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30, 2005

快樂何處尋

快樂何處尋

文/吳娟瑜

顏回的快樂

孔子曾說:「顏回太好了!吃的是粗飯,喝的是清水,住在又窄又小的巷子裡,要在別人就愁死了,但是顏回還是照常快樂。顏回太好了!」(李長之著《孔子的故事》)

顏回可以說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不但欣賞顏回,也如同對待自己孩子般地引導他。顏回從孔子身上習得了勤奮、好學、積極、樂觀、謙虛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顏回從小家庭窮困,卻沒有影響他的心志成長。從顏回的安於貧窮的生活,樂於陋巷的日子,禁不住讓我思索著──每個人對「快樂」的詮釋可能都不太一樣。

口欲者,可能認為吃到美食、嚐遍美味,是人生樂事。

物欲者,可能注重名牌打扮,要求住在豪華大宅,或隨時以換大車自豪。

性欲者,可能流連於美色,日日追逐著感官的興奮。

玩欲者,可能喜歡旅遊,耽溺於網路,或手不離電動玩具。

以上這些是屬物質層面的快樂,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接觸,像顏回這樣物質欲望很低的人,可以稱為「智欲者」,屬於追求知識成長的人,往往在領悟中得享人生快樂。

且讓我們來想像,假設我們真的進入顏回的世界過日子,我們真的可以忍受沒有雞鴨魚肉的飯菜,沒有牛奶、沒有飲料的清水,然後每天在狹窄巷弄裡進進出出嗎?

如果我們想要享受顏回清淡人生的快樂,事實上是可以從各種物質欲望裡再降低一點,說不定,在調整的過程,我們反而發現了顏回快樂的秘密,像顏回不用擔心膽固醇過高,不用害怕體重過胖,他早已讓身體過得很「環保」,而且他的精神更因為專注在修身養性而富足得很哩!

米德的快樂

貝特森看看我,說:「你累了!」拉給我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來,我覺得從這趟調查以來,這是第一次聽到最體貼的話。(《米德自傳》,米德著)

米德是一位美國早期傑出的人類學家,二十一歲即隻身前往南太平洋三毛亞島,在當地進行土著文化的田野調查。由於父母都是關心世界情勢的社會學家,因此米德從小得到全然的開放教育。

正值青春年華的米德,並沒有按照傳統的期待進入家庭,她充滿了理想,她充滿了壯志,她住進原始部落,她學習土語,也在炎熱、蟲咬、割傷、爛瘡、瘧疾中度過,同時把一篇篇劃時代的研究報告提供而出。

先不要以米德是個「女人」這個角度來探討她的世界和快樂的關係。事實上,就光以「一個人」的立場來看,就足夠讓我們省思:究竟我們腦海中所容納的世界有多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言所思的最遠地區可以關注到哪裡?是只到自家的巷口?是到一趟路程的百貨公司?還是再遠一點,一個飛機可到的旅行景點?

當我重讀「米德自傳」時,我忽然想到米德世界裡的快樂,是多麼遼闊和具人性關懷,她把生命的觸角拉向另一個世界,又從那個世界帶回了智慧的訊息,從而開拓文明都市人的眼界。例如:青春期的煩惱並不是必經的過程。例如:「男主外,女主內」也不是既定的兩性相處模式等調查成果。

田野調查是辛苦的,部落走動是吃力的,這也是為什麼米德在初遇叢林另一位人類學家貝特森時,單單一句「你累了」,就能感到被體貼、被支持的力量,同時在往後兩人相伴而行的人類學田野調查,可以越走越開闊。

年終考核

如果 你在一家大公司工作

那麼你很可能會定期接受人事部門的考評

得到一兩句簡短的評語 但你了解它們的意思嗎?

※善於社交 (能喝)

※普通員工 (不太聰明)

※模範員工 (上班準時)

※事業心強 (暗地裡害人)

※判斷能力強 (手氣不錯)

※進取向上 (常請大家吃飯)

※為人隨和 (隨時可以解雇)

※工作態度熱忱 (固執己見)

※具有極佳的口才 (會唬爛)

※思維敏捷 (能迅速找到藉口)

※格外出色 (目前還沒犯錯誤)

※觀察能力強 (經常打小報告)

※溝通能力強 (常打電話聊天)

※工作擺在第一 (醜得沒有人約)

※善於釋放壓力 (上班打瞌睡)

※眼光長遠 (總是一再拖延工作)

※富於幽默感 (能講許多黃色笑話)

※踏實忠誠 (在別的地方很難找到工作)

※獨立作業能力強 (誰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

※在複雜的工作上邏輯清晰 (能把工作推給別人)

【心得感想】
世風日下 人心不古!
說的比唱的好聽
這種人太氾濫了

半個屁股

史丹佛馬蹄形教室

剛到史丹佛念書時,發現教室的設計很特別:劇場式階梯、馬蹄型桌子,坐下來,看到桌上有一條長長的細縫。

白蟻蛀的嗎?怎麼可能這麼整齊!「這是插名牌的!」同學告訴我。

註冊時,教務處發給你一張橫式長方形厚紙卡,上面寫著「王文華」三個字。上課時你要把名牌插進細縫,好讓老師看清楚你的名字,方便點你發言。階梯式教室、馬蹄型桌子,都是為了讓老師同學看到彼此,討論時容易產生火花。

放名牌的細縫

學期中我把學校發給我的名牌搞掉了,自己做了一個,插進細縫中。

下課後老師跟我說:「我看不清楚你的名字。」

「為什麼?」

「因為你做的名牌,名字和紙張底部之間的留白不夠,插進有深度的縫隙,一半名字都塞進縫隙裡。」我拿出名牌,果然是這樣。

「你應該叫教務處幫你重做,他們做的名牌都是精密量過的,插進細縫中剛剛好。」

老師臨走前一語雙關地說:「把你那張half-assed的名牌丟了吧,那張名牌只讓我們看到一半的你。」

當時我聽不懂「half -assed」是什麼意思。去查字典,上面寫著「凡事只做一半,不注細節。」

沒錯,在那之前,我一直是個大而化之、半個屁股的人。好的學校,連學生名牌上名字和頁緣之間的距離都斤斤計較,而過去的我,只會嘲笑這樣的人龜毛。

史丹佛第一年暑假,我和一位帶著兩歲小孩的朋友去拜訪在蘋果電腦工作的學長。

在員工餐廳吃午餐,朋友抱著小孩,吃不到兩口。學長走到角落,拿來一張兒童椅。

「你們的員工餐廳還有兒童椅?」

「當然啊!雖然很少員工會把小孩帶到公司,但我們總要預防那種『萬一』!」

畢業開始工作後,常常出差。有一次我坐新航的長程飛機。第一餐結束後,機艙的燈變暗。空服員問我要不要睡覺,我說要。於是她把一張貼紙貼在我的椅子上,上面寫著客人要休息,下次餐飲不要打擾。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會拍醒你,問你要不要用餐,你說不要,但被吵醒後再也睡不著。新航用一張貼紙,兩全其美地解決問題。

工作這些年來,我發現成功的人和公司,屁股都很完整。不論大事小事,他們總能做到滴水不漏。他們不靠革命性的創意,因為革命性的創意可遇不可求。他們有耐心和能力把例行公事做到完美,和二流之間的差別就在細節。

我永遠記得史丹佛的細縫、蘋果的兒童椅,和新航的貼紙。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細緻和體貼,一種成本很小、容易做到,卻是大家最不屑一顧的美德。所以,就叫我龜毛吧!

我終於醒悟到工作和愛情路上的顛跛,都是因為我行走時少了半邊屁股。

【心得感想】
的確如此
很多我們不注意的小細節
卻是重要的一環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05

心靈成長的五封信

心靈成長的五封信

http://www.buddhanet.com.tw/music/mu014.htm

第一封:你的時間在那裡
第二封:成為不被淘汰的
上班族第三封:人的一生追求什麼第
四封:幸福很單純第
五封:爭吵的目的

第一封:你的時間在那裡

聯華電子總經理吳宏仁談-「你的時間在那裡」

40歲以前,大部份的人是相同的,升學讀書升學讀書...,建立自己基礎。

在父母親友、社會價值觀影響及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育。

選擇讀書,應該一鼓作氣,在您尚未進入產業時,能讀多高就多高,畢竟何時進入產業,您都是社會新鮮人。

但是一旦您已經有工作經驗而又有心進修,當然管道很多,相對的掙扎也多。因為您不知現在的年紀、條件、資歷、、、再去做進修這樣的投資是否值得?

如果,您認定一輩子要當上班族,學歷對您而言相信是很重要的,否則,時間寶貴,不容許您再走錯路。

20 ~ 25歲,您要懂得掌握與規劃自己的未來,決定了就是一條無悔的不歸路。

剛得到法律付予您的種種權力,相對的您要盡您的義務及學習面對責任的承擔。這時候的您,是喜悅、矛盾與痛苦交戰,喜悅來自於開始被賦予一些自主權,矛盾來自於與父母割捨不斷的臍帶關係,痛苦的是開始要嚐試錯誓。

您要開始為自己的未來規劃,如升學、就業、感情、、、拿回自己對人生的主控權,而非一直受人左右影響的去搖擺自己的未來。

【學會人際關係,多認識積極的朋友,十年後這些朋友都將是產業的中堅】

25 ~ 30歲,您像一塊海綿,努力吸收也甘心被壓榨,為的只是自我的成長。

這時候的您,應是工作取向,薪水待遇。升遷調職您應該是斤斤計較。因為唯有努力付出,相對的您才敢積極爭取,社會新鮮人的動力應該讓您衝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不懂挫折。因為資源不多,所以一切盡人事,聽天命。現在的您:領取別人的薪水,學習別人的經驗,付出自己的青春,建構自己的未來。

【學會累積經驗,接觸機會,良師益友的提攜更是提昇您成長的大利器】

30 ~ 35歲,您要學習判斷機會、掌握機會,不能再有嚐試錯誤的心態。

這時候的您,應是事業取向和家庭取向,工作應該從體力轉換為腦力。您應該看到的是遠景,而非現況,面對的是寬廣人生,而非侷限於自我。

結婚是許多人面臨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抉擇,面對婚姻,很多人以為結婚就是一個責任的結束,殊不知正是學習的開始。就像一些剛上市上櫃公司,以為目標達成了,忘了自己的企業責任,忽略本業。反而是一個惡夢的開始。

人的本業不就是經營自己的家庭,賺錢的目的不就希望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但這可不能成為忽略家人的藉口, 一個經營不好家庭的人,縱使賺到全世界,他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掌聲,在他人生的這個圓,永遠有一個缺口。

家應該是您最大的精神支柱、動力來源和堅強後盾!

【時間管理,轉化心境;轉化用頭腦去工作,不要用身體去工作】

35 ~ 40歲,您要享受給人希望,功德無量的格局。

這時候的您,應是企業取向,工作只是一種休閒,更可轉化為對他人的責任。如果您專注於研究,您應該不只窮畢生之力。心24小時不眠不休的去做苦力您應該有成立研究機構,帶領一群人做更多研發的雄壯志。

如果您是企業主管,您應該不只停留在汲汲營營,斤斤計較,您應該有能力擔負主導周遭的員工、家人,帶領他們享受更好的生活。格局的大小,會影響您成就的多少,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而非被影響的人。

【不論目前您多風光,多有成就,在您心中是否畫得出十年後的你?】

靜心思考!我們現在所有努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父母、另一半、小孩、、、?工作,不應該等於是人生,更不應該是需要經營一輩子的事。試問健康、財富、自我成長、人際關係和時間自由,什麼是您努力工作的動力?我相信沒有人刻意放棄任何一點。

這些正是促使我們年輕人前進的動力。十年後,您是提早完成它?還是提早放棄它?

【寧可因夢想而忙碌,不要因忙碌而失去夢想】

我看週遭有太多優秀甚於我數倍的朋友,可惜的是終日汲汲營營,投入更多的時間、精神、資源,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代價, 原因無他,努力錯方向,找錯機會,拒絕機會而己。

Jordan 打了一輩子的籃球,是很難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舞台。不要讓忙碌蒙蔽了您的雙眼再回頭:「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你的時間在那裡,成就就在那裡】

當您一個人成功,您只享受到一個人的快樂!懂得分享與付出,真正的快樂來自於:週遭的親友因您的成長而提升,不論是精神或物質。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週遭的親友因您付出獲得改善,給人希望功德無量。

我們不是在做慈善事業,尚沒有能力普渡眾生,但是,我們可以發揮一己之力,對親友,對那些有緣相遇的陌生朋友,伸出您的手,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太多人在等生命中的貴人,聰明如您,何不先從幫助他人開始?

第二封:成為不被淘汰的上班族

作者Razorback Chopin是日本的管理大師大前研一

每天通勤上班,時鐘一過了下午五點,心中就暗自高興又可以領加班費..., 你只是一個把身心和時間,單純賣給你的老闆、沒有自主性的上班族?

如果,你明天上班,老闆要你從今以後,不必到公司報到,每天在家裡工作,並根據你工作產生的附加價值來決定薪資的話,你究竟可以拿到多少薪水?

你看看區公所的職員,自己的窗口沒民眾來,就喝咖啡看報上廁所,每天做的事都屬於「消化型的業務」。

如果這些公務員想提高工作的附加價值,大可以動動,「想想如何把資料檔案整理得更好找、更有秩序, 如此就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創造型的業務」。區公所的職員只是一個例子,今後在數位網路的時代, 一通電話就能申請戶籍謄本或印鑑證明,消化型的業務將從我們的周遭消失。

現在,服務業人口佔日本總就業人口的六五%,這個比重將愈來愈高, 不久的將來,預期可升高到八0%,屆時,服務業的人力將出現三極化的現象。

第一類型是「單純勞動集中型」,像在旅館鋪床單、清掃的服務生,或者是在速食店炸薯條的店員。有些白領階級看來外表光鮮,勝人一等,其實和漢堡店的店員沒什麼不同。

我曾經拿三百萬日圓到日本某銀行,哪裡的行員只會勸我存成定存,但當我拿到香港的銀行,他們卻很積極地詢問我這筆錢是否不急著用,想辦法幫我設計一套資金運用計劃。日本的銀行行員,和只會炸薯條的店員是一樣的。

第二是「知識勞動集中型」,從事的是知識附加價值的工作,但以時間計算給薪,又稱「知識藍領階級」。例如工程師,收入是第一類型的四、五倍以上。不過,如只會死記法律條文的律師、只會記帳的會計師、只會遵循教育部指示的教員,知識藍領階級,將來都可能被光碟CD─ROM取代。

在美國,已經出現一片只要九、八美元的光碟,叫做「Quicken」的家計簿,一般家庭不需要求助會計師,就能算清收支情況。還有一種叫「Family Lawyer」的軟體,囊括一般租約、離婚、遺書、保險的法律問題,省去大事小事求助律師的麻煩。這些套裝軟體的問世,預期將造成九0%的律師、九五%的會計師淪落成套裝軟體的操作員。

要避免不被軟體取代或淘汰,只有努力創造光碟提供不了的附加價值,例如活用套裝軟體,為顧客分析投A種保險有什麼利益,投保B保險風險程度如何等。醫生也是,日本過去為了培育醫生,在每一縣都設立一所醫學院,現在實在有些供過於求,醫生如果只是開著門,消極地希望病人上門求診的話,遲早會關門大吉。但是現代人很願意在「預防疾病」上花大錢,如果醫生從「醫病」轉變為「健康顧問」的話,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則是「知識白領」,以知識附加價值的成果來決定薪資,和第二類型的薪資收入差距別更大。第二類型的電腦繪圖員年收入一千兩百萬日圓(約三百萬台幣),第三類型的知識白領的年薪,至少是四倍,甚至?倍以上。知識白領必須和分布全球的工作夥伴,時常保持聯繫溝通,所以英文能力是必須的,而且要像好萊塢導演史帝芬史比柏一樣,會寫劇本又會製作,具備高度的多項工作能力。

上班族要如何提升自己為知識白領?

第一,不做知識懶蟲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培養自己不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能存活的本領。

你可以在上班時間動腦筋思考改進自己的工作,或者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充電學習。我認為從三十五歲到五十歲是「魔鬼的十五年」,因為三十五歲的人大多進入公司有十年的年資,工作熟練之後,就不求知識上長進,只會汲汲於人際關係,自我發展停頓,進入魔鬼的十五年。

第二,不要給自己設限,特別是公司的「職務規定」,有害於培養知識白領。公司許多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都不相信員工,把員工當小孩子看待。例如出差費用定得死死的,啤酒、小菜都不能報帳,但如果報帳的員工判斷這些花費,對公司有貢獻,企業應該相信員工,授權決定。

三年前,我在日立待的單位,一個月電話費上限是一萬日圓,打完電話還要在規定的筆記本上,記入打的對方和時間。 還記得有天下午,我在公司後院散步,總務部的人要我回座位。

「為什麼?」我問。

「現在是上班時間,」總務部的人回答。

「我在設計上有想不通的地方,想在清靜的地方,思考一下,」我說明。

「不行,請你在位子上思考,」總務部的人一臉不悅。

我一直認為,以遵循公司規定為最高準則的人,如何能在未來創造新的規則?只會鑽營、想辦法升遷的人,怎能站上無國界競爭的世界舞台?

第三,不要怕犯錯,要有勇氣重新開始沒有失敗過的人和企業,想法僵硬,我認為三十歲前應該失敗三次以上。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被我們的教育體系教導成害怕失敗、避免失敗。而且很多人,不能否定自我,怕因此失去既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否定自我的勇氣,個人、企業和國家都失去創新的能力。

看看電腦語言,二十五年變了五回,家電產品的功能更是一代超越一代。這些進步都是從否定推翻出發,經營手法又何嘗不是。我還有一個經驗,不要想很可惜,而要有隨時都重頭來的勇氣,想到可惜,人生就失敗了一半。如果當時我答應留在日立,就不會到麥肯錫發展。

五十歲時,我退出麥肯錫,稍後參選議員和東京都長,後來決定從此不參與政治活動,都沒有一絲「可惜」的心裡。年輕人更可以重頭來,但決定的時候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不能留後路,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第四,不挑工作我在麥肯錫看過幾千人,成功和不成功的人有一個清楚的差別,成功的人不論什麼工作都不挑。不討厭、不選擇工作,不論什麼工作都積極地,站在顧客立場思考,從中一定可以學習成長。

第三封:人的一生追求什麼

有一個美國商人坐在墨西哥海邊一個小漁村的碼頭上,看著一個墨西哥漁夫划著一艘小船靠岸。

小船上有好幾尾大黃鰭鮪魚,這個美國商人對墨西哥漁夫能抓這麼高檔的魚恭維了一番,還問要多少時間才能抓這麼多?

墨西哥漁夫說,才一會兒功夫就抓到了。

美國人再問,你為甚麼不待久一點,好多抓一些魚?

墨西哥漁夫覺得不以為然:這些魚已經足夠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

美國人又問:那麼你一天剩下那麼多時間都在幹甚麼?

墨西哥漁夫解釋: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幾條魚,回來後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過得充滿又忙碌呢!

美國人不以為然,幫他出主意,他說:我是美國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我倒是可以幫你忙!

你應該每天多花一些時間去抓魚,到時候你就有錢去買條大一點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魚,在買更多漁船。然後你就可以擁有一個漁船隊。到時候你就不必把魚賣給魚販子,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廠。然後你可以自己開一家罐頭工廠。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個生產、加工處理和行銷。然後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漁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磯,最後到紐約。在那裡經營你不斷擴充的企業。

墨西哥漁夫問:這又花多少時間呢?

美國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後呢? 美國人大笑著說:然後你就可以在家當皇帝啦!時機一到,你就可以宣佈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賣給投資大眾。到時候你就發啦!你可以幾億幾億地賺!然後呢?

美國人說:到那個時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邊的小漁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隨便抓幾條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再跟老婆睡個午覺,黃昏時,晃到村子裡喝點小酒,跟哥兒們玩玩吉他囉!

墨西哥漁夫疑惑的說:我現在不就是這樣了嗎?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甚麼?

第四封:幸福很單純

有位心理學家曾寫道,一個成熟稱得上真愛的戀情必須經過四個階段,那就是:共存(Codependent)、 反依賴(Counter dependent)、 獨立(Independent) 、共生(Interdependent)。階段之間轉換所需的時間不一定,因人而異。

第一個階段:共存這是熱戀時期,情人不論何時何地總希望能膩在一起。

第二個階段:反依賴等到情感穩定後,至少會有一方想要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作自己想做的事,這時另一方就會感到被冷落。

第三個階段:獨立這是第二個階段的延續,要求更多獨立自主的時間。

第四個階段:共生這時新的相處之道已經成形,你(妳)的他(她)已經成為你(妳)最親的人。

你們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開創屬於你們自己的人生。你們在一起不會互相牽,而會互相成長。但是,大部分的人都通不過第二或第三階段,而選擇分手一途,這是非常可惜的。

很多事只要好好溝通都會沒事的,不要耍個性,不要想太多要互相信任,這樣第二、三階段的時間就會縮短。

和所愛的人相遇相戀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輕言放棄。兩人相聚是因為有緣,相知是因為有心,真的得好好珍惜這福份,莫說分手不是無由。

希望看到上述的四個階段,真能給大家一些啟示與領悟並惜緣,我們會逐漸變成我們所愛的人。

妳和他本來沒有相同之處,外表不相像,性格也是南轅北轍。

一旦愛上了,年深日久,妳會驚訝妳的眼睛有點像他的眼睛,他的微笑也有點像妳的微笑。

你們走路的步伐也有點相似,說話的語氣也愈來愈相像。

他的脖子上有一顆痣,一天,妳發現自己脖子上也多了一顆痣,原來我們會變成我們所愛的人。

妳本來喜歡腳踏實地的人,而他一向比較輕佻,但你們愛上了,他竟會不知不覺變成一個老實人,這個改變,連他自己也不曾察覺。

他本來喜歡活潑的女孩子,卻愛上了拘謹的妳,這些日子,妳竟愈來愈活潑,妳差點認不出自己。

逐漸變成對方理想中的人,這種改變,絕對不是刻意的。

兩個人愈愛得長久,氣質也愈來愈相近,妳曾經以為他不是妳夢寐以求的那種類型,然而,有一天,妳驚訝地發現,他已經變成妳喜歡的那種類型,妳不必再到處尋覓,他就是妳要找的人。

深深愛著一個人的時候,妳原來真的會一點一點的失去自己,為甚麼妳還會覺得快樂呢?大概是因為妳在失去的當兒,也是賺了,妳把他的氣質和他的微笑都賺回來。幸福很單純,所以要很單純的人才容易獲得......

地球這麼大,世界這麼廣,不去走走看,怎麼知道你的黑夜是別人的白天。

第五封:爭吵的目的

吵架的時候,什麼最重要?驕傲?自尊?面子?輸贏?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仍然是你心愛的那個人,最重要的仍然是你們這份得來不易的感情.........

本來,在愛情裡,不管是爭執或衝突,只要最後能協調、能化解就好了,哪有什麼贏者或輸家?

真要爭誰贏誰輸,誰有面子誰又低聲下氣,最後賠上的只是這份感情,誰也沒贏,實際上是兩敗俱傷。

有沒有想過,爭吵的目的是為什麼?其實不是單純的為了道理講理,而是對方不肯讓你,男生女生亦然,因此爭吵到了最後,其實早已偏離主題,而是為了賭一口氣。好大的一口氣,代價不貲。

和好的時候,才體認出那些淚也白流了,氣也白生了,是何必?還是活該? 人生氣的時候,什麼狠絕的話都說的出來,什麼惡毒的事也做的出來,但有情人生氣的時候,也必定保有溫暖的情懷,就看妳看不看得出來,而妳看不看得出來,就看妳了不了解他,信不信任他。

生氣時不說氣話也不做惡事,真的很難,但起碼要學會退而求其次,懂得從中去感受原本就存在於兩人間的情意,不消太多腦力,其實只要用一點心。

有愛情的時候,其實什麼都好談,但一般人不易發現,也不太會利用這個道理。 你想當一個聰明的人,還是高明的人?

聰明是智商,高明是智慧。

聰明是向外開拓,高明是往內尋求。

聰明是以頭腦思考,高明是用心去想。

聰明是用比例尺畫出精密的設計圖,高明是無所為而為的隨手塗鴉。

聰明是乾旱時的造雨機、淹水後的抽水機,高明是隨時隨地的保持雲淡風清。

聰明是在一杯咖啡裡變化出數種花樣,高明是從一盞清水中感覺出單純的甘甜。

聰明是天生的優勢,高明則靠後天的養成;

如果不夠聰明,沒關係,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靈魂鍛鍊得更高明。

是的,這裡就說到重點了:聰明的人可以折服別人,高明的人卻能擺平自己。

(感謝師姐們轉寄此文章)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05

一輩子與三小時

思考會隨時代不同而轉向,人生的喜怒哀樂也可以因為角度不同而轉向,心念一轉,世界可能從此不同, 看看這個〝一輩子及三小時〞的故事吧!

那天跟老公幸運地訂到了票回婆家,上車後卻發現有位女士坐在我們的位 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邊的位子,卻沒有請這位女士讓位。

我仔細一看,發現她右腳有一點不方便,才了解老公為何不請她讓出位子。他就這樣從嘉義一直站到台北,從頭到尾都沒向這位女士表示這個位子是他的,下了車之後,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說:「讓位是善行,但從嘉義到台北這麼久,大可中途請她把位子還給你,換你坐一下。」老公卻說:「人家不方便一輩子,我們就不方便這三小時而已。」

聽到老公這麼說,我相當感動,有這麼一位善良又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讓我覺得世界都變得溫柔許多。心念一轉,世界可能從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轉向的能力,就看我們怎麼想,怎麼轉。

我們不會在三分鐘內成功,但也許只要花一分鐘,生命從此不同。

你看完這篇短文後,可以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可以把報紙放一邊,閉起眼睛沉思一會;也可以把這篇短文,轉寄給很多朋友。

當然,我最希望你選擇最後這一項,誰知道,你可能會改變很多人的一生。

改變生活.改變態度,從現在就開始吧!

Tuesday, September 27, 2005

好好照顧自己

救救自己,晚餐別太晚吃

酸性體質是慢性疾病的開始(晚餐別太晚吃)

晚上8:00再吃晚餐就算''宵夜''了!你是不是也常忙到8:00才吃飯呢?根據統計國內70 %的人具有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吃越好得慢性疾病的機率就會很高。

因為體質變酸,酵素作用會受到阻礙,內分泌失調,荷爾蒙也會受阻礙。酸性體質的朋友,一味地吃大魚大肉所謂有營養的食物,事實上是雪上加霜,只會讓身體越來越糟,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去改變你的體質,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熬夜會使體質變酸》

晚上1:00以後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天儘量在 12:00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熬夜時不要吃肉,盡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不至於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吃宵夜的人,體質容易變酸》

時常交際應酬的生意人,通常壽命較短,易患糖尿病、高血壓。凡是晚上8:00 再進就稱做宵夜。吃宵夜隔天會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低,處於休息狀態,因此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早起的人身體好》

人體在凌晨4:30,體溫達到最低點,血液循環最慢,因此古時候練功的人在 4:30以前就起床。如果睡太晚,血液循環變慢,氧氣也跟著減少,變成缺氧性燃燒,會使體質變酸 。

《不吃早餐的人,體質會變酸》

一天三餐中,早餐佔了70分,午餐0分,晚餐30分。可見早餐最重要,但台灣人普遍不吃早餐,更糟的是養成吃宵夜的習慣,這是非常不正確的飲食習慣。 所以從現在起要更重視早餐,學習如何吃早餐。早餐一定要豐富而且要選擇耐 燃燒4-5小時的食物,才足夠你一天的消耗量。

《精緻食物加速胃腸老化》

少運動且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因為吃的少,刻意選擇很精緻的食物而少吃粗糙的食物,這種人的腸子老化的特別快,肝功能差,大便是黑色的而且會常便秘。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所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養生之道就在日常生活裡,吃出健康,也能吃出自信。

《身體的除濕》

身體的除濕小小柔軟操,非常除濕喔!!在秋冬季節變換時,由於外在的溫差、溼度,以致於飲食生活習慣的不規律,使得體內潮濕、氣血循環變弱、黏膜組織滋潤物不足,致使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的病變,如咳嗽、鼻子過敏、打噴嚏、流鼻血不止、鼻塞、頭昏腦脹 等毛病。解決之道:

1.早睡早起,晨起睡前做柔軟體操或簡易動功五到十分鐘,不僅可以鍛鍊出強健的筋骨,亦可清除體內的濕氣、寒氣或溼熱。絕對不要熬夜晚睡,那可是會將你的免疫力降低高達百分之三十 的。

2.咳嗽時,我們可以握拳,以拳頭的上方敲打胸部的左上角及右上角;此乃肺部的頂端,輕輕拍打此處六十下,敲打中喉嚨會癢癢的然後產生咳嗽,這是讓髒東西出來。記得左右兩邊都要敲,可每日多敲幾遍。尤其騎車或上下班時間回到屋內,更應馬上敲打,以清理肺中污染的空氣。

3.鼻過敏時,雙手同時按摩後腦袋五分鐘,喝熱杏仁茶,或大步快走半小時,或洗澡時 以較熱熱 水沖後頸部數分鐘。

4.有一位治癌專家說:「避免癌症的最佳方法,就是一年到頭都喝溫開水。」

我們的身體必須消耗極大的能量,才能將喝下的冰飲料溫暖至正常體溫(攝氏三十六度半),如此一來整體的免疫力自然遽降了。所以如果你常喝冰飲料,建議你,將飲料退冰半小時或改喝常溫白開水。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唷。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Monday, September 26, 2005

溯溪與登岸

溯溪與登岸

我決心從台灣作起,成為一個帶給他人希望的人

文/郝龍斌

離開環保署時,許多人問我:為什麼?我總是沈默以對。

其實,我非常喜歡環保署的工作,因為挑戰性十足。無論是強制拆除二仁溪非法熔煉業,或是執行高屏溪養豬戶遷離,或是限塑政策,每一個政策背後都有無數困難需要克服,但是政策貫徹之後,環境改善的指標總是讓我感到滿足與驕傲。環保工作的高度專業與理性,更讓我有如魚得水般的輕鬆自在。

可惜政治往往不需要理性與專業。一次在立法院裏,一位立委質疑焚化爐興建的必要性,激動中,他突然拍著桌子怒指我:你到底愛不愛台灣?當時我那種受到重擊的感覺,幾乎有如當年收到大學聯考成績單,意外落榜的感覺一樣:辛苦努力的成績竟然得不到認可,人家要的只是最簡單的二選一,而我針對焚化爐所準備的數據資料都不是正確的答案。

類似的經驗不止一次。在限塑政策啟動初期,一度速食市場上紙餐具缺貨,在一次質詢時,我正準備說明我們的因應對策,一位反對限塑的立委卻將一堆大陸製紙餐具丟擲到我面前,譏嘲說:你郝龍斌就是愛用中國貨啦。我憤怒之餘,當場以怒吼回應,事後卻只感到心痛,痛的是限塑政策的論辯何以竟成為政治立場的表述?

坪林公投之後,我提出公投法必須針對環境議題明訂限制條款,以免民眾濫用公投,造成環境災難,卻有人指我有「弦外之音」。我於是明白,兩年半來,我試圖以環保專業平衡政治兩極,在意識形態之外另覓新路的努力,終於走到了盡頭。

離開環保署之後,一位在巴西亞馬遜大學教學的朋友,邀請我前往觀察當地生態環境。一月底,我隨著他,從亞馬遜河下游接近出海口的瑪瑙斯,坐船溯河而上。

沿途中,我們常捨大船,改搭小舟,循支流深入叢林。亞馬遜河不愧為世界第一大河川,主流河面有如海洋般寬廣,但一進入支流卻是另一番景象,兩旁濃密的熱帶原始雨林,從四方環抱我們的小船,二、三十人合抱的參天巨木比比皆是。

有時我們捨舟登岸,或步行溯溪,總能見到稀奇古怪的花木與珍禽異獸——樹身長滿刺針的奇木、巴掌大的蜘蛛、拖著白羽毛尾巴的昆蟲、五彩繽紛的鸚鵡、身長數公尺面目猙獰鱷魚……一晚,我們乘小舟去觀察一處鱷魚窩,只見大鱷魚團團圍繞小舟,黑暗中數十隻紅光閃閃的眼睛,炯炯瞪視著我們,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十天旅程中,一如預期,我見識到地球上最珍貴的原始生態環境,但是讓我心動的卻不是珍奇的動植物,而是沿岸的居民。

其實說「居民」或許不符實際,因為亞馬遜河的原住民有如游牧民族,一艘七尺長、兩尺寬的獨木舟,承載著一家人和全部家當,沿河覓食或捕魚求售;夜間擇一處靠岸,紮起帳棚,甚至僅在兩樹間掛上幾張吊床,就是他們棲息的方式。在這裏,我們在台灣大力推動的環保措施似乎有些多餘,因為物資嚴重匱乏,因此任何東西都能利用,都是寶貝,可說是完全零廢棄。

一天傍晚,我們登岸探訪一戶原住民,爸爸、媽媽、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加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我的朋友與原住民爸爸以當地語言交談時,我注意到一旁的小孩好奇地瞪著我,於是過去蹲下來,以肢體語言逗他玩。

我見他一個勁盯著我手中的手電筒,就拿給他玩;他又指指我上衣口袋的原子筆,我也掏出來給他;他很開心,轉身跑向他的小吊床,東翻西找,拿出一副食人魚的牙齒,笑嘻嘻遞給我;再想一想,又回頭奔進樹林,出來時拖著一大串野生香蕉,天哪,一根香蕉就有一尺長,但他堅持要送給我,我只好扛回船上。

那一天,我將身上所有東西全部送給了這個小孩,包括穿在身上的運動衫和短褲。沒有跟去的太太見我全身上下只剩一條泳褲回到大船上,笑我「神經」。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小男孩笑著拖住我的腿,不讓我回船上的神情;我相信,他需要的不只是我的東西,而是一個朋友的友善和尊重。

對我來說,保護亞馬遜河生態環境固然重要,但是幫助當地人的需要更重要。

如果地球上保存了完美的生態環境,卻仍有許多苦難無助的人,富裕者與他們之間沒有善意的互動,沒有真誠的關心,那麼再完美的環境都不過是一個無情的世界。

離開環保署時,我曾對外表示,未來將從事公益活動,許多人因此以為我會專注於環保公益,更多人認定,公益只是說說,大選後我勢必回到政壇,這都是因為不了解我。

十多年前,我還在台大教書,一位朋友引領我參與紅十字會的「讓愛穿透障礙」計畫,負責為智障兒募款,用來訓練智障兒輔導人才,和改善教養院環境。

當時我走遍全省教養院,曾經見過許多將智障兒當動物一般豢養的教養院,也曾經設法協助智障機構遷入社區,卻遭到全社區居民的抗拒。但是我也見到一些全心付出者,如台南德蘭教養院,修女們因為財源不足,極力克己,自己連三餐都吃不飽,但是院內環境卻是一塵不染,院童衣衫整潔,活潑健康。他們告訴我,這些智障兒都是折翼的天使,唯有愛心能修補他們折斷的翅膀,讓他們起飛。

沒有錯,只要有足夠的關懷與幫助,智障兒也有希望。記得有一次我到麥當勞用餐,看到一位少年正在店內清理垃圾;我認出他,他正是接受「讓愛穿透障礙」計畫輔導的智障孩子。看到他竟然已經能夠自立,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

後來,我決定從政,但並沒有因此忘記當年的感動。在我競選立委時,有一位支持者有智障和自閉等多重障礙,卻是我最忠實的義工。因為他長得高頭大馬,我們便交付他扛大旗的責任。

有一次,我的競選總部臨時取消一場造勢活動,助理一一電話通知義工,但我還是不放心,因此驅車前往原訂的造勢場地,果然遠遠就看到他獨自一人站在路邊,向來往車輛賣力地揮動我的競選大旗。他看到我,興奮地跑過來,抱著我說「我還以為你不會來了」;我既感動也慶幸自己沒有讓他失望。

面對需要幫助的人,我總是盡可能不讓他們失望。記得在執行強制拆除二仁溪非法熔煉業的那一天,我帶著稽查人員一家家工廠巡視。就在進入一家小工廠時,工廠負責人,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忽然向我下跪,指著身旁坐輪椅的少年說,這是她的小兒子。她哭訴說,還有一個兒子正在服役,拆了工廠,她根本無法照顧小兒子。那一刻,我內心極為激動,從不拒絕弱勢者的天性,讓我當時差一點無法繼續執行拆除工作。

雖然工廠還是拆了,但我特別囑咐部屬,為這位婦人和她的小兒子專案安排工作。事後,兩人都在我們的安排下,進入台南市府清潔隊工作;她的大兒子退役後,也由我們協助覓得工作。直到我離職之前,還收到老婦人一封信,一方面表示感謝,一方面是希望能從臨時工改為正式員工,我也特別拜託台南市府協助達成她的願望。這也是我離開環保署之前最後交代的一件事。

二○○三年立委選舉時,許多朋友來勸我投入選舉,我卻決定接下紅十字會祕書長的職務,因為「有苦難的地方就有紅十字會,有紅十字會的地方就有希望」,我決心作一個帶給他人希望的人。

但是這樣的決定並不被許多人認同,他們問我:為什麼?甚至有激動的支持者責問我:中華民國將亡,你難道不愛這個國家了嗎?對此,我只能沈默以對。

從「愛不愛台灣」,到「愛不愛中華民國」,不同的政治立場卻同樣是只容二選一的問題。當政治只剩二選一,不再容許其他選擇,我只能暫時遠離政治。我無意逃避,只是寧可回到從政之前的初衷——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世界各地都有需要幫助的人,我決定從台灣做起。所以,今後請不要再問我愛不愛台灣,也不要問我愛不愛中華民國,因為言語終有窮盡之時,答案只在我心裏。

活出人生的意義

Live and Let Live

文/王文華

聯合國愛滋病防治計畫2003年的口號是:「Live and Let Live」。

我好喜歡這句話。它打破了「我得到,別人勢必要失去,所以人與人之間必須爭得你死我活」的觀念。世界夠大、人生夠大,有足夠的資源讓所有的人都活得好。如果我好好活,也幫助別人好好活,我們的生產力都會增加,世界的資源反而會因此變得更多。

我喜歡這句話的另一個原因是:它暗示著當你幫助別人好好活時,你才算真正活著。沒有幫助別人的人生,不算活著,只算呼吸。

1992年我到史丹佛大學念書,開始接觸「義工」這個觀念。學校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貢獻一點時間給他的社區,以感激社區給他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你呼吸的新鮮空氣、你曬的太陽、你開車的路,你用的水。你可以貢獻的東西,包括撿垃圾、指揮交通、當小朋友的家教、陪老人家下棋等等。義工,不是退休族的專利。每一個正在享受資源的年輕人,都應該償還一點回去。
所以在史丹佛校園的地上,貼著「義工園遊會」的廣告,這個園遊會介紹各種當義工的機會。同學們把當義工看做繳稅般理所當然,沒有人覺得自己是在做慈善事業。

既然不是慈善事業,做義工的環境就不用太悲苦。學校定期舉辦「捐血日」,地點是在童話般的糖果屋,你感覺走進去是要結婚,不是流血。進去後你感覺自己像王子,不是烈士。

會形成這樣做義工的心態和環境,因為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每個人在某方面都是弱勢者。女性、移民、太胖、英語有口音,都是一種弱勢。人民做義工像在做資源回收,最終是在幫助自己。有時,照顧弱者甚至變成法律。加州的加油站大多是自助式,若要服務人員幫你加,得付額外費用。但法律規定,殘障者可以免費得到服務人員的幫助。這項福利之所以變成法律,因為大家都知道:有一天,我們都會坐上輪椅。

我不是殘障者,但因為美國對弱勢者如此尊重,我這個亞洲人在那裏,才能享受平等待遇。所以我雖然不是美國人,也在美國做義工。不管我住在哪裏,只要我享受一個地方的資源,就應該回報那個社區。

對美國人來說,全世界都是她的社區。這在政治上固然造成老大哥的心態,在做義工上卻幫助了很多困頓的國家。去年底南亞海嘯時,美國各公司行號都發起捐款。一家 Armani Exchange 的店捐出某件衣服定價中的 20 美元。當你穿 Armani 讓自己更好時,你也讓遠方的陌生人活得更好。

你活得好嗎?你是在呼吸、還是真正活著?人生太複雜,人性太難滿足。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快樂地「Live」的方式,也許就先從「Let Live」做起吧。

(感謝淑茹師姐轉寄此文章自《王文華的公轉日記》)

Friday, September 23, 2005

豪邁大方與不拘小節

你有沒遇過搞不定的對手?明明今晚談好了,隔天一大早他就告訴你:「我想了一晚,還是覺得不妥,所以昨晚的決定我看還是暫緩好了。」你真的會氣炸,這種「龜毛」的人,「出狀況」絕對不會只有一次,保證是「三不五十」;面對這種人,你需要的不僅是耐性,還要有智慧。

【談清楚,不要假大方裝豪邁】

真的很好笑!我有一次利用「燈光美、氣氛佳」的好時機,很誠懇的對一位「龜毛族」獻上我的建議,我說:「老兄啊!人生中很多事情不要捏太緊,該放手的時候就要鬆手,給別人好辦事。」沒想到他一付正氣凜然的回嘴:「做人要有原則,買賣有分,相請不論。」

真是的,講的好有原則,誰沒原則?我也是很有原則啊!我的原則就是「必要的時候,不要堅持原則」;不要老是說自己有原則,所以做什麼都理直氣壯,問題是「什麼是原則?」很空泛的名稱,根本是唬濫話!

生意人談交易條件,一定要白紙黑字寫清楚;有些商業糾紛受害人找我求助時,卻什麼證據也拿不出來,我氣他當初為何沒留證據?通常都是說:「不好意思說啦!」這是不拘小節?還是過度豪邁假大方?

【放開心胸,對待人生中的遺憾】

人生中「漏接」的事情太多了,包括被坑、被欺騙、被偷、被陷害,我每次都一笑置之,不然要怎樣?大哭大鬧不成?我才不會自殺!我也不會到處去申訴,或是採取報復行動。

每一件遺憾的事情,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錯,包括你自己笨,你給對方有機會欺負你,你可能真的做錯什麼事情,所以你不要光怪人家,你要先檢討自己,記住,下次不要重複這樣倒楣了!

我曾經與一位朋友合作事業,他犯了一個錯誤,造成了公司的巨大損失,並導致拆夥;事後他卻一昧的認為自己很無辜,還到處去向別人抱怨我的不是,讓我被黑鍋;可是我又不能像他一樣到處去表白解釋,當然這件事情的真相,可能他永遠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這真是很遺憾的事啊!未來人生中還有很多吧?怎麼避得了?

【沒有吃不吃虧,只有誠意與否】

每一次跟人家談合約,我都很小心,每一該注意的地方都寫到了,但是實際上,我並不會去嚴格看待每一件小節,我總認為「狀況太多了」,如果有誠意就能協調,沒誠意寫一百條都沒用!

像我規定部屬出差時要控制預算,注意節約費用,住的不要太奢侈,吃的也不需要太貴,可是人家報帳的時候,我從不會去計較他們是否超出預算?應該說我連看都不看她們花了多少,這就是我的處世哲學。

有些人做生意做久了,變的很銅臭味,什麼都想賺,覺得自己很精明,可以說斤斤計較,少一塊錢也要追根究底,這就是原則嗎?

我最欣賞我的老師「吳政宏顧問」,他跟人家合作時,都是說:「你自己說條件,我看了就簽字。」他真的也都是說到做到,他永遠沒有吃不吃虧這句話,這才是真正的豪邁吧!

培養健康思維

培養健康思維,精神才健康

文/胡海國 ( 台大醫院精神部主任,台大醫學院教授 )

我的一位病人,去年重複地經歷了幾件辛苦的人生事故,一年裡,他付出了許多的努力、忍耐與掙扎,在年初時,他說:「去年總算過去了」,我說:「是啊!新的一年也來臨了啊!」。

在這短短的對話中,我有意地提供了幾點信息:

其一,人生辛苦總會過去;
其二,辛苦努力以對的經驗,是珍貴的:
其三,新的一年是帶來了一種新的生命訊息。

所謂「人生辛苦總會過去」,並不是奇蹟的來臨,而是一個人每天生活中,以真實的生命力量,努力從事,忍耐苦難,掙扎著向前行的一種跨越,一種超越。

在人生歷程中,難免有不少歷歷於心的辛苦日子與難關。身在辛苦中的人,往往苦楚之感覺無人能體會,有不少人是默默地承受著。在這天天繁忙的世風中,人人無不被貼上「忙」的標記。要你我之間能互相聽聽對方之辛苦,真是可遇不可求,人和人之間的陌生感與疏離感,縱使是緊鄰辦公室之同事,也不可免。

我的這位病人長期來門診診治,討論人生的種種困境,看來他面對人生種種的辛苦情境,是跨越了,也超越了。

面對困境時,人總是落寞的,我鼓勵任何人有任何困境時,除了自己盡力應對外,最好能找一個可信任的人,三不五時,和這位可信任的人多談談,交換些意見。

每個人面對的種種辛苦情境,不論是人際間之衝突,事業(或學業)的挫折,經濟困境、家裡的困擾等,都盡力應對,努力去解決、去經營,無不挖盡心思來處理,可以說是每個人在善用他的頭腦,去克服困難,企圖創造順境,這種努力的過程就是一種深厚生命力的表現,這種真實生命所體會之經驗,是真實且可貴的,不論是順境或逆境的經驗,不論是快樂或憂愁的經驗,它都是可貴的人生資產(經驗),不是金錢可以買的,它確是用生命所換取的珍貴智慧。

(摘自《精神健康基金會2004年報》)

仇人與恩人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某電視公司請我去主持個特別節目,那節目的導播看我文章不錯,又要我兼編劇。可是當節目做完,領酬勞的時候,導播不但不給我編劇費,還扣我一半的主持費。他把收據交給我說:"你簽收一千六,但我只能給你八百,因為節目透支了。"

我當時沒吭聲,照簽了,心想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後來那導播又找我,我還 “照樣 ”幫他做了幾次。

最後一次,他沒扣我錢,變得對我很客氣,因為那時我被電視公司的新聞部看上,一下子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我們後來常在公司遇到,他每次笑得都有點尷尬。

我曾經想去告他一狀,可是正如高中那位同學所說,沒有他我能有今天嗎?如果我當初不忍下一口氣,又能繼續獲得主持的機會嗎?

機會是他給的,他是我的貴人,他已經知錯,我何必去報復呢?

後來我到了美國留學。

有一天,一位已經就業的同學對我抱怨他的美國老闆“吃”他,不但給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綠卡(美國居留權)申請。

我當時對他說:“這麼壞的老闆,不做也罷。但你豈能白幹了這麼久,總要多學一點,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學。

” 他聽了我的話,不但每天加班,留下來背那些商業文書的寫法。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都跟在工人旁邊記筆記,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創業,能夠省點修理費。隔了半年,我問他是不是打算跳槽了?他居然一笑:“不用!我的老闆現在對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綠卡也馬上下來了,老闆還問我為什麼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變得那麼積極呢?”

他心裏的不平不見了,他作了“報復”,只是換了一種方法,而且他自我檢討,當年其實是他自己不努力。

大概前五年吧!我遇到個有意思的事。

一位老友突然猛學算命,由生辰八字、紫薇鬥數、姓名學到占星術,沒一樣不研究。

他學算命,當然不是覺得算命靈驗,而是想證明算命是騙人的東西。 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師為他算命,算他活不到四十七,他發誓,非打爛那大師的招牌不可。

你猜怎樣?

他愈學愈怕,因為他發現自己算自己,也確實活不長。

這時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說“反正活不久了,好好運用剩下的歲月,做點有意義的事。”

他很積極地投入,人人都說他變了,由一個焦躁勢利的小人,變成敦厚慈愛的君子。

不知不覺,他過了四十七、過了四十八,而今已經五十三,紅光滿面、生氣勃勃,比誰都活利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師的招牌了!”我有一天開他玩笑。

他眼一亮,回問我:“為什麼?”又笑笑:“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確實四十七歲非犯心臟病不可,他沒有不準啊!”

各位年輕朋友!你喜歡逞強鬥狠嗎?你總是心有不平嗎?你有“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憤恨嗎?

一點心得 你要知道,敵人、仇人,都可以激發你的潛能,成為你的貴人。

你也要知道,許多怨仇、不平,其實問題都出在你自己。

你更要知道,這世間最好的“報復”,就是運用那股不平之氣,使自己邁向成功,以那成功和“成功之後的胸懷”,對待你當年的敵人,且把敵人變成朋友。

當“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雙贏,能成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雙贏。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嗎?

是不是: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確的?

Thursday, September 22, 2005

孩子是來討債的嗎?

孩子是來討債的嗎?

文/吳娟瑜(演說家;作家 )

近日,我到馬來西亞演講,一位頭痛的爸爸問:「我們家有對雙胞胎姊弟,兩個小朋友目前兩歲半,為什麼小姊姊乖巧聽話,弟弟卻調皮搗蛋……」

當這位六神無主的爸爸描述了些弟弟的「惡形惡狀」後,他在五百多位聽眾面前突然也露出了頑童的神情,打趣地再補問一句:「老師,我兒子是不是來討債?」

他這樣一說,全場聽眾都笑起來了。老實講,大家都很能感同身受,誰家沒有「與眾不同」的兒女?誰沒有碰過「挑戰到底」的兒女?如果說是「來討債」,未免太消極了點,何不把它當成是來幫忙修身養性的師父?

教養子女五合一

自從提到「師父」來替代「討債鬼」,這位爸爸的神情終於鎮定了。我這時從五個角度提問,請教他和老婆做到了沒?
一、飲食上,是否減少肉食和速食飲料?
二、體力上,是否每天安排適量的運動時間?
三、閱讀上,是否每天至少一小時專注看繪本書或大人伴讀的習慣?
四、睡眠上,是否睡覺前家中氣氛安定,同時對兒子講祝福肯定的話?
五、教養上,是否夫妻有共識,不在「錯的行為」一直糾正,而是立刻提供「對的行為」來演練?

由於他的兒子還小,很多行為和習慣的養成還來得及改正,所以在舞台上,當他每聽到我一個提問,都是「噢?!」的回應後,他頗有體會的說:「兒子還真的是來幫我修身養性,看樣子我和老婆還有得成長。」

女兒的驚人之語

有位爸爸頗苦惱女兒的回應,因為他們夫妻倆省吃儉用,終於可以送十七歲的女兒到澳洲唸書,沒想到去探望女兒時竟然聽到她說:「我幹嘛用功念書,我只要找個外國人結婚,居留權有了,你們來去也方便多了。」

爸爸微蹙眉頭,不知所措地問我:「女兒才去一個月就有這種想法,太可怕了,我們夫妻栽培她,可不是想送她出國嫁洋人,這該怎麼辦?」

親子溝通原本就是大學問,兩代的成長背景迥異,當然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加上目前網際網路的全球化,對下一代子女在兩性關係、金錢觀、消費觀、學習態度多少有了不同的衝擊。

莫怪這位爸爸是懷抱心驚膽跳的情緒來提問,他多麼希望女兒認認真真地念到大學畢業,或研究所畢業,然後回到家鄉找份工作,再結婚生子,平安幸福過一生。

「當女兒說出這樣的話,代表了她有天真的一面,也有信任你們的一面。會不會真的嫁給外國人,這件事還不是今天明天的事,倒是針對你們溝通的管道相當暢通這一點,為人父母要更珍惜,允許她講真話,也期許自己學會聆聽,這樣陪伴女兒成長的過程才能掌握正確引導的契機,切忌現在就教訓和苛責,否則兩地相隔這麼遠,只要女兒拒絕溝通,我們也鞭長莫及了。」

聽到這裡,這位爸爸終於寬了心,他笑著臉說:「幸好我們和女兒的關係還不錯,相信我們對她還是會有好的影響力,萬一有一天她真的愛上外國人,他們關係也真的不錯,那我和太太一定會……」

他的話還沒說完,我接上他的話,和他同時說出了「祝福她」三個字,然後兩人相視而笑。

沒錯,親子相處必定有更寬闊的情緒空間,當我們退一步想而海闊天空時,相信子女也更有空間想要進一步與我們親蜜與親近了。

Wednesday, September 21, 2005

我的三個藏身之窟

我的三個藏身之窟

在天堂與地獄之間流浪

文/黃明堅

許多年來,我旅行過許多地方。識或不識的人總以為,旅行是件浪漫的事,而我必定是個浪漫的人,希冀在旅途中尋找那種浪跡天涯、無處繫舟的放蕩心情。

人們或是羨慕,或是疑惑,但從沒有人認真探詢過我尋找的究竟是什麼,最終又找到了什麼。

極其荒謬的是,不管流浪到多遠的地方,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是「家」。這個家不是我在台北市的那間公寓住宅,而是不知道隱藏在世界上哪個角落裏一個靈魂有所依託、肉體可以休憩的地方。

我飛越半個地球,有時東,有時西,走過漫漫長路,朝南去,向北行,從來不是漫無目標,任意飄流。

事實正好相反,我憑著心靈地圖,要到一個又一個的國家去確認我此生在世上的「家」。

最終我發現,任何國家都不能讓人完全滿意。既有整個世界可以選擇,我何不貪心地多選一些呢?

就選三個國家吧。狡兔有三窟,方得以保全性命於亂世;茫茫人海中如果我能有三個藏身之窟,應當也得以保全我的靈魂和肉體吧。

有的國家好,有的國家壞,有的國家在前進,有的國家步步後退,只有一個國家始終如一,比最忠貞的愛人更堅定。感謝佛,泰國永遠在。

泰國,就是天堂。天堂從來不會改變,泰國也一樣。

蘇聯解體了,中國開放了,歐洲日趨沒落,台灣瞬息萬變,整個世界天翻地覆了。湄南河水卻依舊悠悠地流著,曼谷萬千的寺廟依舊鑲金嵌玉,泰國總也不變,踱著慢吞吞的步伐,在原地轉圈圈。

不管你多少年前去過泰國,也不管你多少年後重遊泰國,你總可以安心,泰國具有一種和宇宙同樣永恆的特質。

泰國人不懂得什麼叫「五胡亂華」,什麼叫「八國聯軍」。他們的歷史裏,沒有「淪陷」、也沒有「亡國」這些沈重的字眼。歐美列強把東南亞各個國家當成囊中物,任意宰割吞噬,泰國人卻能不流血不流淚,憑著所有人望塵莫及的高明手腕,穿梭遊走,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主權。

泰國總讓人放鬆,是從意識最深處全然卸下武裝。泰國人如果看起來和平善良,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被迫害、被殖民、被瓜分的任何經驗,也因此沒有被迫害、被殖民、被瓜分之後千百年纏繞不休的種種妄想、偏執、恐慌和夢魘。

在泰國,我睡得很沈,這一覺是睡在八百年未受干擾的幸福國土之上。

在泰文裏,「泰」這個字就是「自由」。也只有身在泰國,你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自由,不僅僅是國家政體的自由,更深更深的是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傷痕歷史的自由。

我的靈魂在泰國得到癒合。一旦遠離我的族人,我無須不停逃難,不斷移民,我輕鬆洗淨族人間的仇恨與分裂。我向泰國人學習,面露微笑,雙手合十,對所有的外來客和自己人,不吝惜地獻上祝福,為什麼不呢?只有在天堂裏,你可以無私無怨、平等去愛每一個人。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一樣,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其不幸。」

也許是太幸福了,泰國人看起來總是一模一樣,我把身上叫囂著的種種標籤一片片撕下來,精明又如何,能幹又如何,劍拔弩張又如何,引領潮流又如何,這些都是不幸的標幟。真正幸福的泰國人,慢慢說話,款款走路,你何必要做獨一無二的你,我何必要做萬夫莫敵的我,簡簡單單做個天堂子民,不是比什麼都尊貴嗎?

話雖如此,再美好的天堂,也有叫人不耐的時刻。在泰國最迷人的海灘上曬過太陽、玩過浮潛、欣賞過比基尼美女之後,蠢蠢欲動的心渴望地獄之火,將我焚燒。

天堂和地獄,本來就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說得更清楚些,地獄中的人固然企盼天堂,天堂裏的人又何嘗不隱隱渴慕著地獄呢?

離開泰國,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印度的懷抱。僅僅是一步,我就從天堂,直直掉進地獄。而地獄,是多麼勾魂攝魄啊。

印度,是一個試煉。像煉獄之火,測試人的極限。

印度不搞結構主義,而是負責解構。我總是被印度大卸八塊,然後極度無助地自行重組,手接上腳,屁股接上腦袋,前胸後背調轉一百八十度,鼻子被安在肚臍中央,而眼睛尷尬地卡住耳朵窩窩。我不再是我,也根本無法重新撿回舊日的我。

印度就是這麼可愛,我可以遇見魔幻王國中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到最後,我自己也變做了妖魔鬼怪。

新德里也好,加爾各答也罷,置身印度,唯一正確的事,就是把自己放空,放空成一個零。所有的邏輯、理性、規矩、道理,去他的,印度不講這些。

在印度,每一天都是探險。不對,是每一時每一刻,每一件最小的事情。冷氣車沒有冷氣,旅館隨時停電,在路上要讓牛先行,打電話沒法辦事,你有你的文明,印度有印度的文明。

我在印度,不讀平日嗜讀的小說,也不看平日必看的電影。如果你已經踩在《愛麗絲漫遊仙境》的仙境裏,還需要讀那本書嗎?

這裏全是神仙,渾身赤裸的人瑞能倒立,還能豎起他的那一根,問題是他每天也只是倒立,和豎起那一根給人看,這就是他的人生,不多不少。三輪車伕排滿街,一天不見得能拉到一個客人,這就是他的工作。還有更多人,整日整夜蹲在路邊,睡在路邊,啥事也不做。

反正在印度也辦不成任何事,索性無所事事吧。

我不了解印度人究竟要拿他們的人生做什麼,但是一向被太多工作、太多要做的事情壓得喘不過氣的我,其實也不明白我這樣一團混亂的人生究竟是要做什麼。

無所事事的我,在無所事事的印度,只管練習倒立。等我活到一百零八歲的時候,看看只懂忙忙忙的你們那時在哪裏?

我倒臥在喀什米爾的船屋上,呆望著皚皚飛雪的喜馬拉雅山,就這樣日復一日等待輪迴,也真夠單調的。偶爾我也希望還有第三個選擇,選擇前往人的王國。

地球上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我還有什麼選擇?自然是歐洲嘍。

歐洲有浪漫的法國,樂音飄揚的奧地利,陽光燦爛的希臘,無比多情的義大利,我不必選擇,直奔蘇格蘭。

蘇格蘭在英國,卻不是英國。它有點像台灣,希望獨立,卻始終不能獨立。它不是一個國家,卻擁有不輸給 任何國家的獨特文化。

國家是政治的畫分,我的選擇毋寧是文化的畫分。僻處在英國北方的蘇格蘭,是我理想的人間淨土。

在這塊人間淨土上,最妙的是居然沒有人。

大部分的文明國家、文明城市已經完全被人群攻占了。文明生活的代價,就是必須和擁擠的人群共處。

蘇格蘭卻奇蹟似地保持著文明生活的一切便利,以及稀稀落落的人口。

隨便你挑選任何一個大城市,數數都只有幾十萬人。遼闊的草場上,放牧的牛羊都遠遠多出幾倍。

我在愛丁堡,一個早晨要和幾百棵樹道早安。可是人呢?旅館街上零星數十人罷了。有時倚在窗前,大半天都不見一個人影呢。

若是出門,連開幾個小時遇不上一輛來車,也是常事。

沒有人,多麼好。沒有人情應酬,沒有人事是非,我安安靜靜獨坐,捧讀我最仰慕的作家波赫士所最仰慕的蘇格蘭作家史蒂文森的《金銀島》,讓船長、水手、海盜帶領我去冒險。

我也可以讀還是波赫士喜歡的吉卜林,讀我自己喜歡的克莉絲蒂推理小說,或者讀應該讀卻從來沒有時間讀的莎士比亞。蘇格蘭畢竟是英國,在這裡讀這一長串的英國作家,即使光念念他們的名字都覺得可親可愛。

不讀書,也是好。蘇格蘭有麥金塔,有好多他所設計的美麗房屋,教堂、學校、咖啡廳,僅僅只是在他的房子裏佇足片刻,被他流暢的線條和粉紅色的玫瑰花包圍,就足以讓人戀戀蘇格蘭,徘徊久久,不忍離去了。

每一個小城都開滿了花朵,每一座古堡都典雅精緻,最新的、最美的、最奇特的博物館,走不完也看不盡。呼吸的是清新空氣,觸目的是平疇綠野,卻又能飽飽地享受頂尖的精神食糧。蘇格蘭以半鄉半城,半文明半荒僻,半現代半傳統的不可思議組合,誘我泥足深陷,難以自拔。

世界很大,我可以選擇任意流浪,停泊於隨便哪一個港口,我也可以選擇單單一個理想的國家,長住忘歸。

流浪太輕浮,而安住又太固執。我是一個不大輕浮也不大固執的人,在這個遼闊的世界上,給我三個國家可以居、可以遊、可以消磨歲月,余願足矣。

而天堂、地獄與人間的穿梭來去,誰能說我這三個藏身之窟不正是世界的縮影呢?

Tuesday, September 20, 2005

通過考試的老師

我的學生出了一個考題,顯然只有我通過了這場考試。

明天,我就要退休了。做了整整三十五年的中學老師,我可以說這一輩子過得非常充實,非常有意義。 我到現在還記得我開始做中學老師的那一年。我一畢業,就進入一所明星中學教數學,學生因為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很少功課不好,教起來當然是得心應手,輕鬆得很。隨便我怎麼出題目,都考不倒他們。

可是,我忽然注意到班上有一位同學上課似乎非常心不在焉,老是對著天花板發呆。期中考,他的數學只得了十五分,太奇怪了,全 班就只有他不及格。而且分數如此之差。

有一天,放學以後,我請他和我談談。這小子一問三不知,對成績的大幅落,講不出任何理由。他一再說他上課聽不懂我講什麼,我卻覺得他不用功,因此就威脅我要去找他的家長。立刻緊張了起來,他說他五歲時父親生病去世了,母親改嫁到美國,沒有帶他去。他一個人和祖母一起住,經濟情形很好。

可是祖母年紀大了,連國語都不大會講。也不認識字,如果知道他功課不好,一定會非常傷心的。他被我逼急了。忽然問我:「老師,難道你以為我騙你?難道我會做題目,卻假裝不會做?」我被他問得啞口無言,除了鼓勵他以後上課要用功一點以外,還願意替他補習數學,而且當天晚上就開始。

這位學生一開始還不大願意接受我做他的義務家教,可是由於我 的堅持,他只好晚上乖乖地在我的督導下做習題。我發現他其實不笨,只是對數學反應慢了一點,每週替他補習兩次以後,他終於趕上了進度,考得愈來愈好。兩個月以後,我就不管他了。這位學生以後就和我很親密了,當時我們夫妻兩人沒有小孩,我太太知道這孩子沒有父母以後,就找他來吃飯,他有什麼事情,一定會來找我商量,包括一些生涯規畫的問題。他考大學也算順利,去成功嶺前還來向我們辭行,可是第三天,我收到一封他的信,信的內容令我吃了一驚。

老師:請原諒我騙了你一次。當年我功課忽然一落千丈,是我故意的。我一直沒有爸爸,也想有個爸爸,這樣,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好問問他,因此我心生一計,我發現我的英文老師、國文老師和數學老師都是男老師,我決定假裝功課好差,看看他們反應如何。

我的英文老師對我的成績完全無動於衷,他將考卷還給我的時候,一點表情也沒有;我的國文老師將我臭罵了一頓,他說他最痛恨不用功的學生,他罰我站了一個小時。我雖然只有高一,個子已經很高,高個子最怕罰站,這麼大的人了,還要被羞辱,我當然心情不好。第二天〈赤壁賦〉一個字也背不出來,國文老師發現我交了白卷以後,立刻又罰我站,然後,在下課的時候,他向全班宣布,他已放棄了我。

唯一關心我的就是你,你不但一再問我怎麼一回事,還替我補習。其實你只要關心就夠了,我完全沒有想到你免費地當我的家教老師,我必須假裝不懂,如此裝了整整兩個月之後,才脫離苦海,但我從此發現我很會演戲。最使我感動的人,其實是師母。她對我的關心,令我永遠也忘不了。

師母第一次請我去吃晚飯,正好寒流過境,我故意沒有穿夾克。師母一看到我衣服單薄,立刻押著我去附近的冬衣地攤,替我選了一 件厚夾克,我知道你們做老師的薪水並不高,還對我這麼好,我知道我找到爸爸媽媽了。

我從此以後將你當做我的爸爸,有什麼事,我都會問你,你也都會給我建議,我也偷偷地學你的為人處事。你對人誠懇,我也因此儘量對人誠懇,這些都是你所不知道的事。我要在此請你原諒我,我當 年騙你,實在是迫不得已,我的確需要一個好爸爸,難得你對我關懷,我從此凡事都有人可以商量。由於你在我功課不好的時候沒有放棄我,你是我一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祝 教安 騙你的學生 張某某上。

這封信令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們做老師的一天到晚考學生,卻很少想到學生也在考我們。我的那位學生出了一個考題,顯然只有我通了這場考試。

從此以後我就特別注意後段班的同學,無論他們的資質如何,我都不輕言棄,總會儘量地幫助他們,使他們能學多少就學多少。這麼多年來,我教了不知多少功課不好的學生,有幾位大器晚成,還得到了博士學位。不論他們的學業成就如何,他仍都在社會上有工作可做,沒有一位出問題的。我發現後段班學生都非常感激我,他們的任何成就,也都令我感到驕傲。

明天,有很多我過去教過的學生會來參加我的退休茶會,大多數恐怕都是當年後段班的學生,那位騙我的學生當然一定會來。他的事業很成功,一直和我保持密切的聯絡。我要告訴他,我才應該謝謝他,他改變了我的一生,他是我一生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Monday, September 19, 2005

Having a mid-life transition?

Have any of you sudenly noticed a sudden yearning to wear Hawaian shirts, trade in your wife for a newer model or drive a sports car? You might be experiencing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a "Mid-life Crisis".

Mid-life transition is a natural process, a normal part of maturing. It happens to many people, usually around age of 40. Common issues that arise with mid-life transition include discontent, boredom or confusion with your current life/lifestyle, the questioning of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a yearning to be adventurous.

If you or a loved one is experiencing mid-life transition, coping will take some time and energy. Make sure you explore and accept your feelings, allowing yourself time to reflect about life on a regular basis.

Setting new goals and taking care of your mental health is also a good idea - join a group or seek out a therapist if necessary. Devoting extra time to your partner or spouse to rekindle your relationship and spending uninterrupted time with your children is important, too, as is pursuing hobbies and getting enough exercise.

"Take Charge of your Health" by Taking Care.

To Realize...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a sister ask someone who doesn't have one.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ten years, ask a newly divorced couple.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four years, ask a graduate.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year, ask a student who has failed a final exam.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nine months, ask a mother who gave birth to a stillborn.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onth, ask a mother who has given birth to a premature bab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week, ask an editor of a weekly newspaper.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nute, ask a person who has missed the train, bus or plane.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second, ask a person who has survived an accident.

Time waits for no one.

Treasure every moment you have.

You will treasure it even more when you can share it with someone special.

Getting Physical

Exercise on a daily basis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 to observe. While almost any aerobic activity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health, some exercises have their own particular benefits:

Swimming is great for the joints and provides a balanced, muscular workout and relaxation.

Cycling builds the muscles that support the knee and can produce a feeling of exhilaration.

Dancing is a great aerobic activity simply because it's fun, never boring, and provides a thorough workout.

Walking can be done anywhere, with little or no equipment, and can benefit the entire body.

Choose your fitness passion and pursue it - regular exercis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oderate weight, boost the immune system, prevent disease and achieve a healthy balance between mind and body.

我的生日禮物

我的生日禮物

文/王文華

每個人,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可以忙一百件事情,而因為在忙那些事情而從自己真正的人生中缺席。他可以告訴朋友:「我爸爸過世前那幾年我沒有陪他,因為我在忙這個、忙那個。」我相信每個人的講法都會合邏輯,大家聽完後不會有人罵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但人生最難的不是怎麼跟社會交代,而是怎麼面對自己。

爸爸在二○○○年的十二月十七日過世,兩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收到他送我的禮物。一九九八年十月,爸爸的左耳下突然腫了起來,起先覺得是牙周病,後來以為是耳鼻喉的問題,最後才懷疑是淋巴瘤。在此之前,爸爸一向是家中最健康的,煙酒不沾、早睡早起、一百七十五公分、七十公斤。

由於淋巴散佈全身的特性,淋巴瘤通常是不開刀、而用化學治療的。但爸爸為了根治,堅持開刀。七小時後被推出來,上半身都是血。由於麻藥未退,他在渾沌中微微眨著眼睛,根本認不出我們。醫生把切下來的淋巴結放在塑膠袋裡,舉得高高地跟我解釋。曾經健康的爸爸的一塊肉被割掉了,曾經健康的爸爸的一部分被放在裝三明治的塑膠袋裡。

手術後進行化學治療,爸爸總是一個人,從忠孝東路坐車到台大醫院,一副去逛公園的輕鬆模樣。打完了針,還若無其事地走到重慶南路吃三商巧福的牛肉麵。我勸他牛肉吃多了不好,他笑說吃肉長肉,我被割掉的那塊得趕快補回來。化療的針打進去兩週後,白血球降到最低,所有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嘔吐等全面進攻,他仍然每週去驗血,像打高爾夫球一樣勤奮。

但這些並沒有得到回報,腫瘤復發,化療失敗,放射線治療開始。父親仍神采奕奕,相信放射線是他的秘密武器。一次他做完治療後,跑到明曜百貨shopping。回家後我問他買了什麼,他高興地拿出來炫耀,好像剛剛買了一個Gucci皮包。

「因為現在脖子要照放射線,所以我特別去買了一件夾克,這樣以後穿衣服就不會碰到傷口。」傍晚七點,我們坐在客廳,我能聽到鄰居在看娛樂新聞,爸爸自信地說:「算命的曾經告訴我,我在七十歲之後還有一關要過,但一定過得去。過去之後,八十、九十,就一帆風順了。」他閉上眼、欣慰地微笑。

一九九九年四月,爸爸生病半年之後,他中風了。我們在急診室待了一個禮拜,與五十張鄰床只用綠色布簾相隔,我可以清楚地聽到別人急救和急救失敗的聲音。「前七天是關鍵期!跟他講話,你們要一直跟他講話。」我跟他講話,他聽得見卻不能回答。我換著尿布、清著尿袋、盯著儀器、徹夜獨白。「你記不記得小學時有一年中秋節你帶我去寶慶路的遠東百貨公司,我們一直逛到九點他們打烊才離開……」我開始和爸爸說話,才發現我從來沒有和他說過話。爸爸真的救回來了。

爸爸回來了,我不知道他怎麼做到的,但他這硬氣的老小子,真的就回來了。帶著痲痺的半身,我們住進復健病房,腫瘤的治療不得不暫停。任何復健過的人和家人都知道,那是一個漫長、挫折、完全失去尊嚴的過程。你學著站,學著拿球,學著你三歲就會做的事,而就算如此,你還做不到。但他不在乎看起來可笑,穿著訂做的支架和皮鞋,每天在醫院長廊的窗前試著抬腳。

癌症或中風其中之一,就可以把有些人擊垮。但爸爸跟兩者纏鬥,卻始終意興風發。他甚至有興趣去探索秘方,命令我到中壢中正路上一名中醫處求藥,「我聽說他的藥吃個三次中風就會好!」復健、化療、求秘方,甚至這樣他還嫌不夠忙,常常幫我向女復健老師要電話,「她是台大畢業的,我告訴她,你也是台大的,這樣你們一定很速配。」

我還沒有機會跟復健師介紹自己,腫瘤又復發了。醫師不建議我們再做化療或放療,怕引起再次中風。「那你們就放棄囉?」我質問。

醫師說:「不是這麼講,不是這麼講……」

我知道我的質問無禮,但我只是希望有人能解釋這一年的邏輯。從小到大,我相信:只要我做好事,就會有回報。只要我夠努力,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結果呢?那麼好的一個人、那麼努力地工作了一生、那麼健康地生活、那麼認真地治療、我們到最好的醫院、請最好的醫生、全家人給他最好的照顧,他自己這麼痛苦,結果是什麼?結果都是bullshit!

「還有最後一種方法,叫免疫療法。還在試驗階段,也是打針,健保不給付,一針一萬七。」

免疫療法失敗後,爸爸和我們都每下愈況。二○○○年六月,他再次中風,開始用呼吸器和咽喉管呼吸,也因此無法再講話。他瘦成一百六十五公分、五十公斤。床越來越大,他越來越往下塌。我們開始用文字交談,他左手不穩、字跡潦草,我們看不懂他的字,久了之後,他也不寫了。中風患者長期臥床,四小時要拍背抽痰一次。夜裡他硬生生地被我們叫醒,側身拍背。他的頭靠在我的大腿上,口水沾濕了我的褲子。拍完後大家回去睡覺,他通常再也睡不著。夜裡呼吸器運轉不順突然嗶嗶大叫,我們坐起來,黑暗中最明亮的是他孤單的眼睛。

一直到最後,當他臥床半年,身上插滿鼻胃管、咽喉管、心電圖、氧氣罩時,爸爸還是要活下去的。他躺在床上,斜看著病房緊閉的窗和窗上的冷氣機,眼睛會快速地一眨一眨,好像要變魔術,把那緊閉的窗打開。就算當走廊上醫生已經小聲地跟我們討論緊急時需不需要急救,而我們已經簽了不要的同意書時,他自己還是要活下去的。
當我握著他的手,替他按摩時,他會不斷地點著我的手掌,像在打密碼似地說:「只要過了這一關,八十、九十,就一帆風順了。」

爸爸過世讓我學會三件事……

爸爸過世後的這兩年,我學到三件事情。第一件叫「perspective」(視野),意思是看事情的角度,就是把事情放在整個人生中來衡量,因而判斷出它的輕重緩急。
好比說小學時,我們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相信的程度超過相信父母。大學後,誰還會在乎老師怎麼說?因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了,事情真正的重要性就清楚了。在忠孝東路四段,你覺得每一個紅燈都很煩、每一次街頭分手都是世界末日,但從飛機上看,你肝腸寸斷的事情小得像鳥屎,少了你一個人世界並沒有什麼損失。

我的視野是爸爸給我的。我把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的挫折加起來,恐怕都比不上他在醫院的一天。如果他在腫瘤和中風的雙重煎熬下還要活下去,我碰到人生任何事情有什麼埋怨的權利?後來我常問自己:我年輕、健康、有野心、有名氣,但我真得像我爸爸那麼想活下去嗎?我把自己弄得很忙,表面上看起來很風光,但我真的在活著嗎?我比他幸運這麼多,但當有一天我的人生也開始兵敗如山倒時,過去的幸運是讓我軟弱,還是讓我想復活?

有了視野,我學到的第二件事是:搞清楚人生的優先順序。三十歲之前,我的人生只有自己。上大學後我從不在家,看到家人的頻率低於學校門口的校警。我成功地說服了我的良知,告訴爸媽也告訴自己:我不在家時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實踐理想的目的是讓爸媽以我為傲。於是我畢業、當兵、留學、工作,去美國七年,回來時媽媽多了白髮,爸爸已經要進手術房。當我真正要認識爸爸時,他已經分身乏術。子欲養而親不待,我離家為了追求創意的人生,沒想到自己的人生卻掉進這個最俗不可耐的陷阱。

每個人,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可以忙一百件事情,而因為在忙那些事情而從自己真正的人生中缺席。他可以告訴朋友:「我爸爸過世前那幾年我沒有陪他,因為我在忙這個忙那個。」我相信每個人的講法都會合邏輯,大家聽完後不會有人罵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但人生最難的不是怎麼跟社會交代,而是怎麼面對自己。

我永遠有時間去留學、住紐約、寫小說、「探索自己的心靈」,但認識父母,只剩下這幾年。爸爸走後,不用去醫院了,我有全部的時間來寫作,卻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我的人生變成一碗剩飯,份量雖多我卻一點都沒有食慾。失去了可以分享成功的對象,再大的成功都只是隔靴搔癢。

我學到的第三件事是:承認自己的脆弱。爸爸什麼都沒做,只是一天晚上坐在陽台乘涼,然後摸到耳下的腫塊,碰!兩年內他老了二十歲。無時無刻,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你要如何從其中註釋出正面的意義?每一次空難都有兩百名罹難者,你要怎麼跟他們的家人說「這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我們從其中學到了……」?悲劇中所能勉強歸納出來的唯一意義,就是人是如此脆弱,所以我們都應該「小看」自己。不管你多漂亮、多成功,不管你多平凡、多失落,都不用因此而膨脹自我。在無法理解的災難面前,我們一戳就破。

爸爸在二○○○年的十二月十七日過世,這一天剛好是我的生日。他撐到那一天,為了給我祝福。爸爸雖然不在了,但兩年來,以及以後的每一年,他都會給我三樣生日禮物。這三樣禮物的代價,是化療、放療、中風、急診、呼吸器、強心針、電腦斷層、磁振造影。

他離開,我活過來,真正體會到:誕生,原來是一件這麼美麗的事。即使生命是一場空,也要空得很充實;縱然人生是白忙一場,也要忙得很快樂。

(感謝慈捷師姐轉摘此文章自《王文華的公轉日記》電子報)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05

生技新力量

生技新力量 女傑當家-生技阿媽程伶輝

文/陳怡萍

「請坐、請坐,千萬不要客氣,」眼前這位面色紅潤、看似某個街坊巷尾裡的親切「阿媽」,聲音宏亮地熱情招呼著客戶。她,正是一手創建加特福生物科技公司的程伶輝。

加特福生技成立五年來,資本額從新台幣500萬元,快速倍增至2004年的1億元,旗下針對糖尿病患者所自行研發的健康食品——加特福奶粉,更榮獲2001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殊榮。

蔣媽媽造福

病友 生長自眷村的程伶輝,曾嫁給北伐及抗日名將蔣鼎文上將的么兒蔣崇義為妻,因此朋友習慣稱她為「蔣媽媽」。四十三歲那年她因罹患子宮頸癌,切除子宮及卵巢後,造成內分泌系統失調,身材不斷發胖而引發糖尿病,從此便一頭栽入糖尿病療法的相關研究。

1997年,程伶輝在一場演講中,聽到中興大學獸醫學院毛嘉洪教授提出,母親的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耐糖因子,能夠有效幫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會後程伶輝立刻找上毛嘉洪,並表示自己願意資助糖尿病輔助食品的研究。

「完全是因為蔣媽媽,我才全心投入糖尿病的研究,」毛教授笑著說,「蔣媽媽鼓勵我,這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我才答應了。」

有了專家學者的幫助後,程伶輝便開始籌募資金,不但將原本預計養老的房子賣了,公司還設在天母的家中,自己則移居小閣樓,「我們兩個就是傻里傻氣的才敢開始做。」程伶輝設法省吃儉用,儘量將經費投入產品的研發上。一開始,毛嘉洪建議用帶有糖尿病基因的老鼠作為實驗對象,程伶輝便向美國專門訂購,一隻糖尿病鼠要價上百美元,「貴也要買呀,不然這些實驗根本做不準的!」

設下專利權保護網

除了對研發的重視,程伶輝最得意的另一件事,就是產品研發成功後,便向美國、荷蘭、中國大陸等十多個國家申請了註冊商標和專利,為自己的研發成果設下保護網。

「蔣媽媽給我看的這個專利,就是吸引我加入的原因,」加特福生物科技總經理張夢仁說,當時程伶輝經朋友介紹,想延攬還在美國修習生技及專利權的張夢仁加入團隊,原本半信半疑的他,看到程伶輝申請的專利,才決定回國與她面談。

赴美念書前曾在經濟部生物科技推動小組服務過的張夢仁說,自己當時知道政府雖然想發展生物科技,但都停留在口號階段,且國內的生技公司大多是以代工、代理為主,「蔣媽媽剛跟我聯絡我就告訴她,台灣哪有生技公司,都是騙人的。」

為了遊說張夢仁加入,程伶輝拿出產品的專利權,清楚表達自己尋找的經理人,不僅要懂生技,更要瞭解智慧財產權,這點讓張夢仁相當驚訝。「台灣沒幾個老闆講得出這種話,他們只會問你懂不懂行銷、通路,能不能跟醫生打好關係,」張夢仁說。

此外,為了打通國際市場,程伶輝不辭辛勞帶著研發成果與報告,遠赴歐美各地發表。各藥廠對產品雖有濃厚興趣,卻都要求加特福提供臨床數據。為了做出符合歐美高標準的臨床報告,程伶輝找上國內糖尿病權威戴東元教授。為了等候和戴教授說話的機會,程伶輝曾蹬著高跟鞋足足站了三小時聽演講,終獲戴東元的首肯,整體臨床實驗的投資金額更高達3000萬元。

有了完整的實驗報告與臨床數據,加特福奶粉開始與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的藥廠接觸,「我們在台灣一個月平均賣四千盒,去年光是美國紐澤西的藥廠訂單一下就是三十萬盒,」張夢仁笑著說。

有別於一般營養食品喜歡上媒體、打廣告的做法,程伶輝靠研發、專利打天下,不僅獲「2000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第一屆國際生醫新創獎」的殊榮,投資近2億元研發的加特福奶粉,更在去年獲得衛生署第一張血糖抑制健康食品的認證書。

「以前人家都覺得我胡說八道,認為糖尿病可以治好,星星都會掉下來。」儘管籌資歷程滿布艱辛,程伶輝靠著一股「傻勁」,在生技漫漫長路上持續向前,「去年業績6000萬元,而且開始賺錢了;第一年業績只有幾百萬呀,投資的錢快打平了!」

Friday, September 16, 2005

Look for the Hidden Blessings of Difficult Situations

Gratitude is an all-out experience. It's cheating to be grateful only for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 and to shun the bad. This isn't to say that we want bad things to happen to us, just that if we can be grateful for the soul-lessons inherent in the difficulties that befall us, then our souls will be able to grow and mature. Otherwise, we never progress, because we fail to use the hardships that dog us to become more loving, more patient, more present, more kind.

The people whom I admire most in the world say without reservation that the hardest things they had to face, cancer, the death of a child, a bankruptcy, or job loss, had been their greatest teachers and that they were grateful for the lessons. For me it has been dealing with pain.

When I was a senior in college I injured my back. It was the first time my body ever betrayed me. Until then, I always considered it just a handy container to take my mind where it wanted to go. But suddenly I couldn't move, and I had to pay attention to it.

It's been twenty years since then, and my back continues to be one of my greatest teachers.

I've learned a lot about patience (a hard lesson for me) and impermanence (just because it hurts like blazes today doesn't mean it ill hurt tomorrow).

I've learned the value of physical discipline ("No time to do those boring back exercises?" my body says "I'll show you!")

I've learned that I can't push myself beyond limits that often I still don't recognize until after I've exceeded them. That even doing everything "right" is no guarantee I'll be free from pain.

I've learned to let go of my wanting it to be better, and I've learned about how much I still exist even if I am able to do absolutely nothing.

Now, in theory, I could have learned these things some other way, and perhaps I might have. But the truth of my life is that I have learned them through my pain -- and I am grateful for the lessons, if not for the pain.

You may write down the ten most difficult things that ever happened to you. As you look over the list, can you see the gifts that each of them brought? When you are suffering from some difficulty whose blessing is invisible to you, try saying the following: "I am willing to see the gift in this experience. May the lessons be revealed to me, and may I become stronger and clearer.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心靈園地

以下是我轉貼文章的一些網站,但願每一個人都能享受閱讀的喜悅,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

http://www.lssh.tp.edu.tw/~lib/share/share.php (分享園地)

http://www.ylib.com/heart/alllinks.asp (心靈左岸)

http://www.camp.org.tw/forum.asp?Forum_ID=69 (令人感動的好文章)

http://heart.e-marketing.com.tw/talk.asp (心靈生活雜貨舖)

http://www.taisun.com.tw/foundation/loveindex1.htm (真愛雙月刊)

希望心中常「住著小孩的大人」永遠快樂!

改變,就在這一刻

改變,就在這一刻

文/黃翠吟

一個人向師父訴苦:「我每天都睡不著覺,有很多煩惱的事,讓我輾轉反側,非常痛苦,怎麼辦?」

師父答說:「那就放下吧!當下止息妄念。」

「可是無法不想啊!公司的事、孩子的事,煩惱呀!」

師父又說:「那就挑起吧!該去處理的,就去處理,當下承擔。」

多少人放不下,卻又挑不起,只是陷在思想裡,理性躲到一旁去了,任由恐懼、憤怒、沮喪佔據心靈,不知自己有當下改變的力量。我也有這種經驗,一些想法縈繞不去,如果沒有即時清醒,心情就一直在這個惱人的想法中打轉。

即刻醒悟,找出身心安頓之道

有一次,和一個單位合作一個案子,已近舉辦的日期,對方卻尚未把內容與流程處理妥當,三番兩次向對方要求也無下文,下午在辦公室以電話溝通無效後,當天晚上回到家裡,我陷在情緒裡,坐立難安。

我問自己:這個時候,我能怎麼辦?這個活動一星期後即將舉辦,這麼長的時間,如果內心的不安像緊箍咒一樣控制我,那真是太痛苦了,我必須即時有所行動,設法擺脫不安。我吸口氣,坐下來,捫心自問:「我在恐懼什麼?」我知道,憤怒、沮喪、疑慮…的背後都是恐懼。

我自問自答:「這個活動已箭在弦上,我是擔心無法圓滿達成。」「可是不論用什麼模式,這個活動一定是辦得成的,不是嗎?」「是的,一定可以完成。」「對不放心的事,你有辦法要求對方做到嗎?」「沒有辦法!」「那就隨它去吧!就降低標準吧。」

此時我已寬心不少,但還是有些許不安。我又問:「那這活動的分數可能會有幾分呢?會有什麼狀況發生?影響大局嗎?」最後我作了結論:「可以補足的,就儘量去做,無法控制的,就隨它去吧!」有了定見後,不安消失了大半。

我突然憬悟,這件事從一開始,雙方認知就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的思考及做事方式,加上溝通不足,彼此看法就南轅北轍。我釋然了,不再陷於不安之中,及時把自己從黑洞中拉了上來。

此時此刻,應該即知即行

翻看高中時的日記,其中有一句話是:這一刻如果不能快樂,我知道未來也是一樣;這一刻如果不能放鬆,未來也是無法放鬆。原來年少即有體悟,這一刻要即時改變,當下平安。人常常輕忽這一刻,認為這一刻微不足道,於是一年過去了,數十年過去了,習於怨嘆的人,這一刻就繼續沉溺於怨嘆,因為他認為是環境及別人讓我如此,所以怨嘆得理直氣壯,所以不會決心改變,習於生氣的人,習於憂慮的人,都是如此,一生也就這樣過了。

朋友告訴我,她阿嬤的故事:阿嬤廿多歲就守寡了,她咬緊牙根,扛起田裡的農事,什麼活兒都做,就靠著意志及忍耐,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但命運多舛,十年前,她的兒子,也就是朋友的爸爸又車禍喪生。現在阿嬤八十多歲了,已經有了曾孫,每天還是操心孫子女的工作、婚姻及家中大小事。有一天,她跟孫女說:「我已操心一輩子了,一生該發生的,還是發生,難捱的,終究也是過了,我不想再操煩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要好好的、快樂的過我的生活。」,朋友感嘆的說:「這是阿嬤用一輩子的歲月,經驗來的人生箴言啊!」

阿嬤告訴我們,憂愁無法改變什麼,要努力讓自己快樂活著。但環境往往令人不知不覺憂煩一生,只有把握當下,這一刻就要改變。

想起自己進入不惑之年時,站在鏡子前面,我不斷提醒自己,我是中年人了!心中甚是悵然,怎麼才懂事、成熟一點,才開始能有一點無懼、自信面對人生,就已是中年歐巴桑?心理還沒準備好要當中年人呢!未來的日子重要的事是什麼?該如何過,才沒有浪費這一生呢?回首過往,一生是在「平安」中度過呢?還是「憂懼」中?「生氣」中?「痛苦」中?「抱怨」中?生命無法如此簡單定論,但這個反省倒可讓自己想清楚,每天的日子是怎麼過的?

拿出決心,化煩惱為智慧

這一刻就是生命,不要讓生活無所警覺的在煩惱中度過,把握住這一刻,只有這一刻可以轉煩惱為智慧。

除非我們「決心」這一秒就要平安,否則人生有太多可以煩惱的理由,天災、人禍、意外、老殘、病痛,縱使現在平安,未來也不可確保,如經典裡說:世間原就是不圓滿、無常的世界,要去認同這個事實,接受它,隨順因緣,承受因緣。有些事已無法改變,無法解決,轉事不如轉心,只有把結果交給上蒼,臣服上天的安排,領受上天的教導,如哲學家說的「把缺憾歸於天地」。

不論你現在在做什麼?走路、工作、怨先生、罵小孩…當下這一秒,沒錯,就是這一秒,不讓心情向下沈淪,即時調息,即時自我對話,即時自我激勵,即時改變。

這一刻不論處在什麼狀況下,就用盡最大力氣,去得到內心的平安快樂,不歸咎環境或別人,當下承擔,願意吃苦,所以無懼;不讓自己繼續沉陷在負面情緒裡,當下放下,願意隨順,即時改換想法及心情。

把握這一秒,就是把握一生。

Wednesday, September 14, 2005

Healthy Children

As our children (big and small) settle in to the new school year, it is important to be reminded of what constitutes "health" in all of its aspects. As our children are more and more exposed to the effects of global media and pressured to emulate thier favorite star or sports heroes...consider the following.

A healthy self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tardom. Psychological health comes from acceptance starting in early infancy of all that you are, good and bad, dirty and clean, smart and stupid. It is manifested by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yourself for what you attempt to do as well as for what succeeds. It means recognizing that although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still worthy of love.

In high school, coaches attempt to strengthen character by telling their charges to do their best and to ignore whether the outcome is win or lose. Our society is so addicted to winnng that such advice is but a weak antidote to the pressure placed on youngsters by hysterical parents, idealizing students, and school officials, all of whose egos need a win to boost their self-image.

To grow up to be a whole person, children need the experience of genuine acceptance, they have to know that they are truly seen and yet are perfect and lovable in their parents' eyes, they need to stumble and sometimes fall and to be greeted by a father's or mother's commiserating smile.

Through parental acceptance, children learn that their "is-ness," their essential selves, merit love. Self-love is learned through identification.

Three Men and A Lamp (Joke)

Three men: a project manager, a software engineer, and a hardware engineer are in Ft. Lauderdale for a two-week period helping out on a project.

About midweek they decide to walk up and down the beach during their lunch hour. Halfway up the beach, they stumbled upon a lamp. As they rub the lamp a genie appears and says "Normally I would grant you 3 wishes, but since there are 3 of you, I will grant you each one wish."

The hardware engineer went first. "I would like to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living in a huge house in St. Thomas, with no money worries and surrounded by beautiful women who worship me." The genie granted him his wish and sent him on off to St. Thomas.

The software engineer went next. "I would like to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living on a huge yacht cruising the Mediterranean, with no money worries and surrounded by beautiful women who worship me." The genie granted him his wish and sent him off to the Mediterranean.

Last, but not least, it was the project manager's turn. "And what would your wish be?" asked the genie.

"I want them both back after lunch" replied the project manager.

Lesson learned:
Always let the boss be the first pick.

兩隻青蛙

「假使你失敗了,可能會失望;但是假如你不去嘗試,你便註定毀滅。」
——比佛利‧席爾斯

文/魏悌香牧師

有兩隻青蛙不小心掉進一桶牛奶中,其中一隻掙扎沒多久,認為沒有生路了,必死無疑,就放棄希望,沈到桶底下。

另一隻青蛙,不甘心就此放棄,繼續踢動雙腳,牛奶經牠一再地攪拌,居然逐漸凝結成奶油,等奶油變硬後,這隻青蛙雙腳一蹬,輕易地就跳出了桶子。

默想:
面對絕境,你應該再堅持一下,奇蹟總會在意想不到中出現。不管事情的結果如何,最起碼你曾努力過,心中也可以了無遺憾。

Tuesday, September 13, 2005

把苦痛當成長階梯

把苦痛當成長階梯 找出受苦的意義
文/何權峰

幾天前夜裏,我迷迷糊糊醒來趕稿。在神智不清的狀態下,把剛泡好但因天氣寒冷所以摸起來尚溫的熱茶一口就往嘴裏倒,燙得整個舌頭刺痛發麻。突然間,我完全清醒了。

因此,我學到了,疼痛會帶我們回到客觀的現實,也能喚醒人類的心靈。它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自身的處境。回想一段你曾經歷過的痛苦時光,那時可能你正遭受責難、挫折、遇到大麻煩、或正患重病,回顧之餘,你是否發覺自己從中學到最多,成長最快?

如果你常和重病患者相處,就會發現人生的悲劇,有時就像載著我們性靈上升的直達電梯。一位長年洗腎病患的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我要用盡每一滴生命,而不是讓生命被榨乾。」這些歷經痛苦的人,心裏常常激發出聖哲的智慧。

法國偉大的印象派畫家雷諾瓦,因罹患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以致手指扭曲抽筋。他的朋友亨利.馬帝斯看他以指尖握著畫筆作畫,每畫一筆就會引起一陣疼痛,忍不住問雷諾瓦:「為什麼你這麼痛苦還要繼續堅持畫下去?」雷諾瓦回答道:「痛苦會過去,但是美麗會留下來。」

多麼感人的一句話啊。

正如法蘭克爾所說的:「活著就是要受苦,受苦就是要找出受苦的意義。」

當你知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幫助我們成長的階梯時,是否也準備好更上一層樓了呢?

Monday, September 12, 2005

愛要及時



This has not been broken since 9/11/01, please keep it going...This has been kept alive and moving since 9/11. In memory of all those who perished this morning; the passengers and the pilots on the United Air and AA flights, the workers i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nd the Pentagon, and all the innocent bystanders. Our prayers go out to the friends and families of the deceased.

This is why I always say I love YOU....

IF I KNEW

If I knew it would be the last time
That I'd see you fall asleep,
I would tuck you in more tightly
and pray the Lord, your soul to keep.

If I knew it would be the last time
that I see you walk out the door,
I would give you a hug and kiss
and call you back for one more.

If I knew it would be the last time
I'd hear your voice lifted up in praise,
I would video tape each action and word,
so I could play them back day after day.

If I knew it would be the last time,
I could spare an extra minute
to stop and say "I love you,
"instead of assuming you would KNOW I do.

If I knew it would be the last time
I would be there to share your day,
Well I'm sure you'll have so many more,
so I can let just this one slip away.

For surely there's always tomorrow
to make up for an oversight,
and we always get a second chance
to make everything just right.

There will always be another day
to say "I love you,"
And certainly there's another chance
to say our "Anything I can do?

"But just in case I might be wrong,
and today is all I get,
I'd like to say how much I love you
and I hope we never forget.

Tomorrow is not promised to anyone,
young or old alike,
And today may be the last chance
you get to hold your loved one tight.

So if you're waiting for tomorrow,
why not do it today?
For if tomorrow never comes,
you'll surely regret the day.

That you didn't take that extra time
for a smile, a hug, or a kiss
and you were too busy to grant someone,
what turned out to be their one last wish.

So hold your loved ones close today,
and whisper in their ear,
Tell them how much you love them
and that you'll always hold them dear

Take time to say "I'm sorry,"
"Please forgive me," "Thank you," or "It's okay."
And if tomorrow never comes,
you'll have no regrets about today.

(謝謝淑婓師姐轉寄此短詩。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換個角度找答案

換個角度找答案-一個有時有答案,有時又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文/林素玲

春假的午後,幾個六七歲的孩子們,愉快專注地在社區的沙坑上堆沙子。

暖洋洋的陽光照在他們的身上,涼爽的微風也吹拂過小男孩們和小女孩們的髮梢和衣角,如果要為這幅無聲又多彩多姿的畫面定個主題,那大腦裏打出來的字幕,應該是和幸福有關的字眼吧。

我走到沙坑的邊緣坐下來,想觀察他們。

孩子們抬起頭來:「嗨,你好,你可以和我們一起堆沙子喔。」

「對呀,如果你願意的話。」

是一份送給我的榮幸呢。原本只想先靜靜地看看他們,再拿出紙筆把他們童稚的模樣畫下,聽到他們這樣真誠地邀約,我便脫掉鞋襪,捲起褲管,坐到沙子上和他們一起玩。

徵詢過同意後,拿起他們的塑膠鏟子和桶子,大夥兒又挖、又堆、又填土、又澆水。玩累了,孩子們問:「你會不會用我們的話講故事給我們聽呢?」用瑞士德語講故事?嗯,有意思,中文故事可以隨心所欲地編,但是要用瑞士德語說故事,我想,最好事先準備一下比較穩當,免得到時候溝通不良,出盡洋相。

尤其小孩子們最愛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真要解釋起來,很有可能沒完沒了,所以我用了一個緩兵之計。「真想聽故事嗎?我得要先回家找一個最有趣的故事才好講給你們聽,更何況我等一會兒有重要的事要去辦呢,今天的時間不太夠,聽起來一定不過癮,所以還是等到下一回吧。」

「千萬記住,不能說話不算話呀,」孩子們認真起來,每個都是一丁點兒也不含糊的。

「放心,保證絕對忘不了的,但是,現在我倒有一個小問題想問你們。」

「一個你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嗎?」小馬里奧睜大眼睛,感到饒有興味。

「這個問題很怪,有時候我知道它的答案是什麼,有時候我又變得完全不知道了,」我故意多營造一點氣氛。

「你說說吧,有時候小孩子們會比大人們聰明的,」小莎賓娜很有義氣地鼓勵著她對面的大人。

「好,那就讓我們來試試吧。誰來告訴我,到底什麼是『幸福』?」

「嗯……唔……喔……哦……這個嘛,好難說耶。」孩子們我望著你,你望著我,支吾了半晌,好像慌了手腳似的,全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抽象字眼給考倒。

「這樣吧,你們把我的問題反過來想一想。發生了什麼事後,會感到不幸福、不快活、不好受呢?」

「呀,這樣想的話,真的就簡單多了,我知道一個答案——
『沒東西可以吃,肚子餓的時候』。」胖胖的沃福岡,馬上有了福至心靈的標準答案。

「沒有水可以喝,口渴的時候,」小法比安順口接了一句。

「很無聊,沒東西可以玩的時候,」克里斯多夫的小腦筋也動了起來。

「天天下雨,看不到太陽的時候,」馬帝亞斯望著藍藍的晴空上的暖陽說道。

「做壞事,沒有人喜歡我的時候,」這是綽號叫小淘氣的丹尼爾不知想起了什麼往事,若有所思地說出的心聲。

「看不到我們愛的家人的時候,」索非雅對她說的答案頗引以為豪,很大聲地說出她的句子。

「每天都要上學,沒有放假的時候,」梵奇斯卡則說出全世界大部分孩子們想說的話。

「還有——還有——這次讓我先說好嗎?」孩子們搶著要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唉呦,腦力激盪的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再不即時作結論,答案肯定超過一百個。

「好啦,好啦,你們真的都很聰明,能夠這麼快地想出那麼多答案來。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現在不餓、不渴、有得玩,天氣又那麼好,有家人朋友們喜歡你們,還經常可以見到他們和他們生活在一起,現在學校又放春假了。你們……」

話都還沒能說完,就聽見「哈囉,哈囉」,原來是有人想要插播。

「我懂了,你一定是很想要告訴我們,我們擁有很多很多很多的幸福,對不對?」一個被我忘掉名字,綁著兩束朝天馬尾,像極了小哪吒的小洋娃娃,聰明地猜著了我的心。

「對呀,我也是這樣猜的呢,」好幾個小孩子們都嚷了起來。

「賓果,但是,只對了一半,因為答案是你們自己發現的,我可是什麼也沒說喔。」孩子們得意地笑著。好幾個小毛頭兒還露出了他們這個年齡獨特的造形——缺了一兩顆乳牙的笑容。

這些發現自己擁有很多很多幸福的小孩子們,一定感覺到春天的陽光照煦得更加溫暖,春天的微風吹拂得更加舒暢了。

在告別他們的時候,我這樣地猜想。

Sunday, September 11, 2005

人生50=失業

人生五十 = 失業

文/作者:林美姿、陳怡貝、萬敏婉 東區的熱鬧街頭上,四十五歲的李先生站在路邊發送傳單,圓圓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只有額前垂落的幾絲白髮和黯然的眼神,透露出他的辛酸。

在貿易公司工作長達二十三年,被逼退時,只拿到新台幣50萬元。失業兩年,偶爾打打零工。一家四口沒有收入,泡麵、冷凍水餃成了主食;有時幸運買到黃昏市場賣剩的便當,兩個孩子才能加菜。

欠稅、欠健保費,連小孩學費都欠,念國中的兒子,課本用回收紙一張張影印湊和著用。夫妻兩人找不到工作,十三歲的大兒子自告奮勇要到超商打工,但商家不敢收童工。對未來,他嘴角帶著一絲嘲諷,笑著說,「孩子,你要什麼,爸爸A給你。」

人生大恐慌:中年失業

人到中年,想像該是攀登事業高峰的時刻,但現在許多人赫然發現,迎接他們的,竟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多年來兢兢業業維護的工作,脆弱不堪,隨時都可能失業。而一旦惡運降臨,想要重返職場,更是長路迢迢,一不小心,他或她,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極可能從中產階級,淪落到社會底層,難以翻身。

國內中高齡失業問題,自1996年起急速惡化,從占失業人口比例約7%,攀升到今年6月的21%。也就是說,每五個失業人口裡,就有一個是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中高齡勞工。

有些人總會找到工作,儘管數字顯示,這群中高齡失業勞工重返職場的等待期已經延長到八.八個月,比平均數大約多出一.五個月;但有些人卻從此回不到職場,他們垂頭喪志,最後淪為社會邊緣人。

不管是暫時丟了飯碗或長期失業,對他們的家庭經濟都是一大打擊。最新公布的家庭勞動報酬,2004年全國金字塔頂端20%的家庭薪資收入,是最底層20%家庭的十一.九五倍,較2003年的十一.六七倍持續攀升,但在十年前,兩者僅差七.一一倍。近年來中低所得家庭的失業問題,加劇了貧富差距。

愈來愈多家庭只能以淚洗面。中央研究院一項研究指出,2001年全國四十五到六十歲的經濟戶長裡,約有七十九萬八千戶家庭,收入已經不敷家計和子女教育費用,必須動用儲蓄來過活,包括扶養人口在內,全國共有兩百三十一萬人的生活受到衝擊。「這幾乎是全台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情勢還在持續惡化中,」中研院研究員江豐富焦急地指出。

對中高齡勞工,這真是一個無情的時代。

台灣的生產線不斷外移,每天報紙一翻開,經常可見裁員消息;有紡織廠,也有高科技廠,藍領工作快速消失,白領工作也在蒸發,組織吹起扁平風,中間主管也得打包走人。

政府的政策也造成不少失業,公營事業民營化、金融機構合併、政府組織精簡,大環境的氣氛,讓負擔家計的中年勞工膽戰心驚。一家人力銀行在父親節所做的調查,八成的爸爸都擔心失業。

雪上加霜的還有7月1日實施的勞退新制。台北縣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袁克文最近忙得團團轉,得幫勞工寫申訴書,又要趕場找資方協調。雖然勞委會的統計看不出異樣,但袁克文估計,台北縣有近五萬家的中小企業及小工廠,都以變相方式,因應必須提撥的6%勞退金。方法包括關廠、扣薪、重議勞動契約,或是買斷年資,很多勞工只能忍氣吞聲。

例如有家違章工廠,老闆結束生產線,移往大陸,只發給每位員工新台幣10萬元的轉業金,有位年屆四十的員工只好改去夜市賣一根10元的雞翅維生。一家電子工廠老闆更明白向員工宣布,7月1日以後,員工做到退休都不會再加薪。中和一家印刷廠,老闆要求員工簽署「和議終止契約書」,依底薪結算以往的年資,導致員工退休金大幅縮水。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林文政也發現有些公司不再雇用勞工,而改採「委任」或「聘約」關係。告別終生雇用的時代,勞工要有心理準備,「台灣未來將會走向派遣的趨勢,」他說。

年過四十求職難

政府比較樂觀,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表示,近幾個月的失業率還算平穩,顯見勞退新制的問題並不嚴重。而且有的工作消失,新的工作會興起。的確,台灣TFT-LCD產業在五年內,從零發展到世界產量第一大;而服務業單在2004年就增加了十五.五萬個就業機會。

只是這些新機會,有的是老闆拒絕了中高齡勞工,有的是中高齡勞工自己敬謝不敏。剛上完職訓局TFT-LCD訓練班的陳亦民說,經過一百五十個小時的受訓後,班上三十歲以下的同學都找到工作了,四十歲以上的都找不到。他,四十六歲,所以繼續待業中。

服務業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直銷、保險業務、保全、大樓管理員、居家整理等,大部分薪水都不高,清潔工作一個月1萬8000元,只比法定的最低工資高一些。「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陸續幫五百多位失業者介紹工作,其中最花力氣的輔導,就是勸求職者降低標準,為了生計,接受和他們原來職業、職位和薪水都無法相比的工作。

一位四十出頭的求職者,即使失業三年,至今仍無法接受超商櫃檯的工作,「我好歹也是台大畢業的,」他抬高聲量地說,一臉的不甘心。看管電動玩具店,一個月有3萬元,他考量再三,還是拒絕,「我不想讓小孩抬不起頭,」語氣裡有些掙扎。

於是不少人還是往傳統的老路鑽——攤販和計程車司機。只是最近不斷飆漲的油價,讓許多計程車司機愁苦滿面。因受傷從搬家公司退休的王明俊說,「每天賺的錢,扣完油錢和飯錢就沒了。」四歲大的小孩無法再念幼稚園,木然地坐在計程車的前座,每天跟著父親看盡人世的炎涼。

失去頭路,只能選絕路?

「沒有工作,等於是社會的隱形人,」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比喻。短期失業,還能樂觀以對,但長期失業的人,沒了地位和社交,很多人逐漸失去自信和人生方向。

四十三歲的陳小姐,工作七年後被公司解雇,沒領到一毛錢,三年來靠信用卡度日,財務陷於惡性循環,左手腕上有多道清晰可見的割痕,「我對這個社會和政府都沒有信心,」推推眼鏡,她有些瑟縮,以微弱的聲音表達她的無助。

遭非法解雇,而和老闆打官司的謝先生,打贏官司後,找了三年多的工作都沒下落,轉而投身勞工運動,「等我把手頭的錢用完,我就自殺,」他激動地說,長期受挫,已讓他變得憤世嫉俗。

更多人因此得了憂鬱症。五十五歲的王先生在診所工作,因為健保給付縮減,老同事一個個被老闆請走,最後輪到他,工作二十六年,只拿到57萬元退休金。為了兩個就學中的小孩,以及中風的母親,他去應徵送便當的粗活,卻因「年紀太大」,被當場請回。

他到新店就業服務站問諮詢師,未來自己能做什麼。年輕的諮詢師對著他苦笑,給不出答案。有天他和同病相憐的朋友在公園互吐苦水,說到傷心處,朋友竟拖著他一起去自殺,「我很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要帶著小孩一起走上絕路。」他的婚姻也亮起了紅燈,可是他沒有去自殺,決定走上街頭,參與「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的每場抗議,「我只能厚著臉皮向政府要工作,要不,我也想不到辦法了,」他削瘦的臉上布滿了憂愁的皺紋。

台灣不留人,只能去大陸

有些人留在這裡作困獸之鬥,有些人卻寧可遠赴他鄉,放手一搏。

中壯年人是社會中堅力量,但顯示就業狀況的中高齡勞動參與率,在台灣卻明顯偏低。2004年台灣四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勞動參與率是59.96%,比美國的73.78%低,相較於文化相近的南韓69.43%、日本75.04%,也低很多。

這個特殊現象,勞委會副主委賴勁麟認為,可能是舊制退休金辦法不利於中高齡勞工;中央大學金鼎講座教授李誠卻懷疑,可能多少和白領階層出走,赴大陸尋夢有關。

依據大陸官方統計,2002年台灣人常駐上海三個月以上的人口就有二十二萬人。這群往返兩岸的候鳥,不少原是企業的中上層主管,「這些珍貴的人力資源流失,實在是浪費,」李誠感慨地說。

但大趨勢的浪潮似乎很難阻擋。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調查國內兩千四百六十二家企業,發現僅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在1993至2002年間,對國內就業的影響是負15.7%,明顯減少雇用人數,比起沒有對外投資的國內企業,就業負成長9.8%的情況還嚴重。

「你不去大陸,我就沒有工作給你了,」一家電子工廠的老闆對他的駐廠經理這麼說,因為公司所有的生產線最近都轉移到大陸去了。

中產新恐懼,貧窮世襲

許多中高齡的勞工內心深處都有著恐懼,害怕老闆下一個揮刀砍斬的正是自己,更深怕哪天,自己會從優渥的中產階級變成新貧階級。

五十九歲的陳副理,在金融機構併購的大浪潮中被迫優退,儘管身邊有一筆錢,「可是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他仍然繼續找工作。

曾經夫妻年薪都破百萬的趙先生,在三年以前,從未擔心「財務問題」。這三年來,他的工作不穩定,換了好幾個地方,心裡有些擔心,不料上個月太太又無預警地被資遣,兩人大為緊張,決定先降低生活水準因應,「未來實在太難預測了!」他心慌地說。

在中年失業的冰山下,中產階級沒落,以及貧窮世襲都是隱憂。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顯示,薪資所得不平均是貧富差距惡化的主要因素,2004年我國最底層20%家庭的每戶勞動報酬,平均只有新台幣14萬2595元,等於每個月的薪資還不到法定的最低工資,「連一個小孩都養不起,」政大金融系教授李桐豪痛心地說。

新聞屢屢出現,窮小孩考得上大學,卻念不起;或是因為區區數千元,全家共赴黃泉。台灣的社會安全網,網不住這些因為失業貧窮而墜入深淵的家庭。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理事長郭清圳的兒子大學畢業,總共欠了100萬元的助學貸款,為了還錢,只好簽約當兵三年半。

父母貧窮,小孩很容易成為天生輸家。家扶基金會一項調查顯示,台灣社會兩代貧窮循環的比例高達19%,幾乎每五個貧窮家庭就有一家,注定下一代也掙脫不了貧窮的枷鎖。

中年失業者站起來!

「我年過四十,我要工作!」當美國已經取消退休年齡,台灣的勞工還捲在年齡歧視的漩渦裡大聲求救。

官方宣稱對中高齡勞工有利的勞退新制,但眼前還看不出轉機,許多深受失業之苦的勞工早已忍不住,走上自力救濟之路。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忠漢自己捧的是郵局的鐵飯碗,但眼見周遭三、四年級的老友個個被迫加入失業大隊,才興起組織團體的念頭。愈來愈多的失業勞工不願再做沈默羔羊,近年來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台灣勞工陣線,基層勞動家長協會等勞工團體紛紛崛起,捍衛工作權。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指出,中年,不該是再就業的原罪。但在企業全球化的時代,一個人沒有兩項以上的技能,難以在職場競爭。

人到中年,還得為自己打一場麵包與尊嚴的戰爭,你準備好了嗎?

(轉貼九月遠見雜誌)

關懷別人


Care

所以我們容易忘卻那個破碎的角落一樣需要關懷

珍惜彼此


Cherish

在色彩斑斕的時候 我們往往會被黑白所吸引

Friday, September 09, 2005

快樂的笑容帶來滿室的陽光

文章摘於「做個受歡迎的人」、劉雨靈 著、三思堂文化出版

快樂的笑容帶來滿室的陽光

對自己的臉有自信,可以讓你更能無所畏懼地面對眾人。一但你喜歡自己的臉,臉上便自然而然地掛著笑容;經常面帶微笑的人到哪兒都受歡迎,「伸手不打笑臉人」,沒有人會對著一張充滿善意的笑臉說出刻薄惡毒的話。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深受長輩疼愛、平輩尊敬的薛寶釵,如果她活在現代應是一個笑容甜美的女子,總是不吝於向人展露自己的笑顏,常常在與別人交談時,能使對方覺得如沐春風,彷彿沉浸在冬日溫煦的陽光中一般舒適。她除了會不時微笑地傾聽對方的話語,還會以誠懇專注的眼神注視對方,讓言談者相信自己是受到重視的、被尊敬的,往往能博得對方的好感,讓她不論是在工作上或是人際關係上皆能無往不利。

她用來深深警惕自己的座右銘就是:今天最大的損失是一次都沒有笑過!即使剛開始心情並不好,但是當你望著鏡中的自己,勉強地劃出微笑的弧線,久而久之心情也會輕鬆愉快多了,也能真正地展現發自內心的微笑呢!

她隨身都攜帶著一面小鏡子,隨時照一照自己的臉,檢視自己是否露出一張委靡不振的苦瓜臉瓜臉;當心中有了什麼不快時,她便看著鏡子努力擠出笑容。「不管你心情再怎麼不好,也不能把妳的情緒垃圾倒給別人,這是起碼的尊重。」她常對周遭的人說。

頗具個性文采、孤芳自賞的林黛玉妹妹,若在現代再生,她多愁善感又情緒化的個性,﹁睛時多雲偶陣雨﹂是大家形容她心情的最佳寫照。心情好的時候她就笑靨燦爛、像隻溫馴的心綿羊;心情一壞,身邊的人就全部遭殃,心情好壞全寫在臉上,大家得看她的臉色小心行事。這樣總是難以捉摸的情緒,實在令人無福消受!大家習慣了黛玉妹妹如此的陰晴不定後,便對她敬鬼神而遠之,評價也相對地降低,等到黛玉妹妹發現時為時已晚,自己已經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沒人緣」的人了。

其實仔細觀察的話,曾發現我們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無法做好「情緒管理」,隨意傾倒自己的情緒垃圾,強迫別人幫你丟進焚化爐;你自己樂得輕鬆,別人暗地裡卻叫苦連天,真的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這樣一天到晚一副「你欠了我兩百萬」的嘴臉,人緣當然不好。

想要做一個到處受歡迎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臉上常保笑容。即使對方滿腹怒意,見到你的笑臉也就不好意思對你發脾氣。經常微笑的人容易予人易親近好相處的印象,就會先給你外表打上一個好分數;真正實際接觸後,你的笑容更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鮮少樹立敵人。要知道:招攬一個同志,就是減少一個敵人;樹立一個敵人,則可能會招來更多的敵人。

在聽人說話時加幾句有變化的附和語,笑可以鬆弛緊張,換句話說,快樂的笑容可以塑造好朋友般的氣氛,使對方產生好感,也能讓對方在輕鬆的情況下發現你的優點。適時的微笑可以破除對方的警戒心理,爽朗的笑聲更具有感染力,對於初次見面的陌生人而言不啻是一帖良好的潤滑劑,減少摩擦的可能性。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原本就是以一個親切的笑容來拉近彼此的距離,笑口常開的人鮮少會讓人討厭;像待人周全、態度親切的薛寶釵,必定隨時注意自己臉上是否掛著笑容,永遠為別人保持最甜美的笑容,當然可以使她比林黛玉拓展更好更廣的人際關係,在做任何事也能一帆風順,所以說笑容是行事的準則、做人的標的。

在待人接物上能隨時注意自己的表情,訓練自己露出最燦然最令人舒服的笑容,將會使你一整天都有好心惰,也讓大家對你另眼相看!

【心得感想】
「你笑,全世界就跟著你笑」,絕對不要將你的好惡全表現在臉上,做人還是圓滑些較好。相由心生,老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動不動就給人家臉色看,是會使大家都討厭你的喔!

因為懂所以體諒

很多時候,二個人生活比一個人過日子還要辛苦。

一個人的時候,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和誰出去就和誰出去,不必為了男朋友今天被老闆罵了心情不好需要人陪而犧牲和好友的聚會,也不需要因為女朋友感冒發高燒需要照顧而犧牲早上重要會議。

一個月不出門,沒有人會對你抱怨日子很無聊,每天吃泡麵,也不會有人嫌你對他不好,一晚上不說話,沒人會在耳邊說你不關心他,一個星期不洗澡,也不會有人嫌你髒。

二個人在一起,他不高興的時候,你有責任要傾聽、照顧、替他找樂子,即使你自己心情也不好,也要打起精神幫對方加油打氣。

一個人的時候高興天天加班到天亮也沒人管你,但是二個人的時候,你若是天天睡在公司,對方會抱怨你為什麼不肯花時間陪他,然後就是爭吵甚至分手。

有些男人以為戀愛很容易,只要花點時間問問︰「吃飽了沒?」之類言不及義的屁話,偶爾一起吃吃飯、看看電影,只要有炮可以打就等於戀愛還在繼續。但是,你如果真的這樣做,你會發現女人其實很寂寞,到頭來你才知道你根本不懂她在想什麼,等你知道戀愛要「用心」才能繼續的時候,女人早就已經決定離開你了。

要把戀愛談好其實不難,花的心力愈多,愈有機會維持良好的關係。

當你羨慕某些感情不錯的情侶時,不妨想想他們背後付出的代價。很羨慕有些情侶做什麼事情總是在一起,一起下班,一起看電視,一起吃飯,一起下廚,一起散步,一起洗澡,然後一起睡覺。你沒看到的是他們犧牲了工作的時間;犧牲了和朋友出去喝酒作樂的時間;犧牲了和老闆私下應酬拍馬屁的時間,他們選擇犧牲一個人的快樂去成就兩個人的快樂。

也許男人犧牲了一場自己想看的球賽陪女人看「麥迪遜之橋」,或許女人犧牲了老闆指派加班的任務只為了回家下廚作二人的燭光晚餐。或許他們一個曾經習慣於晝伏夜出,卻為了另一個人徹底改變了作息,他們覺得這樣犧牲很快樂也很值得,但若換做是你,你做得到多少?

你覺得有些情侶很棒,因為他們懂得給對方空間。他們可以擁有各自的情人,但仍舊能把對彼此的關係在第一順位,他們不會要求對方一定要二十四小時陪著彼此,不會要求對方一定只可以和自己做愛,一旦一方覺得度孤獨、寂寞,需要有人陪伴的時候,另一方一定會犧牲其他的時間陪他。

你沒有看到的是,他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獨處;花了很多心思戰勝忌妒;花了很多精力修正自己的錯誤。他們學會怎樣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依賴另一人的幫助,怎樣在眾多情人間做正確的時間安排方式而不引起更多的衝突,他們可以接受自己的男人(女人)和別人上床也沒關係,而你是不是做得到?

你覺得那些心靈契合的情侶最值得羨慕,一件事情到了他們的口中,不管他們的看法有多少差異,你總是能看出他們互相支持的誠意。

他們總是會產生類似的感動,一人哭泣,另一人也跟著流淚,一人欣喜,另一個人也跟著微笑。

【心得感想】
人與人相處要互相體諒,不要羨慕別人多好,那是因為他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探索、挖掘、辯論、溝通,他們放棄了許多自以為是的想法;在爭辯中學會讓步;學會不堅持;學會接受、欣賞、肯定

努力活下去

曾經因系上大三辦實習報紙之故,到榮總去採訪重症病童。這些孩子,還只四五歲年紀,卻都已纏綿病榻良久。

他們,不知道能不能活著走出這家醫院,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迎接明天清晨的朝陽。但是,這些孩子,很乖很乖,乖巧得讓人心疼。他們,是那麼努力地想要好好活下去,絲毫不以自身有殘疾或身患重病為忤。

前陣子我去參觀天母一家位於巷道內的幼稚園,園裡有一個多重障礙的孩子,才只有二歲,從頭到腳,已經動了起碼有十來次的手術。聽一名老師說,這孩子在入園時,家長就要求園方要訓練他獨立,不要把他當特殊分子,舉凡吃飯、爬梯、玩耍等,一切都要讓他自己來。

「他的人生必須要靠他自己走下去,我不能幫他,幫他就是害他!」那個媽媽斬釘截鐵地說道。

那個孩子左腿肢障,根本不良於行。我看著他小小的身子緩緩在地上爬行,慢慢地,一寸一寸地移動。旁人只要輕輕跨上一步的距離,卻把他累得滿頭大汗。我看了有點不忍,好想扶他一把。可是在轉過頭的瞬間,我看到他的媽媽,躲在牆角,滿臉都是淚。

看到這一幕,我哭了..............

4摘自聯合報88.9.23日

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陽光不鏽

有位詩人坐在長途汽車上,此時,車正停在一個小站上。詩人向窗外望去,見小站人煙稀少,不遠處一排破舊的平房,有一兩家像是小賣部,櫥窗裡零散地擺著幾樣已經被太陽曬得退了色的商品。街上幾乎沒有什麼人,只是有幾個門前停放的一兩輛自行車,顯示了 一點有人活動的跡象。

這裡顯然是一個安靜,落後,慵懶,缺乏生機的小鎮,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以引起詩人的興趣。詩人正欲轉過頭去閉目養神,以打發這無聊的旅途。忽然,詩人發現這排房子的最後一間被半截短牆遮住了大部分,坐在詩人的位置只能看到一扇門和門上的牌匾,只見牌匾上寫著四個大字“陽光不鏽”。

詩人的精神不由得為之一振。“陽光不鏽”,一個多麼富有詩意的店名啊!這簡直就像開在荒野中的一束幽蘭。真想不到在這樣偏僻的小鎮,竟然會有如此高情雅趣,店主人該會是怎樣一個清心寡欲的山野名士呢?或許是一個隱居閒耕的大賢?或可能是一位畫家,在這裡開一方小店,不為賺錢,只為畫會友?………. 詩人陷入了無限的遐想。

車子開始緩緩地啟動,此時,詩人已經完全陶醉於一種意境當中。他忽然覺得這個小鎮由於有了這塊牌匾,而顯得有了生機,有了品味,有了一種超凡脫俗。詩人實在不忍讓汽車就這樣將他帶離這樣一個如夢如幻的境界。他要再好好看看那塊牌匾,要把這意境在腦子裡印得更深些。

此時,汽車已經移動了一段距離,剛才被半截短牆擋住的部分和牌匾完全露了出來。當詩人再去讀時,牌匾上的字成了“陽光不鏽鋼櫥具”………. 詩人頓時像吞了一隻蒼蠅一樣,覺得想吐。剛才的那些遐想與圖畫霎時烟消霧散,他再也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品味與浪漫。他真後悔回頭多看了這一眼,寧願帶著對小鎮美好的想像離開。可是為時已晚,那種感覺再也早不回來了。

這正像我們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矇瓏之美在於矇瓏;距離之美在於距離。當一切都清清楚楚,一覽無餘時,美也就很難找尋了。

問題是,我們能忍住不去回頭多看那一眼嗎?

Wednesday, September 07, 2005

何必引人多心

何必引人多心 避免不必要誤會的訣竅

文/劉墉

我有個學生,老大未娶,好不容易交了位理想的女朋友,而且一下子打得火熱,但是突然間,那女孩子不再理他了。你猜怎麼回事?

原來他們兩個人在賓館幽會,男生進浴室洗澡,洗了一半,從浴室探頭出來,正好被女生看到,立刻冒了火,問那男生:「你看什麼?以為我會偷翻你的東西,還是會偷你的錢跑掉?」兩個人就這麼鬧翻了。

我問那男學生,為什麼探頭看。他聳聳肩說,聽房間裏半天沒動靜,確實有點不放心,因為現在社會上騙子太多了,而且兩人交往不久,所以探頭看看。

我則笑笑說:「沒錯,防人之心不可無。但就算有,也得用點技巧啊,你何不先找個藉口,譬如說『糟了,我的手機是不是忘在餐廳了。』再探頭,不是就好多了嗎?」

人是很敏感而易受傷害的,我最近才聽一位女士怨,她的一個朋友到家裏作客,上洗手間,都進去了,又突然跑出來,把放在沙發上的皮包提進去,生怕別人會偷她東西似的。

我說:「為什麼不想,她要拿化妝品去補妝呢?」

「可以啊,她要補妝,她可以先說要進去補妝,何必當著我的面,把皮包提走,屋裏就我和她,我能不多心嗎?」那女士說。

她這話講得一點都沒錯,為了避免別人多心,我們需要一些處世的技巧。有時候說一句乍聽沒什麼「必要」的話,可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舉個同樣有關皮包的例子。當你和朋友吃自助餐的時候,朋友已經端來食物開始吃,你才要去拿。除非真怕朋友偷看,你有必要把皮包提在手上嗎?

如果你拜託朋友幫你看一下,不是既省得累贅,又顯示了對朋友的信任?就算你真不放心,也應該做個解釋:「我還是把皮包帶著好了,免得你們吃完了,還得幫我看著,不能繼續去拿。」

又譬如你有兩位朋友都在席間演講,接著由你發言,就算你只讚賞其中一位,你又能從頭到尾只表揚那個人,而絕口不提另一位嗎?

不是一就是二,當你讚美張三,卻不理會李四的時候,給人的印象當然是你不欣賞李四。這時候,即使你只帶上一句:「李四說的,我不內行,不敢評論,就專門談張三吧,」李四聽在耳裏,感覺就好多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只有你和另一人在房間裏,突然有人進來找東西,說貴重的東西不見了。即使你的第一反應是你沒拿,也應該考慮到另一個人的感覺,於是你可以說:「我相信『他』(指另一人)不會拿,但是我也沒拿。」

相反地,如果你直接說︰「我可沒拿。」另一個人一定會不高興地講:「你沒拿,難道我拿了嗎?」

如果你懂得處世,先加那麼一句,表示了對他的尊重,不是更顯示你的磊落大方嗎?

又譬如,你坐飛機,旁邊一排是空位,偏偏有個大胖子搖搖擺擺地過來,霍然一下子坐在你旁邊,你能在他才坐下的時候,立刻起身,移到另一排去嗎?

就算要移,也該等一等,然後問那人:「如果你不介意,我想看另一邊的風景,是不是能換到那邊?」

請別笑我想得太多,要知道,有些人特別敏感,愈是碰上「體味」重、「體重」過人、衣衫襤褸、殘疾和易受歧視的人種,你愈要謹慎,絕對不能在「他」才坐在你身邊時,就移到別的座位。我兒子高中的時候,就有位同學,在地鐵車廂裏,當一個黑人坐在他旁邊時,他正好看上遠處更好的位子,於是移過去。接著就捱了黑人一記重拳。

我今天說這麼多,是因為有個高中女生向我抱怨,自從她在公車上被扒,就總是檢查包包,隔一下就把每樣重要的東西都數一遍。沒想到同學竟嫌她「龜毛」,甚至有人覺得她有疑心病,躲著她。

於是我舉上面這些真實的例子,告訴她:避免別人多心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多用點心;用「同理心」想想別人的感覺,就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朋友是你的資產

朋友是你的資產

文/劉鏞

假如你不會替人捲繃帶,就不可以去觸人家的傷處。 ---赫德

有個女士對我說,當她丈夫過世之後,以前總在一起玩的一對夫妻,喪禮完,就再也沒去看她。有時候,她甚至覺得那對老朋友在避著她,即使到她鄰居家,也不順路過去探望一下。她很氣,認為「人在人情在」,丈夫死了,朋友就不認她了。過了幾年,那家的丈夫也死了。

居然沒隔幾天,那女人就去看她:「妳知道妳丈夫死了之後,我們為什麼沒來嗎?」

那女人拉著她的手:「我們其實好想來。但是我丈夫說,妳丈夫生前向他借過錢,恐怕妳知道。」

她點了點頭:「我知道。」那女人笑笑:「我們很怕我們來,會讓妳想到那筆錢,以為妳丈夫死了,我們急著來討債。」那女人丈夫的遺言是「錢沒多少,不必還了。」

看了這個故事,你想想,換作你,當那對老朋友不再去看你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一樣地怨他們,甚至罵他們?

同樣的道理---

某人正念大學的兒子出車禍死了。兒子生前總到家裡玩的同學,便再也不上門。兒子的女朋友,也不見了。當你罵他們「不夠朋友」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想想,如果他們上門,又如該何?你原來淡忘了兒子的死,看到那些年輕人還生龍活虎,你是不是又勾起感傷,拉著他們,又落了淚?他們見你哭,看到你牆上的照片,是不是也要傷心。人性在這時候,就可能躲避。不是他們無情,是因為他們不知「如何自處」,也不願勾起彼此的傷痛。

當你的事業失敗,那些以前的老朋友就避不見面,不也有同樣的可能嗎?往壞處想,他們怕你伸手借錢。往好處想,他們怕傷了你的自尊。往壞處想,他們不再找你出去玩。往好處想,你倒了,窮了,還能維持過去的排場嗎?他們拉著你,要不要你出錢,會不會傷了你的自尊?

再往另一個角度想---

他們找你,你「打腫臉充胖子」,有必要嗎?

大樹被吹倒了,扶起來之前,先得把枝子鋸掉一些。當有一天,你不如意了,千萬不要去硬撐場面。那樣做,你累,別人也累;錢累,心也累。碰到老朋友,你也不要躲避。

你可以坦白說出自己的處境:「我窮了,玩不起了。」

人家要請你,你可以說:「我現在必須把握每一分鐘,想辦法東山 再起。」於是,你窮,窮得有志氣,窮得不畏怯。 跟那些老朋友相處,你能很泰然,他們也能很坦然。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每個人都有得意時,也有失意時。老朋友發了,不見了,要想:「他忙。」老朋友垮了,避不見面,要想:「他難。」

如果你很得意,遇到以前的朋友,千萬少談眼前,多談過去,別人才會覺得你仍然念舊。

朋友是你的資產!

一個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間談笑風生,略無慚色,才是有骨氣;一個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間,讓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會做人。

Tuesday, September 06, 2005

小沙彌與老和尚

小沙彌與老和尚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地走在前面,小沙彌背著行李緊跟在後,一路上兩人相互照應,彼此為伴。

小沙彌走著走著,心想:難得人身,但短短幾十年生命卻必須經歷生老病死、受六道輪迴之苦,真苦啊!不過,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當菩薩救度眾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趕快精進才行!想到這裏,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腳步,面露笑容地回頭對他說:「 來,包袱讓我來背,你走我前面。」小沙彌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著走著,小沙彌覺得這樣真是逍遙自在啊!而佛經裏說,菩薩必須順應眾生的需要而行各種布施,「這真是太辛苦了!況且天下眾生苦難多,到何時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獨善其身,過這種逍遙自在的日子!」

這念頭一起,就聽到老和尚很嚴厲地對他說:「你停下來!」小沙彌趕快回頭,看到老和尚嚴肅的面容,嚇了一跳!老和尚將包袱拿給他說:「包袱背好,跟在我後面走!」

小沙彌想:做人真苦!剛才自己還那麼開心,才一轉眼就變得很難過,人的心念真是不穩定啊!

「凡夫心很容易動搖,還是修菩薩行好,起碼我可以面對苦難眾生,跟很多人結好緣,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這時,老和尚又面帶笑容地回頭招呼他,並將行李拿去自己背,請他走在前面。小沙彌就這樣反覆地發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時,老和尚又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他。

小沙彌終於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請問道:「師父,您今天為什麼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後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老和尚說:「你雖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堅固。感動時就發大願,卻又很快退失道心;這樣進進退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成就?」

聽到老和尚這麼說,小沙彌感到很懺悔。當他又生起菩薩心時,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他說:「師父,這次我是真正發心,要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大心大願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進。」

老和尚聽了很高興,對小沙彌也起了讚歎、尊重之心,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地併肩走著。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發大心、立大願;發心立願很簡單,但要恆持道心卻不容易。世事無常,今日雖平安,明日卻難料,如果發下好願卻動輒心生退轉,把有限的光陰浪費在猶豫不決上,實在太可惜了!

發大願不能驕傲,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堅定志願、磨鍊耐心、訓練毅力,如此必定能度過難關。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水中壺

水中壺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水中壺

佛陀率領僧團居住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年輕人時常來聽佛陀講經說法。

有一天,年輕人愁容滿面,見到佛陀就淚漣漣。佛陀問他發生什麼事?

年輕人說:「我父親生病過世了,我很難過!他是個很好的人,為什麼無法活得長久呢?」

佛陀慈祥地說:「你不是時常來聽經嗎?」

年輕人說:「是啊!只要您在這裏講經,我都會來聽。」

「既然如此,你應該聽我說過生老病死、人生無常的道理。人來世間,歲數總是有限啊!」

「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並不覺得父親已經年老了啊!」

佛陀解釋:「生命的長短,不是以歲數而定,而是他在人間的緣有多長,生命就有多長。」

年輕人又問:「父親捨此身後,是上天堂或下地獄?請您一定要為父親加持,讓他能夠往生天堂,否則為人子的我會很不安!」

佛陀覺得此時說再多道理也沒用,因為煩惱已佔滿年輕人的心:「難得你這麼孝順又有心,我答應為你父親加持,但是你必須依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年輕人很高興地答應了。

佛陀請他去拿兩個壺過來,其中一個壺灌滿油,另一個壺則放一些石頭:「來!現在我們去河邊,你趕快去叫你的親人及鄰居一起過去。」

年輕人很高興地召集親友一起來到河邊,依佛陀指示,將兩個壺輕輕地放進河裏,然後將壺打破。放石頭的壺被打破後,石頭隨著壺的碎片沈下去;而放油的壺,雖然碎片下沈,油卻浮上水面。

佛陀請年輕人和周圍的人用虔誠的心來祈禱──讓油下沈,石頭上升。所有人面面相覷,覺得豈有此理?因為不論如何虔誠祈禱,也無法讓石頭浮上水面或讓油沈下去。

見大家議論紛紛,佛陀微笑地說:「行善就像把油放在壺裏,造惡就像在壺裏放石頭;當生命終了,善業會往上浮升,惡業則向下沈淪,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不是靠人加持就可以往生好的境界,就如同石頭無法靠著祈禱而浮上水面。」

「所以,人往生後何去何從,完全決定於自己生前的所作所為。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世間萬物,起心動念以及言行舉止都要從善去惡。」


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作為,點點滴滴都離不開因果循環,即使只是任意踐踏路邊的花草,這小小的行為也會種下一分業因,何況是因一己私欲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人生的幸或不幸,決定於心念的方向;世間的天災人禍,根源也在於人們的一念心。我們既然與大地萬物共生世間,應該要有一分愛護的心態,發揮慈悲與智慧來增進世間的和諧幸福。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Monday, September 05, 2005

陪著你走

深宵駕車回來,收音機播放盧冠廷的陪著你走,腦海不禁泛起這段故事。

老婆婆的個子不高,但很胖,走路時需要手杖支持。每兩個月老公公便伴著老婆婆回來覆診。她患有高血壓。

某夜,老婆婆左邊身麻痺入院,電腦掃描顯示右腦出血。我如實告訴老公公,他沒有作聲, 茫然地看著我,淚光閃動。出乎意料,老婆婆的情況不壞,頭腦清醒。

入院後第五天,她問我:這兩日我丈夫怎麼沒有來探我?一名紅衣學護悄悄告訴我,那天老公公心肌梗塞,入了對面的男病房。兩老沒有孩子,最親的是姪兒。姪兒帶了兩瓶果汁來醫院,先探望老公公,再去女病房。又過了幾天,老公公的病情剛穩定下來,便嚷著出院照顧老伴。一輪討價還價後,主診醫生想出折衷辦法。老公公換上自己的衣服,坐進輪椅,由工友推到女病房門口,醫生跟在一旁以防不測。

他蹣跚地站起來,攜著姪兒送的果汁,走到老伴床邊說:買給你的。這幾天不見你,病了麼?不是,老公公擠出笑容道:姪孫結婚,我幫他打點。那是我聽過最動人的一個謊話。

人生就像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人意表。老公公的心臟一天一天的復元,正準備出院那天,竟突然惡化,撒手塵寰。辦理完死亡證,姪兒走到女病房找我,要求暫時別告訴老婆婆,免她受剌激。巡房時老婆婆又問:丈夫帶來的果汁也喝完了,怎麼不見人?紅衣學護哄道:你忘了嗎?姪孫還有兩天便結婚啦!老公公挺熱心。

次天早晨,我發覺床頭多了一瓶果汁,小紅衣正向老婆婆說:老公公剛來過,但你睡得很沉,他放下果汁就走了。

小紅衣轉身時發覺我在旁,窘得雙頰比制服更紅。我微微一笑,只盼她那顆愛心,不為歲月冷卻。

當天下午,護士長忽然察覺坐在沙發的老婆婆沒有呼吸,我迅速跑去一手抱起她,放上病床急救二十分鐘後,我宣布失敗。

我一邊寫記錄,一邊想起<陪著你走>的歌詞:如果走到這世界邊端,我倆已是無力前行,跟我一起飛去......

護士長走過來說:猜不到你那麼大力,一手可抱起她。

老婆婆的確很胖,但很輕,因為她的靈魂已飛走了。

-----------------------------------------------------------

也許就是因為這些溫馨的小故事,讓我們更珍惜身邊所有的人。

永遠,只有兩個字,

卻沒有人,也沒有文字,可以說的完全 。

真正的永遠是藏在心裏面,

儘管天會變,人會老 ,

回憶會隨著時間的河流,愈走愈淡,

也許不是承諾,也許從未說出口,卻不會隨著短暫的生命而消失。

Saturday, September 03, 2005

朋友的重要性

別輕估自己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我唸高一時,有一天看到一位同班同學吉米‧凱從學校走回家,他看來是把所有在學校用的書都要帶回家。我想著:為什麼有人要在禮拜五把所有的書都帶回家呢?他一定是個很無趣的人。

這個週末我已經計畫好參加一個宴會加上明天下午與朋友們來一場足球賽;所以我聳了聳肩,繼續走在回家的路。不一會兒,我看到一群小孩跑向他,撞了過去,把他的書全撞飛了,並且絆倒他,讓他跌到泥中。他的眼鏡也掉在離他有十尺遠的草地上,當他抬頭起來時,我看到他流露出很悲傷的眼神;那時我心軟了,我趕緊跑到他的身邊幫他找到眼鏡,同時看到了他眼角的淚光。當我把眼鏡遞還給他時,「那些小孩真是混蛋,他們真的是欠扁!」

他臉上浮出一個大笑容,說:「謝了!」。

那不是普通的一笑,而是由心裡發出對他人真誠的謝意。我幫他撿起散落的書,並問他住在那裡,原來他住在我家附近,但我卻不曾看過他。他說,因為之前他是上私立學校。我和他一直聊天到家,我也幫他揹著他的書,我又發現,他是一個蠻酷的小子。

分手前,我問他要不要在禮拜日一起去踢足球。

他說好。

我們就整個週末都玩在一起,而且我又發現越認識吉米,我越喜歡他;我的朋友們也有同感。禮拜一早上,我又碰到吉米和他那一大堆的書。

我問他:「你真是不簡單喔,每天這樣下去,你的臂力將會不得了喔!」

他只是笑笑,並把一半的書丟給我。在後來的四年,我跟吉米成了最好的朋友。當我們唸到高四時(這是美國的學制),經過一番考慮,吉米決定要到喬治城大學讀醫學,而我要到伯爵大學唸書;但我知道我們會永遠都是朋友。

畢業那一年是由吉米代表畢業班致詞,我一直以這是很無趣的事來開他的玩笑。畢業典禮的那一天,我見到吉米,他真是帥呆了!

他胖了一點,帶眼鏡也比較好看些;而且他很受女孩們的喜歡,比我有更多的約會。天啊!有時候我真的會嫉妒耶!這時我看出,他很緊張要上台致詞,所以就拍拍他的背,又說:「嘿!你一定沒問題的!」。

他很感激的看著我,並笑著說「謝謝」。他上台後,先清了清喉嚨開始他的致詞,「畢業是要來感謝一些曾經幫你度過難關的人,比如是你的父母、老師、兄弟姊妹,或是你的教練和朋友們。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做一個人的朋友」是你可以給對方的最好禮物。我要來說一個故事……」
我以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他,當他講著我們第一次相遇的故事。

他說,那時正計畫要在週末時自殺,於是把學校置物箱裡的東西都清光了,希望死後媽媽不必再為他收拾殘局。然後,他很認真的看著我,並對我微笑,「很幸運的,我被救了。我被我的朋友從要做的錯事中救了出來。」

當全場的聽眾聽到這位帥哥說出這件事時,歎息聲四起;我看到他的雙親看著我,並且對我報以感激的微笑。直到那時我才發現到,千萬不要低估自己的行動可能帶來的後果,也許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不管世界變得怎樣,上帝讓我們和別人的生活交錯在一起時,要我們要儘量找出對方的優點來!

本文摘錄自《耕心週刊

(感謝淑茹師姐分享此篇友愛中心德目的教材)

Friday, September 02, 2005

當我老了

遊蕩了這麼多年,從東到西,又從北到南,一年又一年,我在長大,知識在增加,世界在變小,家鄉的母親在變老。

二十一年前母親把我送上了火車,從那以後,我一刻也沒有停止探索這個世界,二十年裡,從北京到上海,從廣州到香港,從紐約到華盛頓,從南美到南非,從倫敦到雪梨,我遊蕩過五十多個國家,在十幾個城市生活和工作過。每到一個地方,從裡到外,就得改變自己以適應新的環境,而唯一不變的是心中對母親的思念。

IP電話卡出現後,我才有能力常常從國外給母親打電話,電話中母親興奮不已的聲音總能讓我更加輕鬆地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和挑戰。然而也有讓我不安的地方,那就是我感覺到母親的聲音一次比一次蒼老。過去兩年裡,母親每次電話中總是反覆叮囑:好好再外面生活,不要擔心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想著回來,回來很花錢,又對你的工作和事業不好,不要想著我……說得越來越囉嗦,囉嗦得讓我心疼,我知道,母親想我了。

母親今年七十五歲。

我毅然決定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擱下心裡的一切計劃,扣下腦袋裡的一切想法,回國回家去陪伴母親一個月。這一個月裡,什麼也不幹,什麼也不想,只是陪伴母親。

從我打電話告訴母親的那一天開始到我回到家,有兩個月零八天,後來我知道,母親放下電話後,就拿出一個小本本,然後給自己擬定了一個計劃,她要為我回家做準備。那兩個月裡母親把我喜歡吃的菜都準備好,把我小時候喜歡蓋的被子「筒」好,還要為我準備在家裡穿的衣服……這一切對於一個行動不方便的,患有輕微老年癡呆症的75歲的母親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你肯定無法體會。直到我回去的前一天,母親才自豪地告訴鄰居:總算準備好了。

我回到了家。在飛機上,我很想見到母親的時候擁抱她一下,但見面後我並沒有這樣做。母親站在那裡,像一隻風乾的劈柴,臉上的皺紋讓我怎麼也想不起以前母親的樣子。

母親花了整個整個的小時準備菜,她準備的都是我以前最喜歡的。但是我知道,我早就不再喜歡我以前喜歡的菜。而且母親由於眼睛看不清,味覺的變化,做的菜都是鹹一碗,淡一碗的。母親為我準備的被子是新棉花墊的,厚厚的像席夢思,我一點也不習慣,我早就用空調被子和羊毛被了。但我都沒有說出來。我是回來陪伴母親的。

開始兩天母親忙找張羅來張羅去,沒有時間坐下來,後來有時間坐下來了,母親就開始囉嗦了。母親開始給我講人生的大道理,只是這些大道理是幾十年前母親反覆講過的。後來母親還講,而且開始對照這些道理來檢討我的生活和工作。於是我開始耐心地告訴媽媽,那些道理過時了。於是母親就會癡呆呆地坐在那裡。

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我發現母親由於身體特別是眼睛不好,做飯時不講衛生,飯菜裡經常混進蟲子蒼蠅,飯菜掉在灶台上,她又會撿進碗裡,於是我婉轉地告訴母親,我們到外面吃一點。母親馬上告訴我,外面吃不乾淨,假東西多。我又告訴母親,想為她請一個保姆,母親生氣地一拐一拐在房間裡辟啪辟啪地走,說她自己還可以去給人家當保姆。我無話可說。我要去逛街,母親一定要去,結果我們一個上午都沒有走到商場。

每當我們討論一些事情的時候,母親總以為兒子已經誤入歧途,而我也開始不客氣地告訴母親,時代進步了,不要再用老眼光看東西。

和母親在一起的下半個月,我越來越多地打斷母親的話,越來越多的感到不耐煩,但我們從來沒有爭吵,因為每當我提高聲音或者打斷母親的話,她都一下子停下來,沉默不語,眼睛裡有迷茫——母親的老年癡呆症越來越嚴重了。

我要走前,母親從床底下吃力地拉出一個小紙箱,打開來,取出厚厚的一疊剪報。原來我出國後,母親開始關心國外的事情,為此他還專門訂了份《參考消息》,每當她看到國外發生的一些排華辱華事件,又或者出現嚴重的治安問題,她就會小心地把它們剪下來,放好。她要等我回來,一起交給我。她常常說,出門在外,要小心。幾天前鄰居告訴我,母親在家看一曲日本人欺負中國華人的電視劇,在家哭了起來,第二天到處打聽怎麼樣子才能帶消息到日本。那時我正在日本講學。

母親吃力地把那捆剪報搬出來,好像寶貝一樣交到我手裡,沉甸甸的,我為難了,我不可能帶這些走,何況這些也沒有什麼用處,可是母親剪這些資料下來的艱難也只有我知道,母親看報必須使用放大鏡,她一天可以看完兩個版面就不錯了,要剪這麼大一捆資料,可想而知。我正在為難,這時那一捆剪報裡飄落下一片紙片。我想去撿起來,沒有想到,母親竟然先撿了起來。只是她並沒有放進我手裡的這捆剪報裡,而是小心地收進了自己的口袋。

「媽媽,那一張剪報是什麼?給我看一下。」我問。

母親猶豫了一下,把那張小剪報放在那一疊剪報上面,轉身到廚房準備晚餐去了。

我拿起小剪報,發現是一篇小文章,題目是「當我老了」,旁邊的日期是《參考消息》2004年12月6日(正是我開始越來越多打斷母親的話,對母親不耐煩的時候)。文章擇選自墨西哥《數字家庭》十一月號。我一口氣讀完這篇短文:

當我老了
當我老了,不再是原來的我。請理解我,對我有一點耐心。

當我把菜湯灑到自己的衣服上時,當我忘記怎樣繫鞋帶時,請想一想當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當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你早已聽膩的話語,請耐心地聽我說,不要打斷我。你小的時候,我不得不重複那個講過千百遍。

(感謝淑茹師姐、瑞宏師兄共同轉貼此感人的文章)

Say When

全世界的人幾乎都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浪費的國家,但事實上美國人在很多地方是滿講究「物盡其用」的。

光看喝咖啡這件事好了,美國人不會因為餐館的女侍常來查詢咖啡杯,便存著「不喝白不喝」的心理,拚命要她加滿,如果他們覺得喝夠了,總是用手遮著杯子,說:「謝謝,不用了。」而就算要加,他們也會各依所需,做著「準確」的吩咐。

最後一滴,始終完美。比如有人正想大喝一杯,他便說:「倒到杯緣為止!」Fill to the brim. Brim這個「杯緣」的意思,後來就成了一個咖啡的牌子。

而美國人如果真教你給他滿滿一杯,他也真的會把它全部喝完。

據說,艾森豪總統有一次訪問「麥斯威爾咖啡」Maxwell House的工廠,廠家請他品嘗他們的咖啡,他一口氣喝完,欣賞地說:「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Good to the last drop,還把杯子倒給他們看,果然喝得一滴不剩。

沒想到,他這一個友善的表示,竟給了麥斯威爾咖啡公司一個免費的廣告主意。直到今天,麥斯威爾咖啡的廣告還是用那句:「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而包裝上也有那隻倒空最後一滴的咖啡杯。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健康情形都允許他喝大量咖啡,所以許多人在別人替他添加咖啡時便說:「半杯就好了。」

這個「半杯主義」後來也給商人一些幽默點子,於是,美國的禮物店,常會看到被剖成一半的杯子,正面看好像是一個普通咖啡杯,但從上看下去則是一個半圓形,因為後面那半個圓錐筒給切掉了。

你要半杯?拿去啊!不管怎麼說,是橫切還是縱剖,這杯子的容量的確只有半杯,而且商家還在杯子上面印了尋開心的話:「你要半杯啊!拿去吧!」

You asked for it.或者乾脆印著:「半杯主義」Half a cupper。

其實「半杯主義」還算是容易伺候的,最怕的就是那些五分之三杯、四分之一杯,或八分之七杯的人了,你根本摸不清楚他究竟要多少。為了應付這些胃口曖昧的人,有人終於揣摩出了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辦法,便是對那些捉摸不定的人說:「說『何時』。」

Say When--也就是說:「當我斟到你要的分量『時』,就告訴我。」這種交涉法一出來,斟咖啡和喝咖啡人之間的「緊張氣氛」終於解除了。

這種為了斟咖啡而發展出來的一式小應酬,沒想到在電影「意外的人生」Regarding Henry裡,竟成為整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伏筆和轉捩點。這部電影由哈里遜福特飾演驕矜自滿的律師亨利,在一次歹徒搶劫中中了槍,由於槍傷靠近腦部,他雖然大難不死,卻失去了記憶,後來連性格都改變了。

在亨利的身體復元後回去上班,他的祕書來替他斟咖啡,習慣地對他說:「說『何時』?」

他連這些應對公式的記憶都失去了,不解地問:「什麼?」

祕書才耐心地對他說:「當你覺得『夠了』,就說When。」

回到事務所工作以後,他發現「過去的亨利」原來是個陰詐的傢伙,專門幫助大公司、大醫院欺負無助小民。適可而止不容易!在公司裡「格格不入」一陣子以後,終於決定自己做不了冷血的律師職務。離開公司前,他走到他的祕書桌前,沒有說「再見」,也沒說「拜拜」,他說了:「When。」

這回輪到祕書不懂了,亨利解釋:「我覺得『夠了』,所以說When。」

明白他重生之後的性格,再也無法與虛假、貪婪、蒙昧良心妥協,那祕書出自內心地給了他一個擁抱,用佩服和憐惜的眼光目送他離開。

在說了那句「何時」之後,新生的亨利終於與舊的亨利一刀兩斷了。

當然,這是戲裡的亨利,實際生活裡的「亨利」,卻常常迷茫於何時該說 When,我們就經常在扮演這種「亨利」。

愛一個人要愛到什麼樣的光景,算是「愛得對」?恨一個人是恨到什麼樣的地步,才能「適可而止」?替所愛的人犧牲,又該犧牲到那一個程度?

而原諒人,又該原諒到那一層肺腑?……

我們一生之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周圍替我們斟著人生抉擇的咖啡,而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有信心、有智慧、有決斷地,在「對」的時刻說上那一句「When」呢?說「When」並不只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因為它包括著對熟悉的過去說「再見」,也包括對無知的未來說「哈囉」。

向過去勇敢告別在這一方面,人往往不如草木,樹木的一葉知秋,一花報春,似乎都在極順暢極自然的情況進行,因為它們心無旁騖,可以全神貫注在宇宙掌管者的計畫上,就好像專心的樂師,細心貫注在指揮棍子的一舉一沉、一挑一捺,順服地演奏出和諧完美的樂章一樣。

人常常為了「進步」,為了「更好的明天」,而不知不覺纏入一個複雜的牢籠之中,成了一個可憐的困獸,被金錢,被情欲,被所謂的「理想」、「正義」和「責任」,一層一層地綑綁著。但是解脫這一切的綑綁,也不見得完全不!

可能在下一次有人替你斟咖啡時你可以準確地吩咐,加多少就「夠了」;在下一次,當你對某人大發牢騷之時,注意一下他的表情,最好趕在他皺眉頭以前打住;在下一次,你郵購電腦軟體時,考慮一下你究竟有多少時間去「玩」它,那些時間是不是也該分些給太太和孩子。下一次,老闆奴役你的腦力體力,把你當成工作上的「苦力」時,你是不是會在背脊躬下去之前,挺直了對他說「另請高明」……。

其實「亨利」並不只活在那部電影裡面,許多今天成功的人都曾對失去意義的過去說「再見」,而對重新定義的自我說「哈囉」。

沒勇氣說When的人,他們的生活會像穿著沾滿咖啡漬的衣服一樣難過。當你覺得「夠了」,要懂得 Say "When"。

(感謝慈捷師姐轉寄此文章)

Thursday, September 01, 2005

時刻提醒

時刻提醒,轉化習氣

文/黃翠吟

急匆匆趕去聽一場演講,在趕路中,心情焦躁起伏,好不容易到了會場,在喘息未定中,突然看到了自己的的愚痴,我去聽演講,不就是要安頓身心嗎?怎麼就先把自己弄得急躁不安,那又何必去聽課呢?

人常陷在情境中,反而忘了做事的目的。我們為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追求更多的成就,卻疏忽了追求過程中,心要能清楚明白,安定快樂,那才是真正的成就。

不禁想起一則廣欽老和尚的故事。

心急,做不好事

話說承天禪寺起建的時候,一天來了很多工程人員及工程車,寺裡負責監工的師父正忙得不可開交,老和尚突然叫住他,請他進屋去磨剃頭刀,他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早不叫磨,晚不叫磨,偏在此時磨刀,外面有這麼多工程人員正等著處理事情呢!

他心裡急得不得了,可是師命難違,只有遵命進屋磨刀。三兩下磨好後,老和尚一看,喝斥道:「你看,這是隨隨便便磨的,刀兩邊並沒有磨到。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來的刀子也不平。」

這位師父心裡很急,一聽,趕緊再去磨了一次拿給老和尚看,老和尚又喝斥他:「一看便知是做表面工夫,隨便應付而已,你並沒有重新磨過,這刀是補磨的。」這時,老和尚拿出自己的剃頭刀,是又平又漂亮,老和尚的心是平的,靜的,所以磨出來的刀一如其心。

老和尚道:「工作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們工作是在修心,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做自己心的主人

人隨境轉的力量太大了,心要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自己心的主人,實在很不容易,需要老和尚的棒喝,才能看到自己。

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徹底的提醒自己,因習氣的拉力實在太大了,必須警覺與每日數十次的用功提醒。

我們常常陷在事情裡面,心是不安的、急切的,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擔著下件事,因為自己不斷的要「得」,想要做的太多,想要做得更好,超過自己所能負荷,這就是「貪得」。

當我洗碗時,急切的要趕快洗完,好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因為潛意識裡認為它是「無用」的小事,諸如:趕路、等車、做家事、運動……等,都是此樣心態。這時我提醒自己,其實「洗碗這一刻,就是生命!」

每一刻都是生命

人生倏忽數十載,回首過去,只留下記憶已矣,所得到的其實也只有現在這一刻的感受。令當下這一刻是美好的,才是確實可以掌握的。每一刻,心都是平靜的,一生就是美好的。

這樣一轉念,當下就不敢輕忽洗碗這一刻的生命,即刻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心,就靜了,安了。

趕路時,也要提醒自己,專注在每一踏步上,如禪師所說:「要照顧腳下」收起紛亂的思緒,注意步伐的韻律,很奇妙的,心靜了,呼吸自然就流暢均勻,身心也舒暢起來。

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體悟,但正向的想法是稍縱即逝的,轉眼間又掉入過去的習慣。

所以反省之後的體悟,要立即記下,整理成簡潔的字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完全是自己體證來的,所以對自己最有用。座右銘隨身攜帶,每日朗誦。當境界來時,以適用的箴言提醒自己,就不致又落入負面的想法之中。

觀想學習有對象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心理工作坊,被帶領的老師震懾住了,她散發的氣質,令人感到安定、無求、放鬆。我會刻意去觀想這些接觸過,令我欣賞的人,因為親眼見過他們,學習模仿的力量更大,這不失為提醒自己的方式之一。

每天至少有半小時的靜心獨處,能夠使自己更加清明,只要靜靜坐著,看著呼吸,不想任何事情。每天外界的刺激排山倒海,內心驚濤駭浪,我們需要沉澱、安靜。

同時,每個星期至少有一次心靈的課程或參與社團,就像每星期上一次教堂一樣,宗教的祈禱、讀經、共修會、靜心團體等等,都使我們產生力量,信心不致消褪。

時刻看到自己,提醒自己,修正習氣,內在自然產生深入的變化,日子會過得更好。

繼續成長

繼續成長

文/吳淡如

有個食品廣告描述親子關係,相當貼切「一般家庭」的情況。

小女孩問爸爸:「我們家為什麼沒有鋼琴?」

爸爸說:「因為我們家已經有電子琴了。」

小女孩又問:「為什麼我們家沒有電腦?」

爸爸回答:「因為爸爸的頭腦比電腦好。」(我才不相信呢!看到這兒你或許會這麼想。可是,在我們小時候,爸爸不都比上帝還大嗎?何況只是一部電腦呢?)

小女孩相信了,但這時她看到鄰家小男孩坐在樓梯口吃東西,她問:「為什麼我們家沒有……?」

爸爸嘴也饞了,說:「我們趕快去買吧!」

對於小孩的「為什麼」,現代的大人確實常用「問A答B」、「指鹿為馬」或哄騙的方式來回答。這種解惑的模式,比我們小時候爸媽動不動就訓誡「少廢話」、「囝仔郎有耳沒嘴」是好一些,但長久來看,小孩的腦袋裡一有知性的疑惑時,他也會同時浮起「唉!問我爸也沒用啦」的念頭。

在《心靈雞湯--關於勇氣》裡有個類似的故事:小男孩和爸爸一起散步,小男孩問爸爸東,問爸爸西,爸爸全都客氣地說不知道。最後小男孩看著天上的月亮,問爸爸為何有月圓月缺。爸爸也還是說:「抱歉……我不知道。」反而是小男孩有點不好意思,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不應該那麼多話,問你這麼多問題。」

爸爸依然有教養的回答:「沒關係,你盡量問,我是你爸爸,你不問我問誰呢?」

作者下了一個「警世眉批」--是的,如果你繼續回答不知道,你的孩子也會漸漸知道,不必再問你問題了。「不必再問你問題」了,才是代溝的開始。同樣的狀況也可能出現在一對情侶之間。學歷有高低,並不能阻擋兩人相愛的意願,但「求知欲」如果有差別,即使是「同等學歷」,也會遇到「我說的黛安娜王妃,你接話談起黛安芬胸罩」的問題。

曾有一位朋友談及他和太太相處的情形。他說,每次和太太一起看電視新聞,太太常在發表意見時說錯成語,牛頭不對馬嘴,或顛黑倒白,他指正太太幾次,太太都生氣,最後他只好憋氣不笑。

付出情感的意願或能力若有差別,久而久之,也會形成情感的代溝。愛的天平偏頗再偏頗,終將被怨恨所推翻。然而,大多數的人在長大後,只害怕物質世界的匱乏,並不恐懼自己變得一無所知。也許你會說,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但就讀社會大學,也得學習與思考,否則「經驗法則」不會自動送上門來。

不斷重複已知事物,或許使我們覺得安全,但我們活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一無所知、固執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