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30, 2005

電影狂 (Moviesmania)

NETFLIX - Unlimited movies watching

http://www.netflix.com
Enter Code: Friend63

No Late Fees - EVER!
Over 40,000 Titles - Classics to New Release
Free Shipping Both Ways
No Commitment, Cancel Anytime
Select Your Favorite Movies through Internet

How do the plans work?
1-at-a-time – $9.99
• Unlimited monthly rentals.
• 2 week Free Trial!

2-at-a-time – $11.99
• Limit 4 DVDs a month.
• 2 week Free Trial!

2-at-a-time – $14.99
• Unlimited monthly rentals.
• 2 week Free Trial!

3-at-a-time – $17.99
• Our most popular plan!
• Unlimited monthly rentals.
• 2 week Free Trial!

Questions?

Call 1-888-638-3549
M-F 6am-7pm PST
Sat-Sun 6am-2:30pm PST

Friday, April 29, 2005

資訊狂 (Informania)


Informania Posted by Hello

女人的幸福

For諸位我所認識的大女人、小女人、美麗的、賢淑的、擁有內在的....and 剛被男人拋棄的....

她是一個溫柔賢慧的女人,多年前放棄國內好好的律師不做,到多倫多來陪讀,相夫教子之外還要打一份苦工。

可是丈夫總是不冷不熱的,有時還發點臭脾氣,結婚多年竟從沒有說過一聲我愛你。

據統計,男人與女人之中,最幸福的是結了婚的男人,最不幸福的是單身的男人,第二幸福卻不是結了婚的女人,而是單身的女人。顯然有一個幸福的男人並不一定有一個幸福的女人。

是女人難於滿足嗎?是女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嗎?我想不是,哪一個女人不善感動?寂寞時一聲問候、寒風裏一條圍巾、疲倦時臂膀就可以讓女人感動一輩子。記得當初我決定嫁給那個他,就因為他說:畢業以後無論你分到什地方,我都跟你去。

收音機裏傳來Brian Adam的《Have you really loved a woman?》,歌聲溫柔如夏夜的月光。一時竟有許多的感觸。

男人!你真愛過一個女人嗎?

或者,你真知道怎樣去愛一個女人嗎?在一個邊遠的小地方,曾經有位小夥子用八頭牛娶了他平凡的太太,他的朋友百思不得其解。因為別人最多用兩頭牛娶妻。

過了半個月後,他去拜訪這個小夥子,驚訝地發現新娘與從前判若兩人,一舉一動都透著優雅和自信。原來女人要的就是那種被寵被愛的感覺,那種被看重的驕傲。

試想一個平平淡淡的女子,在上班時忽然收到一束美麗的鮮花,那麼在這一天裏,她是怎樣的在所有的同事有了光采,有了自信,有了驕傲!

說女人淺薄也好,無知也好,可是即使是最醜陋、最愚蠢的女人,也有一個浪漫的夢。女人可以為男人做牛做馬,累死累活,要的只是你對她說一聲我愛你,你是我的唯一,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說一次不夠,女人都很健忘,要年年說、月月說、天天說);要的只是你在她生日的時候、情人節的時候和結婚周年的時候,想著她,送她一束花,一件小禮物,或者帶她去度一個浪漫的晚上;要的只是你上班時,偶爾記得給她一個電話說:「I just want to say I love you.」;要的只是準備了一桌熱菜熱飯後,你回家來,告訴她說:看到你的笑臉什麼煩惱都忘記了,回家的感覺真好;要的只是在她人老珠黃的時候,哄她一聲:你仍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世界上再沒有比女人更好哄的了。

電影《克萊默夫婦》裏印象最深的就是妻子離家出走後丈夫一臉的茫然。許多成功男人每天拼命工作,賺的錢都交給太太,他們很不理解:女人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曾經問過兩位經常加班的同事,他們的太太會不會有意見?兩人異口同聲地說:只要給女人一大筆錢,足夠的家用,她們哪裡還管你三更半夜回家做什麼。

錯了!

很多的女人並不指望有個飛黃騰達的丈夫,或是萬貫的家產,只希望有一個溫柔體貼的丈夫,生病時能在身邊呵護備至,而不是只在病入膏肓後才痛哭流涕;疲倦時能多體諒一點,而不是指責她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夠;丈夫出門在外時記得打一個電話回家,可以不用讓她在黑夜裏無休無止地擔心、等待;而有的女人在家庭之外還有一個自己的夢,渴望能實現,卻礙於丈夫的指責,殊不知女人即使在飛的時候,也永遠地將繫在心上的線交給你去掌管,而一個獨立自信的女人遠比只會等待男人給她幸福的女人可愛得多。

有一次在shopping排隊時,看到一對老年夫婦,男的在後面,輕輕地吻了一下女人的頭髮,女人回眸一笑,拿過男人的手在唇上點了一下。那一刻真是很感動,愛情原來可以簡單到一個商場裏不經意的kiss,簡單到黃昏裏自自然然的攜手,簡單到回家時一個溫柔的 hug,簡單到陌生人海中遠遠投來的會心一笑。

有一次問一對結婚三十多年的夫妻,是什麼秘密使他們的婚姻如此的美滿,做太太的非常動情地說:每次我洗碗的時候,他都站在我旁邊,我洗好了,他就將碗擦乾。所以我們一直沒買洗碗機,我對自己說,只要他永遠幫我擦碗,這個男人就永遠是我的。

從前看過一個電影,講一個男子發明了一種時空遙控器,可以隨意回到將來或者過去。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太太在十年以後變成什麼樣子。一看嚇一跳,年輕美麗的太太居然成了黃臉婆,他趕緊轉到過去,另娶新婦,再轉至將來,一看還是黃臉婆一個這樣來回折騰四五次,女人無一例外地在十年後成了黃臉婆,他終於意識到問題出在他身上,而不是太太身上,於是毀掉了那個時空遙控器,真心實意地愛起太太來。

許多男人千尋萬覓找到一個可愛的女人,新婚過後,激情過後,不再朝思暮想,不再你親我愛了,對女人便是從來也不刻意去想起,永遠也不會輕易去忘記,女人所做的一切也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了,於是就有了許多的怨婦許多關於有沒有好男人的疑問。

一切都還不遲,去哄她,去聽她,去給她一點溫柔。然後她會愛你一生一世。相信我,在女人身上下功夫永遠會事半功倍的。

女人不會是你的全部世界,可是只有女人才能讓你愛了生命的全部。

想和一個男人相處愉快,你必須多了解他而不必愛他;想和一個女人相處愉快,你卻必須多愛她而不要想了解她。」
─莎士比亞

(感謝媺玲師姐轉寄此文章)

百度歌曲欣賞

http://list.mp3.baidu.com/topso/mp3topsong.html (歌曲TOP500首) Only if you want to spend the time. Load up your iPod!

http://list.mp3.baidu.com/list/topivr.html (歌曲、歌手TOP200) Only if you have a bit of time.

http://list.mp3.baidu.com/list/newhits.html (歌曲TOP100首) 唉! 朋友您未免太忙了吧?

Trial and download (ex. http://www.wl.nm.cninfo.net/yy/gq/gdgq/13.mp3 十面埋伏 ... cut & paste from the resource of song)

親子測驗

親子幸福測驗

文/郭幼華

每個家長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可是我們心目中覺得好的,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需要的。孩子就像植物的種子,發芽的時間長短各有不同,所需要的濕度、溫度、土壤的酸鹼度都有所不同﹔把他放在最合適的環境裡,再加上耐心等待發芽,才能讓他長得最高最茁壯,將來結出最豐盛的果子。

你知道你家的小種子需要什麼嗎?

做一做下面的小測驗,看看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爸爸或媽媽做完後,請讓小朋友當老師,批改打分數。每答對一題可得十分,滿分為一百分。

爸爸媽媽可以把答案寫在紙上交給孩子,或用口頭的方式講給孩子聽。如果有答錯的,一定要請小老師公布標準答案喔。

(1)孩子最討厭聽到你說什麼?
(2)孩子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哪裡?
(3)孩子對哪一個科目最有興趣?
(4)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誰?
(5)孩子最喜歡哪一個老師?(不一定是學校,還可包括游泳老師、家教等)
(6)孩子最喜歡哪一本書?
(7)孩子最自豪的一件事是什麼?
(8)孩子最大的煩惱是什麼?
(9)孩子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10)孩子是否覺得你是個好媽媽/好爸爸?有沒有希望你改進的地方?

‧一百分 你們親子的互動真好,能得到孩子全心的信賴真讓人羨慕。

‧七十分以上 這是個好機會,讓你知道原來還有進步的空間。也可以向小老師說明你這樣作答的理由,也許小老師想想,又算你答對了呢。

‧四十分以上 是不是有些「情報」需要更新呢?也許孩子最好的朋友,上個月換人了喔。孩子每天都在經歷新的事情,可別讓自己對他的認識永遠停留在從前。

‧不到四十分 我真的這麼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嗎……先別擔心,也許是因為你的孩子生性喜歡把事情藏在心裡,不願意什麼都讓你知道。如果是這樣,做家長的就得多費點心,從小事情上仔細觀察,記住孩子曾說過的話,慢慢的,就算他不說,你也能聽到他心裡的聲音。

加油,肯對你的孩子花這份心思的,只有你自己。

螞蟻靠幾何原則回家

螞蟻靠幾何原則回家

螞蟻懂得利用幾何學的原理做為位置測定系統,辨識出回家的路。

文/John Roach/謝勳輯譯

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螞蟻能利用幾何原則尋找回窩的路。

法老蟻原本來自北非,現在變成普遍而討厭的小蟲。牠們利用幾何原則做為位置測定系統:離開蟻窩的路線永遠以六十度分叉。根據英國雪斐爾大學的瑞尼克斯教授發現,當法老蟻迷路時,如此的幾何原則能讓牠們找回方向。

科學家知道自然界分叉成網狀結構的現象,例如植物的根部和動物的心血管系統;這種結構是為了減少傳送養分(來自土壤給植物的養料和來自動物肺細胞的氧)時所需的能量進化而成的。這些雪斐爾大學的研究者下結論說,法老蟻的網狀足跡也是因類似理由而進化的:為了能有效率地將食物搬回窩裡。

要了解牠們尋找方向的訣竅,假想有一個「Y」字母的交叉點,而一隻離開蟻窩的螞蟻從「Y」 字母底下往上爬,碰到這樣一個叉路,發現有兩條以狹窄角度交叉的路線。相反地,回窩的螞蟻會碰到兩條叉路:一條的交叉角度較小,而另一條的角度大得多,角度較大的那一條路才是回家的路。

「法老蟻的路線系統就像羅馬人的道路一樣,條條道路通羅馬。對螞蟻來說,條條路線通蟻窩,」瑞尼克斯說。

至於螞蟻如何懂得如此找方向,這還是個謎。科學家已經知道螞蟻用化學、影像和磁性的信號來做導航;「但利用路線的幾何原則使人感到意外,」美國堪薩斯大學的簡德教授說。他說,採用路線幾何通常發生在螞蟻迷路,不知去向或沒有其他螞蟻可跟的情況下。

瑞尼克斯和同仁讓法老蟻在兩條路線上爬行:一條筆直的和一條以五十五度交叉的。他們發現,螞蟻走在直線上時無法確實地找出方向,而當牠們被放在交叉路時,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螞蟻能在第一個叉路走對方向。這些科學家研究分叉角度從三十到一百二十度不等的叉路,發現當分叉角度為六十度時,法老蟻找到正確方向的機率最大。

這個角度似乎也出現在其他種螞蟻的網狀足跡裡。

Thursday, April 28, 2005

被罵也許是另一種幸福

有一位在森林裡修行的人,非常的純淨, 也非常的虔誠,每天只是在大樹下思維,冥想,打坐。

一天,他打坐感到昏沈,就起身在林間散步, 偶然走到一個蓮花池畔,看到蓮花正在盛開,十分的美麗。

修行人心裡昇起了一個念頭:這麼美的蓮花, 我如果摘一朵放在身邊,聞著蓮花的芬芳,精神一定會好得多呀!

於是,他彎下身來,在池邊摘了一朵,正要離開的時候, 聽到一個低沈而巨大的聲音說:是誰?竟敢偷採我的蓮花!

修行人環顧四周,什麼也看不到,只好對著虛空問說: 你是誰?怎麼說蓮花是你的呢?

我是蓮花池神,這森林裡的蓮花都是我的,枉費你是個修行人, 偷採了我的蓮花,心裡起了貪念,不知道反省、檢討、慚愧, 還敢問這蓮花是不是我的!空中的聲音說。

修行人的內心昇起了深深的慚愧,就對著空中頂禮懺悔: 蓮花池神!我知道自己錯了,從今以後痛改前非, 絕對不會貪取任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修行人正在慚愧懺悔的時候,有一個人走到池邊,自言自語: 看!這蓮花開得多肥,我該採去山下販賣, 賣點錢,看能不能把昨天賭博輸的錢贏回來!

那人說著就跳進蓮花池,踩過來踩過去,把整池的蓮花摘個精光, 蓮葉全被踐踏得不成樣子,池底的污泥也翻了起來。 然後,他捧著一大束蓮花,大笑揚長而去了。

修行人期待著蓮花池神會現身制止, 斥責或處罰那摘蓮花的人,但是池畔一片靜默。 他充滿疑感的對著虛空問道: 蓮花池神呀!我只不過謙卑虔誠的採了一朵蓮花, 你就嚴厲的斥責我,剛剛那個人採了所有的蓮花, 毀了整個蓮花池,你為何一句話也不說呢?

空中蓮花池神說: 你本來是修行人,就像一匹白布,一點點的污點就很明顯, 所以我才提醒你,趕快回去除污濁的地方,回復純淨。 那個人本來是個惡棍,就像一塊抹布,再髒再黑他也無所謂, 我也幫不上他的忙,只能任他自已去承受惡業,所以才保持沈默。 你不要埋怨,應該歡喜,你有缺點還能被人看見, 看見了還願意糾正教導你,表示你的布還很白,值得清洗,這是值得慶幸的事呀!

「你不要埋怨,應該歡喜,你有缺點還能被人看見, 看見了還願意糾正教導你,這是值得慶幸的事呀。 」

有時,被罵也許是另一種幸福。

Enough is Enough

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know when enough is enough.
- Dr. Vincent Ryan

Gratitude makes us feel like we have "enough", instead of constantly being in a state of looking for "something else". As Emmet Miller notes in "Gratitude:A Way of Life, Gratitude has to do with feeling full, complete, adequate - we have everything we need and deserve and approach the world with a sense of value."

Addictions of all sorts come from a sense of deprivation, a feeling of lack that the user believes can be filled with a substance or activity, whether it's drugs, shopping, alcohol or food. Caught up in lack, we feed the need but never feel truly satisfied because our substance of choice can't fill the lack...consequently we continue to want more and more.

Our consumer society owes its very existence to to its ability to fuel a sense of never being satisfied. If we were happy about the way we looked, for example, why would we spend billions on cosmetics and plastic surgery? Or on expensive cars that supposedly convey a certain image that we don't have?

An attitude of gratitude gets us off the treadmill and out of the rat race. As we cultivate a true and deep appreciation for what we do have, we realize that our sense of lack is, for the most part, an illusion. No matter our material circumstances, the richness of our soul is ultimately what brings happiness, not another Martini, bigger breasts, or the latest video game. In the words of Lao Tzu, "He who knows enough is enough will always have enough."

Borders 30% off


From Ada's email Posted by Hello

or, click Borders 30% off (one book)
http://f.chtah.com/i/9/276579820/Borders20050426BestSellerCoupon30percent.html

穿出影響力 - 嚴長壽

穿出影響力

文/李桂芬 

亞都大飯店除了以服務揚名之外,Art Deco設計呈現出「內斂的優雅」的氣氛,也被許多人稱道。這種風格,其實正反映了嚴長壽的品味。十五年前,有媒體評選「台北十大穿著人物」,嚴長壽就是封面人物,他被稱為「雅輩中的雅輩」。

波士頓大學心理學博士艾科夫(Nancy Etcoff)在《美之為物》一書中指出,如果把服裝比喻為語言,每一個團體裡大致都有三種類型的人:

原創型的人穿著機智、典雅,甚至帶有詩意。
從眾型的穿著語言就像枯燥但實用的散文。
第三種則是拙於言詞的追隨型。

嚴長壽顯然屬於第一種類型。他的穿著機智,表現在因時因地而改變服裝。

「他爬山有爬山的衣服,輕鬆的場合會穿牛仔褲,去打獵有獵裝。」和嚴長壽亦師亦友的前亞都麗緻總經理蘇國垚指出。

乍看之下,這事情不難,但是應對得宜又能影響群體的人,不多。

一個冬天的週六下午,中山北路二段,台北戲棚,人澹如菊茶學院舉辦了一場茶會。嚴長壽原本打算穿唐裝赴會。攝影記者想在綠蔭大道捕捉這難得的一幕,因此商請他下車時先留步。

「 唐裝和中山北路的景致不太搭調,可能不適合拍照,」嚴長壽回答。不過,最終他沒有這樣出現。

「我穿好給老婆檢查一下,她說不太適合,」嚴長壽揚起眉,笑著解釋。當他對衣著沒有把握時,詩人太太的眼光是最後一面鏡子。

茶會的氣氛非常素雅。嚴長壽穿著深灰色西裝外套、黑色高領毛衣緩步進來,簡單、優雅,正是國際服裝語言中的「Elegant Casual」。

不論大小聚會、正式或私人場合,他都堅持衣著應該融入環境。

自我包裝的影響力讓時光回到三十年前,美國運通公司。

嚴長壽擔任傳達,每天騎摩托車替公司送文件。不同的是,嚴長壽總是穿西裝褲、長袖襯衫,打領帶。二十三歲的他,已經有勇氣承擔同儕眼光,不願意像一般送貨員一樣穿T恤、牛仔褲。

是意識到自我包裝的影響力嗎?「 當時想得很單純。」嚴長壽的思緒,似乎也回到過去。

外商公司中,員工的穿著都非常正式。嚴長壽仔細觀察後,決定自己不能例外,即使工作範圍是送件、倒茶水也一樣。 「穿T恤、牛仔褲在那個環境裡很不得體,」他說。

如今見識過國際大小場合,嚴長壽對合宜得體有更深入的解釋─同樣是基層工作,如果是建築工地的小弟,當然可以穿牛仔褲,因為在工地一般都這樣穿。但是部長辦公室的小妹,就應該襯衫、裙子,配合那個環境的氛圍。

他指出,「西洋的穿著禮儀中,最重要的就是和環境、和周遭的人搭配。」

三十年前的那個決定,也讓嚴長壽發現個人形象的重要。

嚴長壽常常送件到理律律師事務所。雖然那裡的氣氛很友善,工作繁忙的律師照理也不太會和外來客搭訕。不過,這個人讓他們另眼看待,而且喜歡和他聊聊天。

「想讓別人尊重你,你必須先尊重自己,」嚴長壽回憶。

服裝之下的深層禮儀 穿著太隨意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但是過度盛裝會令旁人緊張,一樣不合宜。

在美國運通時,嚴長壽經常有機會和各國的高階經理人一起參加世界大會、晚宴,他在《總裁獅子心》一書中提到,有一年經理人會議訂在紐約,他穿著正式西裝出席。第二年地點改在夏威夷,他如法炮製,當透明電梯下到宴會廳,他看見幾百個賓客穿著都非常休閒,只有他一個人西裝筆挺,那一刻,真是尷尬極了。其實,這些看似複雜的服裝禮儀,只是最表層的禮儀。

創辦亞都飯店,又加入「世界傑出旅館聯盟」(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嚴長壽受到更大的震撼。

這個組織的成員都是首屈一指的大飯店,包括歷史悠久的巴黎麗池酒店、倫敦四季酒店、香港半島酒店、泰國東方酒店。他們每天送往迎來的,是各國的皇親貴族和社會名流。

有次聯盟的盛宴聚會,嚴長壽穿上晚禮服赴會,一切從容優雅。但是坐定之後,還是發現驚奇—面前擺著六個杯子。都是酒杯。原來,在真正精緻的宴會中,每一種菜餚要配一種酒,一餐用上四到六個杯子是常見的事。

他們把餐宴聚會當成一種藝術,細細品味菜餚、美酒,在交談中互相激盪想法、拓展視野。而這一切加起來的文化素養,會決定別人怎麼看待你。

二十年前,台灣正處於新富階段,大部分人的心態都非常急切,包括溝通方式、人際交往。當與國際交往更頻繁時,這樣的行為舉止常被人輕視。嚴長壽分析背後的原因:「我們以為財富可以影響一切,事實上不是如此,有錢拿不到別人對你的尊敬,有錢買不到別人對你的認同。」

他親切的聲音愈來愈低沉。 穿衣吃飯雖然是文化素養的表層,卻也需要長期推動。因為,即使國力強大如美國,兩百多年了,還背負著粗魯的形象。

嚴長壽一向對台灣非常有使命感,於是積極在亞都舉辦餐宴,一方面為弱勢團體募款,一方面讓本地企業名流熟悉國際上應對進退的禮節。

「我不希望台灣人在海外被看不起,總希望人家覺得我們是有禮、有涵養的人。」 他說。

亞都是台灣第一家國際商務旅館。它來往的對象,不是海外跨國企業就是台灣最頂尖的商場鉅子,辦起盛宴,自然在當時造成示範效果。

盛宴仿效國際規格。有佳餚,有美酒。 當時台灣只有六、七種從德國和西班牙進口的普通級葡萄酒,每次宴客,嚴長壽都會特地托人從香港分批帶進等級和種類比較適合的法國葡萄酒。然後,請國際級的樂團及聲樂家現場表演,有時準備雪茄秀,由工作人員當場搓揉菸葉,捲成雪茄,再沾酒抽。

當然,一定有服裝規範。是非常正式的「Black Tie」,男士要穿黑色禮服,女士要穿一件式禮服。 雖然事前一再說明,到了宴會那天,還是有許多人不懂,而被拒門外。有人立刻回去換了禮服再來,住得太遠往返不及的,只好扼腕離去。

這種對國際禮儀的陌生程度,連亞都也大吃一驚。「我們知道一定會有人穿錯,但是不知道會有這麼多人。」 蘇國垚在亞都麗緻體系二十三年,參與了多次盛宴,他說明當年的現象。

第二年、第三年,有不少人為了這場盛宴去訂做禮服,亞都也開始為客人準備服裝更換。幸好大部分人會穿深色西裝,這些人只要換個領結就算通過,真的太離譜的,只好全身上下都換掉。

而本來只打算辦一、兩次的活動,在熱烈迴響中繼續了十幾年。

台灣的美麗人生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認識嚴長壽二十幾年,兩人從客戶到朋友,連家人也結為好友。他很肯定嚴長壽的貢獻:「我常說他是用一種『美麗人生』的態度,在愛台灣。」

美麗人生曾經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描述二次大戰納粹集中營裡,一位猶太父親如何讓孩子帶著希望認識世界、走出美麗人生。

「台灣的情勢和當時的猶太人有什麼不同?兩者都有人虎視眈眈。總裁總是讓台灣,尤其是服務業,知道自己的希望和機會在哪裡。他常常帶團出國觀摩,也把台灣的美好經驗分享出去。」林泰生的神情嚴肅起來。

「走出流行,塑造風格 嚴長壽的典雅,則是品味與修養的反映。他的穿著不一定是名牌,不過,從外套、襯衫到領帶,他搭配得好像那些本來就該在他身上一樣。」 造型師陳頌聲極力推薦。

坐在充滿藝術氣息的辦公室裡,一襲瀟灑唐裝的林泰生,津津樂道:「他年輕的時候很時髦,現在已經穿出自己的風格來了。」

年輕的時候,人看自己和別人看你總是不同,嚴長壽也曾跟著流行穿緊身褲,後來漸漸發現,流行的事物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美國運通的外國主管,是他第一個觀察研究的對象。

翻開舊雜誌,照片裡的嚴長壽頭髮燙捲,戴著大鏡片的眼鏡。 他大笑起來:「你看,那時候流行戴這種青蛙眼鏡。」

「他就適合這種文質彬彬的紳士風格。」林泰生認為:「他的穿著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優雅。他是整體的感覺都很好,而且一點也不做作。」

典雅是從頭到腳的整體感覺。嚴長壽發現,一般人最容易忽略頭髮和顏色。

一個人看起來是否活力充沛,頭髮扮演重要的角色。髮絲要整齊,嚴長壽使用髮油,即使朋友常因此開他玩笑「你油頭粉面」,林泰生透露。 顏色的搭配也很重要。

首先必須符合職業形象。嚴長壽表示,從事創意或設計的行業,外套可以選擇比較活潑亮麗的顏色,而飯店這一行強調穩重,西裝主色大概都是黑色、灰色、藍色這些基本色系。但是不能沉到底,所以襯衫以白色居多,有時候因為流行會穿鮮豔的顏色,不過情況不多。

然後,是彼此之間的協調。 有些人的領帶顏色會配西裝的對比色,嚴長壽喜歡取部分顏色。

「如果不希望在人群中被注目,就可以這樣做。」他不急著展現自己。

他的袋巾搭配襯衫的顏色,所以穿襯衫一定要露出「三白」─領緣、袖口、袋巾。這三白可以為單調的西裝外套增添色彩變化。不過年輕人不需要袋巾,倒是有一定年紀的人如果想增加一點紳士味道,平常也可以使用。 還有一白看不到,是手帕。

嚴長壽掏出褲袋中的白色手帕,說:「很多女孩子告訴我:『現在的男生都不帶手帕!』我覺得很遺憾。需要遮掩或擦拭的時候,就可以用手帕,在身上亂擦是不得體的。」

最後不能忘記鞋子。有些人一身沉穩的黑色西裝,腳底卻露出淺色的軟皮便鞋,顯得輕重不穩。搭配西裝外套,嚴長壽一定穿繫皮帶式的、黑色硬皮皮鞋,而且擦得晶亮。

那麼,每天出門前怎麼決定當天的穿著?

「我很簡單,就是固定幾套衣服配來配去。」他一句話結束對打扮的深究。

嚴長壽更重視的是,細節。 細節反映教養 有一年,嚴長壽和蘇國垚到紐約出差。難得空閒,兩人趁機去購物。 嚴長壽走進一家店打算買襯衫,堅持要領襯裡有領尖片的才夠挺直,店員上下翻遍始終找不到這樣的襯衫,惱羞成怒,說「沒品味才穿這種衣服」。

聽到這句話,一向客氣的嚴長壽立刻指正對方,作服務業的人怎麼能批評客人。蘇國垚回憶起這段經歷,開玩笑說:「嚴先生的英文厲害到可以罵人。」

不僅襯衫領子要直挺,領帶也是,最好領結可以撐得飽飽硬硬的。 對付容易滑溜的袋巾,嚴長壽也有祕訣。他掏出口袋裡的白色袋巾,掀開,裡面有一小塊白色紙板,上圓下方。這個效果就像新買來的襯衫裡面總有一片紙板托著一樣。

嚴長壽有點不好意思,笑說:「就是很簡單的卡紙,我自己剪的,算是一個小小突破。」 襪子是最基本的細節。

「我常常看到幾個男人在一起,腿一翹,沒有人及格,」嚴長壽觀察到,有的襪子鬆垮成一團,有的太短。他彎下腰拉起褲管,秀出高過小腿肚的紳士襪,說:「這樣穿比較安全。」

整個採訪中,他一直謙虛地說:「男性穿著沒什麼大學問,就是注重禮貌和整齊而已。看這些細膩的地方,便知道一個人是不是受過衣著教養的訓練。」

要不要展現個人特色?

「不需要。」嚴長壽回答得俐落。

作家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描述「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終於停止向四周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

用來形容嚴長壽的整體形象,似乎再恰當不過。 形象要顯得優雅,衣服質感很重要。嚴長壽非常瞭解這一點,因此早年亞都員工制服的布料都到國外採買。但是,他個人並不迷戀國際名牌。

問到嚴長壽的秘書,答案總是:「總裁的穿著沒什麼啦,他不太重視名牌。」

嚴長壽的衣櫥中,最主要的配備還是西裝,他有一些訂製服,不過,大部分時候穿成衣。法國有家會員式的折扣商店,嚴長壽會順道去那裡添購,通常一買就五、六套,把那兩年同一季的服裝一次搞定,而那些錢在台灣大概只能買一、兩套。

撐起嚴長壽的典雅形象的,並不是昂貴的名牌,也不只是體面的衣著和社交禮儀,更重要的是由內而外的神采。

兼具內涵與形式之美 林泰生認為,嚴長壽的優雅來自於他的自信。而自信,又奠基於他的視野與氣度。

嚴長壽關心的不只是個人的成就和亞都的未來,他推動台灣觀光事業、提升社會文化,也致力於教育的扎根工作。許多學校的餐飲科系,甚至現在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都是他奔走促成的。

「他常常和我們分享他的想法,我相信他在這上面獲得很多成就感。」林泰生說。

也是這樣的理念,讓嚴長壽當年願意接下管理圓山飯店的挑戰。

林泰生非常讚賞嚴長壽的氣度:「即使他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伸展,他下台的姿態非常漂亮,包括私底下都沒有任何批評。他只說:『既然我不適合,他們應該找一個可以被接受的人,帶領圓山走出自己的明天』。」

嚴長壽不眷戀自我,也不被物質牽絆。

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會長陳長文透露:「南亞海嘯第二天,我們還沒說什麼,他的捐款就來了。」 事實上,亞都飯店也長期贊助許多藝術團體,例如雲門舞集。

環顧嚴長壽的辦公室,除了桌椅之外,有一扇衣櫥,放著他配合行程而需要的衣服,一個小酒櫃擺著幾瓶酒,因為有時候他要自己接待客人,還有一架子的書。這裡面沒有用來向客人炫耀的獎牌、藝術珍藏或紀念品。

帶領記者的行政協理葉淑芬特別說明:「總裁的生活很簡單,中午常常只吃一籠素蒸餃,假日就是去爬山。他沒什麼特殊嗜好,也沒有蒐藏。」

「即使蒐藏最貴的東西,也是一種借觀。人家送的東西我都轉送出去。我對物質很不稀奇,從來不覺得要去擁有它,但是不能沒有欣賞它的美和特色的能力。這時候,是注意力的投注,而不是金錢的投注。」

那麼這一生嚴長壽蒐集什麼?蒐集回憶嗎? 葉淑芬表示:「他有一個小本子,寫寫自己的心得和感想。」

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昭旭曾經為文指出:「典範的美仍當是內涵、形式俱美,亦即通過精緻勻稱的尺度,呈現的也是一個並不靠尺度支撐的自由生命、自信心靈。」

在嚴長壽身上,似乎正看到這樣融合內涵與形式的典範之美。

嚴長壽:真正的品味來自深沉的教養

Q:如何培養品味?

A:一個有品味的人,要能靜得下來。心一旦靜下來,感官就會敏銳。每一種感官都有能力和它應對的聲、色、味直接對話。

以飲食為例,一口菜囫圇吞棗下去和想一想再吃下去,感覺一定會不同。 有些人是天生敏銳,你可以看到,一個視覺、聽覺很好的人,嗅覺、味覺大概也不會差。

所以,很多藝術家、設計師都是美食家,像蘇東坡、張大千都很懂得吃。 有些人比較粗枝大葉,平常不在意細節,但是,如果心能靜下來,再稍加引導,他也能體會。不過,這些都還是表層。

真正的品味來自於深沉的教養,而教養是對文化、藝術、心靈的學習。 台灣經過急遽富裕這麼多年,現在應該走向和緩、成熟、優雅、內斂,可惜整個社會並沒有這樣的學習環境。台灣仍然充斥許多暴發戶,經濟的、政治的、宗教的,赤裸裸地把人性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愈在這樣的環境,或許我們就愈應該強調教養的提升。

Q:具體來說,一個有教養的人具備什麼特質?

A:我覺得有教養的人,得先懂得謙卑。 大部分剛剛賺錢、剛剛發財、剛剛有權的人,不會謙卑,他會濫用他的權力和金錢。而懂得有效珍惜這方面的資源的人,事實上是懂得內斂、瞭解自己能力有限的人。也因為這樣,他會尊重別人,不會認為自己最強、什麼都對,在謙卑中就能接受不同的聲音,繼續學習。 然後,懂得體貼別人。如果仔細觀察,許多應對進退的禮節都和這個出發點有關。

例如,在英國、法國,先生和女士吃飯,如果女士要離開,她兩旁的男生都得欠身,右邊那一位要幫她拉開椅子。是因為以前女生都穿蓬蓬裙,進出很不方便,這時一個紳士就會體貼地提供協助。 這時候,女生也必須向身旁的男士致歉,除了是暗示他幫忙拉椅子外,也是告訴他「對不起,因為我的離開而沒有人陪你聊天」。

Q:如何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A:美學非常重要。藝術是一種對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藝術創作者就是走在我們前端作不同嘗試。不論是透過一首詩、一段音樂或一幅畫,藝術可以讓人有更多想像空間、更多元的觀察角度。 過世不久的辜振甫先生就是一個非常有教養的人。

我們常說他是這一代最後的貴族,雖然他那一代有錢家族很多,但是像他這樣瞭解文化、藝術,又懂得繪畫、詩詞歌賦、戲劇,自己還能上台演戲,在企業界、政治界、教育界都很難找到了。

Q:你長期浸淫文化與藝術,其中很特別的是歌劇。歌劇之美在哪裡?

A:我必須聲明,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門外的欣賞者。參與文化推廣是覺得它對人文素養的提升很重要,尤其當台灣今後要從一個「急富」的民族變成一個受人尊重的民族,必須全面提升國民的人文素養。 談到歌劇,我覺得要聽懂歌劇,一定要先瞭解劇情,其實劇情都很簡單,大概十分鐘就說完了。

歌劇其實是很感性的抒發方式,演唱者的樂器,就是直接來自喉嚨的聲音,他的旋律、表情、動作,都可以直接和人內心的感情起共鳴。 最近「歌劇魅影」要來表演,如果能接受音樂劇,離欣賞歌劇就不會太遠了。

Wednesday, April 27, 2005

Don't Answer the Doorbell

Even though you may want to move forward in your life, you may have one foot on the brakes. In order to be free, we must learn how to let go. Release the hurt. Release the fear. Refuse to entertain your old pain. The energy it takes to hang onto the past is holding you back from a new life. What is it you would let go of today?
--Mary Manin Morrissey

There's something so importunate about a ringing doorbell. It's different from a ringing phone...whoever it is is right the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door. I can't tell you how many times I have had a perfectly good meal ruined by a knock on the door. We've all been trained to be polite to guests, even uninvited ones. Often we think nothing of inconveniencing ourselves and other family members, letting our dinner get cold, etc., to speak to someone we may not even want to see!

I've come to regard a ringing doorbell in the same way I do a ringing phone. Unless I have an appointment or am expecting a friend or a delivery , I simply don't answer the door if it is inconvenient. "But isn't it rude not to answer the door?", a friend asked. Certainly we've been brought up to think that way. But I've come to feel that, in fact, it's rude for someone to show up at the door unnannounced and expect me to drop whatever I'm doing just because it happens to be convenient for them.

It does take some hardening of your social graces. But if you're regularly bothered by unnannounced callers at your front door, learning to just let the doorbell ring can make your life a lot easier. Or consider installing a spyhole, so at the very least you know for whom you're opening your door and your time.

這是誰的人生?

這是誰的人生?

文/吳淡如

我並不想騙自己說,我對每個人的痛苦,都能感同身受。雖然,我非常渴望他們烏雲密布的臉上,可以因為我的關心或幫忙,出現難得的陽光。

她和許多十七歲的男孩、女孩一樣,對自己未來的方向十分疑惑。她是個夜校生,白天在某公司打工,老闆和同事們都對她不錯,但她得為自己的生涯抉擇:她想上大學。但以目前狀況來說,得利用白天上補習班,可是老闆表明了「少不了她這麼一個人」,不希望她辭職(而她也捨不得這份薪水)所以她陷入了「非常巨大的痛苦」。

什麼嘛!你也許會覺得好笑,聽起來沒有「非常巨大的痛苦」啊,和我的反應一樣,你會覺得,她總要做選擇,一切都可以解決的。你若是成年人,必然會想像我一樣告訴她:尊重妳的人生決定,任何公司少了誰,都像地球一樣,不會停止運轉。但我們都不是真正的當事人,所以在她看來,才可以說得如此輕鬆。

在少年十五二十時(其實,七老八十的人也一樣),我們常因為別人看來「實在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陷入「非常巨大的痛苦」,連個「小小的決定」也使我們肝腸寸斷。

陷入混亂和痛苦無法避免,然而,一個生命的樂觀者,會比悲觀的人早一點做決定,早點跳出混亂的漩渦來。

這究竟是誰的人生?當自己多方考量各有利弊而無法選擇、當周遭眾說紛紜企圖左右我的決定,我總會在燙熱的騷亂暫時停止之後,深呼吸,問自己這個問題,然後,撥雲見日,未來的路就在腳下和我打招呼。我做過許許多多沒人看好的選擇,只因為這是我的人生,我覺得這樣對我比較好。

「該怎麼辦?問問你自己吧,你想怎樣呢?」對於身陷困惑的人來說,我們唯一有用的幫助,是請他們找出自己的答案。連自己的意願都搞不清楚的人,任何幫忙,只是幫忙製造混亂。

很多人關心自己能否長命百歲,卻從未問自己:這是誰的人生?萬一活到了一百歲,才問自己:天哪!我為誰而活?對我來說,那可比看《七夜怪談》更恐怖。

「走我自己的路?聽我自己的就對了?萬一……走錯了怎麼辦?」建議一個人選擇自己認為對的那條路時,總會發現,他們並不信任自己。還有人曾「直覺」的回答:「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也就是只要我喜歡,沒什麼不可以囉,那殺人放火怎麼辦?」

「你會去殺人放火嗎?」

「當然不會。」他又直覺地回答。「那你在擔心些什麼?」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每個人的自信心那麼低,總會「推理」到一放任自己,就會無惡不做。

我相信真正殺人放火的人,從沒清明地問過自己:這究竟是誰要的人生?如果那是你要的人生,凡走過的,就不會是冤枉路。

永遠無法回答或面對這個問題的人,彷彿水母,在無意識的一張一縮之間,過了一生。

Tuesday, April 26, 2005

Revel in the Ordinary

Normal day, let me be aware of the treasure you are. Let me learn from you, love you, bless you before you depart. Let me not pass you by in quest of some rare and perfect tomorrow. Let me hold you while I may, for it may not always be so. One day I shall dig my nails into the earth, or bury my face in the pillow, or stretch myself taut, or raise my hands to the sky and want, more than all the world, your return.
- Mary Jean Iron

It's hard to appreciate the ordinary, except in contrast to something hard or challenging. I am always reminded of this truth when I get sick. When I feel well, I take my physical being for granted. But when I have been sick and begin to feel better, I am filled with immense gratitude for how good it feels not to be sick! How ironic that we can feel exactly as we normally do but now "notice" how great that is.

Other people experience this sensation from a close call in a car or plane, an almost financial disaster, or anything that shakes us out of complacency and wakes us to the wonder of our ordinary existence. The trick, of course, is to learn how to have that awareness without having to be sick, almost lose your house, or get hurt in a car crash.

One way to do it is to pick an ordinary task, something you do every day, and decide that just for today, you will do it with awareness. This kind of awareness practice, the more specific the better, is great for fostering a sense of appreciation for the ordinary.

When we pay attention, whatever we are doing, we begin to notice details and textures that we never noticed before; everything becomes clearer, sharper, and at the same time more spacious. Our eyes are opened once again to the miracles of the absolutely ordinary and joy fills our hearts.

一 碗 湯 麵

十五年前的十二月卅一日,也就是除夕夜,在日木札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麵館裡。在除夕夜吃碗蕎麵條過年,是日本人的傳統習俗,而這一天麵館的生意特別的好,『北海亭』也不例外,幾乎整天都是客人,但到了晚上十點以後就沒什麼客人了。

平常到凌晨還很熱鬧的街道,這一天大家都趕回家過年,很快的就安靜下來。『北海亭』的老闆是位憨厚的老實人,老闆娘古道熱腸,待人親切。當除夕夜最後一位客人走出了麵館,老闆娘正準備關門的時候,店門再次輕輕的被拉開。

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來,兩個孩子大約六歲和十歲,穿著全新的一模一樣的運動服,那女人卻穿著一件過時的格子舊大衣。

「請坐!」聽老闆這麼招呼,那女人怯怯的說:「可不可以……來一碗湯麵?」背後的兩個孩子不安的對望了一眼。

「當然……當然可以,請這邊坐!」老闆娘帶她們走到最靠邊的二號桌子,然後向廚台那邊大聲喊著:「一碗湯麵!」

一人份只有一團麵,老闆見她們三人才點一碗麵,於是多丟了半團麵,煮了滿滿一大碗,老闆娘和客人都不知道。

母子三人圍著一碗湯麵吃得津津有味,一邊吃,一邊悄悄地談著。

「好好吃喲!」弟弟說:「媽,您也吃吃看嘛!」說著,便挾著一根麵條往母親的嘴裡送。不一會吃完了,付了一百五十圓,母子三人同聲誇讚:「真好吃,謝謝!」並微微鞠了一躬,走出麵館。

每天忙著,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又到了十二月卅一曰這一天,『北海亭』生意依舊興旺,除夕夜的忙碌終於結束,過了十點,老闆娘走向店門前正想將門拉下的時候,店內又再度輕輕被拉開,走進來一位中年婦人,另外帶著兩個孩子。

老闆娘看到那件過時的格子舊大衣,馬上想起一年前除夕夜最後的客人。

「可不可以……給我們煮碗……湯麵?」

「當然,當然,請裡邊坐!」

老闆娘帶他們到去年坐過的二號桌子,一邊大聲喊「一碗湯麵!」。

老闆一邊應著,一邊點上剛剛熄掉的爐火。老闆娘偷偷的在丈夫的耳朵旁說:「喂!煮三碗給他們吃好不好?」

「不行,這樣做他們會不好意思的。」丈夫一邊回答,卻一邊多丟進半團麵到滾燙的鍋子裡。

母子三人圍著那碗麵邊吃邊談論著,對話也傳到老闆與老闆娘的耳朵裡。 「好香……好棒……真好!」「今年還能吃到北海亭的麵,真不錯!」「要是明年能夠再來吃就好了。」吃完付了一百五十圓,母子三人又走出了北海亭。

「謝謝!祝你們新年快樂。」望著母子三人的背影,老闆夫婦反覆的談論了許久。

到了第三年的除夕夜,『北海亭』的生意仍然非常好,老闆夫婦忙得都沒時間講話,但過了九點半,兩人都有點不安起來。

十點到了,店員領了紅包也回去了,主人急忙將牆壁上價目表一張張往裡翻,把今年夏天漲價的『湯麵一碗二百元』那張價目表,重新寫上一百五十圓。

二號桌上面,卅分鐘前老闆娘就先放上一張『預約席』卡片,好像有意等客人來一樣。 十點半的時候,這對母子三人終於又出現了。

哥哥穿著國中的制服,弟弟穿著去年哥哥穿過的稍嫌大一點的夾克,兩個孩子都長大了,母親仍然穿著那件褪了色的格子布舊大衣。 「請進!請進!」老闆娘熱情的招呼著。

望著笑臉相迎的老闆娘,母親戰戰兢兢地說:「麻煩……麻煩煮兩碗湯麵好不好?」

「好的,請這邊坐!」老闆娘招呼他們坐到二號桌,趕快若無其事的將那『預約卡片』藏起來,然後向裡面喊著:「兩碗湯麵」。

老闆一邊應著,一邊丟進三團麵進去。母子三人一邊吃麵,一邊談著話,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站在廚台後門的老闆夫婦,也跟著感受到他們的喜悅。

「小淳和哥哥,媽媽今天要謝謝你們兩個人啊!」

「謝謝?為什麼呢?」

「是這樣的,你們的爸爸所造成的八個人受傷的車禍,保險公司不能支付的部分,這幾年來每個月都必需繳五萬圓。」

「嗯,這個我們知道呀!」哥哥這麼回答。老闆夫婦一動也不動的靜靜聽著。

「本來應該繳到明年三月的,但是今天已全數繳完了!」 「

哦!媽媽,真的呀?」

「嗯,真的,因為哥哥認真的送報,小淳幫忙買菜做飯,使媽媽可以安心的工作。公司發給我一份全勤的特別加給,因此今天就將剩下的部分全部繳完了。」

「媽!哥哥!真是太好了,不過以後請讓小淳繼續做晚飯好嗎?」

「我也要繼續送報紙。」

「謝謝你們兄弟倆。真的謝謝您們!」

「小淳和我有一個秘密,一直沒有跟媽媽您說,那是……十一月的一個禮拜天,小淳的學校通知家長要去參觀教學課程,小淳的老師還特別附上一封信,說小淳的一篇作文,被選為全北海道的代表,將參加全國作文比賽。那一天我代表媽媽去參觀了。」 「

真的有這回事?後來呢?」

「老師出的題目是『我的志願』,小淳是以『一碗湯麵』為題寫的作文,還要當眾讀這篇作文給大家聽,作文是這樣寫的: 爸爸車禍了,留下很多的債務,為了還債,媽媽從早到晚拼命的工作,小淳連我每天送報的事也全部寫了出來。 還有,十二月卅一曰晚上,我們母子三人共吃一碗湯麵,非常好吃……三個人只叫一碗湯麵,麵店的伯伯和伯母竟然還向我們道謝,並且祝我們新年快樂!那聲音好像在鼓勵我們要堅強勇敢的活下去,趕緊把爸爸的債務還清。 因此,小淳決定長大後要開麵館,當日本第一的麵館老闆,也要對每一個客人說『加油!祝你幸福!謝謝!』」

一直站在廚台裡聽他們對話的老闆夫婦,突然失去了蹤影,原來他們蹲下來,一條毛巾一人抓一頭,拼命擦著不斷湧出的淚水。

(感謝濟勁師兄轉寄此文章)

Sunday, April 24, 2005

人間保育者--李偉文

「要解決大自然的問題,先要解決人的問題,」他說

劉宇青採訪

一個不戴錶,卻從未誤過看診時間的牙醫。一個不記行事曆,卻從未缺席任何一場會議的荒野理事長。一個不看電視,卻從不錯過任何環境議題的台灣人。一個明明行程滿檔,卻總是一派悠哉清閒模樣的現代人。

李偉文,就是這麼一個在旁人眼中充滿矛盾與驚奇的人。

談起種種「不合時宜」的怪習慣,李偉文自有一套「哲學」:「不戴錶,可以讓自己不去煩惱過去,也不去擔心未來。不用行事曆,可以讓自己隨時都覺得自己很悠閒。」只要每天能有三、四個小時的獨處看書時間,李偉文就可以不在乎白日的一切繁忙。

宛如童心未泯的大男孩,李偉文講起話來眉飛色舞、幽默風趣,協會理事長對內對外數不清的責任義務,似乎不會對他形成沈重的負擔,也許正虧了他擁有與世不同的哲學。

十年前,荒野保護協會在李偉文的牙醫診所內成立,十年後,荒野茁壯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團體。從創會理事長接下棒子的李偉文,最在乎的是,如何與荒野夥伴們,快快樂樂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我很喜歡朋友,喜歡和朋友一起做事的感覺,」李偉文笑著說。打從學生時代開始,外表乖巧,滿腦創意的他,可以帶領全班打工自費編班刊,也可以結夥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而與社團夥伴共事的深厚情誼,更影響了他後來組成「民生健士會」及「荒野」的基本理念。

「我不在乎參加荒野活動的人數多寡,」李偉文說,「我只要求在過程中,義工夥伴們是否能互相體貼,互相協助,互相打氣。我在乎的是人參與其中的光芒和熱。」

而當工作人員都擁有一張快樂的臉孔,參與的群眾自然能感受到那股熱誠,如此,誰還能說活動不成功呢?或許,參加一兩次活動,並不能激起參與者的熱情,但卻絕對能改變並提升義工本身。提升了義工,就等於多了環保的生力軍,多了股有力的召喚,而那正是李偉文想要的。

「這麼多年來,參加許多社團,接觸許多朋友,我深刻地體會到,一個人在為了公益的付出過程中,他的生命價值跟生命體會是豐富的,」李偉文感性地說,「如果永遠只為自己而活,臨死之前一定不知自己為何走這一遭。」

「荒野今天要做的,是人間保育,」李偉文認真地說,「所謂人間保育是,我們確定破壞大自然的都是人,所以要解決大自然的問題,先要解決人的問題。」改變了義工,才能讓義工有能力去影響更多的人。

十年來,荒野不斷地宣傳保護環境的理念,無數的義工解說員一遍又一遍地把愛護大自然的觀念傳遞出去。然而,比照人類毀壞的程度,這樣的成效其實是緩慢的,也成為許多義工們掛在心頭的煩憂。

「我常跟荒野夥伴講一個傻瓜吃饅頭的故事,」李偉文說,「傻瓜肚子餓,去買饅頭吃,吃了第一個不飽,第二個不飽,吃下第三個饅頭,終於飽了。傻瓜恍然大悟,唉,早知道我應該買第三個饅頭吃就好了。」 「很多人其實都是吃到第三個饅頭才會飽的,」李偉文說,「今天他們沒有回應,不是你做得不好,而是你可能就是那第一個饅頭:看不出反應,卻有實際作用。」

然而,永遠看似悠閒,擅長鼓舞人心的李偉文,也有心中迫切的危機。「我計畫在今年六月全球第二次能源會議之前,寫出一本能引人重視及震撼的書,因為,一切都不能再等待了,」他說。

原來,在這短短數十年間,人類大量使用地球儲存已久的資源,創造出自傲的文明,到了這一代,全球人類已然要面對能源短缺的危機。石油會在三到十年內供不應求,如果沒能成功轉換能源的使用,到時可能爆發戰爭、搶奪等殘酷情事。李偉文在《你每天都在改變世界》一書中寫著:「世界就像一列往前疾駛且失控的火車,現在跳下去,立刻就會死,但是不跳,會眼睜睜地看著火車撞毀或崩解。」

「而想要有所改變,就必須先從民眾改變起,」李偉文說,「改變是痛苦的,要政府主動陷全民於痛苦中,基於某些因素,是無法做到的。唯有民眾體認到事件的迫切性,強力要求並支持政府做改變,這一切才有可能。」

「這些年我常常很著急,希望有更多的人行動,有更多的人覺醒,希望覺醒的人數能達到一個引爆趨勢的關鍵點……」李偉文在書中深切地表達出他的憂心。

眼前滔滔不絕有如俠士的李偉文,回想起荒野成立的初衷,竟只是希望大家能在天籟之下起舞,如此純淨美好的理想啊。而李偉文則像溫暖營火旁,熱情召喚的笑臉人,他要人們加入他們的行列,和他們一起在星空下開懷吟唱,起舞作樂……我們的世界,會因為有他們而改變。

楊定一 - 能量治療全都是為了別人

楊定一 追求第一 只為別人
他,王永慶的女婿 是神童與奇才

文/邱莉燕 

楊定一宛如學術奇才,十三歲考上巴西大學醫學系,並用一年半時間拿到美國洛克菲勒大學醫學博士。在個人非常成功之後,他要追求的是更多人的成功。

長庚生技公司的身心靈轉化中心大概是台北使用螺旋形最奇特的公司,兩間水療室排成螺旋形,名為「真原床」凹槽內的奈米陶瓷是螺旋形圖案,沙拉吧餐桌也是螺旋形。

這裡的廳室明淨,卻瀰漫著些許科幻感。入口處,無數細小的雷射光束不斷變換顏色;水療池中,則是冷漿管高速運轉發出的咻咻聲。還有電影《靈異象限》中的麥田神祕圖案,滿是芬多精的清香空氣,以及比人還高的金屬金字塔帽。

這些設備固然玄奇,卻比不過董事長楊定一所開啟的一樁樁「醫學X檔案」;加上楊定一同時是「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女婿,全台首富的豪門色彩,讓這些X檔案更加撲朔迷離。

‧ 豪門身世加持/能量治療平添神祕色彩

譬如,運用量子諧振原理的淨化腳療池,功能是淨化細胞。長庚生技的員工親自接待過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工總理事長侯貞雄,以及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一家前來體驗。

另外,曾經罹患攝護腺癌零期的前體委會競技處處長彭台臨說,連續喝了楊定一給的活力水礦四個月後,癌症診斷指數PSA從七.一降到○.五。還有氣機導引大師張良維,擁有眾多大老闆弟子的他表示,做完「能量轉換天地」療程後,一走出房間,全身紅得像煮熟的蝦子,讓在外等候的人嚇了一大跳。

信者恆信,不信者存疑。雖然眾多體驗者言之鑿鑿,一位專業人士卻聲稱,「全部都是胡扯,這麼多名人前往體驗,不過是捧場。」但仍有較持平的人認為,「玄妙不是不科學,而是我們無法了解。」

對於別人的質疑,楊定一並不陌生。「二十年前,我在美國提出細胞觀想(cellular visualization)的治病理論,別人都以為我瘋了。」楊定一所謂的細胞觀想,是指人的注意力到哪裡,哪裡就會聚集能量,注意細胞,細胞就會有能量。若是對細胞說謝謝,代謝和免疫系統將有徹底的轉變。

「成立中心、有這個機會幫助別人是很幸福的事。我一定要拿最好的東西來幫助別人。我要人們來做一次身體的調適,回家後就能感受到有所改善,因為如果等待好轉的時間太長,人們會失望。」

身形高大的楊定一,聲音竟意外的輕柔,解釋時態度誠摯,加上外表看來溫文儒雅的學者氣息,一點兒也不像精明幹練的企業經營者。只是有時眼神驀然飄忽,似有心事的模樣。

或許,他的心事是那位坐在鄰桌才剛開完刀的老太太?

因癌症而切除器官的老太太,是某企業退休副董的夫人,年事已高,手術後的身體十分虛弱。楊定一在受訪時,口中說著話,眼睛卻一直注意坐在另一桌的她,一會兒要員工倒「能量石水」給她喝,一會兒又叫人拿「健康握」給她使用;當她要離去,還趕快走過去囑咐生活細節,好言安慰。

雖是掛著董事長的頭銜,楊定一的舉止卻更接近他的另一個身分,醫生。

楊定一出生於台灣,從小博學強記。根據父親楊正民所著《一打博士在我家》書中記載,小學二年級時,楊定一因為筆誤將「己」寫成「已」,生平第一次考試沒有得到滿分,就因好勝心和自尊心哭成了淚人,任誰都勸不停。

‧ 悲天憫人/為人解除痛苦

楊定一在七歲時舉家移民巴西,十三歲考上巴西大學醫學系,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轟動巴西上下。人生中一直在贏的楊定一,勤勞是他成功的秘訣。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睡醒了又繼續讀書。然而,當左鄰右舍拿著報紙來「指認」並恭喜這名神童時,卻不知道他同時還寫了一封信,請中共駐巴西大使館轉交給鄧小平,建議這位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頒訂一部憲法,不要盲目跟隨蘇聯。

前司法院大法官史錫恩形容當年讀完這封(致鄧小平先生函)後,心中激動不已,他沒想到「一個毛孩子竟那樣關心民族的前途,了解世界潮流,並有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氣概。」原來,悲天憫人的情懷早早就在小楊定一的心中萌芽。

‧ 命運安排難料/受妻影響轉向東方醫學

然而,受到完整西方醫學訓練的楊定一,今天卻在台灣搞起信者恆信的另類療法,「自西而東」的轉折耐人尋味。

命運的安排難以解釋,原來,楊定一在美國發生了兩件事,改變了原本可能終老一生的西醫生涯。一是與王永慶的大女兒王瑞華認識結婚,另一是他在NIH的經歷。

「我是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王瑞華,一開始接觸就完全認同對方的想法。」楊定一略微忸怩說出和太太一見鍾情的往事,「所以我常說,找對象不用急,人對了自己就會知道。」

楊定一在個人成功之後,追求的是全人類的成功。就像他和王瑞華在美國推廣華人讀經,免費提供場地,出資包租巴士載送讀經孩童,慈善義行無利可圖,他卻樂此不疲。

兩人的好友張良維透露說,王瑞華長期靜坐的修為,對楊定一轉而尋求東方的醫學智慧有很大的影響。另一位熟知內情人士則表示,楊定一眼見手上的病人死於癌症,強烈的自尊心令他無法接受西醫的挫敗。

加上在NIH內部接觸到大量的另類醫學療法,於是鑽研起古希臘、古埃及、古印加等醫學大師的理論與醫書,最後還探索中醫和俄羅斯的自然療法。然而,楊定一並未就此拋棄西醫,也強調自己不是要和西醫分庭抗禮。

‧ 自信向前/提倡身心靈新健康概念

楊定一建立身心靈轉化中心的構想,獲得岳父在財力和精神上的支持,楊定一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能突破現有的醫學瓶頸。在各方面追求卓越的他,經營事業時亦然,不惜耗費鉅資整頓全大樓的供水系統,只為產出「真正的好水」。該中心的設備昂貴,使用費卻十分平價,因為,楊定一希望人人都能用得起。「做身心靈的轉化,不適合考慮到要賺錢,如果要獲利,可能就做不好了。」楊定一微笑說。

相信,是一種選擇,也是向前的力量。當楊定一口中說著「接觸充滿真誠與感恩的心所創造的事物,對健康會有很大的幫助」時,內心的自信,一點也不輸給很多年前,那個寫信給鄧小平的十三歲男孩。如此執著,全都是為了別人……

小檔案
楊定一 Profile
出生:1958年生
現職:長庚生技董事長、真原材料科技董事長、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兼任教授
學歷:巴西利亞大學醫學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醫學博士及生化博士、約 翰霍浦金斯大學生化博士
經歷:美國Inteplast總經理、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教授、系主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國際癌症免疫及整體健康學術期刊編輯及顧問
榮譽:美國自由神獎章得主

(感謝大舅提供此文章)

Saturday, April 23, 2005

給年過 30 的女性朋友們

也許你從沒想過新陳代謝的快慢有何差別,但若是以下煩惱你都有──拼命節食還是瘦不下來﹔換了新的保養品,皮膚狀況依舊沒有改善﹔體力越來越差,動不動就覺得倦怠──恐怕就得好好想想該怎樣提昇新陳代謝的速度了!

常常納悶為什麼飲食和生活作習並沒有改變,可是體重卻一直增加、體力越來越差,甚至連偶爾冒出的痘痘也越來越慢好,其實這些潛移默化的改變,有一個重要關鍵便是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了。雖然體質、遺傳及年齡等因素都會影響新陳代謝的快慢,不過天生緩慢的人並不多,多數人都能藉由後天的調整,來達到有效提昇新陳代謝的目的,記住以下幾個小訣竅,並落實到妳的生活裡,就能輕鬆擁有健康美麗。

1.有氧運動是提昇代謝最快速的捷徑。

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林款帶醫師說,增加運動的質與量的確是加速新陳代謝最直接快速的方法,並且至少要達到「每週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每分鐘心跳達130下以上」才能有助於健康。

千萬別小看這短短30分鐘的運動量,它除了可以幫助消耗熱量、減輕體重外,更大的好處是運動之後,能將氧氣帶到全身各部位,大大提昇新陳代謝率、有效燃燒脂肪,效果並會持續數個小時之久。所以,丟掉沒時間運動的藉口吧!日常步行就是最佳的運動良機,不妨利用每天午餐後的休息時間,在公司附近走走逛逛,以均勻的速度步行,不一定要流得滿身大汗,就能提高代謝,同時幫助消化、預防便秘。

2.加入重量訓練,增加肌肉組織。

你知道嗎?人體內的肌肉組織越多,越能燃燒更多熱量,使新陳代謝加速,可惜的是,當我們過了30歲之後,肌肉會逐漸流失,進而導致代謝下降,因此,若想維持良好的代謝速度,就必須趕緊鍛鍊,以增加日漸減少的肌肉量。賀寶芙醫學諮詢委員會及科技研發部資深副總裁Jamie McManus博士表示,對肌肉組織較少的女性來說,舉重這類可以幫助增加肌肉的重量訓練運動,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增加肌肉數量就能增加新陳代謝。

一旦肌肉量增加了,一天將可以增加消耗100到300卡洛里,甚至更多。不必擔心肌力訓練做多了,會練出一身「健美的肌肉」,因為男女的肌肉組織並不相同,況且,健美選手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能練成的!

3.多喝礦泉水。

基本上,光是多喝水就能促進腸胃蠕動,並透過流汗或排尿,把體內多餘的毒素和廢物排出來,加速新陳代謝,如果喝的又是優良水源地的礦泉水,對健康的助益則更多,能在喝水同時順帶補充身體所需礦物質,市面上有些進口礦泉水之所以號稱「窈窕之水」,並非胡亂吹噓,而是因其富含能加速代謝熱量的鎂(Magnesium),多多飲用不僅沒有熱量,還能加速新陳代謝,可算是一舉兩得。

4.停止無效的節食。

多攝取蛋白質別再漫無目的的節食了,否則妳會發現身體越來越糟,體重卻是一動也不動!因為當大腦接收到飢餓的訊息後,為了維持正常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使新陳代謝的速度變慢,雖然吃得少,但消耗能力同時也變少了,這種方式當然行不通,只會造成身體的傷害。

相反地,改變飲食內容,加強攝取纖維素與蛋白質,才是提昇新陳代謝的安全方式,其中以含豐富蛋白質的藻類是值得推薦,因為藍藻中含有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及高含量的γ-次亞麻油酸,能幫助於提昇熱量的代謝;而綠藻中的葉綠素並能淨化血液,提供絕佳的排毒效果,至於最常食用的海藻類,則富含近30種的礦物質,能促進水分代謝,並加強免疫功能。

5.深呼吸。別懷疑,呼吸的方式的確會對新陳代謝有所影響。

呼吸的目的是為了把新鮮的氧氣送進肺部,經由氣體交換後,再把不要的廢物及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達成淨化血液、促進代謝與循環的功效。可惜大多數的呼吸都是無自主意識下的反射動作,每次吸氣送進肺部的容量實在有限,而事實上,呼吸頻率越快表示呼吸量越小,好不容易吸進的氧氣,還來不及發揮作用,就又被送出去了,加上短促的呼氣,更使得廢棄的二氧化碳繼續殘留在肺裡,所以囉!與其做一百次短促的呼吸,不如經常提醒自己做做深呼吸,幫助加速體內廢棄物的代謝。

6.捐血好處多。

利人又利己捐血一袋不僅能救人一命,還可以大大促進自身新陳代謝的能力,不但不傷身,定期捐血反倒也是維持健康的方法之一。因此,只要妳是年滿17歲、體重45公斤以上的熱血女性,通通歡迎捲起袖子,帶著妳的身份證熱情捐血去。

7.想喝有味道的飲料,就選能促進代謝的綠茶、杜仲茶。

日本人愛喝綠茶不是沒有道理的,綠茶中的氨基酸、多酚素、維生素等成分,可以幫助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並能調節脂肪代謝,除此之外,茶中的咖啡因同時具有利尿和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還可增加肌肉的呼吸速度及工作量,因此多喝不含糖的綠茶有益健康。

而具有利尿作用的杜仲茶,也有順暢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改善體質的功效,經常飲用對於皮膚粗糙、消除浮腫、改善便秘等都有所助益。

另外,每天早晨喝杯醋,也可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因為含有氨基酸的醋,能促進消耗體內過多脂肪,加強蛋白質和醣類的代謝,因此也有人拿來用在減重方面。

8.利用正確的按摩手法也能促進代謝。

體內淋巴液與血液循環是否通暢,會影響身體對於廢物、毒素等物質的排除速度,因此透過正確的按摩手法,也能維持血液循環的順暢,加速代謝,順利處理體內廢物。

所謂按摩並非隨意壓一壓、捏一捏就可行了,如果妳做過沙龍的塑身療程,不妨仔細回想一下,美容師的按摩手勢是不是都是由末梢往心臟進行?這種從四肢末梢朝心臟方向按摩的「求心性按摩」,對於推動淋巴及血液的流動才有所助益,能使肌肉的代謝更加旺盛,提供細胞更多促進代謝的營養素與幫助脂肪燃燒的氧氣,同時加速排除廢物,每天看電視的時候順便做做按摩,輕輕鬆鬆就能更健康。

9.洗洗三溫暖、泡泡熱水澡就能變美麗。

泡澡是另一個促進新陳代謝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利用高溫反覆入浴的方式,促進血管收縮、擴張,並刺激汗腺發汗,每次泡澡3分鐘,休息5分鐘再入浴的循環重複三次,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大量能量,效果相當於慢跑1000公尺。

同時,泡澡也能促進老舊角質更新,保持肌膚光滑細緻。必須注意的是,心臟不好的人並不適合洗三溫暖或常泡熱水澡,此時不妨以傳統的保健良方-熱水泡腳來取代,這不只能使腳部微血管擴張,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可增加細胞通透性,提高新陳代謝,同時達到健身祛痰的作用,並且改善雙腳冰冷的情況。

10.補充維他命B群,不要成為夜貓子!

經常熬夜或作息不正常的人不僅老得特別快,連健康也耗損得特別兇,奉勸妳能不熬夜就盡量別熬夜吧!如果是因為工作需要、非不得已的話,就得多多補充富含維他命B群的食物,因為它們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必要因子,卻因屬水溶性維生素而不易儲存在體內。維他命B群通常指的是維他命B1、B2、B6、B12及葉酸、菸鹼酸等,它們在促進新陳代謝、提供能量、保護神經組織細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妳三餐正常且不偏食,其實並不需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不過,忙碌的現代人通常都不太注意自己是否吃的均衡,再加上用餐時間不固定,常常導致維生素B群的缺乏,並降低代謝、影響健康,因此,固定補充維生素B群藥丸,不失為是外食族方便省事的辦法。

(感謝慈勁師兄轉寄此文章)

貪小失大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貪小失大

有位居士非常虔誠、精進,每天做完工作後就打坐定心,從無間斷。

一天中午,他要做飯時,發現鹽罐子空了,如果到街上買,要走很遠、花很多時間,所以,他就想先向隔壁鄰居借用一些。

他走到鄰居家門口,門沒鎖,但怎麼叫都沒人回應。他心想:鹽是很便宜的東西,拿一點點應該沒關係吧!於是就進入廚房,舀了一小湯匙的鹽帶回去。之後,他就把這件事給忘了。

過了幾年,當他打坐時,總覺得眼前有一片白茫茫的東西,到底那是什麼呢?有一天,他終於想起來了! 所謂「拿人一兩,還人千斤」,他趕快買了一千斤鹽送到隔壁。

鄰居看到屋前堆了那麼多鹽,很驚訝地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很抱歉,這些鹽是要還給你的。」

「你什麼時候欠我這麼多鹽?」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從你家拿了一小湯匙的鹽,之後就忘了這件事。直到最近打坐時,不斷有障礙物出現在面前──一堆白茫茫的鹽。這提醒我因果可畏,現在若不趕快還,將來不知要怎樣償還?雖然當時我偷取的鹽不到一兩,但是我願還你千斤來賠罪。」

鄰居聽了,疑惑地問,因果這麼可怕嗎?拿了這麼一點點東西也算是偷嗎?居士說,只要拿取之前沒經過人家允許,就是偷盜了。

※    ※    ※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誠懇的心,待人處事都應謹慎用心。不論生活是貧窮或富裕,都要明因果,安守本分,老實過日子。若內心起貪念,未經允許就將別人東西占為己有,不論搶多或偷少,點滴都在因果中。所以,千萬勿因惡小而為之。

Friday, April 22, 2005

Fun at The Zoo (Joke)

One day an out of work mime (滑稽伶人、模仿者) is visiting the zoo and attempts to earn some money as a street performer.

However, as soon as he starts to draw a crowd, the zookeeper grabs him and drags him into his office.

The zookeeper explains to the mime that the zoo's most popular attraction, a gorilla, has died suddenly. The keeper fears that attendance at the zoo will fall off. He offers the mime a job to dress up as the gorilla until they can get another one. The mime accepts.

The next morning, before the crowd arrives, the mime puts on the gorilla suit and enters the cage. He discovers that it's a great job. He can sleep all he wants, play and make fun of people and he draws bigger crowds than he ever did as a mime.

However, eventually the crowds tire of him and he gets bored just swinging on tires. He begins to notice that the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lion in the cage next to his.

Not wanting to lose the attention of his audience, he climbs to the top of his cage, crawls across a partition, and dangles from the top to the lion's cage. Of course, this makes the lion furious, but the crowd loves it.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zookeeper comes and gives the mime a raise for being such a good attraction as a gorilla.

Well, this goes on for some time. The mime keeps taunting the lion, the crowds grow larger, and his salary keeps going up. Then one terrible day when he is dangling over the furious lion, he slips and falls. The mime is terrified. The lion gathers itself and prepares to pounce. The mime is so scared that he begins to run round and round the cage with the lion close behind.

Finally, the mime starts screaming and yelling, "Help, Help me!", but the lion is quick and pounces. The mime soon finds himself flat on his back looking up at the angry lion and the lion says, "Shut up you idiot! Do you want to get us both fired?

Just Say No

One of the things I promised myself when we decided to simplify our lives was to reduce our social commitments to people beyond the circle of my immediate family and friends. I've finally reached a point where, if someone asks me to do something I don't want to do or spend an evening with people I don't have an interest I being with, I simply say no. Thank you, but no.

My weekdays are devoted, for the most part, to my work, and unavoidable, there are deadlines and obligations I have to meet. But my evenings and weekends are my own. They have become sacred, and learning to say no to thingsI have always felt I "should" do - has kept them inviolate.

If you have a problem saying no, go back and read "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 by Manuel J. Smith. This classic bestseller from the 1970's will give you the verbal tools you need to reduce your commitments and make your time your own again.

告別狗日的生活

告別狗日的生活

文/游乾桂

大約十年前,我開始對工作感到無比的懷疑,難道一年五十二周,一周七天,一天廿四小時,都得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天天被堆積如山的事兒,逼得喘不過氣來,更可悲的是,孤獨的時候,竟找不著一個人可以訴說。

這是我要的人生嗎?

反省這件事的當時,我已算是小有名氣,在心理諮商與親職教育界獨當一面,經常接受報章雜誌專訪,主持電視、廣播節目,忙得不可開交,但一到夜裡,潛回內心世界,卻又空虛貧乏,落寞孤寂,心中難免多了王國維的感嘆──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聲望(沒有很紅,但路上有人認得)與財富(不如想像中多,但買得起東西)根本無法補給心靈的空洞,雖然物質富有了,但精神卻非常飢渴,我想盡辦法力求解脫,甚至一度思考出家,或者隱居山野,都因塵緣未了而打消念頭。我不斷的問自己,這就是我要的人生嗎?

當然不是!

但要什麼?竟連自己都說不上來。

同一時候,我漸漸感受到整個人陷在行屍走肉的困局中,為了某些自以為是的意義或者利益,日以繼夜的發揮潛能,企圖多得10~20%的利潤,增加一點收入……,因而迷失在充滿危機、黑暗、渾濁的世俗裡,被無底洞似的慾求擾攘得很不舒服,為了錢,天天忙碌,奮力苦掘,明明知道,這不是我要的,卻又偏偏跟著潮流舉棋擺譜,終日與慌亂廝混,倦怠感浮掠心頭。

這種症狀不止發生在我一個人的身上,朋友之中包括了醫生、心理師、記者、編輯、企業家、律師、設計師、演員、主持人、劇團負責人、教授、作家,甚至出家師父等等,很多人都被倦怠所擾,心靈陷在長夜之中。

精神醫學上所指的倦怠感是:

.工作不再愉悅     .有點健忘
.常常發呆       .內心空虛
.凡事冷漠       .睡不醒來
.輾轉失眠       .覺得不幸福
.缺乏樂趣………  
     
中年危機、壓力與慢性疾病,伴隨而來,事實上,我整個人開始無法放鬆、睡不著覺、經常生氣、自我批判、覺得了無生氣,與冷淡、失望、憤世嫉俗等等,更難堪的是健康欠佳,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常常頭痛、背痛、大腸急躁等等,與其說我告別狗日的工作,不如說是尋找新生的契機。

謁金門  韋莊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樓外翠簾高軸,倚遍闌干幾曲,
雲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里目。

五代詞人韋莊《謁金門》的生命機趣,不知還有幾個現代人記得?

愛自己永遠不遲
王爾德(Oscar Wilde)說:「寵愛自己是一生浪漫的開端。」我近乎遺忘,這個世界完全不缺誰?百年、千年之後,誰都墓木已拱,飛灰煙滅,一生拚鬥,終究是泡影。

富蘭克林給努力的現代人一句箴言,他說:「多數人在25歲就死了,直到75歲才下葬。」25歲!我們全都死了嗎?難怪現代人全活得如此乏味?我猜都是死人的錯,心已死,品味安在哉,那就更無法理解元朝馬謙齋的豪情閒志了──

紅塵千丈,豈羨功名紙半張,
漁樵閑訪,先生豪放,
詩狂,酒狂,志不在凌煙上。

事實上,人的最大盲點還是志在凌煙,此處所謂的凌煙,指的是凌煙閣,唐太宗時,曾命畫家閻立本,將廿四位名將功臣畫於閣上,凌煙閣是位居高位的代稱,逐夢者的天堂,人人心嚮往之。

大約十年前,我的心開始起了漣漪,嚮往身忙心閒的生活,類似梭羅,心如急風一般,奢望趕緊告別名利的牽絆,享受文明之外的寧靜生活,或者去了遙遠的北非,佛香的印度,神秘的埃及,寧靜的尼泊爾,寬闊的蒙古等等,七年前,我真的付出行動,努力追尋浪漫生活。

我不想再喪失自我,喪失生活,喪失美好,我想放慢節奏來領取生命中擦身而過的邂逅,然後寫一本重要的悠閒生活經典,領著所有的好朋友一起體驗,名利追求之外的真正人生。

也許是職業的關係,我比別人更有機會在這個快速、緊張、焦慮、令人窒息的忙碌年代,得到反省,終於停了下來,真心享受輕鬆、和諧、有趣、高品質的悠閒生活。

甘地說:「生命除了增加速度之外,還有更多別的東西。」此話此刻來聽,顯得格外甘醇。

創造美好的下半場
閒居有很多理由,但最潛意識的是,不希望把原本有意義的人生劇本,硬生生的寫成悲劇。

名利的確誘人,但並非人想像中的美好,無論財富如何逼人,身後也帶不走,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多數不太快樂;心理學家證實快樂很重要,它是生活的重心,卻沒有研究可以證實金錢與快樂有關。

元朝詩人劉致在〈山坡羊〉一曲中寫道──
朝朝瓊樹,家家朱戶,驕嘶過沽酒樓前路。
貴何如,賤何如,六橋都是經行虛處。
花落水流深院宇。
閒,天定許;忙,人自取。

這首曲的意境正是我嚮往的,絲絲入扣現代人的心靈,強調美好生活貴乎自取,只要名利少一分,失意減一成,瀟灑自在的樂趣就多一分,管它什麼貴賤,論什麼高低,想開了,就一切如來了。

心理學家海沃斯(John Hayworth)研究便指出,工作愈努力的人,生活滿意度愈低,我真的不希望自己落入這樣的弔詭中。

哲人西塞羅曾說:「智者受理性的指引,常人受經驗的指揮,愚者受需要的牽引。」人生的下半場,我希望演一個智者,狂野的走一條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

告別了狗日的生活,我不再朝九晚五忙著,不再為錢奔波,不再浪擲光陰,至少懂得閒了下來,共看山痕春色綠,此身如在水晶裡,竹風一陣,茶氣撲鼻,梅月半彎,書香雅韻,人稱好。

要什麼?不要什麼?
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
那些需要?那些並不需要?

我分得清楚了,並且懂得柴林斯基(Ernie J.Zelinski)話中意境:「活著,就是為了享受人生。」

生活養生

生活養生 悠然復康

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遊戲治療……其理論和實踐大都從西方而來,彷彿都是新穎的治療法,其實中醫早把養生和復康治療融入生活,太極、藥浴、琴、棋、書、畫,每一種活動都具養生、復康功效,這些具中國特色的養生復康治療,切合中國文化,對中國人尤其適合。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首次引入「中醫養生復康學」,據該校中醫藥學部副教授黨毅指出,中醫養生復康的範圍很廣,涉及到現代科學中許多範疇,例如養生學、復康學、營養學、護理學、預防醫學、心理學、臨醫學、天文學、地理學等。

簡單來說,中醫養生復康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研究養生、復康的理論和方法,藉調攝情志、娛樂、運動、沐浴、飲食、按摩、藥物等多種方法,達到保健身體,延年益壽,並針對老年疾病、病後、手術後、傷殘等病理特點,進行辨證復康治療。

5大範疇 關注精神肉體黨毅說﹕「中醫養生復康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綜合學科,說它古老,因為養生復康學的理念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說它年輕,因為這是一門近20年才興起的學科。」

中醫養生復康學包括下列5個範疇﹕

中醫養生﹕
中醫常用的養生方法,如精神養生、運動養生(如太極拳、太極劍、氣功、八段錦)、保健按摩、娛樂養生(琴棋書畫、花木鳥魚、旅遊觀光、藝術欣賞、閱讀寫作等)、睡眠養生。

中醫營養食療﹕
中醫食療在預防、保健、治療、復康的臨床應用,食物功能與特點,食物和中藥的性味、宜忌、功效和應用。

中醫復康﹕
對常見病殘諸證,如偏癱、痺症、頸椎病、老年病、長期病患(如高血壓、心肌梗塞、骨質疏鬆等),中醫的觀點、概念、復康護理方法。

中醫學基礎﹕
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氣、血、液、津液、臟腑學說、病因、病症機理等。

中醫診斷學﹕
「望、聞、問、切」診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判斷病種,辨證論治。

生活入手 養生於無形
眾多養生方法中,黨毅推薦將養生融入生活。

黨毅強調,將養生復康融入生活是中醫復康治療很重要的原則,因為老人病、長期病患大都是因為生活方式不善而引致的,改善生活方式就是一種治療方法,舉例說,書法治療,練習書法時需要氣定神閒、集中精神,可達致心平氣靜、穩定情緒,而研究亦證實,書法治療對於有疾患的機體,能使其精神集中,緩解疾病帶來的憂愁、恐懼、悲觀等情緒,減輕心理創傷,促進機體康復﹔還可以加強過度活躍症兒童的專注力,以及減低他們的衝動、過度好動行為。

把具中國特色的養生復康方法融入生活,把生活變成養生復康治療的一個方面,例如老人照顧孫兒,每天接送上學,或攜他們逛公園,老人不但心靈有所寄託,天倫之樂令老人開懷,而且陪伴孫兒跑來跑去,老人的活動量亦增加,點點滴滴加起來,有助減慢老人的衰老進程,被現代人戲稱為「孫子療法」。

而在芸芸的生活養生方法中,黨毅推薦閱讀養生,因為閱讀是一個靜心思考、怡情養性的過程。而平和、充實能保持心境健康。尤其對於一些康復期長的人士,在病榻上有很多空閒時間,難免感到孤獨,若能養成閱讀習慣,不單可解除寂寞,而且可從書本獲得知識、陶冶性情,提高鑒賞能力,完善自我,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終身受惠。

現代人經常活在「亞健康」狀態,人在未病之前的預防、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需要養生、復康,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中醫都有相應的養生復康措施。

慢慢動 養氣非耗氣
中醫養生復康,有別於現代醫學的復康治療。中醫養生復康融入了中醫理論,舉例說,無論中醫養生復康或現代復康治療,都認為運動對健康是重要的,現代研究更證實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體質、對付壓力及控制疼痛。不過,黨毅指出,中醫學理論強調「養氣」,中醫認為生命是由氣和血構成,氣生血,血養氣,則身體康泰,百病不生,長壽延年,所以太極包含中醫理論,其動作連綿不斷,要求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動件,節奏緩慢,修煉可達「養氣」之效,反觀進行過量的帶氧運動,動輒弄得汗流浹背、氣喘如牛,從中醫角度來說是「耗氣」。

全方位養生

天地人全方位養生

主講人:蘇永安博士 記錄 :鄭昕怡

天地人全方位養生鄉間小路的養生專欄,除了保健醫療常識的報導、養生人物的專訪、 膳食的 介紹之外,還會不定期的舉辦活動,邀請專家來現身說法,一方面較具臨場 感,同時讀者們也可有所交流,今天我們為您邀請到的是現任中華生命文化學 會的理事長蘇永安女士...聽聽看她怎麼說。

我先解釋何謂全方位的養生。全方位其實就是指全面性的、多元化的意思, 可以由天、地、人三個角度來看,從內調養而表現於外;養生則是指精、氣、 神三方面的調和。人是一個質能互變的結構體,除了擁有血肉之軀,更重要 的是一股元氣,這有形與無形的交會凝聚成的就是力量,力量的源頭是能量, 也就是我所主張的:「養生之道在於如何將能量攝取入體內、如何保持,以及 如何的利用」。

中醫常講「氣 」,並以經絡來解釋能量運作的系統以下。我 便簡單介紹何謂氣,氣 可分三種,即精、氣、神,其中精氣位於下丹田,收 集了經消化系統過濾的物質精華;氣指中氣,乃位中丹田二乳洞之間,為影 響情緒者,常人說心浮氣燥即是指此氣路不 順;而神氣則是屬於高部能量, 此氣若通則能神清氣爽、神定氣閒。

接下來要說明何謂天地人。天是指天候環境,吾人常說水土的影響,空氣或 壓力使得心神不寧,而地則是指大地所生產的蔬果,人是指人體的經絡。如何 透過這三方面來達到健康且富有能量的人生呢?

從天的方面就是從氣功入手,氣功可以幫助我們打通血路與驅病氣,有人喝酒不臉紅,肝功能可能就有 問題,這是氣不通或是工作的煩惱不能排解 ,久而久之心臟方面便出了毛 病,在這一點上我建議要放鬆,所謂陰 陽五行即是指氣的升降浮沉和中央的 小太極,要能使氣旋轉生能就必 需先放輕鬆,另外一點是住家要有充足的陽光。

再來講地的養生。對於食療我有幾個觀念要和大家分享。

1.崇尚自然 :
拒絕藥品以及少吃精製過的食物,蔬果也要新鮮為佳,因為 氣比較充足。

2.吃五穀:
中醫上以五穀來代表五臟並各自有顏色,五穀指稻黍稷 麥菽, 而對應的臟器及顏色分別為肺心脾肝胃和白紅黃青黑,我建議 將此五 種穀類作為每日的主食,都要攝取,而以蔬果為配菜,來調養 臟氣(藏 氣之器)。

3.均衡的飲食:
人是雜食的動物,不若牛羊只吃青草 即可活命,中醫所主 張三葷七素,乃是指日常的飲食中三成為動物性 食品,其餘的七成則 是分配給植物性的營養,對於目前有一些人為了 宗教信仰不殺生而倡 行的全素食,我還是鼓勵搭配以牛奶和蛋來補充蛋白質,另外前面提的 五色飲食概念,雖然說青色食物如生食水果補肝,但是吃得太多反而 會傷脾胃,必須調和才行。

再來談人體本身經絡的打通。在效力方面以針大於灸,又大於指壓按 摩,各 經絡錯綜複雜,五臟六腑有十一經,再加上所謂任督二脈等, 許許多多的經 絡主導著氣與血,或許各位會認為穴位太多,萬一不慎 點錯了穴豈不悲慘? 但是我主張針灸保健DIY,只要是正確的認識穴位和正確的針法,一點也不危 險;入門者可以由灸和指壓開始學起,有時甚至念力也有作用,以下便為各位介紹二個穴位。

1.足三裡:
位在 外膝眼四指往下的凹處,是胃穴,以艾草燒熱敷或是以原 子筆來刺激 可打通胃經。

2.峽蹊穴:
位在腳背第四指與小指的上方,是膽經通過 之處,現代人經常 失眠,就是腦神經衰弱,神不能定,若以刺激腳的方式來釋放頭部 的穴道,便可解除失 眠之苦,依我的經驗以針來扎的話五分鐘見效, 若是會害怕的人,只 要集中精神注意腳心,也同樣有效。

來賓問答:
1.以五穀粉取代五穀米的優劣?

答:營養價或許不變,但是卻減少了鍛鍊臉部肌肉咀嚼的功能,同時 纖維其實 是自然食物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我還是主張儘可能以 全穀的方式食用。

2.若以香煙來燻穴道,是否能取代艾草「灸」的作用?

答: 雖然也是熱刺激,但是香煙對人體的壞處眾所皆知,一為燃燒 不完全產生 的一氧化碳會造成窒息,另一方面化學物質尼古丁亦對 健康有不良影響,因 此此法並不適當。

Thursday, April 21, 2005

工作上的自我成長

工作上的自我成長

主講/司徒達賢

離開校門進入職場後,有人一路爬升,甚至自己創業當了老闆,有人卻一直停留在原地,十年、二十年都沒有什麼進步。相信大家會發現,某些在事業上做得比較成功的人,當年在班上成績往往並非是最好的一個,在學校的學習與社會上的奮鬥有何異同?

在學校培養架構、邏輯、觀察的能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回想,在學校中究竟學了些什麼?在實際工作中能否運用呢?

其實,在學校裡,我們所學的是前人用生活智慧和經驗所累積出來的知識,它提供學習者一個清楚的思考架構,讓我們在吸收各種不同的資訊時,能夠有系統、有條理的將之組織起來,在腦海中加以分類、歸檔,而不是照單全收。

學校教育原不只是叫你唸書、告訴你道理而已,而是要給予適當的啟發、訓練,例如培養「建立架構」的能力,任何一件事情、一個問題,都有很多相關的因素,它是一個體系而不是獨立存在的,當聽了一句話、一個道理後,就應將它放在自己架構裡的一個位置,架構愈豐富,規劃就愈清楚。而且還要會「圖像思考」,讀書或規劃一件事時,腦子裡能像放錄影帶一樣,看到那個場景,先在腦子裡預演,預演愈多,細節就愈考慮周詳。

此外要懂得觀察及提問。這些「建立架構」、「圖像思考」、「邏輯驗證」、「觀察及提問」等是很重要的學習能力,在學校裡雖然沒有特別強調,可是在教育過程中就已經啟發這方面的能力了,所以成功的人在工作中除因為有強烈的成長動機外,他會運用這樣的「學習能力」來成長。

以讀書來說,學生時代很可能為了學位文憑或順利畢業而隨便應付一下,但是到了職場上可就不一樣了,可以選擇性的吸收,不必從頭一個字一個字念到尾,當心裡有疑惑時,可找相關的書查閱,看看有什麼答案,可以補充自己的想法,養成問自己問題的習慣,再從書中找答案,在工作上對任何事情、對人性充滿好奇,常常問問題,找答案,這是在工作中的自我學習和成長的方法之一。

成長是要學習的,甚至「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但工作中的學習與在學校的學習完全不同。

在學校裡,許多人的「學習」就是讀書、抄筆記,然後在期末考中發揮出來,而在工作中,學習卻是有賴於觀察與實際操作,觀察是去看別人怎麼做、怎麼說;再檢討自己的做法,在執行過程中針對不完美的地方加以修正、補強。有的人在工作中成長得很快,有的人卻很慢,這種差異,顯然不是看書或聽演講就能夠改善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心態,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成長的動機,還有學習的能力。

用心、認真的人容易獲致成功
如何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呢?第一件事,很簡單,就是「用心完成自己的份內工作」。聽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非常重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小從一個任務交付給你時,你有沒有仔細想過該如何去完成?乃至於在整個規畫和執行過程中,應怎麼做才能盡善盡美?事後是否有檢討和改善?甚至每天都做的相同工作,有沒有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夠不夠用心,有沒有用心。

在許多工作場合中,我們會聽到某人說:「這個學生不錯,好學校畢業的!」似乎「好學校」與「好學生」一定與能力成正比。其實,從職場就業單位的角度來看,所謂「好學生」確實擁有一些正面的人格特質,像認真、服從、守規矩等,對未來的工作有很大幫助。當老師說要考試,他一定乖乖的在家裡K書,不會跑出去玩;一本大書,別人讀了幾遍覺得差不多背下來了,他一定讀上二十遍,直到背得滾瓜爛熟才罷休。用功讀書的「好學生」即使並非能力最好的,可是因為聽話、認真,而深得老闆信賴,什麼事都叫他做,讓他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機會磨練,在工作中的成長便比較快。

讀書必須對書本的觀念真正吸收內化,而不必記得書中的文字細節。這就像打乒乓球,平時一直練,練了十年後,肌肉、神經與姿勢反應已經合而為一,問他記不記得某年某月某次打乒乓球時是怎麼打的?他當然不記得了,但在不斷地練習以後,訓練成一看到球飛過來,就會自動揮拍反擊。這是內化以及長期練習的效果。

所以,只要你擁有「認真」的人格特質,即使在學校並非是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工作中也不會表現得太差。例如我們看到有些乒乓球國手、籃球國手或某些知名的歌手,他們小時候可能都不太愛念書,可是在才藝方面卻十分用心努力,通過各種競爭激烈的考驗,終於出人頭地。可見不管功課好不好,是不是一般標準中所謂「好學校」出身的好學生也沒關係,只要你具有相同的人格特質,持之以恆地用心做好份內的工作,終有成功的一天。

如同我前面提到,很多大老闆年輕時未必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學生,可是進入社會後,對工作卻十分認真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每天都有進步。或許當年不愛讀書,但離開學校後,反而因為要解決工作上的問題而變得手不釋卷,甚至成為事業有成、知識廣博的企業家。

主動積極,擴大工作參與面
以行銷為例,學市場行銷的人,或許可從課本或學理中了解很多有關產品、市場和行銷之間的關係,但實際運用時,仍是要從自己的觀察中慢慢體會。

此外,當你開始進入一個職場的時候,要看長官怎麼做,同事怎麼做;相同的問題,他們怎樣思考?而你又是怎麼思考的?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一樣,你能不能把這三種不同的意見整合起來,變成一個更完整的架構,下次碰到類似問題,換你做決策、發表意見時,會與別人的想法和作法有何不同。所以要養成不斷地去豐富加強自己的觀念內涵,不斷地根據這個架構去看別人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我們能從別人學到什麼?而我們自己會怎麼做?再檢驗做的結果是對還是不對。由此一次次修正,建立起自己的觀念與架構。

在工作中自我成長第二個重點是:擴大工作的參與面。

一直做業務的人,當做到業務負責人時,如果對生產不瞭解、對法律也不瞭解、對人更不瞭解,只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沒有整體的觀念,是會讓別的單位覺得這個業務負責人好難溝通;如果認定一輩子做小職員就算了,但是如果是希望有升遷機會,去負擔更多責任的話,就必須要有整體的觀念,要對其他的業務有所瞭解,甚至要從別單位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叫做「擴大工作的參與面」。

「擴大工作的參與面」,會讓你獲得一些互補的知識。比如你現在擔任業務人員,有心想把業務工作做好,慢慢地你會發現,業務工作要做得更好,必須對人事、對生產、對採購等相關部門的運作更加瞭解,當你把那些東西搞懂以後,再回來看自己的業務工作,瞭解會更加深入。雖然你不是做生產的工作,也不處理人事方面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了這些互補的知識,你便能把手邊的工作做得更好。

互補的知識要怎麼獲得呢?你必須隨時向他人請教,了解公司裏有什麼樣的專案?什麼樣的活動?要學習多認識人、多參與、多投入、爭取學習的機會,你的互補知識會比較多,手邊的工作就會做得比較好。有些事情可以主動做也可以不主動做,當選擇主動做的時候,雖然麻煩且增加工作負荷,但是卻能主動爭取到一些額外的機會,得到更多的挑戰及更多的學習成長,讓你的工作表現及能力得以讓更多人發現。

主動去做,樂於分享,教學相長
很多年輕人初到公司時,動不動就說:「噢!我們的科長好爛!笨死了。」等做科長時,就說「副總能力有問題!」這種心態最是要不得。應該要去觀察別人的優點,多暸解這件事情為什麼他人做得不夠完美,在同樣的情況下,換做是你會怎麼做?同樣的問題他怎麼處理?在這樣的過程中,多去觀察、比較、學習,漸漸就有心得與成長了,這跟讀書、聽演講的收穫,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工作中,我們隨時都可以獲致這樣的學習機會。

此外,平日多參與,主動去做很多事情,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你,如此你的表現和努力,也愈能獲得周遭的人肯定,而更重要的,當在一個組織,甚至在一個產業、一個社會裏,想要步步高升的話,必須要結交更多的朋友,認識更多有才幹的人,而有才幹的人不一定只在你的辦公室,也許在別的部門、甚至別的同業中。

在工作中自我成長,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吝於和人分享你的經驗和心得。很多時候,我們在指導別人時,自己也會豁然開朗,因為必須把自己過去所學、所知的一切,作更有系統的整理,才能講給別人聽,因此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你會發覺自己並非只是完全付出,同時自己也在反芻、細嚼中,而獲得更新的啟發,所以人家說「教學相長」,愈付出、就愈能感覺自己更充實、愈富有,就是這個道理。

換句話說:協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長,因為當你學會如何教人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學會」,可趁此機會檢討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程度?學通了沒有?還有那些不足的地方?有人說「人生就像永續的研究發展」,人生有太多的問題,永遠也學不完、讀不完、請教不完、觀察不完,如果把人生數十年寒暑,當做一個永續的研究發展,平日不斷地研究、改進、吸收、豐富,這也是一個成長,不是嗎?

在美國的老師講《灰姑娘》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節課老師要講的是《灰姑娘》的故事。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臺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

老師:你們喜歡故事裏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學生:喜歡辛黛瑞拉(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後媽和後媽帶來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愛、漂亮。後媽和姐姐對辛黛瑞拉不好…

老師:如果在午夜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髒髒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裏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倒狀,全班大笑)。

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後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

學生:(過了一會兒,有孩子舉手回答)是的,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老師:為什麼?

學生:因為,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后。

老師: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他的孩子。孩子們,下一個問題:辛黛瑞拉的後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麼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

學生:因為有仙女幫助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南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僕人。

老師:對,你們說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是不是?

學生:是的!

老師:如果狗、老鼠都不願意幫助她,她可能在最後的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

學生: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師:雖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幫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請你們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學生:不會!那樣的話,她就不會到舞會上,不會被王子遇到,認識和愛上她了。

老師:對極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參加舞會,就是她的後媽沒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沒有用的,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學生:她自己。

老師:所以,孩子們,就是辛黛瑞拉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麼樣?

學生:要愛自己!

老師:對,沒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覺得別人不夠愛你,你要加倍地愛自己;如果別人沒有給你機會,你應該加倍地給自己機會;如果你們真的愛自己,就會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參加王子的舞會,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當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對不對?

學生:是的!!!

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學生:(過了好一會)午夜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

老師:天哪,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孩子們歡呼雀躍。

真棒的老師!此為美國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堂閱讀課。我們是幾歲的時候才想到這些層面?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

把握三大喝水時間

有沒有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容易呆滯、反應遲鈍,而且工作缺乏效率?其實這並不是你的身體開始老化,有可能是你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補充水份喔!那麼要如何做才正確呢?把握以下的時機補充水分,保證讓你水噹噹!

(一) 三餐後喝水?

醫生建議用餐半小時後喝水較為適當。但是現代人習慣喝罐裝飲料,不喜歡喝白開水,其實每餐飯後喝罐飲料,也大概可以補充一天所需水分的一半了,然而,喝罐裝飲料也要慎重選擇,其中以運動飲料或是蔬果汁最好,因為蔬果汁可以補充多種養分,而運動飲料具備適量的電解質,和人體滲透壓相當,比水還容易被吸收,最近市面上出現了Light的運動飲料,對於不常運動的上班族來說,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相當適合的選擇。

(二) 起床一杯水

清晨可以說是一天之中補充水分的最佳時機,因為清晨飲水可以使腸胃馬上甦醒過來,刺激蠕動、防止便秘,更重要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睡眠後,血液濃度增高,這個時候補充水分,能迅速降低血液濃度,促進循環,讓人神清氣爽,恢復清醒。)

(三) 睡前一杯水

人體在睡眠的時候會自然發汗,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水分及鹽分,而睡眠的八小時內,身體都無法補充水分,這就是為什麼早晨起床會覺得口乾舌燥的原因了。因此醫生建議在睡前半小時要預先補充水分、電解質,讓身體在睡眠中仍能維持平衡的狀態,同時也能降低尿液濃度,防止結石的發生機率。

(感恩濟勁師兄轉寄此健康常識)

Wednesday, April 20, 2005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記者曾問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

他只說了四個字:開始讀書...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 我有個國三的女兒,她在前一陣子的保送升學甄試時只填了一個志願,結果高分落榜.
她說: 聯考名額還那麼多,我總要把機會都試過了,才能甘願......
前幾天, 收音機播出屋頂上的提琴手,
她陶醉在音樂旋律中說: 很高興,我聽得懂英語......

當有人開玩笑罵她是笨蛋的平方時,
她會回罵笨蛋的立方......
她說:還好,我上過數學課......

在書店, 她翻著進口月曆,
笑開了臉, 因為她看到畢卡索, 梵谷的名畫,
都被改畫進了貓臉, 藝術家的幽默,
使她一整天心情愉快......
她說: 美術史,我沒有白念......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她說:哪來那麼嚴肅?

讀書, 讓我的日子過的更有趣罷了......
那你為什麼想念第一志願的學校呢??
她說: 我想把日子玩的更精采,
我想聽聽名校名師的課,
我想認識一群聽得懂我說笑話的朋友......
而且, 第一志願的學校,不是用想的就可以進去念,
我和我未來的好朋友,現在都在為聯考努力以赴......

我想,這就是她......
人生以玩為目的.....
讀書只是讓她能玩的視野擴大,讓她更能享受生活之美的方法而已...."

上面這篇文章,我真的是不記得作者的名字了......原諒我......
但......我一直記著這句話
"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 呵呵......原來我們都曾為了和現在的朋友認識......
而曾經這麼的努力著......

如果......你是將來孩子的爸媽......請千萬不要忘了提醒孩子......
讀書......還有很多的樂趣....

如果......你是別人家的家教或老師......請別忘了鼓勵孩子說...
讀書.....並不是只有表面......

如果......你還是個年輕的孩子......
讀書......真的會讓你找到更多的樂趣的......

與大家共享這來自於生活中的感動.......

人生的事...沒有十全十美...但是...我願認真活在當下...
專心走路...專心看書...專心做報告...專心聽音樂及教小朋友
希望你們也能早日體驗到讀書之於你人生的意義

並且慶幸自己曾經努力讀書
進而養成讀書的習慣........

-----------------------------------------------------------

送給你們一段馬斯洛說過的話.......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

生命會給你所要的東西,
只要你不斷的向它要,
只要你在要的時候講得清楚。

---美國 愛因斯坦

(感謝濟勁師兄轉寄此文章)

教孩子閱讀

教孩子閱讀,這是全天下父母都該做的事情,不只該做,而且也是教養上的第一要項。因為喜愛閱讀的孩子,只要有書的地方,他們隨時可以安靜下來,而且沈浸其中,這對父母來說,有許多好處:

一是經濟,這年頭買書是最便宜的享受,卻是報酬最大的投資;

二是孩子閱讀時,父母可以休息,不必跟著孩子的起鬨而疲憊不堪;

三是愛閱讀的孩子,比較懂得思考,在做決定之前,他們會運用思考,父母不必天天嘮叨;

四是愛閱讀的孩子,容易講理,就比較容易溝通。

好處實在太多了,所以,與其問我為什麼要教孩子閱讀,我反倒要問,為什麼不教孩子閱讀?

開啟閱讀之鑰,愈早愈好
現在我在美國讀書,課餘還兼家教,就帶了一個孩子讓她喜歡上書。這個孩子才四歲半,每星期和我同住三天兩夜,我從教她生活習慣及識字開始,進而教她讀書。

由於我本身酷愛閱讀,自己的兩個孩子也愛沈浸在閱讀的世界,所以一直以為所有的小孩都是這麼容易照顧的。而這孩子一開始卻是一分鐘也靜不下來,打人、吵鬧之外,只要稍不注意,隨時就破壞了我家的東西,面對小女孩的狀況,我刻意去了解她的家庭背景。

小女孩的父母親開餐館,平時工作時間長又忙碌,他們成長在中國南方的小漁村,那兒沒有人有閱讀習慣,男人出遠洋捕魚,一年可能只回家一次,女人照顧小孩和父母,其餘時間是賭博。因此,她的父母從來沒有接觸課外書的機會,只在學校啟蒙而已。

由於背景如此,因此當我提出從識字進入閱讀,也經由閱讀可認識更多字,進而再帶領這個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時,她的父母告訴我,這太奢侈,也太困難了,他們不敢想像。他們對於我的角色,只期待教會她認識ABC和中文的基本聽說,至於他們對於孩子的期許,是讓孩子識字、進入學校後聽懂老師說的話,會考試,成績不錯,以後可以進入好大學,如哈佛、史丹佛等名校,這樣就夠了。

小女孩對於我要教她讀書、寫字這回事,一口回絕,「我不要識字,不要讀書,只要玩,你陪我玩!」。我帶她上圖書館,她在圖書館跑來跑去,一刻鐘也停不下來;我們在兒童館找書,不到十分鐘她就嚷著要回家,她說:「圖書館太無聊了。」但因為她是很具主導性的孩子,我對她說:「這兒有許多朋友(書),你可以認識新朋友,帶幾個朋友回家一起玩,要帶誰讓你自己挑。」於是她在圖書館裡挑了一些動物如恐龍之類的書,我也另外為她再挑了十幾本書。

激發閱讀興趣,從說故事開始
我從說故事開始,先對她說中國南方漁村的故事,讓她和父母的生命產生連結,還有和祖父母的生活連結,並且和她自己的經驗串連,因為她在美國出生才滿月,就送回中國給祖父母照顧,直到四歲了才帶回美國。同時,我也翻譯動物圖畫書及ABC識字書給她聽,一方面再加入我自己的想像。從來沒有人給她說故事,當她聽到自己的漁村和熟悉的人的故事後,開始安靜下來。

我告訴她,如果她學認字,會閱讀和寫字,就可以寫信給在中國的祖父母,她聽了,開始對文字產生了興趣。動物的世界和兒童的世界緊緊相連,小朋友在聽故事時,對動物的寄情,相當叫人感動。

接下來我從各種廣告單上剪下已教過她的ABC等字母,「我們要開一個A Party,要邀請一些你的A好朋友來參加,現在,請你找出你認識的大A朋友和小a朋友來。」小女孩很興奮的用剪刀剪下那些字母。這是一場不一樣的遊戲,我把字母擬人化,有媽媽A,爸爸A,哥哥A,姊姊A,小貝比a,就像動物擬人化一樣,小朋友玩得很投入。

還有,就是床前故事。在她睡覺前,我們共讀幾本故事書,我先唸一遍,再請她說一遍給我聽,小朋友的想像力豐富,她拿起故事書,有模有樣的,故事常改編得意外的精彩。

現在她常常拿著書追著我:「你給我說故事嘛!拜託啦!」。也會自己拿起書來,唸一種她獨有的語言故事。

愛上閱讀就是這麼簡單,只要先讓他們對閱讀產生興趣,並儘量以他們生活經驗相關的素材來拉近與書本的距離,進而產生共鳴,如此一來,愛上閱讀又有什麼難呢?

她開始愛書了。

閱讀有益

閱讀有益,使妳工作更具競爭力

老是覺得在職場缺乏競爭力嗎?西方人說「Lead is reader」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PC HOME雜誌發行人詹宏志、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認為讀書為提升競爭力的根本。身為粉領族的妳是否也該開始效法呢?

記者問英業達董事長溫世仁,有什麼話要送給年輕人?

「開始讀書。」溫世仁只有這4個字。

自認為是一個終身旅行者,一年有300多天在旅行的溫世仁,路上除了帶簡單換洗衣物與電腦之外,就是書,「一路讀,一路丟,一路買。」去年他50歲創立「明日工作室」,開始網路出版的新事業,結合網路多媒體與書本。

他經常講一個身邊發生的故事:
有一個年輕孩子很早就開始與多媒體互動,很少看書,有一天他很難過,父親問他難過的感覺是什麼?「挫折?沮喪?失望?不舒服?」孩子講不出一個字來,因為他找不出一個適當的形容詞真切地描述自己的心情。

PC Home雜誌發行人詹宏志從報紙到出版,再到網路,他對父母最中肯的建議是,「在孩子還沒愛上看書以前,不要讓他上網。」

很多幼教專家也這麼警告:「當孩子還沒開始閱讀前,別讓他接觸電視。」聲光媒體的刺激會減弱幼兒對文字的耐心,一個不接觸文字、祇熟悉聲光的孩子,將成長為不耐人尋味的大人。

西方人說:「Leader is reader.」(領導者一定是閱讀者)。每個人接受新知的方式不同,有人透過看、有人透過聽、有人透過親身體驗,無論如何,閱讀是最有系統獲得知識的方法,它也許慢,效果卻最深遠。

台灣人由於填鴨式教育及聯考制度,讀書都極具功利目的,為的是考上名校名系,最後功成名就,少有真心喜歡閱讀者。看「課外書」有時還要被父母師長責罵浪費時間。

在這樣扭曲的教育下,一般人畢業之後不是不看書,就是看的書太輕,看書是為了打發時間、是一種較不被爭議的休閒活動。「夏蟲不可語冰」沒有深度的人同時也欠缺反省能力。

粉領族更要如此。

在不平等的工作環境中,要能與男性競爭,能更有效的扮演女性工作著的角色,讀書、懂書、消化書,更是提高工作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至於該讀什麼呢?

田園作家大為梭羅說:「你應該選擇對你有益的讀物,因為你沒有時間閱讀其他的。」正忙著工作的妳,抽點空,看點需要大腦思考的書,對妳的工作影響並不輸給看熱門網路或是股票投資書。網路時代,知識完全透明開放、容易取得,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巨細靡遺記下所有內容,因為也記不了,因為博學比強記重要,以架設思想體系,「邏輯推理的能力才是未來的致勝關鍵。」前荷蘭飛利浦副總裁羅益強說。

即使21世紀由「網路」揭開序幕,從工業社會跳入網路社會,「書」仍是最古老且歷久不衰的閱讀工具。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每天維持5、6小時的閱讀,妳有他忙嗎?妳有他讀書的歷史長嗎?那還不趕快讀書,急起直追!

Tuesday, April 19, 2005

Illusions


Illusion 1 Posted by Hello

Watch long enough and they start to move!

Illusion 2
http://click.joke-of-the-day-mail.com/images/pics/mar05/giraffe.gif

Watch 10 to 15 seconds and someone admires you!

What Do You Really Need

The grand essentials to happiness in this life are something to do, something to love, and something to hope for.

- Joseph Addison

A friend of mine who has health problems recently decided to sell her big, beautiful house in the country and move to a small condo in the city. It is easier for her to manage the day-to-day basics of life in a smaller home, close to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the financial pressure is much lighter. "Yesterday", she confided to me, "I found out that I can't have the French doors I had my heart set on. They're just too expensive. I started to feel terrible, but then I asked myself, honestly, do you need French doors?"

When we focus on what we truly need, as opposed to what we might like or want, life gets much simpler, and it's much easier to feel grateful. Because, when it comes right down to it, there's not a whole lot that we really need.

It's helpful to look around and figure out what you need to be happy. If you really think about it, it's not a long list; food, shelter, rest, loved ones, something meaningful to do. All the rest of the stuff of life are wants. Important wants, but wants nonetheless.

Creating Simplicity

My friend's remark about the French doors has been incredibly helpful in cultivating an attitude of gratitude. Now every time I get caught up in wanting something and bemoaning the fact that I can't have it, I ask myself, "But do I really need this to be happy?" It's amazing how often the answer is no.

「有意識」的運作心念

「有意識」的運作心念

文/黃翠吟

有個日本電視節目「搶救貧窮大作戰」,是協助陷入困頓的餐飲業者重新出發、起死回生的真實故事。一次播出一位做大阪燒的老闆娘,已經離婚,小孩年幼,一人獨力經營店面,結果背了一筆債務,心力交瘁。顧問建議改做拉麵生意,首先介紹她到另一家經營很成功的名廚門下學習手藝,麵條是純手工製作,從和麵製作麵糰及桿麵學起,師傅一直告訴她,揉麵糰要用心,要把熱忱放進去,對待眼前這個麵糰,就是對待客人,沒有熱忱就不能成功。

看了幾集這個節目,這些已自成一格、名聞遐邇的師傅,不論是從事何種餐飲,竟都有其共通的特色,工作態度都是嚴謹到一絲不苟的地步,他們是用全副精神在煮麵、捏壽司,對這一碗幾分鐘就吃完的麵,一口就下肚的壽司,其用心專注的程度就如藝術家在從事一件藝術品,對學徒的要求也是如此,一絲細節都不馬虎放過。

惟有專注當下,才能忘卻痛苦
老闆娘練習了很多次,麵糰還是揉不好,不能成型,一再的被要求重做,師傅認為她沒有熱忱。她一邊用力揉著麵糰,時而一邊對著玻璃窗上的影像拉開嘴角,作出笑臉,努力要表現出熱忱、希望。

看到這裡,我揣摩著老闆娘的心情,她背負著債務,孩子嗷嗷待哺,她如何拋開這些惱人的現實而不作他想的用心在學習手藝上?師傅不斷訓斥她,沒有用心、沒有熱忱,那要如何用心呢?
全副心思專注去做眼前的事,是治療傷痛、暫時忘掉苦惱的最佳方法,老闆娘將現實的債務、生計問題,隨時背在心上,也無補於事,愈能專注當下,愈能忘掉痛苦。

人必須自求多福,學習切斷想法,回到眼前,用專心來獲得清明,就拋開了得失成敗。任何人愈無得失心,心念就愈平靜,有意識的自主運作心念來自拔苦痛,是人最可貴之處。

老闆娘在揉麵糰的當下,心中只有一個心念,要揉到有Q勁、有彈性,要給客人最滿意的拉麵,其餘的事全忘了它,這就是「放下」,也是師傅說的,把熱忱的心放進去。

有意識的調心,重新掌握心念
換個說法,中國歷代禪宗祖師不也是耳提面命要「活在當下」,所以禪修是要「好好喝茶,好好吃飯,好好走路,好好睡覺」,原來,走路就專心走路,吃飯就專心吃飯,是有意識的選擇「不想」,隨時訓練自己身動心不動,可以減少憂苦煩惱。

人最難的就是沒有罣礙,即使現在日子過得平順,也有很多現在的、過去的、未來的事掛在心上,更何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掛心的事,不請自來,縈繞不去。

所以要訓練自己有意識的調心。煩亂時,先刻意安靜的緩慢呼吸,專心去感覺呼吸的長、短、粗、細,再感覺一下身體是放鬆還是僵硬的?心會慢慢地靜下來,身體也會漸漸放鬆,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心就回過神來,就是幫助自己回復理性掌握心念的能力。

再有意識的選擇現在這個時候要想這件事,還是不想?看現在正想著什麼?用靜心的各種方法,讓心從不由自主、無意識的想「煩」想「惱」之中,回到有意識的清醒之中,從焦慮混亂、一籌莫展之中,回到有意識的目標、定見之中。之後,再回到眼前手邊的事,眼前一定要有可動手做的事,讓心可固著其上,不致萬念紛飛。

覺察念頭,回復清明理性
最近一件令我委決不下的事在心中盤旋良久,散步在校園的小路上,綠樹夾道,夏蟬爭鳴,走了不知多久,猛然驚覺,一路上震耳的蟬聲我全然無覺,亦不知自己身在何處,腦子無意識的全陷在這件煩心的事上。這件事干擾我一段時間了,我知道不能再如此下去,要徹底不去想它,就要先想清楚做出決定,對這件沒有絕對對錯的事,有個決定總比沒有決定好,同時,我訂出接下來要做的三個步驟。事情既已決定,對未來結果憂煩無益,心一篤定,就能放下,不管得失。當下我刻意專心在走路上,1、2,1、2,……在有規律的步伐律動中,心很快的安定下來,再仔細辨聽此起彼落的蟬音,一會兒之間腦中就只有聽音這件事了。

原來,活在當下,使我們離憂解苦。

在修持上努力的人,會用一些方法來訓練自己,虔誠的佛教徒以一心歸向佛陀為依靠,以時時念佛憶佛,來緊守心念純淨清明;現代人很多人學習靜坐,其道理亦同,以專注於呼吸上來摒除妄念,還有例如頌經、祈禱、禮拜、唸佛、走路、律動,都是練習專注、用心、覺察、清靜的方法,在一段時間沒有干擾的持續專注中,念頭就會漸漸地減少,也就是當下沒有了對任何事物的分別論斷,沒有分別,也就是沒有了二元對立的念頭──得失、愛恨、苦樂、喜懼……,也就是切斷了痛苦的源頭。

每天一段時間長期的固定練習,並運用到生活上,就是覺察念頭,不斷回復清明理性,問自己現在能作什麼?有意識的保持心念清明單純,有意識的選擇想法及反應,身心會漸漸地嘗到輕鬆平靜的滋味。

問問自己,我們每天最常想著那些事、那些人?最常有的感覺是什麼?是混亂憂煩的時候多還是清明平靜?是焦慮恐懼多還是篤定樂觀?我們就是長期日積月累用這些來養心,看看想想就知道自己一生的命運了。管理好自己,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的心念,能掌握自己,是最令人欣喜的,也是要努力的。

Monday, April 18, 2005

Letter to IRS

Note: Sometimes a story comes along that needs no polishing or enhancement to make it better. This is one of those. It is a real letter submitted to the IRS the midst of 1995s weird and bizarre denial of dependents, exemptions and credits. The letter speaks for itself.

Sirs:

I am responding to your letter denying the deduction for two of the three dependents I claimed on my 1994 Federal Tax return. Thank you!

I have questioned whether or not these are my children for years. They are evil and expensive. It's only fair that, since they are minors and no longer my responsibili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m and what to expect over the next year. Please do not try to reassign them to me next year and reinstate the deduction. They are yours!

The oldest, Kristen, is now 17. She is brilliant. Ask her! I suggest you put her to work in your office where she can answer people's questions about their returns. While she has no formal training, it has not seemed to hamper her mastery of any subject you can name. Taxes should be a breeze. Next year she is going to college. I think it's wonderful that you will now be responsible for that little expense. While you mull that over, keep in mind that she has a truck. It doesn't run at the moment, so you have the choice of appropriating some Department of Defense funds to fix the vehicle, or getting up early to drive her to school.

Kristen also has a boyfriend. Oh joy! While she possesses all of the wisdom of the universe, her alleged mother and I have felt it best to occasionally remind her of the virtues of abstinence, or in the face of overwhelming passion, safe sex. This is always uncomfortable, and I am quite relieved you will be handling this in the future. May I suggest that you reinstate Dr. Jocelyn Elders who had a rather good handle on the problem.

Patrick is 14. I've had my suspicions about this one. His eyes are a little closer toget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people. He may be a tax examiner himself one day, if he is not incarcerated first. In February, I was awakened at three in the morning by a police officer who was bringing Pat home. He and his friends were TP'ing houses. In the future, would you like him delivered to the local IRS office, or to Ogden, UT?

Kids at 14 will do almost anything on a dare. His hair is purple. Permanent dye, temporary dye, what's the big deal? Learn to deal with it. You'll have plenty of time, as he is sitting out a few days of school after instigating a food fight in the cafeteria. I'll take care of filing your phone number with the vice-principal. Oh yes, he and all of his friends have raging hormones.

This is the house of testosterone and it will be much more peaceful when he lives in your home. DO NOT leave him or his friends unsupervised with girls, explosives, inflammables, inflatables, vehicles, or telephones. (They find telephones a source of unimaginable amusement. Be sure to lock out the 900 and 976 numbers!)

Heather is an alien. She slid through a time warp and appeared as if by magic one year. I'm sure this one is yours. She is 10 going on 21. She came from a bad trip in the sixties. She wears tie-dyed clothes, beads, sandals, and hair that looks like Tiny Tim's. Fortunately you will be raising my taxes to help offset the pinch of her remedial reading courses. "Hooked On Phonics" is expensive, so the schools dropped it. But here's the good news! You can buy it yourself for half the amount of the deduction that you are denying me!

It's quite obvious that we were terrible parents (ask the other two). She cannot speak English. Most people under twenty understand the curious patois she fashioned out of valley girls/boys in the hood/reggae/yuppie/political double speak. The school sends her to a speech pathologist who has her roll her "r's". It added a refreshing Mexican/Irish touch to her voice. She wears hats backwards, baggy pants, and wants one of her ears pierced four more times. There is a fascination with tattoos that worries me, but I am sure that you can handle it. Bring a truck when you come to get her, she sort of "nests" in her room and I think that it would be easier to move the entire thing than find out what it is really made of.

You denied two of the three exemptions, so it is only fair that you get to pick which two you will take. I prefer that you take the youngest two, I will still go bankrupt with Kristen's college, but then I am free! If you take the two oldest, then I still have time for counseling before Heather becomes a teenager. If you take the two girls, then I won't feel so bad about putting Patrick in a military academy.

Please let me know of your decis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s I have already increased the withholding on my W-4 to cover the $395 in additional tax and made a down payment on an airplane.

Yours truly,
Bob
(Note: The IRS allowed the deductions and reinstated his refund.)

每天的提醒

每天的提醒

文/黃翠吟

同事的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最近寺裡辦大型活動,同事前去幫忙,他被指派擔任來賓招待,師父告訴他:「每次奉上茶水給客人時,心裡要起個念頭:『願這杯水讓你解渴,身心愉快。』每次遞上茶水同時有這份祝福,就能真心誠意。」他說,每天來參訪的客人很多,照師父的話去做了之後,「同樣是倒水,可是心情、感覺就都不一樣了」,他笑著說:「給別人祝福,自己也感到很愉快,臉上會比較有笑容,也會比較有耐心,突然覺得這麼個倒茶小事,也很有意義。」

誠意正心修持,不以事小而不為
我真佩服這位師父在生活中修行的徹底,原來簡單的倒茶,也是要提醒自己誠意、正心的去做。古云「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待人處世從用心至誠開始,原來是這樣的作法。另方面,我也見識到了修行人對自我要求的嚴謹,以及是如何時時在日常小事上作心念的訓練。

懂得的道理要在生活上實踐,才是真正有用。聽了很多演講,讀了很多書,但為什麼不能在生活中做到?因為沒有持續地在生活小事上訓練自己。真正要能改變自己,就是像師父的生活態度,小事上也要注意起「心」動「念」。

基金會每年辦理「教師生命教育研習」,每年參加的老師都很受感動,心得分享上寫了很多反省,感人肺腑,幾位一起規劃教案的講師討論成果時,拋出問題:「但是為什麼感動不能一直持續?」是啊,聽來的道理總是別人的體悟,真要落實到生活上,需要不斷強化。

有一位哲學系的教授就提到,他每天保持清明的方法,就是起床第一件事作祈禱及讀聖經。向上帝禱告就是一種承諾及自我提醒──今天要怎麼待人?怎麼處事?生活有什麼困難?自己犯了什麼錯?再請求賜予力量、勇氣!不斷祈禱,是要讓力量出來,內化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他說:「每天早上半小時這樣做,雖然不一定就能整天都能清楚的活在正道中,但沒有這樣的提醒,更不能活在清醒之中。」各種宗教都有每天或七天必作的功課,讀經、拜佛、祈禱是每天的早課、晚課,讓這些儀式成為生活的規律,定期的使自己忘掉對外的馳求,而能沉入一種真善美的空靈氛圍中。

以觀想訓練自己,時刻把心看住
人很軟弱,所以常被欲求拉著走;也很自私,所以自我最大。當有競爭比較、利害不同、意見相左時,不好的心性就一一冒了出來,考驗一起時修養就破功,所以有位大師說:「人如果不時時刻意把心看住,就生活在散亂中」,散亂就是沒有保持在正念上。那如何「刻意」把心看住呢?

我想,有效的作法是把每天充實靈性、警醒自己的淨心儀式,除起床後作為一天的序曲外,更要擴大到平時生活之中,在出門前、開會前、工作前、吃飯前……,針對自己對人對事可能產生的負向思緒,先作正向的、善念的心理建設,用力的去感覺、去想像,讓自己升起正確的心念。

出門前,靜默幾分鐘,先讓自己充滿在正向的意念中,觀想自己要常保持放鬆,給人善意與關懷,因為放鬆,才能柔軟。觀想自己對人發出善意,是無比尊貴的。別人和自己一樣需要生存、尊重、肯定,訓練自己不對人分別高下。用力的靜心冥想幾分鐘,會升起悲憫及接受別人的情懷。

每個人心性不同,所以觀想思惟的內容也不相同,每個人就以自己最認同、有效的想法來強化信念。

例如,去開會前,先靜默幾分鐘,想像面對那個場合、那些人物,我出乎至誠,不是為求表現,不是與人比較,所以不會造作,或怯懦、或咄咄逼人;想想別人和自己一樣不想被否定,而能婉轉提出不同意見。或者,要見不喜歡的人之前,觀想每個人個性、成長不同,他的行為呈現是他的層次自然的展現,他也是不由自主,並非針對自己,所以接受他生命的原樣。每個人是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無須評價別人。

吃飯前,想想這土地多麼神奇,生長了這麼多的東西給我享用,我是多麼地福氣,感恩土地、感恩農夫、製造者……,願世界上的人也都能飽食,沒有挨餓……。用力的去感受,那餐飯就充滿幸福的味道。

落實正向心念,惟靠每日提醒
有位朋友自從看了《生命的答案,水知道》這本書,知道水也能感應人的感謝或咒罵後,每次喝水前,都會先感謝、讚美一下杯中的水,他說:「水的味道真的不一樣了,有比較甘甜呢!」現在他吃任何東西,都會先這麼做。不論是不是心理因素,其實感恩的感覺愈強烈,就愈覺得自己很有福氣,身心自然健康愉快,凡自己所作所想最後都回歸到自己身上。

再者,一個人如果真能深切相信心念的力量,那麼他就更會注意自己的心念,修養自己,那生活一定愈來愈好。

每年迎接新年之際,我們會對自己生命作個回顧,多少人下了多少決心、寫了多少銘言砥礪自己,如果真要將決心持續到全年,那就要化為有效的行動,落實到生活之中實踐,把正向心念的提醒成為每天必作的儀式,是很實際的作法。習慣的養成,心念的深化,需要時間,假以時日,相信會看到自己的改變。美好的生活,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Sunday, April 17, 2005

從建築達人到電視台總監

從建築達人到電視台總監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媒體,你可以用言語的力量去影響別人,」姚仁祿說

林雅慧採訪

姚仁祿,建築界的一顆閃亮巨星,在東海大學就讀時,過人的設計天分與創意已然表露無遺,英雄少年,尚未畢業的他成立設計公司接案,二十八歲當上公會理事長,四十歲那年已是設計界的聞人,作品廣受國際人士歡迎,在東京、漢城、新加坡、上海到處都有他的設計。但此時他卻對人生的意義打了大問號,「當時我正在想接下來要做些什麼?」在室內設計這行拔尖的姚仁祿認真地思考生命的議題,卻始終得不到滿意的答案。

「其實當時人生有一萬條出路,但我一條都不想走,」姚仁祿如是說。

一九九一年某個下午,姚仁祿隨手打開電視,聽到一段改寫他後半生命運的聲音。「那是證嚴上人在國父紀念館的一場演講,當時上人正在感恩一些人士。」那天的情景,姚仁祿至今仍清楚地記得,「我覺得上人的聲音很特別,裡頭彷彿有一種答案,雖然當時的我還不曉得答案究竟是什麼。」也許是因緣俱足,一個月後,設計界前輩杜文正邀他幫忙設計靜思堂內部,開始了姚仁祿與慈濟的不解之緣。一九九八年八月,慈濟大愛台成立,幾個月後,姚仁祿放下室內設計的工作到電視台服務。

姚仁祿轉戰媒體自然聚焦眾人的目光,大家都好奇建築才子要如何打贏這場媒體戰爭?姚仁祿相信,所有事情都有一個共通點——溝通。

「建築,是蓋一幢讓人覺得舒服、好看又好用的房子,是一個了解別人、服務別人的過程,」姚仁祿認真地分析著,「想要把事情做好,必須先讀懂人心在想什麼,這樣的過程就是溝通。傳媒和建築一樣,都少不了了解和溝通的過程,『別人需要房子,所以我建築』,這只是表面的了解。房子所代表的深層意義是安定的所在,沒有人會希望活得動盪不安。

媒體也一樣,是一個精神上安定的所在,」姚仁祿面露憂色地說,「可惜多數媒體不提供精神居所,只提供臨時住屋。」

為了打造一個清新的媒體環境,姚仁祿為電視台立下高標準的限制,這裡沒有暴力與色情,有的是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收視率長期名列前茅,多次創下前五名的佳績。

「一般媒體做節目時,會自行判定觀眾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往往把觀眾的水準看得太低。我們期待台灣的媒體能真正了解觀眾的水準,提供給觀眾一個好的節目,一個心靈的居所,而不是一個動盪的環境,」姚仁祿懇切地說,「影響別人,傳播好的觀念,就是我目前要努力的。」

從建築到媒體,姚仁祿的視界更為開闊,從年少時期就喜歡思考生命本質的他,在這裡找到了許多想要的答案。來到慈濟,姚仁祿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生命有兩個尺度,長度和寬度。長而細淺的生命一定很痛苦;短但是寬、深的生命卻能讓人覺得足夠,因為它的體積很大,」姚仁祿以自己的體悟來剖析生死的定義,「從開始訪談到現在,那段時間的我已經死去,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我已經活進了你心裡。如果你把我的想法傳遞給讀者,我就活在更多人的心裡,而這就是活的意思。我決定了生命的寬度,我決定了用多大的力氣,讓它有多大的推動力量,」姚仁祿接著說,「如果人能把過去和現在的每一刻都剖開來檢視,就會更珍惜生命。因為死亡不是在最後一刻,死亡是隨時。」

除了了悟生死之道外,幾次重創台灣也重創大愛台的無情天災,更讓姚仁祿得到了許多寶貴的學習經驗。一九九九年,大愛電視台剛滿一歲,可怕的九二一地震卻無預警地發生了,「在此之前,大愛台從沒做過現場轉播,可是為了報導災民的情況,我們才試著做現場轉播,」姚仁祿說,「九二一是個很不幸的事件,可是大愛台在不幸中反而找到了一個提升自己站起來的力量,這對我來說是種啟示。」

二○○一年,更可怕的考驗降臨了。突如其來的納莉風災,幾乎要毀滅當時位於台北南港的大愛台,二萬多支帶子泡在地下二樓的泥巴水裡,現場一片狼藉。消息傳出後不久,猶如天降神兵般,慈濟志工和支持者組了支上萬人的志願軍前來幫忙。大家同心協力清洗帶子、弄乾、捲好、上架,終於讓大愛台恢復正常。

「從無常回歸正常,這是我生命中難得的體驗,」姚仁祿感恩地說,「當很多人奉獻心力,共同來幫助一件事情時,從某種程度來講,足以抵抗無常。其間所蘊藏的力量正是愛的展現。」

風災後,姚仁祿放棄生活享受搬到電視台兩坪大的機房裡,「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投入更多的時間到電視台裡,」更多時間的定義是什麼?姚仁祿這麼解釋,「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如果我不需要上、下班,那麼我就可以把全部的自己都投入其中。」

過去,姚仁祿的想法是——地球上,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破壞,有百分之十的人在挽救。而他就是那稀有的百分之十的族群,孤單地做著、說著,試圖影響更多人加入疼惜地球的行列,他在每個生活環節上細心檢視,察看自己是否達到標準。

有一次,姚仁祿拿罐頭餵狗,看到標籤上吐著舌頭的可愛小牛,心中突然感慨萬千,為什麼人要殺牛餵狗、殺狗餵人?念頭一轉,四十歲的他便開始茹素至今。先前,姚仁祿從事室內設計時,會儘可能以較環保的素材來降低地球的負擔。

現在,姚仁祿做節目時,在意的是觀眾的感覺,希望觀眾可以從節目中得到心靈的安定。來到慈濟的他,遇到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低調卻堅定地散播大愛精神,在苦難的人間努力攜手抵抗無常,姚仁祿不必再孤軍奮戰了,「來到慈濟後,我修正了先前的比例。現在的我認為,『地球上有一半的人在破壞,有一半的人在挽救』。」

大半輩子都在思考人生意義的姚仁祿體悟到,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功課是了解自己,了解別人,並促成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互相了解才能互相幫忙。如果人與人能互相了解,能真心誠意地為別人做事,別人大多能夠接受。每一個人就是一個媒體,你可以用言語的力量去影響他人,」姚仁祿懇切地呼籲,「假使仍然有人不能了解,那只讓時間去改變他。一天改變一個人,一年就能改變三百六十五個人,而大愛電視分分秒秒都在播放,不知道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什麼時間,又會改變了哪個人的生命,就像當年上人改變了我一樣。」

斷食的好處

斷食對生理之幫助

一、斷食可給予你的整個身體系統一個休息和重得力量的機會,如此在斷食後能以更高的效率工作,減少這些器官的疾病,並且可以幫助腺體回復正常和平衡分泌。

二、斷食可使附著在身體所有器官和組織內有毒的廢物分解及排除,如此清潔整個身體,使它能以最高效率工作,而防止疾病。經由燃燒和排泄不需要的物質,可以清除身上不自然的生長物。很多人藉著斷食治癒了痔瘡、腫塊、結石及其他不自然的生長物。

三、斷食使整個身體充滿活力,並重建所有細胞、組織和血管,減低老化過程和增長壽命。

四、斷食使皮膚看起來更年青、更漂亮。面皰、粉刺、皮膚傳染病等能夠全部的被消除,而皮膚變得清潔、紅潤。眼睛變得清晰、明亮。

五、斷食有助于停止抽煙和喝酒的欲望。過量的飲食使神經緊張,而後想藉煙和酒來鬆弛。斷食可放鬆神經而除去這些渴望。

六、斷食燃燒過多的脂肪,使過重的人減輕體重。因為斷食可清潔消化系統,創造一個正常、健康的胃口,使不正常的強迫性飲食過量停止。一個經常飲食過量的人使他的胃不自然地伸張,因此需要更多食物來填滿它。斷食使膨脹的胃回到正常的大小,使不自然及有害的貪食消失,因而避免了肥胖。

斷食對心理之幫助

一、斷食可使心智清晰,感官更敏銳,增進記憶力。空的胃不再把大腦中的血液引來作消化之用,因此大腦能收到額外的血液和精力。又阻塞大腦的有毒廢物也被清除掉,如此增進精神的集中和思考的清晰。很多需要時常公開演講的知名人士都有一個規則:「在重要的演講之前斷食,過後再吃。」

二、斷食對於心智工作者,尤其是藝術家、文學家等有最好的幫助,因為心智比以前清晰,可以使原來就具有敏銳感覺的文藝家能夠再深入心靈,發現新的觀點,對於文藝創作具有無比的幫助。

三、斷食幫助你睡得更好,在規律的斷食後,很多失眠症患者發覺他們比以前都睡得更好。斷食是﹃大自然的鎮靜劑﹄,它放鬆神經系統並消除焦慮,很多失眠症起於酸性消化不良、心灼,以及吃了錯誤的食物。因為身體在斷食期間及斷食後,工作做得更有效率,而使許多人發現他們不再需要以前那麼多的睡眠。

斷食對靈修之幫助

一、斷食是靜坐最好的時間,因為不需要耗費精力來消化食物,因此大腦極度清晰,而多餘的精力可用來提昇心智到更高的意識境界。數千年來,瑜伽修行者實行斷食,不只為了使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提昇他們的心智到更高的意識境界。如前面所說,古時候,多數偉大聖者和智者都經由長期斷食而得到偉大的智慧和心智力量。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在斷食期間,可達到最快的進步。

二、斷食可使精液的產生不致過度,使人的性欲得以適當的控制,對靈性修持的幫助極大。

三、斷食可使人了解生命不是只靠食物而已。有規律的斷食,甚至幫助有心向上的人養成遵守戒律的習慣,增進靈性修持的進展。

瘦身30法則

近來,日本正在流行“瘦身30法則”。其根本目的,就是破除陳舊的飲食習慣,重新變得纖瘦起來。

1、吃,就是吃。用餐時聚精會神,不要看書、看電視。

2、在家裏的同一個房間裏進食,不論是三餐還是吃零食。

3、把用餐變成特殊時刻,擺上漂亮的餐桌布和食具。

4、餐前喝一碗營養豐富、低熱量的濃湯,這樣,在用餐時就不會吃得太多。

5、在備感乏力的時候避免進食,做幾次深呼吸放鬆自己,喝杯熱茶使自己恢復平靜。

6、不要在桌上留下食物--因為沒有人能抵抗這種誘惑。

7、飲食定量。

8、多吃碳水化合物(例如蔬菜和穀物)。

9、慢慢享受每一口食物,細嚼慢咽。

10、記住這條法則:大約20分鐘後大腦才會有飽的反應,請減慢進食速度以適應身體內部的調節系統。

11、用餐後立即清理桌子,可以避免在並不餓的時候隨時進食。

12、如果有可能,請人清洗餐後的碗碟,免得站在廚房裏心不在焉地吃剩下的飯菜。

13、用餐後立即離開屋子,等你回來後會感覺精神煥發。

14、定好三餐時間。

15、不要在那些你不能吃的食物上太斤斤計較,有很多的食物是你隨時都可以吃的多汁的葡萄、美味的餡餅和全麥麵包--只要不過量。

16、健康的食物完全可以替代高熱量食品。

17、常變換三餐的內容會讓你在吃的方面其樂無窮。

18、把高熱量的食物藏起來,如果你看不見曲奇餅,你不會那麼抵制不住誘惑。

19、把健康的零食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例如美味的新鮮水果。

20、食物要即買即吃,不要一次買很多。

21、放棄那些你不想吃的食物,即使你善於烹調,也不必將所有的食物全部吃掉。

22、不要坐在車裏大嚼,不然的話,等你泊車時就已攝入1000卡路裏的熱量。

23、把奶酪和肉當成調味品,不要使這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成為餐桌上的主要內容。

24、不要不吃飯,這樣會使你過後更加熱衷於脂肪和糖類食品。

25、限制咖啡因的攝取量。

26、週末,列一張每天健康早餐的食譜,在下一週檢查你是否落實了食譜上的內容。

27、用餐後立即刷牙,當你感覺口氣清新時你會非常樂意保持這種狀態。

28、無論做什麼,都別忘了吃早餐。一頓豐盛的早餐將幫助你在一天的其他時間裏控制食欲和保持新陳代謝的速度。

29、試試提前十至十五分鐘起床,就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按照食譜上的內容吃早餐。 

30、小心高熱量的飲料,包括酒精類的飲料。

禪修原理

近年來,禪的發展已由東方普遍至西方,由僧眾至信眾參修;「禪」是繁忙生活中的清涼劑、安定丸,對於生活在繁忙工商業社會的現代人而言,如能每日靜坐幾分鐘,甚至每隔一段時日到寺院參加禪修活動,將有助於我們獲得再出發的力量。

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也不是佛教專有的;可以說人間充滿了禪機,大自然無一不是禪的妙用。禪像太陽的熱能一樣,只要有心,到處都有自己的熱能。佛陀在靈山會上,把禪法傳給了大迦葉,但把禪心交給了每一個眾生。

禪的光明,照耀著人間;禪,溝通了人我的關係,溝通了心物的關係。禪者與禪者之間的接心、印心,處處都說明了禪的人間社會性,禪門一千多則的傳燈故事,不但玄奧,而且美麗。

在現代這個複雜紛亂的社會生活裏,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禪定的力量來安頓浮盪不定的身心。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文明的巨浪席捲整個世界,機器的運作,加快了人們的腳步,物質的增產,刺激了人們的享受慾望。

人們隨著機械的輪子,馬不停蹄地汲汲於營生糊口,而忘記停下腳步來看看自己;生活競爭的激烈,人和人之間的疏離感愈來愈嚴重,感官的過度享受,使人們麻醉了自己的性靈,虛無、失落,遂成為這個時代的時髦名詞。針對這樣的時弊,禪,實在是一劑最好的藥方。

﹝一﹞禪修心態
禪師修行不光為自己,一定要像菩薩那樣大慈、大悲、大熱忱來對待?生,不可做自私的自了漢,所以在修持上,我們要:

1.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

2. 自我更新,不斷進化。

3. 自我實踐,不向外求。

4. 自我離相,不計勝負。

除了上述四點外,我們也要注意:
1. 放下俗務,以準備受教的心態進禪堂。

2. 嚴守禪堂規矩,不得為私己之方便而要求特權待遇。

3. 培養慈悲心。慈悲之人,心性柔和,坐禪較能入禪。

4. 止惡行善。若遇過惡之事,無論大小皆需懺悔;若遇善事,皆應隨喜去做,以培修福德。

5. 不多攀緣,善調飲食,善調睡眠。

6. 深具信心,信己與一切?生皆有佛性,信教授師是有道之人。

﹝二﹞禪修利益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

禪,雖然是古老的遺產,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因為禪的功用可以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增加健康、啟發智慧,調和精神、防護疾病、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練心地、理解提起,記憶清晰。

有了禪以後,我們的生活煩惱會減少,對事情的看法不會顛倒,很多矛盾、差別的現象也可以統一起來。有了禪以後,一身如雲水,悠悠任去來,窮也好、富也好、有也好、無也好,視透夢幻空花的塵世,得到大解脫大自在,這個禪就凌駕一切之上了。

有了禪以後,我們在世間上沒有恐懼,就是生死,都不畏懼。有了禪,心中就有了定,就有力量,當腦波在禪定裏凝聚集合,接收感應的時候,自然容易心想事成,無有不辦。

因此,透過禪修,可以得到無量的禪悅法喜與利益:
1. 消除生活壓力:生活的壓力來自內心的散亂,以及對生活現象的錯誤認識。禪坐可以靜心息慮,找回自性,幫助我們辨別邪正,釐清錯誤,壓力也就自然消除。

2. 增進身體健康: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現代的醫學證明,人類的身體疾病,大都來自於內心的焦慮、貪婪、嗔恚等情緒。禪坐可以讓我們性情恬靜,氣息安寧,感受清涼,並且可以暢通氣血脈絡,促進新陳代謝,使機能不易退化,因此不僅可以增進身體健康,而且還能袪病延年。

Saturday, April 16, 2005

生活減壓

生活減壓城市人減壓,可謂各師各法。有沒有發覺,吃東西、喝咖啡、吸煙雖可紓一時之壓,但身心仍然疲勞。心理學家指出,問題或許源自每天重複的不良生活習慣。想減壓成功,便要踏出改變的第一步。

抗壓機制的倒戈反應面對壓力時,身體出現了微妙變化。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梁耀堅指出,若壓力就在眼前,大腦會立即啟動應變機制,號令身體分泌出不同的荷爾蒙,增強四肢肌肉收縮,加快心跳及呼吸,令血壓上升,各種身體機能進入備戰狀態,應付迎面而來的壓力——這是「緊急應變系統」。

萬一壓力揮之不去,大腦便轉而啟動「長期抗爭系統」。長期的壓力不斷啟動體內警鐘,身體因而分泌皮質類固醇,分解體內的脂肪及蛋白質,確保身體有足夠的應急能量,長期與壓力作戰。

不過,這也使得血糖、血脂及血壓都長期升高,日久容易出現糖尿及心血管疾病。此外,皮質類固醇抑制人體高質蛋白的合成,而細胞、抗體、大腦中各種荷爾蒙及神經傳遞介質等,都由蛋白質構成,高質蛋白的合成受抑制的話,可引起身心兩方面的問題,如細胞修復受阻,傷口難癒合﹔長期過高的皮質類固醇,能削弱大腦的認知及情緒調節功能,在兒童身上發生的話,會影響他們身心的發展。

梁耀堅指出,若說壓力與情緒病無關,是錯誤的。  

研究人員替長期受壓的人以「功能性磁力共振」檢查,可見腦中主宰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異常活躍,使得所感所知所想都受扭曲,心鏡未能平。問題是,什麼方法可以平息「火紅火綠」的杏仁核。

改變行為 緩和腦受壓
梁耀堅說,愈有壓力,愈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因為行為可改變被壓力煎熬的大腦狀。
 
運動及睡眠有助紓緩壓力。梁耀堅指出,每天累積步行1小時,或做40分鐘帶氧運動,可加速清除皮質類固醇這種壓力荷爾蒙,有助減壓。

睡得安然
他強調,壓力大時,更要睡得足去應付。長期缺乏睡眠,不單人老得快,情緒也易失控。
 
人體有一個內置「體溫時鐘」,睡前體溫會下降。如果睡前感到熱,不妨上半身不要蓋東西,散一散熱,有助入睡。

面對壓力的人,常在上輾轉反側,反而使體溫上升,更難入睡。這時應下看看書,總之不要留在上,否則心理上會把失眠經驗與連在一起,日後一看見便無法入眠。

睡房的環境要舒適。有些失眠者的睡房,掛上透光的窗簾,以為可提醒起,但是,除非真的要在日出時起來,否則,日光過早透進,只會弄醒人。故此,睡房內的窗簾必須能阻擋陽光。

盡可能不借助酒精或安眠藥,若失眠兩星期或以上,應看醫生尋真正原因,因焦慮症或抑鬱症而失眠的人,必須治療疾病本身,不能只處理失眠這問題。
 
吃得合適
Catherine  至於有人用吃來減壓,註冊營養師龐志樑指出,朱古力及糖果等所謂「紓壓零食」,營養價值低。值得注意的是,處於「長期抗爭機制」下的消化系統,受偏高水平的皮質類固醇影響,使體內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也降低(類似糖尿病的狀態),反而刺激食慾,胃口大增,此時更要維持均衡飲食的原則,以免吃太多過胖,日後減肥時,面對壓力,造成惡性循環。

他稱,含優質蛋白質的奶類製品,例如乳酪,不單可補充被皮質類固醇分解的蛋白質,也是天然的鎮靜劑,可紓緩緊張情緒﹔去皮雞肉,含色氨酸(氨基酸其中一種),有助調節情緒的血清素合成﹔香蕉及蘋果等蔬果,除了提供纖維外,亦可補充壓力下流失的維他命。

減壓 掌握小竅妙
一群在職婦女,剛完成一連4節的「七好行動」減壓工作坊,各自找到合適的減壓方法。

Catherine﹕欺騙腦袋
在銀行從事股票買賣,Catherine坦言是個十分緊張的人,很想找方法應付壓力。她學會「欺騙」自己的腦袋來減壓﹕不開心時,依然笑面對別人。試了一個上午,下午心情果然好得多。以前試過歇斯底里地哭,自從在課程中學會深呼吸後﹕「不知道是否心理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後,也把壓力一併呼出去。」

「七好行動」之一是Love well,溫馨的「情」能提升正面情緒,Catherine亦有所頓悟﹕「香港人工作忙,對身邊的人少了關懷……(現在)嘗試抱抱小朋友(兒女),乘車時打電話給舊同學及朋友。」
 
Winnie﹕定時睡覺
Winnie  10多年來都從事金融業的Winnie,入行至今,工作都很緊張。有時下班後會吃一頓自助餐,但無助減壓,更覺發胖後,思考和走路都不靈活。她從工作坊上學會盡量定時上,改變了午夜後才睡的習慣﹕「現在一定在12時前睡覺,否則沒有精神,留意市場走勢時只有眼光光。」
 
Joanna﹕對人歡笑
保險從業員Joanna,近來睡了之後常醒,開始意識到問題嚴重,必須解決。看過很多談減壓的書,知道做運動及某些食物可減壓,但工作坊把箇中道理以科學角度講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又可以與朋友分享。就算心情如何不好,也會張開口笑,用來「欺騙」腦袋,很有用。

人生順位應重排

朋友......如果你連這一篇文章都沒時間看, 那你真的是太忙了!

有次紐西蘭官方派了個考察團來台,因為他們的國民平均所得和台灣差不多,但我們一直在成長,紐西蘭卻不。

一天我和其中一位代表聊天,他說他們終於找到原因了。」一位廣告公司CEO憶起往事,苦笑道:「因為他們發現,台灣人為了追求成長,為了金錢,可以犧牲生活品質,犧牲健康;而紐西蘭他們要生活品質,為了健康,寧可犧牲金錢,所以他們不成長。」聽到紐西蘭代表如此評論,他當場無辭以對。

人生順位應重排
這位主管四年多前罹患血癌。生病前,他白天在公司,晚上在報社工作,週末還到補習班、大學授課。一天很少睡超過三小時。他追求的人生順位:第一是成功,第二是金錢,第三才是家庭。至於健康則根本不列入考慮,因為他自認體健如牛,很自豪大學時還曾是籃球校隊成員。生死關頭,躺在床上接受化療時,他腦子裡忙碌思索:孩子還小、太太守寡可能不易再嫁,怎麼辦?怎麼辦?他領悟,人生順位應重排,家庭與健康才是首要。

癌症與壓力一定有關係
基於切身之痛,他在病情穩定後,常去醫院當義工,與血癌病友協談。他發現,問到每個病人「你是否壓力很大?」或「是否工作很忙?」時,幾乎每個人都點頭說:「是啊。」

「我現在愈來愈相信,癌症與壓力一定有關係,」他說。

加班反而是常態?
想想,你是否也是紐西蘭代表口中的一員,生活也如同這位主管,整日繞著工作打轉?甚至心中因此感到滿足?每天準時下班是否成為遙遠的記憶,加班反而是常態?

肩頸酸痛、胃痛、背痛……是否成為你和同事彼此熟悉的「共同語言」?

更且辦公室裡傳出某主管、某同事身體有恙的頻率,好像也愈來愈高?病痛成為共通語言?工作固然可讓人發揮才能,累積財富,但過度工作卻讓人失去健康,代價沉重。

施振榮,唯一沒有做到的是減少工作
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雖已有兩次心臟病發的經驗,但對工作的熱誠與責任感,還是讓他在幾個月前第三度住院。為施振榮看病的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說,施振榮是位很有毅力的企業家,對醫生的指示,施振榮都能做到,「唯一沒有做到的是(減少)工作,他給自己太多壓力了。」心臟病首次發作後,施振榮曾試圖遵醫囑每天去運動,但礙於工作實在太繁忙,很難做到。他也曾打算三年後退休,但面對網際網路與電腦時代快速發展、競爭激烈,只得延至五年後再做打算。

高血壓患者
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屬於找不出確切原因的「本態性高血壓」,他們即使不抽菸、不喝酒,血壓仍高。醫生懷疑,年輕高血壓患者得病的可能原因除遺傳體質外,工作壓力等環境壓力應是點燃引線的那把火。台北榮總心臟科醫師陳肇文進一步指出,這群年輕高血壓病人,大部份是上班族。他們的生活型態普遍有個特色是:

上班日,血壓偏高;假日時,血壓則降下來。「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有這種假日與上班日血壓不同反應的差別」陳肇文說。另外,三百例病人中,約三分之二的人,在平常與門診中所量得的血壓較高。但住院時,因處於休息狀態,血壓反而會降下來,且約有20%的住院病人,血壓幾乎回復正常。

愈有壓力愈容易感冒
台大內科部醫師張天鈞指出,面臨壓力時,身體所分泌的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會減少免疫系統淋巴球的數量,而使人的抵抗力減弱。美國心理學家柯恩(Sheldon Cohen)等人的研究顯示,愈覺得有壓力的人,接觸呼吸道的病毒時,愈容易受到感染而得感冒。

他在1998年重做實驗,結果更指出,處於長期精神壓力下(如持續與同事或家人發生衝突),生病的機率會增加三~五倍。而免疫力一低,等於身體內部的防衛軍力不足,生病的機率便增多。小至感冒,大至癌症,都有可能。

壓力如雪球愈滾愈大除了生理層面外,過多的工作壓力,其實對心理也是個沈重的負擔。Onthe other point,平常無論如何,為了健康,隨時隨地一定都要存有輕鬆的心情。

給我最關心的朋友們,請不要吝於轉寄您的信件,收到朋友的信是最開心的事。

(感謝大舅轉寄此文章。關心大家得健康)

Friday, April 15, 2005

三分之一的人生

有一個秀才要進京趕考,一路走來走到江邊準備過江,於是他招來船夫渡他過江,當船走到江的三分之一時,這位秀才詩性大發,開始吟詩作對,唸了幾首詩之後覺得很無趣,於是他問船夫:「船夫呀!你懂不懂得史詩之美呀?」

船夫說:「我一生只會滑船,哪懂得什麼詩呀! 」

秀才搖搖頭嘲笑他說:「唉~~~不懂得欣賞詩集,你的人生已經去了三分之一了。」

船慢慢的走,走到江的中間,秀才拿出了一隻笛子,吹起笛子,陶醉在音樂裡,吹了吹,秀才又問船夫:「那船夫先生呀!你不懂得欣賞詩句,那你總該懂得欣賞詩竹之美吧! 」

船夫搖搖頭說:「我一生只會滑船,哪懂得欣賞音樂。」

秀才又不屑的說:「不懂得欣賞音樂,你的人生又去了三分之一了。」

不知不覺中,船準備靠岸,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下起大雨,江水瀑漲,眼看就要把船給打翻了。

船夫跑到船頭準備要跳下水,突然間,船夫回頭問秀才:「秀才先生,那你會不會游泳呢?」

秀才說:「我這一生飽讀詩書,欣賞音樂,我哪會游泳?」

船夫就在要跳下水的剎那間說:「那很抱歉,我的人生還有三分之一,你的人生即將全部都失去了。」

真正的正直

真正的正直

文/吳淡如

在那個咖啡廳裡發生的故事,讓我非常難忘。

咖啡廳裡只有三個桌子有人在喝下午茶。我,一個老太太,各盤據著一張小桌子,老太太背後的那張桌子,則有三個年輕女孩在聊天,其中一個女孩點起了煙。

我並不喜歡人家在密閉空間內抽煙,但是,這個咖啡廳並沒有標明禁煙,所以我也就不說話了,心想:還好我沒坐在她們隔壁桌。煙味隨著咖啡的氣味飄了一會兒,老太太轉過頭去說話了: 「小姐,妳可不可以不要抽煙?」

我心中歡喜了一下,哈,有人說出我的心聲。但接下來的發展,出乎我的意料。

年輕女孩默默熄掉了煙,但老太太卻像惡婆婆在罵童養媳似的,長篇大論了起來:「我最討厭女孩子抽煙了,抽煙的樣子很不雅觀,看起來也沒有教養,我們這個年代的好女孩是不抽煙的,只有妓女才抽煙!真的不知道妳們現在的女孩到底有沒有家教?女孩子抽煙,像什麼話!將來生的小孩都會變成畸形兒……」

她的聲音非常尖銳,帶著除草機剪理草坪的雜音,「除惡務盡」滔滔不絕地說著。四周陷入一片尷尬的沈默。我雖然不抽煙,但也覺得自己被潑婦罵街一起罵進去了。這時我反而非常同情那三個被罵得無法招架的女孩,我想,我跟她們一樣,都像看到了大野狼的小紅帽,很想馬上就逃走。

我的心中忽然想起了這一句曾經在書上看到、但一直沒有真正懂過的話:如果遠離了親切,也就遠離了正直。忽然間,我明白了它的道理。

如果正直得令人害怕,那不叫正直,那叫殘酷。記得《老殘遊記》裡頭,作者在走過一個嚴刑重罰的地方後,也說過發人深省的話,意思是:貪官可怕,但是如果清官變成了酷吏,那更是苛政猛於虎。

我們都常自以為正直,所以就「剛猛」了起來,用錯了方式表達或規勸,結果除了增加別人的憎恨和畏懼之外,一點效果都沒有,人家反而會同情那個被嚇壞了的可憐蟲。他罪不至此啊!你何必那麼嚴苛激動,一副要誅人家九族的樣子?選舉就是一個好例子,以剛猛為正直,一攻訐起對手來頭頭是道,奇怪的是,辱罵對手的,卻常常輸給被罵得很慘的人;因為人人都看不過去,反而會投下同情票。

親情、愛情之間,何嘗不是如此,你希望他好,想要「矯枉」,但不能「過正」,過正的話,只會引起反彈,適可而止的軟言軟語就夠了

Thursday, April 14, 2005

Always the First Time

"Make it New"
- Ezra Pound

Over the years I have heard many "experts" discuss elaborate theories about what makes a relationship "good". Then a friend of mine introduced me to a Buddhist lama who hinted that he knew the secret of keeping love alive.

"It's simple", he said. "All you have to do is act as if you have just met this person and are falling in love. When you meet someone you are interested in, everything they do is wonderful. You love looking at them, hearing what they have to say. Even when they play music that you hate, you think, "Well, maybe it isn't so bad after all." As time goes on, however, you take the person for granted and fight over the "isn't so bads". The lama said that it was simple, but...he never said it was easy."

I believe the lama was right. The secret to love (and a sense of joy and gratitude toward all of life) is to see, hear, and feel as if for the First Time. Focus anew on the juiciness of an orange, or the softness of your loved one's hands. Before you get too used to her kind words, or his musical laughter, that they become invisible.

A friend of mine recently remarked about how easy it is to get blinded to the miracles around us. When they brought their newborn daughter home from the hospital, they couldn't sleep because they were too busy looking into her peaceful face and crying tears of gratitude.

Now, just a few months later, they find themselves taking her presence for granted, already losing that overwhelming sense of appreciation for her being sent to them. They get bored because it is so much the same, day after day. But her spirit, her presence, is no less a miracle today than it was at her birth, or will be forty years from now. When we remember that, we can catch ourselves "falling asleep" to the miracle and our hearts once again fill with joy.

When we can live our lives as if it is always the first time...the first time we kissed, the first time we gazed upon the face of our beloved, the first time we tasted ice cream, the first time we put snowshoes for skiing, the first time we saw a cardinal...we won't have to try to experience a sense of gratitude. It will be there, automatically, as a natural response to the beauty and the bounty.

因應工作中的陷阱和挫敗

羅盤失靈,日復一日,有多少好人在迷宮般、無法預測也乏人指引的茫茫職場中失去了方向。他們不斷觸礁,可是別人卻技高一籌地繼續航行,安然度過每天的挑戰,平安抵達成功的彼岸。為了維持正確的航線,為了不被沿路上意想不到的障礙和陷阱困住或吞噬,你需要一個可靠的內部導引系統,一具有用的羅盤,為你在四周的職場困境中,指引出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可悲的是,太多人從未抵達終點,因為他們借助失靈的羅盤來航行。

這壞掉的羅盤可能是扭曲的是非感,或蒙羞的價值觀,或自私自利的意圖,或是未能設定目標,或是無法分辨輕重緩急,簡直不勝枚舉。本章包含許多寶貴的教訓,告訴我們聰明人利用哪種羅盤,獲致恆久的成功;也顯現有智慧的卓越人士,如何選擇可靠的路線,堅定地向前行進,度過環伺的危險,安抵終點。

難題 1:你不知應該接受一份薪水優厚、卻不怎麼感興趣,或是另一份熱愛、待遇卻不那麼誘人的工作?

蒂娜很小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唸書時,每到自然課她就如魚得水。後來她繼續升學,直到大學化學系畢業。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和實驗工作有關,這是讓她最有歸屬感,也最能伸展抱負的領域。蒂娜不僅完成所有老闆交付的工作,還自動自發加倍做事,她是如此熱愛工作,一大早就去上班,留到很晚還不下班,就連週末都跑到實驗室加班。

在這個職位做了幾年以後,蒂娜變得不安起來,因為這個職務的挑戰性,並未隨著她知識的成長而拓展。由於無法找到適合她的挑戰,蒂娜決定回到校園繼續深造。在研究所攻讀的蒂娜,學到了一種新的技術,這門新興的科學令她十分著迷,她寫的碩士論文便是以此為題。她發表的論文讓她聲名大噪,一畢業就接到好幾家公司所提供十分吸引人的工作機會。她接受了一家公司的邀約,因為他們讓她有機會應用所學,繼續進行商業性的研究。蒂娜很滿意這個職位,表現優異且績效卓著,她的工作為雇主帶來高經濟效益的技術突破,為了獎勵她卓越的成就,高層決定將蒂娜升為實驗部門的主管,這是一個收入豐厚、位高權重,但也肩負重責大任的職位。

蒂娜在新的角色中負責管理其他研究員的工作,這是她第一次擔負管理工作,包括準備工作日誌、指導績效評估、處理監督事宜、企畫等。她花在實驗室的時間減少了,留在辦公室處理公文、打電話、與人互動的機會卻增多了,另外還有冗長的會議,蒂娜最厭惡的就是開會。她開始懷念起過去的日子,覺得那時她是多麼的生氣勃勃又充滿了挑戰,金錢和名望已不足以彌補這個的遺憾。

每天都有許多困惑不安的人,魚貫進出心理治療師的診療室,因為他們根本拒絕接受人生的定律,你不可以吃著碗裡,還望著盤子,魚與熊掌是無法兼得的,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蒂娜既想要她所熱愛的有趣且富挑戰的工作,又想要升官發財,加薪、名望、權勢,她不可能全都兼得。

我們太常庸人自擾,因為我們拒絕面對一個簡單的事實:世事不可能盡如人意。我們日復一日作繭自縛、陷入苦惱,因為追求一個願望,卻造成另一個願望無法達成,卻拒絕調整自己,接受這個事實。

蒂娜的羅盤就是這樣壞掉的,它同時指向兩個背道而馳的方向,因此讓她感到困惑。蒂娜需要一個僅僅指向單一方向的羅盤,一個值得讓她繼續前進的方向。

聰明人心法:清楚追尋的目標,決定優先的順序。

曾經有個電視廣告,裡頭有位忙碌的職業婦女,開車接她的小女兒放學回家,她告訴小女孩:「我過幾天要離家出差。」小女孩流露出非常失望的表情,因為這樣母親就無法參加她在學校的戲劇演出。

這位母親試著安慰女兒說:「你喜歡你擁有的一切,還有我們的大轎車,你也希望我們能住更大的房子,對不對?」孩子想了一下,然後回答:「我們真需要一棟更大的房子嗎?」

這個孩子的問題其實並不幼稚,只是天真爛漫卻又一針見血,但在坦誠面對事實,必須從兩個無法兼得的渴望中擇一時,又顯得格外成熟。這就是聰明人的做法,他們誠實面對這兩種抉擇的結果,弄清楚哪個目標才是他們更冀望的。

選擇做事而非守成。蒙納翰〈 Thomas Monaghan〉因建立達美樂比薩連鎖而成為百萬富翁,一九八○年的某一天,他前往求見全球最大餐飲連鎖麥當勞的催生者柯羅克〈Ray Kroc〉。柯羅克在蒙納翰眼中不僅是經營奇才,也是他效法的對象,坐在柯羅克的辦公室裡,他對蒙納翰說:「小湯,你現在已經功成名就了,不妨保險一點,每年再多開個幾間店,但別為了生意讓自己惹上麻煩。」

蒙納翰大為震驚,不敢相信自己如此崇拜的企業家,竟會說出這樣的話,這和他心目中柯羅克的信念是背道而馳的。控制不住自己的蒙納翰脫口喊出:「但這樣就不好玩了!」

房間內瀰漫了一段長長的寂靜,然後,柯羅克的臉上綻放了開心的笑顏,跳起身來,從桌後走出,握住蒙納翰的手:「這正是我希望聽你說的話。」

以撲滅油田大火而聞名於世的亞戴爾〈 Red Adair〉,他的公司在伊拉克軍隊被擊退時,曾奉召撲滅科威特的油田大火,他對這個重要的真理可是一點也不陌生。他是這樣說的:「人生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努力把』事情做好。每項艱鉅的要務,都需要堅毅的意志力和努力,每個行動都能使人成長且更為堅強。」

蒂娜很幸運,能嚐到實驗室工作和監督管理職責的不同滋味,並從中明瞭兩種工作的性質,讓她做出有憑有據的選擇。因為徬徨困惑得愈久,她就會變得愈來愈僵化,誤以為她可以兩者兼得,既能做愛做的工作,又可以享有她想要的許多附加邊際效益。 希望蒂娜不必因為財務負擔的考量,或陷入人際關係的泥沼,而阻撓她回到熱愛的實驗室工作。

萊爾在大學時主修礦冶工程,一出校門就進入在家鄉頗具規模的一家礦業公司,他接受了這份工作,認為這是最理想的狀況,能和所有親友生活和任職於同一個社區。萊爾工作非常勤奮,表現優異,升遷迅速,雇主對他的工作感到十分滿意,高層主管認為他是深具潛力的員工,可以接受更重要的職責。

在不同職位工作了七年以後,萊爾碰到一個難得的機會,位於南美一處新礦場的廠務經理出缺,是那裡的第二號人物。管理階層希望訓練萊爾,在未來的三至五年之內,讓他登上這座新廠的頭號寶座。萊爾在考慮這個機會的時候,想到了其中的挑戰,身處異域的情境,還有他將會遠離友人和熟悉環境的事實。他的朋友和家人都清楚地向他表示,希望他留下來。

你會追隨探險的腳步,踏入未知的領域,還是留在安全又熟悉的環境呢?萊爾必須選擇一個方向,他不可能左右逢源。聰明人的做法是自己做決定,不是讓別人幫他做決定。

人經常想要兩樣背道而馳的事情,讓別人或外力幫他們做不同的選擇。每當發生這樣的事,這人就削弱了自己,因為他無法完全主宰自己的生活。這是萊爾的挑戰:身為成年人,他必須為自己下決定,找出自己的道路。

萊爾的羅盤壞掉了,因為它指向安逸舒適的區域,總有一天會讓他陷入「落選者」和「早知如此」的後悔之中。萊爾需要一個能夠指引他通往自決目標的羅盤,而不是順從別人的意思。

密爾敦.賀喜〈Milton Hershey〉在四十五歲以前就是富翁了,他生產的糖果大發利市,早在一九○一年就能把焦糖銷售生意做到一百萬美元以上的高營業額。是的,你可以說密爾敦的人生真是夫復何求,既有健康、財富,又有年輕貌美的嬌妻。密爾敦也想過乾脆拿錢退休,安享餘生。

但密爾敦並不以此為滿足,就這樣坐在搖椅上,安逸地享用他的財富,根本不是他心目中的享受。他是一位開創者,腦中還有更偉大的事業要開創,他就是在那時決定以賀喜的品牌,大舉進軍巧克力事業的,「不是為了可能賺到的錢,」密爾敦說,「而是為了從事值得做的事業所能獲得的滿足感。」就是這種成就深具影響力之大事業的滿足感,讓密爾敦建立了無數成功的事業。

在萊爾的情況裡,他所需要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就是誠實,那是他需要強調的特質。他如果能捫心自問哪種選擇才是正確的路徑,就會走上正軌。萊爾如果表現得夠成熟,就會繼續茁壯。他應該從這樣的角度去考量:這是我的選擇,我必須自己去過的生活,我應該為自己做出正確的抉擇。我將選擇挑戰,這樣我才能突破熟悉安全的環境,揚名異域。

人生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努力把』事情做好。

雙人舞蹈

雙人舞蹈

文/吳淡如

母親譴責孩子不聽話,父親抱怨孩子不明白他的期望,太太希望先生多點時間陪她、多負點責任,先生認為自己得到的尊重不夠多,女孩問怎樣讓愛人一生一世地愛她,男孩擔心女孩會不會在他當兵時鬧兵變。

這些問題好像是人生必經之路,聽來都有道理,但如果你是另一個關係人,你就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比如:

「你講的話根本沒道理,為什麼我要聽你的話?」

「我根本不喜歡當醫生,你的期望可不等於我的期望!」

「我是想陪妳,但陪妳有什麼樂趣呢?難道我們要相對兩無言嗎?」

「哼,你也要看看你的所作所為值不值得尊重!」

「未來那麼長,誰能夠預言以後的事情!」

「不會啦,你不用擔心,但是我也不能保證我不會再遇到更好的人……」

總有人在要求,總有人在反彈;感情關係中存在著相對的要求難以避免,但太多的要求,使感情像一條繃得太緊的橡皮筋,遲早會應聲而斷。

老實說,聽多了同一類型的問題,我已經對這些習見的感情問題有些厭煩。這些麻煩問題的背後,都只有一隻黑手,這隻黑手,叫作控制欲。

我們不斷地想占有,占有之後又想完美的擁有,百分之百的控制,不如所願,就會在綿長且無意義的鬥爭中過一生;但萬一一切太如自己的意,很快的,我們又覺得沒有意思。因為習於控制的人,總要找新的東西發洩他的控制欲,不然,他就會控制不了自己。

林白夫人是一位擁有五個孩子的女作家,她在五十年前一個人到海濱獨居一段時間後,說了這樣的話:「一個良好的關係就像雙人舞一樣……在舞蹈中,如果抓住舞伴不放,勢必使舞步僵硬。」

像當時所有婦女一樣,她大半生負起養兒育女的責任,但偶爾放下一切,到海濱過著傾聽浪潮、撿拾貝殼的日子,使她的心靈回復與海邊的礁石一樣光潤。我想,那是使她舞步不致僵硬的好方法。

良好的感情關係必像雙人舞,舞要跳得好,終必一起聽著共同的節拍,踩著互相搭配的舞步,多少要能創造出一點協調性,還要有點節奏感;緊抓不放,永遠跳不出雙方都滿意的舞蹈(你跳過雙人舞嗎?遇過很不上道的舞伴,或是根本跟不上節拍的舞伴嗎?相信你只希望快點曲終人散,或者交換舞伴。但是,沒有人希望自己的舞伴先行逃離)。

只有依著旋律,保持著空隙,才能使舞伴的肢體能夠保持柔軟。

Wednesday, April 13, 2005

謙卑的力量

探訪數百年高齡的神木,可以學習謙卑的精神;從岩石縫隙長出的百合花,也可以看見謙卑的力量。

無論是健康、愛情、人際關係、工作、金錢,只要我們能坦然接受挫敗,學習經驗教訓,謙卑的力量就會帶領我們絕地重生。

謙卑,是用柔軟的姿態,包覆堅實的心念。

以既懂得保護自己,也不使對方受傷的厚道,成就自己、同時也不忘成全別人。

幸福的謙卑:真愛,不是「只要我喜歡」就可以的「為所欲為」;而是真正關心對方、也替對方著想的「有守有為」!

學習的謙卑:深造,只是改造的手段之一;改造,則是深造唯一的目的。改造不見得要靠深造才能完成;但不想改造,就會失去深造的意義。

慈悲的謙卑:奉獻自我,並不是為了與神更加接近,要時刻記得自我的渺小,唯有真正做到以蒼生為念,慈悲才會有真正恆久而厚實的力量。

消費的謙卑:借錢,不是高尚的行為;消費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唯有開放自己的心靈,才會找到長久的幸福感。

財富的謙卑: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展現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華與熱情,財富很自然地會跟著你的腳步而來。

親情的謙卑:曾經讓孩子仰望的雙親,總會在歲月流轉中衰老,當彼此懂得互愛與感恩將是對生命最真實的描繪。

身心的謙卑:在生命面前,沒有人是強者。承認自己的極限,順服於生命,我們才會開始學習如何和自己相處,讓種種壓力來去自如。

Tuesday, April 12, 2005

諍言

四句話說: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三大作風、八項注意。

『一個中心』

是以健康為中心。因為健康失去了,
那什麼也沒有,二十一世紀就是以健康為中心。

『二個基本點』

第一點就叫糊塗一點,
小事太認真整天計較一些雞皮蒜皮之事無法成大事,
所以糊塗一點,瀟灑一點,肚量大一些,風格高一些,
站得高望得遠一些。

『三大作風』

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能永保健康。

『八項注意』

即四大基石,四個最好。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四個最好-最好得醫生是自己,
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
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有了這些,
一個人基本上不用吃什麼藥,我們個個健康七八九,百歲不是夢。

四句諍言

天天微笑容言俏,七八分飽人不老,
相逢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感謝大頭轉寄此文章)

Sunday, April 10, 2005

真正的饒恕

一篇讓我有很多感觸與思考的文章..
跟您分享,有點長,但相信您耐心看完後會選擇轉寄!
文章結尾有閱後感想,與您分享。您要如何選擇...........

人性的拯救與復活── 義大利一個強姦犯捐獻骨髓的幕後故事義大利的一些報紙上出現了一條特殊的尋人啟事:“1992年5月17日,在瓦耶裏市商業區第5大道的停車場,一個白人婦女被一個黑人小夥子強姦。不久後,女人生下一個黑皮膚的女孩。她和她的丈夫毅然擔當起撫養女孩的責任。然而不幸的是,如今這個女孩得了白血病,緊急需要做骨髓移植手術。她的生父是拯救她生命的唯一希望。希望當年的當事人看到啟事後,速與伊莉莎白醫院的安德列醫生聯繫。”

這則尋人啟事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人們議論的焦點是:這個黑人會站出來嗎?顯然他面臨著兩難選擇,如果站出來,他將面臨名譽掃地、家庭破裂的危險;如果保持沈默,他將再一次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這個故事將是一種怎樣的結局呢?

白血病女孩牽出了一個恥辱的隱私

在義大利瓦耶裏市的一個居民區裏,35歲的瑪爾達是個備受人們議論的女人。她和丈夫比特斯都是白皮膚,但她的兩個孩子中,卻有一個是黑色的皮膚。這個奇怪的現象引起周圍鄰居好奇的猜疑,瑪爾達總是微笑著告訴他們,由於自己的祖母是黑人,祖父是白種人,所以女兒莫妮卡出現了返祖現象。

2002年秋,黑皮膚的莫妮卡接連不斷地發高燒。最後安德列醫生診斷說莫妮卡患的是白血病,唯一的治療辦法是做骨髓移植手術。醫生分析道:“在那些與莫妮卡有血緣關係的人中,最容易尋找到合適的骨髓,你們全家以及親屬最好都來醫院做骨髓匹配實驗。”

瑪爾達面露難色,但還是讓全家來做了骨髓匹配實驗,結果沒有一個合適的。醫生又告訴他們,像莫妮卡這種情況,尋找合適的骨髓的幾率非常小。現在還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瑪爾達與丈夫再生一個孩子,把這個孩子的臍血輸給莫妮卡。這個建議讓瑪爾達突然怔住了,她失聲說:“天哪,為什麼會這樣?”她望著丈夫,眼裏彌漫著驚恐和絕望。

比特斯也眉頭緊鎖。安德列醫生反覆向他們解釋,現在很多人都採用這種辦法拯救了白血病人的生命,而且對新生兒的健康也沒有任何影響。這對夫妻只是聽著,久久沈默。最後他們說:“請讓我們再想想吧。”

第二天晚上,安德列醫生正在值班,突然值班室的門被推開了,是瑪爾達夫婦。

瑪爾達緊咬著嘴唇,丈夫比特斯握著她的手,神色肅穆地對醫生說:“我們有一件事要告訴您,但您必須保證為我們保密,因為這是我們夫婦多年的秘密。”醫生鄭重地點點頭。

“ 那是10年前,1992年5月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大女兒伊蓮娜已經兩歲了,瑪爾達在一家速食店上班,每天晚上10點才下班。那天晚上下著很大的雨,瑪爾達下班時街上已經幾乎空無一人了。在經過一個廢棄的停車場時,瑪爾達聽到身後有腳步聲,驚恐地轉頭看,一個黑人男青年正站在她身後。那黑人手裏拿著一根木棒,將她打昏,並強姦了她。等到瑪爾達從昏迷中醒來,踉蹌地回到家時,已是淩晨1點多了。我當時發了瘋一樣衝出去找那個黑人算賬,可是早已沒有人影了。那晚我們抱頭痛哭,仿佛整個天空塌了下來。”說到這裏,比特斯的眼裏已經蓄滿了淚水。

他接著道:“不久瑪爾達發現自己懷孕了。我們感到非常可怕,擔心這個孩子是那個黑人的。瑪爾達想打掉那個胎兒,但是我還是心存僥倖,也許這孩子是我們的呢。就這樣,我們惶恐地等待了幾個月。1993年3月,瑪爾達生下了一個女嬰,是黑色的皮膚。

我們絕望了,曾經想過把孩子送給孤兒院,可是一聽到她的哭聲,我們就捨不得了。畢竟瑪爾達孕育了她,她也是條生命啊。我和瑪爾達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我們最後決定養育她,給她取名莫妮卡。”

安德列醫生的眼眶也濕潤了,他終於明白這對夫妻為什麼這麼懼怕再生一個孩子。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是啊,這樣的話,你們哪怕再生10個,也很難生出適合給莫妮卡移植骨髓的孩子!”

良久,他望著瑪爾達,試探著說:“看來,你們必須找到莫妮卡的親生父親,也許他的骨髓,或者他孩子的骨髓能適合莫妮卡。但是,你們願意讓他再出現在你們的生活中嗎?”

瑪爾達說:“為了孩子,我願意寬恕他。如果他肯出來救孩子,我是不會起訴他的。”

安德列醫生被這份沉重的母愛深深地震撼了。

特殊的尋人啟事掀起骨髓捐獻熱潮

人海茫茫,況且事隔多年,到哪里去找這個強姦犯呢?瑪爾達和比特斯考慮再三,決定以匿名的形式,在報紙上刊登一則尋人啟事。2002年11月,在瓦耶裏市的各報紙上,都刊登著一則特殊的如前所述的尋人啟事,啟事懇求那位強姦者能站出來,為那個可憐的白血病女孩生命做最後的拯救!

啟事一經刊出,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安德列醫生的信箱和電話都被打爆了,人們紛紛詢問這個女人是誰,他們很想見見她,希望能給她提供幫助。但瑪爾達拒絕了人們的關心,她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更不願意讓別人知道莫妮卡就是那個強姦犯的女兒。

此時媒體對這個啟事所預告的結局進行了討論。

《羅馬報》這樣評論道:“那個黑人會出現嗎?如果這個黑人勇敢地站出來了,那我們社會將如何看待他?我們的法律該如何制裁他?他是應該為昨天的罪惡而受到懲罰,還是應該為今天的勇敢而受到讚美?”

《瓦耶裏新聞報》還展開了“如果你是那個黑人,你該怎麼辦?”的討論,向廣大讀者提出了一個兩難悖論。

當地的監獄也積極地幫助瑪爾達。他們為醫院提供了一份1992年後的罪犯名單,由於該市的黑人很少,所以10年來該市的黑人罪犯也很少。他們對瑪爾達說:“盡管有些人當年並不是因為強姦而被判刑,但也有可能曾經做過這樣的事情。”

這些人有的已經出獄,有的還在獄中,瑪爾達和比特斯與這些人一一取得聯繫,許多當年的罪犯都表現出足夠的真誠和關注,紛紛提供了線索。但遺憾的是,他們都不是當年強姦她的那個黑人。不久瑪爾達的故事在監獄中傳開,不少罪犯被她的母愛所感動,不論是黑皮膚還是白皮膚,他們都自願申報接受了骨髓匹配檢查,希望能為莫妮卡捐獻骨髓,但他們中間也沒有出現合適的骨髓。

這則啟事感動了許許多多人,不少人自願接受骨髓匹配檢查,看自己的骨髓是不是合適。志願者越來越多,在瓦耶裏市掀起了一個骨髓捐獻熱潮。這些自願者的骨髓意外地挽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然而莫妮卡卻不屬於這個幸運兒。

瑪爾達和比特斯焦急地等待著那個黑人的出現,然而兩個月過去了,這個人沒有出現。他們忐忑不安地想,也許那個黑人已經不在人世了?也許他已經遠走他鄉,早已不在義大利?也許他不願意破壞自己的生活,不想站出來?但無論如何,只要莫妮卡活一天,他們就不願放棄尋找那個黑人的希望。

那一個靈魂在痛苦掙扎著希望總是在絕望的時候出現。

當這則特殊的尋人啟事出現在那不勒斯市的報紙上後,一個30歲的酒店老闆的心中起了波瀾。他是個黑人,叫阿奇裏。1992年5月17日,在他的生命中經歷過這樣一個噩夢般的雨夜,他就是那個故事的肇事者。

沒人能想到如今腰纏萬貫的阿奇裏曾經是個被人呼來喝去的洗碗工。由於父母早逝,沒有讀多少書的他很早就工作了。聰明能幹的他希望用自己的勤勞換取金錢以及別人的尊重,但不幸的是他的老闆是個種族歧視者,不論他如何努力,總是對他非打即罵。

1992年5月17日,那天是阿奇裏的20歲生日,他打算早點下班慶祝一下生日,哪知忙亂中打碎了一個盤子,老闆居然按住他的頭逼他把盤子碎片吞掉。阿奇裏憤恨地給了老闆一拳,衝出餐館。

怒氣未消的他決心報復白人,雨夜的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在停車場他遇到瑪爾達,出於對種族歧視的報復,他無情地強姦了那個無辜的女人。事後,阿奇裏惶恐不安。當晚他用過生日的錢買了一張開往那不勒斯市的火車票,逃離這座城市。

在那不勒斯,他交了好運。阿奇裏順利地在一個美國人開的餐館找到工作,那對美國夫婦很欣賞勤勞肯幹的他,還把女兒麗娜嫁給了他,最後甚至還把整個餐館委託他經營。幾年來,精明的他不但把餐館發展成了一個生意興隆的大酒店,還有了三個可愛的孩子。

在員工和家人眼裏,阿奇裏是個好老闆、好丈夫、好父親。然而他內心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犯下的罪惡,他祈禱上帝保佑那個被他強姦的女人,希望她能平安無事。但他從沒把心底的秘密告訴過任何人。那天早晨阿奇裏反復將那條新聞看了好幾遍,他直覺上判斷自己正是那個被尋找的強姦犯。他萬萬沒有想到,那個可憐的女人竟然懷孕了,並撫養了本不屬於她的孩子。這天,阿奇裏幾次想撥通安德列醫生的電話,但每次電話號碼還沒撥完,他就掛斷了電話。

阿奇裏在內心掙扎著,如果自己站出來承認這一切,人們將知道他最醜陋的一面,他的孩子將不再愛他,他會失去幸福的家庭和美麗的妻子,也會失去社會對他的尊重。這一切是他辛苦奮鬥多年換來的啊!

那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和往常一樣議論著報紙上的有關瑪爾達的新聞。妻子麗娜說:“我非常敬佩瑪爾達。如果換了我,是沒有勇氣將一個因強姦生下的女兒養大的。我更佩服瑪爾達的丈夫,他真是個值得尊重的男人,竟然能夠接受一個這樣的孩子。”

阿奇裏默默地聽著妻子的談論,突然問道:“那你怎麼看待那個強姦犯?”

“我絕對不能寬恕他,當年他就已經做錯了,現在關鍵時刻他又縮著頭。他實在是太卑鄙,太自私了,太膽怯了!他是個膽小鬼!”妻子義憤填膺地說。

阿奇裏怔怔地聽著,不敢把真相告訴妻子。那晚由於5歲的兒子不肯睡覺,阿奇裏第一次失手打了他一耳光。兒子哭著說:“你是壞爸爸,我再也不理你了。我不要你做我爸爸。”

阿奇裏的內心被猛烈地撞擊了,他一把抱住兒子,說:“對不起,爸爸再也不打你了。是爸爸錯了,你原諒爸爸好嗎? ”說到這裏,阿奇裏竟然流淚了。兒子被嚇壞了,剛剛開始懂事的他趕緊安慰阿奇裏:“好吧,我原諒你了。幼稚園的老師說了,能改錯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一夜未眠的阿奇裏覺得自己仿佛在地獄裏煎熬,眼前總是交替地出現那個罪惡的雨夜,和那個女人的影子。他仿佛能聽到那個女人的呼喚聲和哭泣聲。他不斷地問自己:“我到底是個好人,還是個壞人?”

然而聽著身旁妻子均勻的呼吸,他就失去了站出來的勇氣。第二天他神情憔悴不堪。妻子很快察覺出了他的反常,關心地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藉口身體不舒服逃避過去!早晨上班的時候,員工們親切地向他問好:“早上好,總經理先生!”他臉色蒼白地一一回禮,心底滿是尷尬和羞愧。阿奇裏覺得自己要崩潰了!

獨特的生命重禮雪洗恥辱幾天後,阿奇裏無法沈默了,忍不住在公共電話亭裏給安德列醫生打了個匿名電話。

他極力讓自己的聲音顯得平靜:“我很想知道那個不幸女孩的病情。”

安德烈醫生告訴他,女孩病情很嚴重。最後安德列醫生傷懷地說:“還不知道她能不能等到親生父親出現的那一天。”

這話深深觸動了阿奇裏,一種父愛在靈魂深處蘇醒了,那女孩畢竟也是自己的骨肉啊!他決定站出來拯救莫妮卡,他已經錯過一次,不能繼續錯下去了。

那天晚上他鼓起勇氣,把一切都告訴了妻子。最後他說:“我很有可能就是莫妮卡的父親!我必須去拯救她!”麗娜震驚、憤怒、傷心,聽完這一切她氣憤地說:“你這個騙子!”當晚她帶著三個孩子,開車跑到父母的家裏。

當她把阿奇裏的一切告訴父母時,這對老夫婦在盛怒後,很快就平靜了下來。畢竟是歷經人生滄桑的老人,他們告訴女兒:“是的,我們應該對阿奇裏過去的行為憤怒。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能夠挺身而出,需要多麼大的勇氣,這證明他的良心並未泯滅。你是希望要一個曾經犯過錯誤,但現在能改正的丈夫?還是要一個永遠把邪惡埋在內心的丈夫呢?”

麗娜沈默了。

第二天一大早麗娜回到阿奇裏身邊時,看著眼睛佈滿血絲的阿奇裏,麗娜堅定地說:“阿奇裏,你去找安德列醫生吧!我陪你一起去!”

2003年2月3日,阿奇裏夫婦與安德列醫生取得聯繫,2月8日,阿奇裏夫婦趕到伊莉莎白醫院,醫院為阿奇裏做了DNA檢測,結果證明阿奇裏的確就是莫妮卡的生父。當瑪爾達得知那個強姦她的黑人終於勇敢地站出來時,她熱淚橫流。她對阿奇裏整整仇恨了10年,但這一刻她充滿了感動。

一切都在極為嚴密的情況下進行。為了保護阿奇裏夫婦和瑪爾達夫婦的隱私,醫院沒有對媒體說出他們的真實姓名和詳細身份,只是告訴記者莫妮卡的生父已經找到了。這個消息振奮了所有關心這件事的市民們,他們紛紛打電話、寫信給安德烈醫生,拜託他轉達他們對這個黑人的寬恕和尊敬。

他們說:“也許他曾經是個罪犯,但現在他是個英雄!”

2月10日,瑪爾達夫婦要求和阿奇裏見面。阿奇裏一開始沒有勇氣見他們,但在瑪爾達再三懇求下,他最終同意了。

2月18日,在醫院的秘密安排下,瑪爾達在醫院會客室裏見到了阿奇裏。他的頭髮顯然剛剛理過,看到瑪爾達時,他的腳步顯得沉重難移,臉色蒼白。瑪爾達和丈夫走上前去,緊緊握住他的手,頓時三個人失聲痛哭,三個人的淚水流到了一起。

良久,阿奇裏聲音哽咽地說“對不起,請原諒我!這句話我在心底說了10年,今天終於有機會親口對您說。”

瑪爾達說:“謝謝你能夠站出來。願上帝保佑,你的骨髓能拯救我的女兒!”

2月19日,醫生為阿奇裏做了骨髓匹配實驗,幸運的是他的骨髓完全適合莫妮卡!醫生激動地說:“這真是奇跡!”

2003年2月22日,人們期盼已久的時刻終於到了。阿奇裏的骨髓輸入了莫妮卡的身體,很快,莫妮卡就度過了危險期。一個星期後,莫妮卡健康地出院了。瑪爾達夫婦完全原諒了阿奇裏,盛情邀請他和安德列醫生到家裏做客。

但那一天阿奇裏卻沒有來,他托安德列醫生帶來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愧疚萬分地說:“我不能再去打擾你們平靜的生活了。我只希望莫妮卡和你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你們有什麼困難,請告訴我,我會幫助你們!同時,我也非常感激莫妮卡,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她給了我一個贖罪的機會,是她讓我擁有了一個快樂的後半生!這是她送給我的禮物!”

Dear Friends:這是一篇值得您我深思與感動的真實故事種族的歧視常造成許多的憾恨,情緒的失控,更容易造成一生無法挽回的事情。

我曾試想,如果我是瑪爾達我是否會將孩子生下?如果我是瑪爾達的丈夫,我是否能全心全意的接納這個孩子?如果我已經是一位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商人,我是否會冒著失去一切的代價,勇敢的承認當年的過錯?只為了拯救自己從未謀面的親骨肉。如果我是麗娜,是否能接納、原諒丈夫當年所犯的罪過?如果我是孩子,我又如何看待我的父親?

看著這篇文章時,剛好聽著感動的詩歌,內心有著極深的感觸,眼淚不自覺地潸潸流下,什麼動力,可以讓一個人真正的饒恕!?什麼原因,可以讓瑪爾達夫婦無怨的付出!?什麼力量,可以讓阿奇勇敢的面對他生命的過犯!?什麼選擇,可以讓麗娜願意和阿奇共同面對生命中的難題!?

親愛的朋友倘若您生命曾經有傷痛、有悔恨、甚至每次回想那個人、那件事,就情緒難以平復,或許您可以嚐試看看,選擇原諒與饒恕。饒恕與原諒是一種選擇、一種決定,不是單單為了他人、為了同理心,更重要是為了自己。因為丟掉生命的負荷與重擔,才能如鷹展翅上騰、如鹿奔跑向前。

上帝給我們每一個人有選擇權利,
您我都有選擇權,
您可以選擇生命是享受或忍受?
要不斷的埋怨還是決定饒恕?
要成為他人的祝福還是咒詛?
夜不論多黑,一點光就有希望,
地不論多乾,一有雨就有盼望,
心不論多冷,一份愛就有力量,
讓我們彼此努力、一起加油,
讓這世界有愛,每天有有陽光!!

敏感的童心

「你如何看待一位兒童,日後他便會如此地看待他自己。」當孩子考試沒考好,你也許為了刺激他,令他產生羞恥心及上進心,便會罵他:「你怎麼這麼笨!」這句話將直接穿透兒童的意識心,直達潛意識。

兒童的心智非常敏感,很多大人對兒童說過的話,自己早已不記得,可是兒童卻深深記憶在腦海裡,而且對他日後的發展、情緒及行為影響深遠。

兒童在人格發展的早期,尚未形成完整且穩定的「自我形象」(指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及如何自我評價)。一旦自我形象成形之後,兒童將依此建構他的人格,也將依此建構出符合自我形象的「人生」。對一個俗世人格而言,自我形象的形成可說最具關鍵性的重要地位。

到底兒童的自我形象是如何形成的?一旦我們得知其中的奧祕,便可以幫助兒童建立影響他一生、健康且良好的「自我形象」。在此,我想先來探討一個很重要的人格形成過程,稱之為「內化」 ;意思是說,父母或成人們「如何看待」一位兒童,將被這個兒童全然地感受到,且做為這個兒童「認識他自己是誰」、 「認為他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最重要的依據。

講得更白一點,就是「你如何看待一位兒童,日後他便會如此地看待他自己。」當孩子考試沒考好,你也許為了刺激他,令他產生羞恥心及上進心,便會罵他:「你怎麼這麼笨!」這句話將直接穿透孩子的意識心,直達潛意識。兒童並未具有如成人意識心般的防衛機制,比如當你的老闆罵你笨時,你根本不接受,口中雖唯唯諾諾,心中想著: 「你才是一隻豬呢!」

但是,兒童在意識心成熟之前並不知道自己到底笨不笨,也不會反擊,所以當你說他笨的時候,他會把這句話聽進去;因為他覺得大人這麼棒,又會供我吃、穿、住,簡直是全能的上帝,所以上帝說的話「一定是對的」,上帝說我是笨蛋,說我笨手笨腳,說我壞、不乖, 「那一定是真的!」而且兒童會隻字不漏地印在他潛意識上,於是,一個個日後的笨小孩、壞小孩、沒自信的小孩,便紛紛出現。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我在危言聳聽,或誇大其辭,很多大人真的忽略了自己一言一行對兒童的影響,以及自己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在小小孩的心中,大人的一言一行、一笑一怒,就代表了他的天、他的上帝,而在分辨能力出現之前,兒童理所當然地認定: 「大人說的一定是對的!」有些兒童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情感及理性上不斷的痛苦糾葛,才明白父母「的確」是愛他的,但所做所為及所說的每一句話,則不見得是對的,因為父母畢竟是凡人,也會犯錯。

舉個例子吧!有對焦急的父母帶著他們十一歲的大女兒到我的門診求助,情況是這個小女孩怪怪的,彷彿有心結或心事似的,明明會做的事都不去做,甚至都推給妹妹做,這點讓父母深感困擾,因此希望得到我的幫助。

在與小女生晤談的過程中,起初由於陌生感及警戒心的關係,她不與我說話,僅用簡單的搖頭及點頭和我溝通。我也拿出看家本領,在這樣的會談過程中,深深地同理到這位小女孩的心事,以致後來她眼眶漸紅,彷彿這數年來的委屈痛苦都能被我了解,而淚水緩緩流下。

原來這位小女孩在妹妹出生不久後便失寵了,如果只是這樣也還罷了,媽媽還一再灌輸她觀念: 「她是你妹妹,你是大姊,應該多疼她,多讓她。」哦!對孩子而言,她只感受到自己的愛不但被搶走了,有時還因與妹妹的爭吵遭到責備,她又不是聖人,已經有滿腹委屈了,還要她明白「你是姊姊,所以要讓妹妹」這種大道理。不可能啦!除此之外,當妹妹逐漸長大,媽媽更常告訴小女孩, 「你看,連妹妹都做得比你好!」這下我可完全明白為何小女孩不肯做事、全推給妹妹了。當我告訴小女孩: 「其實你不是不想做,是不是怕做得沒有妹妹好,又被媽媽罵,所以不去做?」小女孩一聽,真的流下受盡委屈及誤會的淚水。

因此,我一定要奉勸所有的父母: 「今天你如何看孩子,明天孩子就如何看他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兒童都是影響深遠的 。

──(摘自《在孩子心裡飛翔》

缺乏安全感

許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相當缺乏安全感:大人不在旁邊就容易焦慮不安;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太暗會怕,關燈會不敢睡;沒有大人陪伴就靜不下心做功課;常常黏在父母身邊,一刻也不能離開他的視線,即所謂的﹁分離焦慮﹂;在外頭被欺負了,不敢反擊,甚至回家也不敢講……

這是一個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社會,許多父母也發現自己的孩子相當缺乏安全感,在日常生活的表現是:大人不在旁邊就容易焦慮不安;不敢一個人上廁所;太暗會怕,關燈會不敢睡;沒有大人陪伴就靜不下心做功課;常常黏在父母身邊,一刻也不能離開他的視線,即所謂的「分離焦慮」 ;不敢主動和別的小朋友交往,或在外頭被欺負了,不敢反擊,甚至回家也不敢講。

以上都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現象。如果沒有好好的面對及處理,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可能會以各類變化多端的身心症狀呈現。諸如經常的頭痛、肚子痛,一再的感冒發燒,頻繁的氣喘發作,跑遍各大醫院及大小診所;或演變為日後的精神官能症,比如焦慮症、恐慌症、強迫症,社交畏懼症、厭食症、暴食症,或瘋狂購物仍無法滿足的扭曲心理。

那麼,既然孩子缺乏安全感不但會對身心發展、學習能力及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影響,更會對日後的成就(許多孩子的表現不佳都不是因為能力不足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所導致的自信心不足,影響了學習表現及未來發展)、人際關係的好壞及婚姻的美滿與否(再次的,不是每個婚姻的破裂都是外遇導致,縱使有外遇及觀念不合的因素存在,但究其根本,彼此內心的缺乏安全感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吧!)影響甚鉅。因此,好好來探討一下孩子「缺乏安全感」形成的原因,或究竟我們要透過怎樣的「身心靈全人教育」才能栽培出健康、勇敢且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一開始,我們得先建立起一個重要觀念。沒錯,有時孩子的缺乏安全感來自先天敏感及內向的氣質,但大家一定要記得:「不安全感」是會遺傳的。意思是說,不管是透過遺傳基因、照顧孩子的心態及方式、所有語言及非語言的表達,父母對自身、未來存在、金錢及健康的不安全感,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

因此,這樣的畫面於焉形成:一個無微不至的照顧者,事先想到了孩子每個可能的危險及需求,竭盡全力地保護及照顧,希望孩子有最大的安全感。孩子的每次跌倒都會令大人們飛奔而至,還沒來得及自己爬起來,便已身在照顧者的懷中;在孩子因為輕微的擦傷,正在感受身體的疼痛,及學習如何自我療傷,或得到宇宙及大自然的撫慰之前,照顧者便「提早介入」,由一個外在客體立即提供安慰及支持。看起來,這個照顧者正全力避免孩子受傷,並提供最佳的保護及安全感。可是,也許事實剛好相反,因為孩子真正感受到的不是被呵護的安全感,而是那照顧者本身內在深深的焦慮及不安全的情緒。

孩子被剝奪了獨處的機會(當然,這種獨處不是疏於照顧,或將孩子一個人丟在家中),沒能在獨處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內在客體(即所謂的內我)及外在大自然環境的支持陪伴。因此,孩子在獨處時是孤單、害怕、恐懼及缺乏安全感的,也造成長大後的「缺愛」及不斷的「討愛」,但內心卻一再的空虛和寂寞。

當孩子跌倒時,如果這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有一對溫暖且充滿愛心的眼神,及一雙隨時可以幫助他的有力雙手適時給予支持,但卻不急著慌張地、充滿擔心地衝過來抱他,孩子會明白「痛的覺受」是生命中一個重要且自然的現象,並非 「不好的」且「令人害怕及感到脆弱的」,因而心中升起一種力量及應付危險環境的安全感,同時感受到來自宇宙及內心的深深支持及撫慰。此時,他不會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一個人獨處而感到脆弱及害怕,卻已將父母給他的安全感、自己內心升起的力量和安全感,以及宇宙的善意保證,內化為自身內在的踏實與自信。

如果孩子的跌倒、獨處、小病痛,都立刻被大人慌張地介入,提供過度的保護,那麼,這孩子的自我保護、自我撫慰能力不但養成不了,而且「內心深深的不安全感」、 「我是脆弱且無力面對外界威脅的」、 「外界環境是危險的」、 「痛楚及孤單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這類信念及感受將開始惡性循環。總而言之,孩子的不安全感被加強了。

因此,身為現代父母,為孩子提供安全的成長環境,隨時掌握狀況,卻不提早介入、過度的保護,讓孩子建立起和自己內在、和宇宙那種自在的安全感,才是根本之道。

──(摘自《在孩子心裡飛翔》

情緒,我演給你看

兒童是家庭能量完形的一部分,兒童的情緒障礙、行為問題、生理疾病,常常並非只是孩子本身出了問題。有時我甚至會這樣認為:兒童反映出夫妻間的婚姻問題、婆媳問題及一切大大小小的家庭問題。

許多父母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他們傾向認為:「這當然是小孩子的問題,是小孩出了問題才造成我的麻煩及家庭的痛苦!」「要解決的是『小孩子』的問題,幹嘛扯到我身上,難道這是『我的』問題嗎?是我的錯嗎?問題出在我身上?」看在我眼裡便會想: 「這種逃避自我覺察、不想自我面對的心態,只希望解決『兒童』的問題,不也是一個小孩子的想法嗎?」

當然,我的臉上依然會掛著一抹同理的微笑,彷彿深深體會到這對心焦的父母的確遇到了麻煩。

影響兒童最深的常常是一股家中瀰漫的不安全感,這種在空氣中凝結的氣氛,或吵架,或暴力,或哭泣,或冷戰,或表象和諧,或內在暗潮洶湧的情緒,都是兒童極大的焦慮及不安全感的來源。兒童能全然的體會到,卻無法以成熟的心智將內心感受到的負面情緒用言語表達或渲洩出來。

然而,大家別忘了,兒童是天生的演員,當他無法用言語表達時,他會「演給你看」,演什麼給你看呢?比如說,體弱多病,經常感冒,或許引發氣喘發作;功課退步,在校和同學打架、偷錢、說謊;半夜一再尿床、作惡夢,沒有安全感;怪異行為,啃指甲啃到流血,或奇怪的自我傷害行為等等。這些都是我在門診一再看到的。

舉個例子吧!一位父親帶著十三歲的兒子來求助,提及兒子有個奇怪的行為,若身上有受傷的結痂(也不知道是意外受傷或根本是自我傷害?),兒子會用手將未完全結疤好的痂撕去,以致在一再的流血(還會用力將血擠出來)和結痂當中循環,因此身上盡是大大小小「永遠在結痂中」的傷口。

在我探討這個孩子的整個成長史及與父母的互動時,發現父親在孩子很小時就與太太離婚,將孩子交給祖父母養育,直到孩子上了國中,父親也再婚了,有了另外兩個小孩,才將男孩接回身邊。這位父親心中對男孩有所虧欠,卻遇上孩子的國中叛逆期,更擔心孩子交友不慎、誤入歧途,於是在管教態度上偏向「嚴厲管教、碎碎唸、不信任及約束」,於是彼此的互動產生極大的摩擦。

我們先來探討孩子的自傷行為,許多兒童的自虐及自傷都是在傳達一個訊息:「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人在乎我,也不會有人關心我,我受傷了,流血了,甚至死了,也不會有人在意。」這些孩子的心,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感覺,已經了麻木了, 「既然沒有人在意我的感受,我又何必在乎自己的感覺?」於是,一再的自傷或自暴自棄的反社會行為便重複發生。

我告訴這位父親,你是小孩的爸爸,很愛他,理所當然認為「養子不教父之過」。可是絕對要記住,過去這幾年,小孩理性上知道你是他爸爸,情感上卻跟你一點也「不熟」,你接他回來,他期待的是終於有一個父親好好愛他、了解他、在乎他的感受,沒想到你卻端出父親的架子,想矯正他、糾正他、改正他的習慣及行為模式;想想看,當初是誰把孩子丟給祖父母的?孩子這時候其實不是要你的管教,你愈教,他愈覺得你不愛他,愈變愈壞。此時,你應該先對孩子展現「無條件的愛、接納、傾聽及了解」,等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有了安全感、彼此的信任及情感的流動,那時候你根本不用教,孩子自然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棒。

愛的教育不是「只要愛,不要教育」,而是當愛發生了,交流了,互動了,教育才會發生嘛!

──(摘自《在孩子心裡飛翔》

創造無限可能

創造無限可能

--康柏電腦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何薇玲

台大歷史系畢業,因緣際會地到美國攻讀電腦科學,再一腳跨進電腦產業,康柏電腦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何薇玲認為,生命中充滿著起伏與挫折,但在面對人生困境時,總要抱著樂觀、勇敢與終生學習的心,歡歡喜喜過一生,並創造生命中的無限可能。

身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廠商在台灣的最高負責人,何薇玲認為,自己其實與常人無異,一樣是一步一腳印地努力過來的。她認為,熱愛工作是成功的先決條件,「Work Smart」只是表象,要達到給人「Work Smart」的印象,先要下功夫「Work Hard」。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國的公司上班,最高紀錄是工作到凌晨2點,而在剛接任迪吉多台灣總經理的前半年,她幾乎以公司為家,還有工作到早上4點的紀錄。

何薇玲說,憑著同樣的精力,以及同樣貫注的精神,她相信就算不是走上電腦這條路,而是研究歷史或烹飪,她也有成為傑出歷史學家或名廚的自信。

何薇玲回憶,在美國工作的第一年,她不太發表意見,即使聽得懂同事的討論,仍習慣沈默以對。直到有一天,老板對她說,我知道妳「Work Hard」,可是我覺得妳沒有「Contribution」(貢獻)。她回家後大哭了一頓,立志不再有意見而不敢表達。此後,她在美國工作每一年都至少去上一種課,包括公眾演說的技巧在內,到工作第三年時,她升任公司裡少見的少數民族女性主管,用工作表現證明一切。

何薇玲不諱言自己是一個對得失看得很重的人,她說,「我就是有蠻勁等到最後一秒鐘」。她形容自己遇到問題時,會盡一切可能解決,若仍不能改變事實,也可以接受現狀,但絕不會輕言放棄。她鼓勵時下的年輕人勇於犯錯,跌倒了再爬起來往前走,若不能面對挑戰,就永遠不能看開。她認為,因為怕犯錯而不敢嘗試,將是人生不能發揮最大能量的原因,也終會是生命中的缺憾。

對於生命,何薇玲總覺得有一分使命感,她把自己形容成一個容器,總是不斷問「我是不是能在這個容器中多裝一些東西」,她認為「就算只是個小瓶子,也要努力把自己的小瓶子裝得滿滿的」,而人生的盈餘若要遠超過負債,就必須把自己最大能量發揮出來。

何薇玲認為,自我評估十分重要,一個人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所以要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來設定人生目標。而設定目標時要「Aim High」,然後穩紮穩打地前進。

新的千禧年已到來,何薇玲說,未來世紀最大的挑戰將會是資料的收集管理、運用與消化吸收,也就是知識的管理。因此,她也勉勵青年學子,在工作與人生中,都要懷著樂觀、勇敢的心,與終身學習的態度,去創造更多的可能。