳立在空中,像是從天上降下來的。

他回到自己的家後,就日思夜想,希望自己也能擁有一座像這樣高聳在空中的樓閣,於是,他就把建築師找來,問建築師:「建造一座像那樣的房子,需要多久時間?要花多少錢?」

建築師估計了一下,便回答說:「至少要一年的時間,而且要花一千兩黃金。」

富翁一聽要花那麼久的時間,和那麼多的錢之後,想了一下,就說:「我不要第一層,也不要第二層,如果第三層能夠像那樓閣一樣,聳立在空中就好了。你看這樣,需要花多少時間?多少金錢呢?」

建築師很生氣的說:「絕對不行,沒有第一層和第二層,我根本沒有辦法直接蓋第三層,我看你還是另請高明吧!」

於是,富翁又找來好幾個建築師,告訴他們相同的蓋法,但是,就是沒有一個建築師答應蓋樓閣,而且每個人都很生氣的離去。當然,富翁的空中樓閣也就始終沒有蓋成。

像這樣沒有堅固的基礎,怎麼可能蓋得出高樓大廈呢?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工程,一開始一定是先建好根基,然後才一層一層的往上搭蓋,這和讀書的道理是相通的。讀書也一定要從基本,好好地、慢慢地,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學習;要不怕麻煩,也不可做一天休息十天。像那位富翁想蓋樓閣,卻存有「一步登天」的心理,就
永遠無法達到理想了。

無價之寶方為貴

人生忙忙碌碌,要如何得到「動中取靜」的境界,就要靠心的調適,每個人都應好好地淨化心地,做好自己的「環保」工作,自心淨化後,進而淨化周圍的人與環境。

我曾和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人談話,他的智識、耐力都很足夠,他說,他工作是想追求愛的人生,而不是要計較賺多少錢。

後來,他在一個大團體中工作,也受了影響,幾個月後,他告訴我:「最近我都一直和別人比較,還天天計算收入多少?開支多少?剩餘多少?愈想心裡就愈不平,每天都比得好痛苦。」

他的心已開始亂了,和當初只想選擇一個樸實環境的他不一樣,那時他講的話句句聽來都很可愛,現在卻天天屈指計算;同樣的一個人,為何給人不同的觀感呢?因為大道與凡夫心、分別心不同。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物皆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由己」。以超然的心態看人、事、物則無貴賤之分,人世間每件事都很重要。像慈濟醫院需要有醫生才能救治病人,但是清潔工難道不重要嗎?如果沒有清潔工人,病房不清潔怎能住人?開刀房無人整理,怎能再使用?所以,對人事物若以清淨的道心來看,根本沒有貴賤之分。

「以物觀之,物皆自貴而相賤」,人人都希望多賺一些錢,讓自己的環境好一點,總是希望自己步步高升,而要升高自己的身分,則要把別人壓下去,因此會自抬身價。這就是一般人以凡夫心來衡量貴賤,所以自認為高貴,別人則是低賤的,這是不正確的處世態度。

「以俗觀之,貴賤不由己」,由整體的分工來看,貴賤根本不由己,因為人的福報因緣不同(這與自己的前世修為有關),而一切環境都需要有人配合,一切工作也都要有人幫忙推動才能圓滿達成,因此,只要盡本分,就能得本事。

那位年輕人也是一個單位的領導者,可惜他不會往下比,不曾想到若沒有這些組員的配合,如何推動工作?他的部屬自然賺的錢不會比他多,權限也不會比他大。但是他比的是和他並駕齊驅或職位更高的人,因此他比得很痛苦,將原本超然、純真、愛的人生觀埋沒了。

我告訴他:「只要是有價的東西就有限量,人格若能用金錢來衡量,就等於是沒有人格。」看!在慈濟醫院有許多志工,他們令人覺得很可愛,也受到別人的尊重,因為他們的服務是無價的奉獻。

有些志工,我們知道他在家裡進出有司機、高級轎車,但是,他來醫院當志工,看到外面地髒了,就趕緊拿掃把來掃;病患來了,總是第一個推著病床或輪椅出來;廁所髒了,也勤快去清掃,實在令人非常感動!因為他們懂得「縮小自己」才能擴大心胸,更明白「無價之寶」才是珍寶。

我們要好好用心,把心清淨之後,要善於「環保」,不要再讓清淨的心染上世俗貴賤的心態;有真正超然的道心,萬事萬物自然無貴賤之分,而且能圓融無礙。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英文真的很重要...

1 Be honest rather clever.
  誠實比聰明更要緊。
  
2 Being on sea, sail; being on land, settle.
  隨遇而安。
  
3 Be just to all, but trust not all.
  要公正對待所有的人,但不要輕信所有的人。
  
4 Believe not all that you see nor half what you hear.
  眼見的不能全信,耳聞的也不能半信。
  
5 Be slow to promise and quick to perform.
  不輕諾,諾必果。
  
6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
  多聽少說。
  
7 Better an empty purse than an empty head.
  寧可錢袋癟,不要腦袋空。
  
8 Better an open enemy than a false friend.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9 Better good neighbours near than relations far away.
  遠親不如近鄰。
  
10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 a morsel may slip.
  功虧一簣。
  
11 Between two stools one falls to the ground.
  腳踏兩頭要落空。
  
12 Beware beginnings.
  慎始為上。
  
13 Big mouthfuls ofter choke.
  貪多嚼不爛。
  
14 Bind the sack before it be full.
  做事應適可而止。
  
15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16 Birth is much, but breeding is more.
  出身固然重要,教養更且重要。
  
17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貪多嚥不下。
  
18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恩將仇報。
  
19 Bitter pills may have wholesome effects.
  良藥苦口利於病。
  
20 Blind men can judge no colours.
  不宜問道於盲。
  
21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濃於水。
  
22 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民以食為天。
  
23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簡潔為貴。
  
24 Bring up a raven and he'll pick out your eyes.
  養虎貽患。
  
25 Burn not your house to rid it of the mouse.
  投鼠忌器。
  
26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27 Business before pleasure.
  事業在先,享樂在後。
  
28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辦。
  
29 By doing we learn.
  經一事,長一智。
  
30 By falling we learn to go safely.
  吃一塹,長一智。
  
31 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2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讀書可以使我門的思想充實,談話使其更臻完美。

金玉〔涼〕言

最新金玉〔涼〕言

台灣行政院長劉兆玄在多年前的講稿讀來還真的很有意思

讓我們對這位新閣揆有了另一層的認識而以下是最近在網路上熱門傳遞的金玉〔涼〕言也是很有一番意境呢

@我就像一隻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出路沒有。

@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我沒有錢。

@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 寧願相信世間有鬼,也不能相信男人的那張嘴!

@ 對流血一週仍然不死的動物千萬不能大意…

@男人的謊言可以騙女人一夜,女人的謊言可以騙男人一生!

@ 女人無所謂正派,正派是因為受到的引誘不夠;男人無所謂忠誠,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太低…

@ 我和超人的唯一區別是:我把內褲穿在褲子裡面。

@ 我身在江湖,江湖卻沒有關於我的傳說…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 喝醉了我誰也不服,我只要扶牆。

@ 避孕的效果:不成功,便成人。

@ 問世間情為何物?一物剋一物。

@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 一個人並不孤單,想一個人時才孤單。

@ 我不是隨便的人,但隨便起來就不是人。

@ 騎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帶翅膀的不一定 是天使,也可能是'鳥人'。

@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

@ 聰明的女人對付男人,而笨女人對付女人。

Tuesday, August 19, 2008

我的學思歷程

時 間: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一)時間:晚上 七時 至 九 時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主講人:劉兆玄 校長

主持人:陳維昭 校長


陳校長、黃教授、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今天真的非常高興到母校來,跟大家談一下我的學思歷程,這是跟黃教授很久以前講好的就賴不掉了,其實是很難講的東西,因為要講自己,好像有點像「被迫坦白」做交代,覺得很不容易,我想還是把我過去一些從求學到做事情的一些經驗、感受,藉這機會提供給同學─學弟、學妹們,做一個參考。

第一章要講的是我的少年─慘綠少年求學成長的過程。其實今天回想起來,當時我算一個非常、非常幸運的年輕人,甚至在我的一生,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幸運的人。我生長在一個很特別家庭,我們家裡面有六個兄弟,頭尾剛好十二年,我媽媽很厲害,生六個兒子的或然率是二分之一的六次方,她十二年生了六個兒子。我們這六個人從小到大,唸書是同一個小學、同一個中學、同一個大學,都出國留學,只有我一個人跑到加拿大去,其他的人全部都是University of Illinois,不是那個學校的Ph.D.,就是那個學校的教授,劉兆漢是Brown的Ph.D.,後來在Illinois那裡教了二十幾年的書,所以我想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I was the black sheep ofthe family,我們真的是跟其他的兄弟不一樣的,我們不但是兄弟,還是校友,從小到大的校友。

那時我們遇到的老師,都是第一流的老師,他不需要什麼理論,有愛心、自己本身很優秀,就可以把我們教得非常的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是一批大陸的流亡學生,到臺灣的時候只有去教小學,正好教到我們。因為他們沒有錢,所以又跑去考師大公費生,好幾位老師師大畢業是第一名,進到師大附中來當老師,又回頭來教我們。所以那是一群非常優秀的老師。我舉個例子:我記得很清楚,小學三年級去圓山動物園遠足,回來以後老師就叫我們把「你今天一天覺得最有價值的一句話講給大家聽。」他叫大家站起來講,講完之後就記在黑板上,他就說:「劉兆玄,你把它通通串起來編成一篇文章。」我就把它編成一篇文章。因為老師很好,我記得這件事情,很得意啊,他就把這篇文章用很漂亮的粉筆字寫好,還畫了插圖,用小黑板架放在外面,這件事情出來以後,全校就效仿這樣子,每一班都做類似的事情,讓其他班經過他們班的時候有點羨慕。你看這些教學方式多麼的活潑,在民國四十年代,物質條件這麼缺乏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可以用這樣子的方式來教我們。所以我是非常幸運的,在家庭、良師、益友的影響下成長,進了臺灣大學,在臺大化學系。

在臺大,說實在很慚愧,在臺大四年真的不怎麼用功,那時還有保送制度,學校要保送我去成大唸建築系,因為我一直很喜歡畫畫,我一直覺得理科也很喜歡,理科加上藝術的話,比較接近的應該是建築系,可那時候你們是否還記得,楊振寧、李政道剛獲得物理的諾貝爾獎,每個人都想進臺大物理系,因為這個虛榮心,沒有去唸建築,考物理系沒考取,就考到化學系去了,後來唸唸挺好的,我就不轉了,化學系的老師還滿認真的。那時候覺得生活很無聊,天天在看武俠小說,有一天去租武俠小說的時候,小說店貼了公告,說有位作家叫做古龍,他寫了一部作品叫做「劍毒梅香」,寫了四本以後就沒寫了,拖了幾個月都沒有後面的故事,那個老闆說:「誰願意把它接下去,我給五百塊一本。」五百塊錢很多啊,那時去西門町,有很多進口的東西是在寄賣行裡面,現在大概沒有這種行業了,我們看到窗櫥裡面有支氣槍很漂亮,國外進口的,要五百塊,我就很想買那支槍,沒有錢哪,後來心裡面一想,就應徵去寫這本書,寫下去之後,據說是很紅,然後賺的得錢就滾滾而來,可是一簽約以後就很慘,哪怕明天要聯考,今天還要交稿,所以在這壓迫之下,為了買那支氣槍而寫了那本小說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合同而寫那本小說的時候,就非常、非常的痛苦,被壓著寫小說的生活一直到臺大畢業,所以在臺大的時候就不是很用功,所以臺大化學系的成績單你們不要去查。

我想臺大化學系還是很好的環境,給了我們很多的訓練,那時臺大人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要去美國,可是美國的大使館的規定很妙,如果一個家庭裡面有一半的家人在美國,另外的人就不准去了,很特別的規定,我們家不是六個兄弟嗎?劉兆漢是老三,我是老五,前面三個人都去了美國,老四劉兆藜是臺大地質系畢業的,他、還有我,跟我弟弟劉兆凱─他是台大電機系畢業的,我們三個都去了加拿大,我為什麼會去加拿大,就是這樣來的,可是加拿大是什麼?我真的不知道,那時淡水有個英國臨時館,到那邊去查所有大英國協的學校,看看學校資料,結果看到一個學校,那個logo好漂亮,後來我才知道不怎樣的學校logo越漂亮,我看了就說這個學校我非去不可,我就寫信去申請,那個學校叫做University of Sherbrooke。我是跟陳英茂老師做放射化學的四年級專題,剛好對方要找一個research assistant,不怕放射線的,教授就立刻給我獎學金,我那麼爛的成績,他立刻就給我獎學金,主要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就非常高興啦,那時候收到學校來封正式的信告訴我說:來我們學校你最好會法文。我才知道加拿大是雙語的國家,那學校在魁北克省,魁北克是講法語的,那我怎麼辦呢?我在臺大學過一學期法語,那位神父教授是看在上帝的份上勉強給我六十分的,那我怎麼辦呢?就到新生南路對面的教堂跟一位神父一、兩個禮拜,才學會幾句什麼Bonjour這之類的,我就去了。去了之後,我是被允許用英文作答,我的法文非常棒,剛好可以看懂題目,多一點都不行,我看懂題目就用英文答,可是長此以往也不是個辦法,所以就儘快把碩士讀完,花了十二個月就讀完了要轉,就面臨了是否要去University of Illinois?真的給了我獎學金,那就我們全部六兄弟就是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博士都在同一所學校,That will be a good story to tell.可是那個時候,我為了另外一個原因留在加拿大了,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女朋友,後來變成我的太太,她是臺大植物系畢業的,她申請到University of Toronto,我在想去完成那個story重要還是到這邊去保住半壁江山重要?當然我就去了多倫多,這件事情到現在是不後悔的,Toronto是非常好的university。

這邊我就要講一下為什麼我會認得她,其實是很偶然的,我四年級,她二年級,植物系辦了一個送畢業生晚會,朋友告訴我有個女生你非要去看不可,當天晚上有個營火會,去了以後才發現取消了,所以就變成在舞台上表演舞台劇,我從頭到尾看錯一個人,我覺得很漂亮的女生,並不是我同學告訴我的那位,而是錢明賽,這就是我們認識的開始。那天我見了她之後,偷偷拍了她一張照片,在照片背後寫了一首短詞:今霄原賞火讌,卻到舞臺盼看,不聞驪歌聲,只恨玉人不見,如幻如幻,那人忽在燈畔。這是少年情懷。

到了加拿大以後,那時還在Sherbrooke,有一天吃完飯,整個學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回到學校路上的時候,聽到宿舍擴音機說:「Mr. Liu. Telephone.」我就趕快跑到公共電話去接,那通電話是長途電話,告訴我我父親過世。我受我父親影響非常的深,那時我大哥他們就趕快坐飛機回來奔喪,我是沒有辦法回來,因為沒有錢,就留在哪裡。後來回憶,當時坐在學校的山坡上看著太陽,我找到那個晚上當時所寫的幾句話:「太平洋電纜傳來的晴天霹靂,波音七零七載走了奔喪孝子,但是還有北原上遺留的孤兒,看著一輪紅日,而那輪紅日終於沉下去了。」這是寫在我實驗報告本上的幾句話,我用這幾句話告別我的少年,寫完那幾句話我跟自己說:「劉兆玄,You are on your own.你自己去面對世界。」所以我的第一章就講到這裡了。

第二章從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九三年這段,我自己取個名字,假設我要來寫書或回憶錄的話─從喇叭褲的教授到牛仔褲的校長。一九七一年我二十八歲回到清華大學做教授,先跟陳校長報告,我有先申請我的母校,可是母校不理我,連信都不回。後來我去了清華,清華很好,一個月就回我信,後來聽我學生跟我講說,我是全校唯一穿喇叭褲的教授,所以她們就叫我「喇叭褲」。我在學校裡面拼個人的學術、教學,從副教授、教授到理學院院長、校長。這段時間當中,除了自己的學術,我自認為在當時做到了一個高峰以外,我設法把清華的學術拉到一個高點,在一九九一年的時候,清華大學的教授同時得到理科、工科、文科的教育部學術獎,所以從那時開始,有人開始說臺灣最有名的大學是臺大,學術最好的搞不好是清華,那時就有這樣的評鑑出來。我覺得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把一個學校的學術水準提升。一九九一年剛好是清華大學第八十週年的校慶,我們清華大學是跟中華民國同樣壽命,所以是「與國同壽」,在一九一二年成立。這個時候我請了四位清華大學校友,給同學們一個座談慶祝,這四位是:楊振寧、李政道、李遠哲(碩士是清華大學的)、陳省身數學家─數學沒有諾貝爾獎,但他對數學的貢獻恐怕比得諾貝爾獎還厲害。這四個人回來之後,給我們清華大學學生的啟發是不可思議,楊振寧跟李政道已經吵翻了,所以我請他們的時候,李遠哲還跟我說:「劉兆玄你好大膽,你居然敢請他們一道回來。」我說:「我有秘密武器!」我去找吳大猷寫信給他們,最後是「恩師」加上「母校」的面子,他們兩個不得不來,來了以後同臺演出,居然沒有吵架,只不過稍微爭論了一下,研究物理的人到底是物理的直覺重要?還是數學重要?楊振寧認為數學重要,你們都知道楊振寧的數學好得不得了,李政道認為物理的直覺才重要,他們兩個人各執一端怎麼辦呢?我是主持人,我就去問陳省身,趕快把這問題解掉,我說:「陳教授這個問題您的意見是什麼?」陳省身說:「數學是沒有什麼用的東西,」我們全都呆了,「可是沒有它什麼都不能做。」這是我記得非常清楚的一個故事。

那時候,我們同時進行改革。我講兩件事情,一個就是大學法修改之前,我們把大學的組織章程先做出來,就是我們自己的單行法,我覺得那個組織章程比現在的大學法還要好。現在選校長的方法是很差的方法,我們那個時候,在一切都強烈要求要校園民主的時候,清華大學通過一本它自己的憲法,裡面居然是校長任期不受限的。因為我們是認為花那麼大力氣去選一個校長的話,必須假設他是很好的校長,應該盡量讓他發揮,給他很大的權,他如果做得不好,不管任期,馬上就可讓他下來,有一條這個就好了啊,所以不需要任期,像哈佛大學等的校長一做是十來年的,而不是說你花這麼大力氣去選一位校長,然後假設他是壞人,下面有一系列的設計防他如防賊,當時我們居然可以通過這樣的條例,我非常的驕傲。

第二件事情,也是很難忘的事情,就是那個時候發生了學潮,我當校長的時候,是每天都在鬧學潮的時候,那時候臺大是龍頭,清華的學生覺得很「鬱卒」,所以有一次他們出頭天了,一個學生被調查局抓去了,就是那個「獨臺案」,調查局人員晚上埋伏在學校裡面,在天亮時抓走一位歷史所學生,我早上七點鐘被電話吵醒告知學生被抓走了。那個時候,我們一方面要平撫學生的激情,我們一方面對政府做最大的抗議,你知道那個時候還在戒嚴中,沒有解嚴,所有的校長都是官派的,沒有人會expect清華的校長會准許學生去調查局抗議,我們只是表達意見,我們是教授帶著去的,我說:一個都不准少,要帶回來,你要負責他們的安全,你要讓他們理性,不要讓他們做stupid things。我是基於這番好意派校車送他們去的,結果校車被拍進新聞片以後,變成了是我在指使這件事情,第二天報紙頭條就是「劉兆玄挑起學運」。這件事情對臺灣民主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學校畢竟是學校,我記得當時在中正紀念堂,大家都不散,叫什麼「野百合」是不是?清華的學生就聚在那裡,可是教授還是繼續上課,這些學生好可愛,拿著書包跑來這邊靜坐一下,輪班又回去繼續上課,教育部叫我們校長們去把學生勸回學校去,我也跑到中正紀念堂去跟學生們講,許多校長上去都被噓啊,結果我上去就先跟學生們說:「我不是來勸你們回去的,我是來教你們怎麼下臺的,你去問問旁邊的市民,他們已經對你們很煩了,你們該表達的都表達過了,政府也都做了回應,你們畢竟是學生,已經盡了你們的責任,該回去了。」清華的學生就回去了,那個時候,清華的學生表現的非常理性,也是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段時間,給我一個很深刻的想法,體制內的改革更需要勇氣,在體制外的話,我反正上街頭去把你打爛,體制內來改革更需要勇氣,而且需要智慧,所以更困難。

我這一段時間擔任校長、教授,我把當老師的感受寫在兩首詩裡面,「聞道一代三十年,各領風騷憶從前,學與孔莊直對話,思難跨越父子間,卅年教學清華苑,曾歷學潮一代遷,如今一年經數代,反覺代溝細相連,新潮舊浪相對撞,但見飛沫漫長灘,待得千溝連層斷,誰起文衰再回天。」我另外寫了一首,是我去雲林技術學院演講後寫的。開車回來的晚上,有月亮跟著我走,我把一個做老師的感觸,寫在下面這一首裡面,這叫「北斗南針」,大家都知道,斗南、北斗都是雲林的地名,我那天開車過去,一下過斗南,一下過北斗:「圓月伴我一刻走,便從斗南到北斗,在地未曾越一嶺,在天須跨十萬頃,銀光洩地不藏輝,路人皆可載月歸,安得贈言如此月,學子各抱南針回。」我用這兩首詩作一個段落。

我下面一章要講一九九三年到二○○○年這一段。這一段我是從交通部長、國科會主委到行政院副院長,我先講一下我為什麼會去做官。你看我這樣子去做官實在是很奇怪的,一九九三年的時候,有天晚上我正在宴請新竹縣長跟新竹市長,我是要他們把一塊地給清華,清華後面有塊地,一半跨在新竹市,一半跨在新竹縣,拿了最上等的金門高梁,就在那邊應酬,這時接到一個電話,「你今晚有沒有空?連戰先生想跟你談。」我說我今晚沒有空,對方就掛掉了。過了一下又打電話來:「連先生說你可不可以飯局完以後再過來。」,我說:「好。」就去了,九點鐘才碰到他,他劈頭就跟我說:「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要請劉先生做。」我說:「什麼事情?」他說:「我想請您來負責交通部。」我想他一定是從早一直會客,頭昏掉了一點,才會請我做交通部長,然後他就說交通部是跟科技相關的事情,像是:電信、鐵路、民航這些,都是跟科技有關的,你來做非常的適合,我心裡想:「他是玩真的,不是開玩笑的。」那我就跟他說:「這不太恰當吧,我沒有搞過這些東西啊。」我就告訴他不行,他問說:「你不是附中畢業的嗎?」我說:「是啊。」「那你記不記得校歌裡面有句話?」他說:「附中青年絕不怕艱難,附中『中』年應該也不怕艱難。」我說我回去想一想,他也是附中畢業的,長我六、七屆吧,就這樣子我後來就去了交通部。

那個時候是交通黑暗期,所有的交通設施不敷使用,但是趕快趕工的時候,又會把原有的路通通挖爛掉,臺北市開始建捷運了,二高、十二條東西向快速道路、高鐵,所有東西都是那時規劃要開始動,原有的擁塞雪上加霜,所以真的是黑暗期。我記得很有趣,那時是三月,我離開清華大學,三月新竹有個大事─梅竹賽,所以我要去交通部的這件事情出來以後,清華校園裡面拉了很多的白布條、紅布條,上面寫的是:「清華校長整頓交通」,把交大氣死了,這個很好笑喔。我去的時候是交通黑暗期,國營事業進入谷底,為什麼?那時國營事業全都是所謂的獨占事業,民間的力量已經大到一個程度進軍這些事業,國營事業已經是懷璧其罪,你還在那邊獨占?所以每天都有弊案,你沒有弊案也會弄幾個案子出來跟你鬧。交通事業是黑暗期,國營事業是谷底,飛安亮起紅燈,為什麼呢?因為我前一任部長,突然之間「開放天空」,臺灣這麼小一塊地方,突然間出現了十一家航空公司,你知道嗎?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另一家是它的分公司,日本現在有兩家,臺灣這麼彈丸之地,有十一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只有一架飛機,為了促銷,它曾經賣過一張從臺北到高雄的一塊錢的機票,就這麼幹的,所以飛安當然亮起紅燈。交通部有八大行業,我們還有一個行業 ─ 觀光,觀光客開始下降,觀光客到臺北來連路都不會走,每條路都是挖爛的;還有一個行業 ─氣象,剛好那時天氣也特別壞。八大行業通通很糟糕,我的辦公室曾經被民眾打電話進來抱怨說:「為什麼今年來了六個颱風都是去日本,沒有一個到臺灣來?我們乾旱得這樣子,一滴水都沒有了。」我們只好跟他說:「最近颱風不好管啊。」所以來訪的外賓問我:「你坐在這個辦公室最重要的job是什麼?」我說:「我的job是management of complaint」。

我這就舉幾個例子,從這裡面我怎麼學著來做,我真的不懂交通,但是我們不是只說不怕艱難就可以做得好,好在交通部有專家可以教我,如毛治國、張家祝他們,因為我們做過教授,做過研究工作,所以我們曉得解決難題要靠學問、要靠研究,我們遇到一個真正實際上的困難,要先去了解真正的問題所在,把問題搞清楚,就像是去查文獻一樣的嘛,那麼你要想一個有創意的方法去解決它,別人都試過而無效的東西當然不行嘛,所以你要想個別人都沒想過的東西,這是要有創意,要試這創意,要小規模的去試,有不對的話,你要去修正,這不是跟做研究一樣嗎?最後做成功以後,還要寫個報告,這不是跟做研究完全一樣嗎?我是具有這樣的背景,用這樣的精神,把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用到實務上面去,所以我們就開始來推動很多以前大家不敢做的事情。

比如我舉個例子。我上任後遇到的第一次質詢,就是現在的內政部長余政憲,那時他剛選上立法委員,他說:「你知不知道我昨天從高雄回臺北用了多少時間?」我說:「多少時間?」他說:「十五個半鐘頭。你這是高速公路,還是低速公路?」我說:「這個對不起。」回去就研究,所有的人告訴我最簡單的答案是:「我們正在興建第二高速公路,等建好之後,就可以很快了。」這是標準答案,但是這樣的答案是負責任的答案嗎?我就跟他們講:「不行,我們要從管理面來著手,現在有的道路有沒有用到最佳的狀況?」他們就搬出從前研究過的匝道儀控的案子,但都不敢試,這些案子如果非常成功的話,可以改進百分之十到十五的,「Are you serious?」

我說:「Of course.」我們要用百分之百的能力去做,今天我們要告訴老百姓的不只是增加百分之十五的效率,而是要告訴老百姓這不是一個束手無策的政府,雖然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的效益,你要像百分之百那樣去拼,那麼人民會覺得這是我要的政府。「等我第二條公路修好了,問題就解決了。」這不是我要的答案,可是人家就警告我:「現在塞十五個鐘頭的話,人家頂多罵一句:『怎麼這麼糟糕!』又不是你搞壞掉的,對不對?可是如果你用了新方法沒搞好的話,那全部都是你的責任。你還要不要做?」我說:「我還是要做。」你要好好規劃,在一個節日開始試做,那個時候沒有電子儀控,全部都是用人工在回報,是我們的志工、同學們在匝道測車速,回報到指揮中心來,看看匝道上管制是三十秒、是四十秒、還是五十秒,用人工的輸入,動用一、兩百人來做這件事情,結果很順暢,因為在匝道上被Q幾秒你不會太氣,因為你上了高速公路以後可以六個小時到高雄,。所以,這個連續假日完了以後,第二天報紙上就出現:劉兆玄真「行」!那我就覺得非常安慰了。


再跟各位說一個HOV─High Occupancy Vehicle高承載,就是高速公路上劃一條單獨的線讓高承載車走,可是我們那時候大部分的中山高是雙線的,只有兩條lane,有一條拿來做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結果我們還是要試,就想出用時間換取空間的辦法,就是在過年的時候,全線用高承載,但是時段只有六個鐘頭,別國是空間上分出一條走高承載,我們是時間上有一段是全部都走高承載,這件事情全世界都沒有試過,我們在試做的時候,日本的交通研究所還全程錄影,所以我們就要很小心的配套,告訴這些管理的人,如果真的沒有坐滿四個人要硬闖上去,你就不要管他,記下他的車牌,讓他上去,因為你這樣跟他爭執,就耽誤到大家,因為第一次做,有非常奇怪的事情發生,有一輛車子要上去,可是前面只有三個人,他說:「我這是四個人,一個在後面。」後面是棺材,你碰到這種硬拗是四個人,你就讓他過嘛,因為你沒有細節規定棺材裡的人不是人啊,這是他們回報給我的真的事情喔,所以你看這些事情就很好玩,但是你要處理這些公眾事務的時候,你就要拿捏好哪些地方該緊,哪些地方該鬆,現在高承載管理已經變成每年的慣例。

下面我要再舉很有趣的例子,就是電信自由化,這跟你們現在每個人打手機這麼方便是非常有關係的,那時全國經常有兩萬多人在排隊等門號,你說好不好笑?電信局只要賣出一個門號,就能賺一個門號的錢,可是他每天要人家等,為什麼呢?因為來不及建設。為什麼來不及建設呢?它每一次建設都要招標,都會被立法委員干涉,得不到標的就說,這邊有弊案,那邊有弊案,所以來不及建設。所以民間就有很大壓力要求開放,但是要怎麼開放呢?第一要修法,因為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郵政、電信是由國家為之,民間不可以做的,第二個就是要開放市場;第三個在市場開放後有夠多競爭的時候,市場機制就會出現,那時品質就會提高 - 因為競爭,價錢會下降 ─ 因為競爭。可是我很快就學會這件事情跟牛肉麵館可以自由開放是兩回事,開電信局跟開牛肉麵完全不一樣,交通部的所有事情,幾乎都是又要開放、又要管制,假如通訊的品質下降,就算再便宜,價錢再低廉,這不是老百姓要的。第二,全部開放以後,就沒人去服務偏遠地區了,因為那些不是黃金路線。電信開放後,我們不能夠說偏遠地區一分鐘,就比臺北的人打一分鐘來得貴幾倍,這些都要先想好,所以定好開放政策,決心要開放了,電信局有些同仁非常生氣,因為他們認為:「我們是國營事業的模範生,這麼多年來建設了臺灣,讓人人家裡都有電話,我沒用國家一毛錢,我都用營收來的錢,再繼續投資下去建設,每年上繳給國庫三百到四百億,這樣的模範生有什麼不好?」我就跟她們說:「大勢所趨的事情,與其花力氣去擋,不如花力氣好好規範開放以後的事情。」剛剛我說的程序:第一要立法,第二要開放,第三要有市場機制。可是第一步就走不通,全世界任何國家立法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以中華民國第一痛苦,第一個就走不通,那怎麼辦呢?當時我就想了一個辦法,倒過來做。

所以我們就委託臺灣經濟研究院幫我們做一個虛擬的市場。我們的電話費非常不合理,我們有全世界最貴的長途電話費,可是有全世界最便宜的市話,市話只要一塊錢可以打三分鐘,全世界沒有這樣子的。但是我們長途電話這麼貴,我們又要搞亞太營運中心,叫全世界的跨國公司到我們這裡來營運,你的長途電話比全世界貴三倍的話,怎麼去吸引人家來?所以有的要調高,有的要調低,我們要建立一個虛擬的市場,做出來之後,一個一個族群來分析,每個月交五十塊到一百塊的人,他是損失多少錢?還是賺到多少錢?用新制跟舊制的差別有多大?全部這樣做過一次以後,再增增補補。比方說九月份開始實施新制,那是一個不得了的事情,因為你改變了全國每
個人的電話費帳單,做不好的話,馬上就要下臺,我要讓絕大多數的用戶在十月份收到九月份帳單的時候,覺得合理,至少可以忍受,計算的方式去模擬虛擬市場,把當時最適的價錢先弄出來,大家接受了,我就宣布幾月幾號開放大哥大,幾月幾號開放固網,然後形成電信法非在這之前通過不可的形勢,因為已經要開放了,民間已經要投資下去了,最後逼得立法通過。

立法通過還可以講個有趣的故事,這個立法最後要通過的時候,還是有三千個電信員工在街上示威。李登輝總統把我叫到他辦公室跟我說:「你知不知道我在選總統?」我說:「知道。」他說:「那你為什麼給我搞這東西?你搞得這三千人揚言要把什麼切斷什麼的。」那時民進黨是在野黨,我說:「我已經把兩邊所有有意見的立法委員,一個、一個通通都說服了,現在你要我收兵,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用英文跟總統講一句話:「It is now or never.」因為你選完之後馬上選立法委員,全部都改選了,第一我部長不再幹了,我講好部長只幹三年,我不幹了,又換了所有立法委員,你再重頭來吧。他很生氣說:「好,那你負責讓三千人回家去。」我說:「今天晚上修法通過後,他們就回去了。」結果我們搞到晚上一點鐘,我在立法院站在門口,國民黨的立法委員要是出來我就把他推回去,一定要逼到人數夠才行,所以通過了,才有今天的大哥大。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要提的是,有時候你可以逆向操作,完全不按牌理的逆向操作,我跟好幾個管理學者談這問題的時候,他們都說要把它寫成管理學的案例。後來我做了國科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到二○○○年的時候,選舉失敗,下臺一鞠躬,回到學校裡面,不好意思佔個教授缺,所以擔任講座教授,追隨我們黃教授搞通識教育,其實今天我為什麼會跑來演講,是因為通識教育的緣故。

在這裡面一再鼓勵我的,是我從小的想法。我小時候的想法是什麼?年輕的時候會問自己:我想做什麼?我喜歡什麼?其實我一直覺得這件事情不太重要,我覺得真正重要的是兩件事,一個是Do what you like ─做你喜歡的事情,另外一個是Like what you do ─喜歡你做的事情,而我認為喜歡你做的事情,比你去做喜歡的事情更重要。

因為你不見得知道你喜歡什麼,我從來就不知道自己最喜歡什麼,我好像什麼都很喜歡,但又有點不太喜歡,包括寫武俠小說、畫畫、作詩、做化學。其實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假如你從小就知道你要變成鋼琴家,那我祝你幸運,你是屬於極少數的人,You know exactly你要做什麼,絕大多數的人不是這樣,這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真實的人生中,開始是你做該做的事情,後來那個事情變成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因為你做得好,就會有成就感,本來是該做的事情會變成喜歡的事情,所以你一輩子都在Like what you do,但最後你會發現你這一生都在Do what you like。反過來講,如果你堅持一開始要找一個最愛,你找不到,會花很多時間在那裡 wondering:我到底喜歡什麼?從讀書到做教授、做公共服務,我更相信這句話,我年輕的時候思考這句話,還有點半信半疑,因為覺得說不定是因為不曉得自己到底要幹嘛,只是給自己安慰的話,後來發現更多的人,跟我的情況是一樣的,只是沒有我那麼快樂,因為他沒有想通這件事情。我們其實這樣說,年輕的時候你憧憬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情,長大之後,事實上你只能做該做的事情,然後你學著去喜歡你該做的事情,等到你喜歡它的時候,回想起來,好像有一點點無奈,可是別人都會說:你成熟了。That is life.

我下面一章要講的是二○○○年以後。這段時間我回到清華去了,清華對我很好,三級三審,把我重審一遍,然後全體通過,讓我做化學系教授,因為我學術還可以,還沒太落伍,可是我後來想了一想,這個位置應該給年輕人,那我就接受一個榮譽講座,幫清華化學系教普化,同時,我從事一些通識教育。這段時間,其實我覺得收穫非常的大,比較靜下來,沉澱了我過去一段時間的得失,我體驗跟領悟更多的事情,我先給你看另外一首詩,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你們都記得李商隱講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這首的題目是:「夕陽無限好,尤其近黃昏。」「山鎖奇麗雲不開,何時展顏費神猜,驚心最是黃昏近,絕色盡出故人來。」這是我在陽明山開車的時候寫下的,我每次去那個地方,沒有一次讓我失望的,有時開始好像不好,過了一陣,我不斷approach它,它會用絕色來報答我,我們在一生當中很多事情你在追求,到了最後 ─黃昏的時候,你會得到最大的迴響,最美麗的東西在那時候會突然對你呈現,正如辛棄疾講的:「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以前我一直不知道我追求什麼,現在我知道那只是一種圓融的喜悅,卻是驚心動魄啊,講到這邊就好了,不要再繼續自我陶醉了。

那麼回到通識教育,因為我看到現在從五、六十個大學變成一百六十個大學,好像每次我們黃榮村部長說:「我們要有退場機制,不能再這樣了。」第二天我們的總統就宣布再新增加三個,這樣子搞下去的話,整個大學的素質低落,整個大學資源也沒有成比例的增加,除了臺大、清華、交大這些研究型大學,其他那些大學是不是就算了?就算將來五年五百億都給陳校長拿去,我們把臺大弄得非常棒,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雖然臺大全部的教授已經都無晝無夜的在搶那五百億,不止臺大如此,全國都這樣,那種絕對不可能拿得到的也在拼。但是,不管怎麼說,其他的一百多所學校怎麼辦?比方說:XX工專變成的XX技術學院,那些大學生要的是通識教育,比以前更需要了,但是通識教育真的不好做,臺大是全國首善之學府,由最有通識素養的黃教授領導這麼多年,其實還不是那麼理想,原因是什麼?有通識素養的教授比專業素養的教授難求,通識教材難求,三是缺乏整體的規劃。但是還有一線希望,就是多媒體的遠距教學,我們如果能夠製作非常棒的多媒體通識教育素材,一般大學當中即使只有一、兩位教授具有通識教育的素養,他們可以透過些很棒的教材來推動,也可以做得有聲有色,所以我跟黃教授最近花了很多力氣在推動,我們找一些大師級的人來製作這個多媒體教材,我寫信給每名大師說:在我們還沒有感到遺憾前,趕快把你們這一代的精華,用最好的、最美的多媒體方式,製作成最寶貴的資產,留給我們的下一代。我希望能感動他們,自動請纓來參加這個program,效果還不錯。共有十六位名師參加了這個計畫。

我心目中的通識教育是什麼?是「五識」的教育 - 知識、常識、見識、膽識、賞識。知識我不用再講了,但創造力常常不見得來自於知識,而是來自常識的觸類旁通,你們看看英國皇家學院、劍橋大學等等地方,他們下午的tea time就是他們最能刺激創造力的交換意見時間,常常一位生物學家可以刺激一位物理學家,物理學家可以刺激一位社會學家,這是非常精采的交往。見識是什麼呢?在英文來說最少有兩個字:insight、vision,有vision的話可以看得遠,insight可以看進去,中文非常棒,用一個「見識」就夠了,我們先不要講別的,我們就講做學問好了,我有一個朋友,他有vision,但是沒有insight,所以天天換題目,每個題目pretend都可以得諾貝爾奬,天天換偉大的題目,但是就是得不到諾貝爾獎,因為他進不去;但是也有人緊抱insight,越看越深,驀然回首,發現全世界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在做這個題目,這種教授我們也認得。所以「見識」不只是「見」,還要「識」。「膽識」是什麼?「膽」不只是勇氣,假如「勇」的話,我們街上多得很,你每天打開社會新聞,臺灣第一勇、第二勇、第四勇、第七勇等等,可是我們講的「膽識」是有個「識」在後面,這個「膽識」就是說:你敢去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你敢去嘗試一些失敗機率相當大的創新事情,我們社會其實是對於有膽識敢去創新的人不是很friendly。你只要比比我們的破產法與海洋國家的破產法就知道,西方海洋國家破產法裡面,經過合理的計算之後,對於你的失敗可以write off掉,讓你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我們則不然,對於失敗的人是不太同情的。

我們以前出國去讀書的時候,敢不敢讀不好?你不敢的,因為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somehow這個社會給你一種感覺,你能出去讀書是社會上很多人的犧牲,我不知道這些人是誰,可是好像每個人都犧牲了一點你才能出去。我們的少棒出去打棒球,如果打不好的話,無顏對「國人」,我那時候在想「國人」是誰?怎麼這麼厲害?每個人都無顏對它。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對於創新者,並不那麼鼓勵他去嘗試,也不容許或同情他的失敗,更吝於給他再次衝刺的機會,所以不但是個人要培養,整個社會都要培養「膽識」,當你對創新的東西不是這麼鼓勵的,不是這麼同情、friendly的時候,你扼殺了這個社會的年輕人的膽識 ─創新的動力。我從小時候讀書成長開始,家庭的培養,學校的訓練,良師益友給我的幫助,社會給我的機會,我從知識到膽識,慢慢地培養起來,一直到最近幾年,我終於具備了一部分的「賞識」。「賞識」是更難的,是一種sense of appreciation,我小時候喜歡文學與藝術,我認為我應該有sense of appreciation,但這只是屬於美育的部分,我今天講的有超過美育的部分,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當中,你要有胸襟去欣賞你的競爭者,甚至你的敵人,欣賞你從失敗當中好不容易得來的教訓,所以這是非常廣義的「賞識」,普通人恐怕要有幾十年的功力才能慢慢體會。

這「五識」加在一起,我們就灌輸在通識教育裡面來做,我們需要的是serious的通識教育,不是營養學分的通識教育,這一頓好的dinner,不是讓你全部都去選dessert,你選甜點一、甜點二、甜點三,不是這樣子的。創造力的源泉就在這個地方。

一年多以前我第一次去大陸安徽省的黃山,我在中國時報副刊上寫過一篇文章,也許有人讀過,我去黃山發現那裡最漂亮的是:樹、雲、石頭。尤其是松樹,實在是太漂亮了,他們有十大名松,都是一千年以上的,什麼黑虎松、迎客松等等一大堆,但是我最喜歡的是那些小松,還小,還沒有長到那麼大,可是擠在那一大堆名松當中,它長得顧盼生姿,完全不甩周圍,就照自己的樣子好好的長,因為它知道過了一千年它也會是這樣子,甚至還要更棒,有那樣子的豪氣,每一棵小松都是這樣子。大家都在欣賞大松、古松、神木,而我看到的每一棵小松都是極盡姿態,漂亮!那橫出來的松,都是一兩丈長,我問當地的挑夫:這種松怎麼可以這麼厲害?完全沒有土壤的石頭縫裡長出來。他說:我們這種松的根會分泌一種東西(連我學化學都被他弄糊塗了),就把石頭溶化了一些,吸進去變成他的養分,所以久而久之石頭與根已經變成了一體,所以可以橫生出這樣一、兩丈長的巨木。那些小樹還會繼續的長,所以我就寫了一首詩,正好送給你們:「小樹昂立神木中,仙姿逸氣擬不同,既生黃山巨石上,敢傲夢筆方是松。」夢筆就是剛剛提過的名松之一「夢筆生花」,黃山的巨石就是你們的大學,你們就是小松,既然生在黃山巨石上,你們要敢傲「夢筆」方是松,謝謝各位。

一段時間開放給大家,歡迎同學與其他貴賓來發問。哪位要先開始?

Q1:我想請問劉教授剛才您說到的:「事情做得好,所以有成就感,然後就會喜歡它。」教授大學成績不太好吧?既然成績不好的話,應該是漸漸對所學的東西失去興趣才對,那不知道教授是否能夠講解一下中間是否有什麼因緣際會讓您繼續撐下去?第二個問題:如果對一件事情已經失去興趣,要如何再從中培養出興趣?

A:我說你把手上該做事情做好之後,有成就感就會喜歡它,但是反過來並不成立,並不是說沒有做好就一定不喜歡。可你做得很好的事情,會很有成就感,那你自己原來不這麼喜歡,就會變得更喜歡它。比如說:我在大學的時候並沒有很用功,及格就好,是這樣的態度,並不表示我不喜歡,因素很多,除了自己很多外務以外,這個不好意思講,那時候上課興趣比較差,當時很多老師也不怎麼教我們,比如說我記得那時學量子力學,二年級老師說三年級還會再教,現在意思意思就好了,等到三年級,老師說你們二年級就學過了,所以我們就變成了失落的一班,這些事情都有關係的,不過問題不嚴重,因為到後來,既然要出國唸化學,你就會很認真的通通把它弄
懂,那就會很高興。學習過程中,現在大家講要快樂學習,其實這樣講太膚淺了,那可能是小朋友可以一面唱歌、一面跳舞還可以學習,到了大學如果還用這麼快樂的方式去學習,我的朋友李家同說:「你有很快樂的少年的話,一定有很悲慘的中年。」

所以我是要講,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什麼?到了一定程度以後,不要去強調那個快樂學習,因為快樂自然會來,最快樂的事就是你弄懂的時候,而不是用快樂方式去學習,而是學習給你獲得的快樂,有程度之差;我想年紀小的時候。幼稚園、小學可以是這樣,幼稚園尤其是這樣,可以一面跳舞,一面學習,我很贊成,可是到了比較深
度的問題時,一面跳舞一面解釋是很困難的。

第二個,你說失去興趣怎麼辦?那就換個東西做嘛,不要那麼死心眼,世界上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有的時候興趣又會回來,我舉個例子 ─我的小孩,小時候媽媽要他彈鋼琴,一面彈一面已經睡著了,他會老師一面還在教,一面已經睡著了,就像我們在成功嶺當兵,行軍可以睡著繼續走一樣,那個老師很生氣就不太願意教他了,就說:為什麼每次教你都睡著?那我們就說不要教了,不要學鋼琴了,就停了好幾年。到了高三,為了考大學,他想做一件事情,他不想唸書,可是想做一件不唸書但是媽媽不會罵的事情,他就忽然跟他媽媽說:我又想練鋼琴了。這次他就非常認真,現在他就彈得非常的好,興趣就很奇怪的,因為有時又會回來,所以不要太死心眼,那時候要是我們硬逼他練鋼琴,現在他全世界最恨的就是鋼琴了,對不對?但是有天他發現了全世界更恨的事,那時就是聯考,他又回來練鋼琴了,我問他他並不承認,但就我的觀察是這樣,他想做一件不是唸書的,但是媽媽不會罵的事情。

Q2:我是化學系大四學生,即將畢業面臨要當兵或是唸研究所,我想請問您當初大學畢業是怎麼決定去出國深造?是因為當時整個社會風氣都是比較傾向出國?您覺得過內與國外的研究所落差是否有那麼大?如果是國外比較好的話,那我們應該去國外學習什麼?

A:這個問題非常好。第一個,我們兩人的年代差太多了,現在一年就是好幾個代溝了,我那時候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件事情,因為不出國的話,就無顏對家人,出國讀不好的話,就無顏對國人,所以那時好像有隻無形的手在後面推,推到什麼時候呢?那時我非常反叛,推到我回國做教授的時候,我變成是清華的紅衛兵,因為我終於可以停下來,背後那隻無形的手終於不在我背後了。你們現在是很寫意,可以好好規劃自己怎想,其實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的話,更傷腦筋了對不對?

後面的問題很有趣,要不要出國?我會建議你出國。但我建議你學成還是要回來,為什麼建議你出國?我不是說國內研究所不好,你可以先唸研究所,然後再出國也可以,你未必要馬上出國,可是我的學生跟我做,做了博士,我還是勸他出國,這什麼原因呢?我說你這一輩子碰到過最好的化學家,如果只是你的老闆,這是不夠的,你需要的是exposure,你需要跑到一個地方去,比方說到哈佛大學化學系,假如你在那邊做有機的話、假如你在Berkeley做物化的話,那種地方往來無白丁,每天在那邊進進出出的人都是Top notch第一流的人,他會把你帶向上,你心嚮往之,你不一定能夠做得這麼像他們這麼厲害。但是你會覺得看看第一流的人在想什麼,第一流的人怎麼處理事情,怎麼去approach一個問題,這些是你要學的。第二個,語文要學的,去了解另外一個文化很重要,我的學生出國以前來問我,我都勸他們這件事情,你千萬不要一天到晚關起門來跟自己人講國語、講閩南話,既然出去這幾年,就每天去講英文,你每天去參加人家的discussion,不要只是在學校裡,你知道你的英文到實驗室裡面要夠用的話,兩、三個禮拜就夠用了,那些專業的用語,加上比比手就可以了,以後就不進步了,因為你沒有需要,人沒有壓力的時候就進步很慢,可是現在忽然加入他們去喝咖啡,去酒館坐坐,去pub聽聽,談的事情就是從政治到社會、文化等等每樣事情,那就是你出去這幾年當中最大的收穫,因為這些理由,做一個有國際觀的二十一世紀臺灣人,你應該出去。但是,假使你覺得國內還有發展的話,你應該優先考慮回來做,因為臺灣現在非常需要這些人才,我們的發展現在遇到瓶頸,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人才斷層,我們從前在搞勞力密集工業的時候,我們有國中與職業學校學生畢業的充沛人力,搞高科技的時候,有充沛的大學畢業、碩士,最重要的是加上歸國學人,科學園區裡面三分之二的公司是這樣搞起來的,現在大家都不出國,怎麼「歸國」?在臺灣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更需要高層人力,但高層人力漸漸斷層了。

Q3:我是臺大醫科畢業,比校長高兩屆,我大概走過一百多個國家,暑假去非洲,已經去過非洲四十多個國家,前年我帶我兒子,他也是醫生,所有美國的大型Medical Center都跑去,最後跑到NIH,它有四百個大陸人,一個月薪才三百塊美金,但是都沒有臺灣人,一個都沒有,因為臺灣人都不想去,錢太少了,以後大陸人會來教臺灣人,因為斷層了,所以我主張跟劉教授一樣,一畢業就趕快出國,我一九六三就在哈佛,然後就是紐約,我的妹夫也是伊利諾大學教授,後來又回哈佛當教授,我就說越早出去越好,然後你有世界觀、國際觀,凡是臺灣所缺少的,你都可以去創造、去領導。我去大陸二十五次了,上週是浙江省政府招待我去參觀科學園區,電視就一直拍我了,我想我們的科學園區,硬體設備大同小異,如何保障臺商利益?很多臺商投資都泡湯了。我們要出去不要堅持什麼立場,不要太泛政治化了,互助互利,要有世界觀,出去之後學什麼,對自己國家有什麼好處最重要,要早出去。因為你的創造力就是在你年輕的時候,你老了就沒辦法了,我遇過諾貝爾獎得主十幾位,也都採訪過,他們都是三十歲左右就發明了,這是我對劉教授的一點感想。

是,謝謝。

Q4:劉教授您好,突然間看到您手指頭點到我這邊來了,好像有一種心電感應,非常的謝謝你,我是哲學系郭文夫,聽了你的演講,也看了你的詩跟絕句,我非常地深刻,也產生了一種感激之意,你的演講讓我感覺你像是一棵「敢傲松」,就站在講台上面替我們開講。謝謝您!


這也讓我想起上個世紀,我到英國劍橋三一學院,跟_______學哲學的時候,有一種感受,他在生前就說過:「一個人如果要學哲學的話,他必須要閱歷數學、科學、宗教到哲學,要不然沒有辦法學哲學。」然後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德國的波昂大學跟北京大學哲學系,為了要檢討二十世紀中國是否有真的產生真正的美學家的時候,他們選擇的地點就在黃山舉行盛會,當時我也湊巧躬逢盛會,我很好奇的問他們為什麼會議地點選在黃山?他們說:「只有在黃山這麼美的地方,我們才能夠思想問題。」後來我也參加了臺大通識課程的教學,我當然是非常的興奮也非常的高興學校給我這個機會。你剛提到的「五識」,不是佛家說的「五識」,而是你自己提出的「五識」,我非常的欣賞,在這當中也嘗試使用了「膽識」,我在八十九學年度第二學年的時候,我就開放給全校各院系的學生來選課,當時很意外地,一班竟然有九百二十三位選這門課,但是,後來我才知道這是犯了校規,不過我還是教下去。教得時候感覺,通識課程可能要思考一個問題,教室固然重要,但是校園本身事實上也是一個很大的教室,我想是不是可以考慮從有教室到無教室的應用?在那種狀況之下,我發現參加的同學對文史學生的報告或試卷,我大概一目就可以了然,我看多了以後興趣並不大,但是很奇怪的是,從文史以外的其他科系來的同學報告,我興趣非常大了,我一份一份看,都引起了我不同的好奇,在這些學生當中有一位提出了一個「天龍八部」的方式來寫他的報告,我很好奇的問他為何用這種方式來做報告?他說:「劉兆玄先生他就是_______。」那我想請問您的問題就是,在這通識課程裡頭,是不是可以應用您對武俠小說的情節來帶動你的通識課程?如果可以的話,你要怎麼帶動它?謝謝。

A:我覺得這題目很困難,一下子我很難把他們聯想在一起,不過基本上,我寫武俠小說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大學畢業以後就金盆洗手,後來很多人要我再寫,但是在江湖上金盆洗手後如果再寫,會為江湖人所不恥啊,所以洗手就洗手了,後來就沒再做,順便宣佈,後來如果有的話是冒名寫的,如果有寫色情的,那絕對不是我。不過,我還是回想以前那段時間,很有趣的是它給你一種非常自由的、思維不受限制的,因為這是在一個半現實社會中發生的故事,所以這種精神可以在通識教育課程裡來貫穿,因為它畢竟不是只傳授知識,通識教育是希望有很多的感應,很多東西可以去思考、去想,怎麼做當然是看老師跟學生互動,要看題目是什麼,這因才而異。但是通識教育很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再把它當成一門灌輸知識的課,可也不是另外一門聽過就算了的課,好像大家enjoy一下,就是來聽一聽。現在很流行一種,就是我最反對的,找些名人串在一起,找中外名人講些不相干的東西,那種課學生收穫有一些,但不是我現在講的通識教育,我跟黃俊傑教授想搞通識教育,我相信你也是一樣,是希望裡面有嚴肅的一面,就是學生可以學到東西,但那個東西不是專業知識給他的東西,是另類的思考,讓他培養出剛才說的「見識」、「膽識」、「常識」甚至於「賞識」這樣的東西,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大學的教育裡面,每一個專業之外,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課是這種課。就是臺灣的大學教育,除了研究型大學這條路之外,通識教育能成為臺灣高等教育的主流學程,它不是營養學分,不是飯後甜點,而是一個主流學程,那最重要的是說你有沒有東西可以拿出來?大家都在那邊提倡,都在那邊說很重要、很重要,今天你去問每個學校都在搞通識教育,都說很重要,那並沒有達到我們的理想,要更多第一流的人跳進來才有辦法,我們從教材開始做,沒有好的教材我們沒有辦法。

Q5:請問一下劉老師,除了附中校歌之外,什麼其他原因是讓您決定整治交通?

A:其實這跟我剛剛講的哲學,非常有關聯的,就是說:喜歡你做的(Do like what you do.)比做你喜歡的(Do what you like.)更重要。假如我堅持做我喜歡的事情的話,我對這個完全未知的東西可能會拒絕,可是如果說做了以後我就會喜歡的態度,那你就敢試試另類的事情。所以除了你剛說的-我開玩笑的說附中校歌的一句話之外,最後是它是一個新挑戰,因為我的個性當中,我會去喜歡我做的每件事情,I am not afraid of new challenge。假設我比較傾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那是另外一種比我更幸運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

(傅醫師發言)我再補充一下,大陸很多-尤其是北京-有很多國際語言學校,所以他們訓練很多在國際會議會翻譯、用英語演講的人才,但臺灣沒有。

我看報紙上,清華大學有位小張,賣饅頭的,有看過嗎?他有沒讀過書?但是一大堆學生等著買他饅頭很混亂的時候,他突然一句冒出來:「Would you wait for a while?」

(傅醫師發言)我記得我去英國國會聽演講,就是我們講國際語言的人才太少,現在臺大外科是專門教他們用英文presentation。

Q6:劉老師由我來問最後的問題,我現在是大一新生,我問這問題是比較籠統,不知道您的感覺是什麼?我的問題是:你覺得你在大學四年裡面最重的是什麼?是你的學科?還是你課後所學習到的東西?在這些你所學習到的東西裡面,你剛剛有講過,因為做了它而喜歡它,在你去享受的過程裡面,所能感受到推動的動力是什麼?

A:好難噢。我覺得大學在臺大四年最大的收穫,其實是臺大整個氣氛給我的薰陶,其實這個最重要,也學了一些知識,我起碼每門都及格了,不然不能畢業,但是最重要的是:臺大實在是非常、非常自由學風的一個學校,讓我可以在裡面想做什麼就什麼,我常常會去一些完全不相干的課,也有機會可以聽,像哲學系的;可以認識很多很多好朋友,不是本系的好朋友,像在清華大學的同學就常常跟我抱怨,他自己覺得他們的同質性太高,當然這幾年有改善,有人文社會學院了。所以臺大是臺灣的一個首善的完整大學,大家應該珍惜這個機會走出去,不要整天就是教室、寢室、圖書館,不要這樣子,你走出去,我的一個男孩子現在也在臺大唸,他是化學系,他不

知悔改還是唸化學,他就非常enjoy臺大,為什麼?因為他覺得臺大裡面那麼多活動、那麼多好的朋友,不管什麼系的,他都跟他們去,我非常欣賞他的態度,態度還比我當時好,我當時花了太多時間去打撞球跟寫武俠小說了。

我想今天的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再一次的謝謝劉教授,謝謝。

Monday, August 18, 2008

堅持做玫瑰的紫羅蘭

紀伯倫

幽靜的花園裡,生長著一棵紫羅蘭。她有美麗的小眼睛和嬌嫩的花瓣。她生活在女伴們中間,滿足於自己的嬌小,在密密的草叢中愉快地擺來擺去。
  
一天早晨,她抬起頂著用露珠綴成的王冠的頭,環顧四周,她發現一株亭亭玉立的玫瑰,那麼雍容而英挺,使人聯想起綠寶石的燭台托著鮮紅的小火舌。
  
紫羅蘭張開自己天藍色的小嘴,歎了一口氣,說:“在香噴噴的草叢裡,我是多麼不顯眼啊,在別的花中間,我幾乎不被人看見。造化把我造得這般渺小可憐。我緊貼著地面生長,無力地向藍色的蒼穹,無力把面龐轉向太陽,像玫瑰花那樣。”
  
玫瑰花聽到她身旁的紫羅蘭的這番話,笑得顫動了一下,接著說:“你這枝花多麼愚蠢呵!你簡直不理解自己的幸福,造化把很少賦予別類花朵的那種美貌、那種芬芳和嬌嫩給予了你。拋棄你那些錯誤的想法和空洞的幻想,滿足於自己的命運吧,要知道,溫順會使他變得堅強,誰要求過多,誰就會失去一切。”
  
紫羅蘭回答道:“呵,玫瑰花,你來安慰我,因為在我只能幻想的那一切,你都有了。你是那樣美好,所以你用聰明的詞令粉飾我的渺小。但是對於不幸者說,那些幸福者的安慰意味著什麼呢?向弱者說教的強者總是殘酷的!”
  
造化聽到玫瑰與紫羅蘭的對話,覺得奇怪,於是高聲問:“呵,女兒,你怎麼了,我的紫羅蘭?我知道你一向謙遜而有耐心,你溫柔而又馴順,你安貧而又高尚。難道你被空虛的願望和無謂的驕傲制服了?”
  
紫羅蘭用充滿哀求的聲調回答她:“呵,你原是無上全能、悲憫萬物的啊,我的母親!我懷著滿腔激情、滿腔希望請求你,答應我的要求,把我變成玫瑰花吧,哪怕只一天也好!”
  
造化說:“你不知道你請求的是什麼。你不明白外表的華麗暗藏著不可預期的災禍。當我把你的軀幹抽長,改變了你的容貌,使你變成了玫瑰花,你會後悔的,可是,到那時,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紫羅蘭答道:“呵,把我變作玫瑰花吧!變作一株高高的玫瑰花,驕傲地抬著頭!日後不論發生什麼事,都由我自己擔承!”
  
於是,造化說:“呵,愚蠢而不聽話的紫羅蘭,我滿足你的願望!但是,如果不幸和災禍突然降落在你的頭上,那是你自己的過錯!”
  
造化伸開她那看不見的魔指,觸了一下紫羅蘭的根——轉瞬間紫羅蘭變成了盛開的玫瑰,佇立在眾芳之上。
  
午後,天邊突然烏雲密佈,捲起旋風,雷電交加,隆隆作響,狂風和暴雨所組成一支不計其數的大軍突然向園林襲來;他們的襲擊折斷了樹枝,扭彎了花莖,把傲慢的花朵連根拔起。花園裡除了那些緊貼著地面生長或是隱藏在岩石縫裡的花草之外,什麼也不剩了。而那座幽靜的花園遭到了比其他花園更多的災難。
  
等到風停雲散,花兒全死去了,——她們像灰塵一樣,滿園零落,唯有躲在籬邊的紫羅蘭,在這場風暴的襲擊之後,安然無恙。
  
一株紫羅蘭抬起頭來,看著花草樹木的遭遇,愉快地微笑了一下,招呼自己的女伴:“瞧呵,暴風雨把那些自負為美的花朵變成了什麼喲!”
  
另一株紫羅蘭說:“我們緊貼著地面生長。我們才躲過了狂風暴雨的憤怒。”
  
第三株喊道:“我們是這般脆弱,但龍捲風並沒有戰勝我們!”
  
這時紫羅蘭皇后向四周環顧了一下,突然看見昨天還是紫羅蘭的那株玫瑰花。
  
暴風雨把她從土裡拔起,狂風掃去了她的花瓣,把她拋在濕漉漉的青草上。她躺在地上,像一個被敵人的箭射中了的人一樣。
  
紫羅蘭皇后挺直了身子,展開自己的小葉片,招呼女伴們說:“看呵,看呵,我的女兒們!看看這株紫羅蘭,為了能炫耀自己的美貌,她想變成一株玫瑰,哪怕是一小時也可以。就讓眼前這景象作為你們的教訓吧。”
  
瀕死的玫瑰歎了一口氣,集中了最後的力量,用微弱的聲音回答道:“聽我說吧,你們這些愚蠢而謙遜的花兒,聽著吧,暴風雨和龍捲風都把你們嚇壞了!昨天我也和你們一樣,藏在綠油油的草叢裡,滿足於自己的命運。這種滿足使我在生活的暴風雨裡得到了庇護。

我的整個存在的意義都包含在這種安全裡,我從來不要求比這卑微的生存更多一點的寧靜與享受。呵,我原是可以跟你們一樣,緊貼著地面生長,等待冬季用雪把我蓋上,然後偕同你們去接受那死亡與虛無的寧靜。

但是,只有當我不知道生活的奧妙,我才不能那樣做,這種生活的奧妙,紫羅蘭的族類是從來也不知道的。從前我可以抑制自己一切的願望,不去想那些得天獨厚的花兒。

但是我傾聽著夜的寂靜,我聽見更高的世界對我們世界說:『生活的目的在於追求比生活更高更遠的東西。』這時我的心靈就不禁反抗起自己來了。

我的心殷切地盼望升到比自己更高的地方。終於,我反抗了自己,追求那些我不曾有過的東西,直到我的憤怒化成了力量,我的嚮往變成了創造的意志。到那時,我請求造化——你們要知道,造化,那不過是我們一種神秘的幻覺的反映,——我要求她把我變成玫瑰花。她這樣作了。就像她常常用賞識和鼓勵的手指變換自己的設計和素描一樣!”
  
玫瑰花沉默了片刻,然後帶著驕傲而優越的神情補充說:“我做了一小時的玫瑰花,我就像皇后一樣度過了這一小時。我用玫瑰花的眼睛觀察過宇宙。我用玫瑰花的耳朵傾聽過以太的私語。我用玫瑰花的葉片感受過光的變幻。難道你們中間找得到一位,蒙受過這樣的榮光麼?”
  
玫瑰低下頭,已經喘不上氣來,說:“我就要死了。我要死了,但我內心裡卻有一種從來沒有一株紫羅蘭所體驗過的感覺。我要死了,但是我知道,我所生存的那個有限的後面隱藏著的是什麼。這就是生活的意義。這就是本質的所在,隱藏在無論是白天或夜晚的機緣之後的本質!”
  
玫瑰捲起自己的葉子,微微歎了一口氣,死去了。她的臉上浮著超凡絕俗的微笑——那是理想實現的微笑,的微笑,上帝的微笑。

Friday, August 15, 2008

大愛是唯一答案

提振台灣人的國際地位 大愛是唯一答案

釋德宣

網路又流傳「慈濟模式」文章,裡面提到「慈濟用台灣的錢,做國際功德」,就我知道部分,和大家分享。

我想先問各位朋友,您希不希望,當您出國的時候,有人因為您是台灣人,而豎起大拇指,說台灣是一個有愛心的寶島,說您一定也是一個善良的人?您希不希望外國總統,公開讚揚台灣?您希不希望,美國眾議員發言支持台灣?您希不希望,台灣發生災難的時候,有人來幫助台灣、祝福台灣?您希不希望台灣能夠永續發展,擁有長遠的幸福呢?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請您繼續看下去。

817與921

1999年8月17號,土耳其發生大地震。慈濟當時發動大規模募款,幫助土耳其,很多人說:「土耳其和台灣有什麼關係?台灣都救不完了,為什麼還要救土耳其?」還有許多人,指著志工的鼻子開罵。

一個月後,台灣也發生大地震,12個小時內,土耳其就派出43人救難隊,到彰化員林 災區,他們說,就是因為慈濟幫助土耳其,他們才派人來台灣救援。當然,除了土耳其,還有好幾個國家,也都派出救難隊來台灣。

台灣也許從來沒有幫助過這些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人民,卻紛紛伸出援手,這個時候,您會向這些救難隊說:「為什麼你們國家不救,要跑來救台灣呢?你們請回吧,台灣不需要你們救助」您會這樣說嗎?如果您不會這麼說,那為什麼台灣有災,希望別人來救援,但是別人有難,我們卻不願意伸手幫忙呢?

證嚴法師當時很憂心的表示,台灣能夠去救別人,代表台灣富裕平安,代表我們有能力,為什麼要自我詛咒,要別人來救呢? 結果沒多久,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很多人來救台灣,似乎應驗部分人的詛咒。

國際救援,幫助921賑災

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921地震,當時通訊中斷,各縣市慈濟人沒有接到任何指示,主動投入救災,慈濟台中分會,三點就成立救災指揮中心,各縣市的救災指揮中心,七點之前紛紛成立。大約六點多,慈濟已經在倒塌的台北東星大樓旁邊,煮好熱騰騰的早餐,給救災人員,中部災民吃到的第一餐熱飯和熱湯,大部分也都來自慈濟。

921當天,證嚴法師就決定要為災民,興建大愛屋,兩天後9月23號,當大家還在搶救生還者的時候,證嚴法師已經決定要援建學校。

這麼前瞻的思考,這麼快的志工動員,如果不是慈濟從1991年開始,投入國際賑災,累積救災經驗,絕對不可能達成,日後這些國際賑災經驗,也讓慈濟在台灣,發生水災還有空難的時候,派上用場,立刻發放便當和應急金,協助警消人員,也安撫悲痛 的災民和家屬。

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

志工去中美洲賑災,有災民表示,以前只知道,台灣是一個生產果凍的國家,後來因為慈濟的幫忙,他們才知道台灣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寶島。印尼一位省長表示,他羨慕台灣有慈濟,羨慕慈濟有證嚴法師,不過他也感恩,因為台灣有慈濟,慈濟有證嚴法師,才能夠幫助他們。

薩爾瓦多總統,也在公開場合,感恩慈濟、感恩台灣人,他說:「慈濟是薩爾瓦多的希望」。他兩次到台灣,都親自向證嚴法師道謝,一次是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次則是到花蓮頒贈國家勳章,陳水扁總統兩次都親自陪同。其實薩爾瓦多總統頒贈兩次國家勳章,一次給證嚴法師,一次給所有慈濟人。

陳水扁總統、副總統呂秀蓮,以及立法院長王金平,前往薩爾瓦多的時候,都前往參觀慈濟大愛村,看到災民對台灣人民的感謝,他們都表示,慈濟是台灣,最好的國民外交。

慈濟先前去另一個國家賑災,志工說我們來自台灣,當地人說:「喔THAILAND、 THAILAND」,把台灣說成了泰國,根本不知道有台灣的存在。要不就是有人,一聽到台灣就說:「喔,那個國會打架的國家嗎?」他的觀念還停留在過去,殊不知,台灣的國會已經比以前溫和許多,他的資訊還沒有UPDATE。

現在有不少外國人士,都知道台灣有一個慈濟,知道台灣人很有愛心。許多外國人,因為慈濟,和台灣有了感情的連結,這種真摯情誼,不會因為國際政治的轉變而更改。

許多接受過慈濟幫助的外國人民,都對台灣人感恩在心,他們虔誠祈求,請上帝、阿拉或是佛菩薩,保佑台灣。為台灣人累積愛的存款

自立更生、就地取材

海外慈濟人,運作的經費,證嚴上人只給了八個字「自立更生,就地取材」,志工在當地募款,從事慈善、醫療、教育與文化等工作,沒有用到台灣的錢,接受幫助的人,卻不斷感謝台灣。

慈濟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協助水災重建,興建大愛村、義診中心和中小學,這些錢,也全部都是當地華人自行募款,一樣沒有用到台灣的錢。印尼總統梅嘉娃蒂,參與大愛村啟用,鮮少公開致詞的她,卻說了將近半個小時的話,都是感謝慈濟、感謝台灣,感謝所有華人。

印尼因為貧富不均,排華嚴重,許多華人工廠被燒毀,甚至被殺害,排華越演越烈,沒有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因為慈濟的付出,許多曾經排華的印尼人,開始喜歡華人,看到華人就不斷感謝,幾十年來,華人和印尼人的怨恨,開始有了好的轉變,這在以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善的循環,在美國眾議院

美國聯邦眾議員羅巴克,到台灣參觀過慈濟,知道台灣人從事的國際賑災工作,因此在1998年發表聲明,呼籲同僚踴躍支持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結果美國眾議院,以418票比0票,沒有一票反對的情況下,一致通過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第334號決議案。(後來美國政府可能因為種種考量,而沒有推動)台灣過去在美國國會,大概沒有一項法案,是所有議員無異議通過吧。一個議員都沒有投下反對票,這樣的影響力,100億美金可能也買不到。

美國夏威夷、舊金山、矽谷和奧克蘭,把一年中的某一天,訂為他們城市的慈濟日,感謝台灣人在當地的付出,今年則是加拿大溫哥華市,把9月5號,訂為慈濟日。台灣把馬路和橋樑,用美國人命名,例如羅斯福路和麥帥橋,現在則是美國的大城市,定下慈濟日,這份榮耀,屬於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您。

921地震後,美國總統柯林頓,發表致意文慰問,當中他還特別提到慈濟對美國的奉 獻,摘錄片段如下:「……總統及第一夫人並藉此機會,對歡慶三週年的慈濟基金會,鳳凰城聯絡處所獲致的成果,表達其祝賀之意,正因得力於如慈濟一樣的機構,美國才更有能力,達成其在世界各地,人道救援的目標」美國亞歷桑那州州長,也同樣發表,對台灣大地震及慈濟致意文。慈濟幫台灣做了許多,外交上力有未逮的部分。

911攻擊,華人救災受肯定

911恐怖攻擊,炸毀紐約世貿大樓,成百上千個慈善組織,只有三個團體,能夠進入封鎖線,在災變現場100公尺處,投入救災,一個是百年歷史的紅十字會,一個是基督教的救世軍,還有一個就是慈濟。慈濟是唯一的佛教團體,也是唯一的華人面孔,您不覺得這也是台灣的驕傲嗎?

後來慈濟發放200萬美元救助金,幫助3327戶家庭,這些錢,都是美國慈濟人在當地募款,沒有用到台灣的錢,但是這些受到幫助的人,卻對華人感恩在心。而多次森林大火和颶風侵襲,慈濟也在美國募款,幫助災民重建家園,救災速度超越許多,世界知名的慈善團體,災民也是不斷感謝這群東方人。

另外,慈濟在南非,成立五百多間職訓所,幫助黑人朋友自立更生,許多黑人朋友,感恩回饋,穿上慈濟制服,幫助別人,照護愛滋病患,當地黑人和白人,受到慈濟感 動,還舉辦一場燭光晚會,牽手彼此祝福。目前在南非,有很多黑人朋友,只要看到華人,就歡呼跳舞,大喊「台灣台灣,慈濟慈濟」,感恩之情,溢於言表。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僅舉幾個例子和大家分享。

不花台灣的錢,幫台灣做功德

現在很多國際賑災,慈濟沒有從台灣拿錢出去,都是附近國家的慈濟人,在當地募款,就近救援,沒用到台灣的錢,但是美名和肯定,卻回歸台灣。外國人捐錢,被幫助的災民,卻感恩台灣,如果說這是「國際功德」,那麼接受的,是所有台灣人啊!是在看這篇文章的您啊!也許您沒有付出一分錢,卻有很多外國人,感謝您、感謝台灣,您應該不會拒絕這種,不花錢就可以得到的「國際功德」吧?

SARS期間,當台灣買不到口罩的時候,海外慈濟人,在僑居地訂購口罩,送回台灣,給醫護人員和需要的人使用,加強台灣的防疫網,間接保障您我的安全。也有許多台灣人和留學生,在海外發生意外,都是由當地慈濟人,貼心關懷膚慰。

當然慈濟在台灣,38年來,更是持續關懷,從賀伯、象神、桃芝、納莉,和最近的艾莉颱風,七二水災和911水災,乃至於大園、澎湖和新航空難,以及蘆洲大火……都持續付出,而921地震當中,慈濟更發放一億六千萬急難救助金,興建將近兩千戶大愛屋,蓋50間學校,幫助5萬多個學生安心求學,另外慈濟每年,還幫助數千個,長 期照顧戶。慈濟在台灣的關懷腳步,沒有一天停止過。

當然,台灣還有很多貧苦的人,請您下次發現個案的時候,報給慈濟好嗎?如果您確實報給慈濟,慈濟沒有去瞭解訪視;如果符合慈濟的救助標準,慈濟卻沒有幫忙。那麼,這個時候再說:「慈濟都不救台灣」這句話,也不遲吧。

國際賑災是為台灣「市義」戰國策提到,孟嘗君養了一批食客,其中一位叫做馮諼,孟嘗君請他去「薛」這個地方收欠款,但是馮諼卻把所有人的契約銷毀,提到這是孟嘗君的恩德,所有人高呼萬歲。後來孟嘗君問馮諼,你從「薛」帶回什麼?馮諼表示,我看您不缺金銀財寶,人才也很多,所以幫您帶回最缺少的「義」,馮諼就把契約銷毀,人民高呼萬歲的事情,告訴孟嘗君, 孟嘗君相當不高興。

一年後,齊王告訴孟嘗君:「我不敢用先王之臣」,婉轉解除孟嘗君的職務,孟嘗君只好返回「薛」,民眾在百里之前,就已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孟嘗君終於看到「市義」的成果。(「市」是「買」的意思,「義」是「公義」的解釋)

慈濟的國際賑災,不也是幫台灣「市義」嗎?我們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其實「積善之國也必有餘慶」。慈濟把關懷的腳步伸向國際,很多人因此感恩台灣,有一天,台灣也將會「得道多助」啊!

台灣真的窮到只剩下錢嗎?我不認為,因為世界上,有許多接受台灣人幫助過的災民,時時刻刻在為台灣祝福。我們的邦交國雖然很少,但是台灣的外國友人卻很多。 這些都是台灣的「愛心存款」和「祝福存底」外國人捐款,幫台灣蓋醫院慈濟蓋醫院,不論是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嘉義大林、台中潭子、花蓮玉里、台東關山和台北的新店醫院,許多款項都是由海外慈濟人,在僑居地募款,匯回台灣。

進一步想,台灣有很多醫院,不也都是傳教士在國外募款嗎?外國人沒有說,為什麼我要捐錢給台灣?他們反而是慷慨解囊。這些由外國人募款蓋的醫院(例如各縣市的基督教醫院,和馬偕醫院…..等等)在台灣救了很多人。另外,他們也在台灣興建很多學校(例如中原大學、輔仁大學、聖心中學和徐匯中學…..等等)為台灣培育無數人才難道您希望這些傳教士,回到他們國家,救他們的國人,不要來台灣奉獻嗎?我不希望,因為他們實在太可愛了,我非常尊敬他們,他們很多人在台灣,奉獻半世紀,早已經是「正港」的台灣人,也因為他們的付出,讓台灣在經濟成長後,能夠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幫助更多人,他們的貢獻,值得讚揚和肯定。

說到宗教,慈濟的國際賑災,幫助過回教國家,幫助過天主教國家,幫助過基督教國家,也幫助過佛教和印度教國家,因此,很多不同宗教的人,開始認同佛教,發現台灣的人性之美,也有不同宗教的人,加入慈濟。慈濟曾經和美國的騎士橋組織,幫助阿富汗,負責人愛德華表示,他是基督徒,卻和佛教徒一起幫助回教徒,這種感覺真 棒;慈濟在印尼舉辦義診,一位新加坡的基督教醫生也說,他是基督徒,參加佛教的團體,到回教國家救人,真好。當然也有很多回教徒,加入慈濟,去幫助其他宗教的人,這不就是「世界大同」的雛形嗎?災難來的時候,不分任何種族和宗教,都會受災受難,因此,慈濟也不分種族宗教去付出,大愛沒有國界的分別。感恩自己幸福、回饋國際相助

如果你在經濟困頓的時候,有人伸出援手,當你有能力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會知恩圖報,因為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50歲以上台灣人,大概都接受過美援,不論美援有沒有政治目的,但是這些援助,的確幫助台灣的發展,如果沒有外國當年的援助,也許大部分台灣人,到目前還在用486的電腦。以前人家幫助台灣,讓我們經濟起飛,現在我們有能力了,也應該回饋,幫助其他苦難國家;等這些國家有能力了,將來也會回饋台灣,或是幫助其他貧苦國家。

慈濟專款專用

更重要的是,慈濟專款專用。譬如慈濟有建設基金、濟貧基金、骨髓捐贈基金、有助 印慈濟月刊的基金,也有國際賑災基金。 如果您還是不認同,慈濟做國際賑災,您可以捐建設基金,幫助慈濟在偏遠地區蓋醫院啊!或是捐濟貧基金,幫助許多繳不出學費的學生,付學雜費,或是投入許多空難 、水災、火災的救援啊!慈濟專款專用,不會把蓋醫院的錢,拿去做國際賑災的。有人想要捐錢投入國際賑災,我們也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地球村的災難,不能視而不見

隨著交通便利,網路發達,世界真的小如一個村落,一個地方的災難,今天我們視而不見,可能明天,這樣的災難就會降臨在我們身上。例如,SARS從中國大陸傳出來,不影響了台灣、新加坡和加拿大嗎?美國911事件,重挫全世界經濟,台灣不也受到影響嗎?可能讓您的鄰居失業,讓您的年終獎金縮水。至於美伊戰爭,燒毀的油田,濃煙密佈,不也影響到整個地球環境嗎?以色列和巴勒 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們的種族和宗教衝突,造成中東和亞洲局勢不安,不也影響台灣的油價,使得物價上揚嗎?南非愛滋病氾濫,我們坐視不管,有一天一定會影響台灣;越南和泰國的禽流感,我們漠不關心,不多久,台灣就會有上萬隻雞鴨被撲滅。

今天世界上,只要有人吃不飽、穿不暖,飢寒起盜心,他會不會成為恐怖份子,對台灣造成危害呢?有一天,您去歐洲玩,去美國度假,一定不會再次碰到911事 件嗎?去峇里島玩,不會遭到自殺攻擊嗎您覺得恐怖份子,來自富裕國家?還是貧窮國度呢?我想99%的恐怖份子,大概都來自貧窮國家,今天我們任由一個國家,敗壞貧窮,明天我們就要為今天的忽視付出代價,相反的,只要我們去幫助苦難國家,讓仇恨擴散之前,先灑播愛的種子,用笑聲取代哀嚎聲。即使是杯水車薪,也一定會減少我們,遭受恐怖威脅的機率。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期盼台灣好,但是,如果世界上天災不斷,種族衝突未歇,即使現在沒有影響我們,以後也會傷害台灣;如果我們盡量去付出、去關懷,減少世界上的許多苦難,真的,這樣才能保障台灣的永續發展。社會不安定,我們不安全,相同的,世界不平安,台灣也不會安全,唯有世界和平,台灣也才會有長遠的幸福。今天台灣把愛心輸出,就像是井水一般,越取用,井水會更新鮮甘甜,井水也不會因此降低減少;但是井水不用,很快就會發臭腐敗,變成不能喝的死水。透過國際賑災,表面上幫助別人,其實是啟發台灣人的愛心, 當台灣愛心人士,越來越多的時候,社會自然會越祥和。

大愛是唯一答案

世界上衝突頻繁,有的是因為信仰差異,有的是因為膚色不同,大家兵戎相見,不但 沒有解決問題,只造成更多的流血和殺戮;美國可以登陸月球,探測火星和木星,但是卻不能化解別人對他們的仇恨。科技不是人類幸福的保證,只有大愛是唯一的答案。

人類的寶貴經驗

因為慈濟,我看到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放下仇恨,牽起雙手,舉辦燭光晚會;因為慈濟,我看到印尼的華人和印尼人,化解對立,互相感恩。沒有任何國家完成的,慈濟做到了,這樣的經驗是人類之寶,是地球更美好的方向。慈濟救濟貧苦、蓋醫院、興 建學校,成立大愛台,最終的目標都是要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我看到慈濟在影響台灣;慈濟也透過國際賑災和海外慈濟人,慢慢改變許多貧窮國家的命運,所以我也看到,慈濟在改變世界。當然,志工也是凡夫俗子,還沒有成聖成賢,因此有些表現,也許不符合所有人的期待,但是慈濟對台灣、對人類的貢獻,絕對不能被磨滅。

慈濟不涉入政治,不分籍貫宗教,投入慈善、醫療、教育和文化工作,只希望台灣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慈濟好像是台灣的膠合劑,縫補被撕裂的傷口, 身為台灣人,應該好好疼惜才對。說到微軟、可口可樂,我們會想到美國;說到SONY、TOYOTA,我們會想到日本,但好像沒有一項事物提到後,會讓人馬上聯想到台灣。但是現在,已經有許多國家的人民,只要說到慈濟,就會想到台灣,而且會說,台灣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寶島,台灣人都很善良。

捨身為台灣

證嚴法師身體羸弱,有心絞痛、乾眼症,70歲了,早就超過退休的年紀,但是他做的,卻比年輕的時候還要多,真的是拖著老命,抱病為台灣、為人類。他做的事,以及 他的人格,和德雷莎修女,應該是沒有任何差別,但是法師在台灣,受到的肯定,卻 似乎沒有相對的多,惡意的批評和謠言,從大陸賑災、國際賑災和骨髓捐贈,一直到興建大愛醫療網,從來沒有停止過。

法師創立慈濟,帶領台灣人和華人,一起為人類的苦難付出,幫台灣增加國際認同,幫所有華人,提昇國際地位。慈濟不只是一個台灣的慈善組織,我相信假以時日,我 們可以看到,慈濟更是一個救世的團體。我們何其有幸,這個救世團體的源頭,就在台灣,就在花蓮。所以,慈濟的國際賑災,是做國際功德嗎,算是吧!是幫您我,在做國際功德,是用愛來保護台灣。以上是我個人的小小看法,還有其他種種對慈濟誤解的說法,有機會的話,再與各位分享。

我相信您一定接過無數次誤解慈濟的文章,也希望您,點一下滑鼠左鍵,把「慈濟模式釋疑(國際賑災)」這篇文章傳出去,甚至您不妨存檔下來,列印出來,以後碰到類似說法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參考。

我期待這篇文章,也能夠像誤解慈濟的文章一般,三不五時被人轉寄,出現在您的電子信箱。

如果您希望,有一個可以讓台灣在國際間,抬頭挺胸的力量,請您幫忙把這篇文章,不斷傳出去。

感恩您!祝福您!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聰明人必做的 10 件事

一、儲蓄友誼

靠得住的友誼是今生最溫暖的一件外套。

它是靠你的人品和性情打造的,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它,如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幾筆,那麼,從現在用心去儲存還來得及。

二、學會放手

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不成熟,當你無力把握命運中的某種愛、某種緣、 某種現實,就要學會放手。

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開始,只要信心在,勇氣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

三、播種善良

一定要極盡自己所能,讓那些比你苦、比你難過的人感受到這世上的陽光和美麗。

這樣的善良常常是播種,在不經意間,就會開出最美麗的人性之花。

四、懂得音樂

一定要學 or 懂一種樂器,它會洗滌你的身心,打開你的記憶和想像,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寧靜。

另外還有攝影、收藏,它們都能讓我們的生活增添滋味。

五、避開兩種苦

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

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 ,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捲土重來;至於後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 ,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裏掃出去。

六、學會承受

有些事情需要無聲無息地忘記,經過一次,就長一次智慧;有些苦痛和煩惱得要默默地承受;歷鍊一次;就豐富一次。

這個年齡不該再像小時候那樣大喊大叫,痛哭流涕。

七、常懷感恩心

當我們參加完葬禮,總會湧起一些感慨;當我們大病初癒 ,總會有萬般珍惜。

感恩的心一定要時時保留,它不僅讓你憐惜身邊事物,還能平撫欲望和爭鬥,甚至幸福的感覺也往往源自於此。

八、熱愛工作

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

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 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九、勤於學習

讀書和學習都是在和智慧聊天,每年至少要讀五十本書,它不僅保證你的記憶力、感悟力,還能讓你維持個性魅力,這可是練瑜珈做美容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十、享受運動

善用時間運動、享受自然。

你的體重就不會因懶惰而上漲,你的容貌也不會因歲月而減少生動,在某種程度上更能保存青春、快樂與健康。

Wednesday, August 13, 2008

奇跡



證嚴啟示錄1

《奇跡》作者王小平是中國未來研究會年輕的研究員,20歲時即出版成名作《本領恐慌》,21歲時出版的《第二次宣言》被稱為第一部中國人自己的未來學專著,不僅在國內受到廣泛歡迎,而且在華人世界產生了很大反響,並走向世界,在美國、西班牙等國家出版。新著《奇跡》著重描述、分析尤努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甘地、證嚴三人怎樣為了改變人們的生活、命運甚至改變世界而書寫了令世人矚目的傳奇人生,主要講述的是功業偉大、思想偉大之外更為了不起的第三種偉大——心靈偉大。本版內容選自書中第四部分。
  
小女子大事業
  
2004年的夏天,我參加了在北京展覽館舉行的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博覽會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社、出版集團,各家設有大大小小的展區、展臺,各種琳琅滿目的書籍,摩肩接踵的人群,嘈雜喧鬧的活動……這一切並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而有一群人,一群身著藍色服飾的人們,卻永遠留在了記憶深處。
  
這些人都是來自一個叫做“靜思文化”的臺灣出版社。她們綰著一樣的髮式,幾乎都是女性,年齡大多在四五十歲之間,穩重幹練。說來令人不敢相信,令我震動的僅僅是由於她們的微笑。看慣了五星級酒店、飛機上空姐那“標準式微笑”,極其難得地看到這種發自心底,真誠又善意的微笑,心底不由得溫暖起來。

展廳門口幾位接待者,不僅微笑,而且對每一個參觀者都鞠躬示意。這個鞠躬,不是禮貌性地點頭彎腰,而是莊重誠懇地九十度鞠躬。我略加留意了一下,那天展覽會人極多,一段時間裏幾乎每秒鐘都有人進來,門口的女士竟能保持都認真地九十度鞠躬且真誠地微笑。這份微笑絕不會讓你感到她的疲憊,她的辛苦,只會傳遞給你她的親切,善意,祝福。這份善意傳遞給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一臉冷漠、目光呆滯的陌生人也都不由動容。我被她們深深地吸引了。更令我驚訝的是,她們竟然不是員工,而是義工,做這一切是沒有任何報酬的,並且連往返的機票都由她們自己負擔!對我而言,這真是聞所未聞的奇事!
  
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什麼文化、什麼領導人有這等魅力?!
  
於是,我開始對這個“靜思文化”出版社背後的主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靜思文化出版社是由臺灣慈濟功德會創辦的,而臺灣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就是證嚴上人。
  
證嚴是誰?這個名字,在中國大陸很多人是比較陌生的,然而在臺灣省乃至全世界卻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她曾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獲得“社會服務獎”、“麥格塞社會領袖獎”、“國際和平獎”、“醫療奉獻獎”等等,被臺灣民眾選為“最美麗的人”,有人稱她為“東方特蕾莎”,有人則把她看做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
  
1966年,證嚴29歲時,正式創辦了慈濟功德會。從最初竹筒裏節省下的五角錢到今天募集的上百億資產;從最初只有30多個信眾到現在有400萬會員;從救助第一位孤苦無依的老太太到賑濟臺灣幾萬戶貧病無依的大眾,甚至援手大陸,遠涉南非、阿富汗、朝鮮、科索沃等世界各地;從小小的臺灣花蓮起步到全球60多個國家都設有分支機搆!
  
每有災難發生,慈濟人總是以超過政府的速度最先趕到協助救援。無論印尼的海嘯、中國的SARS,包括骨髓配對,其中都有著慈濟的救助;不管是做環保、幹細胞移植,慈濟都做到了其他組織無法做到的境地。
  
人們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慈濟義工,他們中有老闆、巨富、高級行政人員、明星、家庭婦女、學生,不同國籍、種族、宗教信仰的人,紛紛投身於慈濟事業中。慈濟的腳步從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國際賑災、骨髓捐贈到環境保護和社區志工,形成了臺灣愛心奇跡的“一步八腳印”。在證嚴的慈濟事業中,有自己的慈濟醫院、慈濟醫學院、慈濟護專,有從慈濟幼稚園到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和大學完整的慈濟教育系統,有出版社、電臺、電視臺……這一切龐大事業井井有條,欣欣向榮。
  
創造這一切的領頭人證嚴只是一介貧尼,她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也不會行醫治病,也沒有經營過電視臺,也不會搞建築設計,卻能夠啟迪了那麼多的愛心,管理幾百萬會員,創建如此龐大的事業,她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
  
在2002年底,英國著名管理學大師查理斯•漢迪拜訪了慈濟,他說“慈濟在全世界做了很多事情、創造了很多奇跡,對我而言,法師能夠鼓舞這麼多人付出心力、愛心與金錢,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而《天下遠見》雜誌的創辦人高希均則認為一門“慈濟學”誕生了。
  
讓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是,這麼大的事業卻不過是從竹筒裏省下的五毛錢開始的。最苦的時候,跟人家打毛線賺錢,沒有菜只有吃野菜,下雨天無法拔野菜只能吃鹹豆腐。慈濟功德會1966年成立,2006年是它成立40周年,當時在世界各地都有大型展覽紀念。比起許多企業,慈濟由小做大,算是長壽組織、基業長青組織。
  
證嚴這樣一個清瘦、平實、羸弱的女性,從五毛錢起家,為何能夠創建起一個掌握了上百億資產的長壽組織、擁有千秋萬世、濟世救人的宏大事業?這偉大奇跡的奧秘究竟在哪里?
  
人人都是一個寶藏
  
五百個人合一尊觀世音
  
證嚴上人在創建慈濟功德會時,條件異常窮苦。最初成員只有證嚴上人和30多位信徒。由4名弟子和2位老人,每人每天加工增產一雙4元的嬰兒鞋,一天增加24元,一個月平均多720元;而30位信徒,則是在不影響生活的情形下,每天節省五毛菜錢,以作為急難的救助金。證嚴自己一貧如洗,她耕種花生,到工廠拿原料進行加工,買水泥袋糊成小紙袋賣,或將裁縫店不要的碎布縫製成嬰兒鞋。最苦的時候,一塊鹹豆腐可以吃一個月。
  
在這種窮苦的條件下,證嚴還要決心濟世救人,怎麼辦呢?她無權無勢無錢,既不會點石成金的法術,也沒有改天換地的權謀,怎麼樣才能普度天下眾生呢?
  
證嚴腦海中靈光乍現佛教的那句“千手千眼觀世音,救苦救難活菩薩”。她突然悟透了。假如每個人都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心腸,那麼500人散播在各個角落,不就有千手千眼可以及時救苦救難了嗎?於是一個嶄新的,不同于傳統佛家修行的意念,在她心底紮了根: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500個人就是一尊觀世音,就可以救苦救難了,只要人們都參與進來,就會有很多千手千眼的觀世音菩薩。
  
四十年來,慈濟各項事業的點點滴滴都是靠這種“千手千眼”的精神創建的。無論是早期的救濟貧戶、興建醫院還是到後來成立骨髓庫、大愛電視臺,都是如此。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於1993年,建在花蓮市,是全球唯一一家完全依靠民間善款構建起來的骨髓庫。

截至2007年1月31日,志願捐髓者總計295064人;骨髓移植人數共計1230例;尋求配對病患總計16230人。這個中心已完成的1000多筆捐贈骨髓配對中,向大陸捐贈得最多,有300多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在慈濟骨髓中心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重獲新生。慈濟的大愛電視臺,也是義工們花了10年的時間,靠著回收資源垃圾所得的1000萬美金興建而成。
  
正是憑著500人就可以成為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的信念,才創造了慈濟今天的奇跡。這也驗證了證嚴上人的那句話:“天下事不是一人做的,是一人接一人,一代接一代,依靠的是普天大眾的力量!”

證嚴啟示錄 2

建醫院堅拒兩億美元
  
1979年,慈濟事業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證嚴上人看到窮人常常因為無法繳納保證金而不能進醫院,就立下宏願決心創建一家不需繳納保證金的綜合醫院。
  
要建造這樣一所設備完善、兼具人文關懷與先進科技的綜合醫院,談何容易!光是資金就需要大約8億台幣,這對於她這樣一位貧苦的出家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剛開始,多數人都抱著懷疑的態度勸說證嚴:你還是放棄吧,你累死也籌集不到那麼多錢。此時的證嚴患有嚴重的心絞痛病,隨時都可能因操勞過度而猝然死亡。然而,她並不掛念個人生死,仍然四處奔走呼籲。
  
籌款的過程異常艱辛,在建慈濟醫院之初的幾年間,只募到了3000萬台幣的款項,對修建醫院只是杯水車薪。這時,有一個日本人提出願意為建設醫院捐款2億美元(相當於80億台幣)。這是一筆很大的數目,只要有其中的十分之一便可以建成這座現代化的醫院了。
  
然而,面對這筆巨額捐助,證嚴上人卻說:“我不能接受。”
  
證嚴上人說:“為救眾生而蓋醫院,真正可貴的是每個人發願付出那顆心,涓涓滴滴。除了將錢聚少成多,更可貴的是同時也彙聚了千萬顆誠意可感的慈心。若憑空獲得這2億美金,我們如何體會聚沙成塔那種力量?又如何體會自己做主人的踏實感?蓋一所醫院救助自己的同胞,是我們分內的責任,難道還要外國人來幫我們做嗎?”在她那瘦削卻莊嚴的眉頭上,實有一分氣魄非凡的擔當和風骨。
  
證嚴心中的醫院不是由哪一個人興建的醫院,而是要辦成臺灣所有人共建的醫院。所以,她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日本人的2億美元,而要靠臺灣民眾一點一滴的捐助來籌建醫院。
  
募捐工作的艱辛,自不待言,但最終仍獲得社會各階層的支持,無數人——上自豪門巨富、學者專家,下至販夫走卒,在證嚴精神的感召下,無不盡心竭力地護持慈濟這項創舉。
  
一位做苦工的會員,幾乎是以賣身的方式,向雇主預支了一年的工資,然後,把那整整一年的工資,原封不動地拿到證嚴的面前,贊助建醫院;更有麻風病院的病人從每月有限的伙食費中擠出善款來籌建醫院。這樣的故事舉不勝舉。
  
經過7年的辛勤籌措,1986年8月17日,慈濟醫院終於在一片荒煙蔓草間落成了。
  
慈濟醫院正式開始“免收保證金制度”,使得臺灣衛生署因此通令當地所有醫院比照辦理。證嚴,不僅依靠民眾
的力量建成了一個現代化的醫院,而且還推動當局不得不改寫了當地的醫療制度!
  
到目前為止,慈濟建成近10家醫院、7所學校、電(視)台近10個、骨髓庫1個,以及大陸和海外的醫療機構等,這一切都全部來自大眾的捐助。
  
大眾化與精英化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把慈善認為是富豪的事,有錢人的事。某某富豪興建了某個學校,蓋成了一所醫院,人們聽起來這是心安理得的事。這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慈善。然而,證嚴上人卻告訴我們:慈善不是富人的事,慈善是大家的事。慈善不是冀望於某一個人捐出一大筆錢來,而是熱切地關注每一個人盡己所能地播種一份愛心。

慈濟功德會也不提倡一次性地捐助鉅款,比如有人要一年一次性地捐120萬元,那還不如每月捐10萬。因為愛心應該時時培養,心中應時時存有愛,而不應將善舉作為任務,貪圖方便,一次性了事。慈濟的慈善基金越來越大了,在慈濟的委員中有不少是工商業的人士,對管理基金都很有經驗,有人提出建議說,可以發展一些房地產,然後用賺的錢來投入這個基金更好地運作。然而證嚴拒絕了這樣的想法,堅持要每一個人來募捐,她期望讓每一個人年年月月都有這一份為社會奉獻的善心。
  
可見,證嚴上人要啟發的不是單個人的慈善,而是大眾的慈善,不是少數富豪的金錢慈善,而是廣大民眾的善心慈善。這也是她以一弱小女子而能創造如此宏大奇跡的根本原因。
  
我們必須珍視大眾的力量,不要一想到慈善就是富人的慈善。慈善只能與奢侈品、富有階層相聯繫。只有紮根大眾,才有千手千眼,這是證嚴奇跡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慈濟奇跡•中國革命•WEB2.0•WIKI維琪百科•朱學恒的OOPS
  
一切偉大的奇跡,都在於喚起大眾的力量。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小米加步槍”勝過“飛機加大炮”,就在於依靠民眾,發動民眾,與民眾心心相印,生死與共,創造了革命史上的偉大奇跡!
  
證嚴以一介貧尼而能做成如此宏大事業,也得益於喚起社會大眾的力量。證嚴上人本人也說她確實什麼都沒有。她說:有時候靜下來想想,我一無所有,任何力量、任何金錢我都沒有。我能夠做成如此巨大的事業,靠的是社會大眾的力量。
  
今天,互聯網出現了一個新概念——“WEB2.0”。與其說WEB2.0是一種技術上的進步,不如說是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飛躍。過去的網站從單純地發佈資訊,用戶流覽變成了強調用戶的貢獻,用戶不僅是流覽者也是發佈者。從博客到SNS,從豆瓣到維琪百科,莫不如此。人們越來越發現,1.0的狀態就是只強調運用自身的力量,強調自己的價值,強調自己的主導作用,而2.0的狀態,就是關注大眾,關注如何調動大眾的積極性,喚起大眾的智慧,推動大眾成為宏大事業的一部分。大眾既是被服務者,又是生產者、貢獻者!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引發了目前互聯網深刻的革命!
  
我們可以驚奇地發現,證嚴的慈濟不正是社會改造領域的“WEB2.0”嗎?證嚴所做的工作不是什麼管理和建設的工作,她的焦點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調動和喚起大眾的廣泛參與,把大眾的力量彙集到宏偉的事業中!大眾不僅是慈濟組織的“客戶”,同時也是慈濟的“生產者”和“貢獻者”!
  
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2004年開始搞開放式課程計畫,把所有講座做成網路課件供上網者免費學習。但是,中國大多數人不懂得英文,仍無法享受麻省課程。臺灣的一位名叫朱學恒的年輕人看到這些後,決定完成一個大工程:把這些麻省課程全部翻譯成中文!他怎麼做呢?也是WEB2.0的思維方式,充分利用網路的力量,號召來自全球各地的700多位華人義工共舉盛事。在這些參與翻譯的義工中,有世界各地的律師、總裁、在校學生,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把麻省課程進行中文翻譯。在無一人支薪的情況下,課程全部翻譯完成!朱學恒的幾乎為零的預算、義工廣泛參與的“WEB2.0”模式,太值得我們深思了!
  
孫權說得好:“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聖人矣。”證嚴上人,本是沒有任何權勢的小小的出家人,但卻是善用眾力眾智的典範,果然她創造了“無畏于聖人”的奇跡。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大眾,需要重新認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的真義。這個“人民”,不是虛無的一個辭彙,也許她就是路邊的老太太,也許他就是賣燒餅的大爺,也許他就是架著1000度近視鏡的程式師,也許他就是鄰居家正在上初中的小弟弟……每一個個體,都蘊含著奇跡般的力量。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我們要重新發現個體的能量,發現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力量。
  
對於中國人而言,民間的智慧、民間的愛心,真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臺灣5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參加了慈濟,成為了貢獻社會的義工。如果中國大陸也有慈濟,5個人就有一個做義工、獻愛心,那麼中國13億人口就有2億多人爭做義工、爭獻愛心,這對於和諧社會的構建將有多麼巨大的作用啊!

證嚴啟示錄3

我們到底為什麼工作?
  
在慈濟組織中有許多盡心盡職、全心付出的志工,他們中間有腰纏萬貫的老闆,也有深諳辦公室政治的高級白領,還有養尊處優的闊太太,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為什麼肯放下公司事務、自己的家庭來到慈濟伺候傳染病人呢?這些都市里的“大忙人”竟然可以又貼時間又貼精力地來慈濟做志工,而且個個都幹得樂樂呵呵,十分開心,就是再苦再累也都歡歡喜喜。通常都市白領們朝九晚五,拿著高收入還個個患上了職業倦怠症,對工作沒興趣、沒熱情、沒感覺。兩相比較,反差巨大。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你在為誰工作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為自己而工作的人,每天都充滿幹勁;覺得自己是為他人工作的,就沒有什麼興趣和幹勁。
  
慈濟的義工不是為了錢而工作,也不是為了得到外在的肯定而工作,他們是為自己而工作,為愛而工作,為喜悅而工作,所以才能幹得那麼投入、開心,不需勸勉,不需管理,完全自動化地勤奮工作!
  
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如果只強調從工作中獲得外在的酬勞,那麼激動人心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帶來的報酬。人們的很多工作往往在反復地做同樣的事情。如果手裏做的是工作,眼睛盯的是金錢,你就會對工作感到厭煩,就會受制於令人厭煩的工作,而不會去想其他什麼了。
  
如果組織的工作不僅強調提供報酬,更加強調給個體所帶來的自身成長、自我發展,比如多讓個人問問自己:“我學到了什麼?”“我體驗到了什麼?”“我在這裏和其他人所做的工作使我的人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一個組織裏,一定要讓人們能夠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長,那麼他們將會充滿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且會大大有助於提高組織的績效。
  
沒感覺•有感覺•好感覺
  
今天,許多人對工作都存在著一種普遍性的倦怠感,人們常說的口頭禪是:最近混得怎麼樣?“混”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沒勁、麻木、枯燥、消極、機械、應付……
  
如同一樁婚姻裏,雙方從最初的感覺熱烈、感覺良好到平平淡淡,最後完全沒有感覺,這樁婚姻就要開始亮紅燈了。如果一個組織的成員對工作越來越沒有了感覺,這個組織也正在走下坡路,離糟糕的狀況為期不遠了。員工的工作感覺越來越會成為衡量一個企業狀態的重要指標。
  
馬克•吐溫在一本小說裏寫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小男孩湯姆被姨媽罰刷柵欄,這個工作量很大,又枯燥,湯姆實在幹不下去了。這時,其他的小朋友啃著蘋果得意地走過來嘲笑湯姆被罰的慘樣。湯姆靈機一動,裝著一副特別享受、特別專注的樣子幸福地刷柵欄,引得小朋友們都以為刷柵欄是件十分有趣好玩的美事呢。漸漸的,整個鎮上的小朋友都爭著搶著來刷柵欄,而且他們還拿出自己最好的寶貝來交換刷柵欄的機會呢!
  
刷柵欄給人的感覺本來是無聊、痛苦、受罰,然而湯姆營造出的感覺是新鮮、有趣、光榮的,一下子就由原來沒人幹的倒楣活,變成了人人爭搶的有趣美差!這就是感覺的變化!
  
慈濟的工作,使人們認為“能做就是‘幸福’”,而不是“做事很‘辛苦’”。在慈濟大林醫院興建時,嘉義的慈濟義工,總是對工地的工人們貼心地問候說:“辛苦了!”以表示感恩之意。不料,工人們竟然回答說:“能在慈濟的工地工作,我們覺得很幸福!一點都不辛苦。”於是後來慈濟義工向工人們問候時,改說:“幸福了!”他們則回答:“美滿哦!”來表示他們能為慈濟工作的榮譽與滿足!大林醫院工地工人們的“幸福”與“美滿”的觀念,逐漸流傳開來,成為慈濟人在各種場合中,彼此的問候與祝福語。
  
從“辛苦”到“幸福”,這就是慈濟組織的秘密!在一個組織裏,你是讓人們都感受到辛苦還是讓人們個個有幸福感,這就是平庸組織與優秀組織的分水嶺。
  
證嚴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她讓慈濟人把犧牲作為享受,感恩有服務他人的機會。她說:“能夠付出愛心的人,永遠都很快樂,而且活得有意義。”“不管是愛人或是被愛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如何改變世界》一書的作者大衛•伯恩斯坦在採訪慈濟的時候曾經因此而大為震驚。他說,許多故事的開始,就跟慈濟一樣,只有5毛錢,但最終卻能影響數百萬人。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靜思堂見到的一張黑白放大照片,慈濟的師兄師姐們在海外賑災工作開始前,齊向災民90度鞠躬的身影,走遍世界各地,這還是他首次見到有施助者向受助者鞠躬感恩。
  
這種樂意付出、奉獻,這種因付出而幸福、感恩的感覺,是慈濟能夠吸引那麼多熱心義工的又一關鍵。
  
一個組織應致力於改善每一個人的工作感覺。如果有人一想到工作就覺得枯燥痛苦,另一個人想到工作就是開心振奮,顯然後者更能為組織做出卓有成效的貢獻。
  
人們從來不是被道理所推動的,而是被感覺推動的。如果一個組織致力於讓每一個人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愉悅感、親密感、充實感、滿足感,就不難獲得慈濟那樣的成功。
  
員工•義工•志工
  
在每個人一生中,工作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生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工作。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工作呢?有的人說,工作是為了生存;有的人說,工作是為了錢;有的人是為了自我實現等等。
  
人們把義工通常理解為義務工作者,是義務的、沒有報酬的做好事。美國3億多人口中,有1.1億人每週都會花幾小時去做義工。在2000年,美國義工工作時間高達155億小時,創造出2390多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在美國,教育的核心就是義工教育。五六歲的小孩會去參加童子軍,做義務推銷餅乾等工作;而成年人、白領則把義工工作看成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慈濟創造了一個更有意義的詞——志工。義工是不拿報酬,志工是做一種志業,一種追尋人生意義的工作。在慈濟的志工中,很多志工很有錢,但他們說過去只為自己賺錢卻並不快樂。後來,他們在證嚴法師啟發下懂得了去幫助他人,才體會到了真正的快樂。一家建設公司的董事長,擁有億萬財產的何先生,工作繁忙,卻甘心利用僅有的假日,奔走於臺北花蓮之間,做慈濟的志工。

他說自己發現了一線曙光,那就是證嚴法師所領導的慈濟功德會,慈濟的濟貧工作是那麼實在地嘉惠於民。慈濟的每個會員都是像他一樣的想法,其中不乏位高權重的行政首長或家財萬貫的企業鉅子。他說:“該感謝的是師父,她不僅是救貧,同時也教富,是她老人家的慈悲才讓我們這些人有福田可耕。”

慈濟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她不僅啟發了人性中的善良,也啟發了人們心底的一種高尚的快樂,使行善之人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得到了高層次的心理滿足,同時體驗到一種人生的尊嚴與價值。此時,人們已經不是簡單地捐贈,也不是單純地募集資金,而是使捐贈者都變成了奉獻者!
  
在我們的角色裏,不僅有員工,還要有義工、志工的角色。真心地期盼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對你人生有意義的工作,它不僅能夠滿足你的物質幸福,如薪水、待遇、工作環境、福利、保險和升遷;還能夠滿足你的社會幸福,如你的社會地位、社會影響力、受尊重和被愛戴;更能夠滿足你的精神幸福,它會讓你覺得人生有價值、有意義、有創造性、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這三者都能夠統一到你的工作中,真的要恭喜你,你找到了最好的工作。
  
真正理解了工作,才能真正理解生命。
  
摘自《奇跡——變不可能為可能》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人生中有力的十種情緒

(一)愛與溫情
  
任何負面的情緒在與愛接觸後,就如冰雪遇上了陽光,很容易就消融了。如果現在有個人跟你發脾氣,你只要始終對他施以愛心及溫情,最後他便會改變先前的情緒。
  
福克斯說的好,只要你有足夠的愛心,就可以成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
  
(二)感恩
  
一切情緒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愛心,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來。感恩也是一種愛,因而安東尼•羅賓喜歡通過思想或行動,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感恩之情,同時也好好珍惜上天賜給他的、人們給予他的、人生經歷的。如果我們常心存感恩,人生就會過得再快樂不過了,因此請好好經營你那值得經營的人生,讓它充滿了芬芳。
  
(三)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斷成長,那麼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賞“神奇”了,因為那些神奇,能佔據孩童的心靈。如果你不希望人生過得那麼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帶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麼便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奧妙之處,你就能更好地發揮潛能。這是個環環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發揮你的好奇心,那麼人生便是永無止境的學習,其中全是發現“神奇”的喜悅。
  
(四)振奮與熱情
  
如果做任何事情帶著振奮與熱情,它就會變得多彩多姿,因為它們能把困難化為機會。熱情最有偉大的力量,鼓動我們以更快的節奏邁向人生的目標。19世紀英國著名首相狄斯雷利曾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要想成為偉人,唯一的途徑便是做任何事都得抱著熱情。”

我們要如何才會有熱情呢?就跟要如何才會有愛、有溫情、有感恩和好奇心一樣,只要我們決定想熱情!你可以運用表情:講話要有力、看事情要遠、以無比的決心去追求期望的目標。可千萬別想渾渾噩噩過日子,那不僅生活過得會很乏味,人生也會充滿了貧瘠。
  
(五)毅力
  
上面所說的都很有價值,然而你若是想在這個世界留下值得讓人懷念的事跡,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毅力能夠決定我們在面對困難、失敗、誘惑時的態度,看看我們是倒了下去還是屹立不動。如果你想減輕體重、如果你想重振事業、如果你想把任何事做到底,單單靠著“一時的熱勁”是不成的,你一定得具備毅力方能成事,因為那是你產生行動的動力源頭,能把你推向任何想追求的目標。具備毅力的人,他的行動必然前後一致,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安東尼•羅賓認為,只要你有毅力,就能夠做成任何大事;反之,缺了毅力,你就注定失敗和失望。一個人之所以敢於冒險去做任何事情,憑的就是他們的勇氣,而勇氣則源生於毅力。一個人做事的態度是勇往直前或是半途而廢,就看他們是否時常練習他的毅力“情緒肌肉”。埋著頭硬幹不表示就是有毅力,必得能察看出實際情況的變化,並不失時機地改變自己的做法。試問,如果你只要走兩步路便能找到出口,難道非得把牆打個洞才能出去嗎?有時候單有毅力並不一定能成事,你還得有……
  
(六)彈性
  
要保證任何一件事能夠成功,保持彈性的做事方法絕不可少。要你選擇彈性,其實也就是要你選擇快樂。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必然會遇到諸多無法控制的事情,然而只要你的想法和行動能保持彈性,那麼人生就能永保成功,更別提生活會過得多快樂了。蘆葦就是因為能彎下身,所以才能在狂風肆虐下生存,而榆樹就是想一直挺著腰桿,結果為狂風吹折。如果你能好好培養上述那些情緒,就必然會覺得充滿……
  
(七)信心
  
不輕易動搖的信心是我們每個人所嚮往的,如果你想一直都有信心,甚至對於始終未曾接觸過的範圍,那麼你一定要打從心裡建立起“有信心”的信念。你得從此刻便開始學習想像並感受那份信心,相信自己有資格取得,但這可不能光做白日夢,希望著未來有一天它會平白地冒出來。

當你有信心,就敢於嘗試、敢於去冒險。要想建立信心有個辦法,那就是不斷練習去使用它。如果有人問你是否有信心能把鞋帶繫好?相信你在事實上會以十足信心回答說沒問題,為什麼你敢說得那麼肯定?只因為你做過這件事已經成千上萬次了。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能不斷從各方面練習自己的信心,遲早有一天你會慢慢地發現,不知何時信心已在那裡。
  
要想使自己能做各樣的事情,你一定得去訓練你的信心,千萬不可害怕。很可惜的是,有許多人就因為害怕而不敢去做,甚至於根本還沒做就已經退縮了。在此需要告訴各位,許多成大事、立大業的人,他們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所擁有的信心,想想看,在他們之前可能還沒任何可以借鑒的例子呢!也就是信心,推動著人類不斷向前。一旦你建立起上述的情緒,就必然能體驗到……
  
(八)快樂
  
當安東尼•羅賓把快樂這一項加在最重要的追求價值表內時,大家都說: “你跟我們不太一樣,你似乎很快樂。”事實上,羅賓是很快樂,可是卻從未表現在臉上。你知道嗎,內心的快樂跟臉上的快樂有很大的差別,前者能使你充滿自信、對人生心懷希望、帶給周圍之人同樣的快樂。

臉上的快樂具有能消除害怕、生氣、挫折感、難過、失望、沮喪、懊悔及不中用的能力,當你不管遭遇了什麼事,硬是在臉上浮現笑容,就會使你覺得再也沒什麼比這個更讓你難受的了。
  
要想臉上表現出快樂的樣子,並不是說要你不去理會所面對的困難,而是要知道學會如何保持快樂的心情,那樣就有可能改變你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只要你能臉上常帶笑容,就不會有太多的行動訊號引起你痛苦。
  
要想讓自己很容易便覺得快樂,你就必須充滿……
  
(九)活力
  
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情緒,如果你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那就很難享受到擁有它的快樂。你要經常注意自己是否活力充沛,因為一切情緒都來自於你的身體,如果你覺得有些情緒溢出常軌,那就趕緊檢查一下身體吧。你的呼吸怎樣?當我們覺得壓力很重時,呼吸就會很不順暢,這樣就慢慢把活力耗竭掉了。如果你希望有個健康的身體,那就得好好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
  
另外一個保持活力的方法,就是要維持身體足夠的精力。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都知道每天的身體活動都會消耗掉我們的精力,因而我們得適度休息,以補充失去的精力。請問你一天睡幾個小時呢?如果你一般都得睡上8至10個小時的話,很可能有些多了點,根據研究調查,大部分的人一天睡6到7小時就足夠了。

還有一個跟大家看法相反的發現,就是靜坐並不能保存精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坐著也會覺得疲倦的原因。要想有精力,我們就必須“動”才行。研究發現我們越是運動就越能產生精力,因為這樣才能使大量的氧氣進入身體,使所有的器官都活動起來。惟有身體健康才能產生活力,有活力才能讓我們應付生活中各樣的問題。由此可知,我們一定得好好培養出活力,這樣也才能控制生活裡的各樣情緒。
  
當你的心充滿一些具有活力的情緒,那麼經由對人群的服務,可以讓大家一同來分享富足。
  
(十)服務
  
某天午夜時分安東尼•羅賓駕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心中想著:“我得怎麼做才能改變人生?”突然有個意念閃過腦際,羅賓如大夢初醒,興奮得難以自持,隨即把車開下交流道並停在路邊,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話:“生活的秘訣就在於給予。”
  
作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如果我們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不僅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同時還可以幫助別人,那種心情是再令人興奮不過了。常常我們會被那些為了追求人生最高價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動,他們無條件地去關心人們,帶給人們極大的福氣。每天我們都應該好好省思,到底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別只想到自己的好處。
  
一個能夠不斷地獨善其身並兼善天下的人,必然是因他明白人生的意義,那種精神不是金錢、名譽、誇獎所能比的。擁有服務精神的人生觀是無價的,如果人人都能傚法,這個世界定然會比今天更美好。

Tuesday, August 12, 2008

活著!

有一個人很害怕死亡。 他心裡想著:「死亡是在前面呢?還是在後面呢?」

他想到:「人總是在往前跑的時死亡,例如飛機失事、車禍喪生。 所有的動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時候,被捕殺的。 從來沒有動物是在後退時喪生,所以,死亡是從後面追趕的。」

他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於是,他每天總是行色匆忙,不論是吃飯、工作或走路,都比從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的趕路時,突然被一個白鬍子的老人叫住。 老人問他說:「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趕什麼呢?」

他說:「我不是講追趕,我是在逃開呀!」

「逃開什麼呢?」老人問。

「逃開死亡!」

老人說:「你怎麼知道死亡是在後面呢?」

他說:「因為所有的動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說:「你錯了!死亡不是在起點時追趕,而是在終點時等候的。不論你跑快或跑慢,都會抵達終點。」

「你怎麼知道?」

「因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說。

那個人大驚失色:「你今天出現,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說:「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還沒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 我的兄弟「活著」一直向我抱怨趕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會合,和死亡又有什麼兩樣呢?他特別請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著」會合呢?」

死神說:「首先,你要站著不動,把心靜下來,然後你要環顧四周, 用心體會、用愛感覺、 用所有的力量來品味,活著就會趕上你了。」

當他把心靜下來的時候,老人說:「你回頭看看,我的兄弟來了。」

他一回頭,老人不見了,卻看見了從來沒有看見的、美麗的街景。

要懂得: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力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在平凡的日子裡,珍惜週遭的人事物,敢於快樂,做自己!

Monday, August 11, 2008

佛曰

一、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
  
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 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在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己找傘去!說完便去了。
  
第二天,這個人遇到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二、十大經典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三、八條佛曰
  
1。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4、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5、佛曰:剎那便是永恆(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不能了,不能悟,不能捨,不能棄,參不透,捨不得。)
  
6、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Friday, August 08, 2008

震撼的一課

年薪10萬的乞丐給我上了震撼的一課

我拎著剛買的levi's從茂業出來,站在門口等一個朋友。

一個職業乞丐發現了我,非常專業的、徑直的停在我面前。這一停,於是就有了後面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就像上了一堂生動的市場調查案例課。為了忠實於這個乞丐的原意,我憑記憶盡量重複他原來的話。

"先生 ...行行好,給點吧。"我一時無聊便在口袋裡找出一個硬幣扔給他並同他攀談起來。

乞丐很健談。 " …… 我只在華強北一帶乞討,你知道嗎?我一掃眼就見到你。在茂業買 levi's ,一定捨得花錢 …… "

"哦?你懂的蠻多嘛!"我很驚訝。

"做乞丐,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

我一愣,饒有興趣地問"什麼科學的方法?"

"你看看我和其他乞丐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先?"我仔細打量他,頭髮很亂、衣服很破、手很瘦,但都不髒。

他打斷我的思考,說:"人們對乞丐都很反感,但我相信你並沒有反感我,這點我看的出來。這就是我與其他乞丐的不同之處。"

我點頭默認,確實不反感,要不我怎麼同一個乞丐攀談起來。

"我懂得swot分析,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對於我的競爭對手,我的優勢是我不令人反感。機會和威脅都是外在因素,無非是深圳人口多和深圳將要市容整改等。"

"我做過精確的計算。這裡每天人流上萬,窮人多,有錢人更多。理論上講,我若是每天向每人討 1 塊錢,那我每月就能掙 30 萬。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給,而且每天也討不了這麼多人。所以,我得分析,哪些是目標客戶,哪些是潛在客戶。"他潤潤嗓子繼續說,"在華強北區域,我的目標客戶是總人流量的70%。潛在客戶佔成功機率 50% ;剩下 5 成,我選擇放棄,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他們身上碰運氣。"

"那你是怎樣定義你的客戶呢?"我追問。

"首先,目標客戶。就像你這樣的年輕先生,有經濟基礎,出手大方。另外還有那些情侶也屬於我的目標客戶,他們為了在異性面前不丟面子也會大方施捨。其次,我把獨自一人的漂亮女孩看作潛在客戶,因為她們害怕糾纏,所以多數會花錢免災。這兩類群體,年齡都控制在20~30歲。年齡太小,沒什麼經濟基礎;年齡太大,可能已結婚,財政大權掌握在老婆手中。這類人,根本沒戲,恨不得反過來找我要錢。"

"那你每天能討多少錢。"我繼續問。

"週一到週五,生意差點,兩百塊左右吧。週末,甚至可以討到四、五百。"

"這麼多?"

見我有些懷疑,他給我算了一筆帳。 "和你們一樣,我也是每天工作 8 小時,上午11 點到晚上 7 點,週末正常上班。我每乞討 1 次的時間大概為 5 秒鐘,扣除來回走動和搜索目標的時間,大概 1 分鐘乞討 1 次得 1 塊錢,8 個小時就是 480 塊,再乘以成功機率60%[( 70%+50% )÷ 2],得到將近 300 塊。"

"千萬不能黏著客戶滿街跑。如果乞討不成,我決不死纏濫打。因為他若肯給錢的話早就給了,所以就算腆著臉糾纏,成功的機會還是很小。不能將有限的時間浪費在無施捨慾望的客戶身上,不如轉而尋找下一個目標。"

強! 這個乞丐聽上去真不可貌相,倒像是一位資深的市場營銷總監。

"你接著說。"我更感興趣了,看來今天能學到新的東西了。

"有人說做乞丐是靠運氣吃飯,我不以然。給你舉個例子,女人世界門口,一個帥氣的男生,一個漂亮的女孩,你選哪一個乞討?"

我想了想,說不知道。

"你應該去男的那兒。身邊就是美女,他不好意思不給。但你要去了女的那邊,她大可假裝害怕你遠遠地躲開。"

"再給你舉個例子。那天cocopark門口,一個年輕女孩,拿著一個購物袋,剛買完東西;還有一對青年男女,吃著冰淇淋;第三個是衣著考究的年輕男子,拿著筆記本包。我看一個人只要3秒鐘,我毫不猶豫地走到女孩面前乞討。女孩在袋子裡掏出兩個硬幣扔給我,並奇怪我為什麼只找她乞討。我回答說,那對情侶,在吃東西,不方便掏錢;那個男的是高級白領,身上可能沒有零錢;你剛從超市買東西出來,身上有道理!我越聽越有意思。

"所以我說,知識決定一切!"我聽十幾個總裁講過這句話,第一次聽乞丐也這麼說。

"要用科學的方法來乞討。天天躺在天橋上,怎麼能討到錢?走天橋的都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誰沒事走天橋玩,爬上爬下的多累。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學習知識可以把一個人變得很聰明,聰明的人不斷學習知識就可以變成人才。21世紀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人才。"

"有一次,一人給我50塊錢,讓我替他在樓下喊'安紅,我想你',喊100聲。我一合計,喊一聲得花5秒鐘,跟我乞討一次花費的時間相當,所得的酬勞才5毛錢,於是我拒絕了他。"

"在深圳,一般一個乞丐每月能討個千兒八百。運氣好時的大概兩千多點。全深圳十萬個乞丐,大概只有十個乞丐,每月能討到一萬以上。我就是這萬里挑一中的一個。而且很穩定,基本不會有很大的波動。"

太強了!我越發佩服這個乞丐了。

"我常說我是一個快樂的乞丐。其他乞丐說是因為我討的錢多,所以快樂。我對他們說,你們正好錯了。正是因為我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所以討的錢多。"

說的多好啊!

"乞討就是我的工作,要懂得體味工作帶來的樂趣。雨天人流稀少的時候,其他乞丐都在抱怨或者睡覺。千萬不要這樣,用心感受一下這坐城市的美。晚上下班後帶著老婆孩子逛街玩耍看夜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也不枉此生了。若是碰到同行,有時也會扔個硬幣,看著他們高興的道謝走開,就彷彿看見自己的身影。"

"你還有老婆孩子?"我不禁大聲讚歎,引來路人側目。

"我老婆在家做全職太太,孩子念小學。我在福田區按揭了一套房,十年分期,還差六年就還清了。我要努力掙錢,供我兒子讀大學念市場營銷專業,然後子承父業當一個比我更出色的乞丐。"

"我5年前在微硬中華大區做市場策劃,2年前升為營銷經理,月薪5千。那時按揭了一台1萬多的三星筆記本,每個月還款2千,要死要活的。後來我想這樣永遠也出不了頭,就辭職不幹了,下海來做乞丐,我願意做一個高素質的乞丐。"

聽完,我激動地說:"你有沒有興趣收我做徒弟…… "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偉大的影片,但卻又是如此的默默無聞,就如那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狀若常人的聖者。無法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這部影片對心靈的衝擊,只能說很沉重,很現實,很希望。這部影片不適合快樂成長的孩童,不適合激情無畏的青年,卻像一盞明燈,照亮中年人迷茫的心靈。

眾所周知,一天的時間,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但大多數人都看不到,我們的生活也是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當遇到挫折或不公平對待時,我們會沮喪、憤恨、埋怨,不會看到這不公平的背後還有更黑的黑暗。《肖申克的救贖》告訴我們,現實是由人性的善和惡構成,而惡表現的更加自然和本源。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一部公映影片,局限性地映射人性之惡,並用粗線條的故事情節來展現,一方面是受影片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影片的重點是希望,黑暗只是希望誕生的土壤。思考的力量無疑是《肖申克的救贖》中最具份量的,以至於奧斯卡的評委在其與《阿甘正傳》的選擇中極其為難,雖然最後是《阿甘正傳》勝出,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但《肖申克的救贖》並不失其偉大,在影迷的心中是永遠的經典。

“人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如此精煉,卻又如此準確地概括了我們的一生。當我們茫然無措,不知何去何從時,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內心深處,是想活出希望和精彩?還是任時光就這樣流逝。選擇很難,但真的選擇了以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讓你重生”(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當我們還是無法做出抉擇時,這句話可以再給你一些動力。選擇之所以那麼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太懦弱,把困難想的太大太多,從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質。當我們拋開“生命本無意義”這個論題不談,選擇“忙著去活”時,我們就不應該再懷疑。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其實就是生活的本意,伸手即來的快樂不是快樂,別人給予的幸福不是幸福。

“強者自救,聖者渡人”(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做一個強者已是不易,但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局限在自己身上。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這並不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施捨,你收穫的比付出的要有價值的多,那就是快樂。好心情的價格是多少?恐怕沒有人能有答案。
  
這個世界充滿了悖論,懂得思考的人才能明白生命的價值,但有人說“想的越多,你越不快樂”;顧拜旦說生活的本質不是索取,而是奮鬥,但很多人碰的頭破血流卻一無所得。生活有無數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問自己,你內心想要的是什麼?!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幾分容忍,幾分度量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裡,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但這位富婆的氣燄反而越發囂張,隨而指著一道菜對侍者說,「你說,這叫做食物?我看連豬都不會吃!」

侍者終於按捺不住,對這位富婆說:「太太,真的是這樣嗎?那麼,我去替妳弄點豬吃的來。

一個是「心中無半點善意」,一個是「胸中無半點寬容」,真是道盡現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再看看下面二則夫妻的對白。

丈夫:「聽妳講話就像是一個白癡。」

太太:「你難道不曉得只有這樣,你才會懂?」

「拿去洗衣店的襯衫拿回來了嗎?」丈夫問

「我是你什麼人,女傭嗎?」妻子回答

「當然不是,」他頂了回去,「你如果是女傭的話,至少應該懂得怎樣洗衣服。」

我們經常掉進一個陷阱,就是爭論必有輸贏,在所有的爭吵事件中,大家都堅持自己的觀念,將之視為金科玉律,不肯退讓。我常開玩笑說,這就是所謂的「禮讓」----- 不管自己有沒有「禮」(理),別人都要「讓」。更重要的是雙方都不願意放棄說「最後一句話」。似乎誰說了最後一句話,不管有理無理,誰就是勝利者,以致爭吵不休。

想解開纏繞在一起的絲線時,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為你愈用力去拉,纏繞在一起的絲線必定會纏繞得更緊。人與人的交往不也一樣,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饒人」、「火上加油」,卻不曉得「逢人只說三分話」、「順風扯蓬、見好就收」的道理,結果關係纏繞糾結,常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快樂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讓對方做「對」的人,並不代表你就「錯」了。因為,當一切都好轉後,你會發現你將獲得放下的平安,也會感到讓別人「對」的喜悅。由此,你也做「對」了。

邱吉爾在退出政壇後,有一次騎著一輛腳踏車在路上閒逛。

這時,也有一位女士騎著腳踏車,從另一個方向急駛而來,由於煞車不住,最後竟撞到了邱吉爾。

「你這個遭老頭到底會不會騎車?」這位女士惡人先告狀地破口大罵:「騎車不長眼睛嗎?……」

「對不起!對不起!我還不太會騎車」邱吉爾對那位女士的惡行惡狀並不介意,只是不斷地向對方道歉,「看來妳已經學會很久了,對不對?」

這位女士的氣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細一看,他竟然是偉大的首相,只好羞愧地說道:「不………不………你知道嗎?我是半分鐘之前才學會的……教我騎的就是閣下您。」

有位智者即說:「幾分容忍,幾分度量,終必能化干戈為玉帛。」

曾有一對父子坐火車外出旅遊,途中有位查票員來檢查乘客的車票,父親因為找不到車票而受查票員怒言以對。事後,兒子就問父親,為什麼剛才不反目以對呢?父親說:「兒子,倘若這個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氣一輩子,為何我不能忍受他幾分鐘呢?」

「不說最後一句話,則可以避免紛爭」這也是我時時提醒自己的座右銘。

本文摘自~~「貼心」一書

Wednesday, August 06, 2008

愛,一定要有關係?

很久以前,在以色列發生了以下一段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政府在翻新穀倉的時候,發現牆角有一個老鼠洞。於是眾人用煙燻入其內,希望逼使裡面的老鼠出來。

待了一會,只見老鼠一列二三四五六七的逃竄出來。眾人正忖度大概已經走得清光,可以上前打掃之際,卻見有兩隻老鼠仍在洞口處推擠逼碰,然後再幾經辛苦,雙雙才出得了來。可是很奇怪,兩隻老鼠出了洞口以後,卻不立時逃走,而是在洞口附近團團轉的互相追趕,像是要咬對方的尾巴似的。

眾人都希奇是什麼緣故,於是走上前去細看,這才發現原來其中一隻老鼠是瞎眼的,看不見東西的,而另一隻老鼠正設法使對方咬著自己的尾巴,然後帶領同伴一起逃走。

眾人見狀,都默然不語,各自陷進了沉思當中。

吃飯的時候,眾人又圍著坐下,有人開始討論剛才的兩隻老鼠。

嚴肅的羅馬長官說:『我認為剛才的兩隻老鼠是君臣主僕的關係。』眾人思考一會後,都說:『原來如此』。

於是羅馬官兵擺出一副高傲孤芳的模樣。

聰明的以色列人說:『我認為剛才的兩隻老鼠是夫婦的關系。』眾人又思考了一會,覺得不錯,連聲稱是,於是以色列人變成了一副飄飄然得意的嘴臉。

強調孝義的中國人說:『我認為剛才的兩隻老鼠是母子的關係。』眾人又思考了一會,更覺合理,又都連聲稱讚,於是中國人的臉上立時堆滿了專業的謙虛。

呆頭呆腦的撒瑪利亞人,卻蹲在地上雙手托著下巴,呆呆的望著眾人,問道:『為什麼兩隻老鼠一定要有什麼關係呢?』

空氣在剎那之間靜止凝固了。眾人呆呆的望著這個呆呆的撒瑪利亞人,不發一語。卻見先前說話的羅馬長官、以色列人和中國人都臉有慚色地低下頭不敢作聲。

愛,原來不是建基於利益、情義和血緣的關係上,而是需要建基於「即使沒有任何關係」。

愛,不是一種情緒,也不是某種力量,這種愛它無法用語言說出來,我們只能說它不是甚麼。父母親對小孩的愛,男女之間的愛,都不是這種愛。

朋友之間的友愛,也不是這種愛。這種愛不是依戀,不是佔有,不是掛念,也不是關懷,宇宙就是用這種愛創造出來的,這種愛就是宇宙的本質,也就是你真正的本質。它就在那裡。如果你越來越深入實相之中,你會發現實相是空的,萬物皆空。
  
這樣的空就是愛,也就是我們要告訴你的那種愛。你必須透過體驗,才會知道它。在第一個層次上,你必須開悟,第二個層次,則是讓神來到。此時,你才會知道這種愛是甚麼。否則,你無法理解它。我們並非在說你現在所經驗到的愛不好,你現在所知道的愛非常好。
  
但我們要告訴你的是「毫無原因的愛」。不管你的眼裡看到誰,甚至是看到一隻螞蟻,你都會感受到這種愛。這種愛,不需要原因或理由。一般你所知道的愛,都要有個原因。因為對方是你的小孩、太太或是朋友,所以你愛他。然而,一旦你體驗到「毫無原因的愛」,你就是處於合一狀態。你跟路上的狗沒有分別,你跟痲瘋病人、乞丐、富人都是一樣的,沒有人跟你是分離的。這是全然的合一狀態。這種愛來自於合一,所以,這種愛不需要任何原因或理由。

是啊! 我們多習慣於自我設限。其實,愛無限,分別的是人心啊!

Tuesday, August 05, 2008

一個關於佛陀的故事

某一天早上一個人問他:「有神嗎?」佛陀看著那個人,洞察了他的眼睛,然後:「沒有,沒有神。」

就在當天下午,另外一個人問他說:「你對神的看法如何?有神嗎?」他再度看著那個人,並且洞察他的眼睛,然後說:「是的,有神。」

隨侍在佛陀身旁的阿南達覺得非常困惑,但是他一直都非常小心,不敢去干涉什麼,如果他有事要問佛陀,他會等到晚上別人都離開之後才問。

但是到了傍晚,太9正在下山,第三個人跑來問幾乎是同一個問題,雖然問法有些不同,他說:「有些人相信神,有些人不相信神,我不知道我應該站在那一邊,請你幫助我。」

現在阿南達變得非常注意聽,看看佛陀要怎麼講,他在同一天之內給出了兩個非常矛盾的答案,現在第三個機會又出現了,照理說應該沒有第三個答案了,但是佛陀卻給他第三個答案。他什麼話都沒說,就只是閉起他的眼睛。那是一個很美的夜晚,小鳥已經棲息在樹上——佛陀當時是在一個芒果園裏——太陽已經下山了,因此涼風開始吹起。那個人看到佛陀閉著眼睛坐著,心裏想,或許這就是他的答案,所以他也閉起眼睛跟他在一起坐著。

過了一個小時,那個人張開他的眼睛向佛陀頂禮說:「你的慈悲很偉大,你已經給了我答案,我將永遠感激你!」

阿南簡直不能相信,因為佛陀一句話都沒說,當那個人很滿意地離開,阿南達問佛陀說:「這太過份了!你也應該替我想一想,你真的會把我逼瘋,我快要崩潰了。第一個人來的時候,你說沒有神,第二個人來的時候,你說有神,而對第三個人你又沒有回答,但是那個奇怪的傢伙卻說他已經得到了答案,而且他非常滿意,也非常感激,他還向你頂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佛陀說:「阿南達,你必須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些並不是你問的問題,那些答案也不是要給你的,為什麼你要這樣不必要地去顧慮別人的問?首先要先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阿南達說:「你這樣說是對的,那些並不是我提出的問題,那些答案也不是要給我的,但是我要怎麼辦?我有耳朵,我聽到了,我不但聽到,而且我還看到,現在我的整個人都覺得很困惑,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佛陀說:「什麼是對的?覺知才是對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有神論者,他想要我的支持,他已經相信神,他是帶著答案來的,他已經胸有成竹,B B只是要來請求我的支持,好讓他能夠對別人說:'我是對的,甚至連佛陀都認為如此。'我必須否定他,只是為了要擾亂他的信念,因為信念並不是真知。第二個人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也是帶著一個既定的答案來,他已經認定沒有神,他想要我的支持來更加確立他的不相信神,好讓他能夠到處宣揚說我同意他。我必須告訴他說:'是的,神存在。'但我的目的是一樣的。」

「如果你能夠瞭解我的回答,那麼就不會有矛盾。我在打擾第一個人預先想好的信念,我也在打擾第二個人預設的不相信。相信是正向的,不相信是負向的,但這兩者是一樣的。他們兩個人都不是'知者',也不是謙虛的求道者,他們已經帶著個偏見。」

「第三個人是一個謙虛的求道者,他沒有偏見,他已經敞開了他的心,他告訴我說:'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而我自己並不知道神是否存在,請你幫助我。'我能給他的唯一幫助就是教給他一個寧靜覺知的功課,話語是沒有用的。當我閉起我的眼睛,他立刻瞭解那個暗示,他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他很敞開、很有接性,因此他也跟著閉起他的眼睛。」

Monday, August 04, 2008

兩塊磚

兩塊出差錯的磚
阿姜 布拉姆 著 釋見諦 譯

1983年,我們在購置道場之後就沒錢了,而且還負了債。在那片土地上,沒有建築物,甚至連工具篷也沒有。

最初的幾個星期裡,我們並不是睡在床上,而是睡在從舊貨場廉價買到的門板上,並將磚頭墊在四個角落,以讓它離開地面。

(當然是沒有床墊的—我們是森林比丘嘛。)

住持用的是最好的門板,那塊平的;我的門板則凹凸不平,中間還有以前安門把留下的一個不小的洞。

我開玩笑說:我現在不必下床去上廁所了!不過,冷酷的事實是:寒風會從那個洞竄上來,那些夜晚我睡得很少。

我們是窮和尚,我們需要房子,卻負擔不起雇請一位建築工—材料本身就夠貴了。

所以,我必須學會蓋房子:打地基、鋪水泥、砌磚、蓋屋頂,及鋪設水管等一大堆事。

我在家時曾經是個理論物理學家及高中老師,並不習慣操作雙手。

在經過這幾年以後,我變得對蓋房子還挺在行的,甚至戲稱我那群幫手為BBC(佛教建築公司)。可是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是很艱難。

砌磚看起來很容易:一團混凝土在下面,這邊輕敲一下,那邊輕敲一下。

可是,剛開始時,我輕敲一角要它變平,另一角就蹺了起來,因此我必須再把那個角敲下去,結果整個磚便跑出線外。

當我好不容易將它輕推回去對齊時,第一個角又變得太高。老天啊!你們去試看看。

不過身為出家人,我有的是耐心,也有的是時間。我決定每一塊磚都砌得完美無缺,不論要花多少時間。

最後,我完成了我的第一堵磚牆。我後退幾步,欣賞一下。那個時候,我才注意到—哦,老天!我忽略了兩塊磚。

所有的磚頭都排得非常整齊,就是這兩塊朝著某個角度傾斜著。它們看起來醜陋極了,它們破壞了這整面牆,也毀了這堵牆。

當時,水泥已經硬到無法將磚塊取出。

我跑去請示住持,可不可以拆掉牆重新搭建,或以更好的辦法將它炸掉,因為我搞砸了它,覺得很尷尬。住持說,不可以,牆要保留住。

於是,當帶領著第一批訪客參觀我們剛成立的道場時,我總是努力避開,不要經過我的那堵牆,我痛恨任何人看到它。

可是,有一天,在我完成它的三、四個月之後,我與一位訪客正在散步,他看到了那面牆。

「那面牆好漂亮。」他不經意地說。

「老兄啊!」我驚訝地回答:「你是不是把眼鏡忘在車上了?你眼睛瞎了,是嗎?你看不到那兩塊破壞了整面牆的磚嗎?」

接下來他所說的話,改變了我對這堵牆的看法,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對生命中很多其他事物的看法。

他說:「是的,我看得到『那兩塊出差錯的磚』,可是我也看到了九百九十八塊沒出錯的好磚啊。」

我被他的話震懾住了。三個多月來,我第一次看到了這兩塊磚之外的其他磚頭。

在這出錯的磚頭的上方、下方、左邊與右邊都是沒出錯、完美無缺的磚。而且,沒出錯的完美磚塊比起出錯的多很多呢。

在這以前,我的眼睛全都放在這兩塊錯誤的磚上面;對其他的東西盲無所見。

這就是我之所以無法忍受看到那堵牆,或讓別人看到它的原因,那也是為什麼我想毀掉它的原因。

如今,我竟然可以看到那些沒出錯的磚!這堵牆竟然還挺好看的!正如這位訪客所說的:「它是一堵好漂亮的牆。」

二十年之後的現在,這堵牆依然存在,可是我已經忘記「那兩塊出差錯的磚」確切的位置了。我真的無法再看出那些錯誤了。

多少人結束一段感情或離婚,是因為他們在配偶身上只能看到「那兩塊出差錯的磚」;

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變得頹喪甚至考慮自殺,是因為我們在自己身上只能看到「那兩塊出差錯的磚」。

事實是,有很多很多沒出錯的好磚、完美的磚—在錯誤的上方、下方、左邊及右邊—可是,有時我們就是無法看到它們。

反而,每回我們在看的時候,眼光專盯在錯誤上,所見只有錯誤,我們認為那兒只有錯誤—於是我們想將它們毀了。

很不幸地,有時真的硬把一堵「很漂亮的牆」摧毀了。

我們都有自己「那兩塊出差錯的磚」,可是我們身上完美的磚比出錯的多太多了。

一旦明白這點,事情便沒有那麼糟,我們不但可以平靜地接受自己,包容自己的缺點,也能愉快地跟配偶一起生活。

這對專辦離婚的律師是個壞消息,對你們卻是個好消息。

這個事件我說過很多次。有一次,一位建築工來找我,並說了一個專業秘訣:「我們建築工總是出錯。」他說道,

「可是我們跟客戶說這是個『原創風格』,附近的房子沒有一間跟它一樣。我們還因此多收了他們幾千元!」

所以,你家中的「獨特風格」可能是從錯誤開始的。

同樣的,在自己身上、在配偶身上,或在整體的生命中,你們所認為的錯誤也將可以成為「獨特風格」,豐富你這段時光—一旦你停止專盯著它們看的時候。

讀後感言 :

不只在建築物本身,在自己身上、在配偶身上,或在整體的生命中,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肝寶貝小孩身上,想想看他們有多少的優點, 有多努力的生活, 甚至於多費心的討好父母師長,別因"出錯的二塊磚" 抹殺了他們的所有付出,用你智慧的眼光,欣賞因錯誤造成的「獨特風格」------與你分享

舒特曼:『走急的人看不見地上的釘子,煩惱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

Friday, August 01, 2008

擔心與祝福

三明治讚美法~值得學習的溝通表達方式

明娟生氣的說:「我最討厭和媽咪出去了,每次說的話,都讓我傷心。」

媽咪驚奇的說:「怎麼會呢?人家稱讚妳很會讀書,我當然說:『不是啦,她天生不是很聰明,所以比較用功,別人讀一遍,她得讀五遍,才能和別人一樣。』這樣不對嗎?難道我要說女兒很優秀,很會讀書,中國人不是一向講求要謙虛嗎?」

明麗答腔說:「欸!老媽,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現在的年輕人寧願聽到人家說她很聰明,而不願意聽到人家說她不聰明只是很用功,如果你講的是三明治的說法,那麼我聽起來就舒服多了。」

老媽愣住了,說聲:「什麼是三明治的說法?」

明麗說:「那就是一種先褒獎,再說實情,再說一個總結的好處。」

媽咪給弄糊塗了,她說:「這到底要怎麼說啊!」

明麗解釋說:「例如有一個學生,遲交了報告,教授要扣她的分數,但擔心引起學生的不快,教授就說:『嗯,妳寫得不錯,不過就是晚繳了點,我先扣妳兩分,但是整體來說,妳還是頂不錯的。」

媽咪笑著說:「那麼當別人稱讚我女兒時,我就得說:『嗯,她還算聰明啦,但就是好勝心強了點,所以夜夜K書,不過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啦!』對不對?」兩個女兒抿著嘴忍不住的笑了起來。明麗還語帶幽默的說:「媽咪!您學的還蠻快的嘛!」這時全家聽了都笑成了一團,只有老媽感嘆,E世代的語言還真的是不簡單呢。

這時明娟不甘示弱的說:「即使您的學生很頑皮,也要先告訴家長說頂聰明的,就是有點頑皮,如果能改掉這個小缺點的話,就太完美了,這樣,家長聽了也就不會怪老師一口咬定,只會看到她孩子的缺點,而看不到優點了。」

媽咪一聽點點頭說,這三明治的說法,還真的是不錯哩!

真的要去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先想想他的好,試著將自己放在對方的處境上,從區別你我的不同多加些同理心!

"擔心"與"祝福"! (推薦必看)
一位做電視企畫與採訪的朋友告訴我,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

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常唸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小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朋友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只是有時朋友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有一次朋友赴花蓮採訪證嚴法師,聽到證嚴法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
她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

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朋友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他媽媽聽。

朋友說,從此以後,他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他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母親聊聊天,他覺得現在他跟母親像朋友一般自在。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

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

用超心理學的潛意識說法,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這句話。

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相信的。

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

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

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

真的,愛你的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其實對於我們所關心的人,不管是家人、朋友、情人、恩人、師長、同學、同事等,也都要給予全部的祝福來取代擔心的心情, 這樣,不用因擔心掛念而讓自己睡不著,就是雙贏囉!

因為,心想事成,我們的祝福一定會實現的,從現在起,把擔心丟掉,讓祝福常在,祝大家,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